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临床医学论文范文

2024-07-15

物理课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的:在医学物理学理论课上应用实体教学模型,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知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方法:在教学大纲范围内,通过统计课程中的重难点,把烦琐的公式推导或抽象的物理概念用实体模型进行课堂演示,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医学物理学实体教学模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教学形成评价实证材料。结论:医学物理学实体教学模型对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作用,也为数理等课程在医学院校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实体教学模型;医学院校

Physical Teaching Model of Medical Physics Teaching Reform//QIAO Lihua, ZHAO Ruibin, TIAN Hui, YAN Leka, ZHEN Hai-sheng, KANG Haobo, LI Jingzhe, HU Yarui

Key words medical physics; teaching reform; entity teaching model; medical colleges

1 引言

研究背景  基礎学科在医学院校中是建设和完善医学教育教学的奠基石。在基础学科中,医学物理学教育又是重中之重。但由于国内各医学院校医学类(五年制)各专业物理基础理论课学时统计[1]在普遍减少,而我国医学院校生源现状是高中生,非某些国家的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因此在实施医学物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用一种更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愿意学、容易学,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改善。

关于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国内外有很多,如PBL教学[2]、案例教学[3]、“专题式”教学[4]、创客教育[5]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在这些改革中,通过实体教学模型来实现教学改革的方式还没有,这也正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研究意义  本项研究实体教学模型是把理论课程中大量抽象的概念模型、复杂的数学推导[6]以实体教学模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问题具体化、简单化。比如第三章中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法、第四章中液体的表面现象、第九章中柱面透镜、第十章中光的偏振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比较难理解的复杂知识点,可以对应设计一些实体教学模型并应用于课题。这样的教学改革能在课时减少的现状下,高效率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并能促进医学院校其他相关科目教学改革,为医学基础教育提供新方案,因此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2 研究内容

科研对象  以河北医科大学2019届口腔与麻醉专业及预防妇幼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334人。结合我国医学生的知识基础现状,在教材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对医学物理学理论课程开展实体教学模型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用行动研究法对研究对象实施医学物理学实体教学模型教学改革,即先对班级的学生采用标准教学法,然后对学生应用实体教学模型,对比教学改革前后学生的反映情况,用问卷星做调查统计分析,进而评估这种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从而完善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

以第二章流体里粘性流体为例,讲述靠近管壁流体层流速与管半径关系时,根据公式可知,越靠近管轴处,流体流速越大。从公式求解,学生不一定好理解,而加入实体教学模型演示,学生会很直观地理解,如图1所示。教学模型所用材料包括不同颜色甘油溶液、针管、有机玻璃板流体模型、方形水槽等。

科研结果  通过理论课课堂的实体教学模型演示,发现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大幅增高,这可以从数据的统计情况分析出来。

1)满意度调查。设计的问卷星调查中3.1题是关于学生对此教学模型的态度的调查:您希望以后的医学物理学课程在实体教学模型上如何改革?结果如图2所示。研究对象共334人,收到结果334份,可见每个学生都认真作答了,统计结果是真实有效的。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91.92%的学生是支持在理论课上应用教学模型的,而且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比标准的教学模式更好理解。这正好达到想要的结果,即实体教学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2)求知积极性调查。对激发学生求知积极性的数据也做了统计,对应3.2题:您感觉实体教学模型是否更能激发您对医学物理的学习兴趣?结果如图3所示。同样,研究对象共334人,收到结果334份,统计结果真实有效。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99.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是激发的程度不同而已。可见,这种教学模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教学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

3)实际操作调查。对于研究对象,还统计了课下想进一步了解实体教学模型或实际操作的学生人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报名。通过课下围观及进一步操作,学生的求知热情持续高涨。

由此可见,在医学物理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应用实体教学模型,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并且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加深,这对于课程本身的难点(如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推导等)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从课堂气氛和学生理解程度上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

3 结语

医学物理学实体教学模型实则是把课程中的重、难点以教学模型演示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把教材中烦琐的公式推导或抽象的物理概念模型化。这种教学方法能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也得到提高。这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改革,学生能很轻松地理解课程涉及的知識点,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这就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在今后的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中,或许有更新的或更先进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改革都应遵循教学以提高学生求知水平和求知积极性为前提。医学物理学实体教学模型改革就是本着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把抽象模型或重难点变成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提高医学物理学的课堂质量,促进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如医学影像物理学中磁共振章节涉及很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像弛豫、K空间等,都可以设计类似的实体教学模型来把抽象问题模型化。总之,这种教学改革可以为基础医学学科或数理等学科的教学改革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童家明,喀蔚波,王晨光,等.医学类专业物理理论课教学状况比较分析[J].大学物理,2017(11):64-69.

[2]林多,陈伟炜,俞允,等.《医学物理学》教学中的PBL教学过程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3):243-244.

[3]鲍秀珍.基于“优秀医生”教育理念的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2016(3):54-55.

[4]张淑丽,万永刚.《医用物理学》“专题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4):271-272.

[5]万力勇,康翠萍.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J].教育发展研究,2016(7):59-65.

[6]李晓寒,宁旭,马显光.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8(1):545-546.

物理课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方面

首先表现在学生认识不到医学物理学的重要性, 认为学医没有必要学习医学物理学, 学习大多是应付了事。二是医学物理学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 涉及到微观、三维概念, 而且还用到高等数学知识, 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 存在畏难情绪。三是物理学只能解释生命现象的基础, 却不能代替生命科学去解释生命现象, 教师常因临床医学知识相对匮乏而不能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生动形象, 因此, 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四是理科学生的物理学基础尚可, 而文科学生的物理学基础较差。这些学生在同一个教室、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物理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厌学情绪大, 基础好的学生受到影响, 学习积极性也不高。

1.2 教师方面

一是这门课程的教师严重不足。二是从事医学物理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物理专业出身, 医学知识较少, 教学中容易出现与医学脱离的现象;并且过于注重物理学科的整体性、完美性, 完全忽略了自己所培养的是医学人才。三是很多教师由于自认为不受重视, 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总是过多地寻找客观原因, 而不是从自身出发主动地去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教法, 积极地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四是缺乏学科带头人。

1.3 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内容以讲授物理规律为主, 缺乏和临床医学的联系, 不能有效地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二是课时少, 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 医学物理学教学以理论课为主, 实验操作很少, 使学生缺乏锻炼, 仪器设备适应能力差, 动手能力差。三是科目开设的顺序排列不合理, 高等数学必须放在医学物理课的前一学期学习, 不能和医学物理学安排在同一学期授课, 因为医学物理学的第一章就用到微积分的知识, 而高等数学还没有讲到。数学是物理的拐杖, 没有相应的数学知识来学习医学物理学简直是空谈。

1.4 教材问题

教材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问题, 决定了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有些教材内容虽然保证物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但缺乏临床医学的联系以及物理学各前沿和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达不到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1.5 教学观念没有转变

当前教学中,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方式停留在中学阶段的被动学习方式, 学习的依赖性强, 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弱。因此, 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 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 从教师主体地位转变到学生主体地位, 从理论教学转变到实践教学。

1.6 教学手段落后

该课程教学方法非常陈旧,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直在物理课堂占据统治地位。不管学生接受不接受, 老师只管讲自己的。这种方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也从根本上颠倒了学习过程中内外因的关系。这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更无法培养他们创新学习的精神。

1.7 学时方面

医学物理学参考学时72~108课时[2], 而我校只安排32学时理论课时, 教学时数少, 教师不得不整章、整节地删除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 使理论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导致教学内容偏窄, 信息量偏低, 与医学联系不紧密, 极大地削弱了医学物理课程的重要地位。

1.8 经费方面

由于经费不足, 致使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存在实验仪器老化、甚至是几十年前的仪器, 实验内容陈旧。这种情况使得实验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

2.1 提高学生兴趣, 创新教学手段

一是做好衔接工作, 从学生熟悉的物理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注意与高等数学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则注意物理学、医学理论与实验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检验, 并体会出其应用的价值;注意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 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二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了采用挂图、演示手段外, 我们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 将授课内容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成电子教案, 节省大量写黑板、画图的时间, 缓解了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授课信息量。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 从而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 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 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气氛活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改革教学内容, 注重医用性

在几十个学时内要学习物理学众多的内容实在是不可能, 而且学生普遍反映不结合医学实际, 难以学以致用, 学习缺乏动力, 对后续课程帮助不大。

2.3 加强集体备课

医用物理学内容极其丰富, 可应用在不同的医学领域, 单独靠一个教师的力量从头到尾备课, 很难把问题研究的很透彻。

2.4 调整讲课体系

结合医学物理学的教学目的, 在加强医学物理学理论教学的同时,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5 选择合适的教材

医学各专业用的是同一本教材, 不同的专业重点掌握的医学物理学原理往往不尽相同, 不太注重结合医学实际, 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与兴趣, 教学过程十分被动。因而, 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在保持物理学课程基础性的同时, 着重突出其医学应用性。

2.6 优化课程体系, 拓宽知识层面

应该精简物理学基础知识内容, 对已成熟的知识, 在教学中只能摘取其很少的精华部分, 否则教学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2.7 改革考试内容和要求

必须改变现行的考试内容, 以基础知识的认识、了解、应用为中心, 体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原则, 注重定性分析, 以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为主, 适应目标教学的需要。

摘要:针对医学物理学教学现状,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医学物理学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董品泸.物理学[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物理课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具体到医学物理学科而言, 首先物理科学是揭示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学科, 同时也是蕴含着最基本的哲学思维和理论的学科。其次, 医学物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地位显著, 它结合了医学和物理学的相关理论, 注重物理的规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用物理学的思维揭示医学规律。这些都决定了医学物理的重要支配地位。

因此, 在对于高职的医学物理教学来说,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改变当前教学中重理论的畸形现象, 也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改变学生主动的探究知识,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储存知识。下面笔者就高职院校医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关键点加以探讨。

1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对比其他的学科, 医学物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物理学是从物理学的思维和角度来探讨医学的相关问题, 它注重二者的联合应用。由于该学科的基础知识通常显得枯燥无味,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少像对纯医学那样的学习兴趣, 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 改变学生对学科的错误认识, 提高其学习兴趣, 激发其探讨动力就是其教学的首要任务,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至于医学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通过对相关理论历史的阐释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的博大精深, 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同时, 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也是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介绍医学和物理学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通过介绍质子刀、多普勒超声、分子激光、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等前沿科技和技术的原理让学生知道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都是基于物理学的发展。

又比如, 在当前人类面临的相关重症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治疗中的出现了很多给予物理学发展的新技术, 比如光刀等技术。

教师应该在这样的知识和科技的讲授中详细阐述这些科技的原理和物理机制让学生知道这些医学技术和科技的发展是和物理学有着重要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这种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对学科的认知, 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注重思维的发展

在医学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根据教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注重以下三点: (1) 倡导质疑。数学家笛卡尔说:“怀疑就是方法。”给学生留出质疑空间, 建立学生“质疑库”。因质疑是创新的心理动力, 是思维独立、自主性的体现, 怀疑是创新的起点。 (2) 鼓励发问。科学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都是从质疑发问开始的。根据教学内容, 有意地、系统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问是创新的突破点。 (3) 引导学生进行答疑。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为什么”, 让学生质疑, 独立思考, 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激发学生发问的欲望, 然后着重讲解。这样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 将物理学理论用于医学实践,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并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方法, 使他们在思维中提问, 在质疑中思维, 不盲从, 让学生体验到:头脑中装问题, 学习中就有来自内心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思路, 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可见, 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发挥思维能力十分重要。

3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医学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 实验是医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强化实验课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抽象的医学物理理论, 启迪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兴趣, 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因此, 通过医学物理实验及实验设计,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有些实验课题, 教师只给出任务, 不交待具体的步骤, 让学生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实验中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这样学生就可以抱着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去实践实验, 并得到了满意的效果。将被动的“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直至“为什么这样做”, “还可以怎样做”的积极探索, 他们的实验验证都证明了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教师引导方法正确,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很好发掘学生们的才智,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注意引导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

笔者认为, 学生在校期间所能学的知识很有限, 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的未来社会, 至关重要。所以在医学物理教学中, 不仅教给学生掌握医学物理概念、医学物理定律和基本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会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方法,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会学”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方法是使知识和能力联系起来的桥梁, 如在讲解理想液体作稳定流动的基本定律——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以后, 引导学生将两方程进行修正后用于实际液体的稳定流动, 并写出实际液体稳定流动时的柏努利方程形式。同时应用连续性方程讨论人体血液循环中血流速度与血管截面积的关系, 用泊肃叶公式讨论血管中血压的变化等等。学生通过把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就会向“会学”的境界迈进一大步。只有使学生具有会学知识的能力, 才能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授人以鱼, 只解决一餐所需, 但相反, 授人以渔, 将受益终身。

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现代人才的知识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医学领域新的技术层出不穷, 医学物理学也正在迅速发展, 所以作为培养医用人才的物理教师, 不仅要有扎实的物理理论功底, 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了解本学科前沿的进展,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善于将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 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 灵活地处理教材, 准确地讲授教材。

摘要:笔者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医学物理教学的现状, 探讨在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笔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几个方面对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阐述。

关键词:医学物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向远, 梅忠义.物理学中的创新方法及其教学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1) :31~35.

[2] 陈菊梅.论高职院校物理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 (9) :23~24.

物理课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思想和目的

“探究式”教学基本思想是在教师指导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且在此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 发现科学的基本规律, 发展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其特点是强调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当今网络环境的发展为学生的这种探究行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传达科学的本质, 这里的科学本质不仅指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本身, 而且还包括科学方法、探究精神等。通过探究活动, 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 并灵活运用,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医学物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

2.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课前创设问题情境, 即以一定的物理知识为背景, 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的环境。课下学生可通过网络去了解问题的情境。

2.2 提出探究问题

在学生对问题情境有一定了解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 鼓励学生就物理情境大胆提问,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提出较多的问题, 但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教学的内容相关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多, 这与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的过程有较大关系。“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故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问题, 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诱发学生进入质疑状态,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2.3 制定探究方案

在制定探究方案期间,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讨论, 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 反过来群体行为也影响学生个体的奋进和努力, 达到培养学生养成交流和合作的探究精神的目的。

2.4 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是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验证。这一阶段, 通过学生动手、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另外, 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 适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允许学生失败和反复;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支持;引导、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这样, 即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意志得到锻炼, 又使学生探究精神得以保持。

2.5 交流、总结、评价

经过实验探究, 学生一般会产生与人交流的愿望, 教师要适时安排小组和组际讨论,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 促进探究的深入和交流。

在认真听取学生讨论后, 教师要做出总结和评价, 引导学生进一步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2.6 促进学习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可靠指标。学习知识目的在于运用知识, 达到活学活用, 这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3]。

3 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和学的方式, 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第一,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 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和合作者。第二, 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拓宽知识面, 要具备较强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会广泛的摄取信息, 发现、提出各种出乎意料的问题, 有些是不能依靠单一的物理知识解答。因此,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促进者就要求有广博的知识结构、灵活应变的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第三, 教师要认真组织、控制好整个教学方向, 只有将探究过程中提炼的问题梳理成问题群, 加以突破, 才能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采用提示和设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找出并纠正错误[4]。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合理的运用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 必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前, 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本文通过对这种模式的主要思想与目的、医学物理学中这种模式的设计和在这种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三方面问题的阐述, 详细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物理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医学物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新珉.医学物理学 (第6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3.

[2] 周清.关于运用探究式方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 2002, 15 (1) :74~75.

[3] 岳萍.医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探索[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2006:25~27.

物理课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共收治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122例, 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其中治疗组包括男性41例, 女性21例, 年龄在33~72岁之间, 平均为 (54.23±8.27) 岁, 患病时间6~38d, 平均为 (16.19±4.58) d;对照组包括男性42例, 女性20例, 病人年龄在34~65岁之间, 平均为 (52.01±9.15) 岁, 患病时间7~30d, 平均为 (11.41±3.44) d。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以及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推拿疗法:2组病人取坐位, 术者将病人前额托住, 放松病人的颈部及后枕部采用一指禅推、滚、拿、按揉及搓擦等手法, 术者交替双手治疗10~20min;采用牵引床实施牵引, 病人取坐位, 采用颌枕吊带进行固定。为使椎间隙与椎间孔达到最大, 牵引方向和身体纵轴成前倾20°。起始的牵引力保持在3~4kg为宜, 然后缓慢增加到10kg或以上, 每次牵引20~30min为宜, 每日牵引一次。10次为1个疗程。 (2) 针灸疗法:2组患者针灸穴位包括:阿是穴、绝骨、风门、肩中俞、后溪、大椎穴以及天柱穴;风池以及曲池为随病配穴;治疗中留针20~30min左右, 针采用平补平泻方法。 (3) 低周波及微波疗法:观察组应用多功能治疗仪进行微波治疗, 围绕病人颈椎处进行微温或温加热量, 每次治疗15min, 应用多功能低周波治疗仪实施治疗, 分别将电极衬垫置于颈后部及患肢部位或穴位上, 通过电极将特殊的低周波电流输入到治疗点, 每日1次, 每次30min, 1个疗程治疗10次。

1.3 疗效评价

痊愈:患者颈肩上肢疼痛及麻木消失, 颈部可以正常活动;显效:患者颈肩上肢疼痛及麻木显著减轻, 仅在天气不好时出现轻微症状;有效:患者颈肩上肢疼、麻木及头晕等表现有所改善, 但仍出现颈酸无力症状;无效: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未改善[2]。

注:同对照组进行对比, *P<0.05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均应用SPSS 11.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对于P<0.05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病人分别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 (60/61)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 (52/61)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中老年人的颈椎骨关节、颈椎间盘、肌肉、韧带、软骨及筋膜等处出现退行性变化造成自身的血管与神经等组织受到压迫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3]。推拿及针灸疗法能够减轻对交感神经丛与颈交感神经的压迫或刺激, 并能够加快血液循环[4];牵引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 使颈椎的正常生理曲线得以恢复;微波及低周波的温热效应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提供组织营养, 提高免疫能力, 加快组织修复, 有利于水肿以及炎症渗出物的快速吸收去除牵引后的不良反应[5]。

本组治疗结果显示2组病人分别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 (60/61)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 (52/61)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总之联合应用推拿、针灸、微波、低周波以及牵引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治疗, 各种疗法具有理想的协同治疗效应, 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治疗作用, 明显提高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应用推拿、针灸结合物理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12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 观察组采用推拿、针灸以及物理疗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推拿及针灸疗法。结果 2组病人分别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 (60/61)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 (52/61)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推拿、针灸、牵引疗法、低周波及微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治疗, 各种疗法具有理想的协同治疗效应, 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治疗作用, 明显提高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推拿,针灸,物理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参考文献

[1] 王宝利, 李占峰, 王军茹.温热磁场、牵引及推拿联合治疗3868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 (3) :182~183.

[2] 杨丽, 陆家武, 李昂.超声波中药透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1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10 (18) :1745.

[3] 王钢.静脉滴注复方丹参配合牵引及中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7例[J].颈腰痛杂志, 2000, 21 (1) :59.

[4] 詹红生, 应航, 詹强, 等.仰卧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椎病257例临床总结[J].中国医药学报, 2000, 15 (3) :45~47.

物理课临床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课题意识;创新导入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一、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黑箱导入法

所谓“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可以通过输入某种信息,从获得的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2:能量的转换与守恒——魔筒导入:这是一只金属圆筒,称之为“魔筒”,我把它沿台面滚出去,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后学生奇怪,滚出去的圆筒还会滚回来,而且还反复地滚来滚去?原来筒里面有二根橡皮筋中间拴着一个重物。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学习了下面的课题,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三、配合故事导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四、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

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4: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五、实验复习导入法

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5:阿基米德原理——复习浮力实验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请问,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取出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地逐步放入水中,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观察、回答: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那么,在上述的实验中,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从这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时或课题比较平直,可以考虑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演示法和故事法。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特别是那些学生存在顽固的前科学概念的课题。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它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

上一篇:玻璃窗节能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药物治疗中药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