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关怀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  讨论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在内科临床护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各项护理质量评分较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内科护理;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以及国民健康观念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面临新的要求,也迎来更多挑战,这无疑促使医护工作者为了提供更好的医护服务,探索尝试新的护理模式[1-2]。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多是被动地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或口头阐述护理方式,护理人员执行效果不理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情况较差,总体护理效果欠佳。人文关怀护理逐步成为临床护理的“新主力军”,此种护理方式主要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在常规护理操作中体现人文关怀,形成医院的护理特色,大大提升患者在治疗护理中的舒适度,临床护理效果比较显著,随之医护患关系得以有效缓解[3-4]。为探析人文关怀护理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特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内科住院患者80例进行分组研究,具体详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0例,女30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7.09±4.38)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7.51±0.28)年;冠心病12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9例,慢性支气管疾病4例,其他疾病5例。实验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7.08±4.37)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59±0.29)年;冠心病10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慢性支气管疾病3例,其他疾病6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且本研究已被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疾病主要以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为主;②临床资料均完整;③年龄均在63周岁以上;④意识均清醒,且可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排除标准:①有意识障碍性疾病及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②有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患者;③同时参与其他研究的患者;④对本次研究依从性不高的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方式护理,例如: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保持住院环境符合临床要求及健康宣教等,日常清单的打印与告知等。

實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人文关怀护理模式。(1)完善护理预警处理机制:依据患者就诊信息,预测患者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状况,并制订针对性处理措施。坚持以预防为主,重视前期控制,做到两超前、三预防,也就是超前监督、超前教育、预防、预想、预查,如早晚护理,更换高血压患者的体位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避免老年患者出现跌倒及坠床等风险;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提前评估分析风险程度,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及紧急预案,防止出现潜在危险信号等风险,进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2)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礼仪: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保持微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和患者沟通,沟通中语言表现要得体,并认真倾听患者的问题,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需着重强调护理人员的规范性、礼貌性等。例如:为患者治疗结束时,使用“谢谢您的配合”;如果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时,使用“抱歉,给您造成麻烦了”;患者出院时,使用“慢走,祝您早日恢复健康”等;护理操作中需遵循“四轻”,也就是操作轻、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等。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护理人员不可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需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热情礼貌地接待患者,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尊重。(3)深入推广角色转换法:因为内科护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为护理好每个患者,可让护理人员互相模拟护理人员与患者,亲身体验不同身份的感受与期望,进而理解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人员还应原谅和包容患者的不良行为;同时认真思考工作中的细小环节,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方可真正了解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意愿。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说明,并细化向患者交代的内容,提升患者的认知度与理解度。(4)展开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①做好患者住院、出院、辅助治疗、药物治疗、饮食、康复治疗等教育。②患者住院期间,做好卫生教育,也就是保持头发、口腔、会阴、手足、皮肤及肛门的清洁,引导患者勤剪指甲、剃胡须;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疾病的实际状况,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等方面,制订出具备科学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然后引导患者主动对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措施等发表意见,引导与鼓励患者勇敢表述内心需求与担忧,进而和护理人员建立信赖关系,降低住院孤独感和陌生感。③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内科疾病的种类比较繁杂,疾病变化较快,患者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执行医嘱的重要性,不可私自离开病房,并应认真遵守医院与病房的相关制度;并告知70岁以上的患者,主要伤害因素是跌倒,引起患者重视;做好回访教育工作,可使用电话或微信等方式,随时监督患者的执行情况,让患者能够感受到随时有护理人员关注其健康行为,保证安全,使患者能够感受到足够的理解、尊重与温暖。(5)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便民设施,为每个病区建立娱乐活动室、宣传栏、用具室及康复锻炼室等,为患者搭建可交流健康知识的平台,提升患者疾病知识的认知度,进而提升治疗依从性和信心。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使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主要有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物品管理、重症患者护理及护理文书等5项,每项满分为100分,分值与各项护理质量成正相关。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状态越差。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使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自制的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测评,评分采用百分制,非常满意得分87~100分;满意得分70~86分;一般满意得分60~69分;不满意得分0~5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 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和实验组心理状态比较

实验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体现患者主体地位,满足患者护理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应用人文关怀,创建人文关怀的医疗体系等,为患者提供更加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且提供人文关怀、照顾,进而提升临床护理与治疗的效果[5-6]。人文关怀是一种实践人类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过程,主要指医护人员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求,体现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7-8]。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整体性护理干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是对基础护理的整体延伸和补充,以患者为中心是人文关怀所秉承的理念,在近些年逐步应用到了各种疾病的临床护理当中,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标志[9]。对于临床慢性疾病,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考验患者心理素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10]。人文关怀理念实行前,护理人员只是应付常规护理与治疗,难以真正了解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难以及时记录护理活动,使护理记录成了被动式任务[11-12]。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不但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而且还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护理人员的信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和潜能,最终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升。针对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将每个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患者均可得到持续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13]。王艺霏[14]的研究显示,应用人文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和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本次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样本数选取较少,且没有从多个角度进一步分析护理效果,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从多个角度进一步观察护理效果,以更加客观、科学的态度评价人文关怀护理方案的实行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也发现,实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较高,心理状态评分较好,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人文关怀护理方式不但有助于医、护、患之间的和谐相处,还能使护理工作更具亲情化、人性化,使每位患者在护理中,不但能够感受到护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在住院期间也能享受生活。

综上所述,在内科疾病临床护理上使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比较理想[15]。不但能够为患者提供较佳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且能形成护患双赢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增霞,刘虹,王洋.人文关怀理念下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20,41(2):509-511.

[2]黃月霖,徐芬,严小览,等.微课联合标准化病人考核在内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58-60.

[3]袁炜,李红叶.探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J].养生保健指南,2020,(20):180-181.

[4]席小焕.优质护理结合人文关怀在晚期恶性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6):739-741.

[5]Yang Y Y,Yang Y Q,Yang M Y,et al.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care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in ICU [J].Contemporary Nurse(previous edition),2021,28(4):8-13.

[6]王双,杨丹,许娟,等.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学杂志,2021,36(10):71-73.

[7]Sun W J,Yang H.Effect of Dialogu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Humanistic Care Theory in clinical nursing humanistic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2020,39(21):3876-3879.

[8]赵娜.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应用体会[J].养生保健指南,2020,19(1):169.

[9]Wang J Q,Wang S S.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care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care of the elderly rehabilitation patients[J].Special Health,2020,8(35):169.

[10]杨婉,马卫敏,郑凯曦.基于人文关怀的舒适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结直肠癌负性情绪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414-1416.

[11]张丽华,刘义兰,乐革芬,等.人文关怀在护理中的研究现状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6):3700-3704.

[12]王春娜.人文关怀护理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干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9):108-109.

[13]王丹丹,杨佳佳,王宁,等.人文关怀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362-363.

[14]王艺霏.整体护理与人文关怀在子宫内膜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380-381.

[15]徐娜.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8):18-22.

关怀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关怀在“90”后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阐述了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实践方法,针对“90”后护士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素质、创造和谐氛围等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管理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人文关怀 “90”后护士 护理管理 应用

根据相关的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有95.5%的护士希望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人性化的关爱,同时也期望在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规范要求的同时,能够将人文关怀也有所加强。在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下,简单、粗糙的管理模式使护理管理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护理管理需求,近几年的医院新入职的“90”后护士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因此在对她们进行护理管理时更应当注重人文关怀。据此本文针对“90”后护士的特点关于实施人文关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实践方法,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更新管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注重单一的管理质量,主要的方式就是对护士及其工作工程实行监管,使护士成为被监管、被惩处的对象,忽略了人文主义关怀的重要性。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护理管理需求,近几年的医院新入职的“90”后护士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因此在对她们进行护理管理时更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应当从护士们的情感方面入手,为她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才艺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从而达到创新护理管理模式的目的。不断深化护理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对于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护理管理工作的思维理念。

二、提升管理素质

人人公平、平等是推进人文关怀的基础。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护理管理观念应当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管理双方的地位等级都应当是被视为平等的,双发一起共同参与护理管理这一工作过程,双方都具有参与规划、实施、评估的责任及义务,双方的根本性目标也应当是完全相同的。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尤其是以护士长为代表的基层管理人员,若想管理好科室内的其他护士,仅仅依靠自身手中的权利是远远不足的,只有通过持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专业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够在各个被管理的护士心目中建立起威信,提高整体的凝聚力和团结性,使每一名被管理的基层护士都能够真正从内心里感到佩服,并服从相应的管理工作,纠正“90”后护士存在的缺点。

三、创造和谐氛围

由于目前护士岗位严重缺乏编制,而其日常工作内容又较为繁重和复杂,“90”后新入职护士往往由于年纪较小,没有工作经验,就会感到工作压力成倍增加,因而就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或是一个善意的目光,都能给护士巨大的心理慰藉与信心。普通的基层护士应当同管理人员之间是一种互帮互助,互相协助的合作关系,她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帮助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恢复健康作出相应的贡献。营造出和谐的护理管理氛围,首先必须要使双方建立起足够的互相信任,尊重并理解对方,必要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进而通过营造出的和谐氛围,使护士对于病人也能够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加深护患之间的情感联系,也能够为医院建立其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发扬人文,关心护士

由于护士日常工作较为繁重和复杂,所需要面对的患者众多,难免会导致体力和精力应接不暇,护理错误时有发生,而此时“90”后护士往往由于年纪小,工作经验积累不足,往往在护理出现错误时会导致心理畏惧。对于此类情况管理工作者不能一味的简单苛责,而应当给予她们足够充分的人文关怀,加强同她们的沟通,实际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及时了解并解决她们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共同营造出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

对于护士护理管理而言,人文关怀首要是建立在对于护士的尊重基础之上,进而再在日常工作之中通过对于护士的关心和爱护,从情感的角度去激励护士工作的热情,发掘护士对于本职工作的潜在能力,从而使护士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工作价值,因而人文关怀在现代护理管理中是发展的核心也是必然趋势。通过对于管理实践方法创新,本文提出了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素质、创造和谐氛围等管理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加强人文关怀在“90”后护士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为相关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曾玲玲.人文关怀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8).

[2]杨青,邓懿文,韦凤媛等.谈谈零度宽容与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9, (6).

[3]袁文华.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意义及其具体体现[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5).

关怀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对于大学语文课程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探索也一直在继续,本文就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人文关怀”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大学语文 课程 人文关怀 教学模式

1 缺乏“人文关怀”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知识传授和讲解,忽视学生情感,教学缺乏活力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工具性”的教学观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标榜知识目标的至高地位,对于语文知识的记忆、解题的技巧极为重视。教师更多侧重于“课文”而忽视了“人”,教师把重点、难点及知识点作为自己的兴奋点,忽视了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授课老师在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时候往往采取劈章斩句的方法,其逻辑推演过程似庖丁解牛般,使得整个课堂生活的内容充斥着单调乏味的理性色彩,忽视了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个性遭受到了磨灭,造成了“教”非教师所愿,“学”非学生所想的尴尬境地,最终导致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1.2 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思维被僵化,缺乏情感养成

受“工具性”的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顺理成章地成了绝对的权威,所有语言上的问题均被视为技术性的问题,通过简单的灌输教学方法,即“你不懂,我教你”。无论是从时代背景到作者简介,还是从内容分析到写作特色,均由教师一手掌控,没有重视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气遭受到压制与扼杀,学生的思维大多存在着肤浅性、依赖性、无序性。受此影响,学生往往过于重视分数与歪曲知识的功用,没有意识到语文知识的精神价值以及感情、意志与高尚情趣的自我培养的重要性。

2 构建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2.1 语文学习与人的思想感悟相结合

通常来说,感悟式的语文教育模式是十分有助于人文主义精神培养的,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就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感悟性教学是一种采用自觉文化主体来实施的方式,它具备强大生命活力,是一种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建构活动。感悟性教学的目的旨在教人体悟人生的真谛,追求人生的至高理想,使得生命精神获得充实,进一步把生物学上的个体生命演变为文化学上的,具有独立尊严的自由价值主体。经由感悟,对生命形成一个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对生命的执着,使得人生充满意义与精彩。而感悟式教学从人的内在尺度出发,把对人的生命内涵与意义的追求作为目标,历经积淀并巩固为学生主体的精神根基,这一价值取向直接促使人们思想的形成。

倘若教师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工作,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展开对作者感情的分析,学生迫于考试的压力而记忆文章的核心思想,然而这依然还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无法在学生的内心生出任何波澜与新意。只有经过了老师与同学的一起理解与感悟,再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与体验,才可以内化为师生自己的有生命情感的、可以丰富生命情感与意义的文化知识。

2.2 语文教学与人的发展相结合

高校语文教师不单单要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更是重中之重,经过如此成长的学生才有可持续发展性。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改变高校语文单单重视教师分析、学生记忆的单一模式,要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一方面,在研究性的思考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住作品的内涵特点,形成对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起到好的培养作用,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和研究这一好的习惯,最终使大学语文教育成为学生学校学习转入终身学习的起点,担当着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发展的桥梁,逐步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过渡至研究性学习,将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口才将能得到出色的锻炼,思辨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在应用这一模式时,我们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讨论,达到方便学生间的交流,增加学生发言机会的目的。

2.3 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与生活相结合的模式,即实践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适当的情况下,能够把学生的高校语文教学与他们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的文学社团,展开诸如诗文朗诵比赛,或者演讲辩论比赛等等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来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以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组织学生去参观本地乃至外地的文化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地使他们由厌学逐渐转向乐学,而且能使得学生在缅怀古人,游览名山大川的过程中,将人类与生具有的文化精神、智慧力量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内化为他们自觉学习的动力,倍加珍视中国古代文化遗迹,更好地激发彼此心中的奇气、志气。与此同时,在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同时,使他们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萌生出热切关注和热爱之情。将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语文的学习更加具有生动活泼的生活色彩。

2.4 建立互动型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具有独特情感的个人、大学生不是一味的被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他们是能动的潜能器,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所以,我们应当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互动型师生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的目的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引导或者设置情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得到更好的激发。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为探究某一问题,会出现师生进行对话。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彼此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通过自己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通过彼此心灵间的沟通、彼此不同意见的交流、或左或右的思想碰撞,促成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全面发展。在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中,彼此的知识经验、学习态度观、逻辑思维、言语表达、团结合作等诸多方面得到检验,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3 结束语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学科,它是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不断开展基于“人文关怀”角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目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所要面对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推动大学语文新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军,季红艳.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 汪梁,鲁洪伟.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5).

[3] 刘晓梅.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对策[J].华章,2010(22).

关怀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阐述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针对当前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深刻剖析了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重点探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缺失;实现途径

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对如何促进官兵成长成才和部队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探索新时期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效途径是当前部队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一、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一)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涵义

“人文”一词我国最旱在《易经》中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落后到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1]人文关怀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它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驱动力。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就是部队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文关怀,增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因素。(二)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首先,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即坚持教育人、感化人、鞭策人,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其次,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是官兵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官兵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日益强烈,渴望能学习成才和建功立业。关注官兵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有效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转化作用,能激发官兵参与活动的热情。最后,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是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发展的基石。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官兵,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倡导人文关怀既是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价值追求,如果离开对人的关怀,无论内容如何丰富、方法如何灵活,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二、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深刻剖析(一)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部分单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重形式轻实效。在调研和访谈中,有的官兵谈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施人文关怀过程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搞“花架子”多,官兵受益少,对“形式”想得多,对官兵具体需要考虑少。(2)在人文关怀过程中未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人文关怀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在存在开展工作搞“一刀切”现象,用单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思想层次的受教育者,忽视了官兵的个性发展,往往过多的强调“统一”。(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网络载体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单位网络载体的功能仅仅是发布通知、学习提醒、资源提供等,没有让官兵从网上获得亲和力和感染力。(二)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分析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部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大意义,忽视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既缺乏对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深入思考,更少有研究和探索。(2)部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文关怀的观念没有转变,方法没有更新。“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但部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文关怀的观念并没有随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转变,过分强调用自己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和塑造有个性差异的官兵,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落后,没能充分激发官兵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3)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制度不完善。从目前来看,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信息搜集和效果反馈制度还不完善,没有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和日常化。相关制度的不健全,就很难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发挥持久性和实效性。(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网络载体的有效运用存在不足。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形式多样,是教育者有效实施人文关怀的“舞台”和“道具”。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单向地将这些网络载体作用于官兵,既不能引起官兵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也没有很好地与官兵产生沟通互动。三、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有效途径(一)提高对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认识

“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法处理人际关系”。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是促进官兵关系的和谐融洽的有效举措,是顺利完成我军新时期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

首先,准确把握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象的实际需求。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官兵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树立尊重官兵个性特点、成长规律的意识。还应根据官兵不同职责、不同任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等特点,探索分层分级分类的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指导体系,为官兵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次,正确认识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对于成绩,各单位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研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形成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制度措施。对于问题和不足,比如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载体建设、制度完善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应深刻剖析原因,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部队全面建设。

(二)更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的观念和提高人文素养

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观念和人文素养对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施效果起主导性作用。

更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关怀的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改变传统的充当“信息发布员”、“网络维护员”、“资料收集员”等观念,转变强调群体、轻视个体,强调共性、轻视个性的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目标定位、内容设置和方法选择等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和官兵平等的思想。

提高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素养。一要培养人文意识。要积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识,主动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二要拓宽知识面。主动涉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系统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善于用多学科交叉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三要提升理论水平。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做到“真学、真信、真懂”,并善于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三)建立健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效果评估和信息搜集反馈制度

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作。针对当前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原因,应该建立健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效果评估和信息搜集反馈制度,保障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章、有序、高效地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强化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的效果评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效果评估涉及到实施人文关怀的内容、方式、方法、效果等方面,可定期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案例研究等形式开展。评估情况可以作为考核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施人文关怀效果的原材料,有助于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服务于受教育者。

尽快健全和完善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的信息搜集反馈制度。有及时有效的信息搜集和效果反馈,才能准确把握官兵的思想脉搏和现实需求,也才能为制定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举措提供有力保证。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反馈制度,要坚持深入官兵生活,广泛了解官兵的真实需求;要加强调查研究,收集官兵对实施人文关怀的共性要求。

(四)加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建设

充分运用官兵喜闻乐见的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网络载体建设。一是推广即时通讯工具的普及运用。“飞秋”、“腾讯通”等即时通讯工具深受官兵喜爱,有利于教育者实时地掌握官兵思想动态。教育者可以用“网友”身份,主动与官兵沟通交流,将“面对面”的谈心延伸到“键对键”思想交锋和“点对点”的心灵碰撞。二是搭建平等互动平台。开设“小兵说事”、“官兵论坛”等平等交流平台,并抓住官兵入党、学技术、考军校、改选士官等敏感时期,深入网络开展“兵说兵事、兵论兵理”等活动,营造问题大家谈,是非大家辨、答案大家找的民主氛围。三是开设心理聊天室。利用网络的隐匿性,在网上开办“心理咨询室”、“网上悄悄话”等网页,让官兵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让官兵在畅所欲言中倾吐内心真实的想法,用聊天室为官兵的心理疗伤,使其成为官兵心灵的港湾。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J].湘潮,2011(09).

[2]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怀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问题的提出

“新文人画”从提出到现在已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在当下中国美术界产生了不小的反响也引发过很多的争论,学术界关于“新文人画”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新文人画”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文人画提出的,何谓文人画?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说:“……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陈师曾慧眼如炬、一语中的,但“新文人画”的概念自提出到现在,却一直没有如此明晰的表述,众说纷纭、概莫能是。争论的焦点在于“新文人画”究竟“新”在何处?“新文人画”与传统文人画究竟有哪些本质性的区别?“新文人画”究竟是一种创作观念、一个流派抑或是一种创作风格?类似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有理由质疑“新文人画”提出的必要性。

其二,“新文人画”自身概念的模糊,导致了其创作面貌、审美取向的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其文化处境的尴尬。学术界质疑“新文人画”创作的主要理由即在于,尽管“新文人画”的倡导者意在区别于文人画,但两者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依附性是共同的,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面临现代化转型的文化语境里,文人画、“新文人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与价值?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另外一方面,由于部分创作者片面的追逐艺术市场或者自身文化素养的先天缺憾,致使出现了一批笔墨技法粗俗拙劣、审美意蕴消极靡弱的作品,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者对“新文人画”的误解。

此次论坛就“新文人画”的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展开讨论,意在辨析“新文人画”的价值、梳理“新文人画”的创作,同时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引发更多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思索。

—编辑部

柯文辉:今天的“新文人画”,既题不了诗、也写不了词,所以实际上今天的“新文人画”,基本上是非文人画

关于文人画的界定,我希望画文人画的人自己最好先成为文人,然后再画文人画。今天我们的“新文人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的画家群体里缺少文人,因为不读书,所以画里就没有书卷味。“新文人画”画家代表了新中国的文人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新文人画”也说得通。

传统的文人画家,读书多,看过的画也多,书画基础良好,虽造型能力不是很强,但文人画不受造型能力的约束,所以反而画出一种书卷味或一种拙味,这是文人画吸引人的一个原因。加上题跋钤印,通过题跋诗词展现才情。而今天的“新文人画”,既题不了诗、也写不了词,所以实际上今天的“新文人画”,基本上是非文人画。

文人画有别于作家画。作家画都是专业的,从小受到严格训练,一般是老画匠带着小画匠。他们跟民间画家也读书,也写诗,迟至民国初期也还是这样,在那个年代而言不算难事,很普及。我们现在是以素描、造型能力以及展览的图示和不大会写字的笔墨来创作“文人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难为现在的人了。现在有些画家就好像“公鸡下蛋”,他很能叫唤,自夸其能下蛋而且价值万金,叫得很响,但实际上他忘了一条,他没有“卵巢”,这“卵巢”是什么呢?是中国传统文化。

文人画是一种业余的绘画,不是专业的,文人不进画院也不入美协。文人画作者他画不画那两笔都是文人,苏东坡要是不画画也是很好的文人,当然他的画也很好。像“扬州八怪”的画,虽然有文人画的成分,但由于给他们提供生活来源的是扬州商人,从一定程度而言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艺术市场一旦被趣味低俗的官僚和商人左右,他们会不断干预和改造画家的创作,从而使文人画蜕变为商品画,其文人品格由此消失。画家迎合买家的趣味,买家要什么就卖什么,这就不能称其为文人画了。可以说商品画对文人画构成了损害。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是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去读书的,读书养气嘛。我感到很惊讶的是,上次有年轻人来访,看了我书房里的书说:这么多书,要是看完这些不得了了,我回答一句,很冷:比这个多十倍的书看完了也未必能成学者。现在很多人不读书,我觉得中国得形成一个有忧患意识、博览群书又恫痈在抱的“新文人”群体,然后才会有“新文人画”。

文人画并不能说就是最高的中国艺术形式,但从文人的角度去衡量,它有优于作家画和民间画的地方。像高水平的专业画家如张大千,他也谦称自己画的是作家画,不是文人画。实际上,他的画现在看来已经是很高雅了。

另外,随着汉文化文言文的“上楼去休息”进而退出历史舞台,与它关系密切的文人画能不能重新在中国“一统江山”?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今天美院想用素描、写生的观念来造就文人画,就好像用造就工人的方法来造就学者一样,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的教学陷入技术层面,连艺术层面都不是,它不可能包含人生大道、包含中国画最高层面的思考和提炼。

中国画本质上是以老庄思想这一类世界观为主旨的艺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很复杂,他要做官入世他就是儒家,他要做不上官回家以后就会变成道家。他受了打击了,通过画画来排遣,就借重道家思想。等有朝一日做了大宫,他就又会背叛道家思想。

我想,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再也教不出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知识结构的文人了。中国几十年来主张的“中西合璧”的美术教育方针,是因为我们太羡慕西方了。徐悲鸿、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五位大师浩浩荡荡地到美院去改造中国画。可是结果呢,他们也没改造成功,而中国画也没把他们给改造过来,这就是我们几十年美术教育的缩影。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太强调中国画,不能完成宣传任务。在我们以往的意识形态里,“一切艺术都是宣传”,但是不要忘记,并非所有的宣传都是艺术。宣传需要美院的学生去画招贴画、大主题画,这个很正常,但靠文人画去画肯定不行,因用西洋画的标准来衡量,它比例不准确,根本不算艺术品。

中国美术从写实到写意的审美观变迁已逾千年,像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冈石窟造像等等都很写实,水平也很高。古代中国对写实的手法并不陌生,所以说西洋画的写实路子也没什么神秘可言。

我想,今后对文人画的期望,不应该在诗词歌赋或者简单的笔墨趣味上,而应该说是靠中国传统文化这整棵大树的滋养。文人画家要从传统文化里汲取养分,然后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作品里,使得其作品表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某种特征。如果中国画都被西洋画改造了,谁来改造西洋画呢?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种西洋画,你不觉得单调吗?

我认为,文人画作为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的艺术形式,有其特殊的作用。元朝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文化管理制度、画家的社会地位低、汉人不受重用等原因,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了元代绘画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优秀的画家们把造型的线条变成了一种抒情的符号,没有相当的书法造诣、没有长期的训练是无法过关的。

今天中国绘画之所以不能震动世界,原因之一在于画家不会写字。这些画家的线条仅仅是个造型工具,其中不包含过多的文化含金量,也不能抒发太多的感情。

这方面呢,我想可以分分工,文人画基本上可以说是文言文的产物,文言文也不必完全废止,白话文不耐读,文言文还可回味。今天全国各类美展的题跋诗词,多不讲平仄格律,就这样的情况还讲什么文人画呢?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是该时代人自觉不自觉都无法超越的,也是由后一代人总结出来的,不是当代人自己说了算的东西。

我认为,适当地尊重文人画就是尊重人的个性。一个人拥有一片小小的天地,别人不应该去侵犯他。其实这也是一种人权,一种对人的尊重。世界上所有的艺术,最后还是看你如何对待生命。你对生命,是滋润它、保护它,还是摧残它、削弱它、扭曲它?如果对生命的态度这个问题画家能够解决得很好,美就会通过画家的创造,不仅给读者带来大量快乐和审美享受,也能无限丰富画家自己单调的一生。

(柯文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艺术评论家)

刘曦林:“新文人画”在精神指向上远离了现代中国的实际,不会成为当代中国画的主流

“八五”美术思潮过后,有一部分美术家,有感于西方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冲击太大,于是提出“新文人画”,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善意的文化意旨,但不难看出, “新文人画”是带有一种与时代不相合拍的社会心理或者说心理旨归的。这就如同他们自己的理论家所声称的那样,在精神上他们大抵是向后看的。如果较起真来的话,现代的“新文人画”,他应当具有当代文人最积极的、最先进和最具有时代感的精神指向。显然,吃斋、念佛、喝茶这样一种文化情结,这样一种精神指向,根本就不能代表20世纪后期或21世纪即将到来的社会转型的节奏和文化人的代表心态。况且,真正的“文人画”只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伴随着中国特殊的士阶层与封建皇权统治之间急遽加深的各种矛盾、冲突之后而产生的一个强化意识表现的流派。就今天而言,既然那个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个士阶层也不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这里还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就现代中国而言,究竟谁是文人?谁不属于文人?其实,自20世纪30年代起,“文人”的概念已经转换为“文化人”,在延安时期又称“文艺工作者”了。今日重提“文化人”,是特指人文知识分子,是指那些作学问搞著述的学者,他们的画可以称为学者画,有画外修养的补充,别有一番滋味。而当今的新文人画家群中人中又有几个这样的文化人呢?

面对此情此景,“新文人画”的状态如何呢?—他们对传统的尊重是执著的,但我认为,和“现代水墨”一样,“新文人画”因其在精神的指向上从不同的角度远离了现代中国的实际,这就决定了它将不会成为当代中国画的主流,或者只可看作在现代化进程中缅怀传统文人情结的一种亚文化想象。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梅墨生:乏“文”、缺“新”,一味小巧、多种杂陈,怎堪称“新文人画”

中国画在某种意义上说可称之为“人、文、画”—具有浓郁和深厚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绘画。必先有其人、其文,然后才有其画;而文人画又是中国画里的一个品类,特指历代文化阶层所作的画(也包括在朝和在野两大阶层)。文人画包括具有专业训练和绘画功底的、不具备专业训练和缺乏绘画功底两种。前者,艺之功夫与文化修养高度结合,是优秀的文人画,如黄公望、赵孟頫、倪云林、吴镇、八大山人、吴昌硕等皆是。而后者,则属末流之文人画,是平庸文人游戏笔墨之画,故常为人诟病者,理之固然。20世纪初叶,一些文化名人及美术领袖对中国画和文人画、“四王”画的抨击概指此类,虽语多偏激,而其直指症结处不为无由。

随着社会的变化,文化思潮的演变,古代文人阶层已然分解和变换。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对传统文化的摧枯拉朽式反叛成为时尚,“中国画”里的“文人画”也几乎呈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之势。因此有“新国画”应运而生、有“合中西于一体之新纪元”呈现。但文化传统,不会因一时时变而蘧断,更不会立马全然转换。所以仍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石鲁、陈子庄式之“中国画”存在,他们的画不能简单以“文人画”称,他们的画本人视之为“新文人画”—与时代相感应,又具有传统文人之气质。有其人、其文、其画的新意在。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新文人画”则参与人员层次类型不一,绘画品质风格水平更是鱼龙混杂,且与齐、黄、潘、陈那一代人的“人”、 “文”之新比,实在乏善可陈。所以,本人虽曾滥竽其间一二次展览,却一直对此提法不尽苟同。我认为这个阵营里有好画家,但并不多,而且参与者松散变化,不具稳定性,尤其是个别代表人物,根本画的不是文人画,更别说“新”了。乏“文”、缺“新”,一味小巧,多种杂陈,怎堪称“新文人画”?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孟奇:“新文人画”现象包含了对思想解放的认同、对文化价值的追寻与肯定,也是继陈衡恪对文人画价值的再次思考

“新文人画”最初所秉持的宗旨十分单纯,“不计功利,意在交流”,并无明确文化指向上的分野或限定,纯粹是画家之间的交流。直至1989年春因为部分理论家的参与,使该活动逐步步入他们所拟定的轨道并标注了“新文人画”的标签。由于他们的操持,令该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召致了众多的质疑。对参展画家而言,大多都有着各自独立的文化认识及艺术追求,他们更在乎绘画艺术自身的品质,而“新文人画”这个名称在他们眼中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故而在这面大旗下大家聚散自由,大多抱以了若即若离的态度。

来自各方最多的质疑是“新文人画”的概念能否成立?问题的要害在于,当代画家是否还具有文人的身份?理由很简单:现实社会已不存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何来文人之画?一个“新”字当然更无从着落。不过,把中国的文化问题看得如此简单与绝对不免失之幼稚,以社会身份作简单对应更形同刻舟求剑。中国文人的性灵与情怀,中国文化中蕴含的诸多精神财富难道真的随着时代变迁、随着当下知识分子的低素养低姿态而灰飞烟灭了吗?以往文人所强调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风骨就再无一丝价值了吗?当然,“新文人画”的画家们对日渐失落的文化精神未必都抱有“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信念,他们的心灵与艺术也不免有时代的烙印,但能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生命并从中享受文化精神的抚慰,虽说难言大志,可这在我们的文化现实中实在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文化选择。

有人认为“新文人画”活动应视之为“新文人画”现象,其发生的实质包含了对思想解放的认同、对文化价值的追寻与肯定,也是继陈衡恪对文人画价值的再次思考,也是对数十年中国画教育的检讨。“新文人画”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而“新文人画”活动则为它提供了一个文化的触发点。

(王孟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和平:“新文人画”沿袭传统文人画的境界和笔墨,必将成为这一时代的经典艺术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北方中画联展”改为“中国新文人画展”,每年举办一次,举行了十多年,新文人画展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以西方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写实绘画和简单模仿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实验水墨的缺陷,使人们产生了对文人画的渴望;另一方面,“新文人画”不是传统文人画,具有很大包容量,参展画家有几种类型:或者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追求诗书画一体、或者以西方美学为基础以传统笔墨为表现形式、或者摆脱传统笔墨,用彩墨表现东方情趣。事实表明,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在新时代将得以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画家参与文人画研究与创作。“新文人画”沿袭传统文人画的高境界和对笔墨的高要求,必将成为这一时代的经典艺术。

画文人画必须具有“文心”和“文笔”。“文心”是画家的文化修养,画家要追求高境界必须注重文学修养;“文笔”是画家掌握笔墨的能力,文人画要求画家有高技能。画家在长期实践中,应用自己的文化修养将表达的物象形成笔墨结构、并通过“书写”表现出来。现在有的学生虽然有很高学历,但不重视传统文化修养,所以缺乏“文心”;他们书法能力差,笔墨不佳,所以也缺乏“文笔”。再者,当下许多有才华青年画家急功近利,已经不再追求“文心”与“文笔”了……二十多年前“中国画穷途末路论”没有使中国画走向绝境,相反地中国画正在走向繁荣,有的画家也摆脱名利诱惑开始静心地修学,诚心追求艺术,也相信随着人们对生活高品质的要求,新文人画必将得到更多人的推崇。

(王和平,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刘墨:就艺术现象而言,不关注“新文人画”就无法弄清当下国画的创作格局

“新文人画”是对以下创作倾向的反驳:一,西化或现代化的倾向(包括以素描改造中国画,趋向于写实;或者依据西方现代主义的方法,将抽象观念带入水墨宣纸等材料之中);二,现实主义尤其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倾向;而自从“新文人画”产生以来,经千余年发展而出的最富中国文化特色的笔墨语汇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虽然还有大多数的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它的“不积极”和“不革命”。

“新文人画”作者虽然风格并不一致,题材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特征:明显地深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强化了创作者的精神情绪,在笔墨语言上体现为一种只有中国传统文人画才有的率意、恣肆,他们这种借助笔情墨韵来传情的作法,迅速引起了不小的共鸣。尽管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诗词、古文、书法这一类的修养在许多 “新文人画”作者身上明显地缺失,但在表达超越现实功利的文化精神和人生体悟方面,甚至陶醉于笔墨游戏的做法,却与传统文人画相吻合。就艺术现象而言,“新文人画”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不关注他们,就无法弄清当下国画的创作格局。

(刘墨,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韩少玄

关怀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十七大报告无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和走向成熟。报告在谈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第一次使用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概念,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关键词】 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者; 新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现代化进程

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富有思想魅力和精神内涵的教育活动,就必须以尊重个体生命为起点,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目中无人到目中有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1 完善帮扶联系网,稳定各类群体

(1)建立了服务退休职工、退养家属的依靠组织。形成了退休职工、退养家属以行政管理站为依托的管理网,完善了人员基础资料、台账和数据库,建立了“亲情服务卡”、开通了服务热线、信访接待日,并通过定期走访、上门服务、交流谈话等方式,实现了各类群体有话有处说,有苦有处诉,有难有人帮的畅通渠道。

(2)完善组织管理制度。今年以来,我们以落实“双亮”、“心田”工程为契机,加强干部管理职责,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干部帮扶制度》,开展了“这个周末我上岗”、“下基层、进班组、上岗位、入病房”等活动,使广大干部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地拉家常,交朋友,深入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和结对帮扶职工群众家中,推心置腹,促膝谈心,架起了干群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使联系群众制度化、经常化。

(3)完善帮扶机制。为职工办实事、解忧愁才是最有效的贴心的服务。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开展了“包帮扶,促和谐”“手拉手,情暖家庭”等活动,建立困难群体帮扶档案和扶贫帮困网络,通过组织协调渠道解决了部分困难职工长期住院治疗需子女护理的困难,有5户困难职工家庭得到了生活困难救助。

2 抓好本质安全工作,让职工在安全的氛围下放心工作

安全生产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保障职工的生命和单位的财产安全为前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抓安全、搞建设。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设备和环境,更重要的是人。因此,在抓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对职工生命负全责。

(1)安全教育常抓。安全问题往往是长期积累的安全思想麻痹的隐患以及由此带来的造成其他隐患的必然结果,所以安全思想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是安全事故之源。因此,我们在抓安全教育上,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开展“我要安全”、深化“查改争提”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实施了“六项安全健康行动”,不断加强安全责任感教育,积极开展“警示”教育、人本安全意识教育,并通过“唱安全之歌、讲安全故事、看安全事故案例”等形式,在班组中开展了“反违章、查隐患安全传递”活动,在岗位上开展了“青年安全监督岗”活动,在职工中树立了“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尽责”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了职工参与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实现了中心本质安全。

(2)安全技能常练。随着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迫切要求职工的安全能力素质与之相适应。目前,天然气管理中心职工的知识水平、接收能力、工作姿态、经验积累等各尽不同,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加大现场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改善和更新职工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重点在提高“精通业务”、“熟知政策”、“反应敏捷”的素质培训上下功夫,通过举办HSE管理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大检查、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经常性地灌输各项安全规章,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敏锐性,不断提高了职工自身应对复杂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

(3)安康文化常渗透。作为企业来讲,深层的安全文化层面包括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理论、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等,它是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通常称之为企业安全精神文化。

3 建设好工作生活环境,让职工在绿色的环境中安心工作

体现人文关怀,就要渗透于职工的生活之中。关心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始终关注和着力解决的现实课题,是一以贯之的执政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关注、协调和解决职工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提升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指数,才能赢得职工的信任。因此,我们启动了三个“为民工程”,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

(1)启动“绿化”工程。我们倡导广大干部职工从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垃圾做起,让职工充分认识到改善环境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随着美化“家园”行动的深入推进,大家的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和爱护环境道德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全中心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绿色岗位的浓厚氛围。

(2)启动“满意”工程。我们本着“最好一餐在食堂”的原则,切实办好职工食堂,搞好“两堂一室一舍”建设,为一线职工创造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多年来,我们从关心职工吃、住、行入手,加大了基层食堂的建设投入,开展了“三餐满意在食堂”活动,配置了食堂餐具设施,改善了食堂质量,推出了岗位职工生日餐,为职工送上了生日贺卡。同时在部分基层站队建立了职工青年之家,配备了流动书箱,实现了职工食堂餐馆化,居住环境“园林”化,为职工营造了温馨的“家”环境。

启动“暖化”工程。职工群众的冷暖应该是我们永远的牵挂。在基层岗位值班室建设中,我们把职工的冬暖夏凉作为大事来抓,开展了“暖化”工程,在每个值班室都安装了采暖设施,并加装了空调,增添了饮水机、工具箱等辅助设施,使每位职工都处在环境舒适、无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让家人放心。

4 采取多种保障措施,让职工在健康的条件下舒心工作

作为国有企业,既要强调奉献精神,又要理解解决职工的实际困惑和生活困难,使职工能够真正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和尊重,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履行好管理和教育者的职责。因此我们通过搭建三个平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

(1)搭建“情暖关怀”平台。多年来,我们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了“三爱三讲”等主题教育活动,用和谐的氛围感染人,美好的愿景激励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让整个团队始终充满着温情和关爱,保持着激情和活力。在职工中倡导“放心精神”,深化“放心活动”,努力培养“干放心活、办放心事、做放心人”的“三放心”职工。通过开展“做胜利人、传石油魂”图片展,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随着数字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我们从职工素质需求出发,不断加强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以高技术人才的名字命名了“李勇创新工作室”,设立了“岗位课堂”、“互动课堂”,为职工学习交流营造了良好环境,涌现出了一批素质高、作风硬的技能操作人才,为天然气管理中心的持续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强劲动力,文化的优势真正转化成了队伍竞争的强势。

(2)搭建“健康服务”平台。为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努力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生产生活氛围,我们每年定期对各基层单位职工下发书籍和健康知识手册,组织职工进行查体,安排职工健康疗养,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职业病教育。同时我们还专门为职工建立了健康追踪档案,对患有慢性病的岗位职工开展了跟踪走访和回访服务,并根据健康状况,适时进行调整岗位,对困难职工家庭进行了“结对帮扶”,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3)搭建“心理沟通”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提出的不同心理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加以沟通交流。多年来,我们坚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行了“四字工作法”、“说事日制度”,开通了“思想政治工作直通车”、“短信温馨提示平台”、“车厢聊天室”等,为广大职工解开心理症結提供了渠道。同时我们以支部为单位建立了职工小档案,把职工个人的行为、思想、爱好、家庭、违纪等情况记录齐全,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态管理,对于那些吃热不吃冷的要抓住“火候”,趁热打铁,进行热处理;对于那些吃冷不吃热的要头脑冷静,先降温再作处理;还有课堂施教法、激励施教法、娱乐施教法、自我施教法等方面的交叉运用,互相补充,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说理性、直观性、艺术性、生动性融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天然气管理中心自2007年5月份成立至今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 刘长华,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创新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广东深汕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上一篇:测绘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阅读材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