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表论文范文

2024-07-14

企业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世界融合趋势的不断迈进,企业之间的频繁合作以及与各国间经济碰撞都对我国企业治理、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等多个领域提出了挑战。这些问题作为企业内部的审计问题,使企业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关注。企业审计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国家、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对其研究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从全球化语境和企业审计的概念入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企业审计的现状,最终将研究的落脚点定位在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的具体构建。希望文章的研究可以有效规范审计市场结构及提升企业审计质量,促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全球资本自由流动与配置中找准新定位,全力推进我国企业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4.136

1 全球化语境与企业审计概念界定

1.1 全球化语境

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生活以及文化领域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我国原有的规则与行为规范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此时的各类研究就不能仅仅建立在单一的研究视角,应该将其放置到更为深远的背景之下进行讨论。实际上全球化语境,原本是文学领域的定义,其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而出现。以文学理论的讨论为前提,放置到了一个更高的环境,即将其放置到了全球化的语境之中进行讨论。

所以本文将研究对象——企业审计,放置到了全球化的语境之下进行讨论,主要目的是将其放置到国际的大环境之中,分析我国企业审计的英语范式构建,进一步分析其现状与构建途径。

1.2 企业审计

企业审计作为审计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在企业审计之中,以国际审计准则为标准,注重对于自身准则体系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审计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对于审计涉及的规范进行约束,同时对于审计的法律责任进行划分。实际上,企业审计是对于公司内部管理进行的统一的监督。在企业之中,其想要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保障公司增加价值,同时有效提高经营效果与相关效率,就必然要实施统一的独立个体,实行客观的自我监督,保持自我控制,以及规范服务咨询活动,保证经营规范。

2 全球化语境下的企业审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的审计是基于我国《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自2000年开始,在注重企业审计的前提下,也开始注重对企业审计人员进行相关要求。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依据体系由企业审计人员基本审计准则、企业审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审计指南三部分构成。其中,企业审计准则是企业审计的总体纲领,也是企业审计的主要依据,同时还是企业制定内部审计指南以及审计人员审计准则的指导。反之,企业审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审计指南反作用于审计人员基本审计准则,是企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执行标准。随着企业审计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企业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有强烈责任心,同时也要公平、公正客观地进行企业审计,完成企业审计的素质。从目前我国企业审计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审计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点。

2.1 审计人员过于集中政府部门

目前我国相关企业审计人员多以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为主,企业在审计人员占比方面还相对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我国的企业审计,是在根据国家发展态势以及经济体制条件下,为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并且运用行政手段建立一个健全并且具有良好约束作用的机制。我国企业审计同西方国家有着很大差别,西方国家企业审计通常是为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竞争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审计多是由企业内部人员自己担任,企业内部设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后,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国家部门以及企业的审核规范。目前,我国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企业审计制度,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在进行审计时,几乎全部企业需要国家的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审计,并且大多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由于企业审计大多由审计机构完成,这就形成了审计人员多集中在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中的现状。

2.2 企业审计方向及功能单一

从目前我国审计的总体来看,我国审计的类型大多集中在财务导向的内部审计,但是在我国企业的审计中,业务导向的审计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财务导向的审计。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审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大,如对企业未来发展以及经营决策进行审计、对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审计、对企业投资行为效益进行审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审计等。通过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科学的、合法的、有效的审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我国企业审计更多注重在法务方面,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法律执行,从而通过企业审查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为企业监督提供服务。

2003年我国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提出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并在2014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进行明确:“企业审计是对企业进行监督以及评价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合法行为。”通过这种定义可以清晰地看出企业审计富有一定的政府色彩。而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准则中将企业审计定义为:“企业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虽然两者对企业审计有着不同的界定,并且后者进一步扩宽了企业审计的范围,但是企业审计依然注重监督功能。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往往将企业审计看作是对自身的一种监管,从而将企业审计放置在对立的位置,不重视企业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也是我国企业审计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原因。

2.3 审计意见被采纳较低

在企业的审计成果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同国家政府以及事业单位已经配有的审计人员状况不同,企业审计成本相对较高。但同样企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的查处损失以及增收等也是对企业工作成果的肯定,而损失与增收在企业发展中有着很大作用。目前在我国企业审计中,通常对于审计部门提出的相关建议,企业的接纳与改善相对较少。首先,企业同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在审计上有着很大差别,企业更加注重通过审计来达到查处损失,以及提升收入等强化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审计过程中,提出的对策被接纳程度较低。查处损失以及提升收益更多是将财务导向以及业务导向进行企业审计下的成果。而审计意见通常具有相对较广的范围,其中包括如何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以及提升效益等方面,通常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已经直接产生这类结果,而并非只有通过建议措施进行改善。其次,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与政府以及事业单位不同。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的审计具有一定的官僚色彩,因此相关审计提议通常容易被采纳应用,而企业审计只是作为一种职能,企业审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企业的结构以及领导的重视影响,从而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有着直接的影响。

3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

对于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而言,最早是出现在2011年,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形成。在2011年国家要求企业单独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之相比的就是,大部分的企业在这方面并没有实现国家的标准,就更不要说增长了。在这种背景之下,再加上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企业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自身的审计英语范式,这是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发展与进步大的关键。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企业构建全球化语境下审计英语范式的具体步骤,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3.1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出具英语审计报告

我国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应该依据美国PCAOB为标准,结合我国现行的审计进行规定,同时采用简短的审计报告的相关格式,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部分:标题,这一部分大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内容清楚明了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做到精练、标准、明确;第二部分:收件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收件人做确认,也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归向进行确认,做到准确无误;第三部分:引言,这一部分作为审计报告的开头,是对审计报告的总要概括,同时也提炼了审计报告的相关事宜,也就是对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的综述,要做到简明扼要;第四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段,这一部分也就是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做到细致,条例清晰;第五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第六部分: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说明段;第七部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段;第八部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第九部分: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对于这一点,不仅使审计报告具备公信力与说服力,同时注册会计师的签名与盖章也起到了公证与证明的作用;第十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这一部分也就是将审计报告的单位、地点进行标示,同时要加盖各个相关公司的公章,使审计报告具备法律效力,具有合法性,同时也起到约束性;第十一部分:报告日期,这部分也就是将审计报道的时间进行明确。

3.2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审计报告的类型

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企业审计应该进行类型的确立,调查显示其具有四种类型,即标准无保留、无保留加强调事项段、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

第一,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应该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类型应该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公司的重大方面应该进行安全的内部控制,利用审计流程,对于审计过程进行限制。

第二,企业之中的注册会计师,将企业之中的内部财务报告进行相关条件的审核,同时整合视角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应该在审计工作底稿之中进行清楚的记录,最终明确记录其过程与相关的结果。

在审计内部控制之中,进行资料的整合,突出审计之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得当的繁简处理,最终得到明确的结论;对于英语审计报告应该要具备的格式,笔者对其思考如下:首先要具备齐全的模式与要素,在模式规范上,应该做到全面规范;报告中所涉及的标识应该寻求一致性;进一步保持审计报告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持审计报告的科学与规范。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对于企业审计英语范式的构建,应该对其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记录整理,审核结果要素,保持结论的客观。

3.3 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依据英语范式程序

针对全球化语境下,应该全面的保持企业审计中的相关程序的科学与客观,同时也应该注重企业审计报告之中的控制缺陷。笔者将针对性地对于其英语范式程序进行梳理:

第一,英语范式中的沟通相关事项,利用书面的形式与经历层面以及审计委员会等内容进行识别,明确缺陷控制。在范式的构建之中,内部控制机构与审计委员会认为监督无效的时候,注册会计师应该利用书面形式,直接与董事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利用沟通完善企业审计控制。沟通应该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文件的规定来执行。

第二,英语范式中要考虑期后事项的影响,应该在审计的基准日及时报告期内控制的相关变化问题,同时针对期后事项注重书面的声明,并且考虑报告的影响,处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实现期后公布的内部审计报告准确与生动,贷款审查报告等工作。

第三,英语范式中要做好记录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工作的要点部分来说:首先应该重视制订审计计划;其次注重审计程序的实施;再次保证审计证据的获取;最后做好审计结论的记录工作。此外,做好审计工作的底稿保存,做好恰当准确的记录工作,认定审计报道的各项基础要素。在审计工作的结尾阶段,要充分考虑到管理层声明书、共同工作等问题的影响,保证复核与整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4 结 论

本文以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构建为研究对象,从概念界定入手,分别分析了全球化语境、企业审计两个基本概念;在理论夯实的基础上,对于全球化语境下的企业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全球化语境为背景,笔者分别分析了以下几点:对我国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审计人员过于集中于政府部门,企业审计功能单一,审计意见被采纳较低;最终将研究的落脚点定位为了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范式的构建,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出具英语审计报告、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英语审计报告的类型、全球化语境下企业审计应依据英语范式程序。

参考文献:

[1]姜英兵,严婷.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2(4):69-79.

[2]郑丽,韩丽荣.中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比较[J].商业研究,2012(4):103-108.

[3]高智林.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标准与内部控制[J].会计之友,2014(26):46-48.

[4]王克玉.论境外国有企业的审计管辖与法律适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6):60-65.

[5]王克玉.境外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5(5):14-19.

[6]刘晓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5(30):12-15.

[7]何芹,苏婷,王炎斌.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审计:政策规定与实施现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4):49-56.

企业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面临更大的税务风险。大企业要加强税务管理,对税务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由于税务违法行为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大企业税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大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企业如何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纳税服务

由于大企业的自身特点,其比一般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税务风险。为了及时的规避税务风险,大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本文对大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其原因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提高税务风险管理能力对大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为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切实提高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1大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其原因

1.1大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

大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具有跨地域经营、机构较大、生产经营比较复杂、经营范围较广的特点,一些大企业甚至需要跨国经营。因此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更为复杂、涉税问题更广、适用税种更多、适用的税收政策更为复杂。

大企业面临的常态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税务经济风险和税收法律风险[1]。税务经济风险就是对于自己经营范围内的税收政策没有准确的把握,特别是没有把握住税收优惠政策,使大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税收负担,给企业发展造成经济压力;税收法律风险就是企业的纳税行为违反了税收法律的规定,例如少纳税、未纳税,受到经济处罚和法律处罚,不仅造成经济压力,更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

1.2造成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

1.2.1主观因素

①大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纳税意识和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内部对于研发、销售、生产等环节都比较重视,但对于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的认识程度还有所欠缺。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没有贯穿必要的税务风险意识。一些大企业虽然有着越来越大的生产经营范围,却没有设立税务管理,或者重视财务报表目标的管理而不重视涉税目标的管理。这些都会造成整个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纳税意识,企业的管理者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较低。

②一些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是由于人为操纵利润而造成的

一些上市企业会有意识的对公司的各期利润进行调整,使用会计手段和关联交易,来对利润进行操纵。这主要是为了对退市风险进行规避、实现资产重组、对年报业绩进行粉饰、融资配股、发行新股、炒作市场等等[2]。这种行为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税务风险,往往涉及违规的会计处理。

1.2.2客观因素

①大企业涉及更为复杂的涉税问题

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从客观上面临着更大的税务风险。由于复杂多样的涉税问题,大企业往往需要更为复杂的财务会计处理和数量更多的会计人员。一旦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或工作责任心出现问题,则非常容易出现涉税问题,大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比一般企业更容易出现违反税法的情况。大企业也面临更为复杂的税收政策,如果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全面的了解税收政策,或错误的理解税收政策,都可能会导致税务风险。

②税收政策的变动造成大企业的税务风险

大企业涉及到较多、较为复杂的税收政策,而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对税收政策的调整也比较频繁[3]。这从客观上提高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很多大企业由于没有把握住税收政策的调整而产生税务风险。

③没有恰当的进行税收筹划

大企业为了降低税负负担,往往都要进行税收筹划。合理的税收筹划和税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税收政策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然而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如果錯误理解了相关的税收政策,或者出现操作不当的行为,就会增大企业的税务风险。我国的税收法律对于偷逃税和避税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大企业的一些避税行为本身就存在着被认定为偷逃税的风险。

2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确保国家的税务收入

大企业往往是国家重要的税源。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够对国家的税收收入进行保障。大企业的规模大、社会影响力大,对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够更好的保障国家的税收收入。大企业还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够对中小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净化社会风气[4]。

2.2对税收征管效率进行提高

要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就必须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加强,就可以在税前对税务风险进行预防,实现税务管理重点的前移。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降低,税务风险的自控能力提高,也促进了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

2.3对投资者的利益予以保障,稳定市场

绝大部分大企业都属于上市公司,大企业运行的稳定关系到证券市场的稳定,更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一旦大企业出现税务风险,不仅会严重挫伤投资者的信心,更会对该企业的股票价格造成大的波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使证券市场出现动荡。

2.4保障国家的税收利益不受侵害

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对于保障国家的税收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大企业都属于跨国企业,一旦发生税务风险,将会冲击我国的内资企业,更造成了我国大量税收收入的流失[5]。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还将迎来更多的外资企业,其税务风险管理不容忽视。而我国的大企业也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境外重组、并购和投资行为,如果不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3如何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3.1大企业要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大企业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较广,涉及到的税收政策也比较多,这就需要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来协调高层与管理部门,提高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性。

当前很多大企业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或者还存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国家税务机关也要根据大企业的特点,设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对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专业管理。税务机关要对大企业提供帮助和指导,辅助大企业尽快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3.2税收部门要重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为了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税收部门要重视大企业的税收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和健全,通过大企业税收风险评估机制,对大企业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税收部门可以综合评定大企业涉税事项的合法性与真实性。这样一来,税收部门对大企业税务风险的整体控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大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一支专业性强、责任心强的税务风险评估队伍,对大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及时的、专业的评估。其次,要提高收集、存储和整理大企业税务信息的能力,确保税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大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机制要掌握大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纳税申报资料、征管资料及其他信息,还要建立和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与财政部门、银行、海关、工商、证券管理机构、审计等部门加强沟通与联系,拓宽信息来源。第三,要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预警指标和税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要与大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引导大企业进行定期的税务风险评估,并开发相关的税务风险评估软件。

3.3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性

与一般企业相比,大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税收责任,也具有更多的税收诉求和税务风险。为了加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税务机关要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性,为其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税务风险管理服务。对于大企业可能会出现的税务风险,税务部门提前对其进行控制,对大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相关的税收政策。不同的经营范围的大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是不同的,这也需要税务机关能够对其进行税务风险的差别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在大企业发生税务风险之前就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4在大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由于大企业涉及到的税务政策较多,而税务政策又经常发生变化,大企业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税务风险,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如果能够建立大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机制,让二者之间能够进行畅通的信息交流,则有利于大企业随时掌握税务政策的变动信息,并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整,降低税务风险。税务机关要定期为大企业讲解和培训相关的税收政策,当税收政策发生变动时要及时告知企业。机关与企业之间应该实行互信制度,税务机关的目的并不在于在企业出现涉税问题后对其进行处罚,而是要帮助企业统一认识,提高企业的自查能力,使其能夠更好的管理税务风险。

3.5适当引进税务中介机构

税务中介机构在我国的应用程度还不是很广泛,适当的引进税务中介机构能够帮助大企业对税收政策进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税务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比较熟悉,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切实提高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当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税务风险也随之增大的情况下,适量的引进税务中介机构,可以降低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成本,提高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规范性。

4结语

大企业面临着比中小企业更大、更复杂的税务风险,一旦发生涉税问题,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会严重的影响大企业的社会声誉,同时也损害了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大企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税务机关也要为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指导,使我国的税收事业进一步发展,也促进大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安.浅议我国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1(26).

[2]李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05).

[3]张军.浅谈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资讯,2012(11).

[4]李皓.浅谈企业税务风险及其有效的防范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5).

[5]计红.企业税务筹划与会计政策选择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3(02).

作者简介:李钊(1970-),男,河南叶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税务。

企业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3篇

熟练的掌握财务报表相关知识和技巧, 是对会计的一个基本要求。会计在对外传递企业经营状况、现金流量以及经营状况时, 通常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表达。财务报表自从运行以来, 一直都是按照固定的格式编制, 通过对日常会计凭证已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 用于记录日常交易的账户, 但账户中的数字却不能保证是最原始的数据。

二、财务报表目前存在的难点

(一) 负债表反映形式简单, 分类不细致

现行的负债表一般呈“丁字账”, 是将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分别列在两边。从负债表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来看, 只能提供这些资产的性质, 比如存货和固定资产。资产有多重分类方式, 其中负债可以分为两类, 分别是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 其中资产负债表不能为使用者或者拥有者提供详细的信息, 而是只能提供资产的流动情况况。

上述的这种分类方法过于简单, 不仅企业中的领导不能准确的了解到负债的具体情况, 而且在经营活动中资产负债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项资产、负债用于何种活动?”“每项活动与现金流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等具体的信息。所以, 负债表要体现出更多的具体的财务信息, 就需要更细致的划分。

(二) 分类混乱, 不能反映企业的综合效益

近几年, 我国也对会计行业进行规范, 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改, 但是利润表的分类依然比较混乱。我们为了将企业盈利状况反映出来, 通常利用利润表来衡量。这不仅不能反映出企业的正常的运营状况, 还会混淆三种活动的概念。其实, 这三项活动是有质的区别的。企业大多数都是盈利性的单位, 其核心业务是营业活动, 并且该活动应该具有持续能力;企业为了带来更大的效益, 通常还会有投资活动, 该活动不仅收益大, 但是风险也随之增大;融资活动通常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即不能带来利润;但是他却是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上述的三种活动性质不同, 对企业的收益也不同, 因此, 应该区分对待, 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否则将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收益。

结合现在的状况, 在企业中, 通常收益和企业的利润是利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出来, 而不是直接计算的。为了得到企业的综合收益情况, 将上述的两张表对比分析即可。因此, 我国的目前的利润表在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收益情况时仍然存有很多不足和问题。

(三) 现金流量表查漏补缺的功能退化

由于利润表和负债表都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 为了弥补其中的不足, 这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实际情况中, 现金流量表在大多数情况下利润表和利润表的表述是不相同的。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也有这样的分类, 但是三个表中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这样的分类的概念范围却不一致, 现金流量表要宽泛很多。比如“投资”在现进流量表中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但是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却仅仅指短期投资。

结合当前的现状, 目前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清楚, 使得报表使用者不能准确的判断损益与现金流量表的关系, 同时, 也不能更加清晰的揭示企业的利润和收益。

(四) 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为了将一个企业的运营情况的是否良好结果呈现出来, 通常会选取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以及利润表来表示。结合我国的现行状况, 由于财务报表列报的结构的差异性, 该报表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 因此, 在进行对比时, 我们不能将其三者进行纵横向对比, 以免造成混乱。主要原因是不同的固定资产被用于不同的活动。管理活动使用的固定资产被划分到管理费用, 生产活动使用的费用被划分到生产成本, 企业的经营收益情况将会使用利润表将其列出, 为了清晰的反映出现金流量的情况, 通常会采取单独列示的方式。由于报表的不一致性, 这也会使得使用不能准确的将不同性质的企业的经营情况与过去对比, 同时, 也不能很好的估算企业的未来情况。

企业的高层在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 主要是通过报表的方式了解的, 这不仅是对企业的各项活动的了解, 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如果从报表中了解不到企业信息活动的真实情况, 领导将不能将报表中的每一个项目与其他的报表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 财务报表能反映出主要信息就行, 并不是越详细越好, 过于详细的报表, 不仅显得内容条例不够清晰, 同时还增大了制表者和使用者的负担。

三、建立综合财务报告的对策

(一) 增强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企业内控

众所周知, 虽然企业的内控对其审计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也不会影响报表的真实性;但是, 报表的真实性会影响着企业领导的决策, 对企业内控有着不可分割的影响。因此, 如果一个企业内控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当财务报表对其进行审计时发现了, 那就说明了该企业在此方面对应的账户中存在有错报的风险。此时, 注册会计师就很有必要也是必须需要对其实施质性程序的时间安排和范围进行相应调整, 从而提高获取的财务报表审计证据相关性和可靠。

通过上述的分析, 明显可知, 企业的内控审计和报表审计是相辅相成的, 其最终的目标也是相同的。在实际情况中, 两者经常各取所长, 相互验证, 相互借鉴和利用。最终将, 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切实可行, 兼顾效率与效果的实施策略。

(二) 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需要有效的财务系统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 其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将对企业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 这就需要一个高效准确的信息系统。目前, 国有企业部门众多, 机构冗繁, 分公司众多, 信息的沟通存在着严重的脱节, 要做到信息的及时并非简单的事情, 通常要通知很多部门才能得到最新的财务消息。随着会计新准则的制定和发行, 会计在处理相关业务时会采取综合方面的信息, 而不单单是本身企业的财务方面。为了能够使企业在运用中, 畅通无阻, 企业建立一个准确的信息平台显得非常有必要;第二, 会计的相关新的准则在给了领导较大范围的选择的权利的同时, 对企业的财务要求也随之提高, 比如公开性、准确性等等, 这些都将会影响领导的最终决策。按照新出台的会计准则, 财务人员在处理业务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 虽然避免了简单死板的规定, 不仅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内控做后盾, 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财务人员就会趁机营私舞弊, 中饱私囊。因此, 企业是否拥有一套良好的不受认为因素的约束和影响的内控和管理体系, 这不仅可以有效的反映出该企业的成熟程度, 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 国企改革的基本保障是拥有专业的财务人员

会计人员掌握相应的财务技巧和相关知识是基本要求外, 他们还应该结合最新的相关新准则来完善自身的不足, 这也就对相应的会计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要对新的会计准则和知识得以及时的学习和补充, 不能依靠过时的、死板的东西生搬硬套, 如果不能灵活运用相关技巧和知识, 将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这是因为国企现在面临着新的改革环境, 面临着企业的重组、改制、并购, 国企的财务所涉及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 国企现阶段需要的是综合型的财务人员。国企不仅要培养专业的财会人员, 还要培养善于管理的财务人员, 这种人才才是国企今后和未来所需要复合型人才, 这也是由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四) 完善财务披露制度, 建立财务监督体系

虽然我国目前有《会计法》、《证券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和企业自治性的规则相结合的法律和法规, 但是仍然财务报表中营私舞弊的现象、执法人员执法力度不强、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屡禁不止。在此可以借鉴可以借鉴美国《萨班斯法案》等国外完善的信息披露规定, 持续深化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建设, 强化信息披露执法力度, 加大信息造假处罚力度, 对于信息披露质量责任人, 采用大额罚款、终生禁入证券市场等严厉处罚措施, 触及《刑法》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四、总结

当前,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项的制度都还有待于完善和补充。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情况, 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时期, 国有企业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不成, 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单位和新动力, 我们需要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和管理体系, 同时还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 构建新的、更加科学的财务治理体系, 这样才能帮助国有经济尽快转型, 提升经济实力, 走上发展和壮大的强国之路。

摘要:一份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能让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各个方面的运行状况有所把控, 从而实施有效的监控手段。目前, 从国有企业的综合财务报告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来看, 财务报告的建立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财务报告建立的四大难点问题, 剖析了造成这些难点问题的原因, 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综合财务报告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 朱晓丽,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 2014:35.

[2] 郑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J].湖北审计, 2012 (4) .

企业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增企业合并准则,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每一种情况下又进一步划分为吸收合并、控股合并及新设合并。对于每一种具体情况下,合并方的会计处理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净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及商誉确认与处理问题,相对较为复杂,难以掌握。

关键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优化

一、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实现自动对账、欠缺自动抵销功能和不能编制报表附注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无法实现自动对账。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中,无法实现自动对账是目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不能识别、分类内部交易和内部往来,直接影响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效率,许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中对账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二)欠缺自动抵销功能。欠缺自动抵销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中,很多企业集团不能自动做抵销分录,一般软件只能由操作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内部交易事项、性质和金额等情况,在系统中手工录入抵销分录。由上可知,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欠缺自动抵销功能,增大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量,不利于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不能编制报表附注。报表附注的编制是一项繁重琐碎的工作,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不能编制报表附注,使得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陷入困境。报表附注的信息采集量比较大、并且涉及到非财务信息,由于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没有意识到编制报表附注的重要性,当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在编制报表附注环节还比较薄弱,往往都不具备编制报表附注的功能,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颇为可观,无形中增加了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量,对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二、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优化

(一)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优化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策略,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是关键。对企业集团而言,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是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实现自动对账的基础,实施合并系统必须按照严格的制度规定进行,规范合并系统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可以为合并财务报表的自动提取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自动对账的实现,使得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可以自动核对所有项目关系和勾稽关系,识别、分类内部交易和内部往来。

(二)健全自动抵销功能。健全自动抵销功能,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在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工作中,针对现有的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自动抵销功能方面存在的缺陷,结合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主要是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设置取数公式。

(三)增加編制报表附注。增加编制报表附注,也是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报表附注的实现,以仿照主表的生成方法进行,即先按照披露的模板的要求自定义成报表,然后按照自定义的报表从各公司提交的附表中去取数,并生成需要抵销的分录,最后通过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合并抵销功能生成工作底稿。对于附注,报表附注涉及的会计及非会计的信息非常多,且信息披露会随着监管部门规定变化而变化,因此合并附注全部实现自动化不太现实,建议暂时采用手工填制模版。由此可见,增加编制报表附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效率。

(四)合并价差应当重分类。合并价差应当重分类 合并价差应当区分股权投资差额及集团内部债券投资形成的差额。集团内部债券投资形成的差额应当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在抵销过程中对这一价差视同赎回债券导致的损益。股权投资差额包含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及合并商誉,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单独计算合并商誉条件还不成熟,为了提高合并会计报表的可解释性,对其应作如下改进:①合并价差不作为长期投资的调整项目,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单列项目反映,以保证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全部抵销;②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应列入合并会计报表的“管理费用”,确保“合并投资收益”能正确地反映合并主体对外投资实现的损益。

总之,合并财务报表是母公司站在整个企业集团角度上得出的报表数据。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对当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使用现状不佳的现象,应结合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加强会计制度建设、健全自动抵销功能、增加编制报表附注,不断探索优化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系统的作用,促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务贤.企业集团内部往来挂账管理问题探讨.商业会计.2011(12).

[2]阎达五,等. 《高级会计学》第四版[M].2007,(8).

企业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运用比较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新准则在实施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小企业以及准则本身四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措施。

关键词:小企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实施问题;方案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诞生符合我国新形势下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逐步加快实现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鉴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大力倡导推动建议全球各国的经济体联合起来制定一致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相关准则制度规定来对国际经济进行相应的规范。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相关准则逐步靠近,趋于相同,借鉴国际上有利的相关准则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小企业发展的自身国情,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国小企业又吸纳了过半的就业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所做的关于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调查问卷(表1)来看,现在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现状大多存在小企业自身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相匹配设施的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小企业会计工作无法满足小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求。

1.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从上表的比率来看,有过半数的人觉得内部相关体系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工作的一大现状。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企业内部缺少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较完善的会计部门监督管理检查机制,即使有些小企业设有相应的会计工作监管审核机制,但由于小企业一般管理者经营者都为同一个人即小企业的老板,老板一手专权导致那些会计工作监管审核人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小企业会计相关信息存在不实虚假现象

从数据中看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信息不实情况。我国小企业由于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的小企业没有完全遵循相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操作。一些小企业甚至出于本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在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上做手脚,违反了相关制度法规的约束,丧失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导致了小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虚假不实情况,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3.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相关技能素质不够高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者技能素质还有待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总体相关专业技能素质较低,对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理解较差。同时,由于小企业自身规模及能力的限制,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一般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纸质手写记录工作,使一些较先进的与计算机相关的会计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等无法在本企业内实现,这也阻碍了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4.相对应的外部监管不到位

就我国现在的国情而言,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管理體系不健全也是一大问题。由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体系不健全,而企业又大多都是逐利性质的,所以监管方面的漏洞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信息存在失真、弄虚作假等现象。而在此基础上,由于小企业的受关注程度远不如大中型企业,加之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操作又较为复杂,所以就放松了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进而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就更为普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总体上而言,《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准则》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小企业发展而进行的进一步简化。小企业不同于大中型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以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方面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标准,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而言过于繁杂,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收缩来适应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

(1)两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情况分析

首先,在会计科目方面有所减少。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等许多的会计科目都进行了省略调整。这样更贴合小企业会计的实际操作,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财务报表要求的相关信息的罗列上以及公开显示方面也进一步进行了简化,这样能有效节省花在此事项上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更多地降低小企业会计工作的成本,有助于小企业更好地成长发展。

(2)两者之间存在的协调情况分析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的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采用两种准则中的任意一种,但不得在同一时间采用另一种。这一策略给予了小企业更多地选择空间,适合小企业多方向、多战略思维地发展,并且也适当地制止了一些小企业的投机取巧钻空子行为。另外,对于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虽然这一策略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趋同统一,但是对于小企业实际工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那些未列明相关事项的这一情况,小企业会计的工作者还需转而参照查证《企业会计准则》,这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与强度,有碍于小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的减少,进一步有碍于小企业健康成长发展。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首先,在会计计量方法上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计量方法方面主要以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为准,并且省去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这一个要求,与之前相比较,大大降低了小企业会计工作者在职业判断方面的要求,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强度,为小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次,在准则适用范围的界定上面有所改变。原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的是老的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范围,那时还并没有区别小企业与微小企业的范围差异。而现今的小企业定位则比以前的更为精准。此外,在会计科目方面相较于之前的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有增有减,适应了新时期小企业会计的需要。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很大程度上与税法的相趋同。准则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并且去掉了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折旧方法和年限上、无形资产摊销、利得、费用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与税法的相趋同,减少了小企业会计工作在纳税时所额外需要进行的调整。这大大加强了准则与税法之间的趋同协调相统一,使原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大幅度减小,减少了小企业会计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我国国家相关税收的征收提供了便利,并且也有利于国家税务机关能更好地根据小企业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来采取实行更贴合小企业的优惠促进政策。

三、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小企业会计相关制度正处于新旧规则交替阶段,所以虽然《小企业会计准则》是顺应小企业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但由于旧制度的惯性延续影响还有小企业会计工作自身所携带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社会整体环境的约束限制,新准则的实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表2是对于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由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新准则的实施还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与新准则相匹配的相关培训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在表2的统计中,这一问题所占的比重接近百分之八十五。历史上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颁布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仅有27%的小企业表示知道该制度,而在这27%的小企业之中仅有21%表示曾有进一步通过相关的培训深入了解学习过该制度。与该制度相匹配的培训机制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原因之一。所以,新准则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首先被小企业所了解学习是必要的前提。因此,要想让小企业能深入理解贯彻并实施,相对应的培训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2.与新准则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这将会导致一些小企业钻了空子,一些不合规行为不能有效地得到制止。虽然在社会监督体系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也在此范围之内,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监督责任,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对大中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小企业。所以,要想新准则能有效地开展实施,完善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点。

3.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说到政府的监督,就会和法律法规相联系。我国小企业由于数目众多分布广泛,与各级地方政府联系较为紧密。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因素的考虑,对于有些小企业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处罚的力度较轻,不愿涉及到刑事处罚方面,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一些较为轻简的处罚,这样就纵容了小企业的一些不法行为。因此,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也是新准则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4.新准则自身所携带的问题

新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准则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会给准则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在这方面,主要是新准则与税法的趋同程度所带来的问题。因为一部会计的相关准则制度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而税法的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国家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通过变动税收的征收政策来达到调控经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样一来,在新准则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税法的不定期调整而给新准则的实施带来原本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

四、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这里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希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以后能真正有效地得到开展和实施。

1.政府应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1)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

要使小企业顺利实现从旧制度向新准则的过渡,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很重要。在这方面,我国的相关财务部门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各地方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的手段来进行传播,努力将新准则的好处以及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传达到给各个小企业主。其次,各地财务部门还应组织一定数量的关于新准则的培训课程,聘请资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要求各企业会计负责人到场接受培训课程。最后,各地财务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新准则实施的反馈机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排疑解难,更深入地增强培训效果。

(2)大力加强政府对于小企业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

在这一方面,敦促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执法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努力使地方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违反了相关规定的小企业不能随之听之任之,而是要依照相关规定严肃执行处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对于相关违法的小企业的纵容是只着眼于眼前的短视行为,缺乏长足的发展思考,长期下去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3)政府应尽快推动科学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地实施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否健全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与小企业相关的信用方面的信息无法共享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性以及会计工作合规性等方面的规范,进而影响了新准则的有效实施。所以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加紧步伐,而政府应该发挥主要的推动主导建设作用。该体系一旦建成,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对小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约束,从而促进新准则的有效实施。

2.社会有关机构以及公众应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来实行相关制约,以保障新准则的实施。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上的有关机构入手(如会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会比较经常地接受小企业的委托來帮助其处理一些相关的财务会计情况,事务所可以借此机会来向小企业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的讲解,帮助他们为其解答某些方面的困惑和疑虑,从而推动小企业关于新准则的采用实施。另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公众的监督约束考虑。因为社会上有关机构的监督毕竟是有限的,但社会公众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可以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在相关体制的约束偏重于大中型企业的时候,采用奖励机制等手段,通过社会公众来对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其经济行为,促使新准则的实施。

3.小企业应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有一部分小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由于抗风险能力弱而致倒闭是由于其内部的管理控制机制存在问题。所以如果从小企业的视角出发,那么完善其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审查控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对于小企业内部的会计岗位的工作,应该要有重点地进行监管。比如一些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监管,应收账款的监管,对于出纳、会计人员职责的分离分管监督等等。这能大大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小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能得到有效规范与实施,也能使新的准则更好更快地被企业所采用吸收,从而为企业带来便利。

4.新准则自身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还应进一步调整

对于新准则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的问题,还是应该更进一层地推敲推敲,怎么将使小企业会计工作减负与保持相关会计准则的本质原则巧妙有机地进行结合,使新准则能在保持其会计准则的本质基础上,更好地为小企业所服务。比如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这一点,结合大多数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其经常接触的应收账款此类的项目,是否有必要在新准则中予以增加,更贴合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如最低折旧年限此类的数据值,应该在原来的制度基础上,综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定,这样或许会更合理一些。

参考文献:

[1]代学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2,(5):102-103.

[2]姜洁.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J].财税论坛,2012,(1):151-152.

[3]李敏.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2,(3):31-34.

[4]陈柯任.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和差异[J].财会研究,2012,(10):35-39.

[5]熊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J].财会月刊,2012,(5):48-50.

[6]王旸.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2):23-24.

企业财务报表论文范文第6篇

1、2007年与2008实际财务报表的对比分析

(1)2008年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2008年对于公司经营工作来说是困难的一年,面对行业的不景气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坚持以承接房建工程为主,多领域开拓市场。通过全面加强运营管理,稳健经营,克服了国内外经济大幅剧烈波动等不利影响,提升了主营业务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08年公司共承接工程项目42项,合计工程总造价XX元,实现营业收入XX元,营业利润XX 元,基本上完成了目标任务。截止2008年年底,公司总资产XX元,其中流动资产XX元,负债XX元,其中短期负债XX元,全年实现经营现金流XX元。

(2)损益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一)

①2008年实际主营业务收入是231,333,571.01元,比2007年增加了25,332,128.82元,其中:

房建项目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减少了9.35%, 市政道路项目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增加了14.11%,

装修装饰工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减少了4.97%, 2008年整个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公司房建项目受此影响,开工

不足,故占全年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下降,但公司在下半年对经营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利用政府加大对旧城改造的力度,承接了XX道路综合整治、XX路地下管网改造等几项市政工程,不仅全年收入没减少,反而相应提高毛利润0.07%。建议公司在以后要密切注意政府投资政策,加大承接市政工程的力度,提高市政项目在公司产品结构的百分比。

②2008年实际成本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下降了0.067%,在实际成本支出中:

直接材料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上涨了0.96%,缘由07年年底到08年年初的几个月,工程用原材料(钢材、水泥、大沙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直接增加了材料采购成本。下一步公司应对工程主要用材水泥、砂石、钢材等通过正规渠道由公司统一批量购买,降低采购费用。建立一定数量的材料供应商数据库,针对每个项目用材不同,在采购过程中按市场价格测算在某价格低谷时将价格与供应商锁定,尽量减少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2008年直接人工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07年下降0.78%,主要缘由08年行业不景气,公司各项目相继加强了施工现场管理、 加强了定员、定额的管理,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直接人工费在成本中的比例。

③2008年实际费用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减少了0.033%,其中:

工资费用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增加了0.015%,

缘由在2008年初,公司为机关全体职工分别增加了工资,以致实际工资比07年增加了154407.22元。建议公司以后要在不增加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将有限的工资投入转化成较大的产出。建立一套灵活的内部分配机制,一要引导职工合理向一线岗位流动;二是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对职工按有效劳动分配,工资制度上要取消档案工资,金额与效益、贡献挂钩浮动。工资要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

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年总收入的百分比比2007年增加了0.021%,缘由08年公司对一批职工进行了职业技术等级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以及为部分职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付费。市场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大力发展职工教育是造就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因此这部分费用的增加,对公司的发展很有必要。要做的只是对其合理性的审查。

(3)资产负债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二)

①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资产负债率08年比07年提高了1.65%,缘由公司XX项目开工需要,新增抵押贷款200万元,致使公司资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速动比率08年比07年提高了0.07,缘由公司08年在项目上尽力减少垫资,并加大力度收回了以前的工程垫资2175943元,以上措施使公司货币资金较07年年末增加了6037803元。以致本比率从07年的1.8上升到1.87。

②资产管理能力比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08年比07年减少6天,缘由公司今年加大工程款催收力度,集中清理了上城公馆等几个项目05年、06年的历史欠款。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08年比07年增加了21天,缘由08年房建开工项目71.2%为高层建筑,平均工程工期为495天,比07年增加58天,相应垫支工程款平均占用天数增加29.32天,从而导致本年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增加。

③获利能力比率分析:

销售毛利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07%,缘由公司08年新承接了两个毛利润率较高的市区道路改造项目(合同合计金额3526万元,平均毛利率4.13%),从而导致公司08年整体毛利率上升。建议公司在以后要密切注意政府投资动向,加大市政工程类的投标力度,提高市政项目类在公司产品结构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

净利润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05%,缘由销售毛利率08年比07年上升0.07%,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上升了0.06%。

总资产报酬率分析:该比率08年比07年上升0.49%,缘由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上升了0.06%;08年总资产平均余额比07年减少了3000291.10元。

(4)现金流量表差异分析(对比报表见附件三)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8比07增加2313628.87 元,从现金流入、流出明细中可以看出,购买商品、接

受劳务支付现金08年比07年减少32814756.11 元,这个减少是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15788722.98 元与资产负债表中应付票据的减少9000000.00元、预付账款减少20733394.51 元共同造成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08年比07年增加了7829990.92 元,是由损益表中直接人工与费用中的工资、养老、工伤、医疗保险增加引起的。支付的各项税费08年比07年增加1257817.63 元,是由应交税金、主营业务税金和费用中的税金的变动所引起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08年比07年减少267863.72 元,是由损益表中除工资、折旧以外的费用减少引起的。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08年比07年增加了232812.00元,主要来自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的增加。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08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323272.20元,比07年增加7311201.79 元。这主要是因为07年公司归还了5410000.00的借款,而08年公司新增了一笔2000000.00元的贷款。

上一篇:生产性服务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力工程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