创意农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通过分析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阐明福建省具备的必要基础条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充分挖掘福建特色文化价值、大力培养人才服务于创意农业发展、深化闽台在创意农业方面的合作空间等方面提出推进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福建;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Fujian an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YAO Yan, ZENG Fangfang

(College of Jinsha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Key words: Fujian; agricultur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21世紀初,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产业已蓬勃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其他产业。创意农业就是将创意产业的思维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它仍属于农业范畴,实际是知识经济形态的农业。现今,创意农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为福建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有效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赢得了契机,对于推进福建省农业迈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1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现实需求

中国地广物博,但人口基数庞大,人均农业资源严重不足。随着人口的膨胀、经济的发展,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成必然之势。然而,现代农业在通过科技进步和集约化经营竭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透支、资源趋紧等问题。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瓶颈,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能够进一步整合闲置的农业“三生”资源,改变粗放式经营模式,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手段,加强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创意农业将引领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型,它适应了社会现实需求的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12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渐成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趋向日益凸显[1]。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结合二产,连接三产,延伸、构筑产业间的相关联的价值链,已成必行之态。首先,创意农业的发展耦合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农业发挥其多功能的特性,使它们在相互作用下得到内容的延伸和层次的提升,同时也不断催生着新的创意和创新应用,不断推动着创意农业的进步。其次,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联动发展,激活和释放创意农业就业增收的活力,将农业推向新的高度。创意农业与时俱进地切合我国当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是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3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农业文化

中华农业文化源远流长,却面临传承危机。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农业文化。一方面,文化是创意农业的内在灵魂,更是创意农业发展所要依托的载体,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无疑是发展创意农业最好的应用素材[2]。将特色文化与创意开发融入农业生产、农业产品,赋予其文化内涵与创新构想,使农业更具有美学价值与人文色彩,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乐的参与。同时,还进一步挖掘了农业的文化、经济功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更好地开发、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另一方面,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发挥农业的休闲娱乐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调节身心、回归自然的自由休闲平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长期城市生活的厌倦使人们更希望亲近大自然,返璞归真。创意农业通过提供富有地域特色又充满别样趣味的农事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在满足大众文化、精神追求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还广泛传播了农业文化,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农业,从而喜爱农业。

2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创意农业在我国各地方兴未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予以促进,日益成为充满吸引力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尽管目前创意农业在福建发展还不成熟,但福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为创意农业客观有利的生存土壤。

21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在2014年,福建人均GDP达到10333美元,突破万元大关,成为又一个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省份。这是福建长期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厚积薄发的卓越成果,标志着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显效,经济发展水平迈向了一个新的梯次。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就有度假需求。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创意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为福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空间。此外,道路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私人汽车迅速增加,以及休假制度的完善,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随之增多,这些都为福建省创意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2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福建倚山傍海,光热、水土条件优厚,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动植物生息,具备农业差异化、层次化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福建生態强省建设逐步推进,城乡一体的绿化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农田生态系统、林木生态系统和湿地水域生态系统不断优化[3]。截止到2014年,福建省森林面积80127万hm2,森林覆盖率6595%,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生态优势。近年来,福建省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区域错位发展,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拳头产品,并形成产业化发展,成效卓著。

23文化底蕴深厚

福建历史悠久,多元文化享誉一时:名扬海内外的妈祖信仰、勤劳淳朴的惠女风情、富有民族特色的畲族民俗、厚重有致的茶文化、船政文化、民间戏曲与手工艺等特色文化资源,都构成了福建文化的精神内涵。此外,历史上,福建人才济济,涌现出许多像理学大家朱熹,思想家、心学家李贽,著名女作家冰心等杰出人物,他们的不朽事迹咏传至今。此外,福建省还是全国重点老区省份,革命老区遍及全省62个县市,承袭着先辈们爱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每年都有无数中外游客来闽感受厚重的闽地历史文化。福建发展创意农业便可着眼于八闽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度挖掘其内在精华,丰富文创设计的内容。

24区位优势凸显

突出的区位条件是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的绝佳优势。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南北承接我国两大综合实力强劲的经济中心: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与内陆省份经贸往来密切;东隔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福建省拥有与台“五缘”的合作先机,随着海西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其位置愈加举足轻重,成为中央对台政策的先行区和试验点。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台商投资区、两岸农业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等形式吸引台商来闽创业、投资,福建成为台商投资密集区之一[3],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5政策环境优越

随着创意农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创意农业的发展也日益成为福建关注的焦点,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2007年与2010年福建省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先后出台,将福建省的目标领域不断细化,成为推动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其后,为衔接国务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而立下的发展目标,福建省根据客观情况,出台了金融支持、人才支撑、研发创新等扶持文创设计服务业发展的8项措施,为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意农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经济持续增长再添亮点。

3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政府引导和宏观顶层设计

当前,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发展仍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政府相关部门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创意农业的优越性和重要性,虽然出台了一些指导意见,但仍缺乏整体的谋划布局,相关配套设施资源也相对滞后,难以实现产业间交融联动发展而发挥最大效益。而有些部门虽可能已经认识到宏观顶层设计的缺失,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加以改善。由于普遍缺乏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战略力量部署和产业发展规划,福建创意农业发展整体上处于低层次水平,无法达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2缺乏文化内涵,同质性严重

福建省创意农业的经营主体大多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吃和玩方面,对自身市场定位和当前游客的需求把握得不够精准,缺乏创新思维和理念,产业同质性较强,相互模仿、照搬照抄、恶性竞争现象频现。独创性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市场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创意农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活动项目过于单一,景观设计人工化,许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八闽传统特色文化和民俗资源未能得到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缺乏创意和地方特色,创意农业的文化内涵和消费体验层次亟待提高。

33专业人才紧缺

目前,福建省从事创意农业的人员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并不高,亟须专业人才予以推动。一是新型农民的缺乏。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更是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作用不可小觑。但由于大多数农民自身水平有限,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无法与时代接轨,经营理念也相对保守,具备创新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极为缺乏。二是复合型创意人才的缺乏。创意农业尚属新兴产业,加之福建起步晚、底子薄,因此需要既懂得农业相关知识、又能够进行创意设计服务和管理运营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来拓宽创意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高层次人才的紧缺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意农业质量的提升和未来的长远发展。

4福建省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41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

创意农业在福建刚刚萌芽,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在产业发展初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与时俱进地为创意农业制定综合发展规划,明确创意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发展关键性部门,并贯彻落实。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引导政策,安排计划资源,扶持创意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省级创意产业园区和示范企业。现有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资金要向创意农业重点项目倾斜。最后,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福建各地区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注重结合地方文化,因地制宜地选择创意农业发展的特色项目,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培育创意农业的本土特色品牌,最大程度地避免产业的同质化带来的不良竞争。

42充分挖掘福建特色文化价值

文化决定了创意农业的生命力,而创意正是开发它的工具,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福建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耕文化,政府应加紧整合农村的文化资源,落实好八闽特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保护并沿承好传统特色文化,创造一切有利于福建省创意农业成长的环境。同时,立足福建独有的文化优势,有机结合高新产业运营方式,实现特色文化的有效保护与和谐、永续发展。加强农业与文化创意元素的融合,深挖地方文化的内在精粹,为农业注入文化活力,創意开发农业的美学价值和体验价值,为人们带来别样的精神享受。此外,还要设计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和活动项目,并形成产业化发展,进而最大化地提升创意农业的附加值。

43培养创意人才,服务创意农业发展

首先,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可与当地相关农业类机构进行长期对接,定期为农民实施专项农业培训和农业政策解读等,帮助农民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的理解。长期有效地为农民提供加强文化学习的平台,努力推进农民的职业化建设,使职业农民成为创意农业的重要推动者。其次,引进创意人才。国家层面可以出台、试行相关优惠政策或专项计划,各大高校拟实施定向培养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等,辅之以配套的鼓励性政策措施,倡导这些高学历人才从基层做起或阶段性调研,为基层农村社区留住人才。同时,加快推进台湾人才来闽合作、交流,形成两岸人才的良性互动循环。

44深化闽台创意农业的合作与交流

创意农业在台湾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台湾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已开始向岛外转移。而福建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低廉,但在融资、人才方面却有很大短板[4],闽台两地在创意农业的合作上有很大的互补空间。福建应充分发挥闽台优势,加强闽台在创意农业等产业领域的有效对接,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建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吸引闽台高端项目入驻,促进创意农业集聚化发展。在借鉴中国台湾先进的发展理念与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闽台特色的创意品牌,成为引领两岸创意农业发展的风向标。这样既能促进福建创意农业的崛起,又有利于台湾相关产业重组升级,焕发新生活力,从而实现两岸经济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王爱玲 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2-74

[2]福建省信息协会 福建省创意产业学科发展报告[J] 海峡科学,2013(1):136-144

[3]张伟利 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思考[J] 台湾农业探索,2010(6):56-58

[4]林炳坤,吕庆华 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3(4):114-119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分的两个概念。它们是农业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产业和消费业态。安徽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具备优越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潜力、政策支持、经济环境和配套设施,业已形成五类主要的经营模式。经营业绩可观,发展前景看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创意设计、基础设施、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弊端,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分类引导、强化管理和科技支撑等措施予以完善和标准化。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安徽省;对策建议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Yang1 et al.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230031,China)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Rural tourism;Anhui Province;Suggestion

1 引言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在用地政策、扶持项目、发展类型、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这是党中央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农业供给侧结构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背景下,为使农业摆脱传统弱质地位、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农业增加值占比持续降低的经济新常态下,积极培育农村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战略路径。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安徽省,有着庞大的农业贫困人口和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农民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的建设上,更应该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环境、市场和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安徽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概念辨析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生态景观、农业设施与工具、农家生活方式和农耕文化等有形和无形的农业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等多项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同时也是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优化农业经营环境,提高农民主动收入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农林牧渔生产、民俗节庆、村落古镇等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項服务的旅游经营活动。两者虽然各有侧重,但共同之处是都与农事关联。两者相较,乡村旅游更加突出乡村中的民俗风情元素,以各类民俗文化村为典型代表;而休闲农业则主要依托村庄或农场中的各种农事活动(采摘、耕作、饲养、捕捞等)为旅游载体,以农家乐、采摘园为典型代表。

3 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分析

随着安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愈加青睐农村的田园风光,愈加追忆浓浓的乡愁。这既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契机,也能成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利助推器,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3.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潜力分析 安徽省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区,东联南京都市圈,西接武汉城市群,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显著。与此同时,安徽地形地貌多样,文化积淀深厚,坐拥黄山、万佛湖、徽州古民居、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歙县、寿县、亳州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越的区位环境和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因地制宜打造颇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以满足周边高度城市化居民的休闲度假需求,无疑将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2014年举办的首届泛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博览会上,30多家来自安徽宣城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亮相参展。会后的大半年时间内,即吸引了大批上海本地游客利用闲暇时间前来安徽休闲度假,辐射带动效果极为显著,显示出硕大的市场价值。

3.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政府规划分析 为了进一步规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序健康发展,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和安徽省旅游局近年来相继制定了全省乡村旅游3年发展规划、星级农家乐认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引导全省各地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优势,逐步健全政府指引、部门协作、多方助力、农户为本、充满活力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布局。2012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即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科学规划、基础建设、服务体系、项目带动、产品开发、要素提升、文化建设、资源保护、环卫综治、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等11个方面为乡村旅游的全面布局定下工作基调。

最近的2016-2017年,为配合中央大力提倡的第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三农”工作思路,省政府办公厅、省旅游局和省农委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农旅结合、开拓六次产业的纲要性文件,不断从细处规范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迈进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3.3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济环境分析 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是安徽省旅游业迎来爆发式成长的关键5a。2015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35.7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7233.53元,其中文旅业支出占到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2%,占比增幅接近20%。人均年出游次数由2010年的1.12次增至2015年的3.35次,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7个百分点。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由2010年的3.6%提高到2015年的5.98%,占比增幅高达66.11%。5a间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9.46%)要显著快于全省GDP年均增速(12.23%),产能潜力巨大。这当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贡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以2010至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为凭,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由2100万人次增长到1.1亿人次,在国内旅游接待人次中的占比由13.68%提高到29.28%;总营业收入由60亿元增长到602亿元,在全域旅游营收中的占比由5.48%提高到15.13%;经营主体由6407个增长到10554个,增幅64.73%;带动创业及就业的农户数量由28万增长到46万,增幅64.29%;尤其旅游接待人次和总营收2项指标数据分别是2010年的5倍和10倍,4a内已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达到16072个,行业从业人员60.28万人,其中农民从业者48.38万人,占比80.26%。随着政府对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视和巨额投入,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长的经济环境正日臻优良,对旅游业产业升级的助推效果已十分显著,且较高的就业弹性也成为农民不用离土离乡即能实现增收并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现实路径。

3.4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模式类型分析 如前所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各自的实施路径与产品特色上互存异同。在安徽省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各项措施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也因地制宜的呈现出不同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

(1)农庄型。休闲农庄通常依托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良的田园生态景观,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合理布局与功能分区,使游者沐浴于自然生境和农事氛围之中,通过吃农饭、做农活、观农景、住农屋等参与方式,获得轻松、闲适、愉悦的体验。例如位于皖浙两省边界的宁国市夏霖村,四周青山涧水,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基于这样的生态胜境和土产资源而开发建成的生态农庄,一年四季均可开展观光度假活动,为游客提供衣、食、住、行、娱五位一体的休闲体验场所。这是皖省农庄型产品的典型代表。

(2)园区型。主要是指集农业科技博览、名优农产品展销、农业生态观光和农业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例如位于芜湖市郊的大浦乡村世界,即是集成了农业科技孵化、农副产品物流、农业景观观光和农业自然灾害教育等多重要素的复合型休闲农业园区;创造性的确立了“农业生产”“休闲度假”“生态人居”三大建构目标,为现代农业的技术、信息、产品和佳境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平台。此外,省内的阜阳生态园、恩龙山庄等也是此类园区示范和代表。

(3)特色产业集群型。主要是指依靠某一种或几种特色产业产品带动,通过举办采摘、踏青等节庆活动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的规模化开放式产业集群。例如位于合肥北郊的三十岗乡,是农业部确立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拥有悠久的西瓜种植历史,每年仲夏都以举办西瓜节的庆典方式,招来城中游客下乡参与,让“三十岗乡的西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的美誉传响全省,使三十岗乡成为声名远播的“瓜果之乡”。如今又新建333.33hm2桃园、40hm2金银花园、333.33hm2苗木,欲將三十岗乡打造成为集花园、果园、菜园和园艺苗木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集群。类似的产业园还有安徽菁菁生态园、桐城市嬉子湖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观光园、南陵县丫山花海观光园等。

(4)传统村落景观型。这是开展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形式,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村落构成其主要的观赏元素,是特色文化厚植区域借以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禀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设立,就是植根于绵延悠久的徽文化所造就的深刻地域影响。例如该区域内的黟县宏村伫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栋。青砖黛瓦的徽州民居风格配合周边绝妙的田园风光,使得宏村收获“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游人如织。类似宏村这样的传统村落景观,安徽省内尚有百余处,已正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就有111处,以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等为典型代表。

(5)农家乐。这是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中最轻捷、最常见的类型。它既能为消费者提供优美的田园风光、朴实的农家装饰、可口的土特产品,又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舒缓压力、身心愉悦的效果。且低成本、大众化的消费模式,深得游客青睐。据估算,省内共有农家乐约7000家,其中经过星级评定的农家乐有1024家,五星级农家乐180家。由于数量主体十分庞大,虽然少数农家乐的精品化程度在凸显,但大部分农家乐的同质化经营现象仍很严重,正在逐渐消解农家乐原有的口碑和吸引力,因而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

3.5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分析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的成熟,离不开道路、交通、餐饮和住宿等基础配套设施的跟进和完善。只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上了档次,才能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必须的载体和平台。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又是各项制约因素中能决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体量的核心因素。

安徽省道路工程建设,尤其是农村道路里程正在加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安徽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30亿元,道路畅通工程累积完工3.52万km,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50%。农村公路总里程18.22万km,其中村道12.11万km,路网密度141.74km/100km2。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52km,所有省辖市之间已实现高速互联互通,全省南北方向6h过境,东西方向3h过境。全省所有乡镇均铺设沥青(或水泥)路,乡镇公路已实现全覆盖,建制村公路覆盖率亦高达99.99%。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道路制约因素得到极大舒缓和改善。

交通运输方面,由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项目区位一般坐落在城郊村落,因此客运汽车是前往项目点观光体验的主要代步工具。截至2016年底,全省拥有客运汽车2.92万辆、82.51万客位,其中中小型客车占比62%。全省16个地级市间全部开通城际直达班车,覆盖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也高达98.65%。以上这些都意味着城市居民可以在闲暇时间内更便捷、更有效率的前往周边的休闲农业园区和特色乡村进行观光体验,极大增强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的易获性和吸引力。

4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现状分析

当前,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产业规模不断攀高,所属功能日渐完善,经营模式多元,异趣内涵丰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如下: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全省共有700多家年营业额超500万的休闲农业企业,年接待旅客1.33亿人次,营业收入616.0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4%、30%、78%。

(2)产业类型更加丰富。各地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优势品类、文化内涵先后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形式多样的组织类型。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示范点20个;全国十佳休闲农庄3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1个,中国美丽田园9个;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5個、四星级36个。从休闲农业中挖掘出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已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2个,示范点140个,省级休闲农业专业示范村16个。

(3)产业功能明显提升。近年来,安徽省休闲农业不断转型升级,从过去的农家乐餐饮、露天采摘等初级业态向生态农业园区、民俗文化村、农业科技博览园等领域扩展延伸。各地分季分时举办的诸如茶叶节、桃花节、美食文化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活动,充分展示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起到了非常显著的聚拢人气和刺激消费的市场效应。例如黄山市依托茶叶、菊花、花卉果品、特色养殖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五里桃花、石潭油菜花、盐铺菊花、三潭枇杷、宋村葡萄、卖花渔村盆景、唐模生态茶园、开心菜园等特色资源明显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众多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点缀,使的黄山市除原有的风景名胜外,初步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崭新格局。

(4)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设,客观上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浚通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管道;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带能动农村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和餐饮服务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滚雪球般的产业集群效应。一批生态农庄、休闲度假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聚种养加产销供于一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发挥了“六次产业”的乘数效应。例如宣城市把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一村一品、美好乡村建设、美食文化、开心农场有机结合,成效明显。绩溪县通过与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联合打造休闲农业现实版开心农场,将村民闲散的土地进行网上销售,由消费者认领,造就了新型生态休闲旅游模式。2014年上线以来,点击次数达5亿次,实际参与购买人数达到3500多户,总计订购认领土地31hm2。

(5)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各地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强修路、改水、改厕,建设消防、道路、供电、排水、路灯等公用基础设施,种植绿化苗木和花草等,美化了环境,改善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

5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及展望

虽然安徽省发展农旅结合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也从顶层设计层面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作出了决策部署。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和有效供给不足。既存在着结构品种单一、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也存在着专业化水平不高,在食宿环境、农事体验、民俗熏陶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高质量的休闲消费需求的问题;更有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价值链条延伸不长的问题,造成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用餐、赏景等环节间的相互割裂。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顶层设计、设施运维、内涵挖掘、品类开拓、服务改进等方面提档升级,切实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向多功能、专业化、高品质方向发展,为促进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做出新贡献。

5.1 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尊重历史文化积淀 只有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实现合理收益,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以农民为主体,农业为基础,农村为场所的活力产业;才能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有效地保持传统村落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建成主客共享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实现对村落文化遗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才能形成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进步的良性发展机制,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的人文软实力。

只有充分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尊重历史文化积淀,才能避免一哄而上、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避免没有规划的乱拆乱建、没有节制的乱砍乱伐,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化传承的力度,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2 要加强规划引导,强化科学设计和专业指导 科学合理的规划、高品位的匠心设计和专业化悉心指导是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

(1)在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既要切合实际、突出特色,又要富有创意、注重内涵,真正把自然禀赋、文化底蕴和商业创意巧妙地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与生态、科技、旅游、文化、康养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拓展农林牧渔的多种功能,塑造观赏游验的新价值。要特别注意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特色优势,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的理念,为城乡居民提供山水相望、乡愁难忘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满足对观光休闲体验等游乐需求,满足对良好生态的绿色需求和亲近自然、追忆乡情的情感需求。

(2)在规划设计的原则上,要遵循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要按照生产生态生活相统一、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总体要求,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扬长避短;流溢乡土气息,营造乡村风貌,留驻田园乡愁,亲近绿色自然,突出文化特色,注重参与体验;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多重设计格局。既要避免单调枯燥、千村一面,也要避免不切实际的片面求新猎奇。

(3)在分类引导和专业指导上,要根据不同的功能类型和组织经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无论是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小镇的创建,还是专业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教育农园、摄影基地、渔人码头、运动垂钓等的业务发展,甚至是农(林、牧、渔)家乐的规范服务等,都需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和发展引领。

(4)加强规范管理,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支持和引導,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支持引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用地政策;提升通村公路、网络通信基站、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平;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科学开发、合理回报;同时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逐步形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机制;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和观光体验;开展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鼓励企业、院校、协会和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旅游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创业就业;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效性和品质水平进行跟踪监测,对优秀者予以奖补支持。

(5)加强科技支撑,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一批设计研究中心、规划中心、创意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专题设立研究项目,加强支撑技术和宏观政策的研究。既要研究发展战略,也要研究问题对策;既要注重调查分析,也要注重技术支持。不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经验、示范推广,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5.3 展望 可以预见,未来10~20a安徽省仍将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预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化率还将进一步攀高。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实,以及2.5d弹性休假制度的逐步推普,休闲度假会由过去仅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逐渐演化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休闲观光的大众化、家庭旅游的普及化,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皖省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致富的渠道,同时也必将加速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繁荣发展,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全面小康。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259-282.

[2]李光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7.

[3]中研普华.2015-2020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R].深圳:中研普华管理咨询公司.2015:262-263.

[4]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中国休闲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28-29.

[5]陈晓华.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导好发展好[J].农村工作通讯,2016(13):8-12.

[6]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70.

[7]陈晓华.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6):10-17.

(责编:徐焕斗)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概念

随着都市居民休闲观光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都市农业资源开始与旅游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联姻”,国外有关都市旅游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形成了大都市旅游圈的地域模式理论,如美国学者Gunn提出了都市旅游的理论模型,他以城市的核心都市区为空间上的旅游中心,其外围用四个环形带来区分不同带,研究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结构布局与开发模式状区域的旅游功能和特点,并对四个旅游带的功能及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作了探索。在国内,有关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吴必虎教授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即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认为ReBAM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2003年,周晓芳等提出了“都市农业旅游”概念,即“都市农业生产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而发展的农业旅游模式,即是将都市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以都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等来吸引游客实现现代的新型旅游方式”。“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虽是个宽泛而笼统的概念,但这一概念的核心包括了三个要素,一是“都市(或城市)”,二是“创意农业(不是笼统的乡村)”,三是“旅游”。因此,从供给上说“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实际属于“都市旅游”的范畴,是都市旅游发展的地域空间向外扩散到郊区、周边县域与 “三农”资源相结合开发而成的新型旅游产品;从需求上说,又属于“乡村旅游”的范畴,是都市居民对自然生态、乡村风光等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以都市郊区及周边县域具有浓厚乡村风情、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为旅游目的地的新型旅游活动。

二、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类型与客源细分

(一)按结构分,都市休闲农业大体可以分为:

1. 休闲种植业即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业旅游。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价值的农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

2. 休闲林业指具有休闲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场、林果园、绿色

造型公园等。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发挥其旅游功能和观光价值。

3. 休闲牧业指具有休闲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观光和参与牧业生活的兴趣和乐趣。

4. 休闲渔业指利用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

5. 休闲副业包括与农业有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以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

6. 休闲生态农业建立农林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健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进行生态教育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另外,有学者把观光农业分为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森林旅游、民宿农庄、民俗旅游等类型。

(二)按内涵分,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传统型观光农业 由于许多农业活动不为城市人所知.因此,展示农产品生产和农作过程(特别是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会吸引相当多的城市人。如吸引游人到农村钓鱼,是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但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墨西哥市郊的农村每逢干塘捕鱼期,都会吸引许多城市人下塘和村民一起拉网捕鱼;而在印度海滨,人们坐在水中的木桩上钓鱼;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很多是对外开放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酒,亲身体验酿酒的乐趣,而且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带走自己酿好的酒,其情趣与在城市里买酒自然不同。这些葡萄园和酿酒作坊的旅游收入往往高出它们的葡萄和葡萄酒的销售收入。

2. 休闲型观光农业这种农业以供都市人休闲为主,它的基本特点是利用郊区的地理优势和城市的工业优势,在城市的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分散的农、林、鱼、菜等生产基地,既为游客提供一部分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又保留一部分农业生态圈,以改善城市的生态和休闲环境。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楼顶、空地种植花草、果树、蔬菜等作物。一般说来,在这些地方,农作物的生长以动物粪便、绿肥等有机肥料施肥,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化肥。意大利某市郊有一个蔬菜生产基地,每逢周末,许多家庭便驱车前来游玩。人们采下新鲜的蔬菜在自搭的灶台上煮,吃完后还可以把这些贴有“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带回家慢慢享受。

3. 科技型观光农业这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发展的观光农业:日本东京郊区有一座蔬菜工厂,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蔬菜,从空中悬吊的到地面栽培的,浇水、施肥都由电脑控制,吸引众多游人前往参观并现场购买。美国某市郊建有一处微生物工厂,专门用石油废渣年产1万t单细胞蛋白(相当于用6万hm2耕地栽种大豆的蛋白质产量),游览的人可以品尝用这种蛋白质制成的食品的口味,科技型观光农业的类型和内涵都非常丰富,随着高新技术和生物工程日益渗入农业,科技型观光农业会越来越吸引人。

4. 奇异型观光农业这是利用各地自有或引进的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而建立观光型农业,主要用以满足人们寻求离奇的心理。以色列北部一个地处沙漠的

村庄,利用当地独有的沙果(一种极耐旱的水果)发展观光农业:游客可以在那里吃沙果、做沙疗(一种把身子埋在热沙里治疗风湿病的方法),一个几百人的村子每年要接待20多万名游客,其旅游收入远远在农业之上。

(三)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客源市场细分

1. 银发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市场

在世界刚刚进入21世纪之后不久,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然而这对企业来说,却意味着一个藏金蕴银的大市场。这个市场被称为“银发市场”。我国70%的老年人有出游愿望,其中17%的老人经济比较宽裕,出游意愿强烈。年轻人也想尽孝心,花钱让父母外出旅游。可以说,“银发休闲创意农业旅游”正逐步成为休闲旅游市场的基石,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2. 都市白领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中间阶层的崛起和壮大,使白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他们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方面均处于社会中间层次,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稳定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生活领域引领消费潮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提供全天开机上班,不停地加班与不确定的上下班时间,24小时不关门的服务业,让白领的作息与工时经常“错时”,其工作强度和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工作不能懈怠,健康更不能不要,于是,都市白领找到了解压方式——休闲创意农业旅游,并且越来越青睐这种新兴的休闲方式。抛去iPad,亲近自然,修身养性,孕育了休闲旅游的一片新“蓝海”。

3. 城市学生科教创意农业旅游市场

将创意农业园区当作一个教育学生的大课堂、一部百科全书,使学生从中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进步的历史、了解城乡关系,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适合城市学生这种修学需要的旅游项目,寓教于体验、寓教于审美、寓教于娱乐,是创意农业旅游开发值得探讨的问题。

4. 外国游客创意农业旅游市场

大众旅游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旅游兴趣正在分化,这是旅游走向成熟的标志。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对传统的旅游方式以及对城市观光的兴趣,开始被更为差异化的旅游需求所代替。因此,面对来自旅游城市的外国游客所进行的创意农业旅游市场开发,是改变现代城市文化单一浅薄,增强城市的综合旅游吸引力,丰富旅游者旅游经历,,提高旅游创汇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都市休闲创意农业发展前景与展望

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是随着城市化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满足城市人们各种需要的现代农业。因此,城市发展规模和城市收入水平,决定着都市休闲创意农业发展方向和水平。

根据中国国情,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刚刚解决,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因此,休闲创意农业的发展应坚持生产鲜活农副产品、观光休闲、改善生态环境三功能相结合,根据区位特点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形式、规模和布局,建设绿色无污染型、观光休闲型和生态环境型的现代农业。

首先,要正确处理发展都市休闲创意农业与农产品正常生产的关系,既不能设想把整个郊区都开发成观光休闲农业区,因而忽视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也不能借口只满足城市对食品的需求,而不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合理安排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其次,要注意发展都市农业与全市、各县区发展旅游业密切结合,以旅游业发展带动都市农业发展,以休闲农业促进旅游业发展。三要以都市休闲创意农业为主,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城市与郊区结合。要把开发农业和保护农业结合起来,防止把发展都市观光农业演变成娱乐性开发性行为。 四要加强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的领导。特别要加深认识郊区发展农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认识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及其综合效益。五要全面规划,确保重点。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要在全市郊区或一个区域内全面规划,选准重要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对开发项目要注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使都市休闲创意农业具有丰富内容和长期的旅游吸引力。通过一个总体规划,合理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尽量延长可观赏期。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同时要把都市农业规划与农村现代化、城市化规划结合起来。六要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都市休闲创意农业要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充满绿色、环境优美、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根据旅游客源市场,确定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和规模。积极发展市场农业和创汇农业。七要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广开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要在稳定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农业投入的比重。除农民自筹和政府扶持外,还可以通过股份制、设立基金、吸引外资等形式广开财源。建立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资机制。除生产性投资外,对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工程,也应加大投资力度。其次科技投入,以高科技武装农业,重点实施种子工程、温室工程、生物工程、绿色工程,形成都市农业科技配套工程。建设高科技园区、高科技设施、高科技产品、高市场占有率。最后,需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加强科学管理,实行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政策。政府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对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倾斜。

都市休闲创意农业是把城区与郊区、农业和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等一种文化性强、有大自然情趣很浓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展望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XXX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面积1.15万亩,其中核心区4500亩,涉及XXX、XXX、XXX3个行政村,规划投资XXX万元,由山XXX和XXX共同实施,实施期2年。经过近几年的精心经营和科学论证,尤其是紧紧围绕让北方茶人喝上当地产的茶叶发展目标,在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唱响茶品牌、挖掘茶文化和拉长产业链等积极推动下,加强茶产业与文旅业的融合,于XXXX北麓建立茶基地、打造XXXX万亩生态茶园。XXX逐步进入面积扩大、产量增长、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的发展新时期,迎来发展的春天,开启茶产业新时代。目前公司已研制开发40多个品种、90多个系列的XXXX产品。产品先后荣获“XX老字号”“XX省旅游商品”“XX省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

“XXXX”田园综合体省级试点项目,位于XXXX,涉及XXXX等4个行政村,规划面积2.14万亩,人口6000人,其中核心区4500亩,规划投资46900万元。根据2018年7月省财政厅下发的规划文件批复,“XXX”田园综合体涉及财政投资的产业化项目共有7个,共投资793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840万元,自筹资金4095万元。这7个项目分别是XXXX……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夯实基础,完善农业生态体系。一是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生产基础条件。XXX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占地4500亩,完成投资7049万元,对农田进行改造治理。XXX项目投资56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2000亩。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实施新建园区道路及配套工程。XXX田园综合体路基、路面已全部完成施工,其他农业配套设施基本完成。XXXX项目新修道路3条1210米,拓宽1条726米,新建交通桥2座、拦河坝1座,过路管涵6座,进地管涵26座,提升园区内的通达条件。水电等基础保障得到升级改造,生产配套条件明显提升。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XXXX项目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小红星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2、突出特色,打造农业产业体系。XXXX田园综合体是在山XXX持续健康发展基础上规划建设,围绕加快“塑形”和“铸魂”协同发展,其基本功能打造愈加彰显,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加快推进。XXX项目突出XXX制品主导产业,三产融合,依托旅游大道及两侧丰富的文化遗迹、遗址等资源,大力发展“农事体验”、文化教育、创意民俗、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3、培育扶持,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一是扶强扶优农业龙头企业。在创业扶持、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XXX公司流转土地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的形式,600元/亩流转费给农户,100元/亩给村委会,即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公司还将公司利润的10%按照村集体土地流转规模比例进行返还,增加村集体收入,将5%的利润返还农户,让农户在流转费之外还可获益。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XXX有限公司集山楂种植、深加工、特色电商与现代旅游业于一体,2012年制定了全国首家企业标准,每年鲜果用量2万吨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产品覆盖全国各地,出口到美国、日本、印尼等国家,与北京同仁堂、九州通、神威药业、香港楼上集团等大型公司长期合作,并先后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公司的成立带动周围35家XXX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形成全国最重要的XXX集散地之一,累计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1万余人就业,发放工资过亿元。

4、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乡村。XXX项目对项目区的XXX、XXX、XXX、XXX等四个村推进农村改厕,农村垃圾集中治理,饮水安全,增强通信、供电,公共照明保障能力,带来了新变化。XXX田园综合体涉及XXX、XXX、XXX3个行政村,项目加大绿化美化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花海项目200亩,种植薰衣草20万株,规划建设林果园项目400亩,建设XX主题乐园、X主题民宿等,努力实现局部景观与整体绿化美化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生态文明与文化渲染相结合,坚持种绿惠民,还绿于民,充分体现乡村绿化的生态效果和景观作用。

三、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1、项目建设用地还存在制约因素。两个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工作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建设项目得不到土地指标影响建设进程。如XXX产业园及XXX项目原有50亩建设用地,项目区内20余家经营主体计划抱团发展,亟需重新规划200余亩建设用地,由于缺少用地指标,导致项目无法落地。XXX田园综合体项目,由XXX公司实施的加工车间、X科普馆,由于土地指标解决不了,无法实施,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最近调整建设内容。

2、项目投资大,自筹及整合资金筹措困难。XXX项目规划三年总投资469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840万元,自筹及整合资金高达40100万元,整合资金涉及部门多,贷款难度大,周期长。

3、项目非粮化问题应该引起关注。具体到这两个综合体,一个发展XXX,一个突出XXX种植加工。据了解其他各类田园综合体也大都是林果、中草药、花海等项目,很少有粮食种植项目。从一个区县看,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无可厚非,但从更大范围看,一些田园综合体过于追求规模,强调特色、不种粮食的问题需引起警示。

四、几点建议

1、坚持党建引领,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红色活力”。懂农业,方能知轻重;爱农村,方能守初心。乡村振兴战略要靠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去落实。要以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为契机,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知识层次高、年轻化程度高、带富能力强的村级组织带头人。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与现代农业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握“为农、融合、生态、创新、持续”理念,让田园综合体姓农、为农,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既要建设农民安居的美好家园,也要打造农民创业增收的理想乐园,从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

2、坚持产业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致富引擎”。要把握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区委具体要求,立足XX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核心,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根据我区现有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和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定位,精心策划、科学论证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设计和建立具有竞争吸引力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库,全面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要抓住济莱融合的历史机遇,主动出击,策划吸引力强的宣传推介活动,利用XXX等大型节会,大力宣传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将更多XXX农产品纳入XXXX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3、坚持人才优先,注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源头活水”。要坚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与锻炼干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吸引集聚人才共襄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人才和田园综合体建设互相赋能。通过“内育”与“外引”相结合,补足农村的人才短板。以“内育”培养人才,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新时代的乡土人才,使其成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领头雁”;以“外引”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引进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整合组织、人社、农口各部门、商务、科技、文旅和社会组织承担的一些培训内容和项目,用活乡村振兴项目、资源、资金,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培养一批留得住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2008~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具体刻画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创意产品网络格局,发现沿线国家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进出口贸易模式存在较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中国在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处中心地位。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品;网络分析

一、引言

目前,各个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活动相互交织且密不可分,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也逐渐注重结合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经济研究。其中早期主要集中于各国间是否存在经贸关系的无权贸易网络研究。而Fagiolo等学者构建加权贸易网络模型来详细描述和测度国家间的双边贸易流量。许和连、郑川、吴钢后续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文化产品贸易深入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网络中表现出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一带一路”的区域地缘政治、宗教文化和信仰价值观等人文差异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沿线多个国家的政治、宗教文化、信仰价值观和贸易联系复杂难分,使得常规的经济线性模型分析框难以分析“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演化机制,而网络分析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并且能更好地探讨国际贸易体系内生结构和贸易体系中的关键角色等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2008~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文创产品进出口数据来自UNCTAD数据库。“一带一路”框架是一个较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空间范围,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国家的经济合作。参照既有的研究做法,本文界定的“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包含中国、蒙俄2国、中亚5国、东南亚11国、南亚8国、中东欧16国、西亚北非16国及独联体6国。

网络分析法中的中心性分析主要是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不同国家在网络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即一个国家在整体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越在中心地位,这个国家对整体网络的控制力、影响力就越大。主要指标包含度数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出度中心性OC和入度中心性IC具体表示为:

三、贸易现状

依据UNCTAD建立的全球创意产品的数据库中七大产品和总额的进出口数据整理计算发现: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总量从2002年的2804.81百万美元增长到2015年41057.38百万美元,年均增长约为24.35%,中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的文创贸易得到空前发展,但是相互之间文创贸易差额也逐年增长,并且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在区域市场结构上,中国对沿线其他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贸易中,东南亚长期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区域,但是文创产品贸易区域市场随时间变化正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产品市场结构上,中国从沿线国家的文创产品进口结构以视听产品,设计类产品和新媒体类产品为主,其他四类文创产品依然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对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结构表现为以设计为绝对主导地位,工艺品随后,其他五类加总仍占比较低的状况。

四、贸易网络格局分析

(一)度数中心性

由图2可知,中间区域为度数中心性值较高的国家,四周为度数中心性值较低的国家。具体来说,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波兰这七个国家处于中心地位,这几个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对象都非常广泛,也是发生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关系最多的国家;老挝、不丹、巴勒斯坦、东帝汶是处于沿线国家中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的最边缘地位,另外也是发生文化创意产品进出口关系最少的国家,贸易对象局限且范围狭窄。

(二)中间中心性

在2015年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中国、土耳其、印度这三国是最重要的媒介国家,在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起到“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控制和影响沿线其他国家相互联系和贸易的能力最为强烈,侧面也反映了这几个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的中心地位;中间中心性较低的国家数量较多,说明大部分国家影响和控制沿线其他国家文创产品贸易的能力较弱,媒介国和枢纽国家太少。存在少数国家掌控文创产品贸易联系,正好验证了沿线贸易网络等级性较为明显,不同国家在贸易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差异较大的特征。

(三)接近中心性

表1是接近中心性指标计算结果,我们通过计算接近中心度得到:从出度接近中心度来看,中国、泰国长期处于出度接近中心度前列,说明中国、泰国在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网络中自身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较强,本国的文创产品对沿线其他国家吸引力较大,受其他国家影响较小,处于贸易网络的关键位置,自身具有较大的对外文创产品贸易的掌控力。捷克、波兰、斯洛文利亚、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东南亚地区国家也在名单占据较稳定的位置,说明东欧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在文创产品对外出口中自身贸易能力较强。从入度接近中心度来看,阿联酋、土耳其、中国和俄罗斯长期处于名单前列,表示这几个国家占据关键节点位置,文创产品进口贸易能力较强,有较大的文创产品进口影响力,自身有较大的文创产品进口贸易话语权。综合来看,出度接近中心度与入度数值相比,沿线国家在出度接近中心度上更高,说明沿线国家文创产品贸易网络的不平衡性,文创产品贸易模式也较为不平衡,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亟待调节自身的进口贸易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2008~2015年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具体的网络指标刻画了沿线文化创意产品网络格局。沿线国家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进出口贸易模式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多数国家文创产品出口贸易能力大于进口能力。中国在文创产品贸易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国是重要的媒介国家,媒介国和枢纽国家较少,沿网络关键节点的极化现象和富人俱乐部现象在不断改善。中国、东欧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在文创产品对外出口中自身贸易能力较强。沿线国家的文创贸易战略应着重于国家在文创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加更多的贸易媒介国和桥梁国来加强文创贸易联系,形成更为紧密的沿线文创贸易格局,媒介国可以通过与其他沿线国家旳市场博弈及文创贸易市场有效调整,来获取更多的文创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Complexity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World trade Web[J].Xiang Li,Yu Ying Jin,Guanrong Chen.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3(01).

[2]Giorgio Fagiolo,JavierReyes,Stefano Schiavo. On the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world trade web: A weighted network analysis[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08,387(15).

[3]许和连,郑川,吴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文化产品贸易格局:社会网络分析视角[J].现代财经,2014(02):18-28.

[4]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5):598-605.

[5]郑军,张永庆,黄霞.2000~2014年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演化.国际贸易问题,2017(03):154-165.

[6]吴宗柠,樊瑛.复杂网络视角下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47(03):469-480.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创意农业论文范文第6篇

我住在波士顿地区,附近的高科技公司很多,也碰到许多从事高科技的中国人。大体而言,三四十岁身体走形的很少,运动的则很多。比如我自己练习马拉松刚刚出道,一次比赛还没有参加过。但跑了几个比赛的女将已经遇到几位了。其中一位女士,几年前从顶尖的工学院毕业,在美国数得着的高科技公司上班,年薪十几万美元。她经常上午10点多才去上班,下午不到5点就回家了。刚上班那几天喊着腰酸背痛。一问才知道,她一天居然在班上打了快两个小时的网球,不太能適应。如今,网球大概早适应了,人家改练马拉松了,一天到晚跟着公司一群人到各个城市跑马拉松比赛。

刚听到这些,心里颇觉得不可思议。十几万美元的年薪,雇来到单位打球、跑步?经常上午10点以后到班上,刚坐下干一会儿就该吃午饭了,午饭消化得差不多就该打球了,打完球就下班回家了。公司为此还要提供许多运动设施:网球场、健身房。更有甚者,这群人赶到其他城市参加马拉松比赛,经常还要公司出钱!当然,马拉松仅仅是一个项目而已。游泳的、长距离自行车的,以及其他各种运动的俱乐部,花样繁多。上班打开计算机,俱乐部的比赛消息、聚会、训练日程等充斥了电子邮箱。当然,还有讨论怎么修房子的,怎么种花的等等,啥热闹都有。光这些事情又要消耗多少时间?这样的企业,能这么糟蹋几年呢?

但信不信由你,这样的企业不仅没有破产,而且蒸蒸日上。雇员们快快乐乐,创意勃发。

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这种公司中雇员的主力,多是一流的高科技人才。他们创造不创造,全靠自觉,其动力之一就是自己的情绪好,精力充沛。而这种人天性就喜欢竞争。美国的学校,自幼又特别强调体育。体育成了培养竞争精神的最重要手段。美国的高科技界,从事极端体育成风,这是高科技竞争精神的自然外溢。公司要统领这些人,就要创造一种“天下归心”的向心力,大家觉得这里最好玩儿、最有意义,公司成了大家进行各种聚会的场地。同事们在这种碰撞中,有了灵感,发展出良好的合作关系,自然也开发得出产品来。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办公室和家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家可以上班的时候打球,但是半夜三更的非社交时间却可能在家里工作。他们不是给老板干活,是和队友玩游戏呢。老实说,一个团队,一年做出一件创意来,就够大家吃很久了。

让职工觉得“40岁前拿命卖钱,40岁后拿钱买命”的企业,还是原始积累时代的大工业管理,在流水线上生产标准化产品也许有效率,但在白领的创意经济中难有一流的表现。相反,让职工觉得“公司花钱给大家玩儿”的企业,职工会互相拼比,看谁玩儿得最好。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归根结底,创意还是游戏的产物。

(林冬冬摘自《坏民主》凤凰出版社)

【素材运用】在工作的时间锻炼,还是在锻炼时产生灵感,这看似匪夷所思,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从事高科技工作的人,创新是第一要素,公司以独有的方式,给员工以足够的自由和强健的体魄,创意的灵光一闪,寻找到研究的新方向,潜行其中也就获得了别样的精彩。

【速用名言】

1.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2.能约束自己的人,最有威信。——古罗马政治家 塞涅卡

【适用话题】尊重个性;自律;善待他人

(特约教师 江红波)

上一篇:教育实践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外历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