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贸易问题范文

2023-09-21

国内贸易问题范文第1篇

摘 要: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研究主要围绕在四个方面:一是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二是贸易政策对跨国界环境污染的影响;三是环境管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四是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协调问题。不过,上述研究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对象的,因此,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对外贸易 环境问题 关系 综述

自上世纪70年代Baumol(l971),Markusen(1975)等人发表了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的文章以来,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已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已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笔者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国际学术界的不同观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有害论,第二种是有益论,第三种是模糊论。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有害论。这种观点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自由贸易对环境的影响都是消极的。Conrad(1993)和Kennedy(1994)在他们创立的三国垄断模型中,假设两个国家只有一个垄断厂商,它们出口全部产品在第二国进行古诺竞争。两个厂商的生产活动都产生污染,并对本国造成污染损害。当两国政府只能通过征收排污税或制定排放标准来控制污染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单边政策是“环境倾销”。这一结论意味着在古诺一纳什均衡下,两国政府都将使用环境政策补贴本国厂商,并不断降低环境标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向下竞争”,竞争的结果,三国的环境都遭到破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的破坏性更为突出。Chilchilnisky(1994)认为,在私有产权没有得到明确界定的情况下,自由贸易会加速发展中国家环境资源的破坏,从而对全球环境构成进一步的威胁。

2.有益论。自由贸易主义者(如Anderson.k,BIackhurst.R,Williams.M)则认为,贸易不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自由贸易不但不与环境相冲突,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他们提出了“经济发展决定论”,认为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自由贸易有助于实现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从而保证生产活动能够按照最有效的方式进行(Matthew A.Cole,1999)。自由贸易通过提高收入使人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来改善环境,还有助于增加有利于环保的清洁产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另外,贸易自由化还有利于消除那些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如补贴和税收等,而这些措施都被证明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Hector Rogelio TorreS,1999)。

3.模糊论。这种观点认为,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是模糊的。横向来看,自由贸易对发达国家的环境有利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有害;纵向来看,自由贸易在收入水平高时对环境有利,在收入水平低时对环境有害。Grossman和Krueger(1993)对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时,把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三部分: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复杂性在于这种影响是三种效应之和,而不是单独某一种效应。Grossman和Krueger(1993),Bhagwati(1993),KeydicheStevens(1993),Runge(1994),以及Dean(1997)还进一步确定了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分水岭,即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的积极作用将超过规模效应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Copeland等(1994)将发展中国家视为南部国家,将发达国家视为北部国家,利用南北模型对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技术环境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如果人们对清洁环境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从理论上讲,正的技术效应可以抵消负的规模效应。由于对于北方国家来说,结构效应为正,因此,贸易减轻了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而在南方国家中,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会超过技术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贸易加剧了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

二、贸易政策对跨国界环境污染的影响

Baumol(1971),Markusen(1975)和Rauscher(1991)认为,利用贸易政策控制跨国界环境污染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Maestad(1998)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他首先假定,制定并实施相关贸易规定的同时征收完全庇古税;其次假定外国的环境政策不变。在这两个假设前提下建立的两国一般均衡模型表明,当一国不愿意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时,通过对他们的贸易进行限制能够提高全球经济活动的效率。

许多研究集中在贸易限制如何解决进口产品的外部效应问题以及如何使用贸易限制手段,通过控制“免费搭车”行为,以实现国际环境协议规定的目标。Pearce和Warford(1993)把单向外部性分为消费外部性和生产外部性两种情况。GATT认为,当进口产品存在外部性时,只有福利的净收益是正的,并且是以最小成本达到的时候,才能采用贸易限制手段。Pearce和Warford(1993)认为这种要求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费用有效性不一定是与对于GATT所要求的条件(即贸易限制必须是保护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相对应的解释,也就是说,GATT原则可能认为可以采用更昂贵的措施,只要它是值得的;第二,要求一项贸易限制措施不能对其它国家有歧视性,这不符合效率的原则。因为在“污染者付费”原则下,根据所造成的损失对不同的进口产品采取歧视性手段可能是最优的。GATT也赞成对这些产品实行与国内同类产品相同的税收,因为这种外部性效应的产生来自于产品的消费而不是其生产过程。

三、环境管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关于环境管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理论上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一国较高的环境标准会减少本国厂商的出口,严厉的环境管制带来的利益甚至有可能随国外市场的丢失而抵销。Pething(1976),Siebert(1977),McGuier(1982),Palmer(1995)等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理论辩护,他们认为更严厉的环境管制会成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新约束,具有更多约束的相同最大化问题只能导致同样或更低的利润。

第二种观点认为较高的环境标准对本国商品的出口没有什么影响或影响不明确。Antweiler,Copeland和Taylor(2001)通过引入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扩展了Copeland和Taylor(1994)南北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要素禀赋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环境政策差异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当国家间资本与劳动差异足够大且资本丰裕国环境政策更为严格时,它仍将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三种观点的代表Porter和Linde(1995)认为,如果将环境管制与出口贸易的讨论置于动态的分析框架之下,即考虑到环境管制变动下生产技术、产品和生产过程改善的可能性,环境管制虽然暂时增加了厂商面临的限制条件,但它同时也给了厂商改革的动力,最终不仅不会限制出口,反而还会提升出口结构和增加出口。

四、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协调问题

贸易与环境政策之间的冲突集中为究竟是利用贸易政策工具还是利用单边环境规制来实现环境目标。对采用贸易政策来协调环境问题还是直接采用环境政策,一些学者各持不同的观点。

反对采用贸易政策工具的学者认为,大多数环境问题并非产生于国际贸易,而是源于市场失灵,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优目标并非贸易措施,而是对消费或生产进行干预或者界定明晰的产权。因此,运用贸易工具以恢复比较优势是不合适的。

赞成采用贸易政策工具以实现环境目标的学者却认为,贸易工具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跨境污染的有效途径。Whalley(1991)认为,对国际环境公约的道德承诺并不能保证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由于全球环境问题涉及的主要是公共物品,“搭便车”行为很可能会削弱为控制环境恶化而付出的努力。但如果将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贸易方面的问题综合起来考察,“搭便车”的行为动机便能够得到有效的抑制。因此,Whalley认为贸易工具有助于实施环境公约。

五、评价

随着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关于它们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丰富得让人应接不暇。受不同利益集团利益的影响,并且在由于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数据及模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的分歧很大,而且不具有可比性和普适性。除了分析方法上的不统一,贸易与环境理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还表现在:

1.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有说服力的解释,特别是贸易与环保互相影响的机制上,所依据的理论框架比较简单,得到的结论比较模糊。

2.理论研究多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使得结论的普遍性值得怀疑。

3.数据的缺乏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据的缺乏削弱了相关实证研究的可信度,而且数据可靠性的差异也使得结论变得难以确定。

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但还是有不少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第一,多数学者认为贸易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在无正确的环保政策配合的情况下,贸易会扩大市场失灵的效果而产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扩大贸易的正效应而减少其负效应;第二,多数学者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应该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考虑规模方面的影响,更应该考虑结构和技术方面的影响;第三,环境措施对贸易的影响也应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事实上,从国际范围比较来看,环境措施越严厉,其出口也越多,产品的质量也越高。因此,从长远看,环境措施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环境,也有利于出口。

我国在贸易与环境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当晚,研究深度也不够。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的水平还不高,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我国的数据收集也相对落后,给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但是,由于我国的进出口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三,再加上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可以这么说,中国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应该更加重视对外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了。因此,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已成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Antweiler,W.,Copeland,B.,and Taylor,S.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877-988.

2.Bhagwati,jagdish..Regionalism and Multilateralism:An Overview[J],in New Dimensions in Regional Integration.Jaime de Melo and Arvind Panagariya,eds.1993:22-51

3.Baumol,W.Environmental Protecion,International Spillovers,and Trade[M].Stockholm: Almkvist& Wicksell,1971.

4.Chichilnisky,Graciela.Norh-South Trade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4):851-74.5

5.Conrad,K.Taxes and SUbSidies fOr P011ution-Intensive lndustrieS aS Trade P01icy[J].,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3 25:123—135.

6.COpeland,B.,andTaylor,S.NOnh-S-

Outh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J].Quanerly JOUITlal Of EconomiCS,1994,109:755—87.

7.Deau J.TradeandtheEnVironment:aSurveyOftheLiteratlire[A].In:LowPed.InternatiOual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M].New York:World Bank DiscussiOn Paper,1992.15~28.

8.Grossman,G.and Krueger,A.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n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in:Peter M.Garber(ed).The MexiCO U.S.Ftee Trade Agreementr[M]. Cambridge and LondOn:MIT Press,1993.

9.Kennedy,PEquilibrium POllUtiOn Taxes in Open EconomieS With lmperfeCt Competionr[J]. Jotlm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7:49-63.

10.KeydiChe,Stevens.The Environment EffeCt Of Trade[J],Joumal Of World EconomiCS,7,1993,

11.Maestad,O.Timber Trade RestriCtions and TropiCal DefOrestatiOn:A Forest Mining Approach[J].Resource and EhergY EconomiCS,2001,23:111-32.

12.Markusen,J.IntematiOualEXtelnalitieSandOptimalTaxStrncturesr[J].JournalOf InteITlatiOnalEconomiCS,1975,5:15-29.

13.MCGuire,M.RegUlatiOB,actOrRew ardS,and Intemational Trade[J]JOUlTl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2,17:335—54,

14.Palmer,K.,Oates,W.,and POnney,P.Tightening Environmental StandardS:The Benefit-COSt or the NO-Cost Paradigm[J] Joum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 (4):119-132.

15.Pearce,D.and WarfOrd,J.World

WithOUt End:Economics,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OevelOpment[M].Londoil:Oxford Univetsity Ptess,1993.

16.Pethig,R.P011UtiOn,Welfare and Environmental P01iCy in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J].Joum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76,2:160-69,

17.POrter,M.E.andLinde,C.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Joum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5,9(4).

18.Rauscher,M.Foreign Trade and the Envirobinent,in:Horst Sieben(ed.),Environmental Scarcny:The IntematiOnal Dimension[M].TUbingen:MOhr,1991。

19.RObiSOn,H.1ndUStrial POllUtion Abatement:The lmpact on BalaBCe Of Trader[J].Canadian joumal Of Economics,1998,21(1):187-99。

20.Range,C.FteeTrade,PrOteCted Environment:Balancing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terestS[M],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hS Press,New YOrk,1994。

21.Sieben,H.Environmelltal Quality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J].Kyklos,1977,30,657-73.

22.Whalley,J.Bilate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Quota RestriCted nems:U.S.andMexico in TextilesandSteel[M].NAFTAconferencepaper,Washington,D.C·,Centerfor 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ieS,mimeo,1991.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414000)

(责编:吕尚)

国内贸易问题范文第2篇

(一) 两岸贸易现状

2002年至2013年, 闽台两岸的进出口总额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2009年的出口额由于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 呈现略微降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7%, 出口年增长率为20.2%, 进口年均增长率为16%, 结算平衡杠倾向台湾, 台湾在对大陆进出口贸易上处于顺差, 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到2013年, 两岸贸易总额超过了以往每年的水平。同时, 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在两岸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两岸贸易额逐年递增。

大陆对台湾的进口产品中排名前五为:纺织制品及原材料、贱金属及制品、化学产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机电产品;大陆对台湾的出口商品中排名前五为:矿产品、纺织制品及原材料、贱金属及制品、化学产品、机电产品。可以看出, 大陆对台湾贸易进出口的商品结构极为相似。

(二) 两岸货币结算机制建立过程

2009年4月26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 双方同意先由商业银行等适当机构, 通过适当方式办理现钞兑换、供应及回流业务, 并在现钞防伪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加强两岸货币管理合作。2009年11月, 大陆方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代表与台湾方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代表签署了《海峡两岸银行业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 为两岸进一步建立货币清算机制奠定基础。

2012年8月31日, 两岸货币管理机构签署了《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以备忘录确定的原则和合作架构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随后, 双方就清算行的选择问题进行商讨。同年9月17日, 台湾“中央银行”宣布台湾在大陆的两岸货币清算行为台湾银行上海分行;12月11日, 大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大陆在台湾的货币清算行为中国银行台北分行。2013年2月6日, 首批46家台湾外汇指定银行及境外金融机构, 与中国银行台北分行签署清算协议并开户, 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 两岸“通汇”开始实质运作。

二、两岸货币结算对两岸贸易的影响

(一) 方便贸易清算, 节约清算成本

根据《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 经过两岸双方的协议商量, 选择一家符合所需要条件的清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两岸在进行购置货品, 劳务清算和投资产业等经济贸易时, 两岸的金融机构可办理在法律范围内允许的合法业务, 还可以开设相应货币类型的账户, 进行满足客户多需求的结算业务。两岸清算机制的建立使两岸银行将能直接使用双方的货币进行结算, 不仅节约了汇兑产生的额外成本, 还能防止国际汇率变动对双方货币产生的不利影响。两岸货币直接清算, 为台湾努力成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奠定了基础, 并促进台湾金融业的利润增长。

(二) 拉动两岸贸易和促进经济交流

随着两岸货币结算机制的建立, 两岸企业可以开设人民币账户, 投资两岸产业还有相关业务的开展, 两岸在贸易中可使用的币种增加, 提高了厂商资金调动的灵活性, 两岸贸易合作中使用本币产生的各种问题得到解释, 拉动了两岸贸易, 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三) 促进两岸金融机构的发展

随着两岸贸易的深入, 台湾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民币, 台湾银行由此开展人民币业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两岸金融机构随之推出了人民币相关的理财产品, 以及有价证券等, 并开展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人民币业务, 扩大台湾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领域, 有利于台湾各银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随着货币清算机制的逐步建立, 台湾银行的人民币有望超过约合6000多亿人民币的存款, 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必将促进台湾金融机构的发展。

(四) 促进两岸民众来往, 增加就业机会

两岸贸易货币结算机制的建立也方便了旅游及游学期间货币的使用、清算和汇兑, 可以做到随时直接通汇, 有利于两岸民众来往, 两岸可以各自为对方设计旅游线路, 另外方便两岸大学进行交换生及互访, 加进两岸人才及学术交流。一方面拉动两岸经济相互促进, 增加两岸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发展, 另一方面, 吸引人才在两岸就业、创业, 增加了就业的机会。

三、当前两岸贸易货币结算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 清算行的选择问题

清算行选择的定义是, 经过双方的协议商量, 双方各自采取最优原则, 选择一家符合所需要条件的清算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业务包括:提供清算服务及结算业务。2012年9月, 台湾货币管理机构商议决定, 台湾银行上海分行成为了大陆的台湾清算银行。而大陆方面还在商议。大陆方会以公平公开的原则, 大陆会选择一家符合双方条件, 以有着银行清算经验的, 对于相关两岸贸易货币法律政策熟悉掌握目前并且有着便利的网络来往的标准来选择。目前, 已确定会在交通银行台北分行和中国银行台北分行中选择。

(二) 清算机制完善的问题

如今两岸货币往来从较少到逐渐频繁, 两岸货币贸易的交流合作也出现新的气象。在此情况下, 银行作为双方的基础, 面临着一些困难, 由此产生的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完善问题也极为紧迫。例如, 两岸双方货币回流的问题、货币如何兑换以及货币由哪些银行供应等问题, 这些问题仍然在两岸贸易的发展中带来许多阻碍和不利因素。

(三) 汇率兑换问题

一般说来, 进行货币清算需要两岸的银行签订合同谈定条件, 并且要有确定的兑换汇率。两岸相关的货币管理机关需要多次进行商讨, 得出兑换汇率。是由两岸协商来确定官方的即期汇率, 还是建成以银行为基础的双方货币的自由交易市场?是以两岸商业银行作为连接点还是以两岸货币管理机构作为连接点?这都需要双方进行商讨。此外, 由于货币兑换机制还有些限制因素, 使得对台湾当局进行旅游业规划和两岸进一步合作发展服务行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今两岸三通, 台湾也开放了大陆自由行, 两岸货币汇率双向兑换问题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四) 相关的金融业务开放问题

为了建立两岸贸易货币结算机制, 台湾一方从金融保险, 证券投资以及银行存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六个措施, 来促进机制的实行。如今, 人民币越来越在国际上流通, 台湾将此作为重点商机, 目的就是为了开展具有海峡两岸特色的金融业工作。其中包括贸易结算、资产管理及开放人民币理财等业务。2012年9月5日, 台湾商讨决定通过“两岸特色金融业务计划”, 并计划在2014年2月底前, 两岸贸易合作的政策会有进一步优化并且能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但在这方面, 大陆方面还未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五) 人民币回流的问题

由于在大陆发展的台资数量较多, 使得这些台资对人民币的需求也明显要比台币来的多得多, 因此现在使得台湾的人民币流通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但之后也会使得大陆方面市面的人民币流通量减少, 可能后续会引起通货膨胀, 给大陆民众也带来不利的影响。建立起适合的人民币回流制度也迫在眉睫。

四、完善两岸贸易货币结算机制的策略

(一) 清算银行选择

可以对台金融合作先行试行;首先, 双方选择合适的银行进行试行。在试行过程中, 双方合作要对双方货币清算, 人民币回流和清算等问题, 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对发现存在的问题, 双方进行协调, 看是否适合进一步发展下。但这种签订协议进行清算的方式不能长久, 它只能给两岸结算带来一些方便。从两岸银行的发展上看, 建立两种货币的同业拆借市场, 可以帮助两岸银行建立更加便利的清算系统, 同时两岸银行短时间内需要资金的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

(二) 完善清算机制

如今台湾对人民币现钞需求有一定的数量, 对此建立起人民币回流机制和采用适当的清算方式已经成为台湾各银行当务之急要处理的。为了促进两岸贸易往来, 两岸商讨建立起货币清算机制, 但产生了人民币直接兑换的问题。为此, 大陆和台湾可以效仿香港的各银行是如何办理人民币业务的清算, 商量一个合适的方式来为台湾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的清算。两岸经济需要优势互补, 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产业平台来培养优秀人才并且能促进双方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 货币汇率兑换

(1) 设立一个两岸清算中间行, 例如可以在香港设立。以香港作为中间行, 清算一方在香港开设账户, 参加行一方则在台湾开始账户, 用这种方式来办理两岸间的人民币业务和人民币的清算。 (2) 试点实行直接兑换双方货币与贸易清算的机制。在间接清算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批准两岸银行相互开设双方货币的清算账户, 将对方的货币存入己方银行的清算行的账户中。 (3) 还可以扩大新台币兑换对象, 从局限于个人发展到公司贸易的来往。还可以在试点银行公开宣兑换新台币, 试行信用卡汇兑的多种兑换方式, 同时扩大试点银行范围。对于两币间结算汇价, 两岸双方可以建立一对一货币清算的方式决定规范。

(四) 与两岸合作相关的金融业务开设

(1) 去大陆进行考察, 并列举出大陆同胞现在需要和最关切的金融项目, 之后针对这些项目进行讨论, 总结出最适合的方案。 (2) 做好合理规划。银行可以规划包括开放银联卡来台刷卡, 还有大陆同胞上网购买台湾商品时, 信用卡的代收转付业务。 (3) 减少业务的限制。投资大陆不要再另外再设置限制条件, 可以采用银行法等现有机制。

(五) 增加人民币回流的渠道

首先, 为了收回在台湾的人民币, 大陆方的银行可开设些定期的存款业务, 例如存款利率高并且资金额度较大的, 使得人民币回流大陆。台湾行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存款利率, 以吸引企业存放人民币到银行。再次, 可以让企业在台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 并放宽大陆银行在台参股的比重等多项措施。最后, 应该商量好对策, 使得人民币回流机制能迅速建立且完善, 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企业大量在银行存放人民币。

总结

海峡两岸已经逐渐形成了相互受益的贸易往来合作的格局。两岸间如今越来越活跃的经贸交流, 使得对两岸贸易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有了非常迫切的需求。两岸需加紧协商合作和货币清算机制的实施, 这样有利于营造两岸相互理解, 共同应对困难, 和平共处的良好氛围。两岸贸易今后若采用了人民币结算, 有利于货币汇率的稳定和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 并且能有助于优化台币外汇储备的分配结构。在两岸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也能促进两岸贸易经济的发展, 和两岸间的友好交流往来。通过两岸制定好完整和有效的贸易货币清算机制, 两岸双方能明显发现由此带给双方的有益之处。

摘要: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的日渐活跃, 人民币与新台币兑换与清算机制的建立已迫在眉睫。本文从两岸贸易现状及货币结算机制建立过程引入, 分析目前还存在两岸贸易货币结算的问题, 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两岸贸易,货币结算,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丽.两岸贸易的贸易现状及贸易竞争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12

国内贸易问题范文第3篇

摘 要 面对如今这个多变的市场环境,我国的企业应该与时俱进,需要经常改进自身的条件来适应内外部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很多以贸易为主的企业而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贸易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很重要的,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關键的作用。不过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进出口的相关贸易工作上,在整个对外的贸易水平上,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但是在自身发展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果相关的企业经营人不能引起重视,不及时的对自己的企业工作进行改进,那么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在很大程度上会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阻碍,往往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出了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问题;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各种鼓励政策的实施,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欧美消费能力的急剧下降,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订单减少了很多,再加上拖欠货款等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出现了短缺,最终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破产倒闭。这些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给我国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2.研究意义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股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构造市场的经济主体的相关工作上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促进社会的稳定上同样发挥了不小的力量。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的大环境下,在缓解国内毕业生以及下岗员工等的就业压力上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力量,为很多毕业生以及下岗员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确保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使得我国国民经济始终处在一个增长的阶段。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工作的研究,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重视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同时,通过研究,能够找出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工作上所存在的不足,并经过反复研究、分析,对相关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可以有效地改进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工作,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建设工作的完善,从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进出口贸易概述

进出口贸易属于国际贸易的一部分,是指有关商品出入国境的相关贸易工作。换句话说,进口贸易就是从其他国家引进商品,随后在国内进行销售;出口贸易则是将国内的商品向国外进行输出,并在国外进行销售。进出口贸易在交易数量以及交易金额方面往往相对较大,并且往往存在着运输的距离较远的弊端,也就是说,进行进行交易的双方都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而且整个交易的操作过程也是很复杂的,既涉及到运输方面,也涉及到海关等方面,整个过程很是繁琐。不过进行进出口贸易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一方面,进行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的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对国际间的供求关系同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以很好的调整经济结构;除此之外,进行进出口贸易可以为国家增加一定的财政收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相关建设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据调查,2010年我国国内的的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972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4.7%,其中,中小企业出口额占到了全部出口额的72%。我国中小企业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地区,出口率高达70%以上。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工作上,是有着自身的优势的,这个优势就是在生产劳动密集性的产品上,要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这与我国有足够的便宜的劳动力有很大的关系,也就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凭借着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将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工作发展了起来,并带动了我国很多企业的发展。进出口贸易的相关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上文已经有所提及的劳动密集性的产品,另一类则是一直受国内很多人士关注的技术密集型的相关的高端产品以及终端产品,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出口劳动密集性的产品,进口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这其中的不同可想而知,虽然我国有足够的劳动力来支撑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竞争,但这同样使得这些中小企业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无法真正的占据一席之地,不能以自身的竞争力来对抗国外产品的入侵,据数据统计,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总量约在6万亿人民币左右,基本上占到了整个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这使得占我国企业数量90%以上的中小企业深深地陷入了无法及时收到账款的困难中,使得中小企业的60%左右的资产都是应收帐款,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工作,阻碍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经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中是非常低的,2004年时,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额在70%左右,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占有率仅仅达到1%,这是非常低的,直到2007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占有率也只是仅仅提升到了2%以上,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始终无法真正在进出口贸易中凭借自己的实力,占据一席之地。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中小企业应该重视自身实力的提升,重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进,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获取养分补充自己。那么,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呢?

四、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够强大

我国中小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自身的竞争能力不够强大,这是困扰很多企业的问题,在很多方面,我国中小企业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不够强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中小企业企业自身缺乏技术、相关的设备,在人才的招纳以及培养方面也做得不够好,缺乏专业的人才,对于外来信息的接受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信息,这些方面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小企业在技术上与其他国家的企业有明显的差距,这在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在使用的设备上都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也十分有限,并且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时候,企业相关的工作员工都是直接上岗,并不进行培训等工作;第二,我国中小企业并没有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产业结构并不十分合理,在出口的产品上也只是具有较低的技术含量,这是非常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的,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要靠企业自身的产品的,好的产品,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可以将企业的竞争力提升很多,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则很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并不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第三,我国中小企业并没有对互联网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互联网的作用并不十分了解,中小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时,往往会因为地理以及信息等因素而受到一些限制,会遇到一些不利,作为沟通渠道的互联网,则拥有成本较低的优势,凭借这个优势,中小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寻找到合适的合伙人,对业务的扩张也有非常大的帮助。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始终不能够有很好的提升。

2.拥有较为薄弱的融资力量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的融资渠道很是单一,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都是来自银行的贷款。一个企业的发展与资金是密切相关的,没有了资金的支持,或者无法获得足够资金的大力支持,那么企业根本无法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甚至会因此而阻碍自身的发展。根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中只有5%的企业可以得到银行贷款的帮助,而且贷款金额并不多,只有企业运营额的20%。这样的融资力量,很难让我国的中小企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3.缺乏较为完善的政策体制

我国政府对待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政策体制,对其进行保护、规范。这就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时,无法依靠政府所提供的信息背景、相关的金融背景以及技术背景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来完成进出口贸易,并维护自身利益,这样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另外,缺乏较为完善的政策体制,就无法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就很难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的指导、规范等工作。缺乏较为完善的政策体制,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面对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愈演愈烈,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正處于上升阶段,但是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少,可见,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五、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所遇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努力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上要投放更多的人力、物力,不断地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新技术材料以及电子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创新,根据市场需求,对相关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有效地应用适合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的相关技术。

在人才上,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对人才进行招纳以及培养的力度。企业可以通过去学校进行专业人才的招收,来扩大人才的招收量,也可以通过相关信息向社会招聘相关的专业人才,对于招收的员工要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让每一个员工对企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省去员工因为上岗而导致的各种不适应的不必要的问题,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在产品方面,要进行合理的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要对自己企业的技术进行不断地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更新、换代,对所要进行出口的产品的附加值进行提升,并努力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

重视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加强电子商务类的相关业务。我国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类资源,努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来发展进出口贸易,为企业寻找更为可靠的合作伙伴。

2.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政府应该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颁布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大力扶持、鼓励中小企业的政策,为中小企业能够够好的发展铺路、搭桥,通过一定的扶持手段,让银行调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要求,从而使中小企业能够拓宽融资的渠道,根据自身的需求,融到足够的发展资金,大力发展自身企业,进而带动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贸易管理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该根据我国的发展特点,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贸易管理政策体系,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在进行相关的税收时,应该给中小企业一定的扶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其他合理的手段,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4.中小企业之间进行互相合作

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会遇到很多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之间应该多交流经验,多合作,这样既可以促进彼此的关系,更能推动彼此的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六、总结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相关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佳倩,朱惠.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1

[2]王晓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栾凤.山东省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国内贸易问题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圈的不断缩小,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进行国际贸易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摩擦也在不停的涌现,矛盾也在持续升级,所以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解决措施和方法的研究工作,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学来找出一些解决我国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摩擦和困难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 摩擦困境 策略措施 发展远望

在世界经济水平持续腾飞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往来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彼此之间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摩擦也越来越多,矛盾也在不断的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因此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中解决和处理摩擦和矛盾的研究,提高我国的竞争力,保证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提供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国际贸易中摩擦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经济中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彼此之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产生摩擦和冲突也就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中摩擦的主要特征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要把握当前发展趋势,掌握时代脉络,才能够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1.国际贸易摩擦范围广。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国际贸易这一个大市场中,彼此之间的利益纠葛十分复杂极易产生摩擦。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矛盾从以前的只在发达国家中到现在的与我国经济往来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涉及方面越来越多,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中正是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也是造成摩擦和矛盾波及范围越来越广的重要原因。

2.国际贸易摩擦中热点问题更加突出。国际贸易中的国家与国家(地区)之间的矛盾的冲突越来越集中在几个方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在国际贸易中矛盾和摩擦最为集中的就是知识产权上,知识即财富,是一个国家在国家贸易中占据主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因为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越来越看重知识产权,一个国家拥有的知识产权越多说明这个国家的创造力越强,综合国力也越大。知识产权决定了国家在国际贸易交易中能否占据主导地位,能否获得最大的利益。

3.国际贸易摩擦中涉及产业更加丰富。国际贸易中所涉及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豐富,从而使摩擦和矛盾所涉及的产品也不断的增加。国际贸易交易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石油,木材等产品原材料,它的层次在不断的丰富,产品也在越来越多,例如有玩具,电子产品,书籍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我国文化产品的贸易输出。

4.国际贸易中摩擦等级不断提高。由于参与到国际贸易交易中的国际越来越多,它们之间为了维护自己本身利益会采取一些手段,这就造成了国际贸易交易中的矛盾和冲突在不断的加剧,摩擦等级也在持续提高。国际贸易交易可以说是犹如战场,各个国家之间都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战争的等级在不断的提升,所造成的损失和破坏不亚于现实中的战争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中摩擦和冲突的研究,使我国处于有利地位和占据主导权。

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和摩擦产生的原因

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此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所参与的层次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全面,因此所接触的摩擦也就不断的增加。下面就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摩擦和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

1.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内在原因。

1.1经济水平的提升加剧贸易摩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在稳步上升,综合国力在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具有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产品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更容易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贸易摩擦。这也与我国没有完善的外贸管理系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己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有一大部分受政府的约束,不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造成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交易中产品过于集中,对市场的正常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不利影响。

1.3对外贸易交易构成层次单一。我国在对外贸易出口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产品价格便宜的商品,而对进口国家的本地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容易出现贸易摩擦。与此同时我国对于技术含量高的核心技术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只是在我国进行组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这也极易造成贸易摩擦。

2.我国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摩擦不断增加的外在原因。

2.1全球化趋势下的影响。全球化经济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又多变。正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制度的不同,文化观念的差异必然会造成了国际贸易交易中的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所以说必须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进行调解减少贸易摩擦的产生。

2.2世界经济的增速缓慢和低迷。世界经济在经过金融危机之后发展势头不强,增长速度缓慢。同时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造成了世界经济组成的成分不平衡,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采取了不同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外来经济的进入和破坏,这也极易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

2.3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发达国家在政治上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限制从而造成了贸易摩擦。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对我国的国际贸易进行限制,在政策和法规上对我国进行贸易限制,禁止出口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同时加高进口门槛,对我国出口的商品进行不同标准的制约,这也造成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摩擦和矛盾的加剧。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方法和措施

国际贸易摩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它是我国进行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试金石和垫脚石,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克服的一个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贸易摩擦产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出一些策略和方法来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和冲突,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腾飞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1.加强立法建设,建立健全外贸管理体系。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外贸管理体系是解决贸易摩擦和矛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的进行,尽可能的减少贸易摩擦和矛盾的出现。与此同时要发挥我国世界大国的作用,发挥我国经济水平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积极的参与国际条款和法规的制定,从源头上减少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摩擦和冲突的出现。当然也要进行法制建设,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各项政策要进行细化和完善,使对外贸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根本上减少摩擦的产生。

2.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商品,相对来说价格比较便宜,进口国家为了保证本国企业的利益而提高门槛,造成了贸易摩擦和冲突。因此必须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改革主要向高新技术方面发展,進行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商品竞争力和影响力,避免贸易摩擦的出现。

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在高校交易中就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为我国对外贸易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其次,对于已经从事对外贸易的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保证他们有着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强悍的管理能力。只有这样大力的培养人才才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掌握主导权。

4.企业加快改革,直面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企业在国际上参与的层次越来越广,所面临的摩擦和矛盾也是在不断的增加。我国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改革,使自己对外贸易中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有利于占领国际市场。当然面对摩擦也不能够胆怯,要勇于面对它,并且能够解决它。与此同时可以多方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势有力的组织,能够共进退增加我国在国际上说话的分量,保证企业的利益。国际贸易摩擦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只有通过这个考验我国经济才能够更加快速的腾飞和发展,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因此我们要根据其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一些策略和方法来避免出现贸易摩擦和冲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乔珊珊.我国外贸摩擦中失利原因的理性分析[J]商务部信息中心,2007,2:5-8.

[2]李宏,赵晓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8-31

[3]魏浩;张二震;;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经济摩擦及其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4]李鸿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5):17-19

[5]隆国强.十大应对策略——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峰期[J].国际贸易,2003(12).

国内贸易问题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在全球各国落地,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促使我国经济实力慢慢发展并腾飞,国际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很多的国家参与到了竞争来,致使贸易摩擦时而发生,摩擦的数量也逐年攀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日渐盛行,对我国的国际贸易造成了一些影响。很多国家变着花样的保护本国的产品,手段可谓拙劣,致使涉案产品种类不断扩大。这样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我国一定要冷静思考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阐述了国际贸易摩擦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策略来扭转这种局面。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摩擦;问题;领域

贸易摩擦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出现而产生的,由于国与国之间的实力不均等、国内的产业的不同,就会在国际贸易中滋生交易的顺逆差,如果差额过大就会伤害一国国内的产业,进而就会时而出现贸易摩擦。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经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世界各国震惊,与此同时与国际经济间的关系交织的更加紧密。但是最近几十年来,我国也面临着一些贸易摩擦。甚至近几年一些国际贸易的新特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很大的绊脚石。我国为了有效的促进经济腾飞,使贸易成为有效的动力,面对贸易摩擦就要针对国际贸易环境分析必须对国际贸易摩擦是如何产生的,针对产生的原因,拿出有效可行的策略。

一、国际贸易摩擦呈现的主要特征

1.国际贸易摩擦数量急剧增多。国际贸易摩擦在整个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呈现出来了不同国别和地区的增多。从整个大的市场环境上来看,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是我国外贸易摩擦的主体,在很多政策上制定重重障碍,企图限制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不断的攀升,立案调查也是五花八门,更多的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的维护。

2.国际贸易摩擦领域扩大。贸易摩擦的领域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之前的摩擦只是针对的单一的产品,而今现在的摩擦开始向产业集群转移。摩擦的面更广,影响更深远,如技术贸易,服务贸易摩擦等。这种多元化的摩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跟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国家的水平不同呈现出现来摩擦形式也不一样,它与本国的经贸、政策、劳动者的权利等等息息相关的。

二、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伴随着贸易摩擦。不同国家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决定着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每个国家人们的意识形态、文化各不相同,造成了国与国之间相互认识上会进入误区,从而造成摩擦的事件不断发生。如何促进国际间贸易健康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来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都发生了值得飞越,这样一来使我国在国际上受到了排挤,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国家更是抛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更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他国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增多。

2.政治因素引起的贸易摩擦。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主张不一样,这是导致国家间贸易摩擦逐年增多的很大的因素。在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政治因素的影响对各国贸易的走向是有不同特点的。这也促使相关领域的经济学家从另一个视角思考贸易政策的本质。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更多的是反映不同国家政治体制的声音。中美经贸的冲突不仅受双方利益的影响,而且还受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影响。

3.综合国力不同导致的贸易摩擦。目前,贸易摩擦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我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还是落后的,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大的短板,相应的技术标准还远远落后国际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致命因素。加快自主创新,提升创新的原动力,对我国科技水平非常关键。

三、为缓解贸易摩擦应采取的措施

1.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市场当中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反映出来了一个事实,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在通过国际竞争力立足国际市场,减少贸易摩擦。使本国经济的发展消除负面影响,单纯靠本国制定的法律条款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就是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要大力气研究和驾驭规则,而且还要对一些恶意的损坏行为坚决抵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建立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发动的调查和限制措施的案件数量逐年的增加,如何会让外国这样肆无忌惮,我们要深入推敲原因,最终的原因就是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贸易保障体系,使得国外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制裁时,使得我国的企业束手无策。这样就给我国敲醒了警钟。我国政府应根据WTO规则,对相应的法规进行研究,摒弃之前的缺点,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贸易救济体系。

3.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为了应对贸易摩擦,国际商会就是一个良好的手段,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通过招募会员单位,形成一个强大的行業抱团组织,组织出口企业走出去,拿出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该问题尤为突出。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改成了抱团取暖应对的情景。现如今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时代已经远去,越来越突出集体的观念。企业联合来应对面对的贸易问题。发挥其协调和沟通作用。

四、结束语

我国在激烈的国家市场竞争中,要不断强化内功,调整自身的走向,适应国外市场环境变化,努力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荆棘丛生的国际贸易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我国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杨杰.国际贸易摩擦的特征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市场. 2007(31)

[2]高扬.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究[J].今日科苑. 2008(22)

作者简介:范子宽(1992- ),男,湖北武汉人,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内贸易问题范文第6篇

摘要:蓝色贸易壁垒(劳动壁垒)是继技术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非关税贸易壁垒之后的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中国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国,在劳工标准的相关立法和执法上存在诸多问题。新时代下有关劳工标准的发展要求中国做出选择和改变,积极参与多边谈判和进行区域对话,寻求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中国应加快完善相关立法,加速企业转型,提高行业协会服务水平,以减少贸易摩擦,增强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蓝色贸易壁垒;劳动壁垒;劳工标准;基本劳工权利;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竞争;自由贸易

一、蓝色贸易壁垒的一般分析

(一)蓝色贸易壁垒的内涵

蓝色贸易壁垒,又称“劳动壁垒”,区别于以保护环境和贸易可持续发展为理由进行贸易保护的绿色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是一种以保护蓝领工人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为主要内容而构筑起来的一种新型贸易保护措施。它更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即要求企业将对员工、消费者和环境的人文关怀纳入其生产销售过程中,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对员工、消费者和环境等要素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也被称为“社会壁垒”。

国际劳工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及其他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的原则和规则。由于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各种劳工权利公约数量较多,各国执行情况各异,就需要有一个基础标准,这个基础标准被国际劳工组织称为“基本劳工权利”,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为“核心劳工标准”。从性质上看,国际劳工标准的规定维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果一国劳工的权利、人格尊严、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等得不到有效保障,达不到劳工保护标准,别国就有可能对该国达不到国际劳工标准的产品进口设置障碍、不予进口,该障碍就是所谓的蓝色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壁垒既是一种贸易制度,也是一种贸易壁垒。蓝色贸易制度强调企业重视劳工的利益,关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前,蓝色贸易制度主要是指社会责任标准,又称为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SA8000是一种主要针对进出口产品所设置的、以保护劳动者劳动环境与生存权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该标准的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确保出口企业所供应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其核心是保护劳工权益。它主要从童工、强迫性劳工、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和管理体系等九个方面制定了最低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SA8000显然已经不是“是否实施”的问题,而应该是“如何实施”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企业没有取得SA8000认证,出口的产品就会遇到障碍。

(二)蓝色贸易壁垒的起因

1. 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在多边、双边贸易协定下逐渐弱化,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和新型贸易壁垒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蓝色贸易制度主张维护劳工权益,内容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隐蔽性使其深受发达国家的青睐,极易沦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隐形工具。

2. 蓝色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竞争失衡的产物。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并严重冲击着发达国家的市场,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量倒闭,出现了严重的失业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保护国内市场,发达国家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劳工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指责,并试图通过采用较高的劳工标准来压制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产业,缓解其自身的贸易失衡。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社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从环境保护延伸到对人的关怀,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

4. 劳工问题已经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国际社会对劳工问题日益关注,并且正致力于通过达成一个趋同的国际劳工标准来促进全球化的发展。而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工标准参差不齐,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部分发达国家便乘机向国际社会推行其较高的劳工标准。

二、劳工标准与劳动立法的国内外考察

(一)国际劳工标准相关规定的现状考察

1. 发达国家有关劳工标准的规定。美国积极倡导将国际劳工标准纳入到WTO体系中,并主要通过《关税法》《麦金利法》《贸易与竞争综合法》等一系列单行性立法形式对劳工标准问题加以规定。

与美国不同,欧盟主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的方式来实施劳工标准,并在实践中给予那些严格遵守国际劳工标准的国家以额外的优惠政策。1989年12月,除英国之外的欧共体国家通过了《社会宪章》,1995年,欧盟通过了《社会宪章》。①1998年1月,欧盟开始实施的普惠制中就包括了社会条款内容,欧盟利用这些社会条款来“惩罚”那些不支持这些标准的国家。而加拿大联邦政府有专门的劳工雇佣法律,地方各省还有自己的“雇佣标准法”(Employment Standard Act)。此外,加拿大的行业协会通过向政府提出议案,呼吁建议加政府通过采取在产品上注明生产国、生产企业名称等方式限制那些不符合劳工标准的产品进入到加拿大市场。

2. 多边贸易体制下关于劳工标准的努力。WTO首届部长级会议结束后的宣言中明确声明,“国际劳工组织(ILO)是制定和处理劳工标准的权力机构”。②但是,由于国际劳工组织以自愿加入核心劳工标准为原则,对违反公约的制裁也仅仅表现为申诉和对相关国家施加道德压力等道义性的措施,因此国际劳工组织是“缺牙”(lack of teeth——缺乏约束力)的组织。

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将劳工问题纳入到国际贸易的法律框架内,使其获得普遍的强制约束力。但是,历经关贸总协定(GATT)的肯尼迪回合谈判、东京回合谈判、乌拉圭回合谈判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加坡部长会议、西雅图部长会议、多哈部长会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未能就劳工与贸易挂钩问题达成一致,劳工标准始终未被纳入世贸组织框架中。经过12年的艰苦谈判,2013年12月,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度巴厘岛闭幕,会议达成的“巴厘一揽子协议”是WTO成立以来首个全球性贸易协定。协议虽未能涉及劳工标准问题,但协议的达成为今后通过WTO多边体制解决劳工标准问题提供了可能。

3. 区域贸易协定推动下劳工标准问题的新进展。目前,尽管各国对劳工标准纳入WTO体制问题未能达成一致,但在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即RTA)中纳入贸易与劳工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共有46个RTA纳入了劳工标准条款。③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涉及劳工权益问题的RTA是1993年9月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劳工合作协议》(the North American Agreement on Labor Cooperation,即NAALC)。缔约国强调要在结社自由和保护组织权、集体谈判权、消除歧视等九个领域中有效执行本国自己的劳动法,而非国际承认的劳工标准,其他国家可以对各成员国遵守本国劳动法的状况展开监督与批评。

当前,美国正在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即TPP)谈判与《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即TTIP)谈判。在TPP谈判中,劳工问题始终是各方争论的焦点之一。作为TPP谈判的主导力量,美国在1994年以来缔结的13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均纳入了劳工标准规则。④而且奥巴马政府有意将TPP打造成21世纪高水平的贸易协定,而高水平的劳工标准则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要求。而在TTIP谈判中,美欧双方已明确将对贸易与劳工问题设定相关的规则。欧盟也指出,其承认ILO的核心劳工标准,并将通过各种评估方式确保协定的有效执行。

(二)国内劳工立法及其适用的现状考察

从国际层面上看,我国政府在批准和实施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上的态度是积极的,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批准公约及达成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即FTA)的进度较慢。⑤一方面,截至2014年12月20日,我国已经承认并批准了包括《制定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在内的25项国际劳工公约。⑥另一方面,截至2014年12月20日,我国对外签订且生效的FTA有12个。⑦其中有3个FTA中纳入了劳工条款,分别是2005年与智利之间的FTA、2008年与新西兰之间的FTA和2014年与瑞士之间的FTA。

从国内层面上看,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为主体,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部门规章等为辅的劳动法律体系,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中国劳动法律制度所设置的劳动基准在“禁止强迫性劳动”“童工保护”“健康与安全”“薪酬”“工作时间”“禁止惩戒性措施”这六项指标上已基本与SA8000国际标准接轨甚至严格于SA8000标准。但现行劳动法在集体谈判权和结社权上与国际劳工核心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劳动者在自由组建和参加工会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对“就业歧视”禁止性规定的不足和对企业社会责任规制的缺失,导致实践中广泛存在着各种隐性就业歧视现象。正如董保华教授在《社会条款、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制建设思考》一文中所指出的:“我国目前在劳动立法体系中还存在着基准法的结构性欠缺,导致我国劳动保护的结构性失调。一方面,我国缺失了部分国际通行的劳动基准;另一方面,对部分劳动者的保护却过高。”

尽管我国法律在部分劳工问题上规定了较严格的标准,但执法力度的欠缺导致在山西等地的小煤窑还广泛存在着“包身工”甚至“奴隶工”等现象。2007年,山西省“黑砖窑”事件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劳动监察人员执法犯法及资本与权力的勾结暴露出了中国劳动执法领域存在的问题。

总之,一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尚未就劳工标准纳入WTO体系达成一致,但部分发达国家正通过完善国内劳工立法和着手推动劳工标准纳入WTO协议和RTA,来构建一种国际劳工标准体系。可见,将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领域是必然趋势,WTO制度下的多边协定所具有的强制性和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能有效地克服ILO的“缺牙性”,将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可持续的实施机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劳工状况确实令人堪忧,以牺牲工人利益来追求经济利润已是政府、企业心照不宣的做法,因此亟需一个强有力的外部机制介入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决定其短期内还很难实施较高的劳工标准,通过多边贸易协定暂时难以达成谅解。因此,可将RTA看作是一种有效的过渡性机制,发展中国家应正视和重视劳工标准问题,理性地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和对话,以寻求有利于自己的规则体系。如此,蓝色条款纳入WTO体制便指日可待。

三、蓝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

(一)从富士康事件反思中国劳工权益的保护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和中国最大的对外出口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2010年1月,随着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事件的不断曝光,富士康工厂的劳动条件、工人工资等问题备受瞩目。2012年3月28日,美国非营利机构公平劳工协会(Fair Labor Association,以下简称FLA)发布报告称,苹果供应商富士康存在数十桩严重违反劳工权利的行为,如加班时间过长、拖欠工资以及薪酬不足以满足工人的基本生活费用等。FLA报告还显示,在富士康的三家中国工厂中,有60%以上的员工称工资无法满足其基本需求。报告称,富士康已经同意与FLA合作,对许多违规行为作出补救。⑨同年10月5日,美国非营利性机构“中国劳工观察”网站报道称,富士康郑州工厂周五发生罢工事件,约有3 000~4 000名工人参与了罢工。报道称,除了要求工人在节假日加班之外,富士康提高了产品质量标准,但并未给予工人相应的技能培训,导致工人生产的产品无法达到标准,从而承受了巨大压力,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容乐观,富士康因此遭受了众多指责。⑩

富士康事件让人开始反思中国企业对劳工权益的保护问题。资深时事评论员张平在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相关采访中指出,富士康难辞其咎,只有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它才可以轻易组织几十万人进行低廉重复劳动。既然得到了这个好处,企业就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11}富士康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与一般的中小企业相比,管理已经相对规范(但这只是在中国环境中的比较优势),其劳工生存环境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企业的状况更是令人堪忧,长期如此,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将难以在国际上立足。

(二)蓝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国,受到蓝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也最大。但由于蓝色贸易壁垒的双重性特点,其对中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蓝色贸易壁垒,而应当辩证地看待它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蓝色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其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劳动立法的完善,从制度上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迫使企业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其二,有利于保护劳工权益,改善劳资关系;其三,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其四,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型,使对外贸易从成本价格优势向品牌优势,从“廉价的中国制造”向“人性的中国制造”转变。

蓝色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体现在:其一,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现阶段,我国出口企业规模不大,利润空间较小,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国际劳工标准的强制实施会使中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因陷入“认证危机”或者丧失对其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优势而进退维谷。其二,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因产品失去价格优势而大量倒闭,随之而来的将是失业率的大幅提高,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广大失业劳动者来说,若连最基本的劳动权都无法得到保障,又谈何工作时间、薪水和工作环境等相关劳动权益的保护。

尽管蓝色贸易壁垒会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但这些负面影响是短期的、相对的和动态的,是可以补偿和控制的。

四、我国应对蓝色贸易壁垒的策略选择

(一)基本原则:渐进式提高劳工标准

劳工标准目前还未列入WTO框架协议中,且短期内WTO在全球范围内还无法统一劳工标准,但发达国家已经将“社会条款”作为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并在许多RTA协定中加入了“社会责任条款”,将国际劳工标准作为给予贸易优惠的先决条件。实践中,发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设置的蓝色贸易壁垒已经严重阻碍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中国不能再被动地接受这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行为,而应积极地应对,慎重考虑对国内劳工权利的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

但一国的劳工标准应当与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短期内接受国际劳工标准不切实际,中国应根据具体国情,借鉴国外的劳工标准,制定适应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且能为国际社会接受的劳工标准,渐进式地提高劳工待遇,逐步与国际标准相接轨,这是中国应对蓝色贸易壁垒的最佳选择。

(二)政府先行:内外兼修,保驾护航

从国际层面上看,中国应妥善处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挂钩问题,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批准加入国际劳工公约,参与到WTO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贸易谈判中去,在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中写入保护劳工权益的相关条款,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在加大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努力达成共识的同时,与发达国家进行沟通协调,争取达成谅解,增加有利于自己的保护标准和例外条款,制定阶段性的标准,促进我国劳工标准的逐步提高。

从国内层面上看,第一,构建我国的蓝色贸易体系。通过制定阶段性标准,为自己创造与发达国家平等对峙的良好条件。第二,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具体来说,应进一步完善与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相关的法律,对相关条文进行整合,尽快出台社会认证和责任标准制度、产品认证体系。第三,提高执法水平。法律只有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才具有生命力。政府应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第四,注重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未来在企业社会责任、保护环境与商业等方面表现杰出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政府应将工作重心向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方面进行转移,注重培养企业社会责任,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那些不具备经济实力的中小企业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第五,健全工会制度。我国现行的工会制度明显不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人的利益诉求无法通过工会传达。因此要完善现行的工会体制,促进工会的自主化和职业化,使工会能切实肩负起集体维权的重任。

(三)企业主导:承担责任,主动转型

实施国际劳工标准的行为主体除国家以外,还包括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如果将“黑砖窑”事件责任主要归咎于执法者,那么富士康的案件中企业难辞其咎。国家与政府只能尽可能地为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提供良好的制度与环境,起到一个“领路人”和“保护者”的作用,企业才是国际贸易微观领域最主要的主体。因此,企业必须当仁不让地成为应对蓝色贸易壁垒的重要主体,采取相应的劳工保障措施,承担起社会责任。

1.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企业要想长期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必须将保护劳工权益的意识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往往喜欢选择与那些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和声誉良好的企业开展合作。{12}因此,中国企业切不可消极不作为或寄希望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而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主动效仿其他企业好的做法,建立新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向高劳工标准的企业看齐,分阶段地提高劳动标准,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如此才能不被排除在合作伙伴的名单外,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大且分布较散,它们大多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不太注重形象和商誉。因此大企业应当做改善劳动者待遇的先行者,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中小企业做好示范。2004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全球契约”的企业,并在《中远集团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具体规定了员工工资、休假、培训、体面工作等制度,{13}得到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的高度评价。中远集团的做法实现了中国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上与国际的接轨,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其他企业应对蓝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典范。

2. 依法提高劳动者待遇。劳动者待遇问题是国际劳工标准的重要内容,也可以将劳动者待遇理解为最狭义的劳工标准。提高劳动者待遇是解决贫富悬殊、改善社会治安并解决其他国内外深层次问题的突破口。较低的劳工标准是发达国家屡屡对我国进行贸易制裁的原因之一。因此,出口企业应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采取诸如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环境,严格限制工作和加班时间等措施。

3. 取得国际相关认证。在切实提高劳工待遇,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的前提下,要想获得更多的订单,中国企业还应积极地申请并取得国际有关劳工标准方面的认证,提升我国企业信誉度和国际竞争力。

对于那些有条件通过认证的企业,应积极通过包括SA8000在内的国际劳工标准相关认证。短期内,这样做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但长远来看,企业提高劳工标准,工人对企业的认同感大大增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产品竞争优势。

(四)行业协会协调:优化服务,有效监督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保护国内产业、支持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以构建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多层次立体的蓝色贸易措施体系。

第一,做好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行业协会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本行业的企业。因此,行业协会应及时地掌握并分析国内法律、外国劳工标准及区域贸易协定的新发展,积极建立预警机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帮助企业防范风险,适时调整劳工标准以满足国际需求,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第二,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行业协会应充分利用其灵活性的特点,帮助企业减少贸易摩擦。例如,可以通过与亚洲基金会等国内外NGO进行沟通和对话,使发达国家确立的蓝色条款对我国企业更具可行性,减少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第三,创新监督模式。在一个发展成熟的市场中,行业协会应当起着不可代替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因此,行业协会应善于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等手段对本行业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劳工权益。同时,还应创新行业内部监督。如可在本行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惩戒和奖励体系,对违反行业规则、损害劳工权益的企业进行“软性”制裁,对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逐步改善劳工条件的企业给予内部的奖励与额外的帮助。

结语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要环节,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不论我们愿意与否,蓝色壁垒已经同国际贸易问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成为我国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跨越的障碍。因此,遵守国际准则和全球协定,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当逐步改善我国国内的劳工条件,建立健全符合国际劳工标准的国内标准,逐步消除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影响。但是应当承认,中国的劳工标准与国际劳工组织、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工标准等都存在着差距,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改善。

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如果中国企业不从根本上改善管理机制和劳工状况,在国际市场上很难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中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政治优势,尽量避免发达国家以贸易制裁劳工标准的做法。同时,中国应该不断改善劳工条件,提高劳工标准,使中国的劳工标准与国际劳工标准相一致,符合世界贸易的要求,这是中国应对蓝色贸易壁垒的最佳选择。

注释:

①《社会宪章》主要是保护劳工权益的,给雇员、工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提供有利条件进行集体申诉,包括一系列关于就业平等权、自由活动权、公平收入权、改善工作和生活的权利,它强调国内经济的发展应该要促进社会的和谐、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充分的社会保障权、参与职业培训以及同工同酬的权利。

②马红果,李先波:《国际贸易中的人权问题——以发展权为视角》,《河北法学》,2009年第5期。

③根据WTO数据统计,数据网址http://rtais.wto.org/UI/PublicMaintainRTAHome.aspx,访问日期:2014-12-15。

④数据来自美国贸易代表官方网站http://www.ustr.gov/trade-topics/labor,访问日期:2014-12-15。

⑤在WTO文件中,自由贸易协定(FTA)与优惠贸易协定(PTA)、关税同盟协定(CUA)一起,都纳入RTA(Regional Trade Agreement)的范围。

⑥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www.molss.gov.cn/gb/zwxx/node_5441.htm,访问日期:2014-12-15。

⑦数据来自WTO网站之RTA database,其中中国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协议属于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故此处未列入FTA。数据网址http://rtais.wto.org/UI/PublicAllRTAList.aspx,访问日期:2014-12-20。

⑧“黑砖窑”事件是指发生在2007年前后,山西非法拘禁并强迫农民工从事危重劳动、非法收买和使用被拐骗儿童、恶意拖欠工资和侵占他人财产的砖窑窑厂豢养帮凶剥夺他们人身权利并强制劳动每天长达14小时~16小时不给任何劳动报酬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不仅存在严重非法用工问题,而且存在罪恶势力拐骗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雇佣童工、故意伤害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

⑨FLA公布调查富士康报告:严重违反劳工权利.http://www.cet.com.cn/itpd/yw/479528.shtml,访问日期:2014-04-20。

⑩美国网站“中国劳工观察”称郑州富士康发生三四千人大罢工抗议资方制定的苛刻劳动标准,资方回应称只有几百人罢工.http://roomx.bokee.com/7047534.html,访问日期:2014-04-20。

{11}如何解析富士康跳楼事件?.http://www.citygf.com/news/news_001034/201005/t20100528_414303.html,访问日期:2014-04-20。

{12}全球知名跨国公司诺华(Novartis)是“全球契约”首批签约者,其将企业社会责任称为“企业公民政策(Corporate Citizenship)”。在诺华选择供应链伙伴关系时,也会优先考虑那些与诺华具有相同社会和环境价值观的商业伙伴,特别是首选那些认同“全球契约”的伙伴,并希望能与商业伙伴进行长期合作,共同实现“全球契约”的基本目标。

{13}中远集团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摘编).http://info.cec-ceda.org.cn/glxz/pages/20061226_5357_2_.html,访问日期:2014-05-30。

参考文献:

[1]刘阳.国际贸易蓝绿条款与中国劳工、环保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薛长礼.劳动权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马红果,李先波.国际贸易中的人权问题——以发展权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9,(5).

[4]OECD Trade.Employment and Labor Standards: A Study of Core Workers’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R].1996.

[5]Kimberly Ann Elliott. The ILO and Enforcement of Core Labor Standards[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s,No.00-6(July 2000),p.7.

[6]任平.积极应对SA8000及蓝色贸易壁垒[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7).

[7]杜晓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陈志阳.多双边贸易协定中的国际核心劳工标准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2).

[9]谭浩邦.积极应对蓝色贸易壁垒——SA8000[J].国际经贸探索,2004,(6).

[10]郑丽珍.TTP谈判中的劳工标准问题[J].国际经贸探索,2013,(9).

[11]郑丽珍.TPP劳动标准议题的后续谈判及中国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14,(3).

[12]仝夏蕾,闫乐乐.从富士康跳楼案看生产关系中的劳资矛盾及其法律问题[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13]徐静.蓝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14]韩晶.蓝色贸易壁垒的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

上一篇:减速器拆装范文下一篇:收费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