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科学化研究论文范文

2024-07-15

德育科学化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素质教育的推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STEM教育在近几年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与德育的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运用,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新课改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予以重视,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小学科学STEM教育成为更多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时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选择。小学科学可以对学生的创造性予以启发,引领学生去认识、了解和看待世界,在教学中要尽量采取启发式教育,将STEM教育引入其中,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他们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进行培养,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一、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意义

小学科学STEM教育和德育都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老师将小学科学STEM教育和德育进行结合,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着重对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向科学型人才的方向进行塑造。老师需要让学生以情境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的科学素养。由于小学科学STEM教育和德育所处的领域有所不同,需要老师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并且充分认识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需要在长期教育发展中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予以强化,推动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二、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STEM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德育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两者的侧重点和倾向性都有所不同,即便是二者都能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需要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予以创新,需要加强科学实践和品格培养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个,就是师资的问题。很多老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很多教学老师虽然从事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但是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德育教育培训。小学科学老师在德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上存在不足,而德育老师对于科学教育的了解不多,无法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小学科学STEM教育的显著特征

(一)小组分工合作,组员共同完成

對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模式,由成员一起完成目标任务。因为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需要学生之间有效沟通和交流,学生要抓住问题的重点部分。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先学会合作,大家一同去完成,同时要对每个组员的想法予以兼顾,从多个角度对各自想法是否正确进行评判,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还要学会分工,项目如果没有良好的分工,后续会寸步难行。学生通常都会选择具有趣味性且内容简单的事情,那些复杂烦琐的事情没有人愿意选择。但是想要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很好地完成项目的每个部分,想要出色地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项目的每个部分都完成得出色。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在分工上具有合理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为项目的良好完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发现自己所长,以小组的进步带动组员的进步,用整体项目的进步对学生潜能进行开发。

(二)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项目为驱动,评判标准是任务完成的情况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在项目进行中,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并将自己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日后成为在社会竞争中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项目的驱动,指导减少细节的部分,可以对学生大局观和整体意识进行培养,让他们形成运筹帷幄和掌控全局的能力。要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挥和创造空间,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四、小学科学STEM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运用策略

(一)集思广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科学是为了了解和认识科学。小学科学在教学方式、风格以及讲授内容上对学生后续学习科学、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自身的创造力都会产生影响。让学生集思广益就是大家在一起对提出的问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依次对一个创造的方向、解决方案进行论述,不用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但是需要表达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研究表明,方案的初期阶段都是平淡无奇的,用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案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想法来思考问题,但是在后续的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具有创新性、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集思广益可以对学生的创造力予以锻炼,对人的潜能进行开发。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引入这种探讨式的内容,让学生对其进行充分思考,开动脑筋,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小学生由于知识的储备量有限,所提出的方案能够运用到实际中的机会较少,老师只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使他们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更多、更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即可。

(二)互助合作,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祖辈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并对我们加以提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需要共同解决,这样才能更高效解决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会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知识的储备量也会逐渐增加。这个时候一个人全部掌握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分工合作就变得更加重要。一个人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将任务出色地完成,并在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人类一项较为重要的技能就是团队合作,一个人再强大,能力也是有限的,想要更好地完成任务,就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科目之一,需要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团队合作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STEM,老师在科学教学中布置某项学习任务时,让学生共同去完成,学生之间相互带动,以一个人的积极性带动全班的积极性。只有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一小部分,整个团队才可以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三)着重训练,对学生掌控全局能力的培养

小组分组后会指派一个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任务,组长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组长的主要工作是对任务细化分工、人员分配以及督促大家一起完成任务。组长相当于整个小组的核心,需要在小组中精心选择、着重培养。组长在任务进行中,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收获更多。学校教育与社会不同,学校教育需要锻炼每一个学生,因此小组成员可以轮流当组长,让大家都能得到锻炼,都有能力的提升。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对组长掌控全局的能力进行训练,让他们形成大局观和整体意识,有助于提高组长对組员、任务的整体控制能力。老师分配小组任务后,要给予各小组更多的发挥空间,如果没有出现分工不合理或者是组员有异议的情况,就可以让组长依据自己的想法对任务进行安排。组长带领组员对问题进行协商和解决,可以对组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内沟通问题的能力予以锻炼和提升。

(四)分工合作,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现代社会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分工。厨师精通做饭,虽对汽车的构造并不了解,却可以驾驶或者使用汽车,甚至是对火车、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进行使用;IT人员可能不会做饭或者是对做饭的步骤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吃上美味佳肴;公司职工不懂电脑内部结构,但是可以运用电脑工作。这些都是因为行业的分工,大家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无须对其他的领域深入了解,只要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就能在多方面享受到各种服务。大到国家之间的合作,小到公司所在部门之间的合作,甚至是学校班级内部小组之间的合作,都离不开分工合作。分工合作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要求就是,每个人都需要完成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一个项目最终能够完成,需要项目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优秀,细微到每个细节。完成任务有点类似于火车的搭建,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要为这个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一旦某个人在项目中发挥失常,就可能导致项目的整体失败,因此项目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对学生进行STEM教育时,要对他们的责任感进行培养。组长对合适的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对组内的学生进行灵活调动,这些都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

五、结语

小学科学作为重要的学科,可以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由老师引领,让学生认识、了解以及正确地看待世界。在德育中引入STEM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提升创造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融入STEM教育理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565)研究成果】

德育科学化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初中科学中的哲学教育

[摘要] 科学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包括这世界上一切科学的东西。科学越来越向人们表明,这个世界是可以不断被认识的,没有不可认识,只有未被认识。学习科学,不但学习它所包含的丰富知识,还要学习这其中的哲学道理。

[关键词] 科学知识哲学思想 生活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题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精髓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就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我们知道,教育必然有教育性,无论学习哪一个科目,都是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融合在一起的。

《科学》也一样,该教科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宗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科学的自然统一性,强调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待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但向学生们展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包含着一些道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到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的统一。现在以《科学》里面的内容为例子。挖掘其中的哲学思想和做人的道理。

七上第一章第一节主要讲述科学并不神秘。先由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导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最后说明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这正是哲学里面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现实离不开可能性,它是实现了的可能性,没有可能性的东西是不会变为现实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充分发挥的必要。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发现生活中的可能性,没有什么是不可认识的,只有没被认识的。现在的可能性就是将来的现实性,现在的现实在以前又只是个可能性。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凡事都是一个可能性的开始,不能妄下论断去处理事情,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探究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要让学生从这些故事里面收到启发,而不是只为了讲牛顿而讲牛顿。

在第三章介绍了地球和宇宙。讲到了我们居住的地球和整个宇宙环境。无论是大的宇宙环境,还是地球环境,更小至我们的生活中的环境。环境都需要一个平衡的状态,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是人类生产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像现在围绕我们的气候问题,人类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这都是因为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的结果。不止是气候变暖,还有洪灾、旱灾、酸雨、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造成的并且要花很大代价去弥补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止要跟学生讲解地球和宇宙的环境,还要教学生如何去保护环境,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由课本联系到实际,联系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书本上不可能把生活中的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东西贯穿到课本中。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是飘渺的东西,它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得

很紧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也影响到我们生存的环境,但这些是平常比较难体会到的,比较直接就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由早到晚的昼夜更替。而生活中的环境是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的,联系生活,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充满乐趣的。更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可以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征服自然,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人类才能长远发展。

接下来又讲物质的特性,物质的特性无非就是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特性。这些知识本身并不难,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无论是融化还是凝固,都有个临界点,也就是熔点和凝固点。只有到了熔点或凝固点所需要的温度或条件。熔化和凝固才能发生。并不是说只有那个临界点起作用了,其实这之前的一切都是为达到临界点做准备。比如水的沸腾,不断的加热,只有达到了沸点的时候,水才会沸腾。如果水在100C°沸腾,那100C°之前的所有温度都是为最后的沸点做铺垫。没有前面的不断加热,水是达不到沸点的。这与哲学的度量问题是一致的,哲学的度量问题告诉我们,量变引起质变,水的不断加热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达到沸腾则是一个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而沸点就是那个度。一句话,量变的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的度就可以形成质变。

在生活中,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做人也是有启示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什么事情都是从一个量的积累开始。要注意防微杜渐,提高警惕,教育学生要与人为善,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能忽视每一股小小的力量。在学习上,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例子来鼓励学生,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搞好了,而是需要长期的不断积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说明不断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当自己没有成功的时候,不能怀疑自己能力不够,而是努力不够,也就是没有足够的量,才没有发生质的飞跃。教师应该教导学生要善于积累,积少成多,把点滴的知识积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系统,从而形成知识积累的质的飞跃。

在八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中,关于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有讲述到植物的趋光性。植物为了更好地生长,侧向了光源,得到了发展。不止植物具有趋光性,病毒也会不断调整自己从而对人类研制的新药产生抗药性,许多生物的调节能力甚至令人惊叹。在这之中,他们不断向自己的对立面去转化,药物是能杀害病毒的,但病毒却能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药物而产生抗药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因为药物会杀死病毒,这对矛盾决定了病毒只能通过转向对立面才能生存下去。它告诉人们,矛盾运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其特点是自我否定、向对立面转化。人要生存,就要不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如果不能适应这个社会,也只能被这种“社会的药物”杀死。

科学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挺进,但是今天的人类比以往面临着更加尖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各种关系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这一切都呼唤着建立与新世纪异常丰富、复杂的社会景观相适应的更开放、更兼容、更具活力的理论体系。

德育科学化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郑雷 指导教师 李伟

问题与思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实习教师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收获了很多。我一边沉浸在作为一名教师的欣喜和激动之中,一边为教学中的种种“意外”感到头疼。最困扰我们这些实习生莫过于学生通过网上邻居上交作业时随意的删除、修改他人的作业,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信息交流工具发送不文明信息。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们所采取的解决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反复强调,另一种是严厉训斥。然而或许是“复制、粘贴”太过容易,使他们忽视了作品形成过程中的辛苦,两种方法都只能使学生暂时收敛不道德行为,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甚至破坏。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通过与学生们的相处我发现,学生们对教师们训斥的态度一般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对道德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渗透教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附着于教学过程,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面就是我实习期间的一节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尝试——以《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设计为例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六课的内容“网上交个好朋友”,涉及的知识有:新建文件夹、文件的重命名、复制文件、设置共享、设置带密码的共享、查看计算机名。教材是通过局域网内新建文件夹(放置个人自我介绍)、设置共享,让好朋友查看为思路组织内容。

本案例没有按照教材的思路设计,而是将新建文件夹、设置共享、查看计算机名等主要知识纳入“案情模拟”,以“名侦探柯南破案”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作品被他人无故删除时的焦急,探询能够删除的原因(共享设置)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资料,使之既能与同学进行交流(设置共享的意义)又能不被他人随意删除(密码共享设置)。这样组织教学主要是考虑到两天原因:一是前面几节课基本上都涉及到学生的个人介绍,并且也设置了一些活动让学生相互查看,因此,查看他人(包括好朋友)的个人资料对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二是由于设置共享后很多学生会修改他人资料,这样容易使学生养成不道德的网络习惯。

二 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案例主要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初一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形象的、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比较淘气、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乐于表达。

在计算机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会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能够正确开机、关机;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操作以及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能够利用智能ABC输入文字。而对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还知之甚少,对文件夹“共享”概念理解不够。

教学需要分析与教学设计 1.将情感教育融入任务之中

通过前面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总会修改、删除教师机中的他人资料。如果教师直接从正面教育学生不要修改他人资料,教学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为此,设计了任来庆同学的资料无故失踪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受害人的心情,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记事本中输入“我要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将文件夹设置共享后同桌相互签名,类似于在倡议书中签名,拥护倡议声明。 2.将任务融入情境教学

本案例以学生感兴趣的“名侦探柯南破案”的情境为设计主线,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融入“案情模拟”之中。在“案情分析”、“案情模拟”、“案情解决”三部分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新建文件夹、文件夹重命名、查找计算机名、设置共享等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教室中信息的共享让学生体验共享信息带来的方便,通过案情的分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熟悉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能够描述文件夹共享的意义及其类型

能力目标:能进行新建文件夹,设置文件夹共享,重命名文件夹,查看计算机名等基本操作 情感目标:遵守网络道德,不随意删除他人的作品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4分钟)

师:这节课老师将给大家讲述一个柯南侦探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的网络机房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案情:案发地点:本机房

案发时间:今天早上第三节课

案情:初一(4)班任来庆同学以记事本保存在电脑“D盘我的作业”文件夹中的作业无故失踪,他现在非常焦急,因为那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一份作业。 生:议论。

(二)分析案情,解决疑惑(8分钟)

师:我们接着看这个侦探故事,我们看一下柯南的调查:

根据任来庆同学称,他是在案发前10分钟,通过资源管理器在自己电脑D盘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之后又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并将做好的作业保存进去。可一会儿文件夹中的作业就消失了。 柯南觉得很奇怪,同学们平时把资料保存在D盘都不会丢失,怎么任来庆同学的作业丢失了呢?同学们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生:因为他设置了共享(可能的回答)

师:好,柯南和同学们一样很想找出真相,可是要想找出真相,他还有一些疑惑:

1. 如何通过资源管理器在D盘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 2.如何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有哪位同学能帮柯南解决疑惑呢? 生:上台演示

师:强调并演示新建文件夹、文件夹的重命名、设置只读共享

(三)针对问题,提出任务(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问题在于共享,为了验证设想,柯南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案情模拟 1. 在D盘中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

2.打开记事本,输入“我要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并以自己的名字保存在“D盘我的作业”中 3.将“我的作业”文件夹设置共享

4.同桌相互访问,并在对方的记事本中“签名”

(设计意图:这里以同桌相互签名代替案情中的删除他人资料,是希望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只读共享权限——不能添加、减少文件中的文字;而且以签名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责任感。另外,通过同桌相互访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同桌相互访问之前,我们先要找出自己计算机的名字。(演示查找计算机名)

(四)学生自主探索,体验只读共享(8分钟) 生:进行案情模拟。

(五)案情再分析,解决疑惑(4分钟)

师:很多同学刚才不能在同桌的记事本中签名,这和柯南的设想不一样,为什么案情模拟会失败呢?有哪位同学能帮柯南解决一下? 生:要设置完全共享。

师:好的,这位同学的想法和柯南一样,原来是任来庆同学设置了完全共享。而刚才同学们设置的是只读共享。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完全共享。 (边示范边讲解设置完全共享)

现在大家把自己的文件夹设置成完全共享,同桌再相互访问并签名。

(六)自主探索,体验完全共享(4分钟)

(七)提出解决方案,体验密码访问(3分钟)

师: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了!原来是因为任来庆同学为了和同学探讨作业才把文件夹设置成完全共享。但是不能随意删改他人的资料,删除他人资料的行为和盗窃、破坏行为没什么区别。同学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行为!

师生:总结完全共享和只读共享的区别(在课件中展示)。

师: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柯南想出了解决方法——根据密码访问

设置密码之后,他人想共享你的资料就必须知道你的密码,这就提高了资料的安全性。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密码:(边讲解边演示) 现在大家来验证解决方案:

1. 把D盘中“我的作业”文件夹改名为“friend”,然后选择“根据密码访问”并在“完全访问密码”中输入你的密码。 2. 2.把密码告诉你的同桌,分别在对方的记事本中输入“我们的承诺”并保存。

(八)学生自主体验(4分钟)

生:将文件夹设置为密码共享,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九)体验共享的便利,总结(5分钟)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如何设置共享,设置共享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柯南为了感谢同学们这节课对他的帮助,留了一份礼物在“教师机共享”文件夹中,大家可以使用密码“gx”访问,并将喜欢的作品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 生: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辛苦的作品被他人删除了,是不是很着急啊?所以,老师希望以后大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能履行今天的承诺——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教学后记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与之相对的道德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我们这些实习生,也困扰着所有的老师、家长。作为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德育教育?

德育科学化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学生素质处于“低端”状态

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化教育, 从高分录取到如今入学登记注册, 中职学校没有了门槛, 生源整体素质下滑, 学生素质处于“低端”状态, 德育工作的难度前所未有。

一是厌学情绪弥漫。初中生的第一选择是读高中考大学。进入初中, 没有谁会把读职校作为目标。绝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居中中下游, 上职校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逃课严重, 作业不做, 晚自习无所事事, 厌学情绪严重。

二是学生思想与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学生思想活跃, 个性鲜明, 思想前卫。然而, 无聊的刊物、无聊影视节目以及网络不良信息, 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价值取向扭曲, 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思想偏激, 潮流紧跟, 缺少团队精神, 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不良习惯积习难改。

三是心理压力与危机。社会轻视职校生的压力, 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 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压力, 就业困惑, 读职中没出息等等, 造成部分学生存在自卑抑郁心理。部分学生性格乖戾, 脾气暴躁, 受不得挫折, 容易走上极端, 常为一点小事, 为一两句话, 就大闹情绪, 与人对立争斗。这种偏激心理在一年级男生最为突出。个别学生在家不听父母的话, 在校不接受教师的教育, 逆反心理严重。多数学生做事懒洋洋, 做事不认真, 惰性心理严重。

1.2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 中职学校在教育和管理方面投入很大成本, 经过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教育效果却不尽人意, 令人困惑, 令人迷茫。教师感概:现在学生越来越难管了, 越来越难教, 只要他们不惹事、不闹事、不出事, 就好了。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社会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曾用“5-2=0”来形容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网络时代不加以过虑的不良信息, 黑网吧, 网络游戏, 腐败现象, 商家的坑蒙拐骗, 社会不良行为, 对学生负面影响大。

二是偏颇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了教育行为的最高宗旨, “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呼声甚高, 对学生只能表扬而不能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责罚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 战战兢兢。教师如此“退避三舍”, 一些学生更是“为所欲为”。2007年北京某职业学校的“辱师录像”堪称“辱师”的经典之作。

三是虚化、弱化严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改革方向, 没有错。但功利学习观的凸现, 重“科技理性”、轻“人文素养”已是普遍现象。就业技能培训热火朝天, 人文素质培养冷冷清清。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个人的功利主义, 对职业学校的德育影响和冲击甚大。

四是效率差。学生有自己的个性, 几乎定型了。老师能运用的教育手段越来越缺少, 教育的形式比较单调, 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不多。老师的苦口婆心, 部分学生根本不买账, 学生似乎是一块坚冰拒绝融化。因此, 心操了, 劲使了, 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久而久之, 教师也心灰意冷了。

五是表层化。对德育, 只有抽象的要求, 没有具体的指标, 很难落实到实处。浮在表面, 不够深入, 不够深刻。笼而统之提口号, 大而化之交任务, 要求的多, 指导的少。德育工作局限在管纪律安全、保不出事的层面, 极少真正涉及学生未来人生发展的层面。领导的精力穷于应付招生就业, 研究德育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

六是社会的误解。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如普通高中学生, 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学生出现问题, 社会和家长就认为学校没有教育好, 就怪老师、学校。事实上,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在中职学校养成的。相反, 经过中职学校教育, 许多原来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有了较大的转变。

2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面临的课题, 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 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 就是让学生既要成人, 又要成才。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 成人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能自觉履行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成才, 就是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行行出人才, 就是能找到安身立命的职业。因此,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是中职学校最重要的工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8]8号) 中指出:“抓质量首先要抓德育。”这句话很有份量。从实际情况来看, 那些社会声誉高、学生愿意上、毕业生广受欢迎的中等职业学校, 都是德育工作做得实、做得好的学校。德育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科学, 是实施做人做事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职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寓德育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 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学校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 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中职德育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3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8]8号) 中指出:“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增强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3.1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 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资格,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协调发展, 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以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以人为本, 育人之道, 要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内在热情, 因材施教,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C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原总裁李开复认为:人品、智慧、团队精神、激情。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抽样跟踪调查126家大型企业, 统计研究企业在用人标准上的权重发现:职业态度为78%, 职业素养57%, 专业技能/业务能力为38%。 (《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10日。)

任何教育, 其基本目标无非让学生成人成才。职业教育强调技术教育是对的, 但把职业教育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或仅给学生一个饭碗, 这种认识是偏颇的。教育不是为了将学生锻造成“工作工具”, 不是要将学生锻造成“赚钱的工具”, 而是要将他们塑造成鲜活的道德信仰者, 成为公民理念的倡导者。重视技能训练, 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强化“先学做人, 再学技艺, 有教无类, 特色发展”的育人理念, 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 要从过分功利化的过窄专业培养迈向教育自身的回归, 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正确处理学生文化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3 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课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突出育人特色, 进一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两年, 开设《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 每门课程安排30多课时。但第二学期起, 有些班级就停课几周进行专业实训, 加上节假日, 实际上每门课只上20余课时, 目前所编写使用的教材太厚了 (如《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材就有300多页码) , 内容繁难, 不适合中职学生。要浓缩教材内容, 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多讲是什么和应该如何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在内容上体现开放性和时代性, 结合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正和更新内容, 使学校德育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生活化是德育课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加强实践环节, 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学生日常出现的突出问题, 应该在课堂进行分析和讨论, 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能达到教育无痕的效果, 让学生处处时时都得到教育。

3.4 依法治教和以德施教相结合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治国的基本方略。从某种意义上说, 制度是育人的, 不是管人的。学校教育工作要依法治教和以德施教相结合, 把管理触角伸到人文领域深处, 浓化德育氛围, 净化德育环境。

要坚持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 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 努力建立和完善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制度体系。严管,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行人性化的制度管理, 做到严而有情, 严而有爱, 从关心爱护学生出发, 尊重学生的人格, 维护他们的权益, 从而激发他们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要做到严而有理, 合乎情理, 严而有格, 合乎尺度, 不脱离实际。制度的制定要不悖人情, 制度的执行要规范人情。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真挚的爱, 既需要和风细雨式的关怀, 也需要重锤敲打式的批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伪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简单粗暴地批评惩罚不对, 一味地表扬纵容也不对。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也是道德的示范者。教师的言行举动都有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的一切行为都是教育。要从教师的服饰、发型、语言、习惯、思想、作风抓起, 立高尚师德, 树教育新风。

3.5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育人成才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 育人成才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育人观。“天生其人必有其才, 天生其才必有其用才”“花开有迟早, 成才时不同”。教师、班主任要建立全新的学生观, 抛弃急功近利, 寻觅学生每一个闪光点, 发挥学生特长, 享受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 找出思想动态的冷热, 成为学生心灵的关注者、守望者, 真诚平等对待他们, 关心和爱护他们, 帮助他们, 赢得他们的信任,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没有爱心, 就没有教育。爱是美德的种子, 教师与学生都具有爱心, 校园就温馨的。教师对学生要关爱, 动之以情, 施之以爱, 处以公心, 注以爱心。学生是最应该允许犯错误的群体, 成长是一个错了就改的过程, 关键是教育的适当与公正。教育者的博大爱心, 充满巨大力量的爱心教育, 如同鲜花和阳光, 给学生带来自信、快乐, 启发他们向上、向善。

教育是一个持久工程和系统工程, 面对中职学生群体,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要沉着冷静, 不怕反复, 慎重稳妥, 认真处置, 不急躁, 不粗暴, 要宽容大度, 耐心说服, 反复引导, 遇到顶撞指责时更应当沉得住气, 不能给问题轻意定性, 轻意下结论。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 善于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 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 努力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3.6 丰富德育的活动载体

教育模式要根据年轻一代的特点作适当的变革和调整。要适应时代发展, 贴近学生实际, 在形式与方法上要灵活多样, 符合学生特点, 使其具体化, 具有可操作性, 使德育有时代气息和影响力。要摆脱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说教, 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 把思想教育延伸到课外, 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 使无形教育融入有形的活动中, 把德育贯穿于具体实践中, 把实践成效作为评价标准, 拓宽教育途径, 创新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

通过构建网络平台, 延伸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班级QQ群、电子信箱、博客论坛, 让师生在网上相互交流思想, 联络情感。

建立健全校园社团, 提升社团文化品位,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加强对社团工作的引导和指导,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有益活动, 让学生的兴趣、专长得到充分的施展, 满足部分学生的心理需要, 让学生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增强社团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 让社团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乐园。

3.7 重视德育的渗透

任何职业的终极目标都有是造福于人, 造福于社会和世界, 整个过程都要充满人文精神。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着重加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教育, 将人文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专业课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中, 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各个环节, 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乐业、敬业, 并外化为尽责尽心、精益求精、忠于职守等品质。在专业课程中渗透, 开设第二课堂, 加强养成教育, 在实际技能操作训练中贯彻做人做事的教育, 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重视校园文化和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 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中自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8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要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工作, 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要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管理、指导和考核工作,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要安排专项培训经费, 把班主任的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项目, 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简要阐述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

德育科学化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目前中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也在持续性的提高。以往中学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讲述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教学目标旨在学生的思维素养、行为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但是因为教学方式相对固定且单一,导致中学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学德育教育水平,本文详细分析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实施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人文关怀;中学德育;生本教育理念

一、 引言

在中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人文性、思想性以及素养性等方面的培养,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影响力也比较突出,是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性课程。人文关怀则是以情感指导、情感体验作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理念,能够让学生借助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感受以及实施形成德育品质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综合性目标。对此,探讨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德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二、 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中的应用价值

德育教育本身便是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等多个内容为核心的教学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道德品质的人才,对于学生的素质形成与发展、个性化的成长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近些年,伴随着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方面的转变,促使中学教育阶段也从以往的注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转变为注重全面性素质的培养,这也间接提高了中学教育阶段中多个素质类课程的教学重要性,中学德育教育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德育教育当中人文关怀拥有较为突出的重要性,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契合性,应当属于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人文关怀式的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本质,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着手,德育教育的内容会更加丰富、生动,及时性更加突出,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发展和心理狀况有一个直观地掌握了解,同时将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蕴含在主题活动当中,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进行正确的指引。人文关怀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很多的优势,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对于德育教育也是一种拓展。

三、 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德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方法

(一) 引入人文关怀,优化德育教育

当前在德育方面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非常多,和舆论、文化以及经济等多个因素均有关系。以青少年教育而言,因为家庭教育当中的范例表率作用不足、学校教育方面的不及时都会导致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薄弱。另外,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学校大多数都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这一主义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即使是德育教育当中提及了人文关怀,但是因为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内容并不多,从而人文关怀形同虚设。人文关怀的应用应当是从根本上实现的,感性的教育需要以情感的认知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对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形成情感体验,借助创建人文关怀情境、氛围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对人文关怀形成了解。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平常教育工作中强化人文关怀素材的渗透,可以将人文关怀的典故编入到课外读物、制作成为名人语录等宣传海报,或者是在机体活动中以人文关怀为主题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对人文关怀有一定的认知,并为人文关怀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 利用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理性认识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丰富的学校素材,学生通过观看阅读思考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教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对一些事件进行观看,这种画面具有直观的冲击,学生更能够关注到这些内容,最终使得德育教育开展获得较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漫画进行宣讲,将图画内容与课堂的教育巧妙的融合,让学生观看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科技视界,对比性的,也让学生了解新闻中出现的一些邪教组织,例如那些年轻的生命自焚,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并对学生讲明利害关系,如何保护自己避免违法和邪教组织的侵扰。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教室积极引导下,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坚定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三) 理解人文关怀,懂得关怀他人

在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改善之后,便需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借助多种人文关怀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解。在教学当中,一般德育教育都是以班级作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则是以课外的多种主题活动为主,例如可以开展人文关怀主题班会、阅读会等。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引导学生完成小规模的交流,讲述身边所遇到和发生的事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段、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的中学生实行针对性、特色化的情感教育,实现因材施教达到全面提升的教育目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能过度的功利性,更不能以强制性的方式进行教学,预防学生形成抵触的情绪。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适当地改善教学氛围,借助举办竞赛活动、朗诵比赛以及电影展播等方式激励学生表现自我,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以及了解人文关怀、懂得人文关怀、学会人文关怀的有效教学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人文关怀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借助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可以对学生的个人品德形成正面的干预。另外,因为人文关怀属于中学德育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人文关怀也是德育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所以应用人文关怀有着显著的必然性,在今后仍然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应用方法与技巧的研究,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航征,张宏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注重人文关怀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93-96.

[2]蔡琴,方军,宗薇等.运用叙事教学法对精神科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63.

[3]王咏梅,辛春燕,李荣等.探讨人文关怀对90后护生实习需求及职业价值观的影响[N].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9):1174-1177.

作者简介:

郑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四中。

德育科学化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自身人生价值观念的良好时期,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找到合理化、科学化的德育工作方法,班主任可以落实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做好对于学生的幸福教育,切实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幸福指数,增强初中阶段学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幸福教育;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策略

在幸福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重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充分推动学生的德育教育发展,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重视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德育工作策略,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幸福感。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幸福教育观

在幸福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德育的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进来,进行德育教育的学习,充分认识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可以建设一个主体模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德育学习更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将自身作为一個协助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想法和个人意愿。当初中学生感受到自身被人所重视时,就会主动表现自己,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心理状态驱动。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重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德育项目,让学生拥有相应的德育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个人意志能力。

例如在德育教育的课堂上,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的设计,每天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完成情况,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对方的完成情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觉践行制定的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二、加强团队合作,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

初中阶段中的学生,其个人认知刚刚得到了发展,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这一阶段中的学生,十分喜欢和别人进行合作,在德育教育中加入团队合作的模式,充分提升德育教育的基本效果,真正实现幸福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可以加入多种类型的团队活动,让每个成员在团队中充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重视让学生理解团队精神的含义,正视合作学习,充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切实发掘学生身上的团结合作意识。

例如在以“热爱祖国”为主题开展相应的德育活动,将爱国主义的内容划分为几个模块:祖国文化、祖国山河、民族英雄、祖国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通力合作,发挥自身在小组中的作用,充分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出学生身上的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三、重视进行换位思考,拉近德育和学生的距离

在开展德育教育时,班主任应重视进行换位思考,充分给予学生宽容和理解,对于学生犯下的错误用一个正确的方式来进行看待。班主任和学生在沟通交往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中做到换位思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班主任不能只用自己的标准来影响学生,这样的教育观念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应重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一个良好的德育关系,切实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充分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利用自身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时刻注重自己的个人表现,利用自身的良好品德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让学生得到教育。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重视利用情感的方式来打动人,充分将德育教育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重视多给予学生理解,充分转化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平时的教育中多体会学生是怎样写的,充分给予学生耐心,将自身放置在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思考。

四、重视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活动,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主题班会是重要教育学生的方式之一。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充分落实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时,教师应重视把握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趣味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活动,充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感受到德育主题班会活动的乐趣性。

例如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教师可以确定主题“爱护我们的家---地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充分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侧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到当前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破坏,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为学生展示当前地球被破坏的情况,引导学生树立一个保护地球、热爱环境的基本意识,充分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采取合理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提升德育教育的基本效果,做好幸福教育的传递,增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进行反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德育工作的创新,保证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1(04):155-156.

[2]王靖文.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67-168.

[3]孟具彦.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0(74):155-156.

上一篇:法律武装建筑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可持续建筑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