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下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2024-07-27

教学资源下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数学是高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高中生高考中的必考科目。由于数学课程的抽象性、复杂性等特点,它成为了大部分高中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科目。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学习时掌握起来较困难的部分。如何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问题,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在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函数教学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教学措施

抽象、复杂是高中数学的基本特征,而其中的函数这一部分知识则更为抽象。但是学好函数这部分知识不但能够起到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不仅仅能够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其他高中科目来讲也是十分有益的[1]。因此,为了提高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效率,发挥出函数对学生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对高中函数问题解决教学给予一定的重视。

一、高中数学中函数教学存在的问题

1、情景教学效果不明显。数学从本质上来讲,就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数学知识。因此,将数学教学重新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情景教学法的主要原因[2]。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存在不能够正确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问题,也就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显著。

2、数形转化能力齐欠缺。数形转化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中函数知识的一大有效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数形转化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弱的,他们在解决函数问题时不能够将函数与图像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而单纯的文字描述又很难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理解,所以导致了函数教学变得更加困难。

二、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措施优化

1、概念运用融会贯通。函数知识内容之间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初中时学习的变量相关内容就是在为高中函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高中函数知识是在初中变量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它更加强调对函数性质的深入分析研究,以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因此,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且各个函数的概念之间也是相互融汇贯通的,只要很好的掌握了其中一类函数的概念,知道其具体在题目中的应用方法,就能够从中举一反三,对其他函数进行推演,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函数知识。

例如:指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以及反三角函数等初等函数是高中函数中常见的類型。不同的函数类型其概念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不同之中也有共通的东西存在,我们在学习这些函数的基本定义的同时,还需要掌握他们的奇偶性、对称性、周期性等内容,这样就能够从中发现他们的相通之处,从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不同函数的概念。

2、创造情景教学的氛围。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数学知识其实就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且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再次用于生活数学问题的解答中,所以学习数学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回归到生活实际中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为学生搭建学习情境的方式来学习[4]。

例如:学习函数单调性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将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比如知道今年上半年当地的降雨量,要求学生根据所得数据自主绘制季节与降雨量的关系图。并针对学生做出的图形,分析当地季节与降雨量之前的关系,从生活案例中引入教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调性这一内容。

3、强化数学建模意识。建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高中数学。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避免向学生强制性的灌输知识,这样即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逐步的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函数模型,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建模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带给我们的与众不同的魅力[5]。

例如:某市有人口100万,如果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为1.2%,解答:①该市人口总数y(万人)与年数x(年)的函数关系式;②计算10年以后该城市人口总数(精确到0.1万人)。解答该题时,就可以使用建模的方法。

解析:(1)1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00×1.2%=100×(1+1.2%),

则2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为y=100×(1+1.2%)+100×(1+1.2%)×1.2%=100×)1+1.2%)2,以此类推,x年后该市人口总数为y=100×(1+1.2%)x(x∈N)。

(2)从第一个问题中得出的函数模型我们知道,10年后人口总数为100×(1+1.2%)10≈112.7(万)。

三、结语

高中数学中函数知识的学习不仅仅要求学生要有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而且还对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积极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一言堂式的理论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知识,让学生在情景学习中逐步培养出较好的数学建模思维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函数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增权.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数学思想的实践渗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25):296-298.

[2] 南芳.高中数学函数内容教学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 帅中涛.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3):126.

[4] 薛志量.谈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才智,2017,(12):20.

[5] 任潇.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分析[J].现代妇女(下旬),2014,(04):158.

教学资源下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比例,备受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尤其现代语文写作教学,存在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不仅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为了克服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做出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作文写作;应用意义;策略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实践的关键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基于当前高中生的现状,大部分学生阅读数量不达标,知识面有限,未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致使在进行作文创作时无所适从,东拼西凑,导致作文过于死板,缺少真实情感,极大的降低了作文的写作质量。尤其在核心素养的推动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要不断深入改革,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才能够保证学生写作情感的升华,思想情感上得到丰富,进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一)创新思维方式,改变教学模式

基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呈现出固化,学生只是机械的强化知识的记忆,自身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开发。虽然当前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性的成效,但腐蚀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素质,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彻底改变传统以分数为主的教学观念。尤其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增强学生语言知识,以此来提高其语言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在作文写作形式、写作内容方面要进行创新发展,打破以往固态化的教学格局,实现写作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

(二)丰富人文精神,激发写作热情

当前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对阅读产生过高的兴趣,通过阅读可以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使得学生从中掌握更多写作方法。并且对于丰富学生的视野、帮助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定期交换阅读心得,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便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到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尤其在高中写作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教师还需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为学生设计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案,帮助学生提高其写作能力,以此来达到写作教学地目的。

(三)立足自主实践,形成写作风格

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来讲,为了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立足于自主实践,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写作元素,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帮助学生形成其独特的写作风格。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意识到坚持与时俱进的重要性,緊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且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尤其在为学生分配写作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分配任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使得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实现写作教学的新突破。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重点强化实践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到写作中,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实践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推动下,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保证语文写作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作文核心素养。当前,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对当前这些问题进行深思,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彻底改变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观察生活,将生活元素渗透到作文写作中,提升作文创作的品质,进而逐渐提高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通知,田海洋.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特征与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18(1):56-58.

[2]吕欣蓉.语文核心素养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表达交流”写作部分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2):24.

[3]郑新丽.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的应然价值追求[J].教育探索,2017(4):27-33.

教学资源下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通常人为地划定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板块,这样的划分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明确化与具体化,但同时也损伤了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科整体被割裂。整合视域下的教学即要求教师将学科内部的知识点相连,在教学时赋予它们整体性与关联性,将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充分掌握学科内部结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难以分割的两部分,教师应认识到它们的整体统一性,并根据这种特性进行教学设计,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整合视域;高中语文;读写教学

语文教学目标分为生字教学、词句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汉字储备量,能够熟练地进行遣词造句并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这些内容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彼此之间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具备多元化与整体化的教学视角,将各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构造逻辑结构鲜明的语文课堂。整合视域下的教学不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更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整体性认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阅读与写作不仅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性考查,同时也是语文考试中分数占比最大的部分。近些年来,读写结合的教学备受追捧,其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双向教学成为了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与提升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读写结合教学内在之义即是整合性教学,它将人为割裂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了整合,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教师应以整合性教学为理念,有效融合阅读与写作教学,并从多样化角度出发探寻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新出路。

一、整合视域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意义

(一)为读写教学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

在进行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设时,阅读与写作教学往往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其内在联系性被忽视,从而导致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整合视域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整体性意识,即面对被人为分割的教学内容时应认识到学科知识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并能自觉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与归纳,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教学。因此,整合视域教学理念是促进阅读与写作教学统一性发展的动力源,通过发挥整合视域的沟通作用能够使阅读与写作教学互相促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在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时,应发挥整合性教学的联动作用,破除教学板块间的壁膜,为学生提供结构分明的有意义学习材料。

(二)使学生获得关于读写的整体感知

在学生的认知思维中,阅读与写作学习是两块独立的壁垒,因此在进行学习时往往自动地斩断二者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使得语文学习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同时也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需要通过整合性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统一性与不可分割性,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错误知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意识,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整体感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写作的灵感发源地,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作者写作手法与写作艺术的熏陶,并将其保存在记忆中,在日后的写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将阅读所得在写作中进行迁移的能力,促使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的结合。

(三)为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愈来愈受到重视,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根基,教师应充分重视全面化、整体化人才的培养,并自觉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基于整合视域的教学理念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相似之处,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知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逻辑思维,这种逻辑分析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积极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并更加有效地吸收新知识。全面发展人才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学习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而不是仅仅会背书本会考试。因此,采取整合性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性能力的形成。

二、整合视域下阅读与教学策略分析

(一)从教材内文章阅读教学出发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整合视域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强调的是阅读与写作的和谐统一,教师应从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出发,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练习,加强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整体性感知,使学生在阅读中写作、在阅读中成长。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教材内的文章阅读教学时,便注重培养他们的写作意识。我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带领他们就精彩语句与段落进行赏析与评述,并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与写作基调。我在进行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以及《囚绿记》这几篇文章的教学时,对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不同作者的写作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讲述,并要求学生就文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深入阅读。在学生仔细体会文章的描写手法后,我让学生谈一谈进行深入阅读后的感受,促进他们对文章的深入感知。在透彻地分析完文章后,我让学生总结作者的某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与意义,并尝试着将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于是,基于本单元“景物描写”的主题,我为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堂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的某处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并将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这样基于教材的课堂写作小任务不仅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还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

教材中的文章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深入阅读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把握文章阅读教学的时机,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掌握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二)在写作课堂上为学生拓展阅读材料促进对比思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學时应注意到文本材料对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与其在写作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长篇大论的写作手法的指导,不如以文本阅读为辅助使学生获取良好的材料支撑,并促使学生在阅读与对比文本材料的过程中启发写作的新思路。

例如:我在进行必修一“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时,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记叙文阅读材料供学生借鉴。我事先将这些文章进行了分类,使每一类文章都各具特色,有些记叙文的叙事情节较为引人入胜,有些记叙文中人物个性描写十分出色。在分好类别后,我选取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课堂上展示,并在讲解记叙文写作要点时对相应的文章进行呈现。在讲到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事情描写应具有曲折性”这一点时,我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了一篇名为《疼痛的母爱》的记叙文,并挑选一名学生为大家进行朗读。文章就“一家人就一钵鸡肉推来推去”展开描写,就在读者以为这钵鸡肉被家人分食时,作者笔锋一转写出因下雨全家人去院中收东西,鸡肉因无人看管被家中养的狗吃了这样的事实。当读到此处时,学生不禁唉声一片,于是我借机向学生说道:“记叙文若想引人入胜,文章中就应该要有转折之处,就像这篇文章一样,往往读者预料不到的结局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学生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写作能力的习得离不开阅读支持,向学生呈现有代表性的优秀文章比直接向他们灌输理论方法更有效果。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写作完成后再呈现范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文章与优秀文章之间的差距,并促使他们进行改进与学习。

(三)开展互动式课堂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与评价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人文气息,因此教师应将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教师可以开展活动课堂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使学生能够抒发心中的想法并提升其赏析与评价能力。

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会产生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体会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为其创设一个可以进行表达与交流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必修五《边城》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时,我采取了以学生自读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毕后回答如下问题:“你觉得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子?”“文中写了哪些民俗,这些民俗具有怎样的内涵?”“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手法来体现的?”我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小组,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阅读与思考。在学生阅读完毕后,我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能够对同学的看法进行批判与反驳,这使得课堂上的讨论氛围愈加浓厚。经过半开放式的讨论与交流,学生对《边城》这篇文章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对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赏析与评价,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与素养,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理性的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开展互动式课堂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为自己的写作风格打下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整合视域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将阅读与写作视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并通过二者的结合提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效率。教师应遵循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渗透原则”将二者有机结合,避免将阅读与写作生硬地联系到一起,这样不仅不会对教学有所助益,还会扰乱学生的建构系统。与此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读写教学的整体性与效益性,应使二者的结合大于二者的机械相加,将整合视域下的阅读与写作课堂变成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秦建军.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3):38-40.

[2]陈际深.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概念、价值与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2020(43):31-34.

[3]蒲白珍.如何实现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4):103.

[4]杨君琴.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探究[J].考试周刊,2019(57):69.

[5]安民.有效整合视域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实践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8(12):8.

教学资源下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修辞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本文将从修辞教学在高中课本中的核心内容,谈谈它目前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修辞教学 策略

修辞教学更像一种艺术方式,它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光添彩。因此,高中語文教师应该学会抓住修辞教学的核心内容,看到它的意义和作用,对修辞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把握,将修辞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1.修辞教学的核心内容

修辞在语言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杯白开水,那么修辞就是一颗糖,给了白开水另一种独特的味道。

修辞可以分成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种。积极修辞是指在描述一个事物的过程中在语言上加入了积极的描绘方式,使得刻画出来的形象更加的生动贴切,传达出来的感情也如同身临其境所获得,而这种修辞内容往往布局严谨,注重炼词和造句。相比较之,消极修辞的语言则没有了那种生动性,它只是一般化的修辞模式,语言没有繁琐的修饰词,也就更简洁明了,但是它在布局结构上也同积极修辞一样讲求严谨通顺。在高中阶段修辞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围绕这两种修辞方式展开,其中积极修辞主要讲解各种修辞格,并要求学生会在实际操作时会运用。至于消极修辞,教学内容主要是改变句式、病句的分辨和解析等方便。总而言之,修辞写作、修辞语法、修辞格教学和修辞鉴赏构成了修辞教学的核心内容。

2.修辞教学的价值和地位

2.1 修辞教学的价值

修辞是一种特殊的言语方式,信息的发出者通过语言修辞的方式把内容传达出来,这时候不仅能够使受众听懂了信息发出者的意思,也同时让信息发出者的内涵得到了提升,这就是修辞的双向性特征。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如果能够把握修辞语言的手法和规律就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们去学会咀嚼品味,学生也能够从这种修辞学规律中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课文的整体思路,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出语言的魅力。

2.2 修辞学的地位

针对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也出现了许多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但是不论什么学习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落实,因此,针对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更应该放在语言教学上,修辞学因此与语言表达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修辞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怎样使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和准确有力。学生在学习过相关的修辞后,会给自己的语言增色不少,但是在相关的考试中考察手法又相对死板,在未来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修辞学的重要性,真正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

3.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修辞教学的知识点零散

高中语文课本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对于那种语法之类的知识点没有系统的讲解,特别是对于修辞教学这种知识点,教师只能在课文中发现修辞学后主动地提醒学生去认识学习相关的内容,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比较散。同时,高中学习的时间比较紧,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修辞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教师更不会抽出时间来专门讲解修辞内容,甚至会在平时的讲课中直接略过,学生自然就对修辞学理解不深。

3.2 修辞教学的内容不确定

修辞教学内容不确定的原因主要源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没有对修辞教学作出明确的要求,从而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修辞教学内容模糊不清。实际上,修辞格应该被列为修辞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师更应该在修辞格的知识上对学生多下功夫,提升学生运用修辞造句遣词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4.修辞教学的策略

4.1 采用渗透教学

在中国的大小课堂上,教师们大都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让学生们获得知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修辞手法来说,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几乎都会用到这种手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文讲授过程中必须将修辞教学内容及时地溶于课文的字句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修辞手法。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运用修辞的句子在全文的作用,尽量避免单独把句子拿出来讨论。特别是在对待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古文时,教师更应该逐词逐句的分析出现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加具体明确地知道修辞在文章中的价值。这种渗透的教学方法实效性还是比较强的。

4.2 采用对比教学

高中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格比较多,加上学生的学习时间很紧张,教师就不可能对其进行一一讲解,所以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很难掌握知识点的现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解知识点成为很有必要的一件事,也顺利解决了学生在字面上对修辞认识的不全面性。比如,老师在讲解到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通过对比的手法教会学生如何去辨别本体还是喻体,哪个句子是明喻,哪个句子又是暗喻。利用这种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知识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同学对知识点的理解。

4.3 重点解读语境与修辞间的关系

能被编进高中课文中的文章都是佳作,因此,这些文章中的修辞研究起来也就更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些规范的课文作为范文讲解修辞知识的应用时,也要学会引导学生分析明确课文的写作背景,分析语言的使用环境,在这个基础上讲解具体的修辞方法,使学生明确不同语言环境下修辞的不同运用,从而学会各种修辞用法,逐渐学会在不同语境写作中使用不同的修辞方法。

4.4 分项进行修辞教学

上面分析了高中课本中各种修辞知识好没有形成系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就是必须从修辞教学整体出发,开展系统化教学。这种系统化的实施更应该具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实施,切勿强制灌输,而是尽量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更要讲求层层递进,分项进行。

参考文献

[1]唐炳宏.修辞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究[J].求知导刊,2016(11):22-23.

[2]刘旭.浅谈高中语文修辞教学[J].教学探索,2015,11(862):42-43.

教学资源下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显其局限性,本文从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施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改革 问题 策略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基础学科,是高中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高中物理课程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从我国现阶段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来看,传统的讲授式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只看重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阻碍因素,对新课程改革起着一定的消极作用。为了切实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推进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及时发现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高中物理课程,虽然不是主要科目,但也是必修科目之一,在高中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下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据调查研究得知,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陈旧,各高中院校对物理教学中所使用的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等,此众多问题,使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上出现脱节,也造成了人们生活的日益现代化与落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

1.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磨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和学的结果来看,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结束后的题海战术,使学生们不但觉得累还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产生成绩越来越差的发展趋势;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的评价机制来讲,大部分高中院校和教师都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的,完全忽视了物理学科在高中生能力养成和人才培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各高中院校和教师要切实注意到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成效的同时,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成长。

2.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陈旧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但就目前我国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了完成课程教学计划,提高学生成绩,他们搞“一言堂”,并将实验导入或是实践课程也改为传授课程,教师的自我言说,忽略了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学生的地位。由于互动少,教师并不能及时的了解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接受掌握程度,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疑惑,导致学生对个别物理知识理解掌握不到位,疑惑堆积,可能导致其物理知识整体性混乱, 极易造成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由于教师实验演示的单一性和实践课程的被侵占性,使学生主观感觉缺失,不但导致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入,甚至对物理学科也会失去兴趣。长久以往,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虽然有感官体验,但是不能升华为物理知识;物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的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导致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脱节,那就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了,这与高中院校的教学理念更是相去甚远。

3.高中物理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高中物理,对于教师来讲,难讲,对于学生来说,难学,是因为物理是不同其他学科的,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独特的特点,物理学科是理论和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具体来说,物理知识是生活的总结和扩展,物理知识也需要生活和实践的验证,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创新性应用。随着高中物理知识的深入,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设施便不能满足物理教学的需要,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甚至需要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来帮忙构建模型,模拟操作,这些目前大部分高中院校的硬件教学设施都不具备。

二、新课程改革中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物理学科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是科技型和技术性都比较高的学科,其涵盖内容非常广泛, 是会对我国经济和技术产生巨大影响的学科。所以,高中物理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使高中物理教学成为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闪光点,使其能够切实注重物理思维的养成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期对我国将来的技术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改变高中物理教学理念

首先,要明确高中教育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教育,高中教育也是育人的教育。高中物理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点,要不断自我进行全新教学理念的学习,摒除淘汰落后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具体的教学准备、组织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要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认识学生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才能切实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型人才。

2.扩充高中物理教学内容

物理是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追随科技发展的学科,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不能再单单只传授物理书本知识,而是要仅仅追随科技发展的脚步,不断的学习相关学科和物理纵深学科,涉猎其中的物理知识及其延展知识,一并放到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这样不但可以培养教师自身学生兴趣,而且能完善物理知识结构,丰富物理教学理论体系,也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断增长的求知欲。另外,教师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优化物理课程教学设置,为学生寻求动手操作获得感官感受的机会,这样,既能使学生扎实掌握了物理理论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3.改革高中物理教學方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方式上,高中物理教师要尽量将理论知识讲解和动手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样,不但可以传授和验证高中物理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传授和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会越来越关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养成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好习惯,学生对生活总物理现象进行提炼和总结,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配备相应的高中物理硬件设施

各高中学校等相关部门,要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尽最大可能为高中物理教师和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比如一些多媒体设施,一些高精尖的实验仪器,只有这样,高中物理教师才能切实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学生才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必经之路,各高中物理教师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高中物理教育的教学成效,才能不断的为我们国家培养合格的物理科技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姚建荣.小议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15,05(24):122.

[2] 陈永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5,13(1):172.

[3] 卢秀玲,邹丽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反思[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21-22.

教学资源下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参与性、场景性和教学目标的知识内在化、能力化的要求与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特点具有内在耦合性。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纲要课教学改革中通过引入多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起了学生真切的历史感和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可以继续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体验空间、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体验式教学体系。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纲要”课    教学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以往枯燥呆板的课堂灌输式教学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特点与现状,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的场景化,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展现本次参与式教学改革实践,有利于总结纲要课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具有内在耦合性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对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深化发展,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创设真实或者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参与动力,使学生在情景化的场域中理解教学内容,体验知识的流动性和鲜活性,进而内化为逻辑意识和能力素质,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因此,体验式教学是对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创新和超越,积极推进体验式教学在各学科中的应用既是应对现代社会中学生独立性增强的现实需要,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是对历史进行专业的理论研究,而是力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苦难曲折和艰苦奋斗,学习和发扬近现代历史中凝结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的情怀与传统,进而增强学生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说它不是要求大学生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和每段历史过程,而是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历史的演进规律、理解中国的道路选择,理解中国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原因和过程。因此,如果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和空间中感受到历史的细节和脉络,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和空间可以说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还可以是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结合,总之要肉眼可见,双耳可听,甚至可以触摸。这种空间可以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更可以是实地经历的。可以说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在地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进而建构学生的历史主体性,内在地需要学生在情景化的时空里理解历史,进而建构学生的历史坐标感和历史真切感,进而把历史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历史感和历史观的建立,理解历史演进的逻辑和规律,传承历史凝结的精神与气质。因此,体验式教学和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方法和目標的要求上都具有内在耦合性,以体验式教学指导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纲要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为了增强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把体验式教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纲要课教学实践,通过游戏教学、主体辩论教学、技能比赛教学、主题研学等多种方式的体验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古语有言“寓教于乐”,游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成为学习主体,在快乐的游戏场景中体验历史的乐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氛围。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限度,该课程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的内容是几位学生分别扮演颁布告示的小官员和基层民众,通过他们的对话展现《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官方的宣传意图和民众对该制度的理解,在对话的矛盾冲突中进一步展现该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最终不能实施的原因。情景剧的展演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既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了解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又通过“民众”的讨论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为何最终没有实施的复杂原因和背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举一反三,理解和认识到农民战争的积极意义和内在局限。

(二)主题辩论教学。

各种辩论赛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和比赛形式,主题辩论教学就是以辩论赛的形式把近现代史中的重大主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理解各方观点,通过逻辑和策略的斗争最终达成共识,主题辩论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产生的影响,课程老师设计了一场主题辩论赛,以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正反双方唇枪舌剑的论辩中,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图景愈发完整并逐渐深入,充分展现了双方对史料的收集和观点的打磨。场上的同学慷慨激昂,场下的同学直呼过瘾,最后老师点评认为,鸦片战争虽然在客观上惊醒了封建统治者,也传播了一些现代因素,但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发起鸦片战争的外国侵略者在主观上不是带着善意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而是进行殖民和掠夺,它带给我们的民族屈辱远多过它带来的意外刺激作用。同时我们讨论这场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估量利弊的大小,更是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定律,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与发展。

(三)技能比赛教学。

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和竞争兴趣的主要手段,比赛通过建构荣誉机制和实施激励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比中见高下,在赛中增友谊。通过选取特定的历史主题让学生通过某项技能进行展示和讲解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创新,技能比赛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展示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历史主题,实现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共同提升。

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成就,课程老师设计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PPT制作大赛活动。经过两周激烈的初赛,最终八个教学班级共26件优秀作品进入总决赛。参赛作品制作精美、风格鲜明、内容丰富,评委老师优中选优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本次技能比赛教学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提高PPT制作技术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我军光荣传统的了解和奉献精神的钦佩,激发学生爱党拥军的热情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参赛学生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历史的梳理以特殊的形式重温红色记忆,继承红色情怀,认识到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的总结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挫折和成就。

(四)主题研学。

研学作为一种场景性的教学方式,既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理念的当代实践,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历史课本中的场景,在真实场景中具体感受历史的细节、感悟历史的脉动,进而增强对历史的代入感和真切感。可以说进行主题研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和做中学,是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真情实感和真切理解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源头和巨大成就,课程老师设计了“探访农村改革源头”的主题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到“改革开放第一村”凤阳小岗村进行实地研学考察。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翔实的照片、真实的物件和真切的影像资料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再现“大包干”的产生过程和具体场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农村改革前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大包干酝酿过程的惊心动魄和责任担当,切实感受到书本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是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是如何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的。那印有18个鲜红指印的契约档案凝结了小岗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沈浩同志纪念馆里的故事和奉献则展现了共产党员对“大包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一系列感动人心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的艰辛和坚持,感受到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的付出与奉献,感受到党改革的初心和雄心,感受到亿万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首创精神。这次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实情实景,学生完整观察了一个具体村庄的改革开放史,也以小见大使学生了解到整个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和光辉业绩,进而理解改革开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体验式教学在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效应

以上几种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采用初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居于中心地位;改变了以单纯的历史知识学习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学习中明显增强综合能力;改变以教师单向度传授知识的局面,多元主体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因此,体验式教学对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具有显著的功能优化和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出以下显著效应:

(一)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医学生大部分是理科背景的学生,历史知识相对匮乏,而且对以讲授为主的历史课兴趣不浓厚,因而在未采用体验式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消极应对,课堂氛围沉闷,在考试前突击背诵成为学生应付该课程的主要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中的细节和情境、历史的大势和脉络。各种形式的体验式教学不仅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而且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在多种学习形式中感受历史的乐趣、传承历史的精神。通过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改善被动学习的氛围,使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和积极参与的课程。

(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其他专业课,考试成绩的好坏在本质上并不能反映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建立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感,学习近现代历史中凝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明确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内在统一性。因此,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学生真正把历史知识和逻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以历史细节和历史精神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情感上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共鸣。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场景化的历史再现中,加深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在触摸历史真实中触动灵魂,在打磨历史剧情中打动心灵。可以说体验式教学在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帮助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能制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仅有的互动可能就是提问——回答这一单调的互动形式。互动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既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方式,又是促进师生深度交流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互动交流,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相长。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多个环节和层次上可以互动,在主题的选定上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协商讨论,在活动设计阶段可以针对活动细节进行交流和推敲,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对活动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偏,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活动主题进行提升和总结。良好的互动性既可使学生在按照老师指定方向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时深入反思历史事件,从而达到共情性的理解,又可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行下一次的互动。在频繁的互动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老师的成就感也在学生的回应中不断提升,同时不断活跃思维,开拓新的知识边界。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期间可以发生多层次的师生互动,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互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在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全新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多样化的体验式教学形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的被动灌输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产生多层次的良好互动,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协同性,使各种体验式教学成为教学相长的双赢过程。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合力建构历史的情景空间或者亲自去真实的历史空间,真正加强学生对厚重历史感的把握,加深学生对正确历史观的理解,进而形成完善的三观体系。

当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来说,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目前探索和實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完善之处。下一步还需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体验空间、完善评价体系进而完善体验式教学体系,真正使更多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历史的魅力,使老师在体验式教学中不断增强课程创新能力和教学引导能力,推进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刘书艳.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4).

[2]王坤.项目制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激励机制设计探讨——以创业管理类课程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12).

[3]冯超.内化于心转化于行——活动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德育中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7).

[4]张青云,方相林.论体验教学的认识及其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0).

[5]张鹏程.当前体验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J].上海教育研究,2013(3).

[6]曹景文,任倩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2).

上一篇:内部审计风向标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