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比较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7

语文比较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分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以中职语文第三单元实用语文操练“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情境   评价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中职语文教材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它与“口语交际”、“写作”归并为“实用语文操练系统”,目的是通过调查、演讲、主题宣传、专题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中职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本文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中职语文应立足学习主体,注重能力的形成,强调语文的应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些与中职学生密切相关的语文活动,并提供了相应的活动过程和步骤的指导。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语文教学大纲,即使有些学校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中,语文课程主要针对中职一年级学生开展,5名语文教师承担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师周平均课时为16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如下: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少,每学期仅开展3个专题,每个专题安排的课时为2课时,基本上以讨论发言为主,或者写感想与总结,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目的主要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出发。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原因如下:近几年招生较好,学校教学场地有限,个别班级学生达到90多人,学生多,教师精力有限,很难组织实施;场地、硬件设施跟不上要求,学校没有专门供学生完成作业微机室;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课余时间外出调研受限制;实践活动程序复杂,教师难以把握;缺少活动评价考核体系;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教学案例设计

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该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

本文结合中职语文第三单元实用语文操练“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这一主题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实施应用。该主题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甄别、筛选和处理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写作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并深化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认识,强化节约用水,珍惜资源的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做好搜集资料的准备,并准备好白纸,以备宣传板报用。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件渲染、视频、谈话或者场景式等方式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生活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一段教学视频《中国水资源状况》,通过教学视频,学生了解到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学生浪费水的一些真实图片,这些图片的拍摄选取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最后展示一组组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的数据,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导入,最后提问: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状况,作为中职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二)提出任务,明确目标

“提出任务”这一环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教师应选择与当前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性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以“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为例,本次课的任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小任务完成:

任务一:资料的搜集(课前完成)。要求学生围绕“水资源状况”搜集相关资料,每位同学都要参与资料搜集的工作,可以通过上网,书籍或者资料查阅,也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或者调查形式了解同学,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对水资源状况和节约用水的认识。

任务二:主题版报(宣传单)的制作。围绕“节约用水”的主题制作一份精美的宣传板报或者宣传单,要求主题明确,图文并茂,文字要精练、准确、生动,在尽可能短的篇幅内容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如果是制作宣传单,则要求标题醒目,排版合理,主题明确,内容全面。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在接到教师的工作任务后,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研讨排版以及版面风格探讨,并进行如下的任务分工:选择1~2名文字功底比较好的同学集中整理搜集的资料,绘画功底比较好的同学负责美工,擅长书法的同学负责版报文字的书写,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版面的设计。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及时反馈,评价任务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可以将他们制作的板报(宣传单)张贴在教室的学习栏,或者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评价量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成果展示出来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评价表(如表1),先让各个小组进行自评,然后互评,最后老师评价。在这多元化评价中,每位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同时都需要看、听和思考,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教师在评价过程对学生的成果首先应持肯定的态度,及时鼓励与表扬。

表1  主题板报评价表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自评 互评 师评

内容 主题鲜明,与教学内容相符 30分

刊头 醒目,突出,色彩合理,有艺术性 10分

版面布局 设计合理,版面整洁美观,视觉效果好 20分

文字 文字清晰,文理通顺,无错别字(有一处错别字扣1分) 20分

插图 插图设计合理,与主题有关 10分

创意 新颖,有创意 10分

三、教学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存在不少困难。

第一,任务提出难度如何掌握。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良莠不齐,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的难度难以把握,有些任务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容易,但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来说,就有难度。还有关于任务量的把握,任务太少了,太简单了,学生容易实施,但是达不到教学效果;任务太多了,难度大了,学生会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进行布置。任务布置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层层递进,同时也让学生容易操作,还要被大多数同学所喜爱,使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第二,教学进度难以掌控。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比较开放,因此对老师课堂管理水平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要求比较高,需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度,每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有些小组比较认真勤奋,可能完成任务比较快,而有些小组如果没有组织好,可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

第三,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是进行后续语文综合实践的主要保证,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每次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否有时间评价,或者评价是否公正,都会影响着后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然而,评价机制是最难操作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教师评,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公正公平。学生自评,经常会给自己小组打高分;互评时,也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师评价时,无法兼顾全班每个同学的表现而难以客观评价。

另外,激励机制也是课堂的一大亮点,但是采取何种奖励方式才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这也是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应该考虑到的。

综上所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应用和理解语文知识,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形成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存在各种难题,这需要语文教师去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孙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7)

[2]辛晓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7)

[3]俞培锋.巧用“任务驱动”凸显活动实效——略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3)

[4]张运杰.简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步骤[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三级立项项目(140)

【作者简介】朱  巍(1981- ),女,湖北钟祥人,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教育。

(责编 刘 影)

语文比较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任何一种语文教材,要想不体现国家意志,不体现时代精神,不体现民族文化,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次是鲁迅的《风筝》。

9月,新学期开学之际,众人发现人教版新编初一语文教材删除了《风筝》一文,舆论热议。

早在几年前,《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多篇鲁迅的作品已被删除,被网友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当然被删除文章的不止是鲁迅。曾任四川省乐山市教科所副所长的唐建新多年来一直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初高中语文教材编组成员,他告诉《廉政瞭望》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1963年、1988年、1992年、2000年都进行了教材修订,增删文章。其中涉及的作者众多,只是“这次是比较大的调整。”

每次调整,谁进谁出绝不简单。

鲁迅一直做减法

上世纪20年代,鲁迅的《故乡》、《风波》、《风筝》等就已经被一些学校用作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入选教材的鲁迅作品有31篇;到80年代减少为28篇;到90年代中期以后,维持在15篇左右。

但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只有6篇。

进进出出教材的并非鲁迅一人。国家并没有关于修改教科书期限的规定。但一般来说,教材每隔一个周期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一来吸收新的文学成果,二来紧跟社会变化。

此次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的文章就有9篇,除了鲁迅之外,还有郭沫若的两首诗:《天上的街市》、《静夜》,以及流沙河、张晓风、玛丽·居里、梁衡、周国平等人文章。

新增的文章则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魏巍的《我的老师》、贾平凹的《风雨》等。

入选教材是一种荣誉。马及时的《王几何》入选后,每天致电他通报好消息的,要求请客的,预约合影的,数也数不过来。这让马及时不禁感叹:“教科书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当然,“任何一种语文教材,要想不体现国家意志,不体现时代精神,不体现民族文化,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唐建新称。

谁来决定进出?

正因如此,每次修订,谁进谁出都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纪昀的《河中石兽》此次入选教材,属于“新课标要求的,应该编入”,唐建新称。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是如此。

更常见的情况是增删一篇文章,首先要过出版社这关。

“教材修订要经过编辑室小组讨论、社内讨论和外部审议。”编辑了“文革”后所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顾振彪称。

现在大多数出版社实行的是主编负责制,但有时他们的意见并不总是起决定作用。

1992年和1997年,人教社两次修定教材,《春末闲谈》、《阿长与山海经》等入选。时任编委温立三就认为这些文章“有一半存在问题,或背景过于复杂、或过于艰深、或语言过于晦涩,但另一半却富有现实意义。”

教材修订完成后,需要上交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一个由教育部聘请的专家、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干部组成的专门机构,在谁进谁出的问题上,它拥有极大的决定权。

2002年,审定委员会对语文出版社递交的八年级(下)教材就大加赞赏,称增加《苏珊·安东尼》一文,是对教材克服“性别歧视问题”的重大突破。

当然,也有否定的时候。“审定委员会有时会提出很大的修改意见,但对于鲁迅的文章却从来没有提出异议。”顾振彪称。

2001年之后,随着国家允许各地方自编教材,審定委员会不再只有教育部一家,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各自的审定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权力相对较小,审定通过的教材只能在当地使用,不能全国流通。

审定委员会之后,还需要教育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谁进谁出才最终定下来。

有时教育部也没有最终决定权。据媒体报道,人教社编写的第四套教材在使用半年后,被毛泽东批判为“压得太重,摧残人”,要求“课程砍掉一半”。但未及修改,文革爆发。

1953年,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娜到中国后,对当时的语文课题提出批评:不重视语言因素和文学因素,“政治说教”太多。由此,1956年“语文”课借鉴苏联语文课分为俄语和文学的做法,一份为二,收录了国内外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标准何在?

1987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曾就教科书文章选择专门制定了标准,从思想性、科学性以及国情等角度进行了规定。

这些规定被现在各省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沿用,但文章选择的标准从来都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1935年,毛泽东在演讲中称鲁迅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并给予“三家五最”的最高政治定位。此后,解放区的语文教材开始大量增选鲁迅的“战斗杂文”。

对出生于1950年的唐建新而言,自己当年学的初中课文至今保留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他只能点出杜甫的《石壕吏》和鲁迅的《故乡》。

他曾经系统梳理了建国60周年以来的语文教材经典名篇,发现其中蕴含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政治色彩。

建国初期的教材主要选用体现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解放区作品,如《小二黑结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进入60年代,课文选编主要体现战天斗地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龙须沟》等;古代诗文则侧重在以阶级斗争角度挖掘的《窦娥冤》等,以及《愚公移山》之类适合当时改天换地战斗的文章。

“文革中的语文课就是学习背诵语录、老三篇,写大批判文章;到后期一些学校复课就上毛选、马恩列斯文章选、两报一刊社论、鲁迅作品选读等。”唐建新回忆。

据媒体报道,人教社第五套教材的编制更是来自邓小平直接命令,时当1977年,邓小平要求尽快编出一套统一的中小学教科书,从1978年秋季起供应全国。该套教科书确立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

在90年代语文教材中,一些世界文学经典名篇开始入选,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门槛》等,而《等待戈多》、《变形记》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黑色幽默作品,第一次进入中学生视野。

由于政治见解或创作风格一直被拒之课本外的作者也开始出现,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等。

21世纪以来,初中语文教材基本删除了纯政治说教的政论文以及领袖讲话文章,吸纳了许多海外作家作品,以前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入选的胡适的《我的母亲》和戴望舒的《我用我残损的手掌》等作品,也进入了课标语文实验教科书。

北京太阳村周末的喧嚣让张德龙很不自在,在没有被安排任务的时候,他更愿意躲在房间的最深处。

周一至周五,他生活在一群和他有着同样身份的孩子中间,在彼此眼中,他们与正常人无异。但周末,他们则会被冠以“罪犯的子女”这一标签,与来到太阳村的爱心人士们“相处”,这让他感觉很不自在。

孤独少年们

16岁的张德龙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河南洛阳。每年暑假,太阳村的老师会带他去一趟洛阳,看望在监狱中服刑的爸爸。探亲之旅,是他一年中难得走出太阳村的时候。

张德龙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送到太阳村的,从太阳村自办的报纸上看到,自己来此的年龄是5岁。儿时的记忆便是这些有着彩色屋顶的简易房,以及和他有着同样身份的伙伴们。

太阳村有着严格的生活规律,早上6点起床、6点半吃饭、7点上学,中午12点吃饭、1点半上学……工作人员的哨声是最严格的指令,10多年的时间内,张德龙在哨声中数着日子。

生长环境的闭塞,让张德龙沉默寡言。他的室友,18岁的周晓前不久离开了太阳村,到北京昌平一所技校学习。这让原本宽敞的寝室更显空旷。

在寝室的时候,张德龙大部分时间都是盯着窗外的菜地发呆。寝室的周围种满了蔬菜和低矮的灌木。

当有爱心人士突然“闯进”时,张德龙会随即端坐好,之后手脚拘谨、不知所措。

不止张德龙,不善沟通是太阳村大多数孩子的共性。

在太阳村,孩子们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叔叔好”和“阿姨好”。太阳村的工作人员承认这两句话是他们要求孩子们说的,“来这儿的人都是来帮助他们的,见到以后向这些爱心人士问好是必须的。”

但问好后,孩子们的目光会不自然地躲闪。

13岁的康旭东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床上摆弄着一个发夹,神情专注,全然不顾来来往往的陌生人。这个18平方米的寝室中有三张铁制的上下床,除康旭东外,还有另外5个女孩在这居住。6个女孩的床铺非常相似,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被子旁边统一放着一个由爱心人士捐赠的毛绒玩具。

由于害怕孩子在太阳村以外的地方发生意外,儿童部的老师严禁任何人和团体将这些孩子带离太阳村,所以和张德龙一样,康旭东的记忆里只有太阳村。当爱心人士来到她的寝室并试图对她的生活进行更多了解时,点头、摇头和几句简单的“是”“不是”“喜欢”便是她所有的表达方式。

对于孩子们现在的状态,太阳村接待处的负责人张正祥表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们现在还小,等长大了有些事情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

被遗忘的群体

周末,来自北京市区和其他省市的爱心人士和团体会带着大米、衣物等物资奔赴位于顺义的太阳村。将捐赠的物品在特定位置摆放好后,剩下的搬运工作则交给太阳村的孩子们来完成。

14岁的李林熟练驾驶着电动三轮车将这些物品搬运到工作人员指定的仓库,几个来回下来,他的额头和鼻子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有点累,但和去农场(农场是太阳村为了保证孩子们生存所创建的经济实体)干活比起来,这算比较轻松的了”。

去农场干活是太阳村孩子的“梦魇”,李林说完后,他身边的一位同伴立即附和:“一想到去农场干活,我就害怕。”

李林的说法得到了农场场长刘海晨的证实,“夏天活比较多,工人们忙不过来,就让小孩们也来农场干活,反正他们在暑假也没事做”。

为了快速将获赠的物资装进仓库,张德龙也被太阳村的工作人员安排到了搬运物资的队伍中。肥大的校服套在本就瘦小的张德龙身上,使他看起来愈发弱小,而将50斤一袋的大米搬到电动三轮车上,对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12岁的张燕燕这周被安排的任务是卖鞋垫。

张燕燕所卖的鞋垫是太阳村的工人利用获赠的窗帘、床单之类的物品缝制而成的,有精美的花色和图案,5元一双,这在前来的爱心人士眼中很有新鲜感。

爱心人士们纷纷慷慨解囊,张燕燕忙乱地收钱、找钱。钱越来越多,手里拿不下了,张燕燕索性将他们放在了摊位的最里侧,闲暇的时候再一张一张地整理好,交给生活老师清點。

摊位前没人的时候,张燕燕会自顾自地低头轻声哼几句歌,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在太阳村生活时,歌声停止,继而沉默。

但除了在太阳村生活,他们是否还有别的选择?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父母服刑期间无人照管的未成年子女,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监护办法、程序、监护主体及其责任。父母一旦进入监狱服刑,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将陷入无人照看的境地。

“父母一旦被送进监狱服刑,孩子会变得非常可怜,政府又不管,最后只能流落街头。”原河南省女子监狱狱警王密说到。

这种现象在偏僻和比较穷困的农村地区更加明显,受困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孩子的亲属根本没有能力抚养他们。

司法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高达60多万人,在太阳村生活的孩子算是这其中的“幸运儿”。

明天在哪里?

张德龙正在读初二,在他眼里,太阳村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两条出路,第一是回到户口所在地参加中考、读高中,学费、生活费继续由太阳村支付;第二则是继续留在太阳村,初中毕业后去读技校。

在太阳村生活的孩子大多数是外地户口,有些甚至没有户口,按照规定他们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而独自回到空无一人的家,在陌生的故乡备战一个人的中考,对他们的身心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年幼的他们还没有勇气去独自面对生活。

而且多年没有回过位于河南三门峡的老家,张德龙自己也不清楚老家现在还有哪些亲人。

在他眼里,第二条路更适合他。

目前,张德龙已经是太阳村中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了,和他一块长大的“哥哥姐姐”们初中毕业后,便在太阳村相关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先后到顺义、昌平的技校去学习谋生的技能。

“这些孩子初中毕业后,我们会把他们送到职业学校学习会计、数控、酒店管理等技能。从技校毕业找到工作后,他们便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太阳村儿童部的苏老师表示。

从技校出来后,他们大多被分到了北京郊区的电子厂成为组装车间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或去酒店从最底层的服务员做起。

18岁的赵磊在顺义的一家技校读了一年半了,过完年后,学校会安排他去北京郊区的一家电子厂工作。“管吃管住,每月还给1800元的工资”,赵磊兴奋地表示,这是他离开太阳村后,在社会上迈出的第一步。

比赵磊小3岁的张小森在蔬菜摊旁来来回回地转悠,这个周末他的任务就是卖菜,被问到以后想做什么时,这个男孩快速地摇了摇头说:“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菜摊上长达一米的蛇豆吸引了几个小孩子的驻足,他们是周末被父母带到太阳村来接受“教育”的,在孩子的央求下,这些父母们向张小森询问这些“蛇豆”的价格。之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临近中午,爱心人士们纷纷散去,张小森又像刚刚一样,在菜摊旁转悠,为自己寻找乐趣。“张小森,你有卖菜的样吗?”在距离菜摊四五米左右的地方,太阳村一位工作人员提醒到。听到提醒后,张小森迅速坐回摆放在菜摊后边的板凳上,神情专注,时刻准备着招呼下一位顾客。(文中服刑人员子女全部采用化名)

由于害怕孩子在太阳村以外的地方发生意外,儿童部的老师严禁任何人和团体将这些孩子带离太阳村,所以他们记忆里只有太阳村。

语文比较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语文比较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江苏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然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在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其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有效的实现知识的迁移,进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地理比较法;高中地理;教学;新课改

高中地理知识相对初中而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质的提高,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变化。因而传统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对终身发展有益、对生活有益的地理,教师必须给课堂带来新的变化。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网络结构,从而将地理比较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互结合,促使地理课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地理比较法的应用价值

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在地理学科中,有着非常多的价值,给学生构建良好地理学习生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

联系存在一切事物之中,地理学习亦是如此。因为高中的地理知识零散、繁琐,但正是因其联系性与贯彻性较强,需要将其整合在一起,如此不但可以使学生把握规律,而且能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即: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其中,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加强新知识的学习。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

(二)帮助学生提高日常的地理学习效率

高中的学习仅靠埋头苦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地理文理兼容,人文地理有许多知识点需要记忆。若能将地理比较法应用其中,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在有比较、有甄别的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避免混淆相似的知识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突出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的快速变革,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应对社会和国家的需求,江苏实施了新课改,目的在于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优质人才。这就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做好统筹、规划才能实现真正的课堂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要不断地优化,一切以学生的利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在学习中,实现精细化教学,高效化管理。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放开手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多总结,让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拓展,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一)类比比较法

在高中的学习中,利用地理类比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类比法主要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似特点或差异较大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学习。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的认知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特点,突出有难度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同时,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针对两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晰认识两个概念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不同角度把握知识的特点。

(二)图表比较法

根据一些资料表明,人类的记忆具有一定的规律,图像是最容易的记忆方法,其次才是文字、字母、数字等。也就是说,人类是比较善于利用图像进行记忆的。同时地理学习也对学生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图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授课。如在课件中应用更多的地理地图、表格等视觉性应用加深学生记忆。一般在地理的课本中就有许多地理插图、统计图表等,而且是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互呼应的,能够具体反映课本知识,让学生容易吸收。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中的图片只需要学生简单识记即可,但在高中的学习中,考纲对图表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难度。查阅各种考试的地理试题就可以看出,地理命题都离不开地图或者图表。因此,学生要具有比较高的识图和析图能力,能够从简单的图片中找到隐含信息条件。基于此,用图表比较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析图的能力,这也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例如:教师在教授“地域文化与人口”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文化图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产生思考,教师就可顺势提问:图片是否属于文化?学生为此可得到文化的概念。教师继续提问:从图片可以看出,文化是不同的,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样可以顺利过渡到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三)概念比较法

地理概念是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只有做好概念部分的教学,才能深入探究各类科学原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概念比较法运用其中,让学生先理解,后掌握。在概念比较法的运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简化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感受、体验,不再让概念教学枯燥乏味。

例如:教师在复习《水循环与洋流》时,可以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制作课件,并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展示组内成果,用示意图讲解相关概念。这类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主要环节之间的联系,讲清楚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也能再次复习概念,加深印象的同时,将知识点连贯起来。

(四)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采用比较法教学时,可以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共同营造一节妙趣横生的地理课。

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压力陡然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可能会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因此,可以采用多样的授课方法,脱离早期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授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预习环节中,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为自己留有充足的时间展开预习与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询问他人、上网查阅等方式搜集更多的地理资料,将课本中的疑惑与问题圈画出来。

在授课时,教师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知识基础。在师生良性互动中,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可以鼓励学生一起参与讲课,增强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获得共同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加强生活与地理知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有关的事物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保障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也可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有效推动教学。为了保障高中地理生动高效,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与课后讲评中,可以促进学习效率达到最优化。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简化地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三、结束语

地理比较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连接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理清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比较教学法和各种教学方式灵活高效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彦红.论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5):174

[2]常婧.如何运用地理比较法有效进行高中地理教学[J].新课程,2017(6):72

[3]王敏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地理比较法[J].读书文摘,2017(29):245

(海门市第一中学,江苏南通226100)

语文比较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比较法能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很有帮助,对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地理课堂对比教学方法。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高中地理课上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教学实践证明:将比较法融入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当中去,通过相似知识点之间的比较,从而发现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很有帮助,对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思维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地理课堂对比教学方法。

一、通过概念比较,强化学生理解

在高中的地理课本中有一些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以及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天气”“气候”这两个词语,看似相似,而且在教材中也没有给出这两个词语的准确解释,这就使得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的时候,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低级错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将这一类看似相似、容易混淆的概念单独拎出来,着重讲解,并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类概念,并能够正确的使用。

二、通过图形比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利用图片教学,能够使得知识点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对某一种地理现象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制作课件借助教师中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一些图表,使得这些与地理有关的现象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在讲解到农业的有关的知识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利用书中给出的插图“泰国湄南河水稻种植图”与“澳大利亚牧场的水稻种植图”,让学生将两张图就行对比,通过对比中发现不同类型的农业种植方式,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也强化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当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给学生播放与不同农业种植类型的小视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也可以强学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结束以前,老师还要对本节课上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并给出教学上的结论:澳大利亚畜牧与发展的优势归结于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地理位置因素。然而,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或者视频的演示,能够让学生根据澳大利亚以及湄南河的地理形态等进行详细的对比,还可以结合相关的气候、水文等因素进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

在地理教学中,讲解了一定的课程章节以后,教学要能够将这些所讲过知识进行宏观的规划,将类型相似的知识点或者相关的地理现象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及深入的分析。在这种横向比较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点有效的结合起来的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之处,同时将这些发现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讨论,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隐形和理解,提升了学习的质量。比如,在间隔开“北美大陆东岸温带气候”这一章节的时候,让学生与之前所讲过的“亚欧大陆东岸温带气候”进行比较分析,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在交流的同时还要进行总结,在他讨论结束以后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最后,综合各小组的意见以及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得出结论:对于北美大陆而言,由于其不太明显的热力性质,而使得该区域的季风气候特征不明显,然而这与亚欧大陆东岸的气候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认为北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将前后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对比,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掌握。

四、通过不同专题之间的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宏观理解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知识复习的时候,采用专题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再战一定的高度,高屋建瓴的看待所学过的知识点,能够加深学深对宏观知识框架脉络的掌握,使得所学知识的更加的条理和系统。比如,在讲到复习“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形态”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张表格,分条目将这三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写好,然后在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三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北美洲,由于东部为低缓的高低,中部为平原,而西部为山脉,所以认为其地形为纵列带式的;而对于南美洲而言,东部为平原,中部为高原,而西部为山脉;大洋洲的地形则是其附近的大雨分布较多,且面面小,平均海拔高度为七大洲中最低。这样的专题比较,将同类型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比,能够提升学习对所学知识认识的高度,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框架,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宏观理解。

五、通过综合比较,帮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将综合比较运用于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综合比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够所学的知识结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水平。比如在讲解“农业类型”这一章节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要求根据所讲的知识,对商品谷物农业、畜牧业以及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并且从气候、地理形态、水文等方面来分析,这样的综合知识比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比较练习,让整个“农业类型”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知识脉络的梳理大有裨益。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式在进行积极发展和变化,而教学实践证明,将对比法引入到地理课堂是提高课堂灵活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學实际中,将其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朱菁.运用地理比较法实施有效高中地理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3:31.

[2]庄楚金.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12,9:52-53.

[3]舒心.比较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4.

语文比较法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古诗词内涵丰富,格调高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素材。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作品的占比很高。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古诗词教学质量堪忧,学生对诗词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依然停留在较低的层级上。鉴于此,笔者以部编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期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9.035

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诗意诵读、把握主旨、品析炼字、分析用典、审美鉴赏五个方面来探析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优化古诗词课堂教学,让学生领略古韵,吟咏诗情。

一、返璞归真,诗意诵读

温儒敏教授认为,古诗词教学应以诵读为先,因为诵读能够还原诗词最本真的魅力。据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一定要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的诵读返璞归真,进而充分感知诗意。例如,在教学《雁门太守行》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可按照如下方式组织诵读活动:首先,在初读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文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诗中的生僻字,做到读准字音,同时思考作者在诗中主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一步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其次,在第二遍诵读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重音、停顿及节奏,对诗歌进行合理划分。比如第一联,就可以从语意的角度将其划分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需要注意的是,在划分节奏时,一定要确保每一个语意单位是独立的,是具有完整意义的。比如“黑云”就是一个完整的语意单位,不可将其划分为“黑/云”。一首诗的情感到底是激昂还是沉郁,是悲伤还是喜悦,要通过诵读者的语调变化显示出来,所以在划分节奏以后,教师要再次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力求准确读出诗歌的情感基调。这样,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学生就能领悟诗情、意境,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初中诗词课堂中,诵读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策略,诵读不只需要读得准确,更需要读得合适,读出诗词的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会不断加深。

二、唯有知人论世,才能把握主旨

古诗詞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主旨。如果学生对作品主旨一无所知,就谈不上真正理解作品。基于此,教师不妨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诗人生平与作品背景相关知识,从而实现对诗词主旨的把握。例如,在教学《观沧海》时,教师首先要解决作者曹操的“形象问题”。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来认识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他们对曹操的印象深受小说的影响。在罗贯中笔下,曹操是乱世奸雄,“狡猾”“奸诈”“心狠”是其性格特征,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曹操的认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向学生说明,《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人物曹操并不能代表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在历史上,曹操除了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他特别擅长借助诗歌表达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民生的关注,其诗慷慨悲凉,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为了进一步走近、认识真实的曹操,教师可从军事、文学、政治三个层面为学生展示其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摆脱成见,认识到曹操心系天下、积极向上、勇敢机智以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这对学生理解《观沧海》一诗中表达出的“一统天下”“志在千里”的情怀有着积极意义。

三、通过品析练字,把握诗词意蕴

古诗词语言含蓄凝练,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突破这一障碍,打通语言的品读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把握诗词的重要内涵。例如,在教学《春望》时,教师可从品词析句的角度让学生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如果教师认真观察,会发现这首诗中包含很多值得赏析的字,比如“破”“深”“溅”“惊”“抵”。但站在学生的立场,这些字似乎并无奇特之处。鉴于此,教师应带领学生逐句赏析,如针对“国破山河在”一句,可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其他相关的字代替这个“破”字。经过一番思考,学生相继提出了“陷”“败”“灭”等字。教师让学生依次套入这些字,再重新读句子,试着比较替换字和原字的区别以及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换上‘陷’字,读起来就像是国家遭遇了自然灾害一样,失去了原句中的荒凉之感。”有的学生表示:“如果换成‘国败山河在’,‘败’字强调的是国家败落,更多的是描述事实,读起来没有一种触目惊心之感。”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国破山河在”中的“破”字运用得极其精妙,该字带有极其鲜明的荒凉、伤感以及悲愤之情,使人印象深刻。从这个“破”字中,学生读出了诗人杜甫感时伤世的内心世界,读出了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了这首千古名作,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古诗词的魅力。

四、分析诗歌用典,理解情绪意志

在古诗词教学中,很多学生之所以对诗歌内容产生误读,是因为诗人的用典脱离了学生的理解范畴,从而产生认知偏差。事实上,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创作技巧,它可以增添作品的内涵和层次,使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更为含蓄、深刻。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对古诗词用典技巧的探究上,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诗歌情绪意志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渔家傲》时,词中的两处典故值得深入分析:其一,在“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中,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中,作者又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两处典故的化用增添了整首词的人文内涵,但也使作品意象变得朦胧难懂,导致学生一时间很难理解词人表达的深意。对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作背景介绍,然后引导学生探寻词人的用典“奥秘”。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创作背景及上下文,思考词人为什么要在此处运用典故,其目的是什么。在互动过程中,学生意外地发现这两处典故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前者表达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后者却有一种逃避现实的意味。此时,教师告诉学生,这恰恰是词人内心矛盾纠结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典故,学生对作者李清照的创作心路及情绪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和感受。在古诗词学习中,对用典技巧的探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典故并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而是彰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只有理解了这些典故的意义及存在的价值,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到位。

五、咀嚼诗歌精华,品味审美风格

入选部编教材的诗词作品大多具备很高的研读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诗词艺术,领略诗词的审美风格,进而提升审美素养。例如,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教师按照如下步骤开展教学:首先,从标题入手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首词的标题分为两个部分,其中‘江城子’是词牌名,而‘密州出猎’才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透过这个题目,你对这首词的内容有哪些预判呢?”在学生交流分享对词作内容的猜想之后,教师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经典词句,比如“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比如“左牵黄……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教师可要求学生逐句翻译,深入体会这些词句中展现出的情感与气势,从中领略苏轼的豪放词风。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为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将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对比赏析素材,让学生比较这两首词中的景物描写,并针对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这类带有明显情绪的句子,试着代入作者的情感,提醒学生读出这句词的豪迈之气。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苏轼豪放的创作风格有了更深切的领悟,同时加深了对其审美风格的认知。

在初中阶段,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古诗词的翻译和理解上,却忽略了古诗词中蕴藏的审美元素和艺术风格。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诗词只能学到皮毛,根本学不到诗词的真正精华。为此,教师必须从诗词作品的艺术风格入手,让学生在审美鉴赏中品读诗词之美。

参考文献:

[1] 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年第5期。

[2] 陈梦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现状及开发路径探索》,《教学与管理》2018年第21期。

上一篇:新课程理论中学德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外科学医学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