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

2023-09-23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高考;备考策略

一、 引言

教育改革对培养高中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高考的题型上。许多师生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脱离了原有的教学思路。无法驾驭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复习中显得慌乱,影响了复习质量,不利于迎战高考。探讨高中化学新高考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

二、 解读纲要,掌握新课程的备考目标

备考前老师要比较教育改革前后的教学内容、模式的差异,弄清现行的《考试纲要》《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全通统考》等纲领性教育文件,对教育改革后高中化学的具体要求。认真解读《考试大纲说明》的内容,教学中有的放矢。化学科目是理科综合之一,与物理、生物同一时间考试,时间分配弥足珍贵。这就需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主干知识按照考试的相关说明进行一定范围的控制,围绕主干知识辅助部分重点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压力也更低,信心更强。

三、 新高考的化学备考策略

(一) 分析全国高考试题,体会高中化学的教学倾向

通过近几年高考的化学试卷展开分析,不难发现,高考的化学科目侧重点就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核。试题的设置特点,是让学生运用获取的基本知识、技能?砘袢『屠斫庑畔?,在此基础上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在完成基础知识考核的同时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考核,是一种运用化学知识灵活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灵活性的考核。归纳高考试卷题型特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重视基础知识及化学的核心知识,高考试卷的考点是按照考核大纲进行命题;二,重视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考查学生化学科目的核心素养。这两大方面分四个层次:一,考核的是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并向化学的计算思想和实用价值方向发展;二,对图表及化学数据的处理能力考核,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电解质溶液的溶解度或导电性等;三,考核学生对考试题目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答;四,考核知识的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考题既具备化学科目的特点又具备层次鲜明的知识特点,加大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挥空间。通过对以往高考试卷的分析归纳,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确定了教学方向。

(二) 分析学情,提高备考质量

学情的掌握,决定了施教的策略。教纲基本指出了复习的范围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方向,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情况,重视学生能力方面的成长,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客观实际,做好知识衔接。如,学生接触化学时间比其他科目要晚,而且在一年时间里接触的化学概念和常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相差太远。在知识的衔接上是一种明显断层。要减轻更为抽象的化学教学难度,需要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在模块中的备考方式。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针对性地归纳有机物的类型差异和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更多的繁琐。又如在有机化学中,高中化学对“苯”的讲述并不详尽,为了激发学生对抽象事物的兴趣,结构讲解之后,可以把知识引入苯在现实中接近四十多年的经历过程,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知能力,树立化学科目的核心素养。而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需要学生亲手操作直观的化学实验。如通过使用实验银镜反应、溴水褪色等实验来进行检验某种醛所含有的官能团,从而提高对醛的性质的掌握。

(三) 树立学科的素养教学理念,为新高考服务

新课改的探究模式必须坚持。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大时间紧,导致有些老师又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所回归,即把化学知识划分出几大模块,结合每个模块作出相对应的解题攻略,不运用科学的理念进行推演,让学生死记硬背,单纯地为高考而机械记忆,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枯燥学习中,使化学学习变成了应考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价值得不到体现。虽然许多学生经过化学学习,能够解答一些比较难的化学习题,但是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成绩并不理想。提高学科的科学素养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结合每个重点的实验展开与讨论,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精神,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观意识的驱使下,才能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到新高考中去。

(四) 创新备考方法,优化备考质量

备考方法需要结合考纲、考卷、学情的分析创新复习方式,提高备考质量。如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借助学生独立的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进行。例如复习“乙酸乙酯的制备”之前,布置小组活动方案,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和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小组协调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及方案的设计,以保证全员参与,交流讨论。实验过程认真撰写记录归纳总结乙酸乙酯制取的方法和乙酸乙酯性质的验证,老师在此期间点拨问题纠正错误,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复习质量;又如先教后学。对于化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老师要借助课堂教学先讲解,然后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讨论,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研究总结相关内容,在降低难度中激发学习动力。

四、 结语

新高考的备考过程中,教师要从多角度探讨当前高考的具体形势。研读考纲,驾驭教材,树立适合学生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刻理解和掌握新高考的发展形势,理清考点框架,减轻考生负担,提高复习效果,展示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斌.“异地高考”政策复杂性探微――基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异地高考”方案的内容分析[J].教育科学,2015,31(1):55-62.

[2]于世洁,徐宁汉,杨帆等.新高考改革下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23(2):32-36.

作者简介:

金超云,湖南省汨罗市,湖南省汨罗市汨罗一中;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82-02

前言

有效性教学是指:学科教师花费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并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为了构建有效性课堂,中学地理教师首先要明确“有效性课堂”的基本特征,即明确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学内容等。其次,中学地理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和谐、民主、互相尊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中学地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并做到与时俱进,立足于当前时代的发展状况,进而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方面,以身作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时代接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当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其中包括:

其一,偏向知识教学,忽略能力培养。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教学目标,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的唯一标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中学地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其二,教学方式单一化。当前,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给学生,不关心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而学生一味的接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心中的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且灌输式教学使中学地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无法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2]。

其三,教学手段单一化。当前,有部分中学地理教师无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价值,还在沿用“黑板教学”,导致教学课堂氛围枯燥,无法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阻碍了有效性课堂的构建。

其四,教学理念滞后。尽管有部分中学地理教师引入了新课程理念,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时难以全部摆脱,导致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依凭,不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

其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中学地理的评价体系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教师评价为辅,导致对学生的评估缺乏全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针对性进行教案设计实施教学计划

构建有效性教学课堂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易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并根据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3]。为此,首先,中学地理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并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避免无效教学现象出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中学地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承受力设计教学方案,以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自身地理素养。最后,中学地理教师要针对每个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设计教学方案。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时,中学地理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并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计注意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中学地理教师应该注意这是“高中地理”,注意不引入高难度的教学知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中学地理教师要针对这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突破,牢固掌握地理知识。

三、深入浅出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是指,教师立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应该设置具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在学生中存在基础差、学习反应慢的学生,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兼顾这些学生,为这些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提高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4]。而针对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中学地理教师要为其设置具有延伸性的教学目标,挖掘这类学生的?W习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旅游资源”时,中学地理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指导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旅游方面的意义。而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此机床上还要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性,并能根据其特性进行旅游资源分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二者的基础上能分析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四、课堂实施互动式教学

1.抓住学生注意力

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容易受到学生的忽视,因此,要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地理的魅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5]。为此,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另一方面,能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时,中学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引用近期发生的自然灾害报道,将其作为导入语,导入教学内容,这样贴近生活的报道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模式,以提问――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除此以外,中学地理教师还可以在课前推荐学生看关于自然灾害的电影,如:《唐山大地震》、《后天》、《2012》、《末日崩塌》等,以便在开展教学活动之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之间进行课堂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一方面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也能从讨论中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除此以外,小组与小组的讨论,可以整体提高班级学习效率,使学生处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从中感受讨论的魅力,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时,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探究内容,探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工业发展条件等对工业分布产生的影响[6]。然后,学生根据分配的探究内容进行组内探究,小组成员将各个因素中影响工业分布的原因进行分析陈列,小组讨论后进行小组之间的分享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讨论中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小组交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班级交流互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

3.教师针对讨论问题进行提问

学生在讨论中,由于讨论角度、讨论方式等的不同,其得到的结论也个不相同,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可以通过针对讨论问题进行提问的方式,为学生的讨论指出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讨论效率。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时,为了探究我国出现荒漠化现象的原因,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而在分组的过程中,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造成荒漠化的原因可以分为几类?”当得出:分为人为原因与自然原因的结论后,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然后,针对每个小组负责探究的原因,还可以提出问题:“针对造成荒漠化的原因,能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学生在进行原因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也学习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且学生在探究原因时还可以巩固以前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使全体学生都能分享讨论成果,学习地理知识。

4.联系课本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构建有效性课堂的目的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中学地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联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课堂中,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绘制插图,一边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一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7]。例如:在进行“七大洲面积比较”教学时,中学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东叔剪辑插图,并将剪下来的各个部位标出名称,然让学生将剪下来的部分再拼接成原图。这种剪辑的方法,能让学生记住插图中结构的位置,使学生牢固掌握七大洲在地球的位置。另外,中学地理中有部分插图是单角度一维的,缺乏空间感,不易于学生理解插图中的地理位置关系。中雪地里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将抽象位置具象化。

5.布置任务,学以致用

由于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中学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时,中学地理教师可以给学生针对自己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一方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另一方面,有助于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再如:在学习“锋面气旋”的过程中,中学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天气预报,然后给出图示,让学生学习做“天气预报员”,一方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发展自我。除此以外,将作业任务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8]。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构建有效性课堂,中学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必须看清当前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现状,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其次,中学地理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中学地理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承受力,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整个班级体的学习效率。最后,中学地理教师要实施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设计趣味性较强的导入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开展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针对学生讨论的结论进行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联系课文内容,开展实践操作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俊霞.新课标理念下中学地理“立?w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5,7(92):138.

[2]杨辉.民族地区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困惑及建议――以阿坝州茂县是滴教学调查为依据[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2):180.

[3]胡继中.基于中学地理“问题-建构”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以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杨柳的分布规律”教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0):108-110.

[4]赵枫.实习支教受援地区中学地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研究――以吐鲁番市为例[J].科教导刊,2015,15(36):123-125.

[5]杜亚裕.基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渗透乡土地理的研究――渗透乡土地理,激活课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9(25):39-191.

[6]赖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4,25(11):70.

[7]李朴.从“海陆变迁”一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14,12(17):109-110.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和全省高考综合改革推进会议精神,我县在加快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方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通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订立目标、强化监督等一系列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

2014年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等地试点,现已经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发〔2016〕20号)等文件要求,最迟2020年将在全国推行。其中最大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高校招生的改革。新高考“多元录取”背景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高校专项、保送生等自主选拔,成为名校招生的主流方式。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断扩大,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相比2017年增加近XX万考生,增幅达XX%。选拔录取“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成为一流高校自主招生的核心。自主招生以北大、清华等一系列名校为主,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享受降低10分至60分录取的降分政策。仅是学业突出的学生,不再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的生源主体。

二是高考教学的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是3+X,也就是语、数、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新高考改革后,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科目调整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课科目”。简称“3+3”,就是保持现行统一高考的语、数、外3科不变,将现行的文综、理综调整为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组合多达20种,外语“一年两考”。“一生一课表”“一师一课表”的新型上课模式必将发生大的变化。学校授课模式除原有的行政班外,还将增加新“选课班”,班数在原有行政班的基础上,增加比例为1:1.2,最高达1:1.5。借助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实施新高考下的教学管理已成必然。

二、基本情况

XX全县有普通高完中XX所,其中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XX所(XX中学),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XX所(XX中学、XX中学),一般普通高中XX所(XX中学、XX中学)。现有教职工XX人(专任教师XX人),普高教学班XX个,普高学生XX人,生师比XX:1。全县普高学校占地面积XX万平方米,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XX万平方米,体育运动面积XX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XX万元,计算机XX台,生均计算机数量XX台,图书XX万册,生均图书XX册。

三、工作推进情况

(一)党政重视。县教育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了国家、省、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仁政多次深入教育局及各普通高中学校实地了解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投入XX余万元,为全县各普通高中配备了仪器设备。

(二)认真谋划。为了确保新高考顺利实施,切实做好新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保障工作,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局分别深入全县5所高完中开展实地调研,针对基础建设、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对照标准梳理存在的问题,制定《XX县普通高中适应新高考改革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规划》。我县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围绕XX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分步骤有序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保障工作。

(三)加大投入。一是落实了考试保障条件建设。采取一次建设,分期付款的方式,已投入XX万元,用于标准化考场建设。全县共建设XX个考点,XX个考场(含职中XX个),一个指挥中心,目前已全面完成。二是加快办学条件的改善。投入资金XX万元,用于XX中学、实验中学、龙台中学、仓山中学办学条件改善,主要包括教辅用房、生活用房建设,完工面积XX平方米。

(四)强化培训。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学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加强对选课走班制情况下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的研究,认真分析我县普通高中学校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局安排组织分管副局长、业务股室负责人,各普通高中学校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关于新高考的培训,先后组织XX余人次赴北京、河北、上海、浙江、江苏、长春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新高考改革的先进经验,为我县应对新高考做好准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现有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新高考改革的需求。近年来,义务教育在实现“普九”任务后,把发展目标定位在着力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上,我县2017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县政府把地方有限的财力大多投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提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水平。多年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未安排普通高中建设专项资金,县财政用于高中建设的资金也十分有限,高中教育主要依靠自身“造血”功能来维持正常运转,学校办学经费十分紧张,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尤其在学生食宿条件、学校实验设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活动场地等方面与国家标准还存在一定差口。为满足新高考教育教学需要,经测算,XX中学需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XX平方米,XX中学需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XX平方米,XX中学需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XX平方米,XX中学需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XX平方米,XX中学需新增教学及辅助用房XX平方米。

(二)普通高中学校原有内设机构已无法满足新高考工作需求。新高考改革打破了原有文理分科的二元班级体系,选课走班的新型行课模式将取代传统的行政班制,“一生一课表”“一师一课表”将会是选课走班模式下的必然,课堂、学生的高自由度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原有以教导处、政教处为负责部门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高考下的教学管理要求,必须借助专业化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管理,才能有效保证新高考下教学的有序开展。同时,新高考背景下课程的改革、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也要求学校加强课程开发、深化课堂教学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建设,为学生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等形成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现目前,我县各高中学校均没有设立专业化的信息管理机构和教学研究机构,难以满足新高考改革的工作需求。

(三)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结构性缺编。目前,全县XX所高完中平均生师比为XX:1,按照生师比标准XX:1测算,全县XX所高完中共缺教师XX人,预计三年内退休XX人,缺口为XX人。选课走班将带来地理、生物、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结构性缺编。

(四)教学仪器设备缺口较大,教育信息化水平滞后。按《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x教〔20xx〕61号)标准要求,我县普通高中教学仪器设备缺口仍然较大,实验室仪器设备及音体美卫器材缺口为XX套,计算机缺口为XX台。同时,各学校校园网络系统标准较低,没有建立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库。新高考改革下,对学校信息化要求极高,基础性、支撑性的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试验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新高考改革牵动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选课走班,如何让大量人流有序流动,实现精准管理,是学校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选课走班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平台。含系统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学生选课平台、排课平台、教学资源评估系统、课堂考评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生涯规划系统、网上择师平台、导师志愿平台等,需资金XX万元;2.电子班牌系统。含电子班牌、电子班牌管理系统。全县XX所普通高中共XX个班,需资金XX万元。3.走班考勤系统。含走班考勤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涉及XX余名学生,需资金XX万元。4.校园网及机房服务器。含数据中心服务器、数据中心存储设备、核心交换机、汇集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出口网关、防火墙、网络布线、辅材、施工费等,XX所普通高中共需资金XX万元。

四、对策及建议

(一)成立推进新高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有力有序推进我县高考改革安全、稳定实施,建议成立XX县推进新高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教育县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县委编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高完中校长。

(二)增设符合新高考工作需求的高中内设机构。一是为各普通高中学校设立“教科室”,对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等多个方面进行专业化研究,加强课程发展、深化课堂教学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建设,为学生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等形成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二是为各普通高中学校设立“教育技术中心”,履行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规划、管理、指导和技术服务的职能,用以解决选课走班模式下的教学组织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保障新高考改革下教学的有序开展。

(三)加大普高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学校硬件投入,争取各类建设资金,结合“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按照新高考的要求,多渠道争取资金,切实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新高考改革顺利实施。根据走班选课的基本需要,在现有教室的基础上,按1:1.2的比例增加教辅用房,经测算,我县XX所高完中需增加教学及辅助用房XX余平方米,需资金XX万元。

(四)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应对新高考改革对学科专任教师的需求,要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储备一批紧缺学科的专任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吸纳优秀人才,引进县外的优秀教师,为XX教师队伍不断地注入新的力量。计划共用三年时间,补充XX人。2019年补充XX人(考试招聘X人,考核招聘免费师范X人,先调X人,人才回引X人)。2020年补充XX人(考试招聘X人,考核招聘免费师范X人,选调X人,人才回引X人)。2021年补充XX人(考试招聘X人,考核招聘免费师范X人,选调X人,人才回引X人)。同时,针对选课走班带来的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问题,通过加大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实施“县管校用”和“购买服务”等办法,加大县域内教师统筹交流力度,对高考综合改革教师队伍予以保障。

(五)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及数字化资源配置水平。新高考改革需要学校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学生的选课系统、教师排课系统、课堂管理系统和师生综合评价系统等,这需要借助人工智能进行有序管理。因此,必须提高普通高中的数字化资源配置水平。首先,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设智慧校园,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班牌、电子课表、传感感应装置等全覆盖。其次,整合多方力量,如普高+高校,普高+公司,普高+科研院所等模式,加快新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开发和运用,为选课走班管理提供便捷和精准支持,为学生多元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方向和保障。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X教〔20xx〕61号),我县XX所高完中还需配备实验室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配置设备XX套,需资金XX万元;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系统XX套,需资金XX万元;计算机XX台,需资金XX万元。

五、具体实施规划

(一)2019年XX月已完成标准化考场建设XX万元。

(二)第一期第一阶段建设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系统。包含选课走班、生涯规划大数据平台,投入资金XX万元。计划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三)第一期第二阶段配置教学设备设施。包含计算机、实验教学设备,投入资金XX万元。计划2020年3月底前完成。

(四)第二期为XX中学计划建设教学教辅用房及设备设施,投入资金XX万元。计划2020年8月底前完成。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高考方案 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01

2014年,新高考方案出台。在这个方案中,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与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三个科目组成;纳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项目,应当按照考生报考要求与自身的特长,以历史、地理以及政治等科目为主。由此可见,历史成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项目,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一、分解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新高考方案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目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且较为被动,主要是以高考为目的,鞭策学生以高考为目标奋斗,但此种教学思想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影响教学效率。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就需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历史课标通常是由人文社会性质、内容表述以及多元评价等组成。其中,分解内容标准主要是将课文内容分解为几个层次,再呈现给学生,需要规定浏览知识与学习行为,检测学习效果,并由此建立起宏观目标,使课程内容与形式能够相互关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应该转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态度,从心理上认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历史素质。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的野心与清政府的无能,充分感受历史的深刻内涵。

二、提炼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精心提炼教学内容,为学生减轻负担。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除了涉及新文化运动,还有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概念等。教师可按照课程标准来提炼教学内容,从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动因出发,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原因与内容,从多个角度来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因此可制定如下目标:学生能够从教材中列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知识,找出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与关键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多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感受中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结构就能够凸显出来,学生也能够更加了解历史,明确历史概念与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与历史素养,这也是历史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无论是新课程的理念还是新的高考方案,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为历史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清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按照学生的需求与认知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以此实现教学的全面性,在目标的引导下调整教学结构。

三、基于学情,使教学目标合理化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而明确教学目标应当建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当分解教学任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情况开展一些动脑或者动手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活力。目前学生对历史这一科目产生恐惧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多数情况下历史呈现出来的都是枯燥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就应当展开积极的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商业》时就可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按照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分组,如“阅读构史”或者“读图导史”等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展开积极讨论,课堂氛围就能够逐渐活跃起来,学生也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以“读图导史”为例,教师可先选取一些花木兰从军的图片,配合《木兰辞》中花木兰从军所买的东西,随后教师就可以问题为导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从图片与诗词中,还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展开探究,了解历史中反映的问题:在花木兰所处的朝代,“市”已经存在,不同的商品都有固定的购买场所,一些商业受到政府的控制。在此种情况下,历史教学就会更有活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学目标也能够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新高考方案下,历史教学的优化不仅需要教师提前制定教学目标,还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优化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育观念,以此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全面发展。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新高考对学校的课程提出了挑战,使其必须做出改变。那么,在此背景下,学校应该如何进行课程变革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在课程变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设置多元立体的课程

丰富学生的选择性

一所学校的课程从架构上来说,既要承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又要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同时还需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从建校初期就提出了“人文、人本、人格”的核心价值观:即人文情怀,人本理念,塑造师生健全人格。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学校形成了“培养学生带得走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养”的育人目标。

学校深入分析未来人才需要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细化学校的育人目标,从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角度,建立了多领域、多层次、分水平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综合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挑战性的学术课程、高品质的艺术课程、丰富的综合实践课程、追求卓越的领导力课程、社团及其他实践活动课程。

同时,每个领域的课程都有不同层次:基础课程是学生必修的,拓展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而荣誉课程则面向学有余力且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前沿的内容和主题供学生选择。

总的来说,学校课程在关注必修基础内容、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宽广舞台。下面简单介绍各领域课程。

1学术课程

学校高中学术课程根据学生的选择和未来的专业/职业方向,分为数学、语言与文化、人文与社会、化生与环境、物理与技术、经济与管理等。

学科基础课程。在必修模块教学中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均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聚焦核心素养。

学科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科特点,分类设计可选择的课程内容,以选择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课程内容上增强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世界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国家课程中的选修2课程属于此类,如生物选修2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养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素养。该课程采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和基于问题的项目或实践等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体验式的、基于合作和探究的建构式学习模式,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及就业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术基础。

竞赛课程及学术荣誉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素养提升课程包括:语文学科的“作品阅读与文章写作”课程,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为参加各种作文大赛提供指导;数学、物理、化学学科提供竞赛类课程,为想参加理科竞赛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这些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学术荣誉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和大学实验室研究项目课程等,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社会人文方向和科学技术方向的实践平台。

2艺术和体育课程

除培养学生的基础艺术素养——基本的艺术知识和审美能力及体育技能外,拓展类课程(话剧课程)还体现了学校戏剧教育的特色。此外,自选课程为对艺术传媒领域有兴趣或有体育专长的学生提供深入实践的机会。

3领导力课程

学生领导力培养是学校特色之一。具有特色的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自我领导能力和团队影响能力,做到“一个人的时候能够管理自己,两个人的时候能够影响同伴,很多人的时候能够带动群体”。

4社团及其他

学校提供众多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借助各种实践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展全方位选课指导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高考方案中不再进行文理分科,但是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类,学生需要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6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等级性考试。如何科学进行选择,如何将自己的选择和个人前途、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建立联系等,成为了困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难题。同时,未来的高考更注重多元录取,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因此,学校不仅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更在学生的选课指导上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规划。

1编制《高中选课指导手册》,让选择更科学

新高考改革实施后,学校都设置了哪些课程?这些课程中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分别有哪些模块?各模块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必修和选修课程对学分有什么要求?这些问题都将是2020年参加新高考的学生面对的最普遍、最急迫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学校在2017年6月份就开始着手编制《高中选课指导手册》,各学科利用暑假时间编制选课手册,并赶在高一年级学生军训前完成。手册不仅简要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的目标、结构、学分分配和毕业要求,更为学生提供了选课示例、学生适应度分析,还整理统计了浙江、上海等已实施新高考省份中高校各专业对选修学科的要求。

2进行分学科专题课程宣讲,让选择更具理性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可选择的6个学科,更理性地确立自己的所选科目,每个学科分别对学科应用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学科基本知识、核心素养要求、相关高校专业和学业综合能力要求等方面开展了专题讲座,如物理学科的“走进物理——高中物理选修的思考”、化学学科的“兼具思辨性与人文性的化学期待每一个优秀的人”、生物学科的“未来在召唤——探索未知的生命世界”、地理学科的“走进地理学——谋一域更谋全局”、历史学科的“历史学科之魅力”、政治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魅力——从中学思想政治课选学谈起”等。专题报告交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各学科的知识魅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学科专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进行选课。

3重构生涯规划课程,让选择更专业

学校为新高一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生涯辅导课程,课程分为生涯规划课程、个性化生涯咨询两种形式。生涯规划课程持续高一一学年,隔周一节,包括自我发展、生涯探索、生涯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包括选职业、选专业、选科目三个具体任务。

自我发展。认识自我,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技能,包括对个体差异的尊重,适应自我的改变与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以课堂活动和体验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并将个体特征与职业相匹配。

生涯探索。掌握知识技能与终身学习,学会获取生涯信息,掌握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在教学中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分为“一日职业体验”“了解大学与专业”“一星期职业体验”三个板块。“一日职业体验”是指,在高一第一学期末,每名学生根据自我与职业匹配结果,选择2-3个职业做“一日职业体验”,通过撰写职业调查报告初步了解若干职业。“了解大学和专业”是指,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前,组织学生到不同大学,与不同专业的在校生进行主题交流,深入了解专业前景和大学生活,思考自我-职业-专业之间的关系。“一星期职业体验”是指,高一第二学期结束后的暑期,每名学生在了解自我、社会发展趋势、职业前景的基础上,充分反思个人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所匹配的职业,结合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理性地选择某个职业进行“一星期职业体验”。

生涯管理。学生学会制订符合自己特点的生涯目标,掌握生涯决策能力,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生涯规划,平衡个人、学习者、工作者、社会公民、家庭成员和休闲者等各种角色。在高一下学期的生涯规划课中,学生学习使用决策平衡单、SWOT等决策方法进行选课,能够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并学会将目标分为终极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小目标,掌握将目标转化为计划的方法,掌握时间管理矩阵、番茄钟等时间管理的方法,并用于日常学习生活。

4专设学科指导顾问,让选择更“精准”

在新高考的形势下,班主任管理模式已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学科指导顾问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能给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指导与建议。因此,学校为高一年级新生配备了学科指导顾问,为每名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和指导,预防和疏导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困扰,为学生选课、填报志愿、确定职业目标等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进行更准确的选择。

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第6篇

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侯丙锋

今年是我们河南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第四年,也是我们河南省实施新高考的第二年,我也在探索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怎样应对新高考的挑战中走过了三年多的路程,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体会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问题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

在过去的“大纲”教学时代,教学大纲对教学知识点作了详尽的要求,对教学顺序也作了严格的规定,教、学、考均以教材为依据,大家只要按教材顺序把内容讲深讲透,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而且,现在的情况是“一标多本”,仅我们省就有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教材版本不同,教材内容也有区别,但高考试题是一样的,况且新课标全国卷全国今年有14个省份使用,其他省份也有很多版本的教材,那么高考试题只能依据《新课程标准》来命制,因此,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应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当前的日常性工作,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点,强调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并且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二,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来组织实施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而新课标的理念在2011年的高考中已经有所体现,尤其是过程与方法这一方面,例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的第41题,就强调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论证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因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来组织实施,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这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新版高一历史教材进行复习时就可以以专题形式重新整合了教材,淡化处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一些偏、难、繁、旧的知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条理线索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建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地配合他们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设计“阅读与思考”栏目,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要求的把握和选择。活动课的安排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这种课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即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通过形

1 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不断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使学习历史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体现在课堂教学理念中,教师应作为一名学习者和参与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尽快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加强学习和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课程需要。

(二) 要实现课堂的转变,课堂教学过程要实现由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学的课堂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学习的过程,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是在教学难点、疑点处设计讨论,给学生三至五分钟交流时间,然后再让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再加以点评。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比较散漫,不得要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流于形式。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感受到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梯度,有思考性的问题。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问题一般涉及三类:一为史实性问题,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二为解释性问题,根据教材可以基本解释清楚。三为评价性问题,学生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补充材料,经过思考得出结论(每一学生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一类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等。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展示和展讲: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交流:交流各自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感受,以及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第三,要适当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教材中语焉不详的地方,课堂上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深入理解,突破难点。网络中大量的图片、视频短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只要认真地加以收集、整理,恰当地运用,就可以变枯燥的历史“一言堂”为生动的历史“大观园”。如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时,红军长征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难点问题,课本上对本部分叙述简略;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搜出了历史地图,采用路线方向的移动、区域颜色闪烁、图片、视频短片的插入等演示方式,使死地图变活。学生积极认真的参与其中,兴趣很高。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好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一幅幅历史画面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讲,用老一套的方法讲述他们熟悉的东西,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恰恰克服了这一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2 性,达到了课堂改革的目的。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时间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用视频、丰富多彩的画面去调动学习主动性,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材具有开放性,并且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展现主动性,要求历史课堂具有生活化倾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少了一些传统的羁绊,但只有对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增长历史教学智慧、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即使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过去的许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正在受到新课程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在不断变化,使得原来自认为很出彩的教学设计变得不合时宜。特别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各有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历史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也是动态的,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的。教学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如班风、学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历史课堂上留下的遗憾。

总之,历史新课程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换而言之,就是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而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

河南省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侯丙锋

邮箱

504734064@qq.com

电话

上一篇:公司经济纠纷解决途径范文下一篇:规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