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化论文范文

2023-09-16

古希腊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古希腊文化,尤其是其绚烂之至的神话千百年来总吸引着世界各地无数爱好者的目光,对其研究不计其数。本小组欲以今日眼光,重临谬斯的盛宴,浅嗅宙斯的气息,就古希腊神话的现实意义,作一番浅薄的探究,在此小谈所得。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被称做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只乳房,所以说,两希文化是了解和研究西方文明的一把开门钥匙。对于古希腊文明来说,它的史诗和神话记载着这文明的丰富信息,因此从史诗和神话开始的探究是研究这种文明的基本的、也是首要的探究。这里我们将讨论古希腊神话和奥林匹斯神统在人类文化学上的丰富内涵,修正长期来人们对于神话的简单化的肤浅的认识,从而管窥希腊神话原有的品格和身份。

初拜谬斯望沧海,重识易安聆波澜。起先对此的热爱,源自对其神话本身美好意境的单纯追求。长期以来,一般的人都接受过马克思关于神话的看法,认为神话发育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的童年时期,它的瑰丽的故事和充满幻想的思维偏向乃出自原始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在我看来,马克思和高尔基们的论述很精辟,他们揭示了神话的本质特点,然而他们的看法似乎还有待于进一步阐述和补充。他们的观点比较注重于神话中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比较忽略神话中人对自身的精神文化的关系。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说:“人类是社会动物。”人与社会本来就是一体的,研究问题是厚此薄彼难免会有偏颇。这也就是我们此次研究的侧重点。既然神话是人的创造,神话自然也体现人自身的文化性格和精神面貌。而希腊神话,作为一个极其复杂完备而又绚烂多彩的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基础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此外,他们很早便与黑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交往,向意大利半岛南部沿海和西西里岛等地区移民,足迹远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神话的产生历史久远,它乃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的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产物。由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公元前3世纪之后希腊化时期的亚历山大里亚学者们在对古典作品的收集和注疏中,对古希腊神话的收集和保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诗人则在学识性原则的指导下,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神话典故。

与所有已知的民族神话相比,古希腊神话最为丰富多彩。不仅如此,古希腊神话还具有别的民族神话无法比拟的人性内容和系统结构,构成了它独特的世界景观。这种独特的神话世界景现是古希腊人的伟大创造,但不可否认,它还与前希腊文明即爱琴文明相关,与以克里特一迈锡尼为核心的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文明相关。

从纪元前四——三千年开始,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地区的文明揭开了人类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地区的历史,这就使得地中海地区和希腊地区处在几大文明交汇的优越位置,因而,民俗文化的多元化首先使这个地区的居民及其流动人比印度或中原更具有宽容大度的容纳性。虽然这里各民族,各部族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但这是在异质文化的交际之中进行的,而异质多元的文化使这个地区的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由此,在所有的前希腊文明被消灭以后,多元异质的的文明记忆在新的希腊民族心中依然存在,并且还据之以新的历史创造。古希腊神话长久以来被人们当作一种泛灵的表现,或者被当作是梦幻的象征,或者被当作对自然的变形模仿,或者被看成是神明的传言。

总之,泛灵论的神秘主义思想和自然崇拜的狭隘唯物主义思想流行多时。然而在前苏各拉底时代,古希腊人却从来没有怀疑过神话与真实历史之间的联系,而在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谢里曼,得费尔德等人古迹发掘和考古工作的展开,线型文字A和线型文字B的发现及对线型文字B的解读与阐释,前爱琴文明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就冲破了历史的黑幕,轮廓清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关于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内容就成为一种扎根于民族土壤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而不是虚幻飘渺的远古梦呓而被人们重新认识。十二世纪多利安人侵入希腊地区以前的历史文化,在兹拉特科夫斯卡雅的小而有趣的著作《欧洲文化的起源》里有引人入胜的介绍。然而关于多利安人侵入希腊地区以后到荷马时代的四百年的历史却杳然而渺茫。然而,从欧洲整个历史文化的发展来看,这黑暗时代的四百年,却犹如妇人怀胎,孕育了一个人类文明中从没有出现过的怪胎—— 希腊文明—— 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社会民主政治形态 — —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要是说人类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了现代,那么我们可以说从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的希腊开始。因为过去的一切文明历史,都是王权专制的历史,而所谓现代时代,也就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时代。虽然希腊罗马以后,人类历史又走进一千几百年的王权专制时代,但是在今天看来,希腊与我们的时代却似乎非常接近。而希腊的神话和史诗的丰厚的人文内容依然是我们今天 “认识你自己”的逻辑起点。

二、是神或是人?

希腊诸神不似中国的神明般高高在上,而是高度人格化现实化,有其喜怒哀乐和私欲纷争,后人才诧异从中竟看到了原始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希腊神话对人对神都作了真实的展现,不粉饰光明,也不掩盖黑暗。对人对神,它都同等对待。不因为他是英雄而遮盖其卑鄙,不因为他是神而掩盖其虚伪。若要略谈与中国神话的差别,大致可概括为三点:

1、中国古代神都是,断绝七情六欲,不食人间烟火,充满神秘色彩。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

2、对神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中国尚德,希腊更侧重于智慧。

3、中国的含有祖先、宗教崇拜成分,希腊的没有。 面向海洋的民族开放自由、富有冒险探求精神,而深居内陆的民族则拘谨保守、有自安心态;这在神话中也表现无遗。这既是由当时社会现实和人们真实的思想文化差异所决定,又对这两个世界的统治力量、人们的价值观念起了深远影响。

以下浅提希腊诸神,以窥一斑:

在奥林匹斯神统中,有数不胜数的各种各样的神,一般认为其中有十二主神,但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

1) 宙斯:天神之父.雷电之神,天地间万物的最高统治者,正义而任性、好色

2) 赫拉:宙斯的正妻。是女性的代表,掌管婚姻和生育。性格特征嫉妒。

3) 雅典娜:起初被视为女战神,后逐渐变为智慧女神和雅典城的守护女神。

4) 阿波罗:太阳神,在诗与艺术中表现为光明、青春和音乐之神。

5) 阿尔忒弥斯:月神,又是狩猎之神、处女之神,是女性纯洁的化身。

6) 狄俄倪索斯(又称巴古斯):是洒神与狂饮欢乐之神。

7) 阿佛洛狄特(又称维纳斯):美和爱之女神。她的忠实随从小爱神厄洛斯(又称丘比特)手持弓箭,被射中者即跌入情网。

8) 波塞冬:海神。

9) 哈得斯:冥王。

10) 赫斐斯托司:火神和匠神。

11) 阿瑞斯:战神。

12) 赫斯提:灶神。

十二个主神都有鲜明的性格与七情六欲。他们具有人的性格和情绪,具有超人的特殊本领。古希腊除了神的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由神与人交媾而生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关于英雄的传说,最为有名的是阿喀琉斯的故事、奥德修斯的故事、赫拉克勒斯立十二大功的故事和伊阿宋率领英雄夺取金羊毛的故事等等。这个得到统一的系谱,结束了神与神之间的征战和相互仇杀,每一位神都有他独特的职权及其管辖范围。这个组织起来的新的世界秩序成为神和人在其中活动和安享的宇宙。虽然此后还有提丰等恶神试图扰乱这个秩序,但终究没能得逞。在这个神话系谱里,我们看到,即使是十二主神,他们有管辖天、海和地中冥府的神,也有星宿之神,有管辖人间主要活动领域的灶神,有人类得以自立的火神匠神,有处女神和爱神婚姻女神,有起干戈斗智慧的战神和智慧女神。可见,在各个可能的领域,都有着它的主宰,并且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老死不相往来,而是频繁接触。奥林匹斯是他们每日欢娱嬉戏的神圣场所。

这样的神话观念,可以说植根于古希腊尤其是雅典盛极一时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人们的民主观念,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希腊人灌输奴隶制民主和自由思想的意识。将神人格化,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的需要;因为这样使人认为,神——或者说它所象征着的权威,并不是不可触及的。用现在的话说:“神之所以成为神,只是因为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便成了神。”换句话说,从思想上出现了否定一切权威的倾向。甚至在人之中也出现了英雄,这说明连英雄崇拜也带有“民主”色彩;正是在这种观念指引下,西方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特别强烈,这也早早地为后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土壤。这就不难理解拿破仑的那句经典名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以说,作为一个刚刚从沿海洞穴搬入内地的奴隶制文明来说,在生产力条件落后、粮食油布等生存资料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下,绽放出如此一朵惊艳的奇葩,也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了。这不由得令我们想到了年代相近的春秋战国,也是奴隶社会,也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产生的思想和文化也成了中华民族乃至东方许多国家的思想文化源泉,却总能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语句,不住让人感叹历史的相似与迥异。只是正是在这样的时期,也就注定了东西方文化要就此彻底分道扬镳。而神话,就正是一片三秋的叶子,可以“一叶知秋”。

三、深远影响及启示

古希腊神话里强烈的人本思想不仅为当时繁荣一时的民主政治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而且成为近现代西方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运动的有力武器。既然神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那么,作为君主,即使像路易十四那样宣扬“朕即国家”的理论,也显得多么苍白无力:那么,作为教会,即使极力宣扬禁欲思想和来世说,又能禁得起多大挑战?所以,当千百年后人们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旗号的时候,封建主和教会才会感到无比的恐惧;而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恐惧很有道理。既然人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和尊严,那么,在这种精神鼓舞下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变革者们才能不惮于前驱,争相在历史的拐角处书写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就对文化本身的影响而言,其作用也是非比寻常的。许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以之为题材,承袭其遗风。古代西方早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之说。希腊文化可以说是绚烂夺目的浪漫主义艺术的源泉。而文化特色与现实意义交汇融合,形成了完整的统一体,寄寓于这些神话之中,更是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让后人忍不住细心凝视,深深陶醉。其文化内核既明显与婆罗门教等强烈的等级观念对立,又与很多声称“人生而平等”的宗教的干涩说教和苍白论调不同。它声言正义而用朴素的语言缓缓道来,其文化魅力和现实色彩让人陶醉不已。这也引发了人们另一个自然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些什么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决不是教条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那么简单。作为文明本身,它兼收并蓄,既继承了原始的穴居文化,又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广泛吸取亚欧非各地的文化精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若能以虚怀而待八方文化,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也一定能发展壮大。而对于思想上而言,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个人权利和思想自由,既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又是人类漫长历史的一贯追求。

古希腊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哲学;伦理学;幸福观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伦理道德,也都有自己的价值合理性和特定的价值标准。自古以来,每个思想家似乎都论述过幸福,而几乎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总的说幸福论认为快乐是原初善,是首善;凡是能够带来快乐的就是善,凡是不利于带来快乐乃至减少快乐的就是恶。

一、古希腊幸福论的发展

从古希腊哲学看,幸福论是由快乐主义演化的,德谟克利特奠定了自然主义幸福论的基础。德谟克利特认为:“对人,最好的是能够在一种尽可能愉快的状态中生活,并且尽可能少受痛苦”;“快乐和不适构成了那应该或者不应该做某事的标准”;“幸福的居处是在我们灵魂中”。德谟克利特一方面明确将快乐与否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另一方面明确将幸福作为人生的目的,且倾向于强调精神对于人生幸福的意义。[1]这是古代幸福论的雏形。

犬儒学派因成员过着狗一样的生活而得名,他们相信人要摆脱现实的利益去追求唯一拥有的善,美德是道德追求的目标,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部环境之上的,而是每个人一旦拥有就无法忘却的,人不必担心他人的健康也无需担心他人的痛苦,凡是面对欲望能够自制的人就是幸福的人,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幸福论。也可以说是一种理念幸福论,把由理性所主导的精神需要的满足当作最高的幸福。

说到理念幸福论,自然联想到有关理念学说的大师柏拉图。柏拉图认为满足欲望和激情所造成的快乐都只是快乐的影像而满足理智多导致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和痛苦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状态,从痛苦上升到中间状态被一般人视为快乐,但这不是真正的快乐,而只是无痛苦或者假快乐。被满足的东西和用来满足的东西愈是实在,人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就愈可靠真实。柏拉图认为人分为三者,爱智者,好胜者和逐利者。对应这三种人有三种幸福。逐利者会断言:与获取利益的快乐相比,受到尊敬的快乐和学习知识的快乐是没有价值的,除非它们也能变出金钱来。好胜者会声称:金钱所带来的快乐是鄙俗的,学问所带来的快乐事瞎扯(除非它也能带来敬意)。而爱智者会认定:与认识真理和献身真理的快乐相比较,一切其他快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都不是必然的快乐。[6]柏拉图认为理智的快乐是最真实的快乐,爱智者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处在第二位的是激情的快乐和好胜者的生活;居于最后的是欲望的快乐和逐利者的快乐。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则达到古希腊启蒙思想的高峰。[2]他对于这种幸福观的定义也可以称之为享乐幸福论。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而肉体感官的快乐是一切快乐的根源和基础。“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3] “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 [4]这种从最实在的感性存在出发,对现实感快乐的肯定,是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幸福快乐的理论表达。伊壁鸠鲁不是纵欲放荡,他以否定性方式规定了自己对快乐的理解,“身体上无痛苦和灵魂上无纷扰”,[5]快乐只是痛苦的不存在。痛苦可以分为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伊壁鸠鲁对于肉体的快乐没有提出很高的物质要求。他认为应该养成朴素的生活习惯,面包和水就能给人以极大的快乐。而精神上的痛苦如何避免呢,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会受着死亡的困扰,在有宗教的社会中从一出生就必须面对神明。他认为只有理性才能够消除它,伊壁鸠鲁认为,上帝以其独有的方式存在,上帝只是一个住在宇宙的缝隙里并且从不干涉人类生活的东西。因此上帝与人类的幸福无关。而对于死亡,他认为,人死亡后灵魂离开肉体,或上升到天堂或者坠入地狱。[6]而灵魂只是某种更为精细的原子,肉体的死亡是原子的消散,灵魂也会消散,所以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凡是消散的都没有感觉,凡是无感觉的就是与我们无干的。只有消除肉体的痛苦和灵魂的纷扰,我们就能获得幸福和快乐。这种幸福论对于边沁的的功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我欲故我在”命题的提出有着深远影响。

古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盛行,他们关心自然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幸福的生活。他们的口号是“按照自然生活”。服从自然规律,服从理性,服从逻各斯去生活。上帝在人生的舞台上给了我们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命运的态度。他们认为“不动心”就是其幸福的目标,“有理性的人不要以烦躁,厌恶和恐惧心情对待死亡,而是要等待这一自然动作的来临。”[7] “我们个人的本性就是宇宙的自然的一部分,合乎自然的方式的生活就是至善,就是说至善是合乎个人的本性以及宇宙的自然,不应做任何为人类普遍法则习惯所禁止的事。这种普遍法则相等于弥漫于一切事物中的正确的理性,这种普遍法则与主宰万物规定万物的神并无二致。按照每人特殊天才与普遍主宰万物者意志的谐和,这种行为即使快乐的人的道德,且为生活上圆满的快乐。” [8]塞涅卡也曾说:“最高的善在于理性,而不在于感觉,人由于理性的力量超脱动物,并且与神相齐。” [9]为了超脱动物,顺从人之本性,我们需要通过理性克制感性欲望,提升灵魂摆脱肉体束缚。斯多亚学派对于顺应自然与命运的主张,有着非常多的理性因素。他所倡导的是一种特殊的快乐论和幸福观,只是具有形似的意义,实质上是把生活带进概念或者概念去取代生活,似乎只要使用理性,就能摆脱人生的重负,会产生幸福和极乐,但人生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痛苦出现,乐观主义的弊端和结症也正在这。

二、近代哲学的幸福论发展

近代的斯宾诺莎是对赫拉克利特自然主义幸福论的继承和发展。斯宾诺莎首先认为人是一种特定的有限样态,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现实本质体现为不同的层次:意志,冲动和欲望。人的力量再大也会受制于自然的力量,所以人必须顺应自然本性的需要,满足外在物体的存在本性之所求。斯宾诺莎认为,情感和人心是人心的两个基本因素,每个人都可以依据情感来辨别事物的快乐和痛苦,动物也有情感,但人更多的是理性,依照理性指导的人是自由的,也是幸福的。如果一个人被情感所左右,而接受命运的主宰和安排,那么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幸福。幸福的人,可以主宰自己的情感,而人的幸福又不出于自由意志,在斯宾诺莎看来,人的幸福受必然性所支配,因为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在于神的完满性,人既作为他所依赖的同时亦是控制着他的那个自然整体的一个部分,把我们的一切进献给神灵,我们既是一切的原点也是一切的终点,作为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人才是最幸福的。

而休谟从经验主义立场提出了他的幸福观,他的幸福观与他提出的情感是人们进行判断的依据是分不开的。休谟认为人性中存在一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人们判断道德行为标准的基础。休谟认为同情原则是人性的最基本原则,同情产生的情感是道德区别源泉,是道德判断的依据。我们对某种道德品质的赞许或厌恶构成了道德判别的源泉,当任何性质或性格有促进人类福利的倾向时,我们就对它加以赞许,因为它呈现出一个快乐的观念来,这种观念通过同情影响我我们,使我们产生快乐和幸福。休谟认为,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源于人的激情,是激情被激发起来的一种心灵状态。人身体的组织结构使其敏感于外在对象,而外在对象带给人的活泼生动的情感,使人产生快乐和幸福的心理感受。[10]心灵本身不足以自寻娱乐,也没有原始的幸福,它必须借助外物的刺激,为了快乐,为了幸福,人必须投身于各种活动。“不断地在赌博,打猎,实业方面寻找消遣,力求借此忘掉自己,而把我们的精神刺激起来,摆脱去他们不被某种活泼和生动情绪所支持时便要陷入的那种无精打采的状态。”[11]在激发人的情绪感受过程中,对象的有用性对情感的强度具有促进作用。“效用或重要性本身确是并不引起任何真正情感,而只是需要它来支持想象;同样的这一个人在其他任何事情方面虽然会忽略十倍大的利益,可是在打了几点钟猎以后带回家一打山鹬或其他鹬类,他会感到高兴。”[12]幸福是由有用和激情两方面共同产生。但是这远远没达到如何追求幸福,一件事可以让你快乐,但却很难说会让你幸福,想要幸福,你都拥有一颗有力量的心灵,能够不为快乐所诱惑,不被痛苦所威胁,而始终着眼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荣誉。休谟说“照最能为人接受的观念看,人类的幸福是由三种成分组成的,这就是:有所作为,得到快乐,休息懒散。虽然这些成分的安排组合应当看各人的具体情况有不同比例,可是决不能完全少了其中任何一种,否则,在一定程度上,这整个的幸福的趣味就会给毁掉。”[13]休谟认为最幸福的生活是一种混合的生活,既不是沉浸在书海中,进行繁琐的思辨,也不是无尽的放纵消遣无知愚昧的生活,而是一种混合状态;而最幸福的人,也是处于中间的人,既不是特别有钱的,也不是温饱不能解决,一直处于困境中的人,而是生活在中间的人。

三、康德对过去幸福论的批判和继承

休谟和斯宾诺莎都是从善恶概念出发,正确或者错误都源于善恶之分,而康德认为“正确”或者“错误”,“义务”或者“责任”是最基本的。一个好人就是在习惯上采取正确行为的人。对于休谟来说,伦理学研究受情感倾向的影响,当沉思人类的幸福或不幸时,就激起人们的赞同或者不赞同的情感倾向。而康德的道德哲学是以理性为出发点,康德所提出的道德法则是超越了任何经验内容的纯粹形式,所以也不能将涉及经验内容的快乐和幸福等等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从康德道德基础的绝对性出发,康德指出道德对象的善恶之分,因为绝对,所以才能保证善恶有普遍统一的先天标准。以先天的道德法则为标准判定善恶,我们只需要考虑意志是否遵循道德法则,而无需考虑行为的结果。

康德提出的“绝对命令”是道德基础绝对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人虽可分为理性之人与感性之人,但人最终总是会有七情六欲的,他们总是希望获得幸福的生活,而道德法则的绝对命令,人类必须牺牲自己的部分感性欲望去执行道德法则,从而不能顾及一切经验内容和行为效果。在这里康德也跟斯宾诺莎一样,认为人是有双重本性的,一部分是情感的冲动的本能和感觉的动物,另一部分是理性的动物,而责任与道德斗争特有的经验与人的双重本性有关。但在这里康德与斯宾诺莎也是有区别的,他把善良意志与神圣意志做了区分,把人的道德责任的经验归因于人的善良意志而非神圣意志。我们是纯粹主动性的和理性的人。康德说“我们可以假定:有一个目的,是为一切有限的有理性者(至少,那些能听从命令的有理性者)实际追求的对象,并且也为每人依照某种天然本性所追求的对象,这个目的,就是幸福。凡是肯定某种行为是作为追求幸福的必要手段的有待命令,都是实述的命令。我们决不可把幸福想作只是一种可能的或和可以疑问的目的,而乃是出自人的本性并可先验地假定为人人所追求的目的。”[14]

在康德的幸福论中,德与福相互区分的,好人不一定有好的生活,好生活不一定是好人过,“当道德律是意志的规定根据时,行为就是绝对地善的,因而善或恶与欲求或厌恶的对象无关,而只受意志的理性法则所决定。我们把由欲求对象(质料)作为意志的规定根据的实践准则称为质料原则,一切质料原则都隶属于幸福原则,出于幸福原则的行为虽然也是某种形式的善,但却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善,因而幸福原则不能成为道德上善恶的判断标准。只有出于道德法则的行为才是绝对的、无条件善的行为。但在现实中,“在我们的实践理性的评判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福和苦,并且在涉及到我们作为感性存在者的本性时,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幸福”[15]福和善是相互区分的,使一个人成为幸福的人和使一个人成为有道德的人士两码事。古希腊哲学承认德性就是幸福的,在康德这边行不通,在康德以前大部分哲学家都希望证明德性与幸福是等同的,但这就好像两个图形,不管怎么摆放,彼此永远不能重合。而近代哲学家曾设法利用因果律,使幸福成为德行的结果,但是做到这一点,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诡辩,不然就假定一个感官都不能感觉到的世界的存在。[16]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康德清除了这门科学中的一切幸福论,但更多的是表面多于实际,他在德行与幸福之间仍留下了一定神秘联系,可以是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说: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 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把僧侣变成了俗人, 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 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 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17]

四、总结

从古希腊和近代几个哲学家比较经典的幸福观说起,以康德的道德哲学为结尾,通过幸福观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时代的生活价值标准,也可以看出每个时代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更加能够反思自身,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的标准,但对于永恒的追问,是在路上的,对于幸福形而上的追问,是生活在此岸世界的人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每个哲学家的幸福论只是一面镜子,或者一个万花筒,生活在道德世界里的人们,并不是单向度的人,特别是在节奏很快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停下追逐的脚步,问问自己,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商务印书馆,1982:114-115,1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1995:63.

[3][5][8][14]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4:103,104,216,365.

[4]西方哲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1:309.

[6]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8.

[7]奥勒留.沉思录(9卷3章)[M].何怀宏,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9]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134.

[10]张钦.休谟伦理思想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16.

[11][12]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89,490.

[13]瑜青.休谟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24.

[15]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3.

[16]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9.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古希腊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同样都是神话,中国神话中神很多都是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的合体,属于人形的相对较少,虽然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半人半兽的,但里面的主要人物,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同性的。不同于中国神话中的帝制思想,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有很强的世俗性。诸神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也会有喜怒哀乐,同时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恐怕仅仅是神是永生的而人有生老病死,神的体态一般巨大而人的体型相对很小。古希腊神话中的神都是个性鲜明的,并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没什么神秘主义色彩,即使是神明也会有其命运,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坏事,而相较于中国神话的零散、孤立、片段化、甚至情节矛盾,希腊神话自成体系、故事完整、情节也丰富曲折,不只是希腊文学,乃至后来的欧洲文学,也受到了希腊神话很深远的影响。

希腊众神是人形化了的,古希腊人会认为众神就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随时都在那里,人们会崇拜神,但是并不会富裕神过高的崇高性,也不会将神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将神作为人的折射,表现出来,这些从诸多关于古希腊神话的作品中,对于神的肖像描写内容以及众多关于神的雕像、绘画等作品中分辨出来。神相对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长生不死和神通广大。纵观古希腊神话,诸神多是被赋予了超能力,但是更有人情味。他们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就与人在一起,组织了一套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的网络,会像人一样的思考,采取像人一样的行动,也像人那样去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神与神之间也有竞争,也会有不光彩的事情,希腊诸神的情绪根本上就是众多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正是表明了希腊人创造的神话,就是在关注自己。神在古希腊人的心中,既不表现为赤裸裸的法权关系和现实国家,也不是威严可怖高不可攀,与中国神话中那种干瘪僵硬的道德偶像更是不同,神呈现出的是一个亲切可爱的更加完善的人的形象,向人们展现出一种美的理想,纵观希腊神话,所体现的正是人的体验以及社会的故事,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的完全体现。

在古希腊神话中,既展示了诸神的勇敢以及智慧,表现出人们对智慧和勇敢的赞美和追求,同时也充分的表现出了诸神对于权力,情欲,财产的欲望。古代希腊人面对环境恶劣的山地丛林以及风云不定的大海,只有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在这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类则显得渺小了很多,正是如此人们崇尚智慧和勇气。这一点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塑造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神和英雄的身上体现出来。宙斯会当上主神,凭借的正是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盗取火种不息自己被宙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被鹰啄食,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为了人类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十二试炼,最终成为了奥林匹斯的神,也同一直想除掉他的赫拉和解,奥德修斯巧用木马计与希腊军里应外合,攻破特洛伊城,但因为得罪了海神波塞冬,所以波塞冬降临灾祸于他,不断地阻挠奥德修斯,但最终在诸神的帮助下,经历十年漂流生活的奥德修斯终于回到了家中,与妻子团聚,同时也除掉了那些觊觎财富的求婚者,提修斯在克里特国王女儿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为雅典人民除掉了克里特海牛,并在继承王位后,统一了古代雅典,并在雅典实现了共和制,这些形形色色,扣人心弦的故事,表现出了诸神对智慧和勇气的追求,体现了古代希腊人对智慧和勇气的赞美以及追求。

除了智慧和勇气这些美好的品质,古代希腊神话也毫不避讳一些不好的东西,诸神对于权力,情欲,地位的欲望。作为众神之首的宙斯,虽然有美丽的天后赫拉,但也不断地与其他的女子偷情,而面对用情不一的丈夫宙斯,赫拉嫉妒怨恨,一次一次地针对丈夫宙斯的

各个情人,去了结丈夫的婚外情,乃至成为了嫉妒的代名词;爱神阿芙洛狄忒因为被迫嫁给又丑又瘸的火神赫淮斯托斯,不满于自己的婚姻,之后与战神阿瑞斯陷入热恋,赫淮斯托斯发现此事后,找机会将阿芙洛狄忒和阿瑞斯网在床上并邀请众神来看,本想以此来羞辱他们,没想到众神非但没有鄙视他们,赫尔墨斯甚至相当羡慕的表示,只要能同阿芙洛狄忒在一起,即使是使用三张网将他网住,他也愿意;美狄亚对伊阿宋一见钟情,为了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亚背叛了自己的父亲埃厄忒斯,协助伊阿宋降服了守护金羊毛的巨龙,与伊阿宋一起返回希腊,还害死了前来追赶的弟弟,乃至将弟弟的尸体切开来分成几块,抛在山上各处,以此拖延时间让追赶着忙于收尸,在伊阿宋回国后,又设计帮助伊阿宋除掉了篡夺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但之后伊阿宋移情别恋,要解除婚约甚至抛弃自己的爱子和底比斯公主格劳斯结婚,痛苦万分的美狄亚由爱生恨,用一件有毒的嫁衣杀死了格劳斯,并且杀死了自己的两个稚子,抛弃了伊阿宋。古希腊神话中揭露了诸神的各种欲望,对于智慧,对于勇气的追求,对于权力、情欲、地位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传说正是用这种隐喻和象征的方式,反应出了古希腊人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人自身的认识和坑定,这正是古希腊人尊重人性的人本精神。

古希腊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问到西方神话,大家多会先说出:希腊神话。纵观电影乃至动画片,仍以希腊神话为主要叙述内容。今天,我就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的异同来谈谈我的看法。

假如问一个古希腊人,德米特尔是谁的话,他会说,德米特尔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被哈底斯抢走了,因此德米特尔很悲伤,等等。

假如问一个古罗马人,赛尔斯是谁的话,他会说,赛尔斯有一个祭司,他的地位比朱庇特、玛尔斯和奎里努斯的祭司的地位低,但是比福罗拉和普慕那的地位要高。他会说,赛尔斯与其他两个掌管农业的神立波尔和利贝拉是一个组的,他可能还可以将那些帮助赛尔斯的小神的名字说出来。

因为古罗马的“神话”不是故事,而是神与神以及神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罗马初期的宗教后来被增加了许多有时甚至彼此矛盾的新内容,尤其是吸收了希腊神话的很多部分。今天我们对罗马神话的知识不是来自当时的记载,而是来自于后来一些试

图将那些古老的传统保留下来的学者的描述。比如生活于前1世纪的玛尔库斯·提伦提乌斯·瓦罗。一些其他的罗马作家,比如奥维德在写作时受到希腊的影响非常深,他们经常引用希腊神话来填补罗马神话中的空缺。

而希腊神话则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

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换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古代希腊罗马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对整个西方文明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所孕育的希腊民族精神,经过世代的继承、充实、演绎与发展,已日渐融合到西方社会的集体意识中,并进而成为影响西方社会乃至世界文明的历史传统,人类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程中不断地迈开了前进的步伐。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曾

说过:“在现代文明氛围中,研究古典神话的价值,不在于神话本身的内容,而在于其样式,或者说,主要在于为其形成时代的思想提供文物鉴定式的证据。”马克思也曾高度评价希腊艺术和史诗的成就,认为它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是民族精神乃至整个西方精神的隐喻。在西方精神中,古希腊精神乃其历史的重要渊源和起点,它作为西方古代精神的主体而代表着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西方精神之库中的自然精神、浪漫精神、自由精神、神秘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和思辨精神等,都可以在古希腊精神中找到其雏形和根源。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精神几乎完整地出现在古希腊神话和传说里。

古希腊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问到西方神话,大家多会先说出:希腊神话。纵观电影乃至动画片,仍以希腊神话为主要叙述内容。今天,我就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的异同来谈谈我的看法。

假如问一个古希腊人,德米特尔是谁的话,他会说,德米特尔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被哈底斯抢走了,因此德米特尔很悲伤,等等。

假如问一个古罗马人,赛尔斯是谁的话,他会说,赛尔斯有一个祭司,他的地位比朱庇特、玛尔斯和奎里努斯的祭司的地位低,但是比福罗拉和普慕那的地位要高。他会说,赛尔斯与其他两个掌管农业的神立波尔和利贝拉是一个组的,他可能还可以将那些帮助赛尔斯的小神的名字说出来。

因为古罗马的“神话”不是故事,而是神与神以及神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罗马初期的宗教后来被增加了许多有时甚至彼此矛盾的新内容,尤其是吸收了希腊神话的很多部分。今天我们对罗马神话的知识不是来自当时的记载,而是来自于后来一些试

图将那些古老的传统保留下来的学者的描述。比如生活于前1世纪的玛尔库斯·提伦提乌斯·瓦罗。一些其他的罗马作家,比如奥维德在写作时受到希腊的影响非常深,他们经常引用希腊神话来填补罗马神话中的空缺。

而希腊神话则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

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换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

古代希腊罗马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对整个西方文明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所孕育的希腊民族精神,经过世代的继承、充实、演绎与发展,已日渐融合到西方社会的集体意识中,并进而成为影响西方社会乃至世界文明的历史传统,人类文明也就在这样的历程中不断地迈开了前进的步伐。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曾

说过:“在现代文明氛围中,研究古典神话的价值,不在于神话本身的内容,而在于其样式,或者说,主要在于为其形成时代的思想提供文物鉴定式的证据。”马克思也曾高度评价希腊艺术和史诗的成就,认为它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古希腊罗马神话和传说是民族精神乃至整个西方精神的隐喻。在西方精神中,古希腊精神乃其历史的重要渊源和起点,它作为西方古代精神的主体而代表着西方精神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西方精神之库中的自然精神、浪漫精神、自由精神、神秘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和思辨精神等,都可以在古希腊精神中找到其雏形和根源。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希腊精神几乎完整地出现在古希腊神话和传说里。

古希腊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两国神话故事进行内容比较 ,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不同之处。

一、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形成内容的差异。希腊和中国的神话都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 , 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各自 的想像力。但又因两国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进程的不同 , 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观念。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 早在公元前五千到三千年间 , 就从黄河中上游发展到了 黄河中下游。又因地处内陆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稳定、单一的文化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实际、轻幻想的思维方式。中国神话中的英雄 , 几乎无 一不与劳动有关 , 象开天辟地的盘古 , 炼石补天的女娲 , 发现药草的神农 , 教民稼 穑的后稷 , 等等。中国神话的内容,大多是与农务有关。而古希腊三面环海, 丰富的海洋资源与便利的海上贸易促使古希腊文化受到 多种文化的冲击。故其民族精神呈现出海洋的开放性 , 对外族文化的宽容性。表 现在神话中 , 便是《荷马史诗》中众多的探险活动和军事冒险活动。古希腊是海 洋文明 , 希腊人通过海上活动取得财富 , 形成了自由、 勇敢、 个性化、 浪漫的神话 体系。

上一篇:语文说课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新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