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4

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幼儿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要想促进幼儿启蒙发展,首先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中职幼师专业是为学前教育培养优质的幼儿教师,声乐教学是中职幼师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学习声乐课程的目标是更好的引领与教育幼儿,培养幼儿音乐素养,进而增强中职幼师专业教学质量。在此背景下,提出幼儿教师音乐表演能力成为中职声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培养现状,提出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师专业;聲乐教学;表演能力;培养

1 引言

中职幼师专业的职责是培养高质量幼儿教师,负责幼儿学前教育。音乐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音乐陶冶幼儿情操,带动幼儿情绪,将幼儿引向积极、乐观方向发展。而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依靠教师专业化能力的高低,只有幼儿教师具有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能力与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的为幼儿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中职幼师专业应重视声乐教育的开展,改变教育模式,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融合,重视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进而满足幼儿教育需要。

2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培养现状

声乐是一种艺术课程,也是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对增强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义重大。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弊端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授课中,较为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融合,使学生表演能力培养不佳。这样的教学模式,使部分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艺术素养,在表演中却存在胆怯。究其原因,是学生日常训练较少。而幼儿教育是需要教师发挥自身主体性,以音乐为媒介,带动幼儿情绪,带领幼儿伴随着音乐表演,如果幼儿教师表演能力差,无法更好的为幼儿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导致中职幼师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中职幼师专业应作出一定的调整,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进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3 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做好基本,训练学生发声

在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中,要做好系统性训练方案,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加以训练学生,掌握学生音乐发声能力。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对学生共鸣腔的协调、气息的运作具有直接影响。正确、科学的发声姿势能够使发声通畅,有助于增强学生表演能力。掌握好发声姿势是声乐学习的基本环节,也是增强学生表演能力的前提。因此,要重视发声在表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而具有正确的发音姿势,不仅要保持站姿的协调性,同时在发声时两眼应平视前方,实现多方面共鸣之后,一同发声,使声音较为饱满与正确。掌握正确的发声姿势,让发声者在发声中字正腔圆。在发声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达到呼吸顺畅,借助呼吸将声音传递出来,正确发声的合理性、科学性。呼吸方法的掌握,提升吐字与咬字能力,为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奠定基础。

3.2 转变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发声兴趣

声乐发声训练较为枯燥,使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佳,影响到表演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有正确引领学生,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将学生引向健康方向发展。教师应转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因声乐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教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声乐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将抽象的声乐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声乐知识的训练。例如:在声乐训练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文并茂的声乐发音视频,加之教师正确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声乐理论知识,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鼓励学生练习发音,让学生大胆的唱歌,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规划学生歌唱。基于每一名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可以将声乐课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自主进行训练,通过训练不断的增强学生表演能力。

3.3 突出表演技巧,渗透情感

歌唱是声乐表演实践的重要内容,基于每一首歌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因此,应增强学生表演能力与技巧,促进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表达音乐作品中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技巧教授中应重视气息的平稳、声音不抖等,融入情感,以情感为导向,促进学生将音乐作品中的美自然呈现出来,进而更好的打动听众。学生掌握表演技巧与技能,能够更好的演绎音乐作品内容,以情感领会音乐作品内涵,不仅感动自己,更能打动听众。同时,每一首歌曲,都借助音符来表达内在情感,因此,在锻炼学生技能时,以情感为导向,带领学生品读其中的内涵,使学生运用高超的技能将其中的情感演绎出来,进而实现艺术的升华。此外,因个体的不同,理解的作品内涵是不同的。教师在技能教授中,应发挥学生思维,带领学生进行作品的二次创作,以自身情感挖掘作品情感,使作品情感与自身情感相融合,将新生成的这种情感,带入到演绎中,运用高超的技能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听众,进而增强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3.4 增强学生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受到学生自身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声乐表演中大都缺乏自信心。基于此,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多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将表演视为一种平常,进而提升自身表演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增强学生唱歌能力。例如:采取分组学习形式,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发声情况、实践情况,并且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阐述自身见解,表演歌曲,让小组成员点评,通过小组成员的点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开展实践活动,在校园内组织大型表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育是一门艺术课程,是中职幼师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对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艺术能力十分重要。因此,中职幼师专业应重视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以高超的表演能力更好的胜任幼儿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凌萍.让音乐从自己指间流淌——中职幼师专业钢琴课教学音乐表现力培养探索[J].北方音乐,2016,36(15):134-135.

[2] 涂娅妮.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表演能力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6(04):260.

[3] 林茜.中职学校幼师专业键盘技能课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济宁教育学院三年制幼师专业键盘技能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64-165.

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教育改革进程中,针对视障学生展开教育教学时,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以体验式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视障学生的实际教学特点,确立体验式教学的目标,并将其实际应用于视障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提高视障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视障学生;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视障学生们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们获得学习经验,但是学习效果却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只是聆听无法实现成绩的提高,特别是视障学生因为视觉问题出现的部分感官刺激缺失,很难将学习主体经验和知识体系相连,学生们的认知过程也会更加艰难,因此加强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在视障学生教育教学中有着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概况分析

现代化教育体系中,体验式教学指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们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通过创造情境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这种情境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去创造,也可以将发生过的情境重复一次,学生们通过自身亲身经历去感受知识,并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模式将以灌输和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换为以体验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们为视障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视障学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对知识的欲望,加强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也让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展得更加顺利。

二、体验式教学在视障学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目标

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例,教师在为视障学生授课时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未来的职业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去分析当前社会环境变化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通過自我探索去认识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教师为视障学生展开体验式教学模式时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视障学生通过体验强化技能,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2.具体应用

2.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视障学生相较于正常学生,其他感官能力相对较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校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由浅至深设置了课程问题,并从网络下载了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视频。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聆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完成课程聆听后,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开始提问,一开始可以提问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零食奖励,借此提高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开始提问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提问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教师引导中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2.2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部分课程内容复杂性较高,在对视障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例如,某校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综合学习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教师根据课程安排教学任务,要求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课文阅读,并留给学生十五分钟的准备时间。小组间成员相互熟悉,可以将不能理解的盲文词语询问小组其他成员,因为每个小组都分派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所以可以很好地帮助小组进步。视障学生阅读课文的速度较慢,教师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在学生阅读后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3举行文体活动

视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文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例如,某校教师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在班级举办故事大会,学生可以在讲台上讲述自己听到的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编写的故事,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丰厚的奖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在听别人讲故事的过程中,自身知识储备得到了有效提升;讲台上讲故事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中,市场经济竞争就是人才竞争,视障学生接受教育时要正确看待自身的技能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点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情境,让视障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磊.体验式教学在视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7(05):188-190.

[2]杨万莉,贾京鹏.视力障碍学生声乐教学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6(01):88-89.

(作者单位: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

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完美的表演不仅需要歌唱者娴熟的歌唱技巧,还需要歌唱者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质。通过阐述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说明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以为声乐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声乐教学;良好心理素质;重要性

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不是仅靠声乐技巧的掌握就能取得成功的,它还必须通过努力提高学生或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文化艺术水平。音乐表演不同于其他表演形式,目前音乐海选节目很多,在强大的压力下,心理素质往往决定着演唱者水平的正常发挥。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展现一些不良心理现象来论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非常有表现欲望、善于表现自我,他们无论在课堂、课间、课后或者舞台都希望通过努力展现自己而获得赞赏,甚至在舞台表演或者考试时发挥得比台下和平时还要好,而有的学生却恰恰相反,他们的表现力欠缺、表现欲望不够,舞台表演或者考试时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由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人的行为活动,并指挥着人参与社会活动。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而获得,它不仅是舞台艺术实践的需要,也是歌唱者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歌唱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他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会给歌唱者带来成功与喜悦,相反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状态。

二、在演唱中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

在演唱中会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大多与演唱者的情绪、性格有关。通常见的就是紧张,产生紧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缺乏自信

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关。在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缺少表扬和鼓励,导致胆怯没有自信。然而,音乐表演本身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面对的观众很多,首先需要的就是自信心,再者才是唱功。只有敢唱,才能唱好。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唱,适当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注意力不集中

这一点通常表现在学生演唱时精神开小差。歌唱表演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就是要注意力集中。它要求演唱者集中全部精力,全神贯注地融入到演唱中。在声乐表演中,最基本的展现就是声音和表情。嘴里唱着,脑子里却想着其他事情,很容易从声音和表情看出来,严重的时候会忘词或发音错误,而减少这种错误的发生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过分看重结果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比较的心理,为了满足虚荣心,通常认为高分就能胜出。在表演中心里一直想着要好好表现,最终却适得其反。声乐表演需要的是心无杂念,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用平常心对待学习和表演,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议

1.多些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声乐教学中,常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些学生平时唱功、自我表现都不错。但一到考试、比赛或参加音乐会等场合,就发挥不正常。还有些不管在平时表演或比赛场合都能坦然自如,不但能将自己应有的水平表现出,甚至还能超常发挥。我想,这和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会赏识学生,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或优点时,要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认可。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功感,有求知求学的欲望。通过老师的言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你对他的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自强,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发展、成长。

2.鼓励学生多参加艺术实践经验,提升心理素质

一件事情做多了,以后再做的时候就不会再过度紧张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参加实践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信和胆量,而且实践多了学生对于现场发挥有了一定的掌控,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使学生表演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

声乐教学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训练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心理紧张只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多参加艺术实践,平时注意培养做好准备再表演的习惯,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树立信心,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晶雯.浅谈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大众科技,2008(05).

[2]覃冬春.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J].文学界:理论版,2012(07).

[3]陈泓茹.分析心理素质与歌曲演唱[J].北方音乐,2010(12).

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杰出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他们的学习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的声乐教学较为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声等各种演唱技巧的训练以及音乐理论方面的教学,却忽视了对他们心理素质的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为他们将来登上舞台演出提供更加有利的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 声乐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声乐表演者只有将声音、情感和动作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才能充分体现出声乐艺术的魅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心理素质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其演绎作品的完整性。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懂得如何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还需要了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将声乐技巧的培养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演唱者在演绎歌曲的时候充分发挥个人水平,获得成功。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在课堂上、在表演中采用一些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一、高校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健康的最新定义中提出了健康的三要素,分别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力。这个新的定义再一次突出了“心理健康”与“适应力”的重要性。纵观现今的高校生活,绝大多数的学生存在着无法适应社会或集体生活的问题或者不能承受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种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虽小,但是其影响却不容忽视。

高校学子,在经历了中学时期激烈的学业竞争,可以说是在“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下度过了高中三年。当学子们走进大学,一方面生活上脱离了家长的“过度保护”;一方面学业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法很快地适应高校的授课模式与学习方法。这样的生活学习状态导致不少学生在大一上学期甚至一学年都处于“磨合期”。如何更快地帮助学生们度过“磨合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是这一时期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当度过“磨合期”后,学生们会发现自己面对的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学业上的竞争和压力之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从事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压力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化成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时候,会对表演的完整性带来不小的影响。而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而言,如何正确地面对就业压力,如何把课堂所学化成生存或者是求职的技能这又是要面临的又一“难题”。

声乐教学在专业院校教学中是重要的学科,教师们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还需要对教学的思想、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提高与更新。在教学中必须以人为中心,全面地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演唱演员。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科学的演唱技能和发声方法,更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唱歌状态与演唱水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专业的教学内容包括发声的训练、共鸣、咬字吐字等各种技巧,以及如何更有情感地诠释和演绎声乐作品。当学生们熟练掌握这些声乐技巧后,为了能在上台演唱时更完整地诠释作品和展示技巧,更为重要的是日常注重对学生们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

二、技能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伊·卡·那查连柯曾说过:“歌唱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之一。”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在唱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重要的内容和目的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练唱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精神不振,缺乏演唱激情,那么这个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是不可能做到正常发挥的。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提高学生们的声乐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演唱过程中,从表面上来看是在用喉咙唱歌,事实上是在用大脑和心智来唱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让学生明白只有在精神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呼吸器官和喉头、口咽腔等各种发声器官才能处于踊跃并且协调一致的兴奋状态,从而使发声能够畅通;才能将歌曲演绎得自然、优美从而感染所有的观众。

高校声乐教学也要从思想上让学生对声乐技巧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声乐技巧提升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我们知道“动机”是活动的内部动力因素,也是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率的因素。因此,在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中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声乐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明白心理素质是为演唱技巧服务。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动机强化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另外,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知意识,科学联系声乐技巧。“意识”是心理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心理实际上是反映出不同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是教学成功的保障。要让学生们了解到,好的学习意识才能对声乐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不良的学习意识一定会对学生的声乐学习造成阻碍。高校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可以采用暗示法、节奏调节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意识。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可以从创建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及用美好的事物来启发情感等方面来实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创建和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变成了特殊的师生关系。声乐教学大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真正放松,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用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对学生充满宽容、忍耐、热情,教师还要用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声乐技巧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演唱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声乐教学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生良好的情商,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们多加鼓励,帮助学生们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和培养顽强的意志。教师要用赞赏和肯定学生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用激励来安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信。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程 中还要让他们感受到美好事物。情是音乐的灵魂,最感染人的也是歌曲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比如在教《满江红》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范唱,将音乐中美好的东西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对歌词的理解和表达也要融入相应的场景,演唱者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是英雄救亡兴国的悲壮。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不能很好地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之中,其演唱便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歌曲的风格和呈现优美的风貌。

三、在演唱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练兵先练心”,这是我国的一句充满哲理的古话,说明心理素质自古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条件。这里的“练心”就是指通过日常声乐课上的学习、练习以及演唱实践与自我修养,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们在教学中在鼓励学生用听觉去判断声音好坏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观察学生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否都达到了唱歌的最佳水平。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唯一的主导作用,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共性和个性、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差异与相互关系,并在这种日常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正确的教学思路以及更加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有很多演唱实践活动都是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机会。最常见的演唱活动是比赛、演出、微课等各种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采用比赛、演出等展示自我演唱能力,不同的演唱规格和表演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同。比如让学生先倾听其他同学的演唱,找到别人身上的很多不足之处,在自己演唱过程中尽量避免和别人一样的缺点和毛病,让自己的演唱更加完美。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的小毛病自己是看不到的,如果通过避免别人身上的毛病来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足,对声乐学习来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演出的机会,高校有很多活动机会,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无论演出、比赛的规模大小,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宝贵的锻炼机会和展示的舞台,都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积累经验。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演唱,舞台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会逐渐增加。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借用竞争机制,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可以通过分组学习、团队竞争的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强调了竞争的重要性。有了想争第一的想法,才会有敢争第一的实力。

歌唱艺术是与听众面对面的艺术,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的方式有很多种,增强舞台适应能力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都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不管教师采用哪一种方式教学,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明白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郑兰.心理因素在演唱教学中的作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李莎.浅析歌唱心理在声乐实践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1(15).

[3]李东方.声乐学习中良好歌唱心理培养方法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4]文小珍.试论声乐教学中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2、声乐专业学生演唱能力多元化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3、试论声乐教育中技巧与非技巧因素的有机结合

4、湘南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材建设研究

5、古诗词歌曲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探究

6、探究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7、声乐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8、如何开展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9、国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10、原生态歌曲走进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研究

11、大学声乐教学中作品风格与意境赏析

12、关于大学声乐发声技巧的练习方法的研究思考

13、古诗词艺术歌曲受众的审美现状及其思考

14、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15、大学生校园原创歌曲制作与传播的分析研究

16、声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演唱风格

17、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方法探究

18、信息化时代声乐教学模式及教学技巧研究

19、“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理性思考

20、谈红色歌曲教学与实践的思政作用

21、7少儿声乐教学现状调查及研究

2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3、声乐教学中学习心理的培养

24、学生满意度视角下的民办高校声乐混合式教学影响因素研究

25、论大学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6、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律动情感教学方略谈

27、高师钢琴歌曲弹唱课教学科学化刍议

28、流行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9、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的现状与分析

30、“人文精神”在高职声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31、当代城市声乐文化传播在人文精神塑造方面的 价值研究

32、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3、大学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4、“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声乐艺术发展路径探析

3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6、中国艺术歌曲在山西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37、论红色经典歌曲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8、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究

39、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歌曲

40、幼儿歌曲弹唱在高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4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42、浅析声乐作品《多情的土地》

43、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44、高校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45、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与传承

46、关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47、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48、基于实证调查的创新性平台模式研究

49、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

中职学生声乐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生物是一门与实践贴合比较紧密的学科,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职学生大都是中考失利而不得已才进入到中职院校,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抱着领到毕业证即可的学习目标,所以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率低下。本文就动手能力在中职生物课堂中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动手兴趣

在传统中职生物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大都只重视生物基本知识、理论、常见解题方法以及实验相关方面的内容,而忽略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演讲,学生在课堂下尽量听,而由于中职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较差,且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部分学生宁愿在课堂上睡觉,也不愿意听教室的课堂授课,这样的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动手能力更是无法得到有效培养。然而,生物本身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其知识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具有学习生物的兴趣,他们才能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物课堂的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解“核酸的结构”部分生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由于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繁琐,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核酸和核苷酸的种类和组成,学生很容易将这些内容弄混淆。如果单纯地依靠口述讲解的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该部分的生物知识。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该部分的知识,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彩纸等材料来为学生制作一个核苷酸模型,然后边向学生展示核苷酸模型边讲解核苷酸的组成,从而可以使学生切实了解核苷酸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记忆。

二、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动手训练

在传统的中职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极大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生物教师必须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另外,在当前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大都局限于背诵。但是虽然他们可以将细胞膜结构或者遗传中心法则等生物知识熟背于心,但是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解题中来。究其根本原因,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将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然而,活动是全体中职学生喜爱的一个项目,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使他们自主投入到动手训练中来,生物教师可以多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来培养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解“遗传定律”部分教学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中的黄豆杂交方式来进行讲解,则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写有X和Y的圆形纸片,然后让学生用这些纸片来展示某些遗传定律的详细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遗传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加强教学练习,提高动手能力

正所谓:“熟能生巧。”学生只有不断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所以在实际的中职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手训练的条件,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再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应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由学生来主导课堂开展的内容和进度,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开展动手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生物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而不应该因为学生会教学设备而不让学生亲身实践,否则会极大制约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讲解“动物微生物”部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动物疾病检疫和预防东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就业来开展实训,比如让学生准备动物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必备的各种玻璃器皿;制备菌种培养的培养基以及让学生运用微生物测定技术和纸片法技术等技术来进行动物微生物检测等,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应用和教学练习中得到不断提升。

总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中职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學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学生胜任将来从事社会岗位工作的必备条件和要求。因此,在开展中职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法,并要积极加强教学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社区文化音乐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会计实务公允价值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