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策略论文范文

2024-07-21

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策略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創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在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实际生活中相关的事物,创新课堂导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使小学教学得到显著的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教学;信息化技术;创新教育

1  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1.1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体验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授课形式变得生动且直观,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操作实践技能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计算机以其特有的多媒体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学能力,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促进他们核心素质的发展。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其转化成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考查,没有充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对其课程提不起兴趣,同时,教师“偏激”的教学模式及教材内容的滞后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新模式

2.1  创新教学载体

目前由于我国小学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所以不能选用合理地选用教学载体。对此,教师应加强选用教学载体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选取符合学生的教学载体,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是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表格优化以及修饰这部分内容时,对于表格的修饰学生需要一步一步地根据教师提供的“样表”来进行具体的修饰,但是这其中的要求对象可以与样表相同,所以在实施内容方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兴趣爱好去实际操作。

2.2  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在学习如何设计应用文档时,教师可以将整个文档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对其中一部分进行模仿制作,学生要根据已有素材进行类似的部分的创作,并且教师还可以要求合同一小组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配合创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创作效率,还能出现不同效果的创作成果。同时,在进行模仿创作时学生还能掌握文本框技能以及艺术字的创作技能等。虽然在模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完全可以有各种途径进行解决,从而达到创新的目标。

2.3  创新学习模式

所有的创新都是从“疑”这个词开始的。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巧妙地设疑,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创造,引导学生用多种思维来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老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类指导,分析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操作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使其创新思维能够得到不断地开发。

3  实施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有效对策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导入新课。例如,在课堂引入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一些图片或动画视频展示给学生。又如,在教学编辑文字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相关视频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们边看边学习,让学生们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字编辑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们通过文字编辑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所以他们在面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时会感到陌生又新奇。在其学科的理论学习中,学生往往不够重视,而是对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那么,如何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呢?作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WPS中进行文字编辑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一封信给朋友或父母,这不仅可以加快学生打字速度,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说,采用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而且能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3  实施多元教学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然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资料展开相应的科学判断,从而实施教育内容策略的调整与优化。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地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方式应不断进行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因此,新时代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积极融入创新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老师们不懈的努力,我国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将会获得到重大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初伟.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90.

[2] 李永霞.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东西南北,2019,(08):179.

[3] 刘晶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分析[J].新课程(中),2019,(03):137.

[作者简介:王泽,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大路学校。]

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策略论文范文第2篇

日本将教育国际协力定位为国家外交和经济发展重点战略,通过教育国际协力实施“教育走出去”战略意图由来已久。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日本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以遍布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为对象,长期性、战略性地推进教育国际协力,强化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保持与相关国家稳定的、可持续的协力和协作关系[1]。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向世界150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人、财、物和智力支持,全面输出日本教育影响力。面向2030年,日本提出了以东盟(ASEAN)和中东地区为基础,以经济迅速发展的南美洲各国为主攻方向,聚焦巴西,攻克“金砖一角”的“南美洲教育国际协力发展战略”。

一、日本“教育走出去”基本路径

20世纪70年代,日本通过ODA,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作为政府援建项目的配套内容,与无偿贷款、技术支持“打包”输出,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国际协力项目。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借助实现联合国全民教育和千年发展目标的世界大潮,将教育国际协力范围迅速扩展到基础教育领域。21世纪以来,日本为确保资源与市场需要,构建并加强与资源国互惠关系,将教育国际协力升格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以“举国建制”助推教育国际协力。2010年以后,日本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改变了国际环境,“为确保国际社会进一步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的日本,必须强有力地主导国际社会,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课题,进一步强化与发展中国家协同对等的伙伴关系,日本ODA到了必须进化和改变的时刻”。[2]

日本的教育国际协力由外务省直属的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JICA)统一实施。自2001年以来, JICA在实现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目标和满足不同对象国多元化需求的背景下,向受助国提供了全学段教育援助,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协力以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为重点,主要提供以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宗旨的综合援助与咨询指导,支持中小学STEM教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表1列举了2001-2015年JICA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主要项目。

JICA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重点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在各国广泛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国际协力项目,促进各国大学教育研究和留学生交流中的产学联合,支持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国家行政技能,奠定社会发展基础,培养正确理解日本、促进与日本友好关系的产业技术人才。表2列举了2001-2015年日本教育国际协力机构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展的主要项目。

JICA在高等教育阶段以提高教育水平、确保教育质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开展教育国际协力项目。重点支持工学领域各国基地大学的教育能力提高和质量保证,构建东南亚大学联盟,支持非洲高等教育发展。发挥日本工程学优势,构建大学合作研究网络,以非洲为中心,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与日本研究人员共同研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表3列举了2001-2015年JICA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的主要項目。

二、日本“南美战略”的意图

2013年,日本“国际协力推进会议”发布了《面向南美各国的教育国际协力审议报告》,简称“南美战略”。在分析研究日本对南美提供国际教育协力的现状、可行性课题的基础上,确立了教育国际协力的推进策略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南美战略”主要对象是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厄瓜多尔、圭亚那、哥伦比亚、苏里南、智利、巴拉圭、委内瑞拉、秘鲁、玻利维亚12国,南美地区居住着世界上最多的日侨。

日本认为,虽然日本曾经对日巴农业开发项目塞拉多(曾是巴西中部荒原,现为南半球最大粮仓)地区农业开发作出过巨大贡献,包括提供开发资金、派遣指导专家,但经过20世纪80年代南美经济危机、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日本在南美各国的政治、经济活动减少,出现了20年的空档期,在南美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薄弱。巴西虽然是新兴经济体国家,但其经济增长迅速,不久的将来便可脱离受助国行列,同时巴西是拥有近2亿人口的大国,近20年经济发展十分稳定,不断探测发现海底油田,未来经济发展值得期待。因此,日本瞄准了巴西的发展前景,抓紧有利时机将其列为重点教育协力对象国。另外,从整个中南美洲来看,巴西境内的银、铜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大豆占世界市场份额50%左右,作为资源和粮食供给源,对日本具有强大吸引力。

南美的秘鲁是地震多发国,日本通过两国政府间开展“地震”领域的协力项目,由JICA向秘鲁派遣地震工程和地震学专家,开展实地考察,援建地震预防中心,增进了两国密切友好的伙伴联系。面向2030的南美教育国际协力是政-产-学协同推进,以“全日本建制”实施的日本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化日本与南美各国的人文交流机制和友好关系,进而促进外交战略、经济战略在南美各国全面实施。

目前,南美各国均属于日本援助国,可以此为契机推进教育国际协力项目实施。首先,南美各国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不同程度面临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研究开发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问题与挑战,日本的教育国际协力项目有助于解决南美国家发展面临的难题,加快其发展速度。日本建立境内大学和企业的联合培养机制,通过接收实习生等方式为受助对象国培养、培训产业技术人才。比如,设立在南美各国的日本企业离职率普遍高于日本国内企业,可通过赴日实习培训等方式改善日本企业员工早期离职状况。此外,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可通过与南美各国的留学生交流、开展国际共同研究等方式,从教育与科研双方面促进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近年来,在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背景下,南美各国的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成为紧要课题,出现了向发达国家增派留学生的发展势头。日本的“南美战略”主要是瞄准当下南美各国都面临着国家建设中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和紧迫需求,从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到高等教育都急需日本这样的先进国家施以援手,为日本教育走向南美打开了一条通道。

三、日本“南美战略”的推进措施

日本政府认为,开展教育国际协力的根本目标在于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人们通过教育提高自身能力,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6]。近年来,社会发展的基础逐渐由天然资源、产业、技术、信息,转为资源使用能力的知识本身。为应对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形式转变,必须培养具备知识创造能力、有效应用知识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日本认为本国在教育国际协力领域已经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7],面向2030实施“南美战略”,首先要打破行政组织的纵向管理,发挥政-产-学协同推进国际项目来实施协力项目,充分掌握受助国的教育需求与具体国情,重点争取在当地处于指导阶层的日裔高管的协助,利用当地人才资源形成教育国际协力。

(一)选拔重点资源,集中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日本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开展国际协力,将各领域国际协力项目和可利用资源集中规划、全面筛选。例如,通盘考虑日本固有的优势学科(化学、生物学、航空学、材料工程、造船工程等)集中对受助国重点发展和急需领域,提供有效的教育援助。日本的南美国际协力并非将日本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体制直接传授给受助国,而是在总结官方发展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协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此前的受助国作为协力基地相互对接,通过受助国的“现身说法”促进“南南协力”,实现一次性投入资源的“集中反复使用”。将受助国的研修、指导对象集中起来对接指导教师和指导团队,在南美各国境内开展集训和教育协力,协调和集中使用日本在地区和世界各地的同类资源。同时,在国际教育协力的实施阶段,各方当事人的信息沟通与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二)争取日侨协助,构建有组织可持续的协力机制

日本政府认为,该国历来在教育国际协力领域具有较高的国际声望,应进一步打破行政机构界限,发挥政-产-学协同的教育国际协力领导力。必须充分把握对象国的国情与需求,并准确对应需求。对南美各国的教育协力,要充分发挥当地日裔人员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日本大学承担的教育国际协力案例中,如果仅仅是特定教师热心参与此项活动,那么当特定教师退休或者离职后往往后继无人。因此,国际教育协力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建立有组织的传承和接续机制。在日本及南美洲各国的教育国际协力中,尽量争取当地日侨组织、同窗会组织的积极配合,通过创造大学校长、政府高官等高级别双向交流的机会,构建、维持和发展有组织的国际教育协力支援体制的做法十分有效。此外,为确保可持续性,政府及相关机构重点培养和合理配置熟悉当地情况的专业人才也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同时,积极表彰在推进教育国际协力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有利于构建积极主动的国际教育协力环境。

(三)建立后ODA 时代的教育国际协力机制

根据日本现行规定,一旦某个国家不再作为官方发展援助的对象国,就无法确保其国际协力的资金来源,也无法借用JICA的援助途径。日本希望从战略层面去评判和考虑需要向哪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政府援助,而非依据对象国经济发展水平。即便是对于即将从“政府援助对象国毕业”的南美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应该作为后ODA对象国,建立战略性重要国别援助制度,通过不同于ODA的援助机制,全面推进“南美战略”。

(四)推进南美地区日语教育

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日本人移居南美地区,现在那里仍然生活着很多日裔侨民。巴西是青少年学习日语人数最多的国家,非日裔巴西人学习日语的人数也逐渐增加。根据这一特殊情况,对巴西的日语教育援助分为两种:以日侨后裔为对象的母语传承教育和以普通巴西人为对象的日语教育。通过青少年阶段开始学习日语,逐渐加深巴西人对日本的国际理解进而开阔视野,此举具有战略意义。据此,日本政府认为未来在传播日本文化和语言等方面,将采取战略性措施有机组合两种途径推进日语教育,传递文化信息。

四、日本“南美战略”的启示

第一,在政府援助框架下,将“教育国际协力”与“技术协力”“资金协力”打包输出,通过ODA主渠道实施“教育走出去”战略。基本做法是以“一揽子”援建项目的形式,捆绑式提供无偿资金、无息贷款、设备技术、专家指导等援助,援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设施,向受助国派出青年志愿者、退休专家、日语教师,以及日方合作学校共同管理者。在输出日本技术的同时,开发“日本式课程”、传授日本式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使教育国际协力成为日本输出文化与价值观、扩大国际影响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世界各国普遍对于基础教育市场的开放心存芥蒂的情况下,日本成功向150多个国家提供国际教育协力,输出了日本教育影响力。

第二,境外办学是“教育走出去”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却是最受质疑、最难走的一条路。单纯赴境外办学往往被视作“抢占教育市场、文化价值观输出”,尤其是基础教育事关教育主权,几乎所有WTO成员国在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条款中都不包括开放本国基础教育市场。日本对开放国内基础教育市场讳莫如深,也不轻易去境外直接开办学校,而是以教育国际协力的形式,协助项目的管理、参与课程开发、派遣教师、互派学生,使日本教育以ODA的名义大踏步走出国门、走进发展中国家、走向世界。

第三,“一带一路”为我国教育走出去开辟了新途径。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开发离不开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我国可以合作开发项目为载体,实行技术指导、员工培训、职业教育一体化服务;同时,借助沿线国家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設项目,实行设计方案、使用方法、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开发项目,多种渠道促进中国教育走出去;选择重点国家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基地大学”,接纳沿线国家高层次行政官员、大学管理者到基地大学接受培训,间接发挥中国教育影响力,传播先进技术,促进人文交流。

参考文献:

[1]文部科学省国际协议推进会议.关于与南美各国开展教育协力的审议报告[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ousa/kokusai/010/toushin/__icsFiles/afieldfile/2013/04/24/1333989_01.pdf,2016-07-26.

[2]日本内阁决议.关于开发协力大纲的确定[EB/OL].http://www.mofa.go.jp/mofaj/files/000067687.pdf,2016-07-26.

[3][4][5]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国际协力机构. JICA教育协力政策宣言[EB/OL].https://www.jica.go.jp/activities/issues/education/ku57pq000011uucz-att/position_paper_ja.pdf, 2016-07-05.

[6]独立行政法人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教育领域国际协力——现在与未来 [EB/OL]. https://www.jica.go.jp/activities/issues/education/ku57pq00000r11m0-att/positionpaper_past.pdf,2016-05-16.

[7]日本国际协力推进会议.关于与南美各国的国际教育协力的审议报告[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ousa/kokusai/012/attach/1334989.htm, 2016-05-16.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许方舟

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策略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事业教育中的一部分,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急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加强自身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以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实用性人才。本文就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基于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措施进行探讨,以便有效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功能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 管理研究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比较贴近个人对生产生活的直接需求,更能够有效的促进个体的专长发展,和个人的职业生涯具有密切的联系。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职能,需要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也是职业化和社会分工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较高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才能够为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更高的标准。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急需要提升其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从而有效的实现其教育的目标。

2 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性需求

2.1社会现代化的需求

社会现代是整个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是从传统的乡村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向现代工业和城市社会的转变过程。在整个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知识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政治方面逐渐民主化和法制化。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现代化理论中的重要部分,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时候,需要减少社会动荡,确保经济平稳的发展。经济现代化和其他社会现代化使得中国政治体系逐渐发生改变,变得越来越民主和法制。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因此,需要加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促进社会分工,使得社会的各个层面更加的精细化。然而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职能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以及具有职业意识的劳动资源,从而有效的促进社会专业化的实现。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性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现代化的需求。

2.2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

其一,直接功能。教育的直接功能就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针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直接功能就是培养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技能性人才。首先需要培养人的专业技能。在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中,对专业要求比较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参与到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当中,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可以有效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可以根据社会就业岗位设置专业和选择教学的内容。其次,还需要培养人的职业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现代化的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并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其二,间接功能。职业技术教育的间接功能就是在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之后,需要将这些人才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社会分工方面,会直接受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可以促进社会分工更加的完善。另外,在调整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从而使得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断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3 基于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措施

3.1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水平

职业技术教育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社会对参与到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教师和学校均具有一定的歧视。从而导致大多数优秀的教师不愿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使得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教师力量严重不足,最终阻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急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需要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对职业技术交易的系统进行完善,并建立一支优秀的、强有力的教师团队。需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观念进行继续教育,巩固原有的知识,更新新技术和新技能,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有效的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供前提基础。

3.2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

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就业,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在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方面,可以设置职业技术学位,提高专业人才的地位。事实上,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等教育机制相同,应该设置相同的评价考评机制,设置相应的学位,从而有效的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另外,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来合理的分配教育资源。职业技术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没有取得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通过新的教育法,将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想在同等的地位,可以有效的弥补职业技术教育的缺失,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大力发展,国家可以对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学习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改变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陈旧观念。

4 总结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实用性人才,在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的作用。因此,急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而有效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策略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我国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在推进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能够在将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自主学习过程的实现。就职业院校来说,其在近几年的教学完善过程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但是其教学过程在实际的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促进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因此,以电工电子技术为例,通过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谈谈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意义,进而针对这门课程在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将其进行应用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模式也逐步完善,善于在课堂中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探索系统内部资源的综合应用与整合,提升课堂教育的实际效果,本文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开展进行分析。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概述

互动教学模式,是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教育形式之一。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學生与学生,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建立灵活的知识学习模式,一方面,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固定的信息传导模式,从而是现代新型教育模式在新教育理念下,形成的互动型新课堂,例如:教师在哦课堂中善于应用提问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主要渠道,新教育理念倡导现代学生学习模式的开展,应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合理融合,互动式教育模式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例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包括:简单电流应用,复杂电路的控制等部分,学科知识中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得到学科研究的相关理论,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发展教学空间。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理念的全面性转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注重学科教育理念的全面性转变。一方面,教师的课堂设计理念发生转变,《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知识,教师应当转变单一注重理论的教育观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善于实施教学知识的综合化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对《电工电子技术》中直流电路的性能与测试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设计中,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明确课本的教学目的,实现现代教学设计的课堂知识水平发挥互动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引导现代教师应当实施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中的互动,设计与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要点,善于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完善的教育发展引导。

(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

《电工电子技术》中教育中互动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开展,必须实现《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加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具有较多的动手实践部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中,除了要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电力应用的主要知识,同时也会在实践中遇到课外知识。例如:电子检验中,系统测试的时间控制等,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知识,学生无法从梳书本知识中直接获得,需要与教师进行交流,此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性解答,为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与学会生进行互动交流,也是教师对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初步判断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课堂“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能与测试”中进行教学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可以对正弦交流电路测试中学生对正弦交流电的判断进行分析,并依据学生的回答水平,有目的的进行学生学科知识的指导。

(三)学生间的互动加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互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互动学习的教育模式,建立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探究模式,实施现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施中,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例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中,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主题“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能与测试”,组织学生自建立小组进行课程的自主探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依据教师给予的课堂引导,提出完善的理论研究新理念,发挥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也在自主探究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新优势,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取得成效的直接体现。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动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开展,符合学科课程的学习需求,《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拥有大量的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同时也有许多电力知识,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知识探索平台,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综合探究。例如: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中,善于正弦电流传输的电路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又善于进行系统知识的综合应用,促进我国现代教育结构体系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课后反思,例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电路设计的综合分析,并在学科课后延伸中,扎住学生课堂学习的薄弱部分,组织学生进行课课题深入探究,从而实现了我国现代新教育理念在整体教育结构中的完善实施。

三、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职业技术教育中,主要专业学科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善于结合学科的专业知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实施现代教育课堂知识的综合发展,实现现代学生培养逐步实现学科实施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拓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行.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36):150.

[2]张倩.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程序[J].科技信息,2009(15):523+534.

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策略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比较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认为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留下了太重的体育本科教育痕迹,现在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缺少市场细分成果的支撑等,提出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研究,应纳入体育和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坚持与职业、市场和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从而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的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体育本科教育;教育培养目标

收稿日期:2008-05-06

作者简介:赖静(1976-),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occup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gula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LAI Jing1,LI Ming2

(1.Department of Social Sports,Guangdo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port,Guangzhou 510663,China;2.Center of Sports Social Science,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zhou 510500,China)

Key words: occup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regula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随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需要,在体育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等各种学历教育层次的基础上,又设置了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从理论上看,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即称‘银领’。未来的20年,中国的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20%~40%。”这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在中国存在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借助成熟的体育教育成果,进一步厘清体育本科与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念、主要界限和本质,从而为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为广大从事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供帮助,从体育本科教育中汲取更多养分,更加准确地把握住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

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是从体育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仍然保留着“教育”的基本要素,紧紧围绕着“职业”和“技术”的养成,以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即针对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提高培养对象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体系。它与体育教育的根本区别是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因此,它虽然是独立的自成系统,但却并不脱离体育教育的范畴。它与体育本科教育一样,也担负着培养体育人才的重任。

1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源于体育本科教育

我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是由体育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临摹”而来。主要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人体科学等5大专业,同时根据自身对体育产业市场的判断和自身具备的软硬件实力,有所选择地开设了体育服务、体育经纪人、体育彩票等针对性、专业性较强的特殊体育业务专业。研究调查的广东、江苏和安徽等7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在招生数量上都呈明显优势,在所设的专业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如2006年安徽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名额为70名,运动训练专业为50名,而社会体育、体育保健等其它专业的招生名额均为40名。因此,中国的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的联系全面而且深刻,如果说体育职业技术教育诞生的基础是体育中等教育(省、市级的体育运动学校等),那么,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成长的营养就是体育本科教育。

2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层次

体育职业技术和体育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同属“应用型”,其根本区别是具体规格的市场定位,即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注重的是操作层面上“做”的能力,主要是对具体技术、技能、技巧等的牢固把握和灵活运用,以及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而体育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注重操作层面上“会做”、“会研究”的能力,主要是对在全面认识与了解体育基础上,体育理论和体育科研素质的培养。相对体育本科教育,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更加注重把培养目标、市场需求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更具灵活性和实用性。从理论上讲,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相当大的互补性,但在实践中,这种互补性并不可能替代竞争性,随着体育本科毕业生需求市场的不断成熟,需求量的不断变化,他们的求职定位将会有所下调,主动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当然,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也会利用自身操作方面的特殊优势,提升就业定位而积极参与体育本科毕业生的岗位竞争,这是教育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的发展趋势,也是体育行业特性带来的结果。

3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目标

体育职业技术和体育本科两个教育层次中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是中学(包括中学)以下,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包括了高水平运动员。因此,相互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就体育的行业特性而言,体育本科教育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各具优势,某种层面上看,两者间的“可替代性”甚至大于“互补性”,竞争的结果似乎难以预测。所以,体育职业技术教育意图把基本的培养目标定位拔高,努力达到体育本科教育的高度,从而扩大生存发展的空间。但是,这样的做法还会导致另一个结果,在把自己纳入体育本科教育竞争的同时,客观地压缩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把发展引向歧途。也就是说,在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中,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兼顾或提升,虽因区域体育特别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暂时还未充分暴露其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不足,和目标定位准确性的欠缺,但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从中看出我国在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上的差距,特别是在职业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的落后。其实,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或目标定位方面余留的讨论空间越大,对我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阻碍就越大,这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4社会体育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定位剖析

社会体育需求的专门人才培养,对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本科教育都是最具潜力、最为广阔的市场。因此定位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体育本科教育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进程。

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本科教育的社会体育专业,关于培养目标的定位基本相同。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虽然理论上扩大了人才的职业范畴,但是实践中却模糊了人才类型或人才规格的细分标准,混淆了“职业技术”和“本科教育”两类院校的根本特质。换言之,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将会参与同类岗位竞争,相互成为对手,这样的培养目标违背了我国发展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初衷。

5本科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目标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分析认为,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如果在70%~90%,表明就业状况与社会需求基本平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如果在50%~70%,表明就业已有一定压力;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如果在30%~50,表明就业存着困难;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如果在30%以下,表明就业产生了危机。据教育部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度我国体育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54.61%,运动训练专业是37.21%,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生物科学)是57.15%,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保健康复)是37.25%,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是26.69%。上面的数据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目标,特别是关于目标定位的相关制约因素,如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生源素质和特点与专业规格要求的差距;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状况和改善的可能性;国家对体育特别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宏观政策导向;体育行业特点、区域体育特点要求等,都需要慎之又慎的通盘思考。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借鉴”体育本科教育的成分较大、色彩较浓,几乎成了翻版的体育本科教育,这在无形中已经淡化了本该突出的“职业技术”本色,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2)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少“细分市场”成果的有力支撑,客观上把自己游离在体育职业技术教育与体育本科教育之间。

3)中国体育人特别是从事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体育人,在“就业观念”、“职业技术岗位”等方面的认识不足与理解偏差,已经成了影响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4)体育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设置,而且直接影响了我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体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

6.2建议

1)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置和定位,是直接影响我国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重大课题,应该纳入体育和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中,站在关系体育和教育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2)我国的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定位,必须坚持职业、市场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教育、体育和文化等实际发展水平。

3)一定要把“就业”、“职业”等观念的培养与改变,贯彻落实在具体的日常教育计划之中,在具体的日常教育活动之中体现出来。要从社会、文化、法律和市场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攻关这个难题。另外,关于彻底消除教育者和研究者自身潜意识中存在的“就业”、“职业”等观念上的误差,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4)关于培养目标的相关研究,必须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把各个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定位与各种具体职业技术岗位的资格等级结合起来,打破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历层次限制,把学校教育与工厂实践变为一个有机整体,积极探讨继续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提高职业技术和提高职业技术资格等级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安儒亮执笔). 21世纪初体育高级专门人才需求趋势预测[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2-3.

[2] 陈琦. 体育院校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07,14(9):6-9.

[3] 孙喜和,邢金明,李柏. 论体育课程目标——评贾齐与解飞厚的课程观[J]. 体育学刊,2007,14(9):10-14.

[4] 周典明,郑沪娥.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95-96.

[5] 刘微. 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N]. 中国教育报,2001-05-30(4).

[6] 李明. 体育产业学导论[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7.

[7] 周济.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R].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4-06-17.

[8]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S]. 教高[2004]1号,2004-04-02.

[编辑:邓星华]

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策略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将信息化技术融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改革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教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理应重视和思考的课题。只有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职业教育才能够在发展学生信息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去培养学生的其它能力,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教育改革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化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理应重视和思考的课题。

2 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一个过程,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

2.1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四个方面。数字化使得教育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多媒化是指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和便于合作。而智能化是指人工智能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使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从教育层面上看,信息化教学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以及管理自动化。

2.2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拟人化:它可以扮演老师,创建智能导师系统,进行程序化教学;它可以扮演学生,利用各种计算机语音编程,让计算机做事;它可以扮演伙伴,虚拟学伴,完成团队作业。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的角色就是教室和学生的助手。

信息技术拟物化:它可以构造探索性的学习情景,例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虚拟学社、虚拟教室;它可以利用网上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它可以使用各种信息工具,例如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信工具等。

2.3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

教育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迫使教育者采取两种变革:第一、趋向于民主的教育模式;第二、教育者本身利用信息来强化自己。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积极作用。

3 信息化教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3.1学生结构分析

当前,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的生存方式。他们接受最新的理念与知识,享用无数数字时代的信息化高科技产品。而作为这些学生教师的我们应怎样做?我觉得没有第二种选择,只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跟上时代潮流,做一名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型”教师。

3.2重構教师教学方式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个性预备,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合适教育而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授重难点等各方面的预备;第二阶段,网上研讨,搜索相关教案和课件并进行甄别选择,同时和其他教师、学生等进行多方面的研讨并进行初读教案反思;第三阶段,现场说课,通过现场说课的形式展现教学实施计划,收集各方意见并进行现场说课反思;第四阶段课堂实施,课堂实施教学,观察学生接受情况及教学效果并继续课题实施反思。

3.3改变学习过程

信息化教学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的作用则是提供学习方案、学习方法、各种资源,营造环境,引导释,督促与鞭策以及鼓励与评价。

信息化教学促使教学环境的升级。传统教学的环境以教室为主,实验室为辅。而信息化教学中,网络环境给教学环境带来显著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音视频技术、互联网络应用技术、存储与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4 结语

总之,信息化教学不是单纯的在线课程,不是单纯的电子书包,不是让整个班学生盯着屏幕的课件播放和传授讲解,不是学生无序的学习,更不是用技术取代老师,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合适教育,是应用技术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转型,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泛在学习,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随时随地可进行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明辉; 贾超.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J].电脑迷,2017-11-15:200.

[2]张超群.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J].电脑迷,2017-11-15:183.

[3]田晋.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27:7.

作者简介:

朱芸(1982.2-)女,湖北武汉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通信技术

基金项目: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规划课题 编号:268

上一篇:纳什博弈论的原理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