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插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2024-07-13

商业插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商业插画的特点

插画师运用图案表现的形象, 本着审美与使用的原则, 尽量使线条, 形态清晰, 明快, 制作方便。商业插画主要有三个特征:1) 趣味性与装饰性的结合。在商业插画领域中能够清楚的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其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 趣味性能够使很多内涵丰却枯燥的画面产生新的活力。但是仅仅有趣味性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注重商业插画的装饰性, 也就是要协调表现手法中的色彩, 文字, 大小和比例等等的关系, 营造出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并且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2) 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商业插画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相辅相成, 如果一件商业插画作品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特征, 那么这件作品是不能够被成为商业插画的。因此商业插画都兼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两者的特点。3) 创造性与多样性。通常情况下插画师们在进行创作时需要有自己的独创性, 也就是创作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个人经历来进行创作。并且商业插画作品具有多样性的表达手法, 不仅限于使用某一种材料工具, 比如:摄影, 绘画和拼贴等等方式。无论创作者是使用新兴的电脑制图还是传统的绘画来表现都要表达出创作者全新的思想观念, 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二、招贴设计中运用商业插画的优势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 很多人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大段的文字, 因此这时候通过图画传达创作者意图的招贴海报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读者很容易被图画所吸引并且能够使读者产生对海报深层含义的遐想。

在招贴设计上运用一些通过手绘制作的传统或者是现代的商业插画, 不仅可以替代效果单一的商业摄影作品, 还能通过创作者用绘画的艺术手法更好地提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越来越多的商业插画招贴中的很多表现手法借鉴了传统绘画和西方的绘画表达技巧, 同时使用计算机和其他辅助工具所创作的商业插画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面貌。商业插画形式运用在招贴海报设计上有着鲜明的优势, 商业插画能够不受约束, 能够运用不同风格的插画表达不同的招贴海报主题。

三、商业插画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招贴设计最早是用来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因为招贴设计的制作简单, 发布方便, 因此迅速的得到了普及。由于使用商业插画方式制作的招贴海报更加能够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 因此商业插画主题招贴设计也慢慢的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进行招贴设计需要投入足够的激情和情感, 还需要理性去对待设计中所遇到的每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招贴海报设计是要考虑到商业插画的一些优势进行设计, 可以通过插画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来提高招贴海报设计的整体水平, 并且还应该对其趣味性艺术性加以升华, 这样设计出来的招贴设计很容易吸引人眼球。设计师们想要制作成功的招贴海报设计需要积累大量的素材并且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研究分析, 再进行大胆的创作。

设计师Neil Steves曾为环法自行车赛所设计的招贴海报, 招贴海报主要运用了简约的插画来表示这个比赛的精神与乐趣, 海报全部运用比较鲜明的颜色搭配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同时又凸显了法国人的优雅和经典。该招贴设计中的插画虽然仅仅只是运用来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却依然是画面非常饱满。在设计师Neil Steves的几幅作品中读者容易被骑行的人所吸引, 并且根据插图很容易联想到这该招贴想要表达的内容, 再而将视线移到招贴中的信息上, 起到非常好的宣传作用。

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 不同背景下的读者要接受插画设计所带来的体验和让读者真正理解到招贴设计所要表达的真正内容会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进行海报招贴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地域性和文化性, 将这些因素纳入到设计想法中, 从而设计的作品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招贴海报也有其自身点, 首先表现在招贴海报的画面非常大, 容易吸引人眼球。其次, 招贴海报经常被作为户外广告使用, 经常吸引移动用户群的目光。再次, 招贴海报不仅仅会运用到公共类层面上还会运用到政治层面上, 其能够广泛的发挥作用。正式由于这些原因, 将商业插画运用到招贴设计既是轻松自由的, 但是又要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 还要满足受众群体的客观评价, 同时在不同的场合中还要利用视觉语言对招贴海报进行有效的排列, 而且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融合传统的绘画技巧也要有创新的设计观念。

插画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进行招贴海报设计时利用商业插画的方式利用点、线、面和色块进行组合来构成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画面, 这一类型的商业插画通常用来渲染特定的气氛和表达特定的主题, 经过创作者精心绘制的商业插画能够使招贴设计的内涵更上一层楼, 给读者一种温暖的感觉。

四、结束语

在设计日益发展的现在, 很多设计人员在进行招贴海报的设计时只是进行无意义的拼贴, 出来的成品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无法打动读者, 也无法将招贴设计的真正内容传达给读者。然后通过严谨态度绘制的商业插画来进行招贴海报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吸引读者眼球。插画艺术不但满足了读者对艺术的不同需求, 同时插画艺术本身也在刺激社会文化需求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商业插画行业在不断的进步, 插画作品也越来越多的见于平面广告, 多媒体中出现, 但是插画行业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人员, 我们需要努力将插画行业发展的更好。

摘要:商业插画是为企业或产品绘制插画, 获得与之相关的报酬, 作者放弃对作品的所有权, 只保留署名权的商业买卖行为。本文首先对商业插画的来源发展与概念进行来阐述,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商业插画的三点特点, 进而分析了招贴设计中运用商业插画的几点优势, 最后描述了商业插画在招贴海报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商业插画,招贴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毅, 张方伟.数字化时代手绘插图的价值探讨[M].艺术探索, 2008.

[2] 姚红.读图时代的插画创作[J].文艺研究, 2012.

[3] 韩鹏, 李洁.论商业插画的价值属性[J].艺术百家, 2012.

商业插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开眼”与理论基础——创作观念培植

“插画设计”中的“设计”二字表明,与“插画专业”不同,在平面设计专业领域中的“插画设计”专业课,其本质是将“插画”定义为一门设计课程,而非纯造型艺术专业课程。无论设计还是纯艺术,笔者认为,对于有一定造型能力基础的二年级设计专业本科生而言,创作观念的培植是第一要务。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将课程中的创作观念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性“开眼”阶段,即关于审美的日常观察,这一阶段主要目的为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审美能力。第二阶段为理性思考阶段,即基于插画史料整理后的思考,本阶段主要目的为树立学生设计史观,为深入创作打下理论基础。

(一)关于审美的日常观察

“开眼”一词源自古汉语,早在杜甫的诗词与佛经中均有表述,当代的主要语义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鉴于插画本身即为跨界、跨学科的视觉艺术设计领域,因此“插画设计”教学中的第一阶段“开眼”尤为重要。插画涉及的其他学科门类极为广泛,动物学、植物学、人物造型、风景写生、日常静物、商务行为、机械设计、科技、传统艺术等几乎无所不包。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有革命性的突破,信息获取的问题不在于资料太少,而在于资料太多,如何从众多信息中挖掘对本课程有意义的信息是开眼阶段的重点问题。有鉴于此,此阶段笔者将“开眼”的呈现内容按照时间脉络纵向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现代、当代。插画分类则按照各种学科领域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分析各类型插画的特点(图1)。“功夫在诗外”,单纯的技能培训无法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看”是“开眼”阶段的必修课。

“开眼”阶段的信息获取主要源于三种渠道:一是专业艺术书籍和设计资料——专业性书店、图书馆、互联网专业设计论坛;二是对周边相关学科的感性认知——此阶段的呈现内容不仅局限于插画本身,传统艺术、当代艺术、电影、摄影、动画、游戏、音乐等领域均有所涉及(图2);三是社会观察——创意园区、专业展览、商业圈现场考察、文化场所现场考察。这三个阶段综合起来笔者将其总结为关于审美的日常观察。第一种渠道有益于加强学生的视野纵深,了解专业高度;第二种渠道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宽度,了解插画在整个设计创意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和能解决的问题;第三种渠道则属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成为优秀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好奇心和记录能力,培养学生现场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二)史料基本框架解读

由于教学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设计专业课时数不足等各类原因,国内的设计专业教学在教学操作层面往往只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容易忽视对学生设计史观的培养,即使有设计史或艺术史课程,也往往游离于设计专业课之外,无法与设计实践学科并行,变成背诵设计史料的枯燥课程,从而造成很大一部分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突出,文化素养不高,匠气十足,难以持久。对于设计师而言,具备一定的设计史观无疑对日后的创作非常有益。设计史庞大繁复,即使插画史作为设计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可能在规定课时内面面俱到、全部讲授。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以主要呈现插画史和视觉艺术史上的关键节点为主,以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作为核心发散点,以点带面,概述性地解说使学生对插画史有较为全面和立体的理解,并且引发学生对设计史和艺术史的思考。笔者将这种授课方式称为史料基本框架解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学生的设计史观,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学生理解设计现象背后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动因。这种史料解读从头至尾贯穿于整个课程始终,在4—5周单元制授课的前提下,每一周与插画设计实践相结合,联系本周的课程作业,对照比较式地抽出专门的课时进行分析讲解。

史料基本框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概念定义部分和插画历史解读。概念定义属于规定动作,必须掌握的理论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宏观意识。笔者发现,往往很多高年级的设计专业学生也缺乏对设计概念的最基本理解,这样的学生日后只能成为“设计软件操作工”,无法成为有创造力的设计师。概念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元和形式,也是设计实践的起点。插画历史解读前文有所表述(图3),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关键历史阶段中设计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科技条件、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观念、创作技巧等一系列问题主动性的思考,并从中借鉴成功经验。

二、感性与理性并重一可控的想象力

对插画设计师而言,掌握传统的手绘造型能力是基础能力,掌握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各类插画绘制软件是延伸能力。对于这两种能力的掌握是对一个现代插画设计师的职业要求。当基础的造型能力和技术能力形成后,插画设计师将要面对的就是更复杂的两大问题:

一是题材和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视觉信息传达;二是绘画和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具有创造性的表现手法。

设计学科属于艺术与科学的交集,因此设计师兼具艺术家的感性表达能力和科学家的理性分析能力。设计初学者往往将主观创作冲动与客户实际需求两者混淆,在创作过程中,主观经验判断大于客观条件要求,从而造成偏离实际市场需求。在插画设计领域,同样存在这种状况,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则涉及到设计师的核心能力——想象力。想象力是创作的源泉,但想象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异想天开乃至胡思乱想,在插画设计领域,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想象力应该是建立在对于条件的认识基础上的——可控的想象力。可控性由理性分析(合理的工作流程)完成,想象力由感性认知(激发讨论的小组式管理)完成。

(一)有步骤的工作流程

在插画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因为插画设计具备天然的艺术相关性,所以很多学生也将插画与纯艺术创作混淆起来,而忽略了插画最初的基本功能是为文字服务。从而将插画视为单纯的艺术表达,而不注重实际存在的客观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插画成果最终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必须提前做足功课——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合理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修正在创作中逻辑推导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流程分为概念形成、前期准备、设计制作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概念形成

(1)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明确设计任务

(2)主题——确定绘制主题,思考表现风格

(3)观众——确定消费对象,分析受众心理

2.前期准备

(1)目标分析——分析描绘对象属性,确定表现手段

(2)时间表——准确制订时间节点,预留变量时间

(3)素材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表现工具

(4)草图绘制——绘制相对准确严谨的草图或示意图

(5)客户沟通——与客户确认风格模式,做出相应调整

3.设计制作

(1)正稿制作——按照既定计划绘制正稿

(2)成品完稿——深入加工,描绘细节

(3)作品提交——提交作品,客户交付设计费用

(二)激发讨论的小组式管理

插画设计的特性决定了一般的插画工作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由于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关系,大多数学生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能力。学生也普遍存在不擅长表达和交流的问题。针对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笔者采取小组式管理的教学模式,按照班级实际人数,将全体学生分成每组人数为5—7人的若干小组,一般一个班级为4组。每组推举组长一名,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和专业交流等工作,小组之间针对各组的插画设计选题和插画创作理念进行互相提问。小组除课堂学习交流功能外,还需在课外每周组织一次拓展性集体活动。分析和点评学生插画设计过程以及设计作品也是以组为单位。

小组式管理主要有两重目的,一是通过小组交流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二是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除上述两个主要目的外,还可以强化小组的凝聚力、组员的合作力以及组长的组织能力,有益于整个班级学术氛围的培养。在小组讨论中主要采取“头脑风暴法”,此方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美国人奥斯本(AleX Faicknev Osbom)提出的培养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相关著作颇丰,不再赘言;在组与组之间的横向互动提问上采取国际通用的5w1H分析法。具体如下:

WHEN?(时间)——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工作?

WHERE7(地点)——在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载体进行信息传达?

WH07(人物)——为谁传达信息?信息传达给谁看?

WHAT?(内容)——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信息涉及的内容和主题是什么?

WHY?(原因)——为什么这样传达?

通过这5个问题,使提问者有理可依,被提问者则必须反思自身设计提案和创意的不足,有益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到解决办法。

三、插画技能训练——有针对性的选择

“插画”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插”是定语,意味着功能性,“画”是主语,意味着绘画的各种表现方式,就这个概念而言,插画中的许多表现方法与造型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交集。其根本还是脱离不了一个“画”字,也就是造型能力。插画涉及到的造型技能门类颇多,手绘造型能力是基础,绘图软件的应用能力是也是必备,造型艺术涉及的技法则更为广泛,因此在插画技能训练上必须做有针对性的选择。

(一)插画题材的解读

插画与纯艺术不同,插画有明确的表现题材和表达内容,插画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自发的创作,而是基于某种社会原因被委托创作。优秀的插画可以富有创造性地把特殊的信息成功传达给指定的观众,插画题材一般认为有以下5个:信息、评论、讲故事、劝说、特性。以上5个方向也有可能以组合形式出现。这5种题材分别体现出不同的视觉表现特性。信息——准确客观;评论——主观加工;讲故事——艺术处理;劝说——平实真挚;特性——针对特点。理解这些插画题材上的分类以及表现特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创造合乎逻辑和情理的优秀括画作品。

(二)技能训练符合专业特性

根据现代插画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单元式课程作业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插画造型能力。其中分为5个部分:(1)临摹训练(2)超级写实风格手绘板训练(3)矢量插画训练(4)自由表现训练(5)速写训练。

临摹阶段的作业为两张,一张黑白,一张彩色,要求临摹形式新颖以写实风格为主的作品。选定画稿临摹之前要求先调研作者的相关信息,如国别、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分析等。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国画“六法”中列传移模写一项,可见自古以来,临摹就是研究并借鉴前人成功作品的不二法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作业中要求从作者的绘制程序、作画材料和工具乃至创意构思作“复盘”式的推断再结合相关信息,使临摹的主要目标从单纯的造型能力强化延伸到对原作创意构思的深入理解。

超级写实主义(Hyperrealism)阶段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训练学生对于手绘板的应用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从普及程度还是从制作便利性来讲,手绘板已经成为插画家的首选工具。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对于手绘板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对于手绘板的应用掌握只有循序渐进,多用多练。二是运用手绘板描绘一张高度深入的作品,由于运用手绘板的数码插画可以不限次数地修改及其便捷的后期编辑能力,对于写实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深入作画的契机和有效方式。一般每一张作品的绝对描绘时间都在15小时以上。作品的题材从人物、动物、静物3种中选择2个类型。此阶段也鼓励学生用自己原创的摄影作品作为此阶段训练的绘画蓝本。

矢量(Vector)插画的制作基于矢量软件,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对矢量软件技术能力的应用与掌握是基本功,也是在技术层面本专业与其他设计专业的重要区分点。最主流的矢量软件是AI(1llustrator)和CD(Coreldraw),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分为2个部分,一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矢量软件;二是使学生理解“功能决定形式”、“目的决定手段”的设计规律,矢量软件制作的插画有其特定的审美特征和应用领域,并不适合所有的插画设计领域,在主题选择与工具特性选择中寻找到合理的逻辑关系是本阶段训练的重点之一。本阶段的作业以商业题材或产品造型题材为主,这两类题材可以充分挖掘矢量软件的应用特性。

自由表现训练阶段则是完全由学生自由选题,属于综合能力的考评。从选题的创新度、难易度、文化深度到插画作品完成的整体性、技术性、想象力等方面对整个课程作全方位的回顾与总结。本阶段从选题到插画制作方式均由学生自己决定。本阶段考察学生的知识宽度、设计理解深度以及设计执行能力等。此阶段建议学生选择文化性强的插画主题。

速写训练分为人物、静物、景观、临摹、自由5部分进行持续性训练,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于绘画工具材料的掌握以及观察能力和快速表现能力。

(三)新兴设计形态的持续性关注

除手绘板、矢量工具等常用设计工具的掌握外,插画设计领域还有诸多制作插画的方式和技术。对于主流的插画风格和技术时代新涌现的新兴设计形态,应保持持续性的关注,如像素(pixel)类插画、分形艺术(fractal art)、立体插画、3D插画、涂鸦等。当今时代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关注新的技术和表现形式是保持设计活力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必要途径。

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商业和文化信息,插画设计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本文从插画设计的创意构思、观念培植、技巧训练等几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对笔者插画教学的整个过程作了较全面的梳理,抛砖引玉,期待国内的插画设计与插画创作能够百家争鸣,日趋繁荣。

商业插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2011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乌克兰国立艺术与建筑学院,共同举办了一次插画合作课程。课程由乌方教授授课,我方教师辅助的方式开展的。通过教学背景与教材的课前对比,及针对插画课程细节的构图创意、技法讲解与延伸、例画分析、课程主题的展示,逐个对比了双方的实际情况。为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中国与西方插画设计教学的比较研究》做了简要粗略的记录。

关键词:欧洲插画;乌克兰;课程对比;水彩画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中国与西方插画设计教学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760029)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招标课题《商业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L1307)]

随着时代的变化,插画这个词语在实用美术的范畴下越来越被人熟知,其概念也越来越广泛。在插画教学方面和乌克兰对比起来,因教学背景差异,培养目的不一,所以有着种种的差别。此次交流的目的也是各自找寻在教学上可以提升的方向。在与乌克兰美院的授课过程中,乌方老师在上课的初期对学生无所适从及略有不自信,通过双方对课程培养目的的努力调整,4周课程最终的结果是令人惊喜与满意的。作为辅助翻译人员,记录下课程的进展及相互的一些对比。也在最后做出一些粗略的总结。

教学背景对比:乌克兰国立美院版画系分为自由版画、书籍装帧、平面设计三个专业。学制为4年本科、2年研究生。自由版画与书籍装帧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分班前是一起上课的。一届大概10—15名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双向选择导师命名工作室。相对平行的专业课仍在一起上。自由版画有3个导师命名工作室,书籍装帧则为2个导师命名工作室。导师通过自身情况每年或隔年招生。平面设计专业为一班制。一班10—15人,仅一个导师工作室。乌方学生大部分有良好美术基础,入美院前有很多学生经过了6年的附中美术学习,学生对艺术学习的主观性较强。进入三年级导师工作室后,自我风格开始形成。

苏州工艺美院插画方向工作室—属视觉传达系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学制为三年制大专。一年级为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学习大平台基础课。二年级下半年开始双向选择印刷媒体方向、插画方向、品牌方向等专业学科工作室。一班为20—30人。

学生大部分美术基础较弱。学校以培养职业技术与艺术修养相结合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为主。因此相对而言,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较强。同样为三年级,学生学科知识面更为广泛。

从选用教材与参考材料对比:乌克兰国立美院常用书籍装帧专业选用——(1)亚科维奇·契班妮科\著,乌克兰 《文学插画的创作》。本书为介绍文学作品中文字的画面概括,以文本为主。画面多为钢笔速写形式。无中文译本。(2)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著,法国 《植物图谱》。本书为植物绘本标准性典范书籍,全球知名度极高。优点:图片量大,绘画精细,印刷还原品质高。缺点:技法单一,且无技法介绍。(3)伊娃.哈琳科伊\著 ,乌克兰 《书籍绘画》。本书为技法类书物,以铅笔、石版画、水彩、岩彩画为主的技法研究。无中文译本。

优点:技法赏析颇多,材料技法不适应国内教学。缺点:现代化制作技巧偏少。

苏州工艺美院插画方向选用教材与参考材料——(1)凯萨琳.斯莱德\著 ,高山\译,《插图技巧百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附:各种技术案例分析为主,有作画过程详细分解照片。优点:技法种类全面,包括电脑、喷枪、手绘各种方法。 缺点:技法面太广,单一技法深入程度不够。(2)徐海鸥\主编,《插画艺术》,苏州大学出版社。优点:技法赏析颇多,材料技法适应本地教学。缺点:现代化制作技巧偏少。

我方选择教材适用性强,技法上多样化优于乌方。因教学课程时间长度不一,学生基本功程度差别大。我方教学更偏向技法多元化拓展,并在实践过程中完善技法。乌方教学更人文化些,老师要求课外观察多余我方。外教多次提问学生在绘画基础课是否曾外出写生。因课时短、基础相对较弱等情况,学生外出写生明显少于乌方。因此选择教材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乌方的第二本选择教材《植物图谱》技法单一到只有一种水彩。且是水彩的写实描绘法。对学生用笔要求比较高。乌方学生的作业技法表现也未必如此单一。因学生从小教育环境不同,动手主动性及思维拓展要优于我方学生。

从课程细节对比:此课程为乌克兰国立美院版画系书籍装帧专业三年级并行课程,乌方课程为一学期,每周4课时/2次,总课时约为70课时。上课形式为学生开学前2周去系设计教室,由老师布置作业,讲解技法后回家完成。定期每周2次,老师检查并讲评学生作业。期末作为学生在自己教室布展,多位同专业教师一起打分。

苏州工艺美院插画方向工作室,把类似课程归为技法课程。上课形式紧凑,为4周,每周16课时,总共64课时,课时量基本等同于乌方,但进程短于乌方,作业相比较以课堂完成偏多。

乌方课时延展较长,技法讲解较少,作业技法更倾向于学生自己选择方向。我方作业在课堂完成,进程较短。教师更倾向于学生技法学习的掌握程度和运用。

从构图创意对比:乌方教师对构图更为重视,并极其重视绘画过程。由创意稿—到画面构图稿—色彩稿—技法实验稿—作品。每个过程,根据学期的进度,会要求学生定期看稿。因此稿件的成型过程步骤及数量较多。

我方上课,更多偏向于实用性。对画面意义,创意目的更为强调。往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因课程进度时间长短不同,稿子的数量与前期工作明显少于乌方。学生画的稿子经一次选择后,便开始二稿,在二稿上反复修改较多。

由于双方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乌方更注重成型的创作过程;我方构图创意更注重与实际产业的结合,实际定向要求更多。因此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此次根据乌方课题制定。教学中,中方教师会提醒学生,运用乌方创作过程,并假想切入实际商业插画的运用。总体来说,我方插画方向工作室构图创意更偏向于结合商业目的的插画。

从技法讲解与延伸对比:乌方教师对技法讲解并不很多,以沿袭传统的水彩画技法为主。会展示历届优秀作业。讲解作业同时展示演习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而多数是利用各种工具直接手绘法偏多。国外的工具质量与品种要明显多于国内。因乌方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都很优秀,所以他们的作业技法成型后更像架上绘画。而学生作业最后的技法展现并不像教师所传授的那么单一。教师在讲解技法时,会强调技法没有限制性,可自由发挥。

我方平时上课,因更多偏向于实用性。反而对材质工具技法会略有限定。比如课程主题是模拟为某公司某品牌的定向产品做系列包装插画创作。讲解技法也会扩及到转印肌理、使用传统工具以外的方法,如木板压印肌理,油水结合等特殊方法。平时实际课程,目的性更为明确。老师通过PPT投影演示讲解,在作画过程中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做讲解,并告知学生技法学习延伸运用。主要为结合后期课程的电脑数字绘画的技法延伸。

此次技法教学,主要运用乌方教授的传统技法方式。基本以乌方教师现场演示为主。在作业过程中,乌方教师也积极参与了学生的作业修改。

从例画分析与课题展示及评估对比:乌方在课题进行时,每周都会看作业进程。这个进程相对比较缓慢,惯例性也比较强。例画分析在先前的构图创意及技法讲解时已经通过优秀作业完成了。到了期末,作业真正完成之前,教师会先让同学把作业放一起,对比讲解。而后主要由学生对自己作业进行简单的从创意到技法运用以及完成意义的阐述。然后打平时分。最后学生在期末展时,把作业装裱好放在自己工作室的一个区域展示。由此学科的教学团队一起打分,此时任课教师会对学生作业再次简单描述一下,好让整个教师团队更加公正的打分。打完分直接写在作业上。此过程,学生们会在工作室外候着,不得进入。

我方此类课题,因与实际项目结合较多。即使不能参与实际项目,也有相应模拟项目介入。因此,惯例性较弱,每次命题会有出入。就课程而言,相对紧密,因此学生作画时,教师一般都会当场指导,及时调整学生错误的创意观念,或者技法失误。运用特殊技法时,会让学生在草稿上反复试验,熟练后再运用到正稿。在课程中期,会取进度较快的优秀作品讲解,也会取失败的作业讲解失败原因。打分制度,则在课件里写明。课程开始时便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如按出勤、纪律;作业整体完成度;技法运用熟练程度;与实际项目结合匹配度,有比例分配的打分。比例根据课程侧重点会有所调整。最后则是通过学业报告书,一一将过程、重点、学习心得、作业成品展示出来,并留档在学院。

通过各项对比,总体来说,乌方的课程背景针对的学生来源与去向都不同于我方,更偏向于架上绘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与老师交流时,更多的是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与意愿,并感觉技法运用的合理性。老师会做参考性建议,提出几个引导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身偏爱或合适的技法去创作。

而我方,很多课题都是与实际项目结合,更有针对性,却也多了很多约束性。学生更多的愿意由老师介入参与创作的第一步,由老师提供参考案例图片,或是自己找到的现有图片入手。在本身创作意愿上就少了一些主动性。创造力方面也会随之稍有逊色。在技法上,尝试的多样性肯定要强于乌方,且没有太多固有习惯技法的约束,能更好地发展技法的多元化特质。

乌方外教觉得我方作业在短时间内完成效率非常高,也惊讶于学生在技法上进步的速度。对他们而言这样系统地、有目的地、强化地、有针对性练习,更像是类似于乌方的毕业创作。乌方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学生模仿性学习能力极强。而对于我们,虽然此次是技法课,反倒是觉得学生自我创作思维上的不足有待于加强。借鉴参考资料、图片,借鉴实际操作项目技法运用,都应该更强调学生主观辨别“美”的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审视技法课,对“技法”本身不要因太过于在意而影响到“技法运用”的教授,需要更多的教会学生。若是在引入项目里和有框架的构思里,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优势点,去发挥自己的技法运用。

注:

此次授课教师简介:弗拉基米尔·尼基金 ,1947年生 ,乌克兰国立美院教授,毕业于前列宾美院,版画系基础教学办公室教师,擅长水彩创作,其水彩作品曾多次在乌克兰、俄罗斯获奖。

作者简介:

张舒言,研究生,毕业于乌克兰国立美术与建筑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系讲师。研究方向:插画、版画。

商业插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插画 插画艺术 平面设计 插画风格 插画技法

引言

插画的核心是使公众传递信息的方式更简洁、清晰、明确,激发他们的兴趣,努力说服交付内容,并在过程中增进美感,最终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平面设计中应用插画艺术的前景十分广阔,插画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更多灵感,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1] 。

一、插画艺术

(一)插画艺术的定义

“插画”一词源于拉丁语“Illustraio”。最初的意思是“照亮”也被用来表示抽象的内容或概念变得清晰明了。插画比文字更有艺术吸引力,通过插画能更直观呈现出视觉交互信息的内容和思想。在独特的艺术插画中,绚烂的色彩和丰富的信息传达给人们一种特别的视觉交互体验,在沟通方面意义主要包括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在当今不知繁多的媒体信息时代,插画设计呈现出数字时代独特的美学特征。大多数插画创作都离不开数字软件工具,两者的融合为公众提供了更大胆、更有创意的插画作品,為公众带来了新的数字视觉体验。与传统插画的表达形式相比,现代插画更简洁和直观。当代插画开始更加注重内容形式的简化表达及夸张手法的使用,也符合现代社会的品味和审美。许多作品已经开始使用大胆的、夸张的现代创作手法来提高视觉冲击力和图像的吸引力,引发公众的共情从而达到更广泛的信息传播的目的。

插画的个性化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背景下的审美需求,插画家必须通过独特情感表达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个性。主题元素的表达及内容中心思想的呈现得益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方式来创作作品。同时,设计师可以利用矢量技术,以简洁、清晰、扁平的处理方式创作插画,可以更好地体现图像的装饰趣味性与可玩性,并呈现更好的视觉传达效果。插画具有很强的宣传效果,其突出的特点是更容易抓住消费者注意力。插画能深化塑造产品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除此之外当文字难以描述时,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插画进行图解产品,可以非常直观简洁地呈现出商品的各个细节,让图片和文字形成联动使苍白专业的商品介绍变得更生动,这样消费者就可以通过插画感知商品的特性和细节。

(二)插画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分类

插画艺术是最具有表现力的视觉语言,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在平面设计中表现出不同的魅力,现代的平面设计师越来越关注插画艺术的运用,并不断吸引先进的思想,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出更具艺术风格的平面作品[2] 。

1.写实风格:写实风格是插画设计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相比摄影写实插画在保证真实的同时,融入了设计师个人的价值观,让描绘对象和个人审美思想情绪相融合,因每个设计师的艺术审美不同,为写实风格插画注入了新的灵魂,呈现出多样化的写实插画风格。写实插画对事物的细节、纹理、形态、动势、结构尤为注重,充分观察认知后艺术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灵活创作,进而呈现出细腻而又富有变化的效果,给观众带来真实直观的视觉新体验。在真实的基础上,现代插写艺术融合了夸张、虚实、抽象、意象等表现手法,使插画作品更具有想象力和承载力,如图1。

2.抽象风格:在绝大多数现代平面设计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抽象风格经常被用作一种视觉语言。抽象是相对于具象而言,以想象作为起点拒绝具体性的表现手法转而注重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因为事物的外在呈现不止是对其本质特征的概述,也是其抽象风格赠与人们的视觉语言信息。平面视觉语言的抽象风格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让读者的想象力自由发挥。通过抽象风格设计的插画作品,不仅可以展现视觉信息,还可以传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它所展示的是一种与观众的意识形态上的无意识交流,抽象风格的视觉语言往往更具表现力,引导观众去思考作品信息以外的内涵,如图2。

3.卡通风格:卡通插画类的平面视觉语言简练且幽默、形象且生动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设计包装时卡通插画类的应用往往更受大众的欢迎,和其他风格相比,卡通风格更具亲和力,容易让人感到愉悦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用卡通进行创意,需要从自然中熟练地提取元素,并有效地运用卡通形象进行创意,更考验设计师扎实的美术功底。卡通的出现是漫画艺术与文化碰撞的结果,更具体地说,绝大多数现代卡通风格的平面作品都是面向儿童的,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市场的关注,例如佩奇、龙猫、海绵宝宝、小黄人等。样式化的图像用于图形设计,这种视觉语言可以增强产品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如图3。

在平面设计之中,插画艺术以其清晰而独特的线条,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想象力,在当代设计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已被人们广泛运用于包装、书籍、广告、文化影视等各个行业。插画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设计作品所呈现的形式更多的是文化的反映和缩影[3] 。

二、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插画在视觉传播设计中的应用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交流沟通的一种工具。如今的插画融合了不同的时尚元素和不同的创作方法。它的应用领域也变得清晰可见。从过去的书籍、报纸到现在的游戏、海报、H5和数字设计等,插画所带来的独特视觉交互设计体验已随处可见。

(一)应用于商业广告

在现在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关注的不再是传统的广告形式,但插画的出现给传统形式的广告带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经济活动中的广告插画不仅注重形式美,而且还要在形式和色彩上结合时代的时尚元素,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插画用艺术美的方式传达了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细节,因此广告不再以传统的销售模式粗放地呈现给消费者,它以传递美学将产品信息以美的、温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中,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艺术沟通的最终目标与效果。

(二)应用于电影和数字多媒体

插画一般用于影片和电视剧中的赞助商信息展示、软件界面设计和手机系统主题设计。大多数包含文本、图像、语言和色彩元素等,插画多是以动态交互呈现。动态的视觉交互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整体插画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打破了传统的插画维度限制,从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交互为公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

(三)应用于音乐包装

音乐是难以用文字直观呈现的,每位听众对同一种音乐的切入点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但插画却可以通过视觉信息的表现借用通感的原理向听众呈现独特的视听感受。插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想象力,使插画能够在有形的图像中传递无形的信息。在设计插画过程中,根据当前的时尚潮流元素,结合商品形象,增加趣味元素和情节设计,使得插画更具感染力,增加商品的亲和度,引发消费者轻松有趣的视听体验[4] 。消费者能从插画上明确地感受到音乐的风格并传递中心思想。使用歌手的音乐语言来进行插画创作,它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受众更容易通过图像形式感知到音乐的节奏和风格。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在精神文明上较馈乏,人们对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具有多种表达方式,作为一种当代的视觉交流方式,插画融合、承载了城市文化生产和经济市场上所表达的主题、内容、思想和情感,使商品能够获得和反映其价值属性,也使人們能够追随潮流,体验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三、插画技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插画设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很强的艺术吸引力,可以引起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人类的情感总是敏感的、复杂的、矛盾的而插画艺术可以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和观众的情感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情感的视觉交流手法便以微妙含蓄的方式自然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一)插画表现技法

1.传统绘画工具:马克笔、彩铅、水粉等这些工具在传统绘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传统工具的使用可以很熟练地表现出绘画主体,不论是物体的立体感、体量感、都有很好的掌控,水墨画在黑白的世界里肆意泼墨,是与非、虚与实、远与近的关系微妙至极、意境悠远。清透古雅的水彩画,浑厚绚丽的水粉画在干与湿、透与厚中找到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插画的可塑性和包容性为设计师以不同手法去创作不同类型的新作奠定了基础。比如想要追求浓烈径畏分明的色彩,便可借用丙稀颜料的浓亮色彩通过油画的手法创作出更有色彩表现力的作品。如果想要追求质感多样化的插画作品,可采用石板画金属画木片画等不同材质来进行创作。在快节奏的今天,作为传统工具代表的马克笔手绘插画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势。马克笔可以快速呈现出明暗关系,变化多端的笔触,饱和鲜艳的色彩,不同的用途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可以用于景观、工业设计、服装、建筑等各个方面。传统工具创作出的独特的插画写实风格依旧是消费者所喜爱的。

2.数字绘画技术:如今技术的不断更新跌代,对艺术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数字绘画的应用对艺术家们来说如虎添翼,无论是便捷性、色彩饱和度、笔刷的创造性,对数字绘画来说都轻而易举。数字绘画软硬件的结合,对设计师们来说可操作性更强,不仅可以得到传统手绘的效果,还能创造性的融入数字效果,这也是数字绘画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科技改变生活,艺术亦是如此。

3.综合手法:首先采用一种剪纸与拼贴样式的创作理念,剪纸与拼贴应用于插画的魅力在于,随意的图形比用传统技法所画出的笔触更具偶然性,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线条和形状[5] 。其次,使用物理雕塑的方法,物理雕塑是指利用物理对象来创造图像,即利用各种物理对象的不同类型、质量和颜色来组织和构建图像,或者创造新的图像。通过“破坏”原始形式“结构”和“解构”的创造性概念使作品产生了与原作不同的新的视觉效果。也可以在美化技术上进行创新,通过碰撞、融合、撕裂、断裂、折叠、雕刻以及其他技术去探索并重塑形态的更多可能性。

(二)插画表现形式

1.直接展示法:这是一种最基本且应用相当广泛的创作手法,它将要展示的事物或产品以最真实、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并充分运用视觉表象功能,以视觉中心为主突出表面质感、形态、功能用途,给人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插画创作时不仅要抓住事物的各类特征运用不同的因素,还要将最吸引人的一面鲜明地表现出来置于画面主体位置并加以烘托让大众在接触的瞬间就能直接刺激受众的五官。这种突出特征法是最基础且最常见的创作方法之一,能引发消费者产生视觉兴趣,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成销售。在突出特点时,还可以把插画进行对比设计,让插画中作品的特征,颜色,质感等进行鲜明的对照,以这种附加手段来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对比,强化消费者的视觉冲击感。

2.夸张表现法:利用夸张手法进行插画创作,可以突出作品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倾向,强化画面的幽默感,烘托气氛并通过扩大夸张的手法,给观众一种新奇感,以此突出视觉形象的特征及属性,并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共鸣。设计师通过联想来扩大艺术的容量,以此跨越时空的限制来传递信息,读者则运用联想去思考并接收信息,这种形式的目的是营造出幽默风趣的氛围感,以此来增强画面的生动性,这种诙谐的夸张手法赋予了作品灵魂,能让作品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3.借用比喻法:使用比喻法能让插画作品形象具体,在展示途中进行转化并且延伸,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更能引起观众的联想与共鸣,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深刻抽象道理以浅显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取得婉转曲达的表现效果,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作品和事物的特征使作品的刻画入木三分,能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受。通俗来说,就是借物言志,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因素,将美好情感寄托于作品之中,观众可根据自身的联想找到事物的不同或相似之处,以自身真实的情感与插画同频,发挥出插画艺术本身的人文魅力。

4.神奇悬念法:插画中的悬念法是用各种插画手段,引发读者的悬念,让读者怀着好奇心去进一步探索插画的意义。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最后通过点题的方式解除悬念,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神奇感受。悬念在插画开始创作时提出,会随冲突上升不断加强,继而持续达到高潮的一种梦幻神奇的视觉手段,它贯穿整个插画结构,是插画的情绪支柱,以奇幻感受为主,通过期望式悬念维持读者情绪,再通过突发式悬念使画面产生无限遐想,造成读者情绪上的跌宕起伏,接着以夸张复合的手法进一步加强冲突紧张性,将读者兴趣或注意力引向下一幕。

插画设计为一种较为新颖的信息交流与传达的媒体媒介载体,作为各类社会活动,文化活动进行宣传装饰的基本方式,具有艺术性高、视觉冲击力强、尺寸大等特点[6] 。

四、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设计转化

插画已经成为当代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的插画风格早已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绘画模式,不再局限于某一风格,而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这也为插画艺术争取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的发展取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整体构思

在总体概念中,首先需要对主题及受众进行简单的社会分析。通过分析年龄层次、审美品味等,有利于确定设计的方向和基调。深入分析主题表达出目标的必要信息,并作简要的头脑风暴。

1. 确定情感关键词、提取轮廓:“情感”是指我们想要在产品视觉中表达的情感倾向,如“节日”、“快乐”、“温暖”、“新年”等主题关键字的识别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帮助我们理解和塑造整体风格并定下感情及色相基调。

提取轮廓就像一根火柴,其主要目的是提取所描述对象的主要特征,以便公众能够快速理解插画的内容。通常需要先勾勒出材料的轮廓,并通过数字技术来填充相应的颜色,以可视化概括扁平现实的风格,这就等于定下了轮廓及结构基调。

2. 简化图形、完善细节:简化的图形对应于前一个步骤,一般来说真实存在的事物是比较复杂的,而说明性的风格是相对于真实风格而言,删除了很多现实的细节,只保留了事物的主要特征信息,所以整体的风格看起来是平的,简单的,但又不失灵动。在简化图形时,必须注意灵活的删除真实事物的非主要特征,以获得简化的图形样式。

除了确保插画的图像清晰度外,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材料的细节纹理,丰富画面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进行深层次的细节修改及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设计方法运用

1. 移花接木:簡单来理解是通过构建不同的元素来实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使用这种技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重新构建有趣的新事物,增加了插画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 区分主次:区别主次就是在插画设计中将重要的、核心的元素进行强调刻画、次要的元素进行弱化处理,从而拉开主次元素的层次关系,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改善空间布局从而突显作品主题。

3. 打破现实:打破现实意味着设计师可以在真正的设计基础上进行更有创意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打破设计真正的界限,视觉元素不再受到比例的限制,让元素从抽象符号逐渐演变成一个实体化的形式。如今突破性的创新是设计行业的核心催化剂。

4. 优化整体:经历以上阶段后,基本上完成了整体插画风格设计,在主题界面中不同的元素、布局、色系,并不会再像孤岛一样游离不定,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风格。和谐的整体基调、页面布局、色系等如星链一样共同展现出主题传达的信息和目标,优化完善了画面整体,如图4,5,6。

总结

插画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人文艺术形式,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能引起情感及思想上的共鸣。但插画的发展和流行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及新兴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硬件的提升为插画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形式和可能性,新媒体的流行让设计者可以零距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当然这也需要艺术家继续集中精力学习和创作,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为自己的作品烙上专属且独特的印记。新时代的设计师要注重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插画与平面设计的融合与互补,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前景添砖加瓦。

商业插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书籍,一个大众化的名词,一份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个家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书籍。可真正能理解书籍装帧艺术的又有多少人呢?就像每个人每天都住在房子里,有多少人会去理解建筑艺术的所在,真正实用的价值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关键词】现代插画 书籍装帧 图文并茂 趣味

1 现代插画艺术风格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1.1 现代插画艺术风格对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的影响

从幼儿开始,孩子们最先开始接触到的书籍便是儿童读物,包括看图识物、看图说话、漫画书等等。在书店里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孩子手里都捧着花花绿绿的连环画、漫画之类的书籍坐在地上“苦读”。现代插画对儿童读物的装帧设计,在国外已形成相当完善的体系,而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好的儿童读物插画,颜色鲜艳明亮,风格简单,在丰富的色彩中建构简单清晰而直接的人物,这样可以更直接的让孩子们在插图中,跟着画里面的人物一起看事物,像刷牙、穿衣服和系鞋带等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都可以在插画中学习了解。一些绘制生动、形象可爱的动物,用它们来表达书籍内容里故事的讯息是更具有阳光般温暖气氛的,这样更会让孩子们喜欢并希望与可爱的动物们做朋友。

1.2 插画艺术风格对电子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书籍而言,电子书籍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互联网的普及也带动了电子书籍的市场,它如同电视机一样,当你打开开关后,它便能即刻进入工作状态,操作方式也十分简单,在屏幕显示的页面上,有“向前”和“向后”等按钮,你只需按照自己的选择用鼠标点下按钮,便可翻到另一文本,或者可直接点击“跳转”至自己感兴趣的那一个页面。它的功能不仅比传统图书容量大,有利于自然生态保护,更是开创了数字化的阅读时代,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和读者爱好者的青睐。这一行业市场的蓬勃兴起,带来无限可能的商机。可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何做好自己的电子书籍产业,并成功推向网络市场赢得利益的最大化,书籍装帧同样显得至关重要。一本好的电子书籍装帧,要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阐述着无穷的智慧。

2 书籍装帧设计市场调查与各种设计风格

每个行业市场的竞争都是十分激烈的,书籍市场也不例外。书籍装帧设计对书籍的销售量和书籍内容的传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更好地了解书籍装帧设计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笔者对书籍装帧设计市场做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调查,但由于时间关系和资料的限制,调查内容比较局限,范围比较小。调查范围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这类消费群体比较具有代表性,显示了大众消费趋势。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能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市场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及阅读书籍的频率;(2)通过何种方式购买书籍;(3)购买书籍的动机;(4)是否有因为被书籍装帧设计吸引而购买书籍的经历。

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封面、扉页和插图设计。而关于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插图上面。这里的插图设计风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中国传统型风格。这类设计风格追求简约淡朴,采用的表现手法局限于民族元素或国画元素的使用。这类设计风格虽然端庄素雅,但使用非常局限,不适合大多数书籍装帧;(2)科技说明型风格。这类设计风格比较简单。书籍内的插图仅仅是陪衬说明的“角色”。这类插图一般比较规范、准确,科学性比较强。但也比较枯燥。这样的设计风格已经渐渐被淘汰,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

3 现代插画艺术风格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空间营造

插画艺术是绘画艺术众多类型中的一种。和其他绘画形式一样,也是由画面构图中空间的和谐构成。协调的画面空间构成形式,是插画艺术风格的审美特征。现代插画构图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充满平衡感、稳定感和完满效果的画面布置,这 样的画面宁静大气,给人舒适的静态美;还有一类是怪诞不安、动荡倾斜的画面布置,这样的画面是根据特殊需要,特殊内容安排,或刻意要达到某一种视觉效果来绘制的。画面活跃,会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而在插画艺术画意这个方面,在写意与写实之间类似于中国国画“取长补短”,使其表现出书籍内容情绪上的需求,以此来彰显个性创意的“画意”,否定传承性的“写意”。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插画艺术无论采用何种表现手法,都是最终成为印刷品的视觉效果。因此没有肌理效果的变化,只有表现手法的不同。插画的表现手法有:卡通吉祥物绘制;摄影图片增添元素处理;不同颜料工具绘制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油画水粉能够绘制逼真的神情和肌肤质感;还有很多的绘图电脑软件,例如PAINTER等等。在有较强的美术功底的前提下,通过使用不同的工具或多种工具混合使用,或淡雅、或随意、或浓墨重彩、或诡异,都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爱红.《书籍装帧》[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年5月.

[2]徐海鸥.《插画艺术》[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3]格林兄弟(德).《格林童话精选 插画版》[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6月.

商业插画艺术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针对传统“书籍装帧”课程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设计方案,即整合课程知识结构、项目主题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数字化平台资源、作品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要素,优化“书籍装帧”课程设计。

关键词:整合思维;书籍装帧;一体化;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王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湖北 武汉 43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优质课程项目“书籍装帧”(编号:201515)的研究成果。

一、传统“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困境

“书籍装帧”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极强的学科专业课。传统教学围绕“书籍装帧”的内部构成,以讲授书籍封面封底、扉页和内页到最后书籍的装订为主线,强调色彩、图形、排版和字体等相互的搭配关系,书籍被认为是平面的视觉载体,从而被局限在装帧的陈旧思维中。学生在编辑设计和编排设计之间没有找到好的桥梁,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割裂,设计重在视觉表现,印后制作单一,设计缺乏情感的投入和细节创新。

从学生作品和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如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于书籍内容的选定及课题较为迷茫,整合资料的能力弱,所选书籍设计课题缺乏新意,与市场脱轨,急于专注书籍的形式而不关心内容的框架,缺乏详细的调研和对项目背景的了解。受限于仅有的图文资料,版式过于老套,装帧不够新颖,形式与内容难以达成统一。二是学生因不了解印刷工艺与材料,给自己设下很多问题,打印出的书籍实物图片质量不高,文字显得过大或过小,与广告公司、印刷公司的商业实际接轨出现问题,对材料的运用较单一或材料选择与内容的关联性不清晰,书籍手工痕迹太重,整体制作粗糙。三是学生对于书籍整体设计意识仅停留在了解教学案例层面,对于想挖掘书籍的互动性、突破平面在立体空间上出彩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立体结构只能望而却步。四是学生不善言谈出了方案有了好想法,却不会用清晰的、有吸引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缺乏勇气声音小,阐述时旁人无法听清,不知道方案的优缺点,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思考较少,团队意识较弱,和教师一对一沟通不够。

二、“书籍装帧”课程的整合思维

学生作品的问题折射出“书籍装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需要整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书籍装帧”课程的整合思维包含整合知识结构,整合了“印刷材料与工艺”课程与“书籍装帧”课程,并以专题形式讲解“书籍立体结构”。理论环节围绕“内容编辑”“版式编排”“书籍装帧”,从书籍设计基础、书籍印刷工艺、书籍视觉化表现、书籍的立体形态、书籍的版面及物化设计展开;整合教科研项目及社会真题,对作业主题进行换血和创新,注重设计过程可视化,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资料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整合实践环节则利用学院数码图文实验室、印刷厂、图书馆实践平台,充分了解印刷承印物和印后工艺;整合数字化平台资源,借助新媒体多渠道推广学生作品或参与设计专业赛事,与广告学专业、设计公司跨界合作;整合作品评价体系,多维度多角度评定学生作品与成绩,积累资源建立“书籍装帧”教学资料库。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采集、调研、分析、思考、设计、解决、反思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于书籍整体设计的意识。

三、“书籍装帧”一体化教学设计

1.第一阶段——选题确立与项目调研。(1)从虚拟选题创作到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不限主题创作学生多为虚拟命题设计,学生选取的课题多是对小说、杂志等常规主题的再设计创新性不足,设计重点是书籍封面、内页版式的变化。也有从个人角度表达情感的书籍设计,但内容较为感性和主观,章节安排较空洞,不能通过图文编排和装帧设计充分表达作品思想。通过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对课题进行再设计,课前积极联系有项目设计需求的企业,以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中,鼓励感兴趣的小组深入调研完成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学生经验值。开发一些全新的选题给课程设计内容换血,内容与教科研项目挂钩,围绕时事话题开展的传统手工艺保护研究、地域城市文化研究、儿童读本改造计划等,开发对传统教科书、工具书、冷门专业书的改造,使功能和美感达到一致。通过对项目引导式“书籍装帧”课程内容的设计,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从二手资料查找到一手信息整合。“书籍装帧”传统教学中学生以课内查找的二手资料为调研主体,对书籍整体规划不够清晰,对所定主题方向内涵、书籍受众人群及选题市场前景了解不够充分,直接进入书籍封面内页的设计。改革后的教學环节教师教方法,整合调研渠道,课堂案例多以业界实例为主,向学生推荐本土艺术相关的实体书店,推荐相关的网络平台信息如书籍设计师微博、书籍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引导学生挖掘市场需求和项目内容。学生依据学习方法自主搜索和查找相关信息资料,收集第一手资料,查阅大量的图文信息对信息进行归纳,提高自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市场考察和书籍调研的全内容进行课堂验收考核,使学生无论在设计理念、设计整体策划、设计能力、与客户交流、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市场意识,培养设计调研的习惯。

2.第二阶段——理论教学引导设计思路。(1)从装帧到整体设计的转变。传统“书籍装帧”课程关键词是“装帧”,重在书籍版式及装帧形式,部分作品形式大于内容,装饰过度干扰阅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吕敬人教授提出书籍设计是“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三位一体的整体设计。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从装帧到整合设计的思维转变,让学生认识到书籍设计不仅仅是封面封底的设计,也不仅仅是在版面里的构成游戏,它是一项整体的视觉传达活动。在完成书籍时不急于设计成型,应先参考调研结果、成本规格和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定位和风格,再研究表现书籍内容的视觉化创意思路,确定满足印刷条件的图片文字,然后进行内文编排设计和封面设计,选择整体设计的材料方案及装帧印制方式;最后,对书可读性功能进行检验完成书籍设计,思考书籍周边产品及推广营销方式。

(2)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二维即强调书籍中色彩、图形、排版、材料和字体等相互的搭配关系,多维思路即通过书籍设计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挖掘书籍的互动性,从空间上建构书籍立体形态。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列举可以闻、可以听、可以互动的书,引入大量的立体书案例和动态视频,分析立体结构类型及发展前景,从技术上剖解立体纸艺构建方法,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坚持手工制作与现代装订设备的结合,激发学生主动研究纸张结构和制作技巧。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开发书籍设计多感官体验的探索,提高立体思维形态的脑手协调能力。如指导学生作品《纸上武汉》项目,通过深度研究各类立体书的表现形式,从技术上攻克制作立体书的各种难题,从内容上实地考察亲自拍摄武汉各个重要景点,从视觉上对景点绘制风格做了多样化的视觉尝试。将武汉的自然景致、风土民情以及多元文化等现场感带进立体画面中,使每幅立体场景都以独特的视角、呈现结构、外貌、内页结构及其他细节呈现,并在各页面安插许多匠心独具的立体小翻页。在设计中把平面的版面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使读者和书籍的内容产生互动,促进书籍的销售。

3.第三阶段——综合实践教学助力项目执行。(1)对外交流学习长见识。针对本课程的需求,有目的性的让学生到印刷厂内部进行参观、培训,工作人员结合具体的书籍印刷、制作和材料应用进行讲解,了解书籍制作的各个组成部分,明白书籍设计过程中如何设置印刷模式,了解印刷和快印的区别。参与“书籍装帧”类学术性讲座,通过一系列的现场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和制作流程,具备应用设计原理与方法解决一系列设计课题的能力,增强设计的适用性。

(2)图书馆或书店实地教学。在图书馆或书店开设第二课堂,把单纯以“听”为主的课堂学习静态模式转变为以“动”为主的实践动态模式,教学生找书、看书的方法,在实地实践过程中获取设计灵感,针对图文逻辑顺序、版式参考、材质表现、装帧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从页眉、页码、目录等细节元素感受书不同的气质,切实感受到纸质书的表达过程与物化结果。有了对同类书清晰的调研了解,会帮助学生建立差异化的思考,促进方案主题的有效落成。

(3)利用图文实验室打样制作。对具体设计选择装帧制作工艺和特殊材料时,应考虑书籍内容与市场需求、材料与印刷工艺属性、制作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学院数码图文工作室的设备、材料进行现场讲解,了解各种装订方式的细节特征,做好合理的印后加工设计。把书籍设计数码打样的封面、扉页、目录、正文、插图等运用设备完成书籍样书的成型制作实践,满足专业书籍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阶段方案的认识和推敲,通过彩色印刷数码打样、覆膜、胶装、裁纸、压痕以及其他制作工序实现样书的加工,在加工制作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书籍的各种材料、规格、性能以及装订工艺操作过程。学生通过“理论、实训、创作、打样”一体化教学,循序渐进地将专业知识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4.第四阶段——作品评估与教学反馈。(1)学生作品答辩式评估。邀请公司设计总监参与课堂作业评审,学生针对自己的书籍实物作品进行阐述,接受老师同学之间的提问和质疑。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和答辩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促使了教师深入学生设计的整个过程,观察创作过程,获得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

(2)开发书籍周边营销产品。帮助学生建立互联网思维和书籍周边产品开发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设计手段如制作含内容梗概的读书笔记PPT或是宣传书籍内容和装帧特点的海报等推广书籍。如学生作品《纸上武汉》除了完成立体书还设计了景点模型及立体明信片,注重了商品营销书籍周边应用丰富,把视觉元素延伸到生活用品的细节,制作精良效果较好。该作品一发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媒体层面做推广,使作品有机会出实际成品。

(3)线上线下齐推学生作品。在课程结束后办课程作品展,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在影像教学实验室拍照、梳理作品,对作品进行综合排版,使学生设计前后的每个环节都有专业表现。学生借助网络工具建立自己的社会化网络,扩大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教师收集行业竞赛信息组织参赛,对有创造性的课题洽谈商业合作,开发学生作品的市场潜力,在微信公众号分享学生优秀作品及历届学生获奖作品。在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下带来与专业广告公司密切合作,挑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担任商业项目版面和装帧设计,广告学专业优秀学生负责画册文案,完成实际商业项目的插画设计与制作,丰富学生积累实战经历,从而反向指导教学。

(4)建立书籍设计教学资料库。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装帧”课程多为小班制教学,为扩大课程教学改革的受益面,拓宽新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本课程教学管理系统化、完善化。分类整理书籍设计教学案例及学生优秀作品资料库,从主题独特、版式新颖、立体形态等方面分类建立文件夹,教师积极对外交流学习,把所看所想带入课堂与研讨会,建立书籍设施教学资料库并及时更新。

綜上所述,整合思维是全面思考、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基于教学课程中各环节的优势与问题整合出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拥有整体的设计观。“书籍装帧”教学改革通过整合课程知识结构、项目主题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数字化平台资源、作品评价体系,形成了从“主题-思路-执行-评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而有启发性的课题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从二维到多维思路的转变让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产生丰富的嫁接,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专业空间,使项目执行顺利落地,科学有效地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文韬.探索纸质书的形态创新——以立体插图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为例[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2] 冯新玲.基于整合理念构建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514-1515.

[3] 庞瑾.关于“书籍装帧”教学中课题设计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2008,(5):114-115.

[4] 冯蓓蓓.“构造学”视角下“书籍装帧”设计的二重空间构造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79-80.

[5] 王纯.从学院式教学到“学院+”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44.

[6]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陈 莉

上一篇:信息技术美术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农业保险发展对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