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

2024-07-21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日渐深入,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转变了以往的固性思维,开始逐步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以及结合自身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经验来探讨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实践。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运用

一、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时刻以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所强调的“贴近学生、贴近实践、贴近实际”的原则为主旨,时刻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课水平。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存在不同于普通中学的职业指向性,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过后都会直接步入社会,投入到所学专业的岗位上去,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班主任教师有义务与责任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道德与职业道德等问题的讲解。以上问题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中所提及的关键点。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教师也好,还是其他学校的班主任教师也好,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理念都已经成为了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灵魂指导。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都不断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立足于长远的未来,从实际的班级情况和学生的素质水平出发,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水平、专业能力、创造能力等。

在运用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同时,作为班主任教师始终以终身学习来督促自己进步,不停地加强对于班级管理方法的学习和探究。

二、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扮演着素质教育实践者的身份。想要班级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全面发展,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在管理中付诸大量的实践行动来感染学生。

(一) 制定详细健全的管理制度

作为班主任教师,使学生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中规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不过这项最基本的内容却是学生们觉得最枯燥和死板的内容。在班级当中总会有个别的学生出现不规范的行为来扰乱班级秩序。对于这种个别现象,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没有让学生意识到秩序的重要性。学生认识不到秩序的重要,对于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便触犯秩序。因此在班级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在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上,发动班级的全体学生来一起制定班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地认识日常行为守则,变为主动地全面了解每项日常行为守则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在制定了对应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后,要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无论是日常学习优异的学生还是后进生,班主任教师都要公平对待,持之以恒地严格按照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来执行应有的奖励和惩罚。让学生在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笔者在具体执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奖惩措施时,一直主张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位同学,不以命令的口吻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去做出改变行动,而是要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不断引导学生来主动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二) 培养班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教师可以将班级的管理工作从曾经的以自身领导和组织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干轮换制。每周实行班干轮换制,让每个同学在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当班干的机会。在每天的班级管理工作结束后,班干要做好每日的管理工作总结交给班主任教师。对于那些管理得好的轮换班干进行奖励,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周的最后一天要让每位轮换班干讲述一周的管理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在管理当中比较得意的地方和失落的地方,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对于很多从未有过班级管理经历的同学们来说,从曾经的被管理者到如今的主动管理者,这样的转变使得他们学会了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而对于一直习惯于管理班级的学生来说,从主动管理变为被动接受管理,也让他们体会到了被其他同学管理的感受,让学生们可以真正地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真正地做到互相换位思考,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让那些经常拒绝班干管理的学生也可以充分体会到班级管理工作的不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

(三) 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育、智育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多维度的发展。班主任教师可以多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来活跃班级气氛。例如开展唱歌、演讲、知识竞猜等文娱活动,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多播放名家演讲,或者以自身经历来让學生了解到学习和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既能让学生们感受到班级氛围的欢乐,也可以增强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有利于今后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 小结

随着当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运用和实践也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师要紧紧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将教学管理理论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立新.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学探究与理论实践,2016(09).

[2]刘丽华.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研究,2017(04).

[3]沈阳轩.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对素质教育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教学方法,2015(16).

作者简介:

周建国,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县职业中专。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以崇信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通过技能竞赛,使学校厘清了思路,确定了目标,并更新了理念。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重点等方面,职业教育的特点更加突出。在技能大赛指导下,课程体系从“知识体系”向“工作体系”,从“理论到实践”转变为“以专业实践为主线”。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能竞赛;教育教学;影响

职业教育技能竞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指导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职业学校根据竞赛的目标和标准明确规定了在教育和教学方面做什么和怎么做,实现教学的自我调节,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明确目标,更新观念

1.厘清了思路。

参与技能大赛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逐渐厘清了办学思路,确定了“厚德强能、强化特色、精细管理、科学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崇德尚能经世通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战略,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重点突出技能培训为主和培养技能型人才。

2.明确了目标。

思路清晰了则发展目标也就明确了,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实行了长短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确立了“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规范管理、确保安全;优化课堂、提高质量;强化技能、促进就业”的工作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资金倾向于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更新了观念。

学校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校企合作办学进程。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通过和企业联合办学,优化教育资源。先后与上海昌硕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日腾电脑配件有限公司、江西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协议,建立了长期的订单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从企业聘用多名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专业教师也定期到合作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参加技术革新,企业聘请了多名教师担任技术顾问,更好的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二、突出职教特色

1.教学观念的转变。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倡导“通过竞赛促进学习,通过竞赛促进训练,通过竞赛促进教学,促进大赛自身改革,促进大赛自身建设”,坚持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通过大力开展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构建各种创新实践平台,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以技能竞赛为重要载体,实现了从理论主体到职业能力的转变,改变学科标准的评价理念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评价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逐步建立起以技能为核心,以考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真正学到专业技能,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的更新。

技能竞赛要求竞赛考核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最新的专业技能标准,并接近生产实际;它可以涵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关键环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从而突出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要求。它不仅突出了专业特色,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旧的、落后的教学内容,增加可以更好地与企业联系的内容,更新和选择具有时代特性和先进技术的竞赛新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技能竞赛,中等职业学校将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而推进“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时,必须权衡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分配比例,必须强调动手技能的能力。“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角色成为组织者,它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4.教学模式的调整。

在技能竞赛指导下,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从“知识体系”转变为“工作体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向“以专业实践为主线”的过渡,使符合竞赛要求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主体。除了增加实践课程时间以外,逐步实施“理实一体化”、“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5.教学重点的突出。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必要、充分、实用”,技能大赛能把握这一要求,虽说比赛时间和凸显选优功能限制了大赛的项目设置,但大赛项目的设置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校可参照这个分值比例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时间表可根据技能比赛中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根据项目和比赛内容确定实践教学工作的关键点和难点。

6.教学评价的改良。

技能大赛明确突出了职业特征,大多数竞争评价指标完全是真实职场的标准,这促进了教学评价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改良,促进了教学评价标准的多维度化,并逐步构建以赛促评的选拔、评价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工作岗位要求与行业标准的三位一体。并且在评价体系中融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注重成本效益及操作规范。职业技能竞赛这个评价标准对传统课程评价有一定的影响,使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融入现实,它更符合职场工作要求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

总而言之,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平台,促进了竞赛内容在教学中的推广,反哺教学,实现教竞相长,通过竞赛学校更新了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加快学校教研与课程改革进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东菊,汤国明,陈晓曦,袁名伟,张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4.

[3]崇信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规划方案(2016年-2018年).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素质教育明确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说教,无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只知道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避免这一不足,对于我国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来说,老师需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依据,关注创造性教育策略的分析以及研究,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时加深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认知及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关键词:中等职业;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 引言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主要以培养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依据,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社会需要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保障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实现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其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意义重大,中等职业美术教育需要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融为一体,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此来积极推动学科教学改革。

2 更新教学理念

与其他学校相比,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老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教育教学的目的,明确新时代背景之下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教学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教学不是以美术专家以及设计师的培养为价值和目的,而是结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以实践、实用、实际原则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在更新教学理念时,老师首先需要改革传统的美术教学设计方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比重,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其次,老师需要注重美术教学实操环节的有效加强,鼓励学生在简单临摹的过程之中进行主动创新,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以及技术水平。最后,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美术学习的见习机会,增设相关的专业指导课程,将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美术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对美术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构建完善逻辑思维框架,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除此之外,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灵活利用线上教育教学渠道来进行学习教学经验。

3 加大实践课力度

实践课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以及渠道,對于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来说,实践课程的力度加大最为关键,老师需要注重实践课程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分析中等职业美术教育的重点以及难点,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自我突破。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以实事求是为工作原则,明确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坚持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原则,通过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来体现就业服务的作用及优势。

在推动中等职业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围绕就业导向这一重要的教学核心制定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和计划,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以及教学比例。结合目前的教育体制现状分析不难发现,有一部分老师还没有接受专业的实践训练,因此,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之中无视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要求,最终导致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体现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对此,老师需要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出发点,关注理论重科与实践课的合理比重,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依据,在后期教学改革以及调整的过程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保证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在自主参与以及实践操作时提升个人的环境素养,掌握美术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求。

4 拓建实训基地

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我国中等职业院校需要注重校外培训基地的有效构建,加强校企合作,着眼于美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积极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创新以及改革。学校需要加大对实践以及实训环节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明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落实要求,积极利用各个地区政府的教育专项资金搭建实训基地,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实践以及实习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需要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注重各类教学资源以及建设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配置,与企业进行大胆的合作以及尝试,共同完成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训实践基地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以及学习的平台,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完成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实训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专业课程学习的技巧,真正实现举一反三。

5 结语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分析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以及交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加大实践课程的力度,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特点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参考文献:

[1] 夏咸云. 中等职业美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 科技风, 2010(22):34.

[2] 李佳昱.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 000(002):215.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地位日趋重要。从当前形势出发,论述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的重要性,集中讨论如何融素质教育于中等职业教育之中。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作为培养面向职业领域,从事技术应用的技术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向信息化社会全面过渡的进程中,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一、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的目的,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素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可见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职业人”,而且要先使其成为“社会人”。素质教育泛指一切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它没有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之分,是全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基础部分,贯穿于人的教育的全过程。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中,素质教育具有基础和优先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职业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学领域,职业道德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知识灌输,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学校必须走素质教育的道路,重视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培养。

另外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是职业学校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需要。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职业学校要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只有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靠实施素质教育占得先机,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

(一)职业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先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其中德是第一位。也就是说,思想品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职业技术教育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有牢固的职业道德思想,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企业和新社会的需求,在各自的岗位上才会有成果。教师作为广大学生的示范群体,应特别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应当以优良的品德为学生提供榜样和表率,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对于学生要从他们入校时起就应对他们进行勤奋学习和立志成人的教育。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集体、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

(二)职业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培养自学能力,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知识的质量,是跟上未来知识发展、适应劳动职能不断变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知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逐步提高,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使学生学到他终生享用的知识,终生学习将成为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理论实践,亲自动手去做、去实验。课堂教学是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职业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学校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多渠道增加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把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如果有条件可开设培养学生创业与经营能力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职业素质教育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心理矛盾:渴望独立和依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的闭锁性与寻求理解的矛盾;情绪上的矛盾等。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适合他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意志力,并客观地分析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个性倾向,帮助学生克服孤僻、封闭、自卑、羞怯等社交障碍,学会礼貌、大方、诚挚的交往态度。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教育学生守信用,讲诚信,做一个表里如一讲信用的人,面对生活上的突发事件和各种危机,要有心理承受力,坚强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

总之,在关注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使其成为“社会人”,而不是“工具人”, 而且素质教育重视与否也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是否能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简介:

田爱欣(1978-),女,汉族,河北保定市曲阳县人,学士学位,初级职称,从事食品教学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求对旅游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客源国概况》作为一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专为国际入境旅游市场而设置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现状已明显落后,需要规范课程名称,调整教学目标,调整主要教学内容,以及改革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 旅游专业 课程改革 客源国

一、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的现代旅游产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旅游业是从入境旅游开始的,经历了先发展国际入境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和国际出境旅游的过程。目前,已进入“国内旅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同时,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旅游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在经历了政治接待、民间外交、旅游创汇、扩大内需、安置就业、开发西部和新农村建设等发展阶段和经济社会功能后,如今已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整体利益的层面上”[1]。

作为一个应用性明显的专业,我国旅游专业也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起来。据国家旅游局“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到2011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115所,比上年末增加148所,在校生59.98万人,增加0.3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93所,比上年末增加92所,在校学生48.34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2208所,在校学生为108.33万人[2]。可见,我国旅游教育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然而,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水平远远没有跟上数量的急剧扩张,这种落后表现在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体现在课程建设上。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全国各地的旅游专业建设均脱胎于其他院系,各个学校的旅游专业从教师“血统”上都打上了不同的学科烙印,有的发端于地理学,有的发端于管理学,有的来源于外语,有的偏重历史、文化,使得各院校课程设置比较随意,差别很大,在教材编著和使用上也千差万别[3]。

从总体上看,旅游专业课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等,要求对相关理论的不断深化和系统化,以及能指导实践;一是以实际操作技术为主的,如《导游实务》、《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等,要求能与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相适应,并不断更新。而从我国目前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内容现状看,明显落后于旅游产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加快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步伐。

二、《客源国概况》课程改革的需要

《客源国概况》是高校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其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主要海外客源国家的地理、经济、社会、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旅游业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各主要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地做好旅游服务接待工作。可见,《客源国概况》课程是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为了更好地发展国际入境旅游市场,而专门开设的,其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入境旅游服务接待工作。

然而,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国际出境旅游市场迅猛发展,国际入境旅游市场已不再是我国旅游业的唯一重点。据国家旅游局“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不到总收入的15%);而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已超过7000万人次,是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将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因此,新时期的旅游专业不仅需要了解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家的情况,更需要了解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情况。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国际旅游业也在发生着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的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并且成为我国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了解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家情况,不能只考虑游客到了我国后该如何更好地做好服务接待工作,而是需要主动出击,学习了解这些国家的有关知识,到这些国家去做好旅游营销工作,让更多的游客选择到中国来旅游。而接待与营销,所侧重的知识面是不同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也缺少创新,《客源国概况》课程被认为是不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课程内容又以各个国家的资料介绍为主,不具备实操性,也被认为不属于专业实务类课程,在高校旅游专业中身份渐显尴尬,因此也不被重视。尤其是在本科旅游教学中,《客源国概况》往往多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或甚至不开设。

然而,我国目前虽然已是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国和亚洲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但是要从世界旅游大国走向世界旅游强国,旅游教育界不仅需要好好了解和学习世界旅游强国(如法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的旅游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还需要学习和熟悉我国的主要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国家的相关知识,以及主要旅游竞争国家的发展优劣势等。而综观我国目前各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并没有这样一门相关的综合课程,只有《客源国概况》课程与之相近。因此,有必要对《客源国概况》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提高课程地位,使之适应新时期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并发挥其最大效用。

三、《客源国概况》课程改革思路

(一)课程名称及教学目标

笔者认同杨载田教授将课程名称从“概况”改成“概论”的建议,因为“概况”一词很难让人理解“客源国概况”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且知识内涵较为丰富的高校课程[4]。“客源国概论”应该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介于国际区域旅游市场学与地理行为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综合性和客观实践性等特点,课程必须强调其理论建设;应将“旅游流”规律和旅游者行为心理学作为基础理论,对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发生、发展、变化、特点及分布进行规律性探索。因此,可将课程名称改为《中国旅游客源国概论》或《中国主要旅游关系国研究》。

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在“为了更好地做好入境旅游服务接待工作”的基础上,更注重做好旅游营销工作,即通过对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家的基础国情概况、国民性格、喜好、出游特点、出境旅游现状及变化等知识的学习,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客源国旅游市场需求的产品,全面促进我国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那些既是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又是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国家,要强调旅游发展经验的借鉴和学习;而对于那些我国公民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则应侧重分析其吸引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因素,可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出境旅游消费指导、税收政策、产业调整等提供依据,还可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选择国际区域旅游市场及旅游目的地国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课程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与相关旅游客源国家的具体旅游关系,可进一步将主要旅游关系国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并在课程内容上各自有所侧重。

1.主要旅游客源国:如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蒙古、菲律宾、德国、英国、法国等。这些是我国传统的主要客源国家,入境旅游人次基本上是我国出境到该国旅游人次的两倍以上,且多是经济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的出境旅游国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更侧重其国民性格特点、出游喜好、影响出境游的主要因素、以及主要竞争国家的相关分析,以更好地做好旅游营销和接待工作。

2.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如泰国、柬埔寨、意大利、缅甸、老挝、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哈萨克斯坦、朝鲜、马尔代夫等。这些主要是我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家。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或国家人口较少,这些国家到我国入境旅游的人数都很少,而我国出境到该国旅游的人次却在15万以上。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侧重该国旅游特色产品、主要吸引因素、旅游安全、旅游发展经验等方面的分析,以便了解我国公民出境游的特点、心理因素、行为特征等,为我国相关旅游部门制定出境旅游消费指导、购物税收政策等提供依据。

3.互为旅游客源国: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越南、澳大利亚、印度等。这些国家既是我国的主要旅游客源国,也是我国公民较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入境旅游人次与出境旅游人次基本相当。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多位于我国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多是我国的主要旅游竞争对手。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更侧重该国的旅游发展历程、旅游产品特色、竞争优势、发展经验等,既要做好旅游营销工作,更要开发差异性旅游产品,争夺客源市场,或与之进行联合促销。

(三)课程教学方式

根据上课学生的反映,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客源国概况》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明显滞后、教学重点不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5]。因此,《客源国概况》课程建设需要勇于弃旧求新,按照新时期的要求构建其新框架、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一切应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和充分发展为依据,向自然、人文交融,文化性与专业性兼具,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际应用性特征的方向发展[4]。

在教学方式上,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可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和学术期刊等多渠道收集国家资料,解决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安排上,应在介绍每个国家概况的时候,附上该国主要信息来源网站、国家旅游局网页等信息,让学生可自行更新相关数据和信息,同时提高应用能力。同时,每个章节可设置相应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线路设计”、“旅游营销方案设计”等综合性较强、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实操作业,使之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相关信息,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载田.旅游客源国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2]国家旅游局.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2-10-25.http://www.cnta.gov.cn/html/2012-10/2012-10-25-9-0-71726.html.

[3]陈霁.中国旅游院校教材发展状况评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81-84.

[4]杨载田,王鹏,刘清俊.高校旅游客源国课程及其教材改革创新探索[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171-173.

[5]银元.《旅游客源国》课程教学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7(7):69.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信息化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等职业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改革相比大學、高职院校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中职学生采用信息化教学需要根据实际的学情,采取正确的方式,才能真正地使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校发挥作用。从中职学校教学一线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进行探讨,分享采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与对分课堂结合的教学成果。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蓝墨云班课;对分课堂

一、中职学生特点和信息化教学的引入

中职学校学生多数为初中毕业学生,年龄正处在叛逆阶段,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习惯较差,自觉性不高,理解能力较弱。针对这样的学情,想要采用信息化教学实现翻转课堂是行不通的,在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教学、引导方式。那么信息化课堂教学应该怎么引入中职学校的课堂,并使它发挥作用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对分课堂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在实际的操作和运用中也恰恰满足了教学的需求,这也正是中职学校课堂真正引入信息化教学的一个开端。

二、课前学习不再是梦想

微课视频无法传递到学生面前,课前预习无法监督,学生学习敷衍了事,这些都是翻转课堂无法解决的难题。它使真正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徒有其型,也让大部分老师对新式教学方法束手无策。自从使用蓝墨云班课平台起,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视频学习,上传的课前学习资源,也能去监控哪些学生没有学习,课前的提问、调查能检测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它使我们的课前教学效果达到一定的高度。资源可以课前发布,资源学习的进程可以随时监控,提醒没有及时学习的学生加入学习,为我们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中学习见证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面对枯燥的理论课堂,单调的实训课程,学生总是缺乏学习的兴趣,找不到实训的乐趣。归根结底是缺乏课堂激励手段,普通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较为活跃的教学方法,例如头脑风暴,则缺乏教学平台,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然而,现在却可以通过云班课平台实现。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丰富的课堂活动,例如头脑风暴、调查问卷、课堂随机选择学生讨论答疑等,都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课堂活动案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是减少。分别针对课堂头脑风暴、课堂抽问、课中学习任务做出示范,它让我们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从此不再难

传统教学,作为老师批改作业是一件快乐并着痛的事情,作业中的问题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作业不能及时处理,出现多种问题。在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教学过程中,批改作业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陌生到熟悉,学生的一笔一画都记在心中,随时批改,评语及时传达到每个学生手中,对于完成不合格的学生可以要求其重做。这些功能伴随着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它不再是梦想。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改变,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五、如此平台如何实现教学

信息化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的出现无疑给我们中职学校一线教师带来了希望,可现实问题却还是摆在面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学情让实现信息化教学的过程遇到了阻碍。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学圈中各高职院校、大学的老师朝着信息化教学的道路越走越好,反观中职学校却动静甚小。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对分课堂,这无疑是在黑暗的道路上出现的一盏明灯。单纯地采用蓝墨云班课上传学习资料,上课的时候使用其活动功能,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反倒增加了老师教学负担,却达不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

何为对分课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中职学生现有的学情,自觉性较差,学习意志不坚强,理解能力偏弱的实际。采取分组学习方式,每个周日上传下一周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视频、本周学习知识框架、本章学习重点、注意事项作为课前学习资源,建立课程全学期答疑讨论活动,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监督学生课前学习。第二周上课时课时按照对半的划分,第一段老师根据课前学习提问引入本章知识点的讲解,加入课堂活动,第二段发布小组学习讨论任务,学生课堂在老师的监督下讨论,总结学习知识和提出问题,第三段由老师带领学生解决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后进行课堂总结,调查学习情况。整个过程学生和老师各占一半时间,借助学习平台不断学习强化,每章知识学习三到四遍,以此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平台很重要,针对不同的学情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中职学校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有待提升,只有不断通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使我们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3).

上一篇:二胡音乐创作发展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污染物治理的畜禽养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