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物造纸工业论文范文

2024-01-01

水污染物造纸工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工业化指标;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化发展水平;污染排放强度指数

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index;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g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Pollution emission intensity

我国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人口参与规模最大的工业发展过程,对资源的消费和对环境的影响更为突出,因而我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与所有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问题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然而,与其他国家工业化问题不同,我国人口基数和城市规模都较大,形成了许多诸如“雾霾”这种“城市病”的区域性环境问题,环境形势极为严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严峻的客观现实迫切需要我们解决工业化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与问题。

关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污染排放关系的研究,国内外从环境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多偏向于研究单一或多种污染物排放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且通常引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假说进行分析。例如,Selden等[1]采用跨国面板数据计算得出4种重要空气污染指标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并预计未来10年全球污染排放量将会持续快速增长;Hilton等[2]对48个国家20年间汽车尾气中的铅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呈倒U型关系;Annicchiarico等[3]采用1960~2003年的历史数据验证了意大利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之间存在EKC关系;Mao等[4]论证了黄河区域的农业灌溉带来的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发现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区域而言,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并非总是存在倒U型关系[5-6]。如沈满洪等[7]与吴玉萍等[8]分别利用浙江省和北京市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得出了不同的曲线特征,其中浙江省表现为N型曲线,而北京市则为显著的倒U型曲线;Galeottia等[9]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得出CO2排放量与人均GDP更倾向于N型关系;Gani等[10]以生态经济角度探索水污染排放的管理模型等。综上所述,研究大多以EKC曲线为模型进行趋势研究,并没有通过曲线对各省份进行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也缺少水污染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的分析。

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对其判断同工业化的定义一样,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标准。国际上众多知名学者对工业化阶段的量化测评研究通常是从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进行测度,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夫曼的工业结构四阶段理论[11],西蒙·库茨涅茨的产业结构划分理论[12],科林·克拉克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根据就业结构将工业化分为初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13],钱纳里等的人均收入六阶段理论[14],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法将工业分为农业结构阶段、工业初兴阶段、工业加速阶段、工业国阶段[15],以及国内比较典型的陈佳贵课题组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法[16],這些典型的工业化阶段量化划分方法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用。

1 研究方法

选取2001~2013年我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数据、我国环境指标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以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曲线拟合法等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的关系。

1.1 陈佳贵课题组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法 陈佳贵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法是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学部课题组提出的,相对而言是目前衡量我国工业化阶段的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取人均GDP、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镇化率、就业结构等5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地区工业化进程,各个指标的阶段划分标准见表1。

基于上述指标体系和各个工业化阶段的标准值,选择阶段阈值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用加权合成法来构造计算反映一国或者地区工业化水平和进程的综合指数(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根据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划分相应的工业化阶段(表2)。人均GDP、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镇化率、就业结构权重分别为0.36、0.22、0.22、0.12、0.08。

根据陈佳贵课题组的研究结果,2002~201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2010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66,达到工业化阶段的临界值,说明2010年我国已结束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并在2010年之后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1.2 原始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的实质是对数据指标直接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因数据指标的量纲差异而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外在影响。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标准化以后指标变量的范围为-1~1,其形式如下:

Y=X-μσ

式中,X、Y分别为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数据;μ、σ分别为2001~2013年全国相同指标的均值和方差。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3 主成分分析

1.3.1 主成分确定。利用SPSS软件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Xi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以及主成分的载荷矩阵。前两个主成分Y1和Y2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很好地保留了原来指标的信息,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5个指标。根据两个主成分的载荷矩阵,计算出各指标在两个主成分线性组合中的系数,并得出评价指标与两个主成分之间的线性组合:

Y1=a1*X1+ a2*X2+ a3*X3+ a4*X4+ a5*X5

Y2=b1*X1+ b2*X2+ b3*X3+ b4*X4+ b5*X5

1.3.2 权重计算。根据公式,由各指标Xi在两个主成分中的系数ai和bi以及两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d1、d2,得出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的系数ki,之后进行系数归一化得到各指标的权重wi。ki计算公式为:

ki=d1×ai+d2×bid1+d2

1.3.3 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I计算公式为:

I=6i=1wiXi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出2001~2013年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

1.4 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 设定全国工业大气和水污染排放指标的污染物排放强度[17]计算公式如下:

Iidui,t=Eidui,tLAVt

式中,Iidui,t 为t年工业i类污染物(i为SO2、NOx、烟粉尘、COD、固废)的排放强度;Eidui,t为 t年工业i类污染物排放量;IAVt为t年工业增加值。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连续性,选取2001~2013年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同时,为消除不同年份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工业增加值水平均换算为以2001年为基期的数值。

1.5 工业污染排放总量指数计算 为了方便分析工业化多种污染物排放综合情况,设定工业化污染排放总量指数EIidu,计算公式为:

EIidu=1/5EIDSO2+1/5EID烟粉尘+1/5EIDCOD+1/5EIDNH3-N+1/5EID固废

式中,EIDSO2、EID烟粉尘、EIDCOD、EIDNH3-N、EID固废分别表示工业SO2、NOx、烟粉尘、COD、NH3N排放量;1/5表示相应权重。

1.6 污染排放强度综合指数计算 根据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设定工业化污染物排放综合强度指数Iidu,计算公式为:

Iidu=IiduSO25+Iidu烟粉尘5+IiduCOD5+IiduNH3-N5+Iidu固废5

式中,IiduSO2、Iidu烟粉尘、IiduCOD、IiduNH3-N、Iidu固废分别表示工业SO2、NOx、烟粉尘、COD、NH3N排放强度指数;1/5表示相应权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 为便于分析我国工业化水平发展趋势,在陈佳贵课题组提出的工业化指标评价标准基础上,将产业结构指标用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即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代替,就业结构指标以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即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表示。总体上,2001~2013年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多数指标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仅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在近几年出现小幅度的下降(表3)。

陈佳贵评价法采用阶段阈值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能更好地评判工业化阶段,但是会影响各指标的整体趋势变化。因此,在综合前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工业化最终实现标准(即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标准)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以各指标数据除以工业化实现标准值并转化为百分数得出。人均GDP、三产产值比二产产值、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镇化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实现标准分别为60 000元/人、1、90%、60%、75%、90%。三产产值比二产产值、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均反映产业结构水平,两者经指标标准化之后取相同权重得到产业结构水平得分。2001~2013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各项基础指标得分见表4。

各项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之后结合陈佳贵评价法中经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进行修正,即两者取平均,从而得出最终权重(表5)。

根据各项指标得分和权重,经线性加权之后,得出2001~2013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根据2001~2013年工业化发展水平得分,可以大致得出分值在50~75范圍内为工业化中期阶段,75~100之间为工业化后期阶段。从工业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来看(图1),2001~2005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增长相对较慢,年均增长速度约为2.3%;2005~2013年工业化发展水平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约为37%。

2.2 我国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变化趋势 造成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指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其量的大小能相对较好地反映环境污染水平。因此,选取工业COD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以及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5类指标,来分析工业污染的综合排放水平,分别从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两方面进行衡量。由图2可知,就全国整体而言,2001~2013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的综合水平总体上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排放强度降低趋势显著,而排放总量在“十五”期间先降低后上升,工业污染排放状况存在波动性,在2005年之后才出现较为稳定的降低态势。总体上,2001~2013年,即我国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随着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工业污染排放水平不断降低。另外,工业污染排放总量除受工业化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到国家阶段性的环境保护控制政策影响,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开始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之后,工业化污染排放总量水平得到大幅度的下降。

2001~2013年我国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变化趋势2.3 工业化发展与污染物排放关系分析 相关性分析表明,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相关系数为-0.922,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925,均在0.01水平下显著负相关。相比排放总量,排放强度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更为显著的负相关性。工业化发展水平主要由结构化指标构建,而排放强度指标消除了工业发展规模的影响,从而能更好地反映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水平的提高,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下降,这与库兹涅茨曲线中工业化发展到中后期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是相符合的。也说明,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各方面技术、设备、工艺以及环保措施的逐渐完善都会成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有益手段。

为更好地分析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排放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工业化发展水平为横坐标,以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水平为纵坐标进行拟合分析。由图3可知,2001~2013年,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逐渐降低,呈幂指数衰减。根据降低速度,曲线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随着工业化水平快速上升,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水平快速降低,后一阶段降低速度趋于缓慢,这也说明随着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削减潜力逐渐减小,削减难度将逐渐增大。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当工业化发展水平处于50~75之间即工业化中期阶段时,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降低速度较快,而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时,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降低速度减慢。现今我国已大体上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污染排放削减潜力明显降低,总体上未来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应当更加注重加强产业内部结构的协调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另外,由于我国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工业污染排放削减有更大的潜力,应是国家工业污染防控的重点对象。根据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曲线拟合关系,在一定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下,随着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污染排放水平将不断下降。说明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工业化发展本身,而在于粗放型的工业化经济增长方式,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随着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污染排放水平下降趋势减缓,这反映出工业化进程达到一定高度时,经济增长方式得到转变,在现有技术水平、环境制度体系的限制下,污染排放水平将相对稳定。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污染排放水平的显著降低,就需要寻求新的解決途径,更新环境保护理念和战略措施。

图3 2001~2013年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与工业化发展水平拟合曲线3 结语

工业化发展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不断发展中解决。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决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没有发展的环境保护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工业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工业化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污染排放水平逐步降至生态环境系统可承载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 SELDEN T,SONG D.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development:Is there a Kuznets curve for air pollution estimate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27(2):147-162.

[2] HILTON F G H,LEVINSON A.Factor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vidence from automotive lead emission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8,35(2):126-141.

[3] ANNICCHIARICO B,BENNATO A R,COSTA A.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italy,1861-2003[R].MPRA Paper No.12817,1,2009.

[4] MAO C L,ZHAI N N,YANG J C,et al.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Ningxia Yellow River irrigation districts in China[J].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Bio 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2013:267968.

[5] TANA F F,LU Z H.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 of society,economy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PCA-VAR model:As a case study of the Bohai Rim region,China[J].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5,48:31-40.

[6] MA L,JIN F J,SONG Z Y,et al.Spatial coupling analysi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3,23(3):525-537.

[7] 沈满洪,许云华.一种新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浙江省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4):53-56.

[8]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21(2):239-245.

[9] GALEOTTIA M,LANZA A.Desperately seeking environmental Kuznets [J].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05,20(11):1379-1388.

[10] GANI A,SCRIMGEOUR F.Modeling governance and water pollution using the institutional ecological economic framework[J].Economic modelling,2014,42:363-372.

[11] 薛偉贤,孟娟.中国工业化阶段性评价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18-23.

[12] 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中译本)[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3]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D].上海:复旦大学,2006.

[14] H·钱纳里,S·鲁滨逊,M·塞尔奎.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0.

[15] 海伦·凯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中译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48-49.

[16] 陈佳贵,黄群慧,吕铁,等.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7] 刘剑筠,刘衍君,周长辉,等.2001年-2007年山东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3):38-40.

[1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5,43(35):234-237

水污染物造纸工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但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环保投资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是复兴丝绸之路经济繁荣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推手。为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效应,进而提供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的决策支持,本文应用2004-201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的数据,构建面板效应模型,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总额及投资分项的经济与环境效应。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以及三种环保投资分项(即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自变量;表征经济发展总量、结构、就业的5项指标和表征环境质量的资源利用、污染排放的5项指标是因变量。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能够有效带动该区域的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就业水平提升,同时有助于该区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三类环保投资分项的经济与环境效应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起主导作用,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效应最差;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的环保投资效应相差较大,其中四川省环保投资效应最优。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环保投资总量不足,尚未达到环境质量改善所需的国际标准;其二,环保投资结构不合理,即环保投资过于集中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相对较弱;其三,环保投资流向不恰当,表现为环保投资对就业水平提升、产业高级化、能耗控制、固废处置的作用不明显。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的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通过政府环保支出引导社会资金流入环保市场,进而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力度;调整环保投资分项比例,将环保投资向工业污染源治理转移;改善环保投资流向,使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推动清洁能源使用、提升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综合利用能力等。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面板效应模型;经济与环境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3.012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我国境内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西北省份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4个西南省份,具有丰富的能源、土地、生物等资源[1],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经济贸易的战略高地;但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扩张掠夺式的发展模式和高能耗、高消费的老路导致大气和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2]。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环保投资成为我国采用的主要环境经济手段[3],具体包括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保投资直接影响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向发展,对复兴丝绸之路经济繁荣与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4]。

梳理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环保投资具有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在环保投资经济效应研究中,以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居多,区域和城市的研究较少。王珺红[5]、徐辉[6]、朱建华[7]应用我国环保投资总额以及GDP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环保投资与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经济发展具有短期和长期的拉动作用。王金南[8]从增长率切入,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发现环保投资增长率与财政收入增长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与经济增长率缺乏关联。邵海清[9]应用灰色关联方法,发现环保投资总额与GDP存在较强的正向关联性,但不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关联程度;在环保投资分项中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GDP关联最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弱。刘冲[10]通过构建VAR模型发现,环保投资不稳定对GDP波动的影响程度较为显著。相比国家环保投资效应研究,区域和城市的环

保投资效应研究较少。刘娜[11]应用省级面板数据,以环保投资与绿色GDP为变量,对比环保投资在我国东、中、西部对经济发展的不同作用,发现环保投资与绿色GDP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对其具有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其中西部最强、东部最弱。王领[12]以上海为研究对象,应用VAR模型发现,经济发展对环保投资的正向作用较强,环保投资却对经济发展没有明显作用。综合现有环保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国家整体或某一地区的分析多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或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区域分析多采用面板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多集中在: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也因区域特性的不同存在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并无显著作用的结论。

环保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环保投资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尹希果[13]、颉茂华[14]通过构建优先增长模型,对比环保投资增长速度与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排放量变动,得出我国环保投资效率低下,治污效果与其总量高速增长不成比例的结论。张平淡[15]发现环保投资对能源消耗强度效应和污染排放处理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对能源消费结构作用不显著。彭熠[16]应用面板数据建立差分广义矩估计(GMM),分析得出我国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具有促进作用。高明[17]运用广义矩估计对不同地区的环保投资与污染减排强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环保投资对工业污染减排存在正向影响,但需在特定的投资区间才有效,并且存在区域差异。综合现有环保投资的环境效应研究,多采用优先增长模型、迪氏分解等方法,检验环保投资对工业污染物的影响,较少考虑环保投资对居民废水与废气的影响。

根据现有研究,我国环保投资总体上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但因区域或城市特性也存在不同的效果。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脆弱,又将面临新一轮经济开发。如何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环保投资是平衡两者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检索,尚未发现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效应的相关研究。为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的效应,提供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的决策支持,本文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选取2004-201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的数据,应用面板效应模型,测度环保投资对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就业水平、资源利用、污染排放5方面多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并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的进展与不足,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未来新一轮能源合作、经济开发中,提供优化环保投资的对策建议。

1模型构建

1.1概念模型

环保投资是为保护资源和控制环境污染所支出的资金总额。环保投资效应是环保投资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和经济两个方面。

环保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活动,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一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既有供给效应(指通过投资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增强,从而提高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又有需求效应(指通过投资扩张使需求发生连锁反应,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环保投资作为相对独立而又比较特殊的一类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其他投资不同。第一,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需求效应而不是供给效应。环保投资通过拉动需求,带动生产资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人数,并通过收入的增减变化,刺激消费的增长,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18]。第二,环保投资作为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还具有促进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倒逼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逐步淘汰,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国内外学者主要通过经济总量[19-21]和就业水平[22-23]研究环保投资的经济效应。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将经济结构引入环保投资经济效应,即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就业水平三个方面测度环保投资的经济效应。

环保投资作为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对环境质量有着必然的影响。其中,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通过要求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等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从而防止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通过促进污染物排放的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降低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通过建设城市排水、集中供热、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污染防治能力。环保投资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特殊性,而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和水、空气、土壤等自然环境损害的减少方面,因此,本文从资源利用率和污染排放量两方面考查环保投资的环境效应。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效应体现为环保投资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环保投资的经济效应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就业水平三个方面体现,以契合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经济发展目标;环保投资的环境效应从资源利用率和污染排放量两个方面体现,以满足国家保护资源、防治污染的环境治理愿望。进而形成图1所示的环保投资效应的概念模型。

2.2结果分析

2.2.1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均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数据结果,环保投资能够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总量的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就业总量的增长。环保投资总额对丝绸之路9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产业多样化指数、从业人员数的平均影响程度均为正值,分别为0.684,0.032,0.421,0.053。其中,环保投资对经济总量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影响程度为0.684;促进产业合理化的作用强于促进产业高级化的作用,两者相差0.389。同时,环保投资整体上能够拉动丝绸之

路经济带的就业水平但作用不强,影响程度为0.053。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中,环保投资对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具有最明显的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第二,对两省经济发展多项指标的平均影响程度为0.573,0.360。

环保投资能够有效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的环保投资对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平均影响程度分别为0.376,0.807,0.815,0.213,0.416。其中,环保投资对大气、水环境污染的减排作用最为明显,影响程度均超过0.8。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中,四川省的环保投资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最强,多项指标的平均影响程度为5.169。

2.2.2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作用最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作用最弱

在环保投资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综合影响程度为0.181,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均呈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经济效应方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就业水平的平均影响程度分别为0.335,0.166,0.323。与其他两项投资相比,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能拉动经济总量和就业水平的增长,平均影响程度分别高于第二位0.107,0.309,尤其对就业水平的提升具有主导作用。环境效应方面,除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效应较低以外,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减少单位GDP能耗、SO2排放量、COD排放量的平均影响程度为0.145,0.389,0.335,对提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平均影响程度为0.314,均居三类投资改善环境质量之首。

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的综合影响程度为0.129,在三类投资指标中居中间位置。经济效应方面,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对经济结构的改善作用最大,平均影响程度为0.167,但仅仅高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经济结构效应0.001。环境效应方面,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在改善环境质量的5个指标上均处于第2位。对减少单位GDP能耗、SO2排放量、COD排放量的平均影响程度为0.143,0.236,0.224,对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平均影响程度为0.073,0.206。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综合影响程度为0.048。虽在总体上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程度较弱,甚至出现负值。经济效应方面,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GDP增长和就业人数增多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152,0.006,均居三类投资指标末尾,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平均影响程度分别为-0.001和-0.041。虽然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整体经济效应较差,但是在减少就业偏离度方面表现最优,影响程度为0.028,高于第二位0.005。环境效应方面,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能够降低单位GDP能耗、SO2排放量、COD排放量,但是效果较其他两项投资较不明显,平均影响程度为0.03,0.189,0.195;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提升没有正向作用;但是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提升效果显著,平均影响程度为0.121,居三类投资之首。

2.2.3各省市环保投资效应存在差异,四川省环保投资效应较为突出

环保投资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市的效应不同。新疆、青海、云南的环保投资对其经济和环境的促进效果不佳,综合影响程度为0.290,0.334,0.337,排名9省市中的后三位。在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效应方面,云南省最为出色、广西省排名末位,影响程度分别为0.268和0.015;在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效应方面,陕西、重庆具有较好的经济与环境效应,影响程度为0.166和0.158;但是,对云南、四川、甘肃均未起到正向作用。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应方面,广西的表现最优,影响程度达0.302,云南、青海的投资效应不佳,仅为0.016和0.097。

四川省的环保投资对其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中位居首位,各指标的平均影响程度为0.829,是各省市平均值0.424的1.955倍。在经济效应方面,四川省环保投资总额对经济发展的平均影响程度为0.573,高于9省市0.297的平均值。在环境效应方面,四川省环保投资总额对环境改善的平均影响程度为5.169,高于9省市2.627的平均值。其中,四川省环保投资对减少单位GDP能耗、SO2排放量、COD排放量的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省市,平均影响程度分别为0.778,2.022,1.74,高于各省市0.376,0.807,0.815的平均值。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2004-201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的环保投资效应研究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效应与全国整体效应一致,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发展、防治环境污染。但是根据数据显示,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还存在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流向不恰当的问题。

(1)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2004-201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有所增加,201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为1 10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9%,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长期处于1.5%以下,仅达到基本控制环境污染的投资水平,尚未达到环境质量改善所需的2%-3%的国际标准。相比于丝绸之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环保投资的欠账程度仍在持续增加。

(2)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过于集中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较少。201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77.3亿元,是工业污染治理投资95.4亿元的8.15倍。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尚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少的情况与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不匹配。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不足直接影响环保效率,尤其是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未对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起到正向作用,回归系数分别为-0.001和-0.041,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环保投资总量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果。

(3)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释放,尤其是对就业水平和产业高级化的拉动作用。环保投资的产业高级化效应为0.032、就业效应为0.053,两者分别为环保投资经济总效应的1/21和1/13。环保投资主要作用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对能耗、固废的控制没有显著的作用。环保投资对大气和水污染的防治效应分别为0.807和0.815,远高于能耗、固废的控制效应。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其一,2004-201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在带动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膨胀。其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GDP依旧过多依赖于能源的消耗,2011年单位GDP能耗为1.005 t标准煤/万元,高于中国0.799 t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标准,是世界平均标准0.393 t标准煤/万元的2.557倍。其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固废处理能力低下,2011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56.18%,低于发达国家近25个百分点。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中,四川省的环保投资效应最优,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环保投资总量多、投入早。其他区域的环保投资也各具特色,多体现在投资结构和投资流向中。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环保投资的现存问题,为更好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发挥环保投资的作用,应当汲取经验、吸收教训,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环保投资总量、改善投资结构、调整投资流向。

(1)优化环保投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和环境效应,首先应当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市的环保投资力度。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通过政府的环保支出引导和带动社会基金流入环保领域。通过环境税收、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等环境经济手段,撬动民间绿色市场,推动社会投资向环保市场倾斜。

(2)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环保投资分项的比例。在保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按照我国最新的环境要求和标准,确保新建项目“三同时”的环保投资数额,并将环保投资的重点向工业污染源治理转移,处理好遗留的环境问题,提升经济质量。

(3)为提升环保投资对经济、环境的效应,在经济方面,应更多关注环保产业的发展。应用环保投资,扩大环保产业规模、增加环保服务的供给,从而带动生产性就业,推进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在环境方面,应在保持对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持续支持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如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发展,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产生的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以降低铁、铜、钾等金属的对外依存度,实现垃圾处理的效益增值,缓解资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

(编辑:王爱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梁敏. 20省份全面布局“一带一路” [N/OL]. 上海证券报, 2015-01-28 [2015-10-28]. http://www.rmzxb.com.cn/yw/tx/2015/01/28/438899.shtml.[Liang Min. Overall Arrangement in 20 Provinces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N/OL]. Shanghai Securities News, 2015-01-28 [2015-10-28]. http://www.rmzxb.com.cn/yw/tx/2015/01/28/438899.shtml.]

[2]李泽红, 王卷乐, 赵中平, 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J]. 资源科学, 2014, 36(12): 2476-2482. [Li Zehong, Wang Juanle, Zhao Zhongping, et al. Ecological Patter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ode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J]. Resources Science, 2014, 36(12): 2476-2482.]

[3]马秀岩, 武献华, 钱勇. 可持续发展战略视角下的环境保护投资问题研究 [J]. 投资研究,1999,11 (5): 23-27. [Ma Xiuyan, Wu Xianhua, Qian Yong.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in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J]. Investment Research, 1999, 11(5): 23-27.]

[4]张孝得. 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EB/OL].金融博览,2014-05-06 [2015-10-28].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40506/150119016832.shtml.[Zhang Xiaod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Open New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B/OL]. View Financial, 2014-05-06[2015-10-28].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bank_hydt/20140506/150119016832.shtml.]

[5]王珺红, 杨文杰. 中国环保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J]. 经济管理,2008,20(Z2): 157-162. [Wang Junhong, Yang Wenjie. A 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s EPI and Economic Growth [J]. Economic Management, 2008, 20(Z2): 157-162.]

[6]徐辉, 刘继红, 张大伟, 等.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环保投资贡献的实证分析 [J]. 统计与决策, 2012,27(13): 126-129. [Xu Hui, Liu Jihong, Zhang Dawei, et al.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ontribution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12, 27 (13): 126-129.]

[7]朱建华, 徐顺青, 逯元堂, 等. 中国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 24(11): 100-103. [Zhu Jianhua, Xu Shunqin, Lu Yuantang, et al.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Grainger Causalit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4(11): 100-103.]

[8]王金南, 逯元堂, 吴舜泽, 等. 环保投资与宏观经济关联分析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4):1-6. [Wang Jinnan, Lu Yuantang, Wu Shunze, et al. 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Macroeconomic Growth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 19(4): 1-6.]

[9]邵海清. 环保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J]. 生产力研究,2010,25(12): 14-15. [Shao Haiqing. A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J]. Productivity Research, 2010, 25(12): 14-15.]

[10]刘冲. 基于VAR模型的城市环保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J]. 东岳论丛,2015,36(2): 157-161. [Liu Cho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VAR Model [J]. Dongyue Tribune, 2015, 36(2): 157-161.]

[11]刘娜, 陈春生. 基于绿色GDP的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1): 26-31. [Liu Na, Chen Chunsheng S. A Study on Con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Green GDP [J].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5, 36(1): 26-31.]

[12]王领, 杨阳. 环保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1991-2010年数据 [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33(11): 69-74. [Wang Ling, Yang Ya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Data from 1991 to 2010 of Shanghai [J]. 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3, 33(11): 69-74.]

[13]尹希果, 陈刚, 付翔. 环保投资运行效率的评价与实证研究 [J]. 当代财经,2005,26(7): 89-92. [Yin Xiguo, Chen Gang, Fu Xiang. An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J].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2005, 26(7): 89-92.]

[14]颉茂华, 刘向伟, 白牡丹. 环保投资效率实证与政策建议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20(4): 100-105. [Xie Maohua, Liu Xiangwei, Bai Muda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4): 100-105.]

[15]张平淡, 朱松, 朱艳春. 环保投资对中国SO2减排的影响:基于LMDI的分解结果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2(7): 84-94. [Zhang Pingdan, Zhu Song, Zhu Yanch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SO2 Discharge: Evidence from LMDI Decomposition [J].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2012, 32(7): 84-94.]

[16]彭熠, 周涛, 徐业傲. 环境规制下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省级工业面板数据的GMM方法 [J]. 工业技术经济,2013,33(8): 123-131. [Peng Yi, Zhou Tao, Xu Ye’ao. An Impact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to Industrial Emission Reduc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Industrial Panel Data with GMM Method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2013, 33(8): 123-131.]

[17]高明, 黄清煌. 环保投资与工业污染减排关系的进一步检验:基于治理投资结构的门槛效应分析 [J]. 经济管理,2015,37(2): 167-177. [Gao Ming, Huang Qinghuang. Deep Inspection towards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Reduction: Threshold Effect Analysis Based on Governing Investment Structure [J]. 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5,37(2): 167-177.]

[18]蒋洪强, 曹东, 王金南, 等. 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理与贡献度模型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2005,18(1): 71-74,90. [Jiang Hongqiang, Cao Dong, Wang Jinnan, et al. A Study on Functions and Contribution Mode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to National Economy [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5,18(1): 71-74,90.]

[19]Gentry B S L, Femandez. Evolvin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General Themes and Examples from Urban Water Sector [M]. Paris: Global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98: 5-8.

[20]邵莉莉. 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J]. 北方经济,2011,9(6): 69-70. [Shao Lili. Regressio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to Economic Growth: Taking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J]. Northern Economy, 2011, 9(6): 69-70.]

[21]Schou P. Polluting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Growth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0, 16(2): 211-277.

[22]孙玉宇, 倪静池, 吉李锋, 等. 江苏省环保投资对其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J]. 时代金融,2015,36(12): 260,265. [Sun Yuyu, Ni Jingchi, Ji Lifeng, et al. An Empirical Study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J]. Times Finance, 2015,36(12): 260,265.]

[23]张平淡, 谭玥宁, 贾鑫. 环保投资对就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J]. 管理现代化,2012,32(5): 16-17,9. [Zhang Pingdan, Tan Yuening, Jia Xin.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on Employment Scale and Structure [J]. 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2012, 32(5): 16-17,9.]

[24]Podinovski V V, Podinovskaya O V. An Approach of the Criteria Importance Theory to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with Hierarchical Criterial Structures [J]. Automatic Documentation and Mathematical Linguistics, 2014, 48(1): 1-5.

[25]卢现祥.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175-176. [Lu Xianxiang.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 the West [M]. Beijing: China Development Press, 2003: 175-176.]

水污染物造纸工业论文范文第3篇

英国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简称,位于欧洲西部,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北部及附近许多小岛组成,国土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英国由于受季风天气的影响,所以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年气候温和。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并不算很丰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国,是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的中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超级大国。“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那是什么将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工业革命。

那么,这一次工业革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政治上,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思想上,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出的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今天经济学家常常讲的市场供求规律。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间的自然交易会创造出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收入。根据这个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对外贸易战略。所以,经济上,随着君主立宪制的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英国加速了圈地运动,殖民地掠夺与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货币资本,从而为工业革命累积了财力上的准备。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继续了近三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自然科学上,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它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真正告别愚昧,迎来了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新时代

其次,它与英国如火如荼的农业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土地制度为中世纪的时候形成的一种敞田制,就是地的肥瘦、远近、干湿都不同,为了公平分配,给你一小块肥的、一小块瘦的、一小块远的、一小块近的,人们为了更好地种植作物,互相协商或买卖使自己的土地更加集中,从此时起圈地运动就时有发生,但是规模较小。一直到17世纪的农业革命开始,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离开乡村,向城市迁移,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支持,保证了工场的正常运作和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另一方面,圈地运动的土地兼并为资本主义型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此时的农业生产因为土地面积的指数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剥离而采用节省劳动力的耕作技术和早期的农业机械, 加上较好的组织和合理的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农业耕种形式的变革。 农业革命除了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外,还提供了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为城镇人口提供粮食。在农业革命前土地生产的主要是原始农业的产物,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块根作物和牧草的种植逐渐推广, 诺福克轮作制代替了传统的耕作制度, 人工肥料和化肥的施用, 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等等,这一切不单单使得可直接可食用的作物的增产,还无形中保证了畜牧业的饲料供应和家畜的质量。有数据表明:每英亩小麦产量圈地前为2.15夸特, 圈地后为3.25夸特;大麦从4.5 夸特上升到5夸特;燕麦从4 夸特上升到5.5夸特;豆类从35夸特上升到4夸特。(夸特:英国重量单位,1夸特相当于12.7千克)在畜牧业上,牛饲养量增加到354 头,羊饲养量增加到407头。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大发展为工业人口不断增加提供了保障。农业革命不仅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羊毛、淀粉、脂肪等等工业所需要的原料, 而且为工业提供了日益增加的粮食和畜产品。 农业革命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失去土地。这就有点像中国清朝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破坏,农民不能再依靠“男耕女织”来满足自己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转而成为日用品的消费者,这在无形中进一步的扩大资本主义市场,扩大生产。或许,工业革命不仅是资本家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的需求。马克思说:“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 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特质要素的那些事件, 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以前, 农民家庭生产并加工绝大部分供自己以后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原料。现在这些原料和生活资料变成了商品;大租地农场主出售它们,手工工场则成了他们的市场。纱、麻布、粗毛织品现在变成了工场手工业的产品, 农业地区正是这些东西的销售市场。以前由于大量小生产者独自经营而造成分散各地的许多买主, 现在集中为一个由工业资本供应的巨大市场。” 另外英国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人口的飞速增长反作用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人口增长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需求使得资本市场扩大。为了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工场主们不断改善工业技术,用更好生产方式和工具代替旧的。而在农业中,农业技术变革, 铁制农具和农业机械的推广,推动了农用工业的发展。工业革命正是根据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出收割机、割草机、播种机、松土机和切草机等。工厂生产的标准的农具,使农具的修理和更新变得简便易行。铁制品工业开始慢慢向农业渗透, 工业产品在农业市场上的比例越来越重。

农业革命还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金。农场主们将通过买卖农产品所获得的资金投资到工业中去。同时日用品等工业产业也在不断和农民的交换中获得利润,又再一次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就这样在无形中形成一条资金链,工业领域的生产资金不断积累和利用,推动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进程。

最后,工业革命离不开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凯伊的儿子又加以改进,发明了上下自动的杼箱,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织布能力更为提高。由于织布效率提高,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纱荒。 由于棉纱供应不足,出现了纺与织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棉布工厂因缺纱而停产。棉纱价格猛烈上涨,接着纺纱工人的工资也提高了。这种情况,对于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为了解决棉纱不足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措施。1761年,英国“艺术与工业奖励协会”两次悬赏,征求新式纺纱机的发明。

1764年,兰开夏郡内的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棉纺织技术上一个巨大的飞跃,使棉纱的产量迅速提高,引起了纺织业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因为棉纱生产成本的减少,也就使布匹的价格随之降低,从而使布匹的需求量增大,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织布工人。

随后人们又陆续发明了多种纺织生产工具,生产水平也逐步提高。

1769年,瓦特制成第一台蒸汽机。这一年,瓦特以发明分离冷凝器,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过程中的第一个专利。1784年,经过再次改进的蒸汽机,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而且还增加了一种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1785年,一个使用瓦特蒸汽机的纺纱厂建成。很快,蒸汽机在棉纺织业、毛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瓦特蒸汽机的问世,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从此以后,只要有煤作为燃料,就可以开动蒸汽机。并且,工厂也是根据需要建立起来,而不再受河流水力的限制。马克思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化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是人类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从而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机的广泛利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促使工业革命开展起来。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以此为标志,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水污染物造纸工业论文范文第4篇

王宜涛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是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节,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对应的教学要求是: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上完这节课感觉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就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做一下教学反思。

一、 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加学生兴趣,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进行导入,直观地展示,充分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死扣教科书的局面,根据学生情况和本土实际,自己组合课程资源:包括对教材重新组合,增加了乡土地理知识的补充,补充了典型题目的做题方法技巧的练习总结,有效地增加了课堂气氛,最终的学习效果明显。

3、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发扬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从学生在课堂的反应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4、有梯度地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个人能解决的独立回答,不能回答的小组协作,促进了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

5、给学生展示材料和图,让学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最终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读图和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6、有效地让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落实在学案上,有助于之后的复习总结。

7、用泗水县著名的红薯、粉条加工做背景材料,用泗水县的招商引资作为课下探究,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用所学课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1、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备课时有意增加学生活动部分,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不过毕竟限于学生的素质和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活动还不能完全放手。

2、值得深思的是,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真的是大家讨论的还是个人的观点?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人浑水摸鱼讨论与教学无关的问题。

水污染物造纸工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废气污染及来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 主要大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物来源于汽车尾气及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和生活臭气等, 其中二氧化硫浓度为0.002mg/m3, 二氧化氮浓度为0.011mg/m3,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0.186mg/m3, 其监测等级分别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和三级标准。

为了达到有机废气污染治理目的, 首先应对废气的来源及产生的危害加以明确。关于废气的产生首先可归咎到生产企业由于这类企业的废气排放量, 超过一定标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例如,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 其废气中所含的有机物含量较大且毒气相对较大, 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除此之外, 城市中的机动车数量增加也导致大气污染情况逐渐加重, 当前有多数城市大气污染的类型来自汽车尾气。而在北方地区的大气污染主要在冬季最为严重, 由于冬季供暖时间比较长, 暖气主要是通过燃煤而提供热能, 煤炭燃烧就会产生许多的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粉尘等, 进而对大气污染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针对大气污染的情况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进而不断提升空气质量, 有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

二.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技术探讨

综上, 笔者对废气污染的来源及影响进行了分析, 就目前来看, 常见的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包括, 催化燃烧法, 吸附法, 液体吸收法, 微生物降解法等等, 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 催化燃烧法

经研究发现在废气污染治理中, 催化燃烧法的应用频率相对较高, 其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 通过催化燃烧法的运用有机化合物会产生分解, 聚合, 通过氧化形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在催化燃烧中催化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会采取金属盐以及金属, 就目前来看, 在催化燃烧法实施中, 主要会采取。Pt、pd通过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可提高催化效果, 尽管催化燃烧法在废气的处理中能达到一定效果, 且应用范围相对较广, 然而这一技术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具有一定局限性。

(二) 吸附法

在有机废气污染处理中吸附法的应用十分常见, 通过吸附法的运用, 可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人员在选择该方法来处理废气时, 应对吸附材料加以重视, 尽量选择耐高温, 耐酸碱的吸附材料, 包括, 硅胶, 活性氧化铝, 活性炭等等。

吸附效果不仅与吸附材料相关, 与吸附系统的压力温度性质均有关联, 就目前来看, 活性炭在废气治理中得到了高效运用, 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吸附法成本低、能耗低、净化彻底, 可获得一定吸附效果, 但吸附方法流程相对复杂, 设备较庞大。

(三) 液体吸收法

液体吸收法在废气治理中十分常见, 主要采用有机物相似相溶的原理。举个例子, 某化工厂为了回收苯乙烯, 便会采取液体石油类物质实际上, 这是由于苯乙烯具有微弱极性, 与液体物质相容, 从而达到了有效的吸收效果。

(四) 微生物降解法

在污水处理中, 微生物, 法的运用, 日趋成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经固定载体吸收气体, 环保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进行废气的处理, 微生物作用就是对废气进行分解, 发挥出除臭的功能。为确保过滤效果, 在过滤废气时, 需要符合生物活动的有机物质所需条件。所以在分解废气过程中, 需要对有机成分进行及时补充, 以便给微生物创造有力与良好的环境, 确保微生物活动, 使得微生物繁殖与生长。就目前而言, 应用微生物分解废气时, 需要对环境湿度、温度与含氧量等进行控制。在废气过滤填料的阶段, 需要选取固定承载的介质, 给微生物创造生长的空间。在填料时, 要较大面积, 确保可以容纳足够多微生物的同时, 能够将占地空间减少, 并且结构需要均匀, 不可以存在异味, 应具备较强吸水性, 以便填料时保养与营养搭配。

三.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发展研究

(一) 生物检测的技术强化

环保的生物技术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其用途与功能越来越全面与广泛, 既可以处理废气, 又可以检测大气污染情况, 提供更加灵敏、便捷与全面检测的服务, 可以分析污染源, 以便了解大气污染物质转化的规律。环境的污染通过应用物探监测的系统, 连续监测环境污染, 可以对环境污染程度进行有效判断与预测, 继而方便大气污染的治理人员治理环境。

(二) 与其他新技术相结合

跨领域技术合作有着明显优势, 通过结合其他的新技术和环保生物的科技, 能够促进环保生物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可以促进环境治理的技术向着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 降低人力物力投入情况。尤其研究生物数学的模拟, 可以结合声音、光与电等技术, 能够对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进行处理, 有效落实环境治理的工作。

结束语

总之, 现在废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需要在今后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保护环境, 尤其是构建美丽中国的背景下, 废气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在本文中结合我国当前工业废气污染的情况, 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应用有效的科学技术, 防止空气污染, 进一步推动城市化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工业化水平逐渐提升, 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基于这种发展局势下废气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据此, 我国应将废气污染治理技术运用其中, 为我国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哈山·哈里亚克帕尔.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 (08) :123-124.

[2] 吴刚, 张峰.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J].环境与发展, 2015, 27 (01) :69-70.

水污染物造纸工业论文范文第6篇

图1是这个部门的技术流程图。排在他前面的部门是提供棉花和羊毛的农业、提供人造纤维 (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类纤维等) 的石化部门和提供纤维素 (人造丝、醋酸纤维素等) 的林业。其中, 棉花和人造丝是主要的纤维产品。纺织工业的生产被归类为中间产品制造阶段, 它们的产品还要进入最终产品制造阶段, 制成衣服、家具罩等。

1 纺织品的物理和化学操作

纺织品所用的纤维有三种:天然纤维 (棉花、羊毛等) 、纸浆与化学品反应生成的纤维质纤维 (醋酸纤维、人造丝等) 和石化原料制备的人造纤维 (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类纤维等) 。天然纤维和纤维质纤维的生产从净化和卷曲处理开始。纤维相对均匀后, 几股扭在一起, 通过高速纺锤纺成纱线。

表1是主要的染料类型和相关的纤维

最常见的织物生产技术是编织, 即在织布机上将一组纺线和另一组纺线交织而成。编织之前, 纱线要先浸泡上浆料, 以防止擦毛或磨损。另一种织物生产技术是针织, 也是把纱线交织而成。

织物成形后是湿法处理步骤, 他们有可能会产生污染, 可以从不同工序入手消除, 其中最关注的是脱浆 (用加酶或不加酶的热水洗涤以去除除浆料) 和洗涤 (用碱性溶液去掉杂质) 过程。

染色是一个有污染问题但必不可少的湿处理过程。染料的种类繁多, 如何选择取决于要染色的纤维、希望达到的不褪色程度和可用的颜色。由于明亮的颜色和高质量的纤维是人们所追求的, 染料一般都含有金属、硫化物和其他可能对生态系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成分。

要完成织物的生产, 还需要经历多道工序, 其中包括通过化学处理以提高织物的抗污能力和通过机械处理以最优化织物的结构与外观。

2 潜在的环境问题

2.1 固体残余物

在纺织工业中, 固体残余物是问题最小的。其中, 最显眼但并非很重要的固体残余物也许是库房里进货过多而堆积如山的衣物, 他们的质量加起来往往超过工厂产生的废钢的质量。

2.2 气体残余物

废气排放是这个部门一个主要的潜在问题。在美国, 2001年纺织工业排放的废气主要含3种化学品。甲乙酮和甲苯在排放中占的比例最大, 其来自涂层操作中溶剂的挥发;甲醇在排放中占第三位, 来自使用聚乙烯 (乙烯醇) 上浆操作时的排放。所有这些排放物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主, 是潜在的烟雾制造者。

3 部门前景

3.1 发展趋势

与其他部门一样, 纺织工业也在采用大量污染防治技术来解决自身的环保问题。这些努力的第一个成果是提高了能量效率, 降低了用水量, 并使水的再循环率上升。在上浆、染色和涂层工艺中, 少用有问题的化学品。此外, 减少硬纸板、草垫等可能产生固体废料的材料用量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本质上讲, 这些令人想要的潜在变化都是定性的——他们减少了资源的使用量但没有明显改变生产工艺。尤其在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方面, 做的工作很少。

这个部门第一个转变将会是利用再生资源生产高质量的均质纤维。带来这种转变的最可能的方式是应用生物技术。我们有理由相信, 这种技术将能够生产更好的动植物纤维、更均质的兽皮和更坚固的纤维素。

第二个转变有可能是在加工机械中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控制。这种方法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 但具有很大潜力, 可以精确测量和控制工艺流体, 实时监控编织或印花缺陷, 使用激光精确裁剪衣服和其他产品等。许多这类技术现在就可利用, 但在很多情况下资金紧张构成了启动障碍。

纺织业发展最迅速的是采用电子技术制造衣服和织物, 使其增加许多特性, 不过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试验阶段。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是在织物中添加金属粒子、金属丝或电子元件。可以很简单, 例如引入银粒子增加抗菌特性;也可以挺复杂, 例如, 将衬衫设计成能监控病人的生命征兆, 并能通过添加无线电话有求救功能。其他产品想法包括能播放MP3音乐的夹克和能够监测盗贼及火灾的地毯。不是所有这些想法都是可行的, 但有些是有希望实现的。

3.2 前景展望

在绿色世界里, 高科技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带来高的能量效率, 大大改进水利用效率和有效消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另外, 服装工业也将转向使用安全的生物技术来生产面料。在这个新时代, 衣服将会主动或被动的提供许多新的特性。

(1) 热调解衣服, 其含有许多能够存储能量的微囊体, 在热的时候吸收热量, 冷的时候通过结晶放出热量。

(2) 气味中和衣服, 其含有在布料摩擦时能够释放适当化学品的囊体。

(3) 衬衫, 含有部分陶瓷纤维, 可以抵御太阳红外和紫外辐照。

这些性能以及其他功能时的衣服的制造、洗涤和再利用复杂化了, 但是他们在绿色世界里将从环境的角度加以强调。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纺织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做了简单的分析, 另对以后的生产发展做了以下展望。

关键词:物理和化学操作,纤维

参考文献

[1] Service, R.F.Electronic textiles chargeahead, Science, 2003, 301:909~991.

上一篇:工业喷漆环境污染论文范文下一篇:编织艺术服装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