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治理的畜禽养殖论文范文

2024-07-21

污染物治理的畜禽养殖论文范文第1篇

1.1 研究方法

选择由Louviere和Hensher提出的实验方法, 运用了廉价磋商法, 将调查问卷平均分为设置廉价磋商问题和不设置廉价磋商问题两部分。在分析养殖企业对不同的污染治理政策的选择偏好上, 本文设定了五个属性作为畜禽污染治理政策的属性变量, 即:技术标准、排污费、粪肥交易市场、沼气补贴以及技术支持等。

1.2 数据来源

本文对五个生猪主产省份2015年6~8月份的数据进行了调研, 研究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采用非随机抽样办法进行样本的选择, 共发放问卷280份, 问卷有效率为85%, 未使用廉价磋商法问卷为131份, 使用的问卷为107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混合Logit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模型结果显示: (1) ASC系数显著为负, 表明养殖企业对畜禽污染处理持支持态度, 愿意提高畜禽污染处理率, 处理意愿较为强烈, 愿意改变现有的畜禽污染处理水平。 (2) 养殖企业社会经济特征对政策属性变量的影响。受教育水平较低、污染认知程度较高的养殖企业选择全面技术支持政策的可能更大, 说明受教育水平和污染认知显著影响养殖企业对全面技术支持政策的偏好;年龄、养殖规模越大的企业选择排污费政策的可能性更小, 说明排污费政策分别于年龄、养殖规模的交互效应系数为负向;技术标准政策来说, 人均耕地面积较多、养殖规模较小的企业选择的可能性较大, 说明两者显著影响了养殖企业对就似乎标准政策的偏好;沼气补贴政策来说, 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养殖规模大、环境保护政策认知较高的企业选择可能性更大, 说明三者显著影响了养殖企业对沼气补贴政策的偏好;粪肥交易市场政策来说, 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养殖规模较大、受教育水平高、环境保护政策认知高企业选择的可能性更大, 说明四方面显著影响了企业对粪肥交易市场政策的偏好。

2.2 畜禽污染治理政策的边际价值

选择实验方法, 通过估计政策属性的边际价值变化, 来表示企业在各畜禽污染治理政策下畜禽污染处理率的提高比例。结果显示, 各畜禽污染治理政策的边际价值总体排序一致, 但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出售粪肥, 养殖企业可以获得直接经济利益, 同时对于畜禽污染治理设施投资来说, 不需要花费资金, 是较为理想的畜禽污染治理政策方案。粪肥价值、沼气补贴、排污费提高一个级别, 企业愿意提高畜禽污染处理率的比例分别为9.739%和12.177%、7.859%和9.156%、5.467%和5.188%。通过直接给企业一经济补偿, 能够促进畜禽污染的治理, 降低了企业的治理成本。并且得到了全面技术支持, 企业愿意提高畜禽污染处理率的比例为2.155%和2.229%。而技术标准的实施是污染处理比例上升5.891%和7.510%, 其对企业污染处理率的影响较大, 并且通过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信息和制度, 排污费的征收将引导企业将污染成本纳入私人成本函数进行决策, 能够使他们做出更合理的拒测, 提高了企业污染的外部成本有利于污染治理。增强他们对新技术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本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般技术支持政策对企业的选择行为没有影响, 五种畜禽污染治理政策对养殖企业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 企业对不同污染治理政策的偏好具有异质性, 五种治理政策都能促使企业对畜禽污染进行处理。其中企业对粪肥交易市场政策的偏好最高, 其次为沼气补贴政策、技术标准政策、排污费政策、全面技术支持政策。同时, 年龄、人均耕地面积等与污染处理意愿显著影响企业的选择。在畜禽污染治理政策边际价值较低时, 无法发挥纠正向上偏误的作用, 而当较高时, 廉价磋商法可以缩小假设偏误。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晋城的不断加快, 如何降低养殖企业的污染排放量成了我国畜禽污染治理的关键。由此, 本文基于实验经济学视角下, 对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政策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 以期能够为政府制定畜禽污染治理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满足养殖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实验经济学,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政策

参考文献

污染物治理的畜禽养殖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主要针对江城县的畜牧养殖业的污染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针对污染的危害,探析综合治理的解决策略,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江城;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综合治理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10.037

0 引言

江城县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问题对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影响。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使养殖业发展能够达到当前环境保护的需求,就要遵循国家的政策方针,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畜牧养殖业,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提升江城县的生态环境,进而真正地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江城县的经济效益。

1 江城县畜牧养殖业的环境问题

1.1 畜牧养殖业的废弃物数量较大

在江城县的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农业占的比例较大,畜牧养殖业在江城县的农业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在养殖场中的畜牧粪便、废水以及各种产品的化学物质残留的数量较为庞大,甚至在数据统计中,比江城县的工业废弃物产出量更大,进而对于环境的影响更深。同时,在畜牧废弃物中,具有较多的有机物质,相比于同等的工业废弃物以及污水,有机污染物占的比例更大,污染更严重。畜牧业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庞大,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不仅影响江城畜牧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一定的威胁。

1.2 畜牧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措施不足

在江城县中,畜牧业发展速度极快,经济利益不断增长。但是有部分畜牧养殖场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却容易忽略,对废弃物的处理不够妥当。在养殖场中,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设施不够完善,废弃的污水也会直接排放在河流中,对环境带来较大的危害。尤其部分养殖场,为了自己的方便,增加经济效益,将废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了村中河流的污染。江城县畜牧养殖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治理策略,导致废弃物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环境质量,危害人们的健康[1]。

2 江城县畜牧养殖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2.1 造成水体污染

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水体造成的污染是当前养殖业的主要污染问题。在畜牧养殖业中,动物排出的粪便以及废弃物中污染物的比例较大,相比于国家的排放标准,相差较多。江城县许多养殖场将未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在河流或湖泊中,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源质量,影响地区中人们的饮水质量,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消极影响[2]。

2.2 造成土壤污染

江城县对于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畜禽的粪便及污水排放问题,较多养殖场对于这个问题不加以重视,转化池中的污染物直接深入地表、排入地下,导致周围土壤出现严重的污染。土壤受到污染物的污染,自身清洁能力会下降,土壤、植物中的寄生虫会逐渐增加,影响植物的发展,影响土壤的环境,进而对土壤的种植能力以及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影响。

2.3 造成空气污染

现阶段,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及浮尘,具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同时,畜禽在养殖时,排泄物发酵或清理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空气及周边环境带来危害。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畜禽的排泄物及废弃物中具有大量的细菌、病原,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会导致传染病的出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并且对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威胁。

3 发达地区畜牧养殖业环境治理的经验

3.1 设立环境保护的明确规定

在发达国家中,对于畜牧养殖业的环境问题较为重視,相应的法律体系也较为完善,在立法与执法方面,较为严格,能够彻底解决环境问题。政府及法律部门对于畜牧业的环境保护十分重视,监管严格。例如:德国制定了专门的畜牧业排泄物处置的方法;美国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将粪便及污水进行处理;中国台湾设立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设备。

3.2 对畜牧业的污染问题仅从专业控制、规模控制

发达国家对于畜牧农场的专业化标准化进行控制,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在畜牧养殖场选地、圈地、养殖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对污染问题进行专业控制。例如:丹麦引进无害饲料技术,进行研究与发展,减少饲料中的含磷量。同时,对于废弃物继续严格规定,防止对土壤造成伤害,使土壤丧失肥力[3]。

4 江城县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策略

4.1 对畜牧养殖业的环境问题进行立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农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于农业环境进行立法的呼声逐渐提高。在法律体系中要对污染物排泄的标准及要求进行规定,对生产者以及行政治理中心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同时,在立法的过程中,要保证法律条文的明确性,对于责任划分方面要清晰,做到畜牧养殖生产前防止污染,生产中控制污染,生产后对污染进行治理。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据相应的法律进行执法,对于生产中的问题严格对待,对于污染的责任严加查处,全面防治环境污染的发生。

4.2 对畜牧养殖业的污染问题进行防治

畜牧养殖业经营发展的主体为养殖场,想要解决畜牧养殖业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养殖场的问题。对于养殖场.要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首先,养殖场要引入畜禽的粪便处理技术,例如:厌氧发酵,将畜禽废弃物进行发酵进而将污水转化为沼气,再进行综合利用,生成新能源,进而有效的利用养殖场的废弃物。第二,想要更好的发展畜牧养殖业,就要对污染进行防治,对养殖的环境进行改善,将江城县的养殖场分别进行转移,进而形成统一管理、统一饲养,对污染进行防治及控制。这样做不仅可以防治污染对土地、水体的危害,也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

4.3 建立污染环境综合管理体系

想要彻底解决畜牧养殖业污染环境的问题,就要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对污染问题进行彻底管理。在各乡村基层建立兽医站、动物卫生站,政府部门对于畜牧养殖业的环境问题也应加大执法力度,加以解决。政府及各个部门应当相互合作,对养殖场监管要具有规范化、实时化,进行有效监督,解决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基本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对江城县畜牧养殖的环境进行深入的规划与探究,探究环境治理的办法。同时,政府在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方面应投人大量的资金,在财政上给予农民较大的支持,促进畜牧养殖污染环境的综合治理,促进江城县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畜牧养殖业的逐渐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加严重,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促进江城县的发展,提升江城县的经济效益,维持江城县的生态平衡。同时江城县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环境问题治理方案,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敖全胜,宝雪莲.论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 (1):30.

[2]张粉琴.浅析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 (8):43.

[3]申翠红.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285.

污染物治理的畜禽养殖论文范文第3篇

1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养殖规模小, 农民自家养的家畜和家禽仍占全国畜禽总量的绝大部分。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畜禽产品消费在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的比例日益提高, 直接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畜牧业正在由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向高生产力的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变, 这也导致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日益加剧。目前,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包括4类。一是对水体的污染。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及氮、钾、硫等无机物质, 排入水体后使水生生物过度繁殖, 造成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 自身消减污染的能力下降, 从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二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畜牧业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便大量进入土壤中, 导致土壤养分过剩, 并且粪便中所含有的重金属等污染物, 导致土壤中重金属蓄积量增加。畜禽类便中含有的氮、磷、钾和有机物质等成分, 过量有机及无机物易导致土壤高氮化, 而导致作物体内积存大量氮素。三是对空气的污染。畜禽粪便所包含的含硫和氮类气体化合物和畜禽养殖引起的温室气体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一般畜禽粪便排出体外后, 畜禽粪便经过腐败、发酵和分解后所产生的硫化氢、胺、硫醇、苯酷、挥发性有机酸、吲哚、粪臭素、乙醇和乙酸等导致环境恶臭。畜禽饲养、粪便管理阶段和后续的加工、零售以及运输阶段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塔、甲烷和二氧化氮温室气体排放[2]。四是病菌的传播。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等, 其处理不当, 导致空气、水质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大量增加, 而空气、水质和土壤和人群的关系又相当密切, 从而易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特别是对于人畜共患疾病, 畜禽粪便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

2 养殖污染问题处理

畜禽养殖污不仅对我国的水质、土壤和空气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也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工程技术处理畜禽污染物的治理模式运行成本高、环保监管难度大, 只有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主动控制为主与积极治理为辅的原则, 实现畜牧业生产中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 加大教育与宣传。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 提高养殖企业对养殖污染及的防治认识。告知养殖户应合理处理养殖污染, 合理处理与利用养殖废弃物。第二, 养殖场合理建设。鼓励建立大型规模化的养殖场, 促进养殖产业向集约化发展;同时, 淘汰选址不合理的养殖场和防污治污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此外, 有关部门应督促养殖户制定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计划和污染防治规划。实现该区域施肥时所需的肥料与畜禽粪便量相匹配。第三, 提高饲料安全。政府部门应严格规范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剂的使用,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应注意规范喂养, 不要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 减少粪便中的重金属导致农田土壤健康功能下降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3]。第四, 发酵沼气。畜禽粪便可经发酵产生沼气, 不仅可以将畜禽粪便转化成可燃气体, 还可以把发酵所产生的沼气用于生产生活, 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可用来灌溉农田和果园,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绿色生态农业模式[4]。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提高, 但随之而来的养殖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 我国养殖污染的问题主要集中于, 畜禽养殖未能与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相同步, 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未能认识到自身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应尽的义务。此外, 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未能到位, 具体的治理措施缺乏, 对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从而导致畜禽粪污处理不当而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 污染土壤和污染空气等, 造成环境污染。因此, 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防止和处理养殖污染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养殖污染问题现状及问题, 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希望能够对提高经济及环境效益有指导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 但随之而来的养殖业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养殖过程中的畜禽粪未经过合理处理, 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同时, 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 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此外, 粪便中的微生物, 易加剧畜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等。因此, 如何有效防止和处理养殖污染对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处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R].2010-02-06.

[2] 吴根义, 廖新俤, 贺德春, 等.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 (7) :1261-1264.

[3] 孟祥海, 刘黎, 周海川, 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个案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35 (5) :562-567.

污染物治理的畜禽养殖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增加,对各行各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产养殖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增加了人们的收入。但水产养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在水产养殖中喷洒的一些化学药剂以及有毒饲料没有被完全利用,其通过水的作用挥发,对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导致水资源与土壤生态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在新时期要想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就必须要加强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保障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水产养殖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不仅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提升了人们的收入,但不合理的水产养殖将导致整个养殖环境遭到破坏,给水产养殖的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新时期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水产养殖行业必须要树立环保理念,才能促进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的具体防治措施。

1 水产养殖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

1.1 内部因素

目前,在水产养殖时,不能忽略水产养殖内部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水产养殖的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养殖模式的多样化,其导致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模式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不同。1)淡水池塘养殖模式中,内部的水资源总体性较强,导致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较弱,而水产养殖的密度非常高,会产生很多的有机物以及粪便,导致整个水体富营养化。水藻滋生,造成水产养殖的环境遭到破坏。2)水产养殖的工厂化养殖主要利用鱼饲料进行喂养,水体不能及时更换,而且更换废水时直接排入周边的池塘,一些鱼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会随机进入到池塘中,导致池塘环境受到破坏。3)水产养殖的网箱养殖方法是设立一定区域的网箱使水产养殖区域与周围的水域联连同一体进行养殖,网箱中进行消毒、喂养工作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导致整个水域遭到破坏,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引发赤潮,环境污染加剧。

1.2 外部因素

在水产养殖中,外部因素往往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在水产养殖中,人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过度养殖,不合理地增加水产养殖区域,无序的排放水产养殖废水,使周围的空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整个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压力增加。此外,在水产养殖中,养殖人员不具备环保理念,认识不到新时期对于环保的重要要求,导致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比如,国家对于水产养殖饲料的配比有严格的规定,但很多养殖人员不在这个规定内进行饲料配比,甚至使用了很多的违禁药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在我国水产养殖的工作中,管理部门没有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监视和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区域划分不合理,导致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破坏出现蔓延式增长,引发重大的环境危机,不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

2 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

在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之前,必须要明确水产养殖导致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了解水产养殖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对于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并且从这些原因着手,才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提升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水平,促进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2]。

2.1 强化管理,设置合理的制度

在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过程中,1)相关的环境部门要强化对水产养殖的管理,设置合理的水产养殖制度,保障水产养殖在一个可以把控的范围之内开展。做好水产养殖区域的规划,深入了解水产养殖所在生态环境区域的承载能力,设置合理的水产养殖规模。2)在水产养殖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制度,设立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责任制度与考核机制,要严格审查水产养殖的资质,保障水产养殖区域内环境保护的力度[3]。3)对相关的水产养殖区域进行监测,避免偷偷进行水产养殖的现象,定期监测对水产養殖区域的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空气环境,检测水产养殖区域内的环境是否达标,如果没有达标,就要责令水产养殖人员停业整顿,整治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的要进行处罚,或者吊销水产养殖的生产资质。只有从根本上确立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责任,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对策,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2.2 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水产养殖工作。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养殖户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上,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要让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根据不同养殖模式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通过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此外,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人员的考核管理,对于从事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考核通过的人颁发技术人才证书,保障考核的机制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在合理的水产养殖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4]。构建水产养殖环境报警制度,如果出现化学物质使用过多或者残留有机物过多,就会自动报警,通知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对环境污染的问题[5]。因此,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多的使用化学物质,及时有效地清理出水产养殖区域的有机物质,更好地改善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提升我国水产养殖的水平。

3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产养殖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水产养殖对于环境生态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开展水产养殖时,一定要树立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在水产养殖产业经济发展中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引导和监督,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绿色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晓刚.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J].农家科技,2015(4):127.

[2] 韦覃智.浅谈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8219-8220.

[3] 孙平.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5):46-47.

[4] 赵安芳,刘瑞芳.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与污染控制对策[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3,12(4):15-17.

[5] 陆玉坤.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9):206-207.

(责任编辑:赵中正)

污染物治理的畜禽养殖论文范文第5篇

跨界水污染治理需要一个集权的协调机构来配置水污染在上下游地区的投入和收益,更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公民社会支撑的水污染法律控制体系,以及一套完善的水污染防治的市场和社会机制。

【案例】

河南省相关方面支付的400万元赔偿费,给了年初地跨皖豫两省的重大水污染事件一个说法。

2013年年初,河南惠济河东孙营闸开闸排水,大量氨氮严重超标的污染水体从河南省下泄,导致东孙营闸水位快速上升,超过正常控制水位。安徽涡河亳州境内水质由此污染加重,大批网箱养鱼死亡,淮河干流蚌埠市区及怀远县城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我国是一个流域社会,跨界水事纠纷由来已久。时至今日,我国的跨界水事纠纷已经从简单的水资源争夺、洪水防御中的利害冲突转变为对洁净水资源争夺的冲突。

【剖析】

突发背后的常态

伴随着30多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流域的水体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生态和环境压力,跨界水污染问题成为最典型的水资源冲突问题。

在水资源日益稀缺的当今社会,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和社区的人们聚焦于洁净水资源的争夺,同时想方设法将污水排放到其它区域,如排向其它行政区域、产业或海洋。在此情形下,跨界水污染事件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影响着不同行政区域间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存质量。

近年来跨界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诸如长江、黄河、海河、松花江、太湖、珠江等流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跨界水污染问题发生。

大部分跨界水污染事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突发性应急事件,但实质上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冲突管理中的一个常态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具有自然流动性的水资源管理面临行政区域间管理冲突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导致各种主体对洁净水资源长期竞争性开发所致的困境。

跨界水污染治理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公共品,它和洪水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洪水治理过程中最直接的措施是建造防洪工程,而大型工程措施的有效提供者是政府。水污染及其治理是一个广泛而分散的过程,即人人都是水污染及其治理的行为者。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看,水污染本身就是一个跨界管理问题,它或是跨行政区域界限,或是跨行业界限,或是跨社区或企业的界限。由于水污染本身在水资源消费过程中就必然产生,而这种污染过程大多难以进行低成本测量和监控。因此,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强制力量,无法有效解决工业社会以后加快恶化的跨界水污染问题。

在经过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后,人们已经认识到除行政解决方案之外的跨界水污染治理之路,诸如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法律机制,水污染排污权及其交易机制、公众参与和自组织治理机制、协商治理机制、税费强制或激励机制等治理路径。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不同水污染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但实践证明,所有路径的有效程度极大地依赖于制度和文化的适应性。

【路径】

制度和文化的支撑

如何解决行政区域间或不同利益相关者间的跨界水污染问题,是一个涉及复杂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的因时因地的决策过程。尽管从技术和方法层面进行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大多可简单予以厘定,但制度的改变和文化的变迁却是十分艰难和漫长的。由于水污染及其治理是一种极其分散和难以控制或监测的行为,它就更加需要制度和文化的支撑。

从政策形成的角度看,水污染治理制度的改变和文化的变迁,不是一个简单的计划和实施过程,而是需要水污染事件的冲击去形成一个有效的政策窗口,此时,立法和行政部门能否敏锐地抓住这个政策窗口将至关重要。在人们对水污染有痛苦体验之际,利用政策和制度去规范和引导公众的行为,让公众有渠道、有动力去参与水污染治理,从而改变文化和制度。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让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江南水乡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尴尬境地,深深地刺激了普通市民和当政者的神经。太湖蓝藻的爆发,极大地促进了太湖二省一市的合作治理进程,提高了太湖水污染的效率。

相比之下,淮河流域的跨界水污染事件也多次爆发,但至今不能从制度上真正形成有效的防治机制。原因之一在于,政府机构并没有抓住每次淮河流域的跨界水污染事件带来的政策窗口,从而有效地形成合适的跨界水污染防治制度。换句话说,淮河流域的公民意识可能尚不足以鞭策当地政府去抓住政策窗口进行制度改进。

具体到跨行政界水资源污染治理的组织和协调问题,大多数研究均要考虑两个或若干个政府间的利益博弈问题。对于同一主体政权下的多个地方政府间的水污染合作治理,解决的理论思路看上去比较简单和传统,采用具有集权色彩的合作治理方式,仍然是中外河流治理的有效经验。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这种解决思路不能如同洪水防治那样有效。人们可以看到包括淮河在内的流域防洪效率正在和经济发展步伐相适应,而污染防治的进度却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差距越来越大。

导致这种结果有其自然因素,即洪水一般给沿线政府带来的都是灾害,而水污染形成和治理过程对沿河上下游政府却利害有别,这种利害差别困扰着不同地区间对水污染治理的政治和经济成本与收益的协调配置。

同时,下列因素将使得集权协调治理机构形同虚设。

政治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官员的升迁主要是考核短期的GDP而不是长期的社会发展,更无论官员所在地的水污染给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经济因素在于,我国没有形成有效的水污染补偿机制来协调上下游地区的利益分配,从而抑制上游水污染量的排放。法律因素在于,我国没有形成水污染损害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依据,也没有形成NGO或公民环境诉讼制度,去限制政府或企业的不当行为。行政因素在于,各地对水污染排放没有完整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且真正具有行动力的地方政府没有强制执行排放标准的动力和机制。因此,即使有诸如淮河流域管理机构或国务院相关部委等协调机构,也无法从制度上有效预防跨界水污染问题的多次爆发。

跨界水污染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之道,绝不仅仅是地方政府间公共事务的谈判。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赋予水污染及其治理的行为者——公众参与治理的各种权力和途径,由此才能真正提高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效率。

长期将治理责任、权利、渠道和治理资源垄断在政府手中,不仅导致公民参与水污染治理责任的缺失,而且会进一步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间推卸责任,也无益于整个社会水污染治理制度和文化的进步,从而使得水污染问题日益恶化。因此,有效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必然需要公民参与的支撑。

此外,从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手段看,控制污染源及其排放量是最基本的目标,生态或经济的补偿措施只能是暂时的治理手段。应从科学机理上认识到,所有这种反馈式的自然或生态补偿机制,均只能降低污染的危害程度,而不能真正有效地从源头控制污染量的排放。

对于我国的跨界水污染治理问题,过分强调水污染权交易机制、水生态修复或补偿机制等自然或生态补偿类机制,将水污染治理作为社会的一种新兴经济产业,可能推动资本利益集团和政府寻租单位相互勾结,不利于地方政府增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力度。

同时,政府应该认识到,采用市场手段提供水污染治理公共品,从长远来看仍然是由纳税人去承担相应所有成本。一旦地方政府总是试图逃脱污染治理的政治和经济投入责任,把当期治污成本转嫁到远期政府,就不会形成有效的成本压力去促进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并对国家未来的水环境埋下重大隐患。

总体而言,跨界水污染治理需要一个集权的协调机构来配置水污染在上下游地区的投入和收益,更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公民社会支撑的立法、司法和执法的水污染法律控制体系,以及一套完善的水污染防治市场和社会机制。对于政府机构,应善于掌握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政策窗口,从水污染治理的理念、行动和文化的角度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和制度,及时解决跨界水污染治理中的监管、投入和惩戒问题。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污染物治理的畜禽养殖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目的]探讨巢湖水体浮游藻类数量与主要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巢湖各取样点的水质及藻类数量和种类进行检测和观察,分析巢湖流域浮游藻类与其水质中的氮、磷及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氮磷比越高,水质越差,藻密度越高,相应的化学需氧量(COD)也越大,如南淝河入湖区。对巢湖水污染的治理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使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得到良好改善。[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巢湖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富营养化;氮;磷;藻密度;巢湖

Key words Eutrophication;Nitrogen;Phosphorus;The algae density;Chaohu Lake

巢湖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磷的严重流失[1]和沿岸工厂的废水和城鎮的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沿岸作物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污染日益加重,产生了大量污染物,且基本未经处理就随入湖水径流直接或间接进入湖泊,造成湖体污染物快速增加。污水的处理缺乏相应措施,部分地区排污总量远远超过环境容纳量[2-5]。江湖换水大幅度减小。随着20世纪巢湖闸、裕溪闸的相继新建,巢湖已成为半封闭湖泊,巢湖与长江天然沟通大大减少,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盐输出能力变差[6-7]。浮游生物的生存与水体的含氧量以及氮、磷的含量密切相关。生物的生存需要氧;氮和磷对遗传物质的扩增作用以及蛋白质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但含量过多就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1-6]。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水体含氧量低,鱼虾死亡,水

质日益退化,巢湖水作为巢湖地区的水源供应地,水质影响着巢湖人民的健康[7-9]。笔者主要通过对巢湖各代表性取样点的水质及藻类数量和种类进行检测和观察,分析了巢湖流域浮游藻类与其水质中的氮、磷及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10],以期为巢湖水质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该次调查取样共3次,时间分别为2017年3、4和6月的月初,其中3月调查取样20个,4月取样15个,6月取样13个,3次所取水样与藻类均包含图1所示取样点,取样点1~13按顺序依次为西坝口、船厂、中垾、东湖心、兆河入湖区、忠庙、新河入湖区、派河入湖区、塘西入湖区、柘皋河入湖区、滨河入湖区、南淝河入湖区、十五里河入湖区。

1.2 试剂与仪器

试剂包括碘、碘化钾、鲁格试剂(由碘和碘化钾按比例配制而成)、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磷酸氢二钠、过硫酸钾、氢氧化钠、硝酸钾、苯酚、硝普纳、磷酸二氢钾、磷酸三钠、次氯酸钠、酒石酸钾钠、EDTA二钠盐、硫酸铵、重铬酸甲、硝酸钾、钼酸铵硫酸、盐酸、钼酸铵、硫酸、硫酸银、硫酸汞、重铬酸甲、六水合硫酸亚铁铵、铬酸甲等[11-12]。

仪器包括HQM-1型有机玻璃采水器、25号浮游生物网、便携式PH-702、PHS-25台式精密pH计、精密温度计、FYL-YS-828L试剂冰箱、CP114型电子天平、LDZX-50KBS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M-207793多功能快速消解仪、HCC-F浮游生物计数框、XSP-2C生物显微镜等。

1.2 方法

1.2.1 取样方法。

采用现场取样,采用HQM-1型有机玻璃采水器采取水样,由于采样是乘船进行的,停留时间较短,水样采集的深度均不足1.0 m,并以取得的水样作为最终水样。

藻类取样分为定性取样和定量取样2种。定性取样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待船停止时,将25号浮游生物网抛下湖面,沿船前进的方向向前拉10 m左右,然后将其装入样品瓶中,并加入鲁格试剂将其固定,留作定性观察;定量取样采用HQM-1型有机玻璃采水器采取1 L样品,并将向所取样品中加入15 mL鲁格试剂固定。

1.2.2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将取回水样置于冰箱中于24 h内测定完毕。温度、pH[13]、透明度现场测定;总氮、总磷的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11,14];铵态氮测定采用靛酚蓝比色法[11];硝酸根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11];化学需氧量(COD)采用快速消解法(小型密封管法)测定[11]。

1.2.3 藻类计数方法。

藻密度采用镜检法[15-17],分别使用1.0和0.1 mL 2种HCC-F浮游生物计数框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巢湖水体取样点水质概况

由表1可知,入湖区的水温普遍较非入湖区高;pH和透明度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水体中氨态氮含量基本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总氮含量越高,氨态氮含量也越高,硝态氮的含量较低;经对比国家地表水体质量磷元素含量标准,显示巢湖水体所含总磷较高。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8]得出巢湖总体水质水体质量属于Ⅲ类、Ⅳ类水质,部分水体属于Ⅴ类,污染较为严重,有待继续治理。

2.2 巢湖水域取样点藻类概况

巢湖各取样点藻类数量计数如下:

西坝口128万个/L,船厂93万个/L,中垾210万个/L,东湖心783万个/L,兆河入湖区480万个/L,忠庙447万个/L,新河入湖区293万个/L,派河入湖区369万个/L,塘西入湖区751万个/L,柘皋河入湖区842万个/L,滨河入湖区340万个/L,南淝河入湖区2 087万个/L,十五里河入湖区364万个/L。

通过分析3次取样结果得知,水中浮游藻类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 ℃,最适宜在29 ℃,藻密度接近几百万个/L;光照对藻类的生长影响较大,光照强度减弱,藻类增长速度减慢;6月取样结果表明,东半湖的塘西入湖区、柘皋河入湖区藻密度含量较高,西半湖的滨河入湖区、南淝河入湖区等区域藻密度含量高,特别是南淝河入湖区高达2 000万个/L,而东半湖区域藻密度总体较西半湖低。

试验过程中所观察到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裸藻门。其中,蓝藻、硅藻较为常见,蓝藻门中阿氏项圈藻、水华微囊藻、细小隐球藻较多(图2)。

2.3 巢湖水体各取样点水质与藻类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取样点的pH观察发现巢湖水质多呈弱碱性,刘春光等[19]指出,pH8.5的水体固氮能力最强,酸碱度稳定性最高,此时藻类生长最好,同时也显示出巢湖湖边工厂废水及生活污水呈碱性。其中氮、磷对藻类的生长影响很大。COD与藻密度基本成正比关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藻类生长所需氧气含量也越高[1-7]。

由图3可知,巢湖水质中NH4+与藻类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如南淝河入湖区的NH4+含量较少,但藻密度却最高,而西坝口和船厂处有较高含量的NH4+,其藻密度最低。一般来说,淡水中的总氮主要包含氨态氮和无机硝态氮,氨态氮以NH4+为主,而硝态氮则以NO3-为主,且总氮中NH4+含量较高,无机硝态氮含量较少,所以TN总是与NH4+成正比。有研究表明,淡水藻密度与TN成反比[20-21],即藻密度与NH4+成反比,该试验结果有一定的类似趋势。

磷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也是能量通货——三磷酸腺苷(ATP)的组成成分,对藻类的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图4可知,巢湖藻类密度与磷元素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巢湖水质中的TP与巢湖水中藻密度呈负相关,即藻类密度越高,此处水质含磷量越低,该结果与张芸[21]的研究结果一致。

氮、磷处于富营养状态下藻类大量繁殖,低氮磷比(0~4)的氮限制会限制藻类生长速度,但在一定范围内藻类生长速率与氮磷比呈正相关,不同藻类对于氮、磷的吸收率不同,藻类的生长并不依赖单一的氮或磷等营养元素(表1),故氮磷比变化较明显[20]。

水中的氮主要以NH4+的形式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对其消耗量越高,藻类生长量越大[21]。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发现巢湖水中藻类数量与氮磷之间的关系密切,由图5知,巢湖藻类密度与氮磷比为7~17时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藻类的生长使水体含氮量在一定范围内下降,而磷元素对于藻类的生长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图4 显示总磷与藻类密度呈负相关,但大量研究表明,单一的氮、磷元素对藻类生长量的影响较氮磷比的影响较小[22-23]。即一定范围内水体所含氮磷比越高,此处藻类密度越高[20-23]。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浮游藻类的生存与水体的含氧量以及氮、磷的含量密切相关。巢湖水中藻类密度与总氮含量成反比,与总磷含量成反比,氮磷比越大,藻类生长越好,即巢湖富营养化程度高,相反则富营养化程度低,康苗苗等[20]、张芸[21]的研究中也得出相同结论;生物的生存需要氧,藻类的生长受多种水质因子作用,李晓山等[22]对此有所介绍。在水样的采集中对巢湖进行区域划分,相比之下西半湖藻密度高于东半湖,并且排水口浮游藻类较多,出水口相对较少,此处氮磷比较高,有利于当地水质局针对治理。

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知,氨氮与藻密度的关系并不是特别明显,与康苗苗等[20]的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是由于测定氨氮的水样放置时间稍长,导致结果不是很精确;在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严谨问题,导致试验结果存在误差。

根据水质检测的结果了解到西湖區水质较差,以南淝河、滨河入湖区更为突出。经调查得知,南淝河等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沿岸工厂较多,政府应加强对工厂的监管力度,定期视察污水处理情况,检查排放是否达到排放标准。滨河入湖区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所致,故应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建设雨污分流管道,实施雨污分流,并向居民进行知识普及,提高居民对生活污水处理的意识。巢湖沿岸农业污染普遍存在,政府部门应对农民进行知识的普及,并邀请农业科研人员向农民介绍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和时间,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根据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及机理,控制或转移氮、磷等外源性营养盐以及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的输出是极其重要的防治措施:一是加强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二是加强城镇生活污染的治理;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四是加强巢湖蓝藻“水华”的治理;五是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24-25],多个方面同时治理,对水质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司有斌,王慎强,陈怀满.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J].土壤,2000,32(4):188-193.

[2] 王绪伟,王心源,史杜芳.巢湖污染现状与水质恢复措施[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4):13-15.

[3] 金玥.巢湖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3,15(1):21-26.

[4] 李敏琪,何永义.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4(1):26-30.

[5] 孙景.巢湖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3):256-258.

[6] 屠清瑛,顾丁锡,徐卓然.巢湖——富营养化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0.

[7] 王雪蕾,王新新,朱利,等.巢湖流域氮磷面源污染与水华空间分布遥感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5):1511-1519.

[8] 胡小兵.抑制给水中藻类生长的实验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20(1):28-30.

[9] 孔繁翔,高光.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的思考[J].生态学报,2005,25(3):589-594.

[10] 黄君礼.水分析化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 李国刚,吕怡兵,付强,等.水和废水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12] 王颉.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3]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GB/T 6920—198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14]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HJ 828—2017[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7.

[15] 胡鸿钧,李尧英,魏印心,等.中国淡水藻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6] 朱浩然,朱婉嘉,李尧英,等.中国淡水藻类志:第2卷 色球藻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7] 齐雨藻,朱蕙忠,李家英等.中国淡水藻类志:第4卷 硅藻门中心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8]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9] 刘春光,金相灿,孙凌,等.pH值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2):294-298.

[20] 康苗苗,张旭芳,冯佳,等.太原市汾河景区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对氮磷的影响[J].环境保护科学,2014,40(5):28-30,50.

[21] 张芸.含藻水体中的总糖与总氮、总磷浓度间的相关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8):10-11.

[22] 李晓山,杨敏,刘富舜,等.氮磷比对藻类竞争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15-9817.

[23] 吳敏,林莉,黄茁.淡水藻类生长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以铜绿微囊藻为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29(10):41-47.

[24] 徐大勇,张文丽,曹江峪.氮、磷对藻类生长和污水净化的影响[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2):70-73.

[25] 王婷,张旭芳,冯佳,等.太原汾河蓄水区浮游藻类细胞密度对一些环境因子的响应[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5):32-34.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下一篇:纳什博弈论的原理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