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审计规范范文

2023-09-20

公司审计规范范文第1篇

各行政村:

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评星晋级”活动,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村级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有力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结合本镇实际,就全面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制度创新,努力规范村级权力运行,逐步建

立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确保村级权力公开、公平、公正行使,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面开展、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明确村级组织职责任务,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大力推行村务党务公开,重点完善村级议事规则、村级财务管理、村级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及相关责任追究。逐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行为规范、运行公开、制约有效地村级权力运行机制,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步骤安排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动员部署

开展调研活动。由镇纪委、农经站牵头,组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联系村干部分赴各村对目前村级权力运行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并提出意见建议,并针对性制定出台相关制度进行整改完善。

召开全镇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工作动员大会,提高村干部思想认识,增强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工作的自觉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镇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在村先行开展试点工作,重点完善村级议事规则、村级财务管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村级招投标和承包合同管理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按程序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修改,表决通过后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在试点的基础上,查漏补缺,研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村级权力运行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其他行政村全面推开。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

对前阶段村级权力运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完善健全村级权力运

行公开透明的长效机制,接收社会各界和群众对我镇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工作的评议。

四、组织领导

成立镇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吕纪锋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五、工作要求http://

全面推进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工作,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涉及面大、工作要求高,要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把推进工作作为改善党和干部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明显成效。

在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稳步推进工作的同时,要着眼长远、拓

公司审计规范范文第2篇

0.1 选题意义

从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金融风险急剧膨胀,银行危机不断发生.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统计,从1980-1995年,共计65个国家经历了银行危机,仅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银行危机支付的成本高达2500亿美元. 频频爆发的银行危机一方面说明了商业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说明了防范银行风险对于防范银行危机爆发的重要意义.银行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及其所带来的破坏性越高,防范银行风险所带来的潜在收益越大. 在我国,银行风险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我国银行体系比较脆弱防范风险能力较低,这从风险抵御指标一资本充足率,可以看出:截至2003年末,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我国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6.3%.其中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为7.35%,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为6.13%.四大商业银行,工行为5.6%;中行为8.16%;建行为10.08%;农行为1.44%.资本充足率低使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稳定资本来源,导致防范风险能力低.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达不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资本充足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银行业较高的不良资产率和效益低下.2002年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接收了近1.4万亿不良资产后,四大商业银行仍有1.8万亿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率仍高达26.62%,高于巴塞尔协议的12.5%.国际上一些大银行不良贷款仅占1%-6%.造成不良资产的原因很多,从来源来看可分为来自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外部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有关专著有较多的论述,并被有关管理当局重点关注和处理.但是,而由于银行员工的疏忽、寻租等内部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的研究却不多,也没有引起有关管理当局的重视, 资本利润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世界1000家大银行2001年的资本利润率高达12.34%,花旗、美洲、苏格兰等银行资本利润率高达20%-38.8%,而四大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仅为0.2%-6.7%.造成我国银行业的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例如存贷利差逐步萎缩,中间业务发展滞后,新产品创新能力差等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的提高.特别是我国处于向国际惯例过渡的转轨时期,由于银行员工偷懒、破坏、灰色消费、贪污受贿、计算机犯罪、金融欺诈等越轨行为,所造成损失近几年呈急速上升的趋势. 从以上两个方面看,由于银行员工造成的风险已成为影响我国银行业融入全球化竞争和我国金融安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现今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本文希望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对银行员工的行为进行一些探讨. 0.2 银行风险研究的综述

自从1694年,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一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银行风险就与商业银行相伴.1636年荷兰郁金香泡沫、1719年一1720年南海公司骗局、1820年约翰·罗的密西西比泡沫、1846年一1847年英国的铁路狂热,1920年佛罗里达的投机浪潮都使商业银行风险的放大,引起了很多银行的倒闭.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巴林银行和大和银行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关注. 在国外有关风险控制的研究主要有:风险价值法(VAR)、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Credit Metrics)、全面风险管理模式、资产组合调整等.但是这些成果,重点关注的是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对于银行的内部风险,特别是对于员工越轨行为,主要停留一方面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外部流程约束;另一方面从完善激励机制角度,加强内部激励的方法,来消除员工越轨造成的银行内部风险. 在我国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主要集中在从金融企业的违规行为分析,并采取了探讨违规行为与违规收益间的比较来,分析金融企业越轨行为的发生.而对员工的越轨行为局限在一些直观现象的描述和内部控制不健全等外部因素角度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商业银行员工发生动机、类型以及原因.徐金诺(1997),在《违规行为与违规收益:在金融监管低效率原因分析》和《金融违规行为的再分析》中,提出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对金融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徐明勋(1997),在《金融运作中的"越轨"现象不容忽视》中,对金融越轨行为进行了直观的描述.聂泳祥等(2002),在《基层行长的契约地位、报酬激励现状及利润分享激励的必要性》中,把对商业银行的核心员工一行长的越轨可以归结为激励约束机制上.刘善仕(2002),在《企业员工越轨行为的组织控制研究》中,将企业里的员工越轨行为进行了定义,并进行了分类,指出针对不同的越轨行为采取不同的组织控制策略.乔昌志(1996),在《初论企业越轨亚文化》中,对企业越轨亚文化进行了定义,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谢启标(2001),在《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现状及其完善构想》中,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完善构想. 李永福(1994),在《从员工素质:银行行为规范的内在保证》中,将员工行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做了分析,并提出在加强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在保证方面采取措施.孙伟(2002),在《商业银行员工行为模式及其管理》中,基于人性的复杂性,将员工行为分为四种模式,即:协同式、平稳式、从众式和消极式.柳小曼(1999),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探讨》中,对员工风险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形成原因进行拉探讨,主要提出在内部控制、人的行为以及业务流程方面作为对策.刘玉新和张建卫(2000),在《再造员工行为》中,提出运用强化理论,和A-B-C模式,对行为功能分析.高贤凤(2001),在《知识型员工行为动力结构与激励策略》中,对知识型员工行为的动力结构,从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主要动力体系,这两大动力的平衡关系,定人大行为方向.对于员工的自我动力方面,采用报酬激励、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来启动;而对于超我动力方面采用组织目标、事业理想、企业精神、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来启动. 0.3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是在国内外已有的一些理论与框架的基础之上,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对策建议以及模型构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进或阐述. 第

一、从研究方法看,使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对商业银行员工越轨行为的内涵进行描述,同时又对员工越轨及其形成原因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试图从这种分类中提出"应该怎么做"的思考.本文注重实践的检验,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文中首先采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风险管理小组发表的有关数据,来验证员工行为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程度.随后,从员工行为的角度,对巴林银行事件进行了分析.还引用了某商业银行员工的报酬数据,来验证我国商业银行的报酬激励现状. 第

二、从研究角度看,许多文献只对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而对内部风险却关注不够或停留在现象的直观描述.本文从员工行为的角度,对内部风险的控制进行了探讨,并将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和越轨亚文化这两个概念引入到对商业银行员工的分析中来.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员工越轨行为泛滥,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员工的内在激励不足和外在约束不足的现状造成的.内在激励不足造成员工满意度低下,而外部约束不足,使员工的这种不满得以表现出来.在这个新的角度,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员工行为造成的银行风险高的现状. 第

三、从对策角度看,现有的文献大多采用完善内部控制等加强外部约束的方法来改善这种越轨泛滥的现状.而对内在激励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本文作者认为商业银行以提高员工满意度方式来激励员工;以完善内控制度和强化员工的市场约束的措施来加强员工的外部约束;以完善企业文化的方式,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中,建立以剩余分享制激励方式为主的薪酬体系加强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借鉴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和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建立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体系,通过报酬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方式来提高员工满意度,解决员工越轨泛滥的现象.通过以上几种综合措施,来应对由于员工行为所造成的银行风险. 第

四、从模型构建角度看,本文首先发展了控制权报酬激励的模型,加入了"搞好关系"这个中国化的行为,使控制权报酬激励模型更加切合我国的国情.其次,本文借鉴团队生产理论,构建了商业银行控制权回报激励模型. 1.员工越轨行为与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关系研究 1.1 银行内部风险的内涵

1、银行风险的定义

银行风险是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银行经营活动涉及的客户多种多样,大多数业务的完成均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而银行在经营货币的过程中一方面期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可能的损失.这些损失包括资产、收益、信誉以及银行经营的外在条件等多方面,但最终会体现为银行经济效益的损失.

2、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的风险通常可以分为以下风险: (1)资产风险:是银行运用资金,对客户进行贷款,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人贷款本息所形成的风险.与资产风险相关联的还有抵押品进行处置、变现时其价值降低所形成的风险. (2)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是一种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引起商业银行持有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而带来的风. (3)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买卖风险,二是交易结算风险,三是汇价风险. (4)流动性风险:是存款人按照正当理由要求提款时银行不能支付的风险.一是现金支付能力不足,不能保证存款者提现需求,二是银行不能满足企业、单位等存款者转账支付需求.

3、银行内部风险的定义

公司审计规范范文第3篇

则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

第二条 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内部审计

职业荣誉的活动。

第三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做到独立、客观、正直和

勤勉。

第四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保持廉洁,不得从被审计

单位获得任何可能有损职业判断的利益。

第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合理使用职业判

断。

第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必要时可聘请

有关专家协助。

第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诚实地为组织服务,不做任何违反诚信原则

的事情。

第八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保密性原则,按规定使用其在履行职

责时所获取的资料。

第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应客观披露所了解的全部重要

事项。

第十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妥善处理好与组

织内外相关机构和人士的关系。

公司审计规范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几年来高校的内部审计档案发展的已经越来越快速了,不但审计项目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高,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同时随着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在进行内部审计资料审计立卷和资料整理、卷宗装订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本文就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让高校的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变得更加完善,内部档案审计工作进行更加顺利。

关键词:审计档案;档案管理;高校档案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高等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这让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使得人们对于教育经费的监督越来越重视。高校内部要不断的对职工的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优化,让高校的后勤变得更加社会化、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来对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支出进行评价和监督。

1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简述

高校的内部审计主要是指高校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审计调查的任务进行收集、使用和制作的过程,运用图像文字和声音、声像、实物、电子等形态的材料,其中还包括进行审计项目的档案,以及资料档案的备查、其他的审计档案资料等,从内部审计总体的发展趋势来讲,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发展范围正在不断向外扩展,逐渐由过去单一的财务收支模式,逐渐向着经济责任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基建项目审计、固定资产审计、效益审计的模式等发展,逐渐由简单的事后审计逐渐向着事中和事前审计的模式发展,甚至很多的时候还会对后续的审计进行延伸。高校的内部审计档案主要是由高校的内审人员、内审机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审计的程序进行记录,对审计的情况进行报告,对审计的结果进行发布和相关的审计决定,对审计的事项进行处理,在整个过程中还要行使审计监督权,对高校的相关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核实、评价、分析、核实等。

2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和归档工作,相比较来讲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的制度仍旧不是非常的完善,有很多的制度已经不适合现代高校的发展需要了,现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的幾个问题。

2.1 对内部审计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我国的高校内部审计至今仍旧存在着很多,小事不想管,大事无法管的现象,高校的内部审计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什么非常大的作用,对高校进行服务和监控力度严重不足,有很多的审计人员和高校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管理并内有深刻的认识,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只重视审计的具体实施,对于审计的归档、整理等工作并不重视,对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

2.2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当

很多的高校审计都存在着档案管理混乱的问题,在审计项目结束之后,对于审计档案的整理不到位,很多的情况下,对于档案都是进行随意的捆绑,没有按照审计档案成的相关标准来对其进行整理,经常出现对档案的收集不及时、不按照准则进行整理,在进行审计案卷整理的过程中出现拖延的现象,审计资料出现缺失等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内部审理档案管理的质量。在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非常的普遍,审计档案是审计工作整个过程和结构的一个载体,必须要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现在仍旧有很多的高校仍旧存在着用圆珠笔和铅笔来进行审计记录,这种记录的方式严重了审计档案本身的质量,让审计活动的真实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3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方法不专业

在高校进行审计档案工作的大多数都是进行兼职,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非常缺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很多管理人员对档案的操作并不是非常懂,这就使得审计档案在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够让档案进行有效的保存,对档案的查找是非常不利的。

2.4 审计档案人员素质不高

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这严重制约了审计档案工作的发展,让审计档案工作的形象受到了破坏。

3 审计档案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高校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再结合高校内部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的高校内部审计的具体规定,各个高校都应该建立属于自己档案归档和立卷方面的规定,将归档和立卷相关的要求和一些具体的标准来进行统一的规范,来进一步的保证档案的完整度不会受到影响,在进行档案相关规则建立的时候,还要对档案的借阅和保管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来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档案出现泄露、遗失、毁坏等问题,档案的负责人对于档案一定要有非常强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档案能够得到更好的保管,进行高效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的按照领导的指示来完成任务,高校在开展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对档案进行详细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让内部审计档案工作有序的进行开展。在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制度时,只有这样才能让档案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档案基础

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觉悟,在思想上对于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一定要加强重视,在进行内部审计档案建设的时候,一定要秉承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该这项工作,高效内部审计的领导一定要将这项工作放在日常工作之中,这样才能加强对高效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

3.3 改进审计档案管理方法

对审计档案的方法进行创新,要保证审计的从内容是不断变化的,让高校内部审计逐渐向着计算机审计的方向发展,让高校内部审计档案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高校内部审计档案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让高校的审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才能让高校财务得到健康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在高校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高校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校的经济管理得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针对现在高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地对现有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这对内部审计档案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玉凤.关于高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的思考[J].教育,2016(10):00088-00088.

[2]高莫愁.对高校审计档案归集过程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7(20):132-132.

[3]辛婷.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7(6):52-54.

[4]刘飞宇.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1).

公司审计规范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建议把COSO框架作为评价内控有效的标准框架之一,吸取COSO框架思想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强调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执行过程\",明确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归属,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分类并与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坚持成本与效益原则,加强风险管理,强调\"软控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控制力,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COSO报告 企业 内部控制 启示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几个不同阶段。内部控制思想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或称内部业务控制)两部分,前者在于报告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后来,西方学术界在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进行研究时,逐步发现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并逐步将各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统一起来。研究内部控制的委员会——COSO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也称COSO报告。经两年的修改,1994年进行了增补,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

COSO把内部控制细分为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可靠和遵纪守法三项目标以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测活动五项构成要素。按控制内容,内部控制分为公司整体和业务流程两个层次。COSO框架准确定位内部控制基本目标,并强调“人”的重要性。COSO报告指出人和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受内部控制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工作影响着他人的工作和整个内部控制系统。

但是COSO框架也不是万能的,它无法涵盖企业全部的经营和管理,提供100%的保证。尽管有自身的缺陷,COSO仍然是影响力最大的内控框架体系。当今世界另外几个主流内部控制框架如加拿大COCO委员会内部控制柜架、英国的卡德伯利报告(Cadbury Report)等,都与COSO框架紧密相关。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内部控制标准,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包括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内部控制(2003)”,其核心目标也与COSO框架一脉相承。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机制,合法合规要求以及完善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内在要求使得我国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并且不断完善,既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也对投资者的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法规之一,财政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3年始中国内部审计学会相继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第24号”。2004年8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11月国务院第427号令发布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该条例的颁布实行是我国审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有利于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制止违法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关注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其目标主要是查错防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层要求内部控制承担对经营活动效率效果、财务数据的真实合法、以及公司运营对合法合规等责任,为改善经营服务,许多企业开始把提高效率、防范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要发挥内部控制的增值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表现,与企业组织形式的深化及治理机构的发展相一致。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相制衡为主的各种权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安排。现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责不仅包括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将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以及提高经营效率纳入控制范围。

目前,在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方面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并开始进入实践阶段,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然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失效的现象经常发生,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当务之急。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为了查错防弊、防止职务犯罪,往往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牵制和相互制约机制方面。有的企业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控制,有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制度也就是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手册、文件和制度上,照搬国外成功企业内控模式,但并不适用于本企业实际情况,未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还有的企业只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严重忽略了如何执行制度、判断和报告制度执行的状况、矫正制度执行的偏差等方面,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利。

(2)控制环境建设薄弱。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一个组织的氛围,影响其他因素的基础,是由企业全体职工,主要是企业管理者所造就的,是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企业经常出现高层管理者不遵守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现象,高层管理者不按程序操作,且超越权限限制,频频使用例外原则,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威慑力下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是看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形式上是完整的,但从内部分析来看,不难发现其弊端,公司治理结构缺乏相互牵制的力量;另外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再加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至使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如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

(3)对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形成规范的评价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且必须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的上市公司,虽然法律上给予了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的保护,但他们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使内部审计很难完成客观评价内部控制的任务。外部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往往流于形式。外部和内部评价也没有很好的协调。

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统一,对内部控制应包含哪些因素,应如何构建,各要素间有哪些联系等也认识不一,各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也千差万别,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效仿成功企业,但却忘了自己企业与成功企业是有差异的,这种效仿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建议把COSO框架作为评价内控有效的标准框架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并实践COSO框架,构建适用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

三、COSO框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启示

COSO框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对我国企业管理上升到新的层次具有一定的启示。

1、强调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执行过程”

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不断地进行的,因此内控也是时刻进行着的。企业在发展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并且面临各种各样的变动,这就要求企业的内控要同步甚至超前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企业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内控不仅仅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还应该可以有效避免可预见性问题的发生。而有些企业过于注重内控理论和条款的研究制定,但对已存在的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企业应当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来保证框架实施的有效性。企业整个风险管理过程均应被监督,并要对发现的偏离进行必要修正。现代企业最忌讳的就是开展业务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行为,这往往是发生舞弊的前奏。所有业务活动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和监督应分别由不同部门执行,使其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特别是控制和监督两大要素若存在严重问题,就很难保证已设计好的内部控制能得到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也是动态的执行过程,而不只是成文的条款框架。

2、明确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归属

COSO框架明确地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实施的责任问题。该框架认为,不仅仅是董事会、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环节负有责任。这种思想有利于将企业的所有员工的思想及行动团结在一起,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使其主动地维护和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而不是与管理层相对立,被动地遵照内部控制制度。在一些企业中,工作中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发生职员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甚至是管理者迫使其属下承担责任。这正是因为责任归属工作不到位,长期如此还会引发原可避免的问题。所以,企业应划分清晰责任归属,帮助企业职员自律。

3、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分类并与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

COSO框架对内部控制的目标进行了解释和阐明。目标设定是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是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但却是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也是促成内部控制的要件。COSO框架将内控目标分为三类:与营运有关的目标、与财务报告有关的目标和与法令的遵循性有关的目标。这样的分类概括企业的控制目标,有利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企业内部控制从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内部牵制”发展到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再到以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为要素的“内部控制结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COSO报告中糅合了管理与控制的界限,控制已不再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和控制的职能与界限已经模糊。目前内部控制最具权威的COSO框架同其它内部控制理论和研究成果相比,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对我国企业管理上升到新的层次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坚持成本与效益原则,加强风险管理

COSO框架明确指出,内部控制要建立在成本与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并不是要消除任何滥用职权的可能性,而是要创造一种为防范滥用职权而投入的成本与滥用职权的累计数额之比成合理状态的机制。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成本效益的评估过程就是要求企业权衡一项内部控制过程或政策可能的收益,与不设置这项控制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决定是否设置此项控制。同时,一项控制的成本效益,往往需要较多的主观判断。另外,对内部控制成本效益的判断,应当站在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上考虑。一些控制可能会影响部分过程的工作效率,但如果对整个企业来讲,如果不采用该项控制,可能对企业造成更大损失,则仍应实施该项控制。企业要提高内部控制效益/成本比,主要应通过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来实现。为此,一是要将控制融入企业文化,这是降低控制成本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许多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一种内部控制的良好意识,管理者不够注重内部控制或者频频越过内部控制,如果在企业当中营造出一种控制文化,将会在不过多提高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二是加强对风险的关注,内部控制过程应当关注于实现可靠财务报告目标的重大风险领域。为了实现最大的内部控制效果,可以抓大放小,也就是选择那些关乎企业成败的重点风险领域来加以控制,对于那些次要事项,则可以不加考虑或较少地考虑。现代社会充满激烈竞争,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主旋律之一。风险影响着每个企业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其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COSO报告指出,所有企业,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产业是什么,其组织的不同层级都会遭遇风险。管理阶层需密切注意各层级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5、控制只是做到“合理”保证,要强调“软控制”的作用

COSO框架认为:不论设计和执行有多么完善和完整,内部控制都只是为管理阶层及股东达成企业经营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最终目标是否达成,还受内部控制本身的限制性制约等条件。而相对于以前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而言,COSO报告更加强调“软控制”的作用。软控制主要是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高级管理阶层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企业应加强对自身经营管理中的各方面的控制能力,简单说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而又不失灵活的控制,以实现企业制定的战略。控制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棣华: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 中国内部审计,2004(10)。

[2] 夏征农等:辞海[M]. 上海:上海辞海出版社,1999。

[3] 吴祖泽:谈国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J]. 管理科学文摘,2006(8)。

[4] 朱玉香: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 管理科学文摘,2006(1)。

[5] 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J]. 会计研究,2005(2)。

[6]王庆:中国企业与控制力建设[J]. 管理科学文摘,2005(6)。

公司审计规范范文第6篇

1.1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加强, 财务公开制度将会得到落实

通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的发展, 对农村财务进行定期化的审核, 有效掌握农村财务状况, 并将农村财务审计的相关结果向农民公开, 保证农民的基本知情权, 农村居民能够对农村的财务状况有基本的了解, 有利于农村居民对财务审计工作进行监督, 从根本上保证农村财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有效杜绝以权谋私等问题的产生, 从而有效促使农村财务公开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

1.2 通过有效强化财务审计工作, 保证了农村集体资金的合理化运用

财务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对农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实现强化, 通过农村财务审计, 农民的各项财产情况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体现在人民群众的面前, 并且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部门通过财务审计工作了解农村的财务情况, 相关部门能够更好的对农村的集体资产进行科学化分配和有效的利用, 为促进农村发展水平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

1.3 有效避免农村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现阶段发展过程中, 财务审计工作本身的作用逐渐降低, 导致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的职权谋取农民群众的集体财产, 在进行农村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无头账目频现以及名目不详的财产支出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逐渐降低。切实加强农村财务审计, 通过科学化的审计工作, 避免出现财务人员监守自盗以及以权谋私等现象的出现, 为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奠定重要基础。

2 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的主要措施

2.1 规范农村审计队伍

为了有效促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 推动其逐渐向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上发展, 首先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应逐渐强化对农村财务审计管理队伍的建设, 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审计机构, 充实审计人员。加强对审计人员培训、考核以及监督工作。促进其各方面财务水平以及各种能力实现有效的提升。其次, 应该定期举办交流培训方面的会议, 通过沟通, 集思广益来有效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为其解决问题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改善农村财务审计环境, 完善并落实财务审计制度

首先应该通过报告或者积极的策略让农业部门认识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 促使其有效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把加强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作为着手点, 与纪检等监督审查部门联合, 进行案件查处和纠纷调解, 推动其对农村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农村发展建设奠定基础。第二, 制定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 树立审计权威性, 不以人情为转移不受诱惑, 公正的处理每件审计案件做到日常业务定期审查, 农民负担重点审, 班子调整离职审、群众举报专项审和重点审计问题要经常审理, 并以严格的制度和法律对其进行约束, 不断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想规范化发展。

2.3 根据实际情况拓展审计范围, 并注重审计监督

第一, 农村财务审计需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农村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 让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更加科学化的掌握农村财务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财务审计工作, 保证审计工作的科学化。[3]第二, 把财务审计和财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保证村部的财务账目和农村财务一致, 并保证审计工作是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开展。第三, 把握农村财务审计中的重点, 并注重每个审计环节上的科学化, 并团结广大的基层农民, 团结一心, 推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结束语

农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根据地, 农村的发展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发展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 财务审计工作作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切实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促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上发展, 为农村、农民以及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当前发展中, 有效加强农村财务审计, 促使名村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 对维护农村的集体利益, 切实促进农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实现财务审计规范农村管理的现实意义, 并深入的探索提出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主要策略, 为农村的发展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财务审计,财务管理,现实意义,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书峰, 孟曙光.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吉林农业, 2016, (01) :77.

[2] 金瑞琦, 赵彩霞.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吉林农业, 2016, (02) :75.

上一篇:德智体美范文下一篇:物流成本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