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的例子范文

2023-12-11

攀比的例子范文第1篇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作为学生,如果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高档、名牌效应,则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如果父母的审美情趣低下,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那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特别是有些家长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至买金项链、金手镯,这是应该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方面进行攀比。

二、在学校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攀比的积极因素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格外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视,想通过攀比获得幸福感、自豪感,获得别人的承认。但中学生中的拜金主义之风对学生的思想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通过说教的方式显然不足以让学生折服,那么就做转换教育方式的尝试,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并及时捕捉和利用信息作为教育载体,让被教育者能有所触动。如:班级开展活动,要求每位同学从节约点滴做起,不浪费一粒粮食,不浪费一滴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比家庭比学习、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吃穿比节俭、不比名牌比朴素、不比享受比爱心;常思父母辛苦,常怀感恩之心,弘扬节俭美德,特别是设立了“节俭光荣”这一特殊奖项。

四、让学生在积极攀比中不断超越自我

在攀比中超越自我,首先要解决的是“敢比”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同比自己高、比自己强、比自己先进的人比。在攀比中超越自我,其次要解决的是“会比”问题。“怎么比”常常困扰着不少学生,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就会形成自卑心理;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比,就会形成自负心理。因此,应指导学生在攀比中找到最佳的参照点,在看到自身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超越自我。积极的攀比树立了良好的奋斗目标,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积极的攀比形成了一股进取的动力,能够催人奋进;积极的攀比提供了一面反思的镜子,能够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自身的得失。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攀比氛围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之一,确保孩子在成长的途中一路无病无灾!

作者:张文军

攀比的例子范文第2篇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的倾向。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的态度有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情色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本文将从教师对待学生的语言、行为方式、情感等方面论述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影响。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自教师接手一个班后,便会对这个班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悔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

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失败。

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等都在影响着学生。俗话说,吃这家饭像这家人,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听。人的情绪象感冒一样会传染,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成一个沮丧的人。因此,我们老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如焦虑、压抑、烦躁、失落、言行过激、怨恨、愤怒等)去影响学生,而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情绪饱满、愉悦、温和等)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三、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作用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为了让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表扬时的用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许多亮相课上,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厉害!”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肆表扬,使表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真正的表扬应该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物,而在教师滥用表扬之词时,学生只知道自己好,却说不清好在哪?更别提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了。如果说回答出一个轻而易举的问题就算好,那么别的同学一定会忿忿不平,这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凭什么只表扬他。如果教师能表达得更具体点,学生就容易找到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比如:“你真大胆!”“你回答得真完整!”“你的声音真响亮!”这样的表扬方式就比“你真棒!”更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

2、 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某位教育家曾言: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

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 (1)对优生的表扬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生一种偏爱,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遮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小生活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这些“优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远不及一般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2)对后进生的表扬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教师应格外关注的人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班上有个学生学习习惯极其不好,作业马虎,经常有拖拉作业的现象,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组织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先完成作业,当他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时我及时鼓励他:“好样的!你的进步很大!”从那以后每天回到家他都先做作业,他妈妈问他:“你最近怎么认真了?”他说:“老师表扬我学习好了!”从他母亲那了解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我的一句赞美之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啊,在平常的课堂中,这些后进生的行为很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埋怨、责备。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冬天里的那一缕阳光,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会带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四、 教师对学生批评的作用

如果说:表扬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批评同样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一提到批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难堪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受批评,被人批评总不是件开心和光彩的事情吧!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中,在家中以小皇帝自称,吃不得半点批评,批评过了点,伤其自尊心,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也要站出来说句话了。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用得不恰当,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1、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误而对他加以人格判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很难作出判断,大人都难免会犯错,何况孩子呢。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2、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俗话说:“行船人爱舟跑得快。”教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材。但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经常跟老师唱

反调,学习不好、不听话等诸多不良行为陆续涌出,有的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不良行为,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快,对学生出言刻薄,三句不离骂字,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习以为常,不加重视了。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所以,批评学生时要坚持以说理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

既然教师的言行、态度等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来感化学生。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平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教师要捧着一颗爱生之心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

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自教师接手一个班后,便会对这个班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悔乎?”到夏丐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秋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

“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失败。

二、 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在暑期的家访中听到很多家长都说:“要是暑假学校也上课就好了,小孩在家烦得不得了。”每个家庭教育一个孩子都这么烦,何况老师们带了一个班甚至二三个班的孩子呢?怎能没有烦恼的时候?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都在影响着学生。俗话说,吃这家饭像这家人,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更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听。有一次,我带了一根手链,第二天,n个学生手上多了一根链子。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位名教师来指导我上课,当课堂纪律混乱时我扣了一下教鞭,这下可好,非但这位名教师帮我指出错误,学校的领导个个找我谈话,他们只是告戒我以后不可以再这样了,一个也没确切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扣教鞭。当时我心理觉得很委屈,现在不是主张不可以体罚学生吗?我打不得、骂不得,扣扣桌子总行吧!直到后来的一次事故我才恍然大悟。又是一次纪律混乱的公

开课,课后为了表示我对学生的不满,我让他们全部坐端正,并用教鞭时不时地顶他们的后背,下课后有个学生模仿我,也去顶其他人的后背,弄得你追我赶,最后撞破了头,缝了好几针,虽然没有人指责我什么,但我知道这次事故的起因是因为我的粗鲁。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教学上也是这样,一定要以细致耐心的态度来辅导学生。有一次,我辅导了几个差生,我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都不会做,太不应该了,就很生气,带着几分怒气辅导他们。第一个学生:订正了又订正,结果还是错的,我很生气,把他大骂一顿,结果还是订正不出来,我干脆把答案告诉他;第二个,又是这样一个过程,不同的是,因为我的指责,他明明订正出来了却不相信自己,还是把对的改成错的;第三个,在前两个的基础上,我气得都没气了,就温和地对他讲话,慢慢跟他讲道理,结果居然在我 的引导下他自己会做了。通过这件事我知道,教师的怒气会使学生变得胆怯,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惧怕学习的心理。

三、教师要对学生适度表扬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小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1、 表扬要体现其价值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许多亮相课上,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厉害!”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肆表扬,使表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真正的表扬应该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物,而在教师滥用表扬之词时,学生只知道自己好,却说不清好在哪?更别提保持这种好的行为了。如果说回答出一个轻而易局举的问题就算好,那么别的同学一定会忿忿不平,这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凭什么只表扬他。如果教师能表达得更具体点,学生就容易找到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比如:“你真大胆!”“你回真答得完整!”“你的声音真响亮!”这样的表扬方式就比“你真棒!”更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

2、 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某位教育家曾言: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

(1)对优生的表扬方式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在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

生一种偏爱,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遮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小生活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这些“优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远不及一般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2对差生的表扬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教师应格外关注的人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班上有个学生学习习惯极其不好,作业马虎,经常有拖拉作业的现象,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组织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先完成作业,当他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时我及时鼓励他:“好样的!你的进步很大!”从那以后每天回到家他都先做作业,他妈妈问他:“你最近怎么认真了?”他说:“老师表扬我学习好了!”从他母亲那了解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我的一句赞美之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啊,在平常的课堂中,这些差生的行为很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埋怨、责备。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冬天里的那一缕阳光,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会带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三、 教师要擅用批评

如果说:表扬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批评同样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一提到批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难堪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受批评,被人批评总不是件开心和光彩的

事情吧!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中,在家中以小皇帝自称,吃不得半点批评,批评过了点,伤其自尊心,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也要站出来说句话了。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1、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误而对他加以人格判断,儿童年龄小,对自己的行为很难作出判断,大人都难免会犯错,何况孩子呢。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比如班上某个同学由于喜欢别人的东西而偷偷地去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老师知道后,就当众批评他,说偷东西的人是小偷,于是这名学生就觉得自己永远成了一个小偷,起码其他同学是这么认为的。擦不去,抹不掉,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阴影中。假如当时老师单独找他谈话,告诉他偷东西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现在老师可以为他保密,不告诉其他同学,希望他今后能改正,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2、 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俗话说:“行船人爱舟跑得快。”教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材。但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经常跟老师唱反调,学习不好、不听话等诸多不良行为陆续涌出,有的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不良行为,按奈不住心中的不快,对学生出言刻薄,三句不离骂字,甚至舞枪弄棒,大打出手,给孩子造成紧张、

恐惧的心理。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教师出言不逊有可能产生尴尬局面,比如某个学生经常不做回家作业,老师动手把他的书包一扔,说:你回家去吧!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作出的反应当然是呆立不动,等待老师的处置,难办的还是老师,因为这句话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只能婉言问:“你想不想读书了?想就要怎样怎样。”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习以为常,不加重视了。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此外,批评学生时要坚持以说理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我们班的学生大多不爱劳动,一天我走到教室,看到一片狼籍就叫人打扫,结果有的不动,有的还解释说已经扫过了,我当时很生气,很想对他们大发雷霆,但最终忍到了晨会课上,我对同学们大谈什么是集体主义,什么是主动性,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最后我希望他们多为班级做点事。从那以后,同学们开始爱劳动了,更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卫生工作中去。

教师的入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无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

攀比的例子范文第3篇

只要是女人扎堆儿的地方,其气氛就是复杂、紧张的。虽有三个女人一台戏的说法,可那是在彼此之间没有利害冲突、并且短时间相聚的女人间的事。长期工作在一起的女人们,绝没有那末的洒脱和亲密。女人看到的往往是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并因此心境难平。于是,他们就和对方不断攀比。

一辆新车、一套新衣、一双鞋子、房子大小、孩子成绩、劳工地位……大事小事都会成为女人攀比的对象。她们在攀比之中,或是心满意足、趾高气扬;或是孤芳自赏;或是醋意大发,怨气横生,总之几家欢喜几家忧愁。如果有人知道女人的这个毛病,忍让一些,想要息事宁人,其结果往往是对方把别人的谦和有礼当成软弱、淡泊超俗当作无能,在争斗比试中活得有滋有味。实际上,这种纯人事而非工作的压力,正是让我们活得苦、活得累、活得不舒心又难以改变的缘由。

有着攀比心的人会很累,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有,借着外债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因此,攀比真的是没有什么好处。女人在无休止的攀比中煎熬着心灵,进行着最无用又最催人衰老的“战争”,在时间的推移中,即失去了外在的美丽,又失去了内在的美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攀比呢?

1.树立争取的竞争心理

看到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时,不要盯着别人的成绩怨恨,更不要把别人拉下马,而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在“干”字上狠下功夫。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肯定别人的成绩,虚心向别人学习

3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心怀宽阔,做人做事光明磊落,而心胸狭窄的人,才容易产生嫉妒。

4.摆正自己的虚荣心

(1) 追求真善美。

(2) 克服盲目攀比心理,一定要比就和自己的过去相比,看看个方面有没有进步。

(3) 珍惜自己的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

攀比的例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流失现象;沉淀现象;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强,提升学历已成为在职人员继续学习的目的之一。其中远程教育因其教学形式现代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优点深受人们的青睐。但远程学生具有年龄结构差别大、社会经历复杂、文化基础不同等特点,随着远程教育学生规模的增加,较高的学生流失率及沉淀率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较高的学生流失率和沉淀率,增加了主办高校的办学成本,终止学习对学生而言是对其前期经济和精力投入的浪费,普遍的学生流失及沉淀现象不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悖于教育公平原则,从长远看阻碍了远程教育行业的发展。

国外研究学者对远程教育学生的保持以及流失、沉淀等问题较为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较深,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国内对远程学生的保持以及流失、沉淀等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国外相比还远远不够。目前研究远程教育学生的流失和沉淀规律及特点,识别远程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寻求降低流失率和沉淀率的方法,已经成为远程教育行业人员必须面对并解决的课题。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国内学者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访谈、问卷和描述性统计的方法,文献综述和理论推演法也有所采用。本文以国内某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下称“公共服务体系”)2007年到2013年的学生数据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对流失问题的研究以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批次的学生为对象;对沉淀问题的研究以2007年3月批次到2013年3月批次的学生为对象。

(二)流失生分析

2012年3月到2013年9月批次的学生,每个批次均有1%到5%的学生报名后没有顺利入学。

1.报名但未入学分析

各网络教育学院从报名到录取环节中,需经过提交基本资料和电子材料、参加入学测试、通过电话回访三个重要环节。更多的学生是在入学测试环节流失掉。学生在报考期间,网络学院的自主考试入学的方式、录取速度、录取环节的方便程度、主办高校口碑、学习中心工作人员的跟踪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最终是否选择入学就读。

2.退学情况分析

(1)公共服务体系直接招收的学生退学率总体高于网络学院直属招生退学率

公共服务体系各中心的工作人员同时管理多个高校,出现在提醒上不及时,在解答和解决问题上不专业、不彻底的情况导致了高退学率。针对此情况,远程教育主办高校应加强对常见问题的解答标准文案的配发,对学生学前的辅导,保证学生的高满意度,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内学生的入学交费率。

(2)高起专层次的退学率明显高于专升本层次

高中起点层次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偏低、自学能力差,自我约束的能力低、且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很容易提出退学。而专升本层次的学生退学主要是因为专业、课程设计是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有关。

退学时间主要集中在入学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初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第一学年情绪不稳定,对远程学习处于摸索阶段,不习惯远程学习模式,自我学习和约束能力不够,师生交流不够带给学生的孤独感等。

(三)沉淀生分析

1.续费情况分析

针对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批次学生分析,该公共服务体系内学生首次交费30学分,其余学期交费学分数不低于正常开课学分数即可。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经历了前两个学期的摸索后,不习惯远程教育的学习形式,又不愿意放弃前期的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或不着急尽快毕业,他们不会选择退学,但也不会按时续费。这部分学生由于费用的原因不再按网络学院的教学计划正常开课,在学习过程中“掉队”了。

2.基本修业年限内按时毕业情况分析

公共服务体系内多数网院基本修业年限为2.5年,在此时间内,能够顺利毕业的学生率,称为首次毕业率,如图1:

如图1所示,平均每批次约30%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处于沉淀状态。

从沉淀生层次上来看,专升本层次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专科层次的学生。这是由于专升本层次学生需要完成两门国家统一考试、须通过论文课程、部分学生有申请学位的需求等因素导致。网络学院除对此部分学生进行必要的及时提醒外,更应该组织针对性的考试辅导,帮助学生达到学业要求,顺利毕业。

二、研究结论

从时间上看,学生入学的第二学年学生的流失和沉淀率最高;从层次上看,专科层次学生的流失和沉淀率高于专升本层次学生;从区域上看,公共服务体系内学习中心的学生流失和沉淀率高于远程教育高校直属学习中心的学生;从学生个人影响因素上看,学前专业基础、学习潜在目的、自学能力、学习孤独感对学生的流失和沉淀影响较大;从外部因素看,工学矛盾、家庭支持、课程的难易程度、教师关怀、学习支持、有无交互学习等因素对学生的流失和沉淀影响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流失和沉淀的研究

学生流失和沉淀问题是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大量的流失生造成的主办高校资源上的浪费,同时高校又为大量的沉淀生提供额外的支持,各方面都增加成本。主办高校应改变观念,加强对远程学生流失和沉淀现象的认识与研究,采取切实措施降低二者的比例。

(二)加强对新生的入学教育

远程学生大多数都是在职人员,许多学员缺乏相应的技能;许多学员具有使用电脑的经验和经历,但把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手段,还是有众多不适。主办高校在入学初期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训,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学习技能。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关键环节的跟踪服务

远程教育其教与学分离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具有的特征,使得学习支持服务变得愈加重要和必要。学习支持服务就是对学习者的持续关注。关注学生流失和沉淀的关键环节,提前采取措施,必要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特殊服务,减少学生的流失率或沉淀率。

(四)建设校园文化

远程教育由于教学形式的特点,导致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产生一些消极的情感,如挫败感、恐惧感、孤独感等。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导致学生不认同网络学习,进而导致流失或沉淀。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开展虚拟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指导学习中心组织实践活动,消除学生的学习孤独感,消除学生退学或休学的想法。

(五)改进和完善远程教育平台的功能

改进和完善远程教育平台的功能,提供适合不同专业需求的网络学习支持环境。为流失和沉淀率较高的专业提供适合专业要求的虚拟学习环境,提高专业毕业率。同时,完善的平台功能能够为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源。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数据,建立学生流失或沉淀预测模型,及时发现潜在的流失或沉淀学生,以便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流失率和沉淀率。

参考文献

[1]武丽志,丁新.学生支持服务:大卫?西沃特的理论与实践[J].学术论坛,2008(1).

[2.]德斯蒙德?基更著,丁新译.远距离教育基础(第二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3]贺煜明.远程教育学生辍学原因之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O1O(12).

[4]周丽.把握远程教育的特点 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J].科教文汇,2011(11).

[5]杨立峰,闫元元.关于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成的思考[J].云南电大学报,2010(9).

攀比的例子范文第5篇

目前,我国校园贷套牢大学生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前一段时间河南郑州某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欠债百万跳楼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谁又能想到还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债务居然能高达百万元。一起接着一起因为网络贷款导致大学生走向极端的案例接连发生。很多人把矛头都指向了乱象丛生的“校园网贷”。可是,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使这个怪诞的网贷市场“蓬勃发展”的动力——大学生的攀比心理!

大学生消费攀比在高校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攀比之风现象风起云涌,好像不争个上下死不休的架势。物质的攀比,无节制的消费,这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比如很多大学生买东西并不是基于要用而是要跟人家比、赶潮流;买名牌的东西并不是基于其品质而选却是由于它的名气可以显摆自己的地位,比阔气、比有钱。在他们的眼里攀比视乎成为了他们买东西的主要动机,于是乎在他们的观念里就形成了“穿的一定要有名牌,多不多放一边”,崇尚潮流、名牌的潜规则等等一些不健康的消费。消费白领化是现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消费的最生动描述。

促进经济健康的、良性的循环发展,我们鼓励人们消费,拉动内需,本是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以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为主导,不量力而行、不节制、不理智的超前消费导致盲目、泛滥消费,其造成的一连串后果也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今很多大学生被盲目攀比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引导,对大学生、家人及社会造成了莫大的影响。

我们深知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危害性,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拯救深陷其中的大学生,预防深陷盲目攀比消费的泥潭中更显的重要。

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就是具有咱们中国特色的“中国家庭式溺爱教育管教模式”, 家庭溺爱成为大学生消费攀比的助推器。其次商家为了争夺市场广泛地利用负面的宣传,误导大学生消费,为自己创利,也是致使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诱因之一。最后大学生不同消费层次群体的不良导向作用,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形成盲目攀比消费心理的诱因。

攀比的例子范文第6篇

目前,我国校园贷套牢大学生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前一段时间河南郑州某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欠债百万跳楼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谁又能想到还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债务居然能高达百万元。一起接着一起因为网络贷款导致大学生走向极端的案例接连发生。很多人把矛头都指向了乱象丛生的“校园网贷”。可是,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使这个怪诞的网贷市场“蓬勃发展”的动力——大学生的攀比心理!

大学生消费攀比在高校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攀比之风现象风起云涌,好像不争个上下死不休的架势。物质的攀比,无节制的消费,这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比如很多大学生买东西并不是基于要用而是要跟人家比、赶潮流;买名牌的东西并不是基于其品质而选却是由于它的名气可以显摆自己的地位,比阔气、比有钱。在他们的眼里攀比视乎成为了他们买东西的主要动机,于是乎在他们的观念里就形成了“穿的一定要有名牌,多不多放一边”,崇尚潮流、名牌的潜规则等等一些不健康的消费。消费白领化是现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消费的最生动描述。

促进经济健康的、良性的循环发展,我们鼓励人们消费,拉动内需,本是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以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为主导,不量力而行、不节制、不理智的超前消费导致盲目、泛滥消费,其造成的一连串后果也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今很多大学生被盲目攀比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引导,对大学生、家人及社会造成了莫大的影响。

我们深知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危害性,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拯救深陷其中的大学生,预防深陷盲目攀比消费的泥潭中更显的重要。

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就是具有咱们中国特色的“中国家庭式溺爱教育管教模式”, 家庭溺爱成为大学生消费攀比的助推器。其次商家为了争夺市场广泛地利用负面的宣传,误导大学生消费,为自己创利,也是致使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诱因之一。最后大学生不同消费层次群体的不良导向作用,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形成盲目攀比消费心理的诱因。

上一篇:内衣分类篇范文下一篇:挪威的森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