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项目报告范文

2024-06-19

土地开发项目报告范文第1篇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武汉市汉南区水洪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工 程 竣 工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编 制 人:

总监理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日 期: 2010 年 4 月 5 日

-0-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一、前言

1、本报告针对的是单位工程;

2、编写本报告的条件:以承包单位对分项工程的自检合格资料为基础,根据监理工程师巡查、旁站、建筑材料试验、见证取样、平行检查、复查、资料审核等方式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本工程的初验意见;

3、本报告编写做到评估客观、公正、真实;对监理过程作出综合描述;反映工程的主要质量状况、工程的结构安全、观感质量。

二、工程项目概况

(一)工程地址: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鞋尖村至新沟村;

(二)工程项目参建情况:

1.建设单位: 武汉市汉南区土地开发整理复恳中心; 2.设计单位: 湖北星湖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3.施工单位: ①第一标段:武汉市日月星建筑工程公司; ②第二标段:武汉市德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③第三标段:武汉金牛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④第四标段:湖北红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⑤第五标段:武汉山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4.监理单位: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三)工程项目布置规模:

1、项目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武汉市汉南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部,是长江与其支流东荆河(长河)两水相夹的一个狭长地带,地跨东经113º45ˊ~114º6ˊ10"、北纬30º12ˊ~30 º22ˊ20",南与东南面临长江,和江夏区、嘉鱼县隔江相望,北至西北以东荆河为界,同蔡甸区相邻,东北部在大军山南麓不远处的狭窄地段与经济开发区军山街接壤,西恙西南以东荆河的支流通顺河及保丰垸堤为分界线与仙桃市毗邻,在东荆河改道截流工程入江口处,与洪湖水土相连。区辖范围东西间最远距离达35.25公里,南北间最宽处15.3公里,最窄处仅2.6公里。

-1-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项目区地形:汉南区邓南街地貌形态属沿江冲积平原,系长江在多年泛滥沉积后面形成的高亢河漫滩,故多辟为旱地种植,在长江、东荆河两水河漫之间的低洼河漫滩或称滩后洼地,则零星辟为水田种植,地势平坦,沿江岸呈垂直方向内向倾斜,基本无河湖港汊,调蓄能力极低。

项目区地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沿河高、腹部低的特点,项目区内海拔高程在21.4m—25.8m之间。地势起伏不大,适宜于大规模,成块的整理开发。

项目区范围:武汉市邓南街水洪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处于汉南区邓南街。项目北片涉及水二村、水三村和鞋尖村三个行政村,区内总面积542.66公顷,跨东经113º51ˊ12"~113º53ˊ19",北纬30º14ˊ32"~30º17ˊ15"。

项目南片涉及新沟村、水一村和水二村三个行政村,区内总面积544.79公顷,跨东经113º50ˊ38"~113º52ˊ26",北纬30º12ˊ14"~30º15ˊ13"。 项目包括:平田整地、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防护林。

地质及水文:项目区降水丰富,地势较低,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汉南区有长江、通顺河两条过境河流,境内还有蚂蚁河、协子河、内荆河等自然河流。项目区内主要由长江、东荆河引水灌溉。长江年均流量为2.26万方/秒,年过境的总水量达到7127亿立方米,东荆河的年均流量为44.7方/秒,年过境总水量为14.1亿立方米。只要在项目区内设提水泵站,其用水极为便利,生产生活用水有保障。

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工程量

(1)平田整地: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整理总面积为1000公顷。平整理田块13866.83m³,填塘47038.29 m³,废弃路平整2980.74 m³。 (2)灌溉与排水: 新修斗渠6条,总长4.10公里;修复斗渠10条,总长10.22公里,新修农渠-129条,总长11.358公里,新修农渠-2 22条,总长13.76公里,修复农渠-1 11条,总长3.96公里,修复农渠-2 5 条,总长3.58公里,新修斗沟 1 条,总长1.27公里,新修斗沟 16 条,总长40.89公里,修复斗沟衬砌 19 条,总长12.731公里,新修节制闸17座,新修倒虹吸140座,新修下田埠422处,新修分水口421个,新修斗门9个,新修农门105个,新建泵站2座,修复泵站2座,沟清淤,长 公里,翻水井4个,新建渡槽12个,修复渡槽1个。

-2-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3)田间道路:修复田间道路 25 条,总长21.63公里。新修生产路6 条,总长3.47公里,修复生产路 22 条,总长11.08公里; (4)防护林;总植树1.5965万株; 3.项目实施后,共新增耕地30.3公顷,新增耕地率达到3.03%。平整田块138661.83m3,填塘47038.29m3,填沟渠13710.46m3,废弃路平整2980.74m3,新修斗渠4.10km,新修800涵管8.33 km,修复800U形渠1.91 km,新修矩形渠0.99 km,新修农渠-1总长16.90km,新修农渠-2总长8.21km,修复农渠-1总长4.92km,修复农渠-2 总长2.63km ,新修斗沟1.26km,新修斗沟28.89km,修复斗沟衬砌12.75km,新修节制闸21座,新修倒虹吸68座,新修下田埠422处,新修分水口421个,新修斗门9个,新修农门105个,新建泵站2座,修复泵站2座,修复田间道路21.63km,新修生产路总长3.47km,修复生产路11.08km,栽种农田防护树木15965株。

(四)工程特点概述: 1.本项目为武汉市汉南区土地整理项目,外部交通条件便利,但是建筑物较多、较分散,增加管理难度,田间地块材料运输量比较大也比较难。

2.施工用电将是困挠本工程的难点,需要施工单位自带发电机。 3.工作任务大,工期较紧,土方工程量大,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增加了协调和组织的难度。

(五)完成工程总造价为 1940.66万元。

(六)工程开工竣工时间: 1.工程开工时间:2009年4月1日 2.工程竣工时间:2010年3月31日

三、质量评估依据

1、设计文件:

(1)湖北星湖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全套施工图;

(2)工程设计交底记录、图纸会审纪要和建设单位提出的变更要求。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2、工程建设方面法律、法规 2.1法律:

-3-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2、法规: 2.2.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2.2《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2.2.4《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 2.2.5《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2.2.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2.2.7《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 2.2.8《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 2.2.9《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2.2.10《湖北省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2.2.11《武汉市土地整理立项、实施、验收试行办法》。

3、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3.1、标准:

3.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3.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3.1.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00); 3.1.4《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3.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2003);

3.1.6《土地整治专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42/T563—2009); 3.2、规范:

3.2.1《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3.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2.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1996);

-4-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3.2.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 3.2.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 T16453.4- 2002);

3.2.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3.2.7《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3.2.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3.2.9《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 3.2.10《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3.2.11《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

3.2.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3.2.13《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50328—2001); 3.2.14《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

3.2.15《土地整治通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42/T562—2009); 3.2.15《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42/T564—2009);

四、质量受控状况

1、工程开工前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重点落实责任到位,检查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加强对每道工序进行自检、互检和交工艺、交措施、交标准,严格执行国家的验评标准和施工规范,加强质量管理,通过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使工程质量达到控制目标。

2、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严格监控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按规程操作。土建专业监理师跟踪检查,按施工图严格监控,施工单位予以配合,对检查出来的质量问题,先通知施工单位责任人,再研究整改方案,上报监理部,由总监签字认可后,按方案实施整改,并派专业监理师跟踪整改情况,整改合格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3、定期召开工地例会,组织项目经理、施工员和专业施工队负责人进行交流,解决工地存在的质量问题,协调各工种之间关系,很好解决了各工种之间施工矛盾。土建专业监理师就工地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逐一通报给各责任人,各责任人制订下一步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方案,并上报监理部,监理师则督促施工单位按方案执行。

-5-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4、监理部检测使用主要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靠尺、对角检测尺、塞尺、反光镜、百格网、焊接检测尺、内外直角尺、卷线尺器、钢卷尺、游标卡尺、空鼓锤、砼回弹仪等。

5、对各种原材料进场严格按批量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在该工程上,否则下达通知撤出现场。严禁不合格伪劣产品用到工程上,任何材料在使用前,监理工程师均要求施工单位填写材料、报验单,详细说明材料来源、产地、规格、使用部位、见证取样后,陪同施工单位一起送检。施工过程中水泥、钢筋、砂石、钢结构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并实行报验许可制度。由于监理人员工作到位,施工单位予以配合,从而保证了原材料的质量。各种设备在开工前报验,均能正常工作,满足该工程项目的要求。

五、分部工程质量评估

(2)工程质量验收

项目监理机构依据验收规范、标准、设计图纸及经批准的项目划分,分批、分层次按照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逐级验收。

单元工程验收:

本项目一标实际完成单元170个,二标实际完成单元287个,三标实际完成单元565个,四标实际完成单元565个,五标实际完成单元191个。项目实际完成单元工程1778个。各分部工程所属单元工程详见项目划分表。按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进行。含隐蔽工程项目的单元工程首先验收隐蔽工程,隐蔽工程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程施工。验收要求保证项目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要求;基本项目参照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划分不合格、合格、二个等级进行;允许偏差项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一标段:

1、单元工程验收

共划分为170个单元工程,实际验收170个单元工程。各分部工程所含单元工程施工记录完整,自检、交接检、互检记录完整;相关施工人员签字齐全;所用材料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复检合格;施工资料、证明资料完整、齐全;现场报验、监理检查验收符合规定要求。

2、分部工程验收:

-6-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验收内容、程序、方法由监理机构主持对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的方法是全数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的完备性,并查看工程现场观感质量,从而认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并付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一标段分部工程划分为平田整地工程、灌溉与排水、道路工程、生态防护林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检查其所含单元工程是否全部完成施工任务,有无漏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签字级别是否符合要求;现场观感质量如何等。

依据上述要求,经资料核查、现场检查各分部工程验收情况如下: ①平田整地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②溉与排水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③田间道路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④防护林工程: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3、单位工程验收:

在完成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之后,单位工程验收只是检查所含分部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现场检查工程外观质量。

经资料检查核实和现场检查,单位工程所含53个分部工程中的53个分部工程为合格工程,评定单位工程合格工程。

二标段:

1、单元工程验收

共划分为287个单元工程,实际验收287个单元工程。各分部工程所含单元工程施工记录完整,自检、交接检、互检记录完整;相关施工人员签字齐全;所用材料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复检合格;施工资料、证明资料完整、齐全;现场报验、监理检查验收符合规定要求。

2、分部工程验收: 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验收内容、程序、方法由监理机构主持对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的方法是全数检

-7-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的完备性,并查看工程现场观感质量,从而认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并付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检查其所含单元工程是否全部完成施工任务,有无漏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签字级别是否符合要求;现场观感质量如何等。

依据上述要求,经资料核查、现场检查各分部工程验收情况如下: ①平田整地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②溉与排水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③田间道路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④防护林工程: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3、单位工程验收:

在完成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之后,单位工程验收只是检查所含分部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现场检查工程外观质量。

经资料检查核实和现场检查,单位工程所含53个分部工程中的53个分部工程为合格工程,评定单位工程合格工程。

三标段:

1、单元工程验收

共划分为565个单元工程,实际验收565个单元工程。各分部工程所含单元工程施工记录完整,自检、交接检、互检记录完整;相关施工人员签字齐全;所用材料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复检合格;施工资料、证明资料完整、齐全;现场报验、监理检查验收符合规定要求。

2、分部工程验收: 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验收内容、程序、方法由监理机构主持对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的方法是全数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的完备性,并查看工程现场观感质量,从而认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并付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检查其所含单元工程是否全部完成施工任务,有无漏项,施工、

-8-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签字级别是否符合要求;现场观感质量如何等。

依据上述要求,经资料核查、现场检查各分部工程验收情况如下: ①平田整地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②溉与排水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③田间道路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④防护林工程: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3、单位工程验收:

在完成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之后,单位工程验收只是检查所含分部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现场检查工程外观质量。

经资料检查核实和现场检查,单位工程所含53个分部工程中的53个分部工程为合格工程,评定单位工程合格工程。

四标段:

1、单元工程验收

共划分为565个单元工程,实际验收565个单元工程。各分部工程所含单元工程施工记录完整,自检、交接检、互检记录完整;相关施工人员签字齐全;所用材料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复检合格;施工资料、证明资料完整、齐全;现场报验、监理检查验收符合规定要求。

2、分部工程验收: 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验收内容、程序、方法由监理机构主持对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的方法是全数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的完备性,并查看工程现场观感质量,从而认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并付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检查其所含单元工程是否全部完成施工任务,有无漏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签字级别是否符合要求;

-9-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现场观感质量如何等。

依据上述要求,经资料核查、现场检查各分部工程验收情况如下: ①平田整地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②溉与排水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③田间道路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④防护林工程: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3、单位工程验收:

在完成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之后,单位工程验收只是检查所含分部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现场检查工程外观质量。

经资料检查核实和现场检查,单位工程所含53个分部工程中的53个分部工程为合格工程,评定单位工程合格工程。

五标段:

1、单元工程验收

共划分为191个单元工程,实际验收191个单元工程。各分部工程所含单元工程施工记录完整,自检、交接检、互检记录完整;相关施工人员签字齐全;所用材料质量证明资料齐全,复检合格;施工资料、证明资料完整、齐全;现场报验、监理检查验收符合规定要求。

2、分部工程验收: 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验收内容、程序、方法由监理机构主持对分部工程进行了验收,验收的方法是全数检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的完备性,并查看工程现场观感质量,从而认定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并付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检查其所含单元工程是否全部完成施工任务,有无漏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项,施工、技术、质量证明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相关签字人员是否签字,签字级别是否符合要求;现场观感质量如何等。

依据上述要求,经资料核查、现场检查各分部工程验收情况如下:

-10-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竣工质量评估报告

①平田整地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②溉与排水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③田间道路工程分部: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④防护林工程:所含单元工程全部为合格工程。该分部评为合格工程。

3、单位工程验收:

在完成单元工程、分部工程验收之后,单位工程验收只是检查所含分部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现场检查工程外观质量。

经资料检查核实和现场检查,单位工程所含53个分部工程中的53个分部工程为合格工程,评定单位工程合格工程。

六、质量保证资料核查

1、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基本齐全,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基本齐全,符合验收规范要求。

3、工程观感质量检查:经项目监理部检查,工程观感质量“一般”。

七、质量评估结论

1、本工程各检验批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规定。

2、工程技术资料齐全、有效,符合要求。

3、观感质量检查:“一般”。

5、评估结论:本工程共 个分部:基础分部合格、主体分部合格、装饰分部合格、屋面分部合格、给排水分部合格、电气分部合格。本工程质量评估合格。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技术负责人(签字):

武汉宏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2010年4月1日

土地开发项目报告范文第2篇

一、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将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编制成报告,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作用

(一)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反应了拟建项目区的现状、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技术、经济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因此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估算办法,编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估算金额是客观真实的,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依据。

(三)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比选确定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设计是对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升华和细化,主体工

程原则上应与可行性研究方案保持一致,投资金额应大致相当,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四)是土地整治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初期的基础性资料,其确定的项目建设范围、主要技术指标、主体建设方案、投资金额,是后续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因此也是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根据湖南省历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立项的工作情况,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项目选址、新增耕地布局、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等工作,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选址

合理的项目选址是确保工程建设方案系统性和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已经编制过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行政村应优先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选址对象;

2、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体现“集中连片,整乡镇、整村推进”的原则;

3、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主体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4、具备基本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5、项目区内权属清晰,不存在权属争议;

6、项目选址应征得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7、项目选址应征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二)新增耕地布局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新增耕地布局,新增耕地布局应注意以下相关事项:

1、新增耕地数量应确保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不减少;

2、25度以上的坡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3、生态林、公益林、生态湿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4、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5、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村、组及承包经营主体同意,并承诺组织耕种;

6、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周边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开发难度小,开发后生产组织方便;

7、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具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土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需外借耕作层的新增耕地地块,需确定土源地点,并征得相关权利人同意。

(三)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

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技术路线:基础调查→建设条件分析→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投资估算编制→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成果材料的组织。

1、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调查。

(1)自然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重点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灾害等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项目区涉及的乡(镇)、村的总人口及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来源、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数量以及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种植制度、机械化耕作程度、项目区内土地流转情况与发展趋势等。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程度、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土地权属状况等内容。

调查方法:图件叠加、现场调查、农户访问、现场指界等。 (4)基础设施调查

调查内容:对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基础设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如实反映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调查方法: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实测地形图或1:10000地形图)为调查底图,采用现场调绘、群众访问等方法。

2、建设条件分析

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条件分析是合理确定项目目标及工程建设方案的前提。

(1)基础条件分析

分析内容:对所收集的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分析方法:①统计分析法:通过调查获取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定性的结论,推断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②比较择优法:分别对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形成定量的结论。

(2)新增耕地适宜性分析

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的来源、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新增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测算新增耕地数量。

(3)群众意愿分析

根据收集的群众意见,采用统计分析法,分别统计支持项目建设、不支持项目区建设的群众或群众代表的数量,分析项目区建设群众意愿度水平。

(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对项目区自然限制因素、农业设施限制因素、规划限制因素分析及其他限制因素分析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影响状况及影响程度,并提出解决措施。

3、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 (1)方案比选

在对项目建设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多个供选方案,比选论证,选取最优方案作为项目建设方案。方案比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保护耕地原则,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方案供选应考虑少占耕地,充分挖掘项目区内新增耕地潜力,利用各项工程措施,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②“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由于项目资金有限,方案供选应重点考虑解决项目区当前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田间道、生产路、灌排设施和必要的土地平整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③统筹考虑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从项目区全局出发,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统筹考虑,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

④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考虑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 (2)规划方案技术要求

经比选择优后项目最终规划方案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①总体要求

确项目建设范围内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宜设置在项目区主要交通道路旁,地形平坦、地块集中,具有较好的基础设置条件,在符合以上条件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区应优先设置在其他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区域,充分发挥资金集聚效应,打造项目区“亮点”区。重点建设区在工程布局的系统性及建设标准上应优于一般建设区。

沟渠尽量临路布局,减少农田基础设施占地。沟、渠、路整修工程尽量按现有线路布局,新建工程在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前提下,其布局应满足短、捷、顺、直的要求,各项工程应相对协调、均衡布局。

②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要求

(a)新增耕地区应布置为土地平整区。

(b)现有田块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应考虑以下情况:

 已经实现土地流转的区域或因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平整的区域,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重点建设区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土地平整的区域应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地势开阔、地形坡度较小等;

 土地平整区域权属明晰,需进行权属调整的权属调整意向明确。 (c)土地平整以外的区域布置为非平整区域。 ③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要求

(a)水源工程:根据水资源平衡情况重点考虑塘堰、提水泵站、小型拦水坝布局。

(b)输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输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输水工程可适当往上游延伸;

 优先安排骨干输水工程硬化,农渠可不硬化。 (c)排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排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排水工程可适当往下游延伸;

 骨干排水工程以清淤疏通为主,视情况可适当考虑沟岸护砌加固处理,农沟宜不硬化;

 沟渠断面形式及建筑选材应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土质及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情况。

④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要求

(a)田间道路工程重点考虑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布局; (b)一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群众生活,为群众出行通道,应具有一定的交通量(一般为通组道路或连接组与组之间的道路,通户路、宅前路不能纳入一级田间道),一级田间道利用现有路基整修提质,一般不布局新修;

(c)二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生产,为田间物资运行通道,其布局应兼顾整修与新修,对现有路况差的二级田间道应布局整修,对道路通达度不够的成片农田应布局新修二级田间道;

(d)生产路主要是田间管理通道,必要时可兼顾机械通行,生产路以新修为主;

(e)一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二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泥结石或砂砾石路面,生产路一般采用素土路面,如有机械通行需要,也可采用泥结

石或砂砾石路面。

⑤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要求

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主要考虑岸坡防护、田坎防护工程布局。 (a)岸坡防护工程:为保护耕地,在溪沟或小型河流两岸易受洪水冲毁的成片集中耕地区域可适当布置。

(b)田坎防护工程:不能设置大范围田坎护砌,主要对易垮塌的田坎进行加固或对已经垮塌的田坎进行修复,同时在机械从道路进入田块的位置设置下田坡道,保护沟渠及田坎。

(c)岸坡防护及田坎防护工程应重点考虑工程稳定性要求。 ⑥配套工程规划要求

依据村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及相关涉农部门配套投资意向,落实配套工程布局,土地整治工程应与配套工程协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杜绝虚假工程。

4、投资估算编制

1、收集编制投资估算相关资料:如项目区周边今年已实施项目的投资预算资料、施工工艺资料、最新的材料信息价、部分辅助材料市场调查价格、常用设备型号及价格等;

2、根据工程建设方案详细统计项目建设内容;

3、合理确定基础单价:如人工工资单价、材料预算价、机械台班单价;

4、了解每一项工程的工序内涵,套用合适的定额子目;

5、依据确定的定额子目、机械台班定额子目和材料价格,编制工程施工费单价分析表;

6、在根据建设任务统计表及单价分析表的基础上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应注意取费符合相关要求。

5、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

根据《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的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12]213号)文件精神编制可行性研究阶段权属调整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权属清查及确认工作。

不实施权属调整的,应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不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拟实施权属调整的,需编制权属调整初步方案,调整后权属界线应以沟渠路等明显地物为界,并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同意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6、成果材料的组织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材料一般包括报告、附图、附件三大部分。报告和附图根据相关规范编制,附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可行的重要支撑,必要的附件资料不可缺少,一般情况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附件资料:

(1)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意见; (2)县级人民政府立项申请;

(3)县级人民政府关于项目实施的具体意见;

(4)县级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项目所涉及部门及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论证意见;

(5)项目选址踏勘报告;

(6)产业化经营方案;

(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向书;

(8)项目涉及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项目实施的签字表、会议纪要;

(9)相关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和协议; (10)项目区影像资料;

(11)其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需编制的附件资料。

四、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审查要点

(一)报告审查

(1) 内容完整,图、文、表数据一致,格式符合编制要求; (2) 编制依据完整,现时性好;

(3) 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描述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4)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真实,土地利用结构符合立项要求; (5) 项目基础设施现状描述客观真实,有必要的统计过程; (6) 合法性分析能反应项目立项合法、合规;

(7) 限制性因素分析反映项目区实际情况,主导限制性因素明确,改善措施与限制性因素相对应;

(8) 新增耕地分析详细反映新增耕地增加来源与减少去向,新增耕地数据真实可靠;

(9) 水资源平衡分析灌溉保证率选取合理,灌溉定额与农业种植制度相符,供水量数据来源可靠;

(10) 有公众参与过程的描述,并有必要的附件资料;

(11) 主体工程应有比选过程;

(12) 工程布局描述应与规划对应,体现项目建设目标; (13) 工程建设标准符合相关规范及项目区实际情况; (14) 工程建设内容有列表统计过程; (15) 土地权属调整内容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16) 施工组织方案与工程建设方案相匹配; (17) 实施措施和工程管护措施切实可行;

(18) 投资估算依据合理,定额子母选取与施工组织方案协调,各项取费正确,估算总金额符合要求;

(19) 效益分析合理;

(20) 可行性研究结论客观真实。

(二)图件审查

1、现状图审查

(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最新的地籍资料一致,土地利用布局及图斑编号与最新的土地利用分幅图一致;

(2) 沟渠路等现状基础设施要素表达完整,并有必要的标识; (3) 有必要的地形要素; (4) 土地权属界线清晰; (5) 对新增耕地地块进行了标注;

(6) 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现状表、新增耕地图斑统计表等; (7) 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 (8) 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2、规划图审查

(1) 工程布局系统性、均衡性好; (2) 项目区内工程与区外工程有效衔接; (3) 土地整治工程与配套工程做到了协调布局; (4) 工程布局充分利用了现有工程;

(5) 新增耕地标注清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图、表一致; (6) 地图要素与现状图一致;

(7) 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工程特性表、配套工程统计表等;

(8) 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 (9) 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3、其他图件审查

(1) 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 (2) 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3) 如无实测地形图,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1:10000地形图; (4) 应附主要工程单体图。

(三)附件审查

土地开发项目报告范文第3篇

1.1 组织与技术准备

1.1.1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挂帅的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下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政策和确定工作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方案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方案并上报审批。

1.1.2 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具体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涉及村要指定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反映用地需求和村民意愿或意见,参与方案的研究与协调。

1.1.3 制定工作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工作步骤与方法、工作人员组成与分工、工作经费筹措等。

1.1.4制定技术方案。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与目的、方案编制和工作步骤与方法、技术路线,方案成果与要求等。

1.2 宣传发动,村民参与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浙委办[2010]1号、浙土资发[2010]14号的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1.3 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1.4 收集资料

1.4.1 基础资料。

1.4.1.1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

1.4.1.2 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1.4.1.3 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1.4.1.4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

1.4.1.5 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1.4.1.6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1.4.1.7 农业普查资料;

1.4.1.8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

1.4.1.9 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1.4.2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1.4.2.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1.4.2.2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1.4.2.3 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1.4.2.4 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及其他专项用地调查资料;

1.4.2.5 土地评价、土壤分级资料。

1.4.3 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1.4.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4.2.2 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4.2.3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资料;

1.4.2.4 国土规划、县域规划、城镇规划、开发区规划、农业区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及林业、交通、水利等各专业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1.5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5.1 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集镇化(或中心村)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乡镇、村级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5.2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及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限,分析、比较各类土地的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1.5.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县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1.5.4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计算土地开发利用率、各类用地实际利用率、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产出率、生产率相比较,评价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的高低。

1.5.5 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土地利用特点和各种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1.6 土地供需预测

1.6.1土地供需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1.6.1.1提出对人口和各部门用地的要求;

1.6.1.2 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测算各类土地供给量;

1.6.1.3 各部门根据预测要求,测算规划期间的人口和用地数量、类型,提出用地布局要求;

1.6.1.4 对部门用地预测结果进行初步审核,凡不符合预测基本要求的,由有关部门修改或重新进行预测。

1.6.1.5 汇总各类土地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1.6.2 土地供给量测算

1.6.2.1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远景潜力分析

一是在分析各类农用地实际利用水平、集约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农用地整理和集约利用增加农用地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单产的能力。

二是在分析各类建设用地实际利用水平、集约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各类建设用地调整改造的能力。

三是调查各类废弃地的面积、分布,评价废弃地适宜复垦利用方向合数量。

1.6.2.2 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模预测。根据国家合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要求合投资能力,通过投入产出合费用效益分析,预测规划期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为各类用地的数量合预期效益。

1.6.3 人口预测

1.6.3.1 预测采用的总人口基数与政府正式公布的人口数一致。

1.6.3.2 规划期总人口的预测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预测。

1.6.3.3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宜由计划生育部门为主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根据计划生育政策,分析多年来的自然增长情况予以确定。

1.6.3.4 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应根据公安部门统计的多年人口实际净迁入(出)数量,并分析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予以确定。

1.6.4农业用地需求预测。耕地需求量一般由农业部门为主预测。

1.6.4.1 规划期耕地需求量应在保证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合理预测作物播面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基础上确定。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包括当地基本需求量、国家订购和调出(入)量,其中:当地基本需求量根据1.6.3条预测的人口总规模和计划要求达到的人均农产品占有标准确定;保证努力减少调入量,增加调出量。作物播面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根据多年实际变动和规划变动和规划期内物质投入和技术进步情况预测。

1.6.4.2 耕地需求量如采用统计数预测,应将其结果按土地利用现状二次调查(下称“二调”)或二调成果进行修正。

1.6.4.3 人口高峰年不在规划期内的,尚应根据人口高峰年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和作物单产、复种指数变化趋势,预测人口高峰年耕地需求量。

1.6.5 村庄建设建设预测。村庄建设用地需求量一般由建设部门为主进行预测。

1.6.5.1 新建区用地选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建区用地选择范围,必须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下称“二规”)的要求。

1.6.5.2 新建区用地规模的确定。应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规定,即项目新建区总用地规模不得超过项目撤、迁、并原村庄的建设用地规模和需占用耕地面积不得超过通过项目撤、迁、并后原村庄建设用地复垦耕地的面积。

1.6.5.3 乡镇村建设用地预测。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包括新建区、盘活区和保留区的用地规模)应在符合浙江省城乡建设厅编制的《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有关技术规定》(浙建乡[1994]224号)和不超过当地政府制定的乡镇村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前提下进行预测。

2 项目方案的研究广度与深度

2.1 方案研究的内容

根据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要求,本轮开展的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有:

2.1.1 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

2.1.2 拟定项目区产业规划与布局。

2.1.3 确定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程规划及布局。

2.1.4 拟定项目区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案。

2.1.5 拟定项目区权属调整方案。

2.1.6 拟定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保障措施。

2.2 方案目标的确定

2.2.1 确定方案目标的依据

2.2.1.1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或上级下达项目区涉及乡镇、村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2.2.1.2 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

2.2.1.3 土地利用现状、利用潜力和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

2.2.1.4 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2.2.2 方案目标。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规划期土地利用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适度开发宜农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2.3 方案研究的广度

综合整治是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布置与调整。因此,方案研究的广度主要包括:

2.3.1 土地整理开发与原村庄建设用地复垦规划与设计方案;

2.3.2 新建区用地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2.3.2.1 搬迁农居建房用地(包括:五保户、孤寡老人等集中供养集体用房与配套用房等)调整与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2 休闲娱乐公园或活动场所(包括:老年活动室等)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3 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及其配套用房等)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4 项目区域内三产业(包括:商店等)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5 村内污水排放(包括: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场、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沼气池建设)集中处理场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污水排放走向,污水集中点的分布与布局。

2.3.2.6 村内外绿化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7 村内外交通道路(包括:公交车停靠站、场等)规模与布局方案。

2.3.3 村民饮用水水源地及其设施规模与布局规划方案,规划饮用水源地及取水范围,设计引水管道的走向等。

2.3.4 排水防洪工程规模与布局规划方案。

2.3.5 项目区域内土地权属调整方案与一产业的发展纲要。

2.3.6 项目区域内一产业的加工业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4 方案研究的深度

2.4.1 土地整理开发与建设用地复垦方案编制深度

土地整理开发与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工程的范围、拐点及拐点座标明确、清晰,地类清楚、数据翔实,新增耕地图斑及范围、面积准确,工程布局科学合理,明确项目工程的布局与走向,并附有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图(施工工艺及其材料的使用与说明)和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及其单价的预测等。

2.4.2 新建区用地方案编制深度

新建区用地总量安排需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要求,其范围、拐点及拐点座标明确、清晰;新建区用地图斑及范围、面积准确,地类清楚、数据翔实;农居建设用地安排需符合相关建房用地标准;公共设施(如:休闲娱乐公园或活动场所、教育、绿化、交通等)及其用地,要切合项目区的实际及相关用地标准,以及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方案编制深度

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农耕习俗、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已经存在或将来可能培育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食膳和生活所需农副产品发展方向的产业,编制其产业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方案。方案应当包括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用地的落地和范围,预测农副产品的培育、农业技术力量的支撑、产品销售渠道和最终落户城市等、以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即农副产品加工业)用地规模等。

2.4.3 相关工程方案编制深度

2.4.3.1 村民饮用水工程。根据当地的人口和用水的习俗,编制村民饮用水的水源地及其保护的范围与措施,引水管道的大小与走向等方案。方案应包括预测村民日饮用水水量及引水支管道大小与走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节约用水措施及其水源地取水设施规模,以及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2 防洪排涝工程。根据当地的集雨面积、多年平均降雨量及其雨量的分布规律,原有的防洪排涝标准及危及当地村民或农田的情况等,编制防洪排涝方案。方案应包括防洪排涝工程的规模与布局,工程设施的使用与维护以及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3 对外交通工程。在分析项目区域内现有的对外交通道路及其等级、今后的区位条件变化(如从基层村升格为中心村或集镇等)及对外交通道路的需求(如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外运)等基础上,编制对外交通工程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方案应包括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农村联网公路及提升道路的等级等内容。

2.4.3.4 农村电气化工程。预测并编制项目区内的用电量(包括居民用电量、农业生产用电量和加工业用电量等)及其输送电能的设施规模与布局,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内容。

2.4.3.5 其他工程。根据项目区的现状与今后的发展方向,预测和并编制相应的其他内容(如污水排放与处理等)的工程布设方案,以及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内容。

3 方案编制方法与要求

方案编制应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文本及其说明、规划设计方案的相关图件等内容。

3.1 规划设计原则

3.1.1 统筹规划原则。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规划,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建设用地数量不增加的基础上,田、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

3.1.2 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和居民点布局,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尊重农耕习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以更好地指导实施。

3.1.3 以民为本原则。尊重农民意愿,自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

3.1.4 有序推进原则。综合整治规划期限一般为3年,在规划期限内,可根据需要做出分期实施的安排。

3.2 规划设计理念。

3.2.1 村民建房位置的意愿与政府规划引导相结合理念。综合整治新建区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利用坡地等非耕地建房、建新村的理念。

3.2.2 自然地形地貌与公共设施用地相结合理念。即尽可能结合河滩地、田园等自然或现有景观,将农村新村设计成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理念。

3.2.3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理念。结合目前农村、农民解决急需解决问题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的理念。

3.2.4 突出重点与“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相结合理念。

3.3 方案文本编制内容与要求

3.3.1 总则。明确规划设计的目的、范围、建设期限,采用的基础数据来源,指导思想、原则、依据和任务。

3.3.2 规划目标。明确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用地控制目标、人口控制目标和规划设计的其他目标。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村镇改造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等目标。

3.3.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明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3.3.4 产业规划分区与布局。明确产业区划导向、规划分区与布局。

3.3.5 综合整治规划。明确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具体规划布局;明确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房屋建筑整治规划、环境整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相关内容。

3.3.6 综合整治工程设计。

3.3.6.1 土地整理暨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复垦和开发数量,新增耕地面积、基本农田标准化率;

3.3.6.2 新建、改建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数量;

3.3.6.3 新建、改建主干路、支路以上道路数量;

3.3.6.4 新建、改建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及村内绿化数量;

3.3.6.5 旧居民点的改造及新村建设数量;

3.3.6.6 农户集中居住率;

3.3.6.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

3.3.7 土地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明确土地用途分区划定的原则、方法;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点用地区、开发复垦整理区等区域分布和用途管制措施。

3.3.8 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案。明确综合整治后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案。

3.3.9 权属调整方案。明确综合整治后权属调整方案。

3.3.10 规划实施措施。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社会的、技术的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等。

3.3.11 附则。明确规划成果组成、实施日期、规划实施和解释。

3.4 方案说明书编制内容与要求

3.4.1 前言。说明编制规划的缘由及主要过程等。

3.4.2 现状基本情况。

3.4.2.1 规划范围及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说明项目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四至关系,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

3.4.2.2 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说明项目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地质条件。

3.4.2.3 人口状况。说明项目区所涉及的行政村(自然村)、人口分布等情况。

3.4.2.4 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说明项目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利弊条件。

3.4.2.5 土地流转状况。说明项目区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状况。

3.4.2.6 权属状况。说明项目区有关建设用地、农用地权属现状情况。

3.4.2.7 田、水、路、林基本状况。

田:说明项目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生产路、田间道、灌排渠建设情况,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情况。

水:说明项目区内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情况。

路:说明项目区内现状通村公路、村内公路及总长度。其中土路、己硬化路、原有石板、碎石路宽度及总长度,道路通畅情况等。

林:说明项目区内绿化情况,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建设状况。

3.4.2.8 村庄建设状况。

村庄情况:说明村内各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包括宅基地规模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自然村撤、扩、并计划;说明村内房屋总幢数、人均占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容积率以及建筑新旧情况;分析村庄的用地结构、各类用地布局、复垦潜力状况。

景观和形态:说明现状村庄空间景观状况,对建筑物的功能、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格及特色进行汇总与评价。

公共配套设施:说明现状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环境保护:说明村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类型,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3.4.2.9 村民发展意愿。通过对村民现场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形式,收集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意愿,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汇总。

3.4.3 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说明规划编制的工作步骤、技术方法。

3.4.4 综合整治方案面临形势。说明规划编制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3.4.5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的依据和方向。说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的人口依据、政策依据、规划依据等。

3.4.6 产业规划分区及布局

3.4.6.1 产业区划与要求。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3.4.6.2 产业规划布局及相关建设内容。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交通、人才、资金以及传统优势产业等因素来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明确产业化经营相关工作内容。

3.4.7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布局。按照功能分区的要求在现状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明确保护面积和保护责任人;划定耕地范围,明确耕地保有量;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公共配套设施的类型、级别、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明确绿化的布局要求,绿化面积、苗木种类等。

3.4.8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3.4.8.1 说明土地整理范围及填土、挖土、驳坎及与之配套的生产路、灌溉、排水等工程量内容和要求。

3.4.8.2 说明项目区内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的长度、用材及净化方式和布局。

3.4.8.3 说明主干路、支路以上道路布局、等级标准、长度、路面材料等内容。

3.4.8.4 说明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建设及村内绿化的布局情况,明确绿化面积、苗木种类等。

3.4.8.5 说明撤、扩、并自然村的数量、宅基地面积,明确新村建设的位置、规模、总用地面积、人均用地面积。

3.4.8.6 说明公共配套设施:电力工程、电信及有线电视工程、管线综合、消防、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3.4.8.7 说明村庄整体风格与景观环境应与村镇环境和谐统一,与村镇的历史文脉应相联系,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符合当地村民的审美情趣及和行为心理等。

3.4.9 规划的影响分析。明确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社会公众的影响。

3.4.10 规划若干问题的说明。关于计量单位、图件的说明。

3.5 方案图件编制方法与要求

3.5.1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1.1 编制方法。将土地利用现状二调成果的标准分幅图直接拼接成一张图,并在拼接图上画定项目区的范围线和判读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分类及相关数据;在图框外的正上方居中添加项目名称(项目申报的名称的全名)的图名;在图框内的左上方添加项目的区位示意图和图右下方添加图例;在图框外的正下方居中添加比例尺及其右下方添加编制单位的名称(全称法定名)。

3.5.1.2 编制要求。比例尺选择一般以1:2000—1:10000为宜,我市可直接选用1:10000。图面保持整洁、清爽,添加线条、字体等粗细、大小匀称。

3.5.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2.1 编制方法。在新一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可直接下载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与内容。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2.2 编制要求。选用比例尺应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相同,图上应标明并相对突出分区及各类用地规划。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3 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3.1 编制方法。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与项目区涉及村的村庄规划对接,并根据项目区的调查与民意要求,在有关部门协调的基础上,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图。明确项目区内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建新区块的范围和主要工程的布局与要求。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3.2 编制要求。选用比例尺应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相同,图上应标明并相对突出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建新区块的范围与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4 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4.1 编制方法。根据项目区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与要求,将整治工程中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工程,分项目与区块分别独立进行编制。

在编制的过程中,应根据整治项目的地形、地貌和资源等特点,充分体现整治项目范围内的田块整理工程(田块整理范围及填土、挖土、驳坎及与之配套的生产路、灌溉、排水等内容)、水利设施工程(村内各类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及村镇上下水等内容)、道路工程(各类支路以上道路的布局、等级标准等内容)和绿化工程(各类林带建设及村内绿化的布局等内容)。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4.2 编制要求。工程布置要合理,符合村民的意愿,方便村民的生活与农业生产的要求,达到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土地整理开发工程建设标准》和《关于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质量管理的通知》(浙土资发[2009]25号)、市国土资源局《丽水市垦造耕地项目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可直接指导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与施工。土地复垦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500;土地开发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1000—1:2000;土地整理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2000—1:5000。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5 项目区建新地块现状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5.1 编制方法。依据预测项目区的人口、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项目区村庄等级、建设用地盘活情况等,测算出新建区的用地规模和范围。在“二规”衔接的基础上,采用在二调成果图上编制并划定新建区块,确定该区块的地类及分类面积。其他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5.2 编制要求。根据城乡建设部门的要求进行编制。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需标明各类地形要素、建新区范围线、拐点座标和区块地类分类面积等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6 项目区建新地块建设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6.1 编制方法。在项目区建新地块现状图上,根据新建区块的用地规模、内容和要求,将规划的建筑与道路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进行编制。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6.2 编制要求。根据项目区当地的特色与发展的需求预测,并符合浙建乡[1994]224号要求进行编制。需标明各类建筑数量分布、层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位置及数量、建新区范围线、拐点座标和区块面积等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4 方案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基本要求

4.1.1 坐标系。图件和野外实测整治区块边界及拐点坐标,统一采用西安80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选择120度经线作为中央子午线。

4.1.2 土地利用地类分类。方案编制所涉及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分类,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土地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的标准。

4.1.3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采集或引用。编制方案所涉及有关土地的数据,应直接引用二调成果。为保证项目的可实施性,对复垦新增耕地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否平衡进行初步计算,数据参考二调和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调查数据。

4.1.4 新建区块用地范围。在编制方案时,应做好“二规”的衔接,不得突破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或有条件建设区的范围。

4.2现状分析要具体

4.2.1 重点分析村民对宅基地的占有情况、复垦潜力、其他新增耕地来源潜力、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现有沟渠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范围明确,分类准确,面积翔实

4.2.2 复垦要落实到户,开发、建新要落实到地块。考虑节余指标时,要考虑农户必需的宅基地面积,留足村集体

二、三产业用地。

4.3 新增耕地质量

4.3.1 土地开发复垦区块要单独编制复垦后地类表,需指出开发复垦的耕地质量。如水田、旱地等。

4.3.2 补划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在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采用工程和生物手段后,将预期能达到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标准的新增耕地,纳入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的补充(或调整)方案或储备库中。

4.4 方案中几个指标关系

4.4.1 占用耕地。新建区地块如需占用耕地的,在原有村庄撤、并建设用地复垦(下称“复垦区块”)中所新增耕地面积一定大于或等于相当于建新区块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

4.4.2 新建区用地规模。复垦区块面积一定大于或等于建新区块面积。即项目区建新区块面积=复垦区块面积-复垦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建新区块占用的耕地面积。

4.4.3 整治后耕地面积。应等于整治前耕地面积与复垦、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之和减去建新地块占用耕地面积。

4.4.4 整治后建设用地面积。应等于整治前建设用地面积减去拆旧复垦区块面积加上建新区块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即申请周转指标面积)。

土地开发项目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整治;竣工验收;管理

1.引言

按照类型划分为农用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具体工程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等方面。 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安排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以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主要指项目的申报立项(申请、可研)、设计(专家论证、财政初审)、政策处理、招投标、实施(施工、监理)、验收(初验、阶段验收、终验)、审计、后续管理等。项目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过程完成时形成的成果,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行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将土地整治知识、专业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到项目各项活动中,以实现或超过项目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希望。

2.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

2.1项目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

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规划思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不明确,落实措施不够得力,规划综合性不强。土地整治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地衔接,“统”的功能不够; 规划与当地实际不符,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项目选择随意性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同时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也存在不科学性,比如灌溉水源多引用地下水,甚至在具有地表水源的情况下依然开采地下水,而又不及时对地下水进行补源,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2.2项目进度相对滞后,资金使用效益显现不充分

进度缓慢是当前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客观上讲,项目的招投标等前期准备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但主要原因在主观上是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将项目当做主要工作来抓,造成到期的项目仍未竣工,该验收的没有及时验收,验收后整改落实不到位,验收合格文件下达不及时等。从以往对已建成项目的检查中发现,项目的建设成效没有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项目没有亮点,耕地质量等级提高和农民增收不明显。这些项目的延期效果显现不够充分都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安排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2.3市以下管理队伍难以满足当前项目管理的需要

项目管理机制改变后,规模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日常监管、验收等权限全部下放到市级,省级仅是备案。市级的权力和责任大大加强,也做到了责、权、利的统一。但随着土地整治项目资金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市级监督和县级土地整理机构与各局委及乡( 镇) 、村等各方协调任务十分繁重。但部分市、县( 区) 没有正式成立土地整理机构,或者成立的土地整理机构不是独立事业法人单位,管理人员少、办公设备落后,在项目管理责任大、任务重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从而也导致项目监管和实施管理工作不到位。

2.4庭承包责任制对项目实施和管护形成制约

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制约,项目建设过程中占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田间渠系建设过于迁就工程用地问题,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过于破碎和零散,不能发挥灌溉效益。项目竣工验收后,虽然签署了后期管护协议,但是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等原因,造成项目后期管护流于形式,特别是对田间渠系的破坏,成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效益的致命伤。

3.竣工验收管理措施

3.1高起点规划,确保项目规划的综合性与科学性

高起点规划就是要加强项目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考虑田网、水网、路网、林网、电网和村庄建设。与相关农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规划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集中连片、聚合资金、综合治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用项目作支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科学整合,叠加实施,形成综合效益。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克服随意选址、按行政命令选址的问题,严格按规划实施项目,不受人员变动和机构变化的影响。

3.2 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

①认真研究制订项目建设监管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②建立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抽调土地、农业综合、公安、规划设计等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有业务指导组、农民质量监督组、监理等组织。同时,建立重大示范项目,推进工作周例会、月通报、季考评、年总评及定期督查等,坚持联审联批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

③明确项目责任分工。对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复垦整理、拆迁、服务均确定分包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更好地推动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3.3加强土地整治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土地整治项目投入不断增加,土地整治管理队伍必须加强。市、县两级土地整理机构需理顺关系,进一步改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办公设备落后的现状。因此,成立和规范市、

县两级土地整理机构建设,加强市、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承担繁重的土地整治事业奠定基础。

3.4 利用土地流转破解后期管护难题

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正是解决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破碎、管护难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根据群众意见进行土地流转,从而建设系统化的农田水利工程系统,通过“谁承包、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加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3.5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经验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大多也是通过土地整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配套体系建立从而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国家的农业自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结语

制定工程后期管护具体方案、措施和奖惩机制。 工程后期管护是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于整治项目工程设施能否发挥预期的效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得工程设施能够很好地发挥应有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应由整治工程所在地的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工程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颁布可行的工程管护方案,明确规定管护主体、原则、内容、方式、资金来源以及工程主体的清理和责任等内容。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程管护好的单位和农户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 ,有利于调动整治工程管护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对于那些破坏工作的农户进行惩罚,切实保证后期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华蓉. 浅析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华北国土资源,2013(6):81-82.

[2] 王芳. 浅谈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科技视界,2014(28):

[3] 郧文聚,杨晓艳,石英.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J].资源与产业,2008,10(5):1-2.

土地开发项目报告范文第5篇

评估报告普遍存在的问题:评估报告大段引用抄袭方案文字,包含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论述。同时,在工程描述中含有很多不确定性描述。既然工程建设已经完成,那么所有的描述都应当是唯一和确定的内容。文字描述中一定要使用完成时,不能使用现在进行时或将来时。

评估报告与水土保持方案不同点在于:工程处于试运行阶段,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因此在评估报告中无需再描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内容。水土保持方案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经历了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等阶段,工程建设内容可能发生不少变化。因此,技术评估工作重点在于已建成的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评估,而不能刻板的对照水土保持方案一一核实。评估重点在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是否落实,防治体系是否健全,有无水土流失安全隐患,防治指标是否达标。

土地开发项目报告范文第6篇

一. 承包合同文件及勘察设计文件

⒈工程招标文件;

⒉工程投标文件;

⒊中标通知;

⒋工程建设施工合同;

⒌工程原始现状图纸;

⒍各标段规划布置图纸;

⒎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⒏工程布控基准网点交接复测;

⒐土方调配图表

⒑;其他相关承包合同文件及设计文件。

二、 公司及项目部文件

⒈公司下发项目部组建文件及人员资质报审;

⒉.施工组织设计报审;

⒊施工进度计划报审;

⒋施工进场机械设备报审;

⒌施工进场工程材料报审;

三、监理下发的文件

⒈监理规划实施细则;

⒉单元工程划分;

⒊监理下发的开工准备的相关文件。

四.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⒈设计交底记录;

⒉图纸会审记录;

⒊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⒋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⒌项目工程开工令。

第二部分(保证)

⒈. 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⒉水泥台帐;

⒊水泥合格证、出厂证明及检测报告;

⒋砂石料台帐;

⒌砂石料合同书及检测报告;

⒍钢筋台帐;

⒎钢筋合格证、出厂证明及检测报告;

⒏.混凝土试块台帐;

⒐混凝土试块检测报告;

⒑砂浆试块台帐;

⒒砂浆试块检测报告;

⒓涵管台帐

⒔涵管合格证、出厂证明及检测报告;

⒕U型预制件台帐;

⒖U型预制件合格证、出厂证明及检测报告;

第三部分(施工质量评定)

⒈按《规范》规定的施工工序流程上报施工质量评定报验表格及相关附件; ⒉施工日志;

⒊晴雨表;

⒋旁站监理记录表;

⒌施工月报;

⒍施工总结报告。

第四部分(变更、结算)

⒈变更通知;变更纪要;

⒉工程计量签证、结算单;

⒊工程款支付证书;

⒋工程照片(应包括工程动工前原貌和完工后情况的照片);

⒌来往函件。

第五部分(竣工验收)

⒈竣工自评报告;

⒉竣工验收申请;

⒊竣工报告;

⒋竣工图。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统一用表

A类表(承包单位用表)

A1 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A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A3 分包单位报审表

A4 施工测量报验表

A5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A6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表

A7 工程质量报验表

A8 工程计量报验单

A9计日工工程量签证单

A10 月工、料、机动态表

A11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A12 工程延期报审表

A13 监理通知回复单

A14 竣工移交证书

(施工单位质量验收检验评定记录表)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回填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浆砌石、挡土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土开挖沟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砖砌体(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砼模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钢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浇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制U型槽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板(构件)制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面板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涵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伸缩缝及止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扩堰增容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倒虹吸进、出口段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道段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田间道路路面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板、生态孔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石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砖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模板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模板拆除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钢筋加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钢筋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砼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土垫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垫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面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抹灰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装饰抹灰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金属门窗(钢门窗)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金属门窗(铝合金门窗)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屋面找平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卷材防水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模板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钢筋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砼浇筑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移动式泵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砼输水管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4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金属输水管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4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出水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成套配电箱、控制柜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单元

工程质量评定表

4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低压电动机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上一篇:土地项目合作清单范文下一篇:团队口号霸气押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