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研讨论文范文

2024-07-14

网络教学研讨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绿色教学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模式,绿色教学模式的实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益与高质量相统一的目的。本研究致力于研究我国高中现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探讨,总结出符合我国教学课堂的绿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研讨

在我国,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时间,就这几年取得的教学成果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然而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新教材教学时,往往还是会碰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教师不得不在新课改的教学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近年来,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解析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的入门内容就是关于集合的,这部门内容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后续内容的基石,学起来相对简单。而之后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函数,各类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对于函数,要想学好相关的知识,就必须掌握其基本的概念,以免各类函数学习时相混淆。而对于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学好它就必须把相关的公式牢牢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考试时应对自如,但在实际的教学反馈中,教师会发现,许多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容易相互混淆,用错公式的学生很多。并且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考试,教师经常会结合其他知识综合考,而不会单独对这部分内容考。

编程和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但一般不是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适可而止。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探讨

由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并且难度也比初中数学加大了许多,许多学生在进入节奏较快的高中生活之后往往无法立刻接受这些有难度的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无法很好的完成。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新的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借助于近几年的新课改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1.情景启发教学,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想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教师就必须好好利用课堂这个资源。

中国有句古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人类的思维经常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起来的。同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应该经历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常常引入一些发散性思维的话题,为学生想象营造一定的情景,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打破固定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当教师讲到集合部分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可以举一些有力的现实证据,如让学生们用集合的方式表现出世界、中国、俄罗斯、美国、北京、纽约、莫斯科这些地域的关系等。

2.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要符合科学性

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要注意引入问题的科学性,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教学的引入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数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在实现教学形式多样的目的上保持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科学性。教师的课堂授课要结合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授课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3.高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教学

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逐渐改变,“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成为目前许多学校努力发展的方向。高中数学教师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致力于使自己的课变得充满趣味性新鲜感,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会更加的新颖别致。如教师在讲不等式的知识时可以采用现实问题与数学符号对等的方式:甲乙二人同时分两次购买火龙果,而火龙果的价格会随时令的不同有很大的起伏,如果甲两次都花一样多的钱,而乙两次都买同样的数量,谁的平均价格更低?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而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服务于这个目的的。多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独具匠心的引入或情境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以及科学的教学态度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且课堂教学也容易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目的。

三、结语

我国的教学模式发展至今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最主要的阵地,也是最能体现数学教师教学成果的地方,因此,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机会,尽可能的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让他们在课堂中就能够把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好。绿色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中引进了许多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的奥秘,并且深刻的掌握一些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娜.《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结合》[J].经营管理者科技教育,2009年5月

[2]谢尚志,林光来.《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J].数学教学研究,第27卷第12期,2008年12月

[3]夏加春.《例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引入方法》[J].数学大世界,2010年11月

网络教学研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研讨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师本位的观念,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问题情境;自我建构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本文系遵义师范学院2016年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专项项目:《学前儿童保育学》“研讨式与讲授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Z2016050)。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特别注重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自己获得相应的知识,这种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的方法可以被看着是研讨式教学的雏形。而真正意义上的研讨式教学最早见于德国,德语称之为Seminar,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职能。[1]后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发展,研讨式教学被欧美各大学广泛采用。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讨式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人们对研讨式教学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普遍都认为,研讨式教学注重的是研究与讨论,关注的是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2]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学前儿童保育学》为例,通过研讨式教学旨在探讨在理论课程中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纵观我国高校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桌椅上昏昏欲睡的听这种现象较为普遍,整个课堂成为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地方,导致这种现象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师本位观念的存在,使得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着管理者、讲授者、控制者等角色,课堂成为了教师的课堂,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研讨式教学旨在冲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促进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如在“学前儿童营养”这一章节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通常是教师一人查找资料,准备课件,然后“一言堂”的介绍营养、营养素、产能营养素、非产能营养素等相关内容,教师讲得大汗淋漓,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一到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就发现学生连基本的营养搭配都不会。而开展研讨式教学后,在进行本章教学前,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查找有关营养的资料,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初浅的认知。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置一些营养过剩的肥胖儿童图片、营养不良的面黄肌瘦的儿童图片和正常健康的儿童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再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学生谈自己的一日三餐出发,分析讨论本章节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在这一环节,由于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又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都很高,当学生存在知识性错误时,教师会适当的介入给予指正,然后再通过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二、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其探究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强调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概况,考试分数依然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指标,这就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学生也没有兴趣对知识进行再发现,而只是单纯的记忆。研讨式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理念相吻合。而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多的依赖于其探究欲望的激发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直到高中毕业,更多的是在高考这一指挥棒下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导致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习惯于对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四年的大学生活给学生带来的更多的只是知识量的积累,而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并没有获得质的改变,使得大学失去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应有功能。研讨式教学力图改变这样的一种现状,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唤醒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幼儿园的建筑与设备卫生”这一章节,为了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教师即可以采用讨论法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幼儿园的见习经历,说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也可以通过图片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呈现一系列幼儿园设备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幼儿园设备选择的注意事项;还可以通过有关幼儿园的规划及园址选择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知道影响幼儿园的规划及园址选择的关键要素。

2.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各种个性心理特点,包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质疑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等。[3]学生天性好奇,喜欢探究,但学生探究能力则是一个需要不断培养的过程,研讨式教学旨在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拓展等途径,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这一章节教学活动前,教师就先让学生通过CNKI、万方、维普等查找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归纳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常见的心理障碍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的加以引导。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课堂时间的截止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会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写出相应的读书报告,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学中教师创设的一种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相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者在这种学习情境中感到要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既不会轻而易举,也不是毫无可能。[4]已有研究表明,研讨式教学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1.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是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基础上的

问题情境创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问题的选择是否适宜。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必然涉及到对问题内涵的理解。所谓问题包含了三个基本成分:一是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问题的目标状态;三是问题的障碍。[5]由于问题障碍大小的不同,其解决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有的问题解决只需要单纯的依靠学生的记忆即可,有的问题解决则离不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应是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必须要了解学生,这种了解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等方面。例如在学生学习“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这一章节前,教师已经让学生选择性的观看了《盲流感》、《传染病》、《末日病毒》等和传染病相关的电影,使得学生已经对传染病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并且作为大二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因此,让学生总结提炼有关传染病的特征这一问题就变得实际可行了。

2.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

创设问题情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要围绕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并且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和可操作的,而不能是一些抽象的、空洞的问题。例如在“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这一章节中,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是幼儿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由于这几种传染病症状有相似的地方,因此学生极易弄混淆,为此,教师可以设置几个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这些案例中幼儿具有的症状。这样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必然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表明,生活和教育两者是相互相成的,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亦离不开教育。[6]教育提升了生活的品质,生活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有和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例如,在“学前儿童护理与急救”这一章节,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的护理与急救知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如果被小刀划伤的时候,是如何止血的?自己到医院进行体检的时候,是如何测量血压的?……由于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曾遇见过的,和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因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再引入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就会更感兴趣,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从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使得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从而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均.习明纳:现实考察与历史借鉴[J].石油教育,1996(10):47,62-64.

[2]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5-67.

[3]谢章芳.中学历史学科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10.

[4]冯忠良著.结构—定向教学理论与实践(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33.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師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7.

[6]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16.

网络教学研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初中数学,在讲解的过程中,最主要一点是解惑。它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应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讲解上,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提升各方面素质的教育。不仅要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初中数学具有多样性,不能只凭死记硬背来学习数学,要靠理解靠实践来真正的掌握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性

初中数学作为主课之一,如何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值得我们探索。想要学生愉悦的学习,就要让学生自己对数学产生兴趣,探究性教学就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应摒弃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开启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的探究。如何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自主的发现并解决,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

一、初中数学中的隐患

目前初中课堂中经常出现如下几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没有劲头去学习。还有学生觉得数学在生活中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没有实际应用。而一大部分学生只为了向分数看齐,只要考出高分,不管其中到底什么原理,拿出公式套进题中,计算出结果便是万事大吉。初中数学,之所以能作为中考中的主课之一,就足以说明它的重要程度,绝不是只靠背背公式,带入题中就能解决的。但偏偏有好多教师为了自己省事,为了速成,往往都是这么教学生的,不会没关系,只要把数据套入公式中计算出结果就好了,能拿分就行。面对这一现状,导致结果就是,学生不重视数学的根本,只要得分就行,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冷漠态度。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又应该怎样解决呢?

二、探究性教学的深远意义

卢梭曾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我们作为老师,不能仅仅传授学生课本死板的知识,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授课模式,能充分的帮我们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单纯的聆听者,充分的发挥他们的长处。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讲解,留给学生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导致了课堂以听为主,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不能很好的吸收知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的尊重自己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多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多提出一些讨论性较强的问题,留给学生合作讨论。可以以小组的方式,二到四人一组,大家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探究问题的所在,自主的发现问题并积极讨论,小组一起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乐于去讨论,乐于去学习。教师也可以一起参与讨论,还能增进师生关系,使课堂氛围更融洽。

自主探究式也是探究式的一种。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多创造一些生活场景,带入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引发对问题的思考。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进而的喜欢上数学。比如在学习立方体的时候,可以提前一天让学生准备好硬纸板,剪刀,细绳等工具,自己进行绘画,剪裁模板,粘贴出要学习的立方体。这种方式对立方体的周长,面积都能有深刻的认识,并知晓其中的原理,进而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并方便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师生共同探究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疑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教育者深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多学生天资不同,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师生多去沟通才能营造更积极的氛围,也能在一个方面上使学生树立自己学习的自信心,更能因为教师的因材施教,让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此类工作开展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师生共同探究问题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听课思维方式的碰撞。贵在点滴积累养成,坚持不懈方能看出成效,而教学的本质就是在于量变产生质变的积累升华过程。

此外,仍有些学生的学习当时还不成熟,需要教师格外关注,例如理解能力强,但不善于思考,在理解的层面上的死记硬背,做题时突出表现为墨守成规,死背公式,效率低下,另有些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但擅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多,但接受能力差,好多通过简单学习便可以掌握的技巧他们却没有熟记,突出表现为解题思路明确清晰,但格式标准较差。此类情况的解决,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科学有效,作为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好的引导完全、顺畅的沟通完全可以将教学效率扩大,因材施教是解决教学资源与受教育者需求矛盾的法宝,更是教师完善自我,共同探究各自问题的有效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对于初中数学的课堂,作用是巨大的。怎样把握好这种教学模式,关键还是取决于老师。子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教师作为祖国的培育者,应该做好善诱这一工作。教会学生如何探究,让学生自己深得其法,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相信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下,初中数学会越做越好,学生能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祗林.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5(11):393.

[2]柴在喜.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6(8):163.

[3]代胜红.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140-140.

网络教学研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为了解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的差异,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本文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20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以及护理本科专业认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文理科生护理专业认同感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主要体现在专业认识方面,学校相关部门应该注意这一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为高考改革后“3+1+2”的新高考制度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学生注入新生活力。

关键词:文理科生;护理专业;专业认同感;差异;影响因素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指学生承认自己是护理专业学生以及将来的护士身份,认可护理专业的价值,从心底接受这个专业,并进行积极感知和正面评价[1]。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

4月7日,世卫组织发布了《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指出全球护士短缺且分布不均的问题,在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而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与社会各界人士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度不高有关,进而导致大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缺乏,而护理人员对于护理专业的认同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

目前护理专业属于文理科生兼收,文理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均属一般认同[2],对于文理科本科生对于专业认同差异比较缺乏。因此护理专业本科学生文理科生对于专业认同差异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便于针对文理科护理学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差异,找到影响因素解决问题,为高考改革后护理专业招生提供参考,提高护理专业本科生认同感,稳定护理队伍,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促进护理学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207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39名(18.84%),女生168名(81.86%);文科生102名(49.28%),理科生105名(50.72%)。排除标准: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无法正常参与问卷调查和沟通者;近两周内做过相类似的其他研究问卷者。

1.2 研究方法

1.2.1專业认同感问卷 采用胡忠华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0.876,各条目重测信度均达到 0.8 以上;问卷包括专业认识(6个条目)、专业情感(5个条目)、专业意志(6个条目)、专业技能(4个条目)、专业期望(5个条目)、专业价值观(4个条目)6 个维度,共 30 个条目,采用 likert 计分法,各维度总分越高,表明研究对象专业认同度越高。

1.2.2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文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91.55±12.84)分,理科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89.66±12.21)分,总体来看,文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多都高于理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但两者的差别较小,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

3 讨论与分析

3.1 文理科生专业认同度分析

文科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91.55±12.84)分,理科本科生专业认同度总分(89.66±12.21)分,根据此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校文理科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同度整体较高,与马俊[2]的研究结果形成对比。总体来看,文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多都高于理科来源的护理本科生,且两者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文科生在护理专业方面知识的认识方面相比于理科生更为精确,对护理职业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3.2 文理科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文理科的护理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维度具有差异,但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高中学科不同,文理科生专业选择维度不同,如理科生倾向于工科和理科且选择面较广;而文科生倾向于人文方面的学科,这就影响文理科生对护理的专业认同。同时,护理这一学科的课程体系偏向于人文方面,所以会呈现出理科生的护理专业认同度低于文科生。另一方面,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护理专业地位较低。政府对护理专业的投入有限,且目前护理专业体系发展并不完善,这都会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

3.3 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认同差异的看法与建议的分析

3.3.1 文理科生的看法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针对“你认为文理科的差异对你在护理方面的发展会有影响吗?为什么呢?”这一问题,收到125份有效回复。其中认为“无”“没有”“不会”等没有影响的观点有75份,其观点分为四种,观点一认为:护理专业的学习与高中的知识没有关系,差异不大,之前学习的理科知识跟大学学到的没有关系和相似之处。观点二认为:大家都是统一起点,都需要大量的背诵才能掌握。观点三认为:只要想学都不是问题,想学都能学会。观点四认为:对于护理方面的学习没有问题,但是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文理科生各自的优势。

其中认为“有影响”“会”等有影响的观点有50份,其观点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但不明白差异在何处;第二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但差异较小,随着学习差异逐渐消失;第三种观点认为有差异且差异较明显,文理科生的思考方向、学习风格和基础不同。文科生在学习方面有较强的记忆经验,背诵更加容易;在未来工作中有情感、表达和沟通方面的优势,可有效避免医患矛盾,将来在社会心理上有利于对患者的沟通,但有部分同学认为对于生物化学等理科知识难以理解、学习困难。理科生有逻辑性强、对某些学科有相关基础的优势,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更强,能较快掌握相关知识,但大部分同学认为背诵东西过多,背东西很难。

3.3.2文理科生的建议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对“针对文理科生在护理方面发展可能存在的差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嘛?”这一问题,收到119份回复。除去“无”、“没有”等无效回复,有47份有效回复。回复中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努力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学会统筹规划时间”此观点聚焦于学生本身,培养文科生思维能力、理科生背诵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护理专业认同感;“对于理科方面老师应对文科生给予帮助,教学方式偏向中和,针对文科性知识、理科性知识都要进行详细讲解”此观点聚焦于老师、学校,对文理科生学科上的差异进行针对性帮助;“文理科生互相帮助支持,积极交流学习经验,共同进步”此类观点较多,对于这种观点,班级内部可以成立文理科相互帮助小组,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此方法实施方便,能够加强同学间交流,增进情感,增强认同感;“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此观点更偏向于学校,学校可开设相关的宣传讲座,请已经进入临床的护理专业前辈分享交流经验,减少文理科生的認同差异;还有部分同学针对文理科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理科往科研方面培养,文科可以多研究护理心理等一些方面”的观点;还有少部分的学生没有建设性意见,认为差异取决于个人是否上进。

4 对策与建议

4.1社会方面:

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护士法》立法,呼吁以法律形式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投入力度,积极促进就业,加强职业吸引力,政府应加大对护理专业的资金投入,建议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制定与其付出成正比的工作待遇条例,并积极表彰相关领域杰出贡献者,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避免人才流失。疫情爆发后,全国第一时间驰援湖北的19800名医务人员中,就有14000人是护士,占比达到70.7%。虽然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护士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现实生活中传统“重医轻护”的观念仍亟需改变,应加强社会宣传,引导舆论对护理人员优秀事迹进行报道,营造全社会关爱尊重护士的良好风气,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4.2学校方面

4.2.1开展职业认同教育

开设与职业认同有关的讲座,大二或更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参与临床实践,可以由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以及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明确的方向。考虑文理科思维差异为未来职业的选择提供新思路,帮助学生构建职业认同评价机制[3]。

4.2.2注重职业仪式感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仪式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护士节的时候,组织学生身着护士服参加宣誓仪式,在教室中张贴具有激励性的标语等,这都有助于氛围的营造。

4.2.3增加见习实习机会

组织开展“ 早临床、 早实践、 早社会” 教育, 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清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

4.3个人方面

提升护生的专业认同感首先要让护生自身尊重喜爱这个专业。首先应该全面认识自己,客观分析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个职业。学生在入学以后,要积极了解所学专业的主导思想。明确专业体系.通过各种途径明晰专业现状与发展及就业前景:明了自己应该学什么,如何学,逐步增强专业学习和探究兴趣。如向高年级学生请教和学习,主动参与专业研讨会和相关座谈会,听取已就业的学长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以此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促使自己客观地进行职业定位,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5]。

5结论

文理科生对于护理专业认同感主要在护理专业认识有差异,文科生较理科生稍高,且文理科认同感得分普遍偏高。对调查结果数据分析、对回收问题的回复进行总结、讨论和评价,得出一些有关缩小文理科差异的方法并在社会、学校、个人方面提高认同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对端正护理学生专业思想,改进护理专业学生教育方式,稳定护理人员队伍有所帮助。同时也为“3+1+2”的新高考制度改革后护理专业注入新生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7.

[2]马俊,陈星,向亚利,谷灿.文理科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和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14):128-131.

[3]黄国玉.疫情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187-189.

[4]雷梅莉.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及提升途径[J].青海教育,2016(12) :5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医科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文理科生对护理专业认同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编号:USIP2020325)研究成果。

(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

网络教学研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法;研讨行为;问卷调查;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并具备从事矿井通风科研、设计和管理的能力。其中,学生的科研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在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形成。然而,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想象、表达、思考和质疑的机会,极大限制了对学生科研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矿井通风”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目前,很多授课教师针对“矿井通风”課程开展了教学改革,提出并实施了诸如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1]、组合式教学策略[2]、项目导向教学法[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4]和研讨式教学法[5]等多种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其中,研讨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科研和设计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主要围绕“研”和“讨”两个方面开展,是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其中研究是指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了解、分析、把握的过程,讨论就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的认识结果进行交流,并由此形成共同倾向性的过程[6]。在开展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研究是讨论的基础,而讨论又是研究得以提高的必要途径,同时在整个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扮演指导、引导以及控制的角色。一般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以郭汉民教授提出的“五步”教学法为典型,即“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7]。

从2015年起,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矿井通风”课程教学中开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其实施步骤为:教师布置研讨题目;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探索研讨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撰写汇报课件;教师查阅课件,提出修改建议;小组自选代表汇报;师生课堂讨论;综合考核成绩[8]。在研讨式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并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虽然研讨式教学法在矿井通风课程授课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看,研讨式教学法的理论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现实效果,研讨式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笔者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基于统计结果研究了本科生的研讨学习行为,以期为优化研讨式教学活动、进一步提升研讨式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一、研讨式教学的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5年至今,研讨式教学法已在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本科生的“矿井通风”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因此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的全体本科生,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57份和149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和125份,有效问卷综合回收率为88%。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题目主要包括研讨教学活动的组织、报告小组的研讨活动、课堂报告与讨论、遇到的困难与主要的收获等内容,分为封闭式题目和开放式题目两大类。调查问卷为无记名问卷,以保证真实反映学生在研讨式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和意见。

(二)研讨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1.小组的组合模式和合理人数。小组是开展研讨式教学活动的主要单元,可分为报告小组和听众小组。报告小组承担着课前阶段的小组内部研究与讨论、撰写报告PPT和课堂阶段的小组汇报、组间交流与讨论等重要任务;听众小组在课堂报告后,共同参与课堂讨论。全班所有的小组轮流作为报告小组进行课堂报告。小组人数合理、关系融洽且能够相互督促和启发,是提升研讨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开展研讨式教学实践中,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3—5人。在小组的人员关系结构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同宿舍的舍友和关系较好的朋友是最受欢迎的两种组合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小组内部关系融洽,且平时在一起的时间较长,便于开展讨论。但这两种组合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调查发现:如果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学习基础一般或较差,大家对资料学习和研究的程度都不够深入,导致小组内部的讨论停留在较低水平,难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人数方面,若人数较少,则每个成员承担的任务繁重,能够有效开展讨论的时间有限;但若小组人数太多,则往往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也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调查结果表明,43.3%的学生认为小组全组人数设置为4人最佳,21.7%和24.1%的学生则分别认为小组合理人数应为3人和5人。

2.小组完成研讨题目的数量。“矿井通风”课程的总课时量为40课时,其中每周3次课,共6课时。在面向2012级学生的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共授课10课时。在首次上课时,向学生共布置了5个研讨主题,要求所有小组完成所有题目的研究与讨论任务,并撰写报告PPT;在相应时间的课堂上,随机挑选2~3个小组作为报告小组进行课堂报告,并在每一组报告后开展课堂讨论。所有小组完成所有研讨题目的优点是:所有小组都开展了资料查阅、学习和小组内讨论,一方面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在课堂研讨时可以更深入地参与讨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该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如每组须要完成的研讨题目过多,造成完成每个题目的时间相对较少,导致资料学习和小组讨论不深入、不充分,完成质量不高。

在面向2013级学生的教学中,共有16课时采用了研讨式教学法。结合2012级学生反映的问题,在给2013级学生布置研讨题目时进行了优化:在首次上课时,向学生发布了14个研讨主题;课后,每组选择3个最感兴趣的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分配给每个小组2个题目;学生根据分配的研讨题目,开展资料查阅、小组研究和讨论、撰写报告PPT,并在相应时间进行课堂报告,之后开展所有小组参加的课堂讨论;对于听众小组,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开展一定的预习工作。每个小组完成2个题目的优点是:对分配给本组的研讨题目,学生开展研讨学习的时间充足,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小组讨论。然而,根据课堂实践和问卷调查,笔者也发现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听众小组的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未开展预习工作而导致不能有效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报告小组组内的研讨行为

报告小组组内的研讨行为主要包括资料查阅与学习、知识凝练及制作PPT、小组内部讨论与PPT汇总,这是研讨教学活动极为重要的步骤,也是决定研讨式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

1.资料查阅与学习。在确定研讨题目并进行小组内部分工后,各成员需进行资料查阅和学习。学生查阅资料所用时间的分布见图1。由图1可知,查阅资料时间超过4h的学生占43.7%,而超过6h的学生仅占14.1%。此外,在对资料的研究程度方面,有7.4%的学生只是简单看一看收集到的资料,有65.6%的学生对资料进行了学习,但学习程度并不够深入,而仅有27.0%的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阅读和研究,并进行了深入思考。

2.知识凝练及制作PPT 。制作课堂报告PPT,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凝练和表达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和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学生制作PPT所用时间的分布见图2。由图2可知,76.7%的学生制作PPT所用时间在1-3h之间,所用时间超过3h的学生占17.4%。此外,在PPT制作方式上,有66.9%的学生是在对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后,再制作PPT,而有26.9%的学生是边查阅资料边制作PPT,这反映了部分学生未对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知识凝练。

3.小组内部讨论和汇总PPT 。小组各组员在完成自己负责的资料查阅与学习、知识凝练及制作PPT后,就需要进一步开展小组内部的研讨和汇总PPT工作。小组内部开展研讨所用時间的分布见图3。由图3可知,小组内部研讨,1~2h的学生最多,占比为37.0%;而有13.3%的学生在小组内部研讨环节所用的时间超过了3h。在汇总PPT方面,经调查发现,有27.8%的学生对本小组汇总后的PPT的所有内容进行了审阅、深入学习和讨论,47.0%的学生在小组内部对PPT进行了审阅和修订,实现了内容的统一协调,而有25.2%的学生只是对各成员的PPT进行简单的汇合,未进行内容审阅和知识学习。

(四)课堂报告与讨论行为

课堂报告是报告小组利用PPT将本组研讨学习的成果展示给听众小组,并承担着向听众小组传授知识的任务;在报告结束后,以报告小组为主,各小组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以此开展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研讨问题的思考,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讨论的进行,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点评。

1.课堂报告。课堂报告是报告小组研讨成果的集中展现。课堂实践和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报告小组在进行成果展示时,主要以念PPT为主,个人观点表达较少,说明这些小组对研讨成果的掌握还未做到融会贯通。此外,对2012级学生来说,由于每个研讨题目的报告小组是在课堂上随机指定的,因此不同学生对进行课堂报告的意愿是不同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8.3%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报告,而在这些学生中,近1/3的学生愿意主动报告,说明这些学生对本组的研讨成果满意且掌握牢固,对参与研讨的积极性高。在不愿意进行课堂报告的学生中,有48.4%的学生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报告。

2.课堂讨论。课堂报告之后的讨论环节,是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学生表现的差异性较大。根据2013级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统计情况,约有10%的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在10次以上,有55%的学生参与次数为4~9次,而有35%的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较低,参与次数在4次以下。另外,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约有1/3的讨论属于高质量讨论,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回答问题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人眼前一亮。

二、学生遇到的困难与主要收获

(一)学生在研讨式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我国几乎所有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是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中学习的,他们参与研讨学习活动少,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很好地适应研讨式教学法。笔者通过对本科生研讨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习惯于在书本知识体系下学习新知识,而不习惯从搜集的呈现碎片化的资料中学习新知识;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自我探索知识、参与研讨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

由于很多学生还不适应研讨式教学法,导致他们的研讨能力较弱,在研讨学习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根据调查结果,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对资料收集的途径了解少,资料收集效率低,且有时收集不到所需的资料;知识储备不够,对很多资料内容不理解,导致知识学习与凝练进度缓慢;缺乏PPT制作技巧,难以很好地支撑报告内容;在课堂报告环节,不能完全讲出所想表达的内容,且难以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学生在研讨式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虽然学生还不适应研讨式教学法,在研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调查结果表明,只要经历了自主探索知识和讨论的过程,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在检索文献、鉴别资料方面得到了极大锻炼,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准确地把握主干知识;得到了在讲台上进行报告展示的机会,锻炼了表达能力(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交流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强化了对矿井通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基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学习了更多关于通风工程的内容,特别是书本外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和视野。

大部分学生认为,上述方面的收获对自己以后的面试、工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均有很大的帮助,并希望有更多的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进行授课。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在“矿井通风”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基础上,以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2012级和2013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学生在研讨式教学活动组织、报告小组研讨学习、课堂报告与讨论等各阶段的研讨行为及其分布特性,并基于统计结果掌握了学生在研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收获等。调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研讨式教学活动、提升研讨式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洪粱,沈斌,刘新蕾等.矿井通风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34).

[2]王兵建,南华.“矿井通风”组合式教学探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9).

[3]普义,邱阳,王育军等.矿井通风课程项目导向教学设计与实践[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1,(4).

[4]杜凌云,黄成麟,鲁辉虎.基于教学矿井“矿井通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J].煤矿安全,2015,(4).

[5]戚绪尧,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研讨式教学法设计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

[6]吕梁,赵晓杰.关于研讨式教学的哲学话语[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4).

[7]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8]康建宏,周福宝.“矿井通风”互动研讨式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J]. 煤炭高等教育,2016,(1).

网络教学研讨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教學方法,在我国古代的《论语》中,就已经出现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探究式教学是由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施瓦布提出来的,他强调学习过程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

简单来说,探究式教学的知识生成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采用一些引导策略,让学生自己或合作进行查询、讨论、探索来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既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素养。这一方法是符合当前我国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和目标的。

一、

用探究式教学的必要与可行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应有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条件,为用而用的“赶时髦”式应用是不值得提倡的,也是不利于教育教学发展的。经过梳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致如下。

一是探索问题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个人都有的,这种天性,年龄越小,越强烈。小学生的这种探索求知的天性是语文教学的宝贵教学资源和条件,是开展探究教学的源动力。

二是探究式教学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能够极大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受教师的制约比较少,学习环境和氛围相对宽松、民主、自由。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取向和能力特征来选择学习方式甚至学习方向,不仅是张扬了个性,而且能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喜悦和自信。

三是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与同学、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需要进行独立的创新与判断,需要亲自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思维、独立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能力和素养也正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四是探究式教学已经具有相当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探究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以及生活中的普及,为学生们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享交流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学生们的探究成本和时间得到了控制和满足。

二、

探究式教学法的类型及应用

探究式教学的类型有多种,但有些类型是不适合语文学科的,这里就不再进行探讨(比如实验探究法)。下面探讨三种类型的探究教学。

一是设问启发式探究——即教师将某个特定的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培养素养的目标。比如《爱什么颜色》这一课中涉及了“红、绿、蓝”三种颜色,而世界是多彩的,不止这三种颜色,那么怎样来让学生了解和爱上更多的颜色、表达自己独特的喜好呢?教师向学生讲就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时,教师可以设问,“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颜色是大家喜欢的,你还能发现哪些颜色和对应的事物,你能说出喜欢它的理由吗?”

二是合作式的探究——有些学习内容比较宽泛,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局限性就比较大,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讨论等方式来共同完成探究。既能实现学习目标,又能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比如《落花生》《拾穗》这组文章,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去认识更多的农作物并培养他们对劳动者的情感——受学生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能够独立了解到的信息是有限的,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分组探究。小组成员先去向家长或通过网络调研,然后大家一起汇总,这样得到的信息量就比较大(比如小红从家长处听来了关于西红柿的故事、小明从网络上找到了有关地瓜的传说等等)。

三是体验式探究——语文的学习内容大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果学生只是从文本上去理解,就不容易深刻领悟。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构建、观察体验等方法来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感性认知。比如《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文章中涉及了由农村到城市化的变迁。受年龄限制,小学生们对这种变化是很难感知的。这时教师可以用图片、视频构建情境来使教材文本具象化,如果有条件就带学生去农村实景去看一看(农村学校可以到城市去体验)。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探究文章描述这种变迁的内涵。

由上可知,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确实具有积极的促学、促教价值,是值得广大教师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但我们也需要冷静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特定的缺陷或问题,需要教师进行弥补。比如小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上还存在不足,比如探究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组织和掌控能力——这些,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也需要教师在探究中对学生提供有力的、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不能“大撒把”。

参考文献:

[1]曹金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J].科技风,2018(11).

[2]陈昱蓓.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0(8).

作者简介:

周新英,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市临渭区教学研究室。

上一篇:环境审计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资产确认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