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课外阅读指导范文

2024-07-03

父与子课外阅读指导范文第1篇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将《同步阅读文库》中文章的内容做为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个学期,我们备课组开展了《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加强课外研究,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下面就谈谈本人课题研究中一些做法。

—、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

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介绍了这学期我们校本课的计划,同时向他们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好书,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几天后,班上许多学生人手一本曹文轩的书,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那美的世界中了,不用再禁止,搞笑的漫画书也没再“现身”教室里了。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同时,对于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要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的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如在学习了《鸟儿的侦察报告》后,我引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也写一篇“侦察报告”,仿写的内容自然仍以“环保”为主题;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自己的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而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

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赛内容的一部分,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父与子课外阅读指导范文第2篇

有效课堂

——评作文课《让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正是 “有效课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不少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我们不妨连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写心理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写心情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师让学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更恰当,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就有本可依。

纵观整个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3、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

教师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能引领学生、提升学生。作文,需要的是语言,所以周老师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课,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表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课堂上,学生的心是活跃的,情是真挚的,但由于平时的积累不够,或一时不能联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想说却无法说,说不明,此时,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作时运用语言,使描写更具体。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同类题材的写作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专家谭惟翰曾说过,“纳”是“吐”的前提,是基础,会“纳”才谈得上“吐”。”周老师的设计与引导,不正是在帮助学生“纳”吗?有了足够的“纳”,还怕学生“吐”不出吗?

父与子课外阅读指导范文第3篇

课外阅读可以让同学们增长知识,增加阅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也为同学们的作文提供范例,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才能让它发挥真正的作用呢? 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1激 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要认识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同学们愿意读书,乐于读书,可搜集了读书的名言警句读给他们听,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和方法,如鲁迅强调博览群书、列宁怎样提高阅读速度、李泽厚的泛览与精读和徐特立读书由少到多等; 讲读书的乐趣等,他们就饶有兴趣的去“书的海洋世界”中去遨游,汲取知识 的营养。

激发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给学生先讲故事,再让学生复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组织各种读书比赛、作文比赛和讲故事比赛等;教师提供优秀书目、内容后让学生介绍读物梗概;经常鼓励爱读书、善读书、会读书的学生并让他们谈体会等。

结合课堂教学,针对教材实际,有时安排在课前,让学生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有时则安排在课后,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

2指 导阅读方法

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但辨别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实现阅读的有效性,为此,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思想、年龄和兴趣的不同,以及课堂教学需要的不同,认真帮助他们选择适当的读物。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效仿。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2.1 浏览法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2.2 筛 选法

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 ——浏览———精读— ——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让学生学会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2.3 精 读法

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 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2.4 读思结合法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阅读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因此,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展 示阅读成果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们把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3.1 开展笔记展评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 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我们的做法就是: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3.2 进 行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或读一文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乐于参与。

3.3 组 织各项竞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刺激。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课外书的用处真多。

3.4 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学生书读得越多,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结 语

父与子课外阅读指导范文第4篇

具体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 以一带三, 与课本同步阅读

“一”代表一篇文章或一个与主题相关、相近、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文章。针对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在初步预习时由老师确定重难点, 定下大家学习的目标重点研读。如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时, 师生在预习时共同确定学习的重点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对此师生先要通过分析、交流、反馈、校正等各种方法做到基本理解, 然后让学生去读同样运用象征手法的三篇文章。目的很明确, 就是使学生通过接触更多的作品, 在阅读中感悟、理解象征这一手法。我们选了袁鹰的《井冈翠竹》〉、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老舍的《月牙儿》。通过分组阅读、小组交流, 对象征手法有了更深的感悟, 有的同学总结出“运用象征手法就要找准这两种事物间的共同点”。有了这样的理解, 相信同学们就能成功的运用象征手法写文章了。

2 赏大自然读美文

大自然与我们息息相关,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体验和人生的启迪。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结合大自然的变化我给学生推荐精美的写景文章。春天到了,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领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天到了, 让学生观察“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倾听“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秋天到了, 让学生欣赏“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低吟“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冬天到了, 让学生观赏“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饱览“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在阅读中奇妙的大自然给学生阅读的激情, 让他们更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威力。

3 感悟人生读名人文章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往往会产生孤独烦恼, 怎样帮助他们走出狭隘的个人圈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我向学生推荐励志的的文章, 如《哈佛女孩刘依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 还有斯蒂芬·霍金的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时间简史》等。个性化阅读给学生的心灵注入阳光, 让飘摇的心驶入温暖的港湾;个性化阅读还提供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缺的主阵地, 也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补充和辅助。

4 浏览歌词让心灵飞翔

中小学生大都喜爱当代流行歌曲, 在他们的作文里还时常跳跃着歌曲里时髦的句子以及大量的运用仿辞做成的标题。很多流行歌曲负载着浓厚的民族情怀, 不错的励志歌曲, 使人上进, 不畏曲折;而那些抒情的歌词也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比如:

“心若在, 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 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

“情深深, 雨蒙蒙, 多少楼台烟雨中。”“往事一幕幕, 伤心一幕幕。” (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插曲)

“花, 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一年一年, 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懂你》)

“十六岁的秘密装满沉甸甸的书包, 十六岁的日记写满长长的思考, 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色的旋律, 十六岁的心灵透出梦幻的烦恼, 十六岁的记忆永不会衰老, 十六岁的太阳会把未来照耀。” (《十六岁的花季》)

5 关注时事阅读新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社会, 而信息往往是以文字作为载体的。报纸、电视、短信、广告词、民间歌谣都是好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在搜集阅读中感受人类语言魅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200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 我向学生推荐了鲁迅先生《一件小事》、《拿来主义》、《阿Q正传》等文章, 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鲁迅深刻的思想与精美的作品, 让学生对鲁迅的人格魅力更加充分的认识, 让学生对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人格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做科学的引导, 使班级内的阅读形成一个主流, 由老师引导带动文学欣赏水平较高的学生, 再由这部分学生带动其他多数学生去鉴别、挑选课外读物, 确定阅读内容。另外, 在主流的基础上发展各条支流, 容许多种读物并存。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 这种学生之间的相互推荐,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阅读时,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以课内阅读实践来指导课外阅读, 尊重学生不同层面的独特体验。

一位伟人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 我将撬动地球。其实个性化阅读就是一个支点, 就是给学生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 科学地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为实现语文教学神圣的终极目标——培养一个文化人而共同努力。

摘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以一带三, 与课本同步阅读;赏大自然读美文;感悟人生读名人文章;浏览歌词让心灵飞翔;关注时事阅读新闻。

父与子课外阅读指导范文第5篇

1 加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正确认识

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有没有正确的认识, 认识的程度如何, 在阅读上就体现为不同的品质与状况。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有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课外阅读的特点与任务, 二是课外阅读的不同目的与方法。

1.1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对这一问题的再认识,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不同与相互关系, 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各有不同的侧重, 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由于受课时与群体性的限制, 学习内容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而课外阅读可以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作延展性、相关性、广泛性、新进性的拓展和提高, 具有具体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学生如果不重视课外阅读, 掌握知识就容易陷入狭小、空洞, 不容易形成更多感性的和深入的认识。我曾听一位校长说过, 成才的人常常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 而是主要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学生的成长与其课外阅读的结果是紧密相关的, 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 对学生成才非常重要, 课外阅读做好了, 也有利于课堂内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生发, 形成交流互动。

1.2 课外阅读不同目的与方法的认识

阅读是多样的, 根据不同的目的、方法、层级, 大致可分为三种, 欣赏的、学习的和探究的。而对阅读方法的选择, 应该成为每个阅读者的自觉行为。

欣赏的阅读。高职高专学生现在的阅读主要是这一种, 是延续中学时的阅读习惯, 是文选式的, 随意感性, 属享受型的。他们常常依据自己的个性, 凭兴趣进行阅读, 那种心情阅读、时尚阅读更受其青睐。这种阅读, 一般只管当下, 不问后来, 只有印象, 不问意义, 就像看电视, 读杂志。阅读是散漫的, 肤浅的, 当然也是轻松愉快的。这种阅读对引起人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中也能陶冶人的性情, 给人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这在中小学阶段是一种重要的阅读形态, 在今后的闲暇生活中, 仍不失为好的阅读方式。然而这种阅读始终是感性的、被动的、低层次的, 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鲁迅在论读古文时说:“从周朝人的文章, 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 非常驳杂, 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 弄得乱七八遭, 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 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这一种‘有所得’当然不会清清楚楚, 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 所以自以为通文了, 其实却没有通, 自以为识字了, 其实也没有识。” (《人生识字糊涂始》)

学习的阅读。在高职高专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 应该更上一个台阶。年龄增长了, 理性力也应得到催化。三年后他们将面对复杂的社会, 独立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要走好路, 各种能力的获得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外阅读中各种能力的获得, 尤其是学习能力的获得, 就能为将来进入社会作好准备。能力的学习不仅是专业技能, 还有自我推销的能力, 人文素养的能力。对专业技能的提高, 从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中可以看到, 许多学生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专业的、外语计算机类的书籍作为课程学习的补充, 但对其它能力学习类的书则借阅较少。高职高专学生的目标培养是一专多能, 除了技能学习, 还应学习一些为社会赏识、乐于接受的能力, 如书画、技艺、演讲、写作等, 还应读些像《怎样洞察人心》、《如何使人喜欢你》、《社交的艺术》之类的书。越能融入社会, 也就越容易为社会所接受。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励志修身类书籍, 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 读一些处世明理的书, 增强自己的阅历与见识。成才阅读与成人阅读都是需要的。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 阅读的书也很多, 重要的是学一样是一样, 学会一种技能, 学会推销自己, 学会解决一个问题, 学有专长。

探究性阅读。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解决一些问题, 就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究, 就得进入更高层级的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不像前两种主要是接受性的阅读, 而是带着问题, 探求事物, 作深入的阅读。研究一个人, 认识一种事物, 精研一种技能, 这种探究性阅读更具挑战性, 是个人阅读品质的提高, 是对人意志力与理性力的考验。要读哪些书刊, 应怎样组织阅读, 需要自己摸索解决。这类书刊也往往具有专门性, 比较深入, 是作为研究问题来阅读的。这种探究性阅读更具有立体性, 表、谱、典, 各种工具书的查阅, 文本作品的理解, 理论书籍的参阅, 不同论述的了解, 相关资料的收集等, 是围绕问题或课题作的综合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帮助学生对某一事物作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它不再是博览式的泛读, 而是由专而博的阅读, 而博是专提出的必然要求。对理性能力较强, 对探究事物有兴趣的学生, 我们也要告诉他们, 有这样的一种阅读, 给予他们阅读上的指导与帮助, 这也为学生最后撰写有质量的毕业论文作好阅读能力上的准备。

2 让学生学会对课外阅读的有效控制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有效控制, 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采取何种阅读方式;二是如何选择读物。当阅读的目的和方式确定后, 接下来就是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选择能力与阅读效率, 实现对阅读目的、阅读过程的控制。

2.1 了解书籍, 懂得选择与搜索

书籍是丰富的, 如何选择就至关重要。阅读是事倍功半, 还是事半功倍, 选择的能力影响着阅读的结果, 而阅读的结果又反过来对学生的阅读态度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许多学生阅读盲目随意, 短时间的热度, 很大的原因是不会选择书籍。因此, 老师要给予指导, 图书馆要积极配合, 要让学生了解各种图书资源, 学会收集与检索。图书馆与书店不一样, 在图书馆能做到按类索书, 按质选书, 而书店不能。我们不能让学生跑图书馆就像跑书店一样, 只是找两本感兴趣的、好看的书来读。我们要告诉学生, 让学生学会定向阅读。在我们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中, 有个项目是进行学生专题研讨会。在辅导中, 我们进行了材料收集与定向阅读的训练。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增强很高兴, 学生是愿意了解和掌握这种定向的阅读方法的。那么, 如何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图书的选择与搜索呢?积极有效的途径是图书馆开辟多种专栏, 老师进行系统的指导。了解图书分类, 了解各种工具书和相关的指导书, 学会检索、阅读目录与提要。总之, 能真正地利用好图书, 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与能力。

2.2 在老师的推介与指导中获得更多的帮助

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是要有书可读, 二是要有书能读。有书可读, 依赖于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条件。图书馆应积极配合, 组织提供各种图书资源, 系统地介绍推荐给学生, 尤其是能够提供便捷的网络查询阅读条件, 逐步开放网络图书资源, 介绍网络图书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 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获得所需要的图书。有书能读, 则主要是教师应提供的服务, 指导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阅读。要告诉他们, 阅读要有自觉意识和自主精神, 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 是在什么目的下进行阅读, 应该怎样阅读。要读好书, 先要读“读书的书”, 如《关于书的书》系列等。还要告诉他们, 阅读中要学会评价, 评价书籍、评价自己的阅读, 这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多开关于阅读的讲座, 多搞专题阅读交流, 举办阅读评讲活动, 也可以开设阅读指导选修课。推荐书刊, 介绍阅读, 示范评价, 广泛参与, 总结提高。授之以渔, 导之以行, 使学生熟悉阅读, 把握阅读, 学会阅读, 读有所成, 从而形成自觉主动的行为品质。

3 告诉学生阅读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3.1 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在英美等国, 阅读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是一个文明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在阅读中得益的人, 就会喜欢阅读。读书不仅在书, 而且在读。读需要宁静的心境, 宁静能起到修心养性的作用, 增强涵养, 和谐明理, 使人变得有教养。宁静也能使人丰厚, 宁静致远, 澹泊明志, 不仅能读书, 还能读人, 读世。读书也具有平燥败火、从善改良的作用, 是抵御现实世界诱惑的很好抗体, 使人在精神上能超越现实, 崇尚文化和理想。阅读也能让人产生不断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与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在校的课外阅读如果培养了阅读的习惯, 在今后的生活中就比较容易形成对阅读的倾向性, 形成藏书、爱书、读书的文化兴趣。就会比较容易走进地方的图书馆, 延续其阅读的精神之梦。有的人认为, 现在的阅读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电视、流行、网络、动漫、快餐文学, 正充满诱惑地重重包围着我们, 但我们要告诉学生, 这些作品由于受到传媒与市场的制约, 只能帮助我们直观形象地感受事物, 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却不能帮助我们获得关于事物真正的知识, 懂得深刻的道理。我们要坚信, 当学生学会了阅读, 习惯于阅读, 提升了阅读的品质后,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3.2 迎接一个新的阅读时代的到来

一个阅读时代是否将要到来,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的条件来看, 一是社会经济状况;二是大众受教育程度;三是知识信息的开放程度;四是阅读方式的便捷状况。而现在这四个方面的条件, 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人们普遍进入了小康生活, 物质生活的扩张欲望与急功近利的焦躁心态已大大改变。“衣食足而知礼节”, 对新知识的学习, 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经济发展了, 国家更是加大力度, 发展教育事业, 提倡教育公平, 大学教育不断扩大, 学校办学能力提升, 肋学金、奖学金、教育贷款制度落实到位, 真正实现了人人有书读的社会目标, 这就普遍提高了全民的受教育程度。人人有书读, 更体现在许多部门与机构, 开放资源, 社会共享, 开辟途径, 方便利用。还有许多学者做着推介的工作, 学术平民化、文言白话化、科学普及化、思想多元化, 人们可以各取所需, 各投所好。现在阅读的载体也是便捷多样, 除了种类丰富的传统纸质书, 还有信息海量的网络电子书。网络上可以阅读, 手机也可以阅读, 将要推出的平价手提电脑, 无疑将为这即将到来的阅读时代带来革命性的推动。宽裕的生活, 平静的心态, 对文化的崇尚, 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书籍的富有, 阅读的便捷, 这将预示着一个新的阅读时代将会到来。我们应如何迎接这一大众阅读的新时代的到来呢?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才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也是老师责无旁贷的工作和使命。

摘要:对高职高专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要从认识入手, 阅读明确了, 做起来就容易有结果。对阅读过程要加以控制, 学会控制, 懂得阅读, 就能保证阅读的效率。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会阅读, 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父与子课外阅读指导范文第6篇

1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长期广泛的阅读积累, 可以为孩子搭建起成长进步的阶梯, 使学生获得道德上、精神上、情感上的文化浸润。因而, 在每学年度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语文教研组制订的阅读计划中, 确定目标,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阅读天地。明确将课外读作为重要活动予以安排。要求所有年级 (尤其是非毕业班) 对学生的阅读量确定硬性指标, 每学期至少要把课本中推荐的名著读完。另外, 每一位学生自愿订阅不少于一种 (本) 报刊杂志, 完成一篇课外练笔或剪报、评报。各备课组针对学生实际, 研讨并实践课外阅的“终南捷径”, 做到有研讨、有教案、有实践, 形成一整套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在走向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德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身心, 进而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引领学生走向向阅读天地的过程中, 我们长效规划, 让每一位学生拥抱报刊杂志。我们认为, 报刊杂志, 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开启学生智慧、丰富精神生活的历史使命。课外阅读也决定着学生后续发展的内在潜力。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学校不断开展课外阅读的研究活动, 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览、作文竞赛等各种活动为载体, 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学以致用, 稳步提升。我们还将利用学生在诵读经典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校文化氛围。每个班开辟一块《语文园地》, 用于呈现平时学生优秀的习作或手抄报;鼓励学生创写励志勤奋、热爱生活、奋发有为的名言警句, 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我们要在原先为校园植物花草写简介的基础上, 尝试为其他植物写一段话, 将知识与做人有机融合起来;我们要在学生集中行走的过道里设计文化长廊, 让学校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在学校正常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 拓展延伸到社会、家庭, 让学生对读书读报产生浓郁而强烈的兴趣;我们要在学校电子备课室开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专栏, 及时上传课外阅读的最新感受;在学期末, 开展师生共读、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营造“师生共进”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2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瞧悴

语文学习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新课标强调要在“丰富语言的积累”上下功夫, 并明确规定在七至九年级要完成“不少于24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立足课堂, 让每一位学生感受阅读魅力。在长期的课外阅读实践的摸索中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 应“立足课内, 走向课外”,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为了保证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教学处将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计划, 在课程安排表中, 每周专门开设一节阅读活动课。在阅读课上, 学生或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寻找诵读欣赏点, 或在教师推荐之下自主选择经典书籍, 或是在课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生活化的语文学习, 个性化的阅读写作”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一方面使用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编辑的《初中语文阅读欣赏》《初中语文早读课本》等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另一方面, 我们也举全校语文老师之力, 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美文》。同时, 《初中生世界》等一批有影响的课外读物也走进了学生的视野, 同学们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留下阅读的痕迹。“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附中的学生, 茶余饭后有了充实生活的精神营养,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里有了引经据典的素材, 在与人辩论时又多了一份充盈与坦诚。

为了探讨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动语文组同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最新的语文报刊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逐渐对阅读活动的开展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路。“个性阅读”的要义, 在于让学生在读中赏, 在赏中悟。读、赏与悟是其重要的环节, 读, 应读得酣畅淋漓, 声情并茂;赏, 该赏得透彻入骨, 百花齐放;悟, 该悟得意境深长, 回味无穷。阅读要锁定目标, 凸显“语”字。学生在教者搭建的平台上, 尽显睿智才情,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变得璀璨而耀眼。

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 我们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教研室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中, 按照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体例, 拼装组合、拓展阅读;在名著诵读中, 学校先后开展了“春天, 我们走进《西游记》”“《水浒传》故事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汇报会”“走进童话世界”等活动, 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展示活动形式多样:或办手抄小报, 或通过展板展出, 或广播优秀的养成日记……学校每个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并在当周的升旗仪式上隆重颁奖。在学校艺术节中, 举办以课外阅读为主要内容的朗诵比赛和专题表演。平时, 我们还利用集会、午间广播、校园电视作为平台, 向学生传播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从而涵养他们的品格, 促进他们人文精神的成长。这样的活动, 不仅是一个结果的展示, 更是一个过程的体验。

3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打火阑珊处

学生在进行经典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依靠教师的学法指导, 灵活掌握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批注、做读书笔记等。起始年级, 我们侧重兴趣培养, 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著, 学会圈点勾画, 坚持撰写读书笔记, 坚持摘抄, 积累优美句段, 形成最基本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逐步提升, 书写简单的点滴感悟, 到学写人物点评、事件评析, 并把这样的人、事放到社会背景下综合辩证地评价, 逐渐使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高年级, 则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读刊用刊后, 自选课题, 自行组织, 开展有针地性的研究活动。

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学生在阅读时, 会产生写写试试的念头。课后让学生把阅读时学到的写作方法, 及时地运用到写作中去。阅读了一组优美的描写春景的文章, 我们让学生写《春天的校园》或《春天的田野》;阅读了想象类诗文, 就让学生写《假如我当……》或《假如我再活三天》。学生课后练笔应作为机动作业, 不要统一要求;练习题目以小型、片段为主, 倡导学生写放胆文、创新文。每学期下来, 每位学生的课外练笔的总量在一万五到两万字之间。

长期的阅读积累, 长期的练笔创写,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总共举行的九届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 学校先后有13名学生获得省级现场作文的资格, 其中获一等奖7人, 二等奖3人, 三等奖3人。在《初中生世界》举办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 先后十多人荣锋特等奖、一等奖。学校“鸣柳”文学社先后荣获“全国百佳中学生文学报刊”称号和“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称号。针对学校近年来作文教学成绩喜人的现状, 学校先后编写了两本作文校本教材《聆听花开的声音》《总道花开是平常》。

上一篇:发展党员的主要做法范文下一篇:发型师十大良好心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