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金融企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金融企业文化滲透于金融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之中,是企业文化在金融业的特殊表现形式。国内外金融业的变革、发展实践证明。现代金融管理科学只能从不同侧面揭示金融企业运行的规律。而要全方位、深入阐明并有效推动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构建良好的金融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金融企业文化;金融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一个企业对文化管理模式的选择,往往决定着该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制约并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金融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一、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原则

1.金融企业文化的内涵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通过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准则、创新能力的总和,是金融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凝聚人心实现自我价值、提升金融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

2.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道德培养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加强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

(2)坚持行为管理与目标激励相结合。将对员工的目标激励融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

(3)坚持形象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

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对于金融企业而言,文化建设可以确定激励机制的基础,通过树立标杆,奖励绩优,明确企业所鼓励和提倡的行为,总结和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传递金融企业倡导的价值导向,从而形成并沉淀巨大的无形资产。

2.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对金融改革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可以对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辐射与影响。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部门和个人理解、贯彻、落实和执行决策的能力。

3.金融企业文化具有规范员工思想与行为的约束作用

金融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使员工在观念上形成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进而自觉地以企业规章制度来要求自己,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三、当前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不够清晰且执行力欠缺

一直以来多数金融企业较为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很多金融企业视思想道德建设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是金融文化深层次的一种表现,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有的从金融产品创新角度出发,有的从诚信文化角度出发等,这些固然都非常重要,但是缺乏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而且贯彻执行很不到位,流于形式。重视金融企业经营,轻视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员工培训和文体活动就是金融企业文化的全部。对塑造金融企业形象、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等深层次的领域重视不够,没有把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身经营融为一体。

2.价值观念定位不适应经济形势

一些商业银行的价值观念明显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比如业务服务对象的重心始终放在大中城市的大中企业上,反而忽略了经济改革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及中小企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影响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进程。大量金融机构设在城市,在广大农村设置较少的金融机构网点,使农村客户面临着非常大的融资难题,使非正规民间金融大行其道。

3.道德规范问题较多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但是很多金融企业的内部人员存在利益驱动和官僚主义,一些内部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如国内曾经有一些银行擅自挪用资金进人股票二级市场,一些员工不遵守业务操作规范等。此外,信息披露不充分,例如商业银行对外信息披露的数据多以财务信息为主,缺少对自身经营状况、经营质量、经营效率和经营风险程度等的披露,尤其是表外业务风险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

4.金融创新环境不理想

我国金融企业金融创新的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不足,战略意图不明显,缺乏金融创新的系统性设计。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金融工程方面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没有认识到金融创新对金融企业的重要意义。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各行各业均是如此。但是美国存在着与过度金融创新不相适应的金融监管,这就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中国的情况又是金融创新不够,创新的进程太慢,这就使得金融业务开展受到影响,大量资金云集到银行,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巨大压力。

四、金融危机前提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1.金融企业要全方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面对金融危机对各国众多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全方位构建金融企业文化,对金融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重视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甚至把它当做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这样的观点。要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及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金融企业价值的重新准确定位,不断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要进行形象塑造,企业形象由多种因素构成,要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方面进行。要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全方位开展金融企业文化建设。

2.重新定位作为金融服务型企业的价值观念

金融企业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以诚信立行,以服务取胜,因此,金融企业在品牌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员工在价值观上与市场接轨,树立“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营销理念,自觉为客户服务,树立起符合市场要求的质量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标准。目前融资支持的重心应该适当向民营以及中小企业转移,给效益好的民营及中小企业注入急需的资金,支持它们发展,解决更多人就业,以便使中国经济更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3.端正金融企业道德规范

金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要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行风作风等内容进行,弘扬新的金融队伍风尚。重心是围绕“至诚服务”和“以人为本”进行。对客户开展“至诚服务”,要把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作为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金融员工行为管理的基本点,竭尽全力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安全、业务高效、服务优质、办事便捷的金融服务。“以人为本”,是指金融企业在客户服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否则很难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目标,也很难维护和壮大客户队伍,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具有核心竞争力了。

4.营造良好的适合发展创新业务的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环境

从外在的角度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而这需要各级政府承担第一责任。包括: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营造先进的信用文化环境,完善相关法律;由财政出资为主组建担保机构;实行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保持宽松适度的金融监管等。

从内在的角度看,金融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良好的职业文化环境。要鼓励适度金融创新,要大胆借鉴西方银行的技术和经验,必须努力使创新实践始终走在市场和客户的前面;要紧紧抓住创新关键,打造风险管理文化,再造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以管理创新带动技术、产品、服务、营销等方面的创新;要加快建立创新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

金融企业论文范文第2篇

企业会计报表是根据项目的状况,集中并明确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金流向、收支明细、资产表、负债表等。会计报表的精细程度可以为企业把控好财务细则。然而,现在许多企业开始利用会计报表造假,操纵企业会计利润,造成了恶性竞争环境,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会计报表与企业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

1 企业会计报表

本企业不同于其他社会企业,有稳定的发展周期与业务,本企业一般会依据项目的大小来划分作业的时间维度与人员配置。所以,本企业的可控性相比较于一般的社会企业会比较小,本企业很难全方位掌控员工的动态及财务方向。这也因此增加了本企业的财务管理难度。

本企业的会计报表会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建立分表与相关的财务分析,想要有准确的会计报表就必须在前期建设阶段整理好相关财务资料,以便于企业后期作为财务判断的依据。因此在建立企业会计报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1 建立严格的财务流程

本文提到过项目的特殊性,作业人员的相对分散造成了企业的监控漏洞,不仅是日常管理难以规范,会计报表等一系列财务事物也无法及时跟踪。这个时候建立健全的财务流程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要求项目的一切财务事物必须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如果实在有特殊的项目,那么企业也应该迅速调整出适当的财务实施准则,不放过任何漏洞。

严格的财务流程不仅能规范企业员工的财务习惯,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严格的流程也能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财务工作相对比较繁复,需要财务工作人员有极大的耐心,严格的制度也是对他们自身的一种提醒和监督。

1.2 及时跟踪项目进程

本企业的业务相对分散,且并无规律可循,项目进程还常常会由于一些外在因素而被干扰,使得原有的计划出现诸多变动,有些小的变动或许还可控,有些变动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进行相应的项目进程跟踪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变动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波动。

我们说企业的会计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是企业总结过去与进行未来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一旦出现偏差,造成的影响是无可挽回的,及时进行项目进程的跟踪是为了随时把控企业的财务状况,每一个项目都必须有详细的会计报表作为财务记录。

1.3 会计报表最大程度地透明化

这里所说的企业会计报表的透明化,并不是指将会计报表一览无余地进行公布,而是说会计报表的制表过程要尽可能避免独裁专制式的模式,报表要经过合理的多人监督和复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详尽的财务资料,这些材料进行整合时由多名财务工作人员合作完成最好,如果遇到不能合力完成的,则由专人负责整理汇总之后,由其他人在进行一定的查漏补缺,这样企业的会计报表才能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

杜绝财务舞弊现象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由于财务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因此,在企业实行会计报表透明化是很有必要的,只要不涉及企业隐私,企业可以鼓励全员参与监督,将项目日常的财务信息进行公布,就可能会减少一定的财务舞弊现象了。

2 企业会计利润

我们都知道,企业会计利润的计算方式是根据企业的收入减去费用所得的理论意义上的利润净值,但是在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当中,还会牵扯一些项目款项的结算问题,如果仅仅根据会计报表所计算的会计利润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是不妥当的。

因为企业的项目一般会具有较长的周期,在资金的结算时会以项目竣工或是项目结束为准,账面会计利润反映的是没有任何异动的情况下企业的盈利状况,但是前面也提到了,在企业中所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项目款项不能及时结清,这就导致了会计利润比企业的实际利润大,这种情况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建设。那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轻企业会计利润对企业实际利润的误导。

2.1 督促项目收款部门及时收款

项目在竣工时,很多时候不能按时结清相应的款项,有时候拖欠的时间长达三五年之久,这就直接损害了企业的有效运营,使得会计报表直接影响了会计利润本身所具有的效应,会计利润应该是企业客观的盈利状况,但是项目款项的拖欠就会造成会计利润无法准确及时地传达企业的盈利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催款部门,在企业的项目结束后及时督促合作方结清项目的尾款,保证会计利润的真实有效,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2 建立健全坏账管理制度

对企业来说,会计坏账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坏账管理制度,对于会计坏账要严格把控,会计坏账有时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没有及时根据坏账进行财务评估和预测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会计坏账风险的及时分

散能够帮助企业避免相应的财务危机。所以健全的坏账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可以优化企业的内部财务体系,及时进行财务整顿,提高企业的财务生命力。

2.3 制定定期款项结算报表

我们说,项目款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原因无法及时结清,如果时间周期过长,会影响会计利润的准确性,那么为了避免长时间的拖欠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以实行项目款项的定期跟踪,制定会计报表,对一定时期内的会计利润进行微调,这样做可以分散由于项目款实际结算滞后给企业带来的诸多财务风险。

定期进行款项清算,还可以实行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款项及时结算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会计利润如果在会计报表的制定期内实现最小的误差率,它也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3 企业会计报表与会计利润的关系

我们在分别总结会计报表与会计利润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关系时发现,会计报表与会计利润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各项会计报表的汇总,包括企业的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财务流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评判结果,基本上企业的利润等于期初余额减去期末余额,但是,要注意的是,期末余额中包含的款项并不一定是企业的真实现金流。总的来说,企业会计报表与会计利润的关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会计报表为会计利润提供依据

企业项目最终的会计利润是依据多种会计报表累计计算所得出的,所以,会计报表这个时候服务于会计利润,会计利润则是综合各项会计报表制定企业的利润,这个利润之前说过,并不一定能真实反映企业目前的资金流,所以在制定与利润相关的会计报表时,要尽量结合最新的现实情况。

3.2 会计报表影响会计利润的结果判定

如果单以会计利润来评判企业的运营状况,显然是有些片面的,还应该结合其他一些会计报表,跟踪未结清款项的项目,还应该依据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负债表、所有者权益等相关会计报表来判定企业的运营状况是否良好。因此,会计利润对于企业进行发展决策的参考意义,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一些会计报表的影响。

3.3 会计报表与会计利润相辅相成

会计利润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会计报表总相应的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都是对企业的相应方面的详细记录,各司其职,各种会计报表分别可以从不同方面来体现企业的会计利润。会计报表的制定也是为了最终的会计利润的计算,所以說,会计利润与会计报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补充,才构成了企业完整的财务报表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建设性的贡献。

4 结语

会计报表的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所以会计报表的制定一定是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马虎,会计报表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利润结果,从而影响决策者的判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作为财务人员,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严谨的对待会计报表,严格执行企业的财务流程。会计利润也要结合现实情况,参照相应的会计报表给出结论。

金融企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内控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缺乏内控意识、内控制度没有全面落实以及员工综合素质较低等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内控制度的优势,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对其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并且制定有效性以及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内控制度 问题 对策 分析

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是由我国城市信用社发展而来,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企业之一,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也获得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为当地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内控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其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制约。因此,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根据新形式的需要,对其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进而促进自身的稳定以及健康发展。

1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在内控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制度不完善

內控制度是约束以及协调银行全体人员行为的重要规范和规则,我国各大城市商业银行都是一个独立的金融企业,其不同于国有银行,具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用于制定和研讨内控制度,由支行、分行以及总行层层落实贯彻。城市商业银行在物力、财力以及人力方面都不及国有银行,同时,其创建时间较短,现行的内控制度基本是由信用社内控制度改进而来,虽然一部分制度借鉴了国有银行的内控制度,但从整体角度分析,缺乏完整性、系统性以及针对性。新时期下,虽然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量大量增加,而各个银行之间也加强了网路建设和业务沟通,但由于各个银行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因此,尚未形成真正的、系统的以及完整的内控制度。

1.2 流于形式

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在执行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落实贯彻基本流于形式,没有引起银行领导以及员工的充分重视,其主要体现在,各个行业银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习惯管理、人情管理、信任管理、逆程序操作以及有章不循等情况,甚至一些银行还存在大量的违规操作,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其应有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在柜台业务方面,由于很多员工长期相处,相互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缺少必要的设防意识,导致操作规章形同虚设,例如临柜人员突然有事需要离开岗位时,并没有将现金、个人名章、证件、押金以及印收入柜中妥善保存,在换岗以及短期离岗的时候,没有办理交接手续等。在信贷方面,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审贷制度不完善,没有设立单独的贷后检查岗、审批岗、审查岗以及调查岗,审查岗和调查岗基本由一名员工兼任,岗位责任模糊,责任和权力没有进行明确界定,责任行为和个人角色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进而可能导致经济案件以及违法经营的情况发生,为银行信贷带来风险隐患。

1.3 缺乏内控意识

当前,我国城市银行的主要领导,尤其是支行领导,没有给予内控制度以充分重视,片面的追求发展和业绩,在业务考核、引导教育方面存在误区,认为内控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虽然在会议中不断强调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完全落实,甚至一些领导将内控工作视为应付检查的表面工作。因为领导缺乏内控意识,导致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发展危机,并且将监督差错、临柜长短款当做无法避免的小事情,这种主观思维直接导致了银行出现风险隐患,对银行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2 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相关对策

2.1 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和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完善内控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商业银行领导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处理好内控制度和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在明确管理以及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片面追求存款增加额以及市场占有率等经营指标,要给予风险管理以充分重视。针对当前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违规案件多、内控制度弱以及资产质量差等问题,在遵循求实、求稳原则的基础上,优化内控制度的合理性以及业务操作的规范性,重点完善制度建设工作。银行主要领导要及时转变思维,提高风险意识和内控观念,各级领导要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日常管理的重点给予充分重视,不搞形式、真抓实干,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切实落实和贯彻内控制度。银行全体员工也要认识到内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全行内形成防范风险、内控优先的浓郁气氛,将内控制度作为一种银行文化进行宣传。商业银行还要定期举办培训活动,组织全体员工对内控制度进行学习,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讲解,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落实整改措施和意见,保证所有员工都树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意识,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

2.2 完善内控制度

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是优化内控工作的前提,第一,商业银行要根据相关要求,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抓紧完善内控制度,对现有的规章制度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且形成一套规章健全、平衡制约以及权责分明的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符合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以及制度风险,杜绝以及遏制违规行为的出现。第二,随着相关业务的持续发展以及商业电子化程度的加深,各种新问题、新业务不断出现,内控制度一定要根据行业的发展进行修订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针对新业务和新岗位,要具有配套的制约措施、操作细则以及管理办法,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完善和修订。第三,总行职能部门要优化管理职能,保证内控制度的简洁易懂、操作性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刚性,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可依。第四,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风险应急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以及事前防范的能力,强化紧急求援的协调水平和反应速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内控制度,加强财务制度、责任制度、授权制度以及决策制度的建立。

2.3 加大内部稽核力度

稽核是开展内控工作的基础,内部稽核制度也是内控制度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充分重视内部稽核的作用和地位,保证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并且配备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强的稽核人员。商业银行还要对稽核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高其敏锐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内部稽核结构的作用更加突出,组建一支业务精湛、能力较强的稽核团队,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扩大稽核工作的覆盖面,定期开展全面而系统的稽核工作,注重工作方法,对内控制度的落实和贯彻进行科学评价,并且提出相关整改措施,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全面落实。

2.4 加强员工素质建设

为了确保内控制度的全面落实和有效执行,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加强员工素质建设,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对员工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在教育内容方面,要注重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教育,并且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计划,通过激励机制、职位晋升、业务考评以及福利待遇等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银行领导还要加强与基层员工的交流,为员工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渠道和平台,带给员工以自豪感和归属感,避免员工为了短期利益而做出违规行为。

3 结语

总而言之,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统一协调的内控制度,进而消除风险、防范风险,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以及稳定发展,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赖黄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11).

[2] 王学文,赵云兰.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 丁志斌,王晓梅.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04).

[4] 陈广乌.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内控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5] 中国农业银行淮安市分行课题组,罗少峰.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南金融,2008(07).

[6] 施贤军.农村合作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苍南农村合作银行为例[J].经济师,2010(07).

[7] 王小兵,张海林,章玉山.国有农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对霍山、寿县、六安三县支行内控制度的调查[J].经济师,1997(09).

金融企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型企业危机意识塑造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中小型企业要摆脱危机,最主要的是塑造危机意识,保持组织对危机的应变意识与能力。文章主要从加强风险意识,树立危机战略,建立柔性化组织结构,强调“危机型”企业文化的建设4个方面进行危机意识塑造。

关键词: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危机管理

一、引言

企业是一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开放系统,其经营与发展不仅受到内部条件的影响,更主要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经济竞日趋激烈,许多不可预知因素导致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危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危机不断出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危机爆发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损害企业的形象,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倒闭。“中国制造”危机、华为7000人“辞职门”事件、三鹿集团的倒塌……都为企业,乃至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如何预防、避免危机,正确应对发生的危机,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非常重视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多是从“危机”管理本身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如通过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危机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来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产生所造成的危害,并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并希望通过危机管理“转危为安”。如罗伯特·希斯提出的危机管理“4R”模型即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诺曼·R·奥古斯丁提出的危机管理的6个阶段,即危机避免、危机的准备管理、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和从危机中获利;高民杰、袁兴林在其编著的《企业危机预警》一书中,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危机的成因和预警方法。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危机管理的有关问题也进行了研究。1999年佘廉著作的《企业预警管理理论》、《企业组织预警管理系统探讨》及《企业预警管理实务》3部专著拉开了我国危机管理研究的序幕。然而,企业进行的危机管理,实际操作上只是设立一个危机管理的职能部门,很多中小型连危机管理的职能部门都没有设立,在日常管理当中缺乏有效的实际管理行动来预防和化解未知的危机,而当面对危机时,企业则措手不及。如果企业能够把管理众多一些原理、理论和意识应用到危机管理中,树立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先知先觉,提前预防,超前管理,将是危机管理的高级境界。而预防、处理危机的根本,是危机的意识塑造,如何进行危机意识的塑造呢,本文认为应从加强风险意识,树立危机战略、建立柔性化组织结构、强调“危机型”企业文化的建设四个方面进行危机意识塑造。“人为”创造一种危机氛围,使组织的全体员工产生一种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不断进取,从而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控制危机于危机产生之前。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危机意识塑造必要性

21世纪,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外贸易战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当前金融风暴下,必将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的冲击。据国家发改委负责人透露,2008年上半年,我国有6.7万以上的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倒闭,其中80%以上的是中小型企业。另有数据显示,长三角重地江苏省中小型企业亏损面达16%,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亏损额同比增长56.5%;浙江中小型企业亏损的有10007家,亏损达19.6%;珠三角企业也难幸免,珠三角有6000多家中小企业企业倒闭或转移,首当其冲的是玩具、鞋业、五金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它们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出口、技术引进和创新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是最活跃的经挤增长点,但在发展中存在较多弊端。由于中小企业多是单一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企业,势单力薄,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转能力,此外,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不善、资金紧张、技术设备老化等问题也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阻滞因素,但其关键原因还在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预防企业危机的意识和策略,其主要表现为缺乏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危机意识塑造构想

在企业进行危机意识塑造,主要可以通过引入危机意识,具体讲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一)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风险与危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目前,国外理论界关于风险的理解有以下方面:第一种观点认为风险是不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事物以出现不利结果可能性大小来反应风险程度的大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海因斯(Haynes),法国学者莱曼在1928年《普通经济学》中将风险定为“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种观点认为风险是不利事件所产生的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梅尔,其在所著的《保险管理》中提出的“风险即损失的不确定性”。第三种观点认为风险是实际与预期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持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美国阿瑟·威廉穆斯,他在《风险管理与保险》提出了这一观点,另外,德国的学者普莱恩也持类似观点:“风险是企业的目的所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风险与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存在密切的联系,用不确定性和损失来解释风险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危机的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危机”有两种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危险的根由,第二层含义是严重困难的关头。日本企业危机研究会会长龙泽正雄在其所著《企业危机管理》一书列举了危机的多种解释:一是事故;二是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三是事故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四是危险性的结合;五是预期和结果的变动。可见,上述对危机的理解和风险有许多相似之处,最重要的有两点相似,即不确定性和损失。正是因为风险与危机有高度的相关,因此,人们较早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从风险管理开始的,1956年,《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拉塞尔·格拉尔的(Gallagher)《风险管理——资本控制的新时期》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兴起(刘新立,2006)。所以,曾姆斯·林认为:唯一能代替风险管理的是危机管理,只是危机管理耗时,耗资要大得多。危机管理成为企业界所关注的热点是20世纪80年代的“泰诺投毒事件”后的事。所以,企业要树立危机的意识首先就要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二)树立危机战略管理

要把企业的危机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中。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事关企业的全局,长久发展的问题,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核心任务。而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和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高层管理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企业危机管理能力来反映。企业危机发生往往需要一个特定的引导事件,而这一引导事件多是突发性的紧急事件,企业对这种突发性的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应急能力,无疑应纳入到企业能力范畴之中(罗贤春,2009)。胡昌平(2004)指出“企业的应急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管理依赖于信息交换能力和危机管理者依据收集的信息制定有效行动方针的能力”(Robort Heath,2004)根据以上学者的分析,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的大小其实也反映了企业整个管理能力的大小。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如何整合以知识和智力为核心的各种资源,已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首要问题,根据新经济、新时代的特点和企业经营的实践,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一些管理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的战略理论,如战略同盟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战略再造理论和知识经营战略理论等。这些理论实施的目的都是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经营发展。而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都是在企业不断的防范、克服各种危机下进行的。所以,塑造危机型战略是当今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柔性化的组织结构

危机需要打破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组织边界,灵活地调动企业的各种资源,这种跨组织的行为,指出了企业组织结构随着危机管理的需要改变的要求。而组织的柔性化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组织结构。组织柔性化管理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哈特(1937)等人关于经济周期的震荡对企业影响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快速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组织柔性的重要性问题。20世纪80、90年代,人们开始从企业家创新、学习、时滞、组织成长等层面理解组织柔性化问题。在这些研究中,学术界关于柔性的内涵界定并不一致,例如Grewin(1987)、Gupta(1991)认为柔性是指企业有效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Hager认为柔性短期是指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设备适应变化的能力,而长期则反映了企业使用新资源、新发明、新方法,并整合融入到目前生产系统的一种能力。而Volberda(1996,1997)则从管理能力与组织控制力平衡的视角对柔性进行了定义,认为柔性是管理控制力和组织控制力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刚性和过度反应之间的中间过程。我们借助于这些研究的成果和结论,认为柔性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企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变化而采用的一种灵活的反应策略,它本质上是组织决策反应能力、实现反应能力、适应性、协调平衡等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企业柔性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组织学习和组织变革。组织学习用于拓展能力,使企业在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能面对变化,调整策略,应对危机,形成企业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企业危机是在短时间内调动企业的一切资源,采用灵活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这是一种突变的调整过程。危机情景的复杂性、危机处理的紧迫性和跨组织协作要求企业组织总体上要满足柔性化的需求。

(四)强调“危机型”企业文化建设

每个企业其经营和发展中,都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竞争力。企业文化之所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是因为它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发挥特殊的作用。即具有导向、约束、激励、凝聚和辐射功能和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将危机意识纳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即企业要强调“危机性”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要具有“三全”危机管理意识,即全员的危机管理、全过程的危机管理、全方位的危机管理。日本国情顾问竹内伦树曾提到了一个“死亡曲线”,其意是任何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后,可能就是衰落,这是企业本身的生命周期,而不是市场的周期在发挥作用,谁将自己过去赖以成功的经验延续下去,谁就将面临死亡。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也提到过,企业今天的成功经验可能就会导致企业明天的失败。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变革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塑造居安思危具有危机感的企业文化。微软的“我们离破产只有18个月”,松下的“水坝原理”,海尔的“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华为的“冬天”管理、小天鹅的“末日管理”等为我们树立危机型企业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罗贤春.企业危机管理的信息机制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

2、李伯圣.企业财务危机管理[M].社会科学文选出版社,2005.

3、王满仓,王伟,佘镜怀.企业危机所要求的组织柔性化策略[J].当代经济科学,2004(6).

4、唐守国,李乃文.我国农业企业危机意识塑造[J].甘肃科学,2005(9).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作者为高级经济师)

金融企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体现,也是企业进行对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形成一定的企业文化,并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推进企业发展。金融企业同样需要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来展现企业的外在形象,使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强化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金融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进行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金融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金融企业也在逐步建立与金融市场相适应的,符合金融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从目前来看,金融企业强化企业文化的建立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的吸取新元素,解决新问题,使金融企业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取得了更多的信任。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从目前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现状来看,既存在一定的弊端,也存在着可以借鉴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存在效仿其他企业的现象。金融企业与其他生产类或者服务类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金融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本企业的优势和特点来建立企业文化,而非过分的效仿或者是模仿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我国因为地域面积较大,民族众多,甚至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也会存在差异,金融企业需要结合这些要素来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金融企业一味的效仿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和内容将不利于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之间联系问题。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发展或者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既能体现企业特点,又能带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进步的一种文化形式。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推动企业发展为基本原则,但是,从目前来看忽视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

(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的确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劣势,需要金融企业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金融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优势和可借鉴的地方。

第一,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个性发展和人本观念。金融企业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十分严格,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提供专业、热情的服务,对此,金融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就推行了这种人本理念和个性理念,将二者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工商银行企业文化中就体现了这样一点,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了企业内部员工个性的发挥,建立了完善的培养机制,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发挥特长的基础上发展自我,体现自我价值。

第二,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金融企业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在相互借鉴和相互吸取中共同成长和进步。这足以说明在当前的金融企业中,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且能够在这种企业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发展和进步。

二、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探究

加强文化建设是金融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新要求,也是金融企业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基础环节,更是凸显企业竞争力和发挥企业文化功能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企业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

(一)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金融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有诸多的益处,第一,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交流平台,使员工和领导之间形成一种有效沟通和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促进了金融企业内部的和谐交流和发展,第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能更好的发挥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丰富金融企业的激励政策,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获得价值的肯定,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身于企业建设中。第三,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发展而形成的,是将企业发展的优势和企业发展中需要规避的问题进行表现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能更好的带动金融企业的发展,并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使企业员工充分理解到什么是有利于金融企业发展的,什么是无益于金融企业发展的。总之,加强文化建设是金融企业从内部进行改革,突出企业优势,并获得自身发展的良好动力,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金融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内在实力上,还需要体现在企业的外在表现上。加强金融企业的文化建设能使企业为大多数人所知晓,并将企业的优势展现在其他企业或者客户面前,使人们对企业的内在实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认识,这样,能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引来更多的合作者。同时,从目前的企业竞争力来看,不仅仅表现在硬实力,还需要在软实力即企业文化中获得突破,使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更好的突破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工商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一个重要代表,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极为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促进了工商银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再者,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企业也需要面对国际竞争,竞争压力不断提升,金融企业更需要通过企业文化这种形式来带动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共同为企业做出贡献。因此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企业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环境与计划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区别,即市场经济环境为企业之间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企业可以通过自我的改革和发展获得机会。同时,市场经济也向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不断进行自我的改革和发展,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获得真正的发展。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显得有些不适应。那么,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能更好的促进金融企业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增强金融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真正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为金融企业营造的竞争环境。随着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金融企业急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种形式来理解市场经济的真正意义和真实需求,从而带动金融企业自身的改革,带动金融企业的发展,使金融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因此,金融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是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强金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能促进金融企业融入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发展。

(四)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创新理念的形成

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创新理念的形成,为金融企业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创新理念的参与,无论在任何企业中,要想建立符合企业发展且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企业文化都必须融入创新理念,一味的“拿来主义”是不可行的。因此,在金融企业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创新理念的形成,使企业获得新的理念和动力。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企业需要积极的吸取现代企业理论,并结合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优化企业的文化建立途径和建立方式,使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之间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提升企业知名度。总之,加强文化建设是金融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获得发展的基础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智蕊.试述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问题与加强之策略[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4)

[2]杜建良,付玉荣,张永静.试述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问题与加强之策略[J].企业文化,2010(8)

[3]周瑞荣.兰州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探讨[J].甘肃金融.2011(6)

金融企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进步,我国经济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当中。财税相关法规直接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企业每年上缴的税费多少直接与企业的净利润相关联,因此大部分企业都会进行企业税收筹划,所谓的税收筹划实际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合理避税。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想要提高企业利润、降低财务风险其不仅需要对企业税收进行筹划,还必须进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与企业税收筹划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却都一样是企业财务部门必须要做的两项工作。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相关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126

随着我国财务相关法律规定的不断健全,税法的漏洞逐渐减少,企业想要减少税赋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企业税收筹划,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合理避税。这个概念是在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当中被提出的,其最宗旨的思想就是,企业有权利对自己的事业进行安排,如果依据法律所作出的安排可以让企业减少税赋,那么就不应该强迫其多缴税。这样的理念一直发展到今天也就成为了企业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上使企业的税负最轻并且税后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一个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除了要进行企业税收规划外还必须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这两者都是重要的财务工作,那么两者之间是否会有所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怎样的?在此,笔者探讨关于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1企业税收筹划对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我们首先要对企业税收筹划的概念进行明确,所谓的企业税收筹划指的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充分利用税法当中所包含的各类减免税优惠,对企业本身的经营与投资理财等财务相关事项进行预先的安排和筹划从而达到企业的税负最轻、税后利润最大、企业价值最大的目的。其实企业税收筹划本身就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并且企业税收筹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

2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

21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目标上的相关性

首先财务管理的目标本身就具有科学性,其最大目标就是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且最终能够使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且企业财务管理规定了企业的财务行为空间,即对财务活动的范围进行了限定,对其责任与义务也有了一个相对翔实的解释。其本身是企业综合管理的一部分。而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在前面我们也介绍过其最终目的是在法律的框架下让企业的税负最轻、利润最大、企业价值最大。我们如果对企业税收筹划进行合理的应用,那么其本身还具有降低企业发展风险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本身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趋同性的,两者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让企业的利润能够最大化。企业税收筹划本身是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因此其筹划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好坏。

22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对象方面的相关性

税收筹划的管理对象是企业的应缴纳税收资金,税收筹划是在我国税法的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最大限度上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使得企业的缴税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则是企业的全部资产,这里包含了企业的现金流量,而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现金流量的一小部分,并且在现金流量当中其并不具有很好的弹性,所以应当说应缴税金对于企业现金流量具有一定的硬性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转,并且财务管理本身还必然会涉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问题,并且其还拥有将企业现金与企业非现金进行转化的功能。总的来说企业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都是对于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但是二者的管理目的却不尽相同。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企业税收筹划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整个财务管理的质量。

23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职能上的统一性

税收筹划的职能最主要还是体现在降低企业的税负从而使得企业的利润得以提升,其对外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最终达到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税收筹划本身是需要重视科学性地,制定科学的筹划方案,节省企业成本实现企业的正常发展。财务管理的职能是财务管理人员依据其指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在此期间其必须对财务管理方案进行选择,而在方案进行选择的同时也必须保证选择的科学性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的职能并且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最终对企业发展的质量进行提升。总的来说财务管理与企业税收筹划之间相互影响,并且两者可以相互促进。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总体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其本身是可以对企业税收筹划进行钳制和管理而企业税收筹划本身也可以反作用于财务管理对其管理质量进行影响。

3财务管理理念在税收筹划中的应用

31税收筹划的风险性分析

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当中的一部分,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赢取更多的利润,但是这种利润的获得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的。而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因此这种理念同样可以应用于企业税收筹划。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时应当对风险性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最终达到让企业良好发展的目的。在税收筹划当中其最大的风险主要还是来源于企业税收筹划人员对企业的相关税收法律的理解不充足或者理解方面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了非人为故意的偷税、漏税现象,这种偷税、漏税现象其本身的风险已经不仅仅置于财务风险一个范围内,其可能会对整个企业造成系统性能的风险。因此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企业应当对于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析,并且应当对税收筹划可能造成的风险做出一定的抵御准备,并且能够保证在税收风险发生后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的影响力给企業带来的经济、名誉、信誉损失。并且通过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理念来看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的税收筹划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体系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杜绝由于企业税收筹划引起的财务风险。

32完善企业内部监督

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税收筹划也存在着风险,这种风险的来源可能在企业的外部也可能在企业的内部,但是对企业税收筹划而言,其对于外部风险是没有过多抵抗能力的,其应当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首先,想要降低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就必须以做好企业内部监督为前提。企业内部监督首先要做好对于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考核工作,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对企业内部资金调控制度的建设进行加强,并且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其次,还要建立预算制度与资金审批制度,使得企业资金的各项使用情况能够制度化,并且还必须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各司其职又能相互沟通,共同降低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和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4结论

随着我国税法的逐步完善,企业利用税收筹划来降低自身的税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合理避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提高企业自身利润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也昭示着一个国家财税法律的健全程度。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加强企业自身的税负筹划能力并且将财务管理的理念应用在企业税收筹划当中使得企业税收筹划能够在更好地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还能够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在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对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赵红梅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性[J].中国外资,2012,12(25):174-176

[2]杨竹红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相关性探析[J].时代金融,2012,5(30):66-67

[3]杨剑峰探析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2,6(5):194-195

[4]王丽娟论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J].中国市场,2014(49)

上一篇:劳动力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消费行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