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具体的工程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在系统分析中引入能源领域最新的技术、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以及培养学生对课程所在领域进行探索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工程设计 系统分析 教学改革

一、“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在第七学期进行,共28学时。在时间上,学生已完成全部专业基础课和绝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建环专业较为完备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认识。通过这门课程的有效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明确地掌握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法,并针对不同形式的暖通空调系统能够对实际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节能性做出客观、正确的分析。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产生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及今后可能的工程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向性。但是,根据以往的教学反馈,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为抽象,难以与实际发生联系,学习起来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值得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通过总结、分析与摸索,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重点

1.注重实例教学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本身是面向工程应用的,对于这种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只讲课本中的理论和设计规范中的条文,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程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过多的理论、条文灌输,甚至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认识混乱和厌学情绪。只有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对设计流程产生全面的感性认识,真正体会到设计方法的实用性,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有进一步探索的渴望。同时,在讲解实例时,教师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工程设计的步骤进行分析。例如,在讲授负荷计算时,可结合教室中的墙体和窗户对围护结构导热系数、遮阳系数、朝向修正系数以及窗墙比等参数的选用进行逐一分析,并让学生通过查表和对比自己求得结果,这样,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正确地理解这些参数的含义并掌握其选取方法,同时,通过这种“贴身”实例的亲自实践,也会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效果。

2.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介绍

众所周知,教材中编入的是课程领域内最基本的、通常也是经受了长时间检验的素材,这些内容无疑是应当掌握的根本内容,但其内容的新颖性相对而言则有所不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学科的发展向学生补充介绍课程涉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例如,在讲授怎样确定初步设计阶段的设备容量时,可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例,补充介绍地埋管换热器长度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将这种已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得到大量应用但尚未在课本中系统地出现的新能源利用技术介绍给学生,开拓其知识面,同时,新事物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产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还可以获得课本以外的新体验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介绍新技术时,应紧密与专业基础知识相联系,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仍以地埋管换热器为例,讲解其长度设计时,应将地埋管的传热分析与专业基础课“传热学”中的传热过程一节的内容进行对照分析,并与常规空调散热器从传热方式、传热介质、设备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感觉到这种换热设备是其所熟悉的换热器的一种变化而已。这样,在轻松、易掌控的心态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持久性。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专业课不同于英语或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有等级考试或升学考试成为学生为之长期努力的现实目标。作为专业课教师,使学生专注于一堂课容易,但要培养其长期的学习自觉性,则非调动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这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之通过学习产生充实感和自信心,才能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度,不至轻易放弃或中断。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暖通空调的系统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我国正在建设节能型社会这一时代特点,重点强调各种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特点和节能潜力,促使学生找出既有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热源的设计时,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我国对小型燃煤锅炉的应用限制,以及国外污水源热泵的供暖应用,同时可安排学生进行既有建筑采暖能耗的家庭调研,引导其关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而这一方向将是今后我国社会的长期目标,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才能跟上社会的需求。如此,学生会感受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使其加强学习的自觉性。

4.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与建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相比,“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这门课程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和大量的计算,而是更强调对已有知识的系统运用。实践表明,基于图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根据流程图进行步骤讲解,以及通过照片给予学生全面、直观的感性认识,比单一的口授、板书更有效。举例来说,对常规供暖系统与地热供暖系统的能效比和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时,通过柱状图的直观对比,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系统的量化差异;将初步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及各阶段的重点步骤用流程图表示,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整个设计过程的层次和任务;对太阳能辅助热泵供暖的应用等新能源技术的讲授,如果配以适当的照片实例,则更容易使学生了解这些平时不常见到的暖通系统的形式和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所应采取的措施,也是建环教改组近年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三、“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前后知识的衔接与拓展,以及今后的实际工程应用,笔者近年来将以上一些改革和探索应用在“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无定法,只要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启发积极地付诸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摸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模式,都将是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通过“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提升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生对课本知识内涵的理解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都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 有效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加)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 李树英,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赵军,戴传山. 地源热泵技术与建筑节能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杨昌智,刘光大,李念平.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 赵荣义. 空气调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从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想育人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学生不适应机械设计教学规律、建立不起有效的学习思维和方法;教学内容与当代科学的新成就发展脱节、与当前实践应用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不一致;课程设计创新过程中教师作用的发挥等五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寻求提高《机械设计》教学效能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效能;人文情怀

《机械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机械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在机械类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过度关注原理、技能的传授,只教书而没有尽到育人职责;学生不适应机械设计教学规律、建立不起有效的学习思维和方法;教学内容与当代科学的新成就发展脱节、与当前实践应用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不一致;课程设计创新过程中教师职责的发挥等。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和改善,将会显著提高《机械设计》的教学效能。

一、坚持育人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人文情怀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教师在大学课堂上讲些什么,传授什么,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经过与学生的座谈交流以及多年的实践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介绍我国在机械设计方面尤其改革开发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因此,作为生活在中国这方热土的大学教师应站在中国立场、自觉履行传道授业育人职责,真正践行“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人文情怀。

比如在绪论中,讲到机械工业的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就把我国取得的世界领先的重型锻造水压机及百万千瓦核电等高端铸锻件核心制造技术、美国总统奥巴马演讲现场用美国旗遮住上海振华重工商标的插曲、世界首创单台推力最大的5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等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比如高铁、大运飞机、深海潜航器等介绍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告诫他们这都是我国在较短的和平时期内取得的,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党领导的正确性,同学们要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环境。短短几句话,不要长篇大论,足以打动学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求教师平时要从客观理性的角度、站在中国的立场、以百姓的视角去独立思考、自觉辨别、收集相关资料。

二、总结《机械设计》教学的一般规律,做好学生已形成的基础课程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方法的衔接

本課程中“设计”的含义是指机械装置的实体设计,涉及零件的应力、强度的分析计算,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考虑加工工艺性、标准化以及经济性、环境保护等,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机械设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主线和学习规律。其内容编排基本上是每章完成一种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学习,学生即使前面的内容没掌握,后续内容也可以学得很好,内容是并行的,这与基础课程的系统性、整体性、内容串行特点完全不同。不过,《机械设计》每章内容展开是以串行方式进行的,经过归纳整理,得出每章机械零件设计思路是:

分析失效现象→失效机理(原因、后果、措施)→设计准侧→建立简化的力学模型→强度计算→主要参数尺寸→结构设计。

以上程序就是学习机械设计的规律,这样就和前基础课程的预期学习习惯衔接起来了,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机械设计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与当代科学的新成就发展脱节、与当前实践应用结合不紧密

蜗杆传动是《机械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章开讲引入时会讲到蜗杆传动从外形上看,就是螺旋与斜齿轮的传动典型的一种传动方式,具有工作平稳、兼有斜齿轮与螺旋传动的特点,具备传动比大、结构紧凑等优点,但也有蜗轮材料需用贵重的减摩材料、需要专用滚刀加工、强度较低、蜗杆传动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摩擦因数高等缺点,因此,在规定内容讲完后,及时跟进新型蜗杆传动——TI蜗杆传动的介绍,该种蜗杆传动在光伏用跟踪减速机、汽车起重机等有广泛应用,属于渐开螺旋面包络的环面蜗杆传动,这与教材内容衔接上了,一次包络TI蜗杆传动中,蜗轮是一个普通的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这又和齿轮传动结合起来,这与本章开讲时提出的蜗杆传动从外形上看,就是螺旋与斜齿轮的传动一致,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讲这些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们机械学科是一直向前发展的,许多新的问题期待他们解决,激发他们学习机械设计的兴趣。作为教师,应主动跟踪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上课时介绍机械设计最新发展及其在重大装备上的应用,随时做好更新教学内容的准备,做好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对接。

四、根据专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其更贴近专业特色,满足专业的需求,更好地实现《机械设计》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比如,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设计内容对本科生而言本就较难理解,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如果此部分用大量时间讲解,很可能一下子将学生学习机械设计的热情打倒,对后续主要内容的学习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这部分只侧重于疲劳现象和概念的讲解,实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必在教学内容上求全。

五、鼓励学生课程设计创新、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引领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教学目标包括实践技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现在机械类本科阶段的课程设计基本都是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这个题目不可谓不好。问题的关键是现代的大学生很多知识面较广、思维活跃,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与创新能力培养一致,因此必须给予学生这个机会。但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宗旨是让学生得到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能力训练,有些学生的自拟题目是不适合作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的,教师要注意甄别。即使是恰当的题目,教师也不能大甩手,而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方案、完善方案,把握大方向,引领学生沿着机械设计的方向去做。当然,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减速器设计依然是一个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好题目。

在《機械设计》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能是评价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求欲望。因此,人文情怀教育始终贯穿其中,这方面目前有些同行已经在研究并进行实践了。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机械设计》教学过程中定会出现新的问题,只有积极应对,适时调整,才能满足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大学的课堂与教师的使命[N].人民日报,2015-02-13.

[2]刘鹤飞,黄永强,孙月海.TI蜗杆传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河北理工学院学学报,2006,28(4):42-45.

[3]任国强.中国古代机械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之中[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4):144-145+165.

Some Thought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Mechanical Design\"

HAN Xia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Jiangsu 221018,China)

Key words:\"Mechanical Design\";teaching efficiency;human feelings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 实训 设计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Java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本课程设计是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上设置的,在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中占有核心地位。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生用Java语言设计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软件的分析、设计、调试和总结,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法的设计

(1)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网络程序设计Java》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给出相应的题目或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训前必须制定好上机步骤,弄清实训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实训项目所需的知识、操作方法或步骤,并写出详细的实训报告。

(2)实训考核方法

通过设计答辩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训报告和答辩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考评。

考核标准包括:

1.设计与实训报告 (20%);

2.程序的可用性,实用性,通用性,可扩充性(30%) ;

3.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20%) ;

4.答辩水平(20%)。

5.态度和纪律 10% (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三、实训内容与要求

(1)java系统程序开发

资产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网络购物系统、网络聊天室、人事管理系统、选课系统、论文管理系统、新闻发布系统、考试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等。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完成。

(2)Applet程序开发

做一个广告屏,显示一段文字,如图1所示,能够对文字的颜色、风格、字体、字号等修改。

要求:做成APPLET程序或APPLICATION程序;用APPLETVIEWER运行;能够在网页中运行。

(3)游戏开发

1.五子棋双人对弈

开发游戏性程序,例如五子棋双人对弈程序、扫雷程序,根据学生情况,此部分为选做内容。

五子棋双人对弈程序要求:

①按“重新开具”可以开始新的一局。

②需提示当前该哪方下棋,并提示已下棋子的信息。

③一方赢时游戏结束。

2.俄罗斯方块游戏。

说明:以上内容为模板内容,其它题目也可自己设计,但难度要相当。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由指导老师审定。

(4)总体要求

1.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分析、控制模块分析正确;

2.系统设计要实用;

3.编程简练,可用,功能全面,具有较好的健壮性;

4.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

四、授课计划与学时安排

(1)教师介绍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要求、方法和安排。(4学时)

(2)学生消化信息、完成设计报告。(6学时)

(3)教师审查设计报告。通过审查的学生的设计报告,然后调整确定实施方案。 (4学时)

(4)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程序设计环节指导老师作必要的现场指导。(20学时)

(5)验收并简单考核。(4学时)

(6)撰写总结和实训报告。(2学时)

五、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由主讲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承担。

六、课程设计地点

计算机中心机房或者学院專业机房

参考文献:

[1]王唯,Java程序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对于室内设计而言,主要的工作目标就是能够将建筑设计的水平和标准进行相应的提高,从而能够有效的在建筑物当中创造二次空间和环境,其中家具设计与工艺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在创造二次空间和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载体的角色,在整个室内设计过程当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将室内设计有效的展现。然而在我国室内设计中的家具设计与工艺的发展起步较晚,这就使得室内设计人员对于家具设计的知识也就不够充分,导致无法有效提高室内设计的水平,因此在家具设计与工艺方面需要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家具设计;教学模式

1 室内设计专业中家具设计与工艺教学现状

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系,这一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会偏重于艺术设计方面,因此多数学校会在学生开始接触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之前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能力,比如速写、素描、色彩、建筑知识等,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对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理解和学习。在学习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时,教师往往会更多的去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教学,通过加强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作业等的完成来提高学生家具设计能力,这样能够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很多情况下,学校还会安排相应的实习,对社会具体家具设计环节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2 室内设计专业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2.1 忽视了室内设计的统一性

在对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其看成是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没有将其与室内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这就使得课程教学环节,教师过多的会对家具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进行讲解,这些知识也只能将课程的较浅层次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被动性的去接受,这就会导致学生对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理解出现问题,无法将这一课程良好的应用到室内设计工作当中。

2.2 课程知识衔接不当

在学习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之前,学生会对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和知识进行学习,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衔接基础。然而在实际的课程教学环节中,学生无法将这些基础知识与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知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这就导致了课程知识出现衔接不当的问题,相应的设计理念也没有有效的融入到课程知识当中。

2.3 重视的角度不正确

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实质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设计和工艺,但是在正常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往往会比较重视课程知识当中的设计环节,或者是由于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充分,导致了课程当中工艺模块无法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过多的忽略了工艺方面的知识。

2.4 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当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对家具设计的实践,包括知识了解、图纸设计、效果图设计、模型展示等环节,这些环节所构成的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但是从细节上来分析,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相应的设计理念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得相应的设计环节逐渐与社会需求相背离。

3 室内设计专业中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3.1 加强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在室内设计专业当中,学校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对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认识,对其重要性需要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在室内设计专业当中的地位和价值。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之前,需要将该课程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效的将这门课程与室内设计专业完美衔接。只有不断加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法,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

3.2 充分体现课程的独特性

对于学生学习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室内设计专业更好的服务,在室内设计过程中有效发挥课程知识的价值,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将这一课程与专业其他课程相联系,从而能够让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基础,突出这一门课程的独特性,为培养专业性的家具设计人才提供必要性的条件。

3.3 应用项目化教学

对于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应用项目化教学,在不断加强学生對家具设计材料、构造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逐渐形成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让学生在不断拓展自身的设计思路,对于社会当中的家具设计流程等环节也能够有一定的认识,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3.4 灵活运用成功案例

在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环节中,对于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充分的利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利用成功案例的过程中,需要对社会当中的家具设计进行成分的调研,并对其中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进行运用,这些案例需要满足家具设计造型、尺寸、色彩等多方面的要求,从而能够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观,并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5 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评价

根据一体化教学要求制定适合室内设计课程的课程评价标准,考查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应只看期中或期末考试成绩,而要考查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是否了解本课程的设计方法,是否学会理论运用到实践操作的能力。学习室内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将室内设计理论合理穿插到实际操作中,学会举一反三。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当中的家具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模式来说,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和改善,这样才能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不断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设计人才,为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程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力.室内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3,(09).

[2]黄晓娟.中职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1):165-166.

[3]李军.“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型高技能教学模式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08):39-40.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探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移动教学内容以及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从提升移动教学系统性以及加强移动教学、学科关联度两方面提出了移动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教学;艺术设计

当前,伴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移动网络技术得以完善,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在完善的过程中,成本也持续降低。移动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形式,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征需要课程教学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求,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辅助传统的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移动学习法融入其中,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兴趣,充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教学效率。实践表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移动教学将是大势所趋。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概念定义

移动教学指的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所开展的教學活动。本文涉及到的移动教学具体是指教师使用学校所发布的各种移动教学平台,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教师教案,有目的而又系统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师生都能够使用移动设备在平台上实现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活动开展不会受到时间以及地点的约束。本课题当中所谈到的艺术设计具体是指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以及装饰设计、产品设计等方向,但是并不涉及雕塑以及绘画等纯粹的艺术形式。

(二)移动教学实施条件

移动教学本身存在泛在性的基本特征,泛在主要是指在任何地点以及时间。为了实现移动教学泛在性,教学活动要依赖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整体覆盖。

第一,高校学生移动终端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发布的第36次网络调查报告表明,一直到2015年12月,我国网民的移动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比重占88.9%,要比笔记本电脑以及台式机的比重高。其中平板电脑因为具备了便捷性以及娱乐性的特征,接入网络的比重为33.7%,这表明我国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网民智能终端的使用率不断提升。高校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使用群体,这表明移动教学的载体功能已经初具规模。

第二,高校网络覆盖情况。按照TalkingData在2015年9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移动网络环境分布当中,WiFi比重为54.9%,依然是移动端用户最为主要的联网形式,4G用户的增长速度较快,已经逐渐从年初5.2%提升到了11.0%。伴随着WiFi信号以及4G网络部署策略的实施,校园以及核心商圈都逐渐成为了4G网络的重要部署区域。高校移动网络条件可以支持移动教学的相关需求,甚至学生在国内其他的城市进行调研与考察的时候也能够实现移动教学。

二、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一)以短信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短信息传达可包含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内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具备自身特征:资料学习形象化;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教学活动操作性强。通过短信息服务,教师能够向学生及时传递专业化的前沿信息,也能够为学生发布优秀作品,有效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使得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作品创意,提升学生欣赏以及设计水平。这类教学活动目标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能够显著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自信,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方便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浏览信息的时候能够向教师提出专业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针对问题给出答案,并且做出评价。

(二)以多媒体短信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这类移动学习形式所承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大,满足学习资料发送的要求。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程主要是实践性以及创造性的,课程资料具备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形象化以及前沿性的基本特征。会使用多媒体短信息,能够收集更多形象化的课程资料。这种学习类型当中的多媒体特征包含了视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可以实现图文混排,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接受兴趣,深化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使得他们可以鉴赏并且充分感受作品创意,有效提升欣赏以及设计的水平。

(三)以连接、浏览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特征,部分课程的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法,这类教学法对提升艺术设计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很多案例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使用移动教学,教师能够精心地准备各种艺术设计的相关案例,构架案例数据库,使用网络技术,实现不同信息的共享,建立专业化的案例数据库。师生都能够利用无线终端,连入互联网当中,随时随地探访教学服务器,实现查询、浏览以及实施的交流互动。比如图形创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各种课前任务,学生按照要求搜集相关的图形与案例,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三、“互联网+”时代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移动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本身的立体构成特征,移动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课件播放、实际操作、重点内容教学、答疑交流、优秀作品展示以及作业实践等内容。在课件播放环节中,也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PPT课件,制作成PDF课件以及Flash课件,按照章节分成不同的小型电子课件从而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对于重点内容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将课程当中的重点内容录制成视频资料,将其上传教学平台当中,方便学生观看,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程要学生借助电脑开展辅助性的设计,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所以在实际操作环节当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相关实际操作的片段,方便学生观看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比对以及参考,实现触类旁通的效果。答疑交流环节中,学生可以针对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想法、疑点以及观点,推动学生交流,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中不解或者是存在困惑的地方,利用现场集中解答以及在线交流等形式,纠正学生自身的错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业实践环节中,教师能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阶段性的作业,学生能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把自己的实践作品以及作业拍照并且上传到教学平台当中,方便教师进行评阅,给出相应的点评与成绩。

(二)移动教学系统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移动教学系统按照角色来进行划分,可以分成系统管理员、学生以及教师三个角色功能模块。当教师或者是学生登录系统以后,可以按照课程内容,进入到不同课程当中。按照模块进行划分,移动教学系统包括了课程学习、课程信息以及资料共享等模块,各个模块可以依据功能进行详细的划分。课程信息模块包括了学生所选课程的信息,比如教学的目的、课程名称以及教学大纲等内容;课程学分;授课教师说明等。课程学习模块与移动教学内容设计相一致,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论坛交流以及课程作业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有相应的分支,依據教学大纲划分出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以及线下作业等。资料共享模块包括一些和艺术设计类课程相对应的工具软件、参赛网站信息、视频文件等内容。我的信息模块当中则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平时的成绩。

(三)移动教学系统实施

1.加强移动教学与学科关联度

移动教学具备了可在任意地点以及时间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特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同时也包括了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能够转变传统实践教学形式,尝试把实践教学形式以及内容转变为即时交流平台和优秀作品的点评、集中展示等。诸如工程与实际项目等艺术设计独特的课后设计创作作业,可以在移动平台上进行集中的交流,掌握项目的进度,掌控项目设计的具体方向。并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需要和教学特征保持高度契合,教师需要挖掘专业教学当中能够被移植的内容,通过教学课件、视频以及平台交流等形式,将其发布到移动平台当中,使得移动教学能够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

2.提升移动教学系统性

传统移动学习中,学生作为移动学习的主体,一般会依赖于短信、QQ以及微信等通讯工具。在学习的进程中教师通常不会参与,进度也不好掌控,学生只能够开展碎片化的学习,难以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系统教学的根本目标。

故而,在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发起人需要是教师。教师按照专业教学大纲设计移动教学教案,利用教学互动、案例分析、主题讨论以及现场辅导等形式,将虚拟课堂与现场课堂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线上学习以及线下辅导之间的融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之间的融合。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也能够全面掌控学生学习进度,指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工作。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参与,实现移动教学以及传统教学的充分结合,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系统化的目的。

四、结语

当前,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制定合理而又科学的移动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自主而又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跨越地域、时间的束缚,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卓.大数据时代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为视角[J].艺术科技,2014(3).

[2]韩君,靳伟霞.“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6).

[3]杨菁,许迅.“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究——以视传设计为例[J].知音励志,2016(8).

[4]王萍.基于移动学习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6).

作者单位: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程序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学习评价

VB Program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Network Information

ZHI Yuan, HUANG Xiu-juan

(Liu Guojun of the Jiangsu L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in Changzhou,Changzhou 213000,China)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eaching mode; learning evalu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来更好的培养创新人才,目前已成为高职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方向。我校自2013年起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而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上的资源,改进现有教学效果方面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信息化教学不仅提高了教育机构的工作效率,更使学生合理的利用自由时间进行有效学习。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正受到国家的重视,已经成为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

1 我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对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及资源共享专业的深入开发,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已经是一项对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成为高校信息化教学重要媒介[2]。以我校VB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并纳入常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截至目前,已经实现大部分电子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课程标准、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试卷库、习题库等。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开展教学、布置和批改作业、在线考试等,学生借助平台自主选择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学习。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否认的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性不高,个别学习项目访问量较低,学生参与论坛讨论的习惯还不够自觉等问题。本文在已有课程信息化平台教学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挖掘网络平台优势,优化项目内容,改善学习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2 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最基本的就是要有开放的网络信息平台和具有良好特性的教学资源,二者不仅要利于教师的便携管理,也要助于学生的体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性。

1)信息化教学平台具有模块化、智能化的特点

我校信息化教学平台是以超星泛雅教学平台为基础,平台基本功能包括课堂、小组、专题、笔记、云盘、调查问卷等模块,教师主要用到课堂模块,可以创建自己的一门或多门课程,课程按项目模块进行整合,每个项目中包括统计、资料、作业、考试、讨论、设置等子模块。系统具有智能汇总统计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的能力,有效提高过程评价的测量依据。学生可以实时在线完成任务学习及测试,借助论坛模块与老师、同学甚至互联网上其它高校的师生进行互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性,使课后自学有所依助。

2)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互动性、兴趣性的特点

学习资源的建设要注重学习者的兴趣性和接受能力,它是衡量一门课程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不仅要考虑用户学习的兴趣点和方便性,也要兼顾学习者的使用感受。所以在制作信息化资源过程中除了熟练使用常规的PPT、Prezi等课件制作工具外,还借助功能强大的Camtasia Studio等视频编辑软件,使得微课交互性、兴趣性更强。

3 改进学习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1 建立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新的评价模式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评价模式要遵循发展性、主体性、个性话、激励性的原则。学习评价坚持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立足学生的差异性,从思想上,情感上,行为方式上接纳不同风格的学生。学习评价必须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外在的环境与条件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点,借助学生在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心理优势,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要注意最大程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不仅要调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要注意保护和调动被评者学生在评价活动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5]。

评价时空过程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将课前的诊断性评价,课中的形成性评价与课后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空间上看,不仅包括数学课堂上的评价,还包括网络信息平台上的评价。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注重平时的过程信息搜集,包括问卷调查、论坛讨论、课堂互动、课后在线作业,还涵括课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参与状态、参与广度、参与时间和参与品质等。

3.2 设计制定学习评分计划

传统的“过程考核+期末考试”评价模式存在着过程考核数据采集、审查难度大,尤其专业操作课程可操作性差的问题。现在,教学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新知与动手能力,也更注重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创新的职业素养。新目标下可以加大过程考核比例,过程考核占比可以达到60%-70%,包括任务点学习、测试题完成情况、作业完成率、论坛讨论情况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评价模块的权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过程评价操作性更强。结合该平台的教学实践,设计如表1所示评分计划表:

3.3 培养信息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成功典范——可汗学院的“微课”模式采用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让学习者能直观地看到专题知识以及学习路径,为的是给学习者提供较好的路径指导,避免所学知识碎片化与彼此孤立。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根据不同班级、学生个体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路径,让学生有径可循,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痕迹不断改善课堂教学内容[2]。学生必须按照时间节点完成项目知识点中课件、视频的学习,完成有关测试题目从而达到理解、考核的目的。

本课程活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在“提问——思考——查找——回答”中学会自学,把随时遇到的问题通过移动客户端即时发布并在线做好笔记,有效避免了“不会不问不做”的学习怪象。对于五年制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既要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也不能忽视其理论基础。结合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纲要求,笔者在平台上创建了丰富的题库,教师定时推送试题,学生在课上、课后均可在线完成,也可借助移动客户端答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便利性。学生在评价机制的监督下,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进,学习评价效果如下图所示:

4 结束语

当今,信息化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实践的主体作用,有效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兴趣性,师生双方要走的路还很远。微课制作是降低专业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性的重要举措,应在微课设计开发上多下功夫,注重团队协作开发。教师围绕项目重点、难点和疑点拍摄制作时长一般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学生学习自由度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绍峰, 肖淮. 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 赤峰学院学报,2014(8).

[2] 刘红.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时代教育,2014(10).

[3] 支元. 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究[J]. 无线互联科技,2015(4).

[4] 呼广顺, 张小虎. 基于“翻转课堂”共享网络视频公开课的设计实践[J]. 无线互联科技,2015(4).

[5] 互联网文档资源[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172b23fd910ef12d2af9e7a8.html.

上一篇:师资培育论文范文下一篇:裂缝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