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范文

2024-06-19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活教学;初中政治;政治课堂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政治课程中,能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政治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贴近生活进行教学,秉持政治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让生活贴近政治课教学,点亮初中政治课教学活动,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有机联系政治理论和生活实践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一、结合生活实践点亮政治课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可以针对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只是初中生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尚不能形成全面、透彻的观点。这就需要初中政治教师做好对初中生的引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践现象和问题,为初中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指导初中生应用所学政治理论,分析、理解和解决实际现象和问题。

举例来说,笔者在初中一年级下册《法不可违》的政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法制社会》节目的视频播放给初中生,让初中生自己从视频中得出结论:谁都不能违法。教师告诉初中生,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是不能违法的,违法行为按照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可以划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同时,要求初中生结合所看视频中违法行为表现出的特征,从教材中梳理违法行为不同类型各自的特征,并对节目视频中的违法行为特征进行辨别。通过笔者对生活实践中的案例导入,初中生瞬间燃起了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政治学习中,激发了学习情感,让政治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结合生活时事点亮政治课

初中政治课的教材内容是相对有限的,其中的理论知识点都是精练记录的,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需要教师进行补充说明的,尤其是很多初中教材中的案例由于编写时间关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初中生反应教材内容不是生活时事,感觉和自己没有很大关系,导致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初中生怀疑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政治教学时事政治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初中生政治学习兴趣,引导初中生应用所学政治理论解释时事政治。

举例来说,有些学生竟然对我国现任领导阶层一无所知,这大大制约了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政治课堂教学。随后,笔者就非常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教学,利用政治理论向学生分析当前时事政治局势,让初中生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培养初中生政治素养,增强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对初中政治课学习是有益的。

三、结合生活乡土点亮政治课

初中政治课教学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情操,很多初中生都知道要爱国,但是在真正践行爱国主义时,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笔者认为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初中生接触最多的生活乡土来激发初中生的爱国情操,首先热爱自己的乡土,然后再去思考如何爱国,这种层次性的教学方式很受初中生的青睐。

“有国才有家”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但是真正让我们践行的时候,我们却没能做的足够好。在初中政治爱国主义教育中,笔者向初中生播放我国国庆大阅兵仪式,宏大的阅兵仪式深深震撼着初中生,他们也被雄伟的场景所吸引。此时,笔者向初中生设问:我们的近代史是怎样的?我们能够走向当前发展阶段,应该铭记哪些历史?那么,先从我们日常接触的乡土看,从大家记事起,乡土有哪些变化是你们记得的?你认为是什么促使乡土发生变化了呢?我们作为初中生,可以做哪些事情呢?这一系列的问题,敲击着初中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思考何为国,何为家,应该怎样爱国,需要做些什么?这样的政治课堂教学,深受初中生喜欢,他们感觉自己是“活着的”。

四、结合生活兴趣点亮政治课

初中政治课在过去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门枯燥乏味而又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几乎丧失了初中生政治学习兴趣。但是,初中政治课程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和我们的生活是关系密切的,只要初中生在学习中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有趣,也利于初中生理解政治理论知识,调动初中生政治热情,培养初中生政治兴趣,养成初中生政治素养,初中生就会自主探究学习政治课程。

笔者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初中生兴趣爱好,以初中生的生活兴趣和政治理论的结合点为教学切入点,以初中生广泛感兴趣的话题为导入,将新课中的政治理论知识点融合在兴趣教学活动,这样初中生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还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一步阐释和掌握政治理论,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初中生的兴趣爱好,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良性循环,基于兴趣出发阐释政治理论,延伸政治理论实践和扩展初中生兴趣,获得政治教学多赢结果。

参考文献:

吴越宏.试论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J].吉林教育,2015(0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范文第2篇

关键词:感受生活 创造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学生远离生活,是因为没有生活,或者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应试教育中没完没了的讲义作业、环环相扣的考试测验,使学生身不由己地成为一台台考试机器,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因而难以产生人文精神的萌芽,难以汲取拓展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远离了真实的人生和社会的文章,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剩下的只能是编造作文,戏弄作文。因此,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应当使学生明白:写作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技术训练,而应是现代社会人所应当必备的一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必须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构建“生活作文”体系,与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写作教学在课内课外都应立足于“应需”,使课内与课外相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他们的生活能力。“生活作文”是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这是一种以基于事实的、学生的自由表达为主的教学形态。

一、走进生活丰富积累习作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乎,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观看波澜的大海,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攀登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红叶似火的香山;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无暇„„注重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 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如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教师关心热爱学生、爷爷奶奶勤劳俭朴、叔叔阿姨尊老爱幼、同学之间友爱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丰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物捐款奉献爱心,替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前往医院看望生病的老师、同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筹划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等等。只要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 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夸 X X”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

3.参与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例如完成作文《记一次家务劳动》,他们如果没有亲自钉过一次纽扣,捣过一次蒜,包过一次饺子,无可非议便会随意编造,空话连篇。在作文教学的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

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爸爸加班的日子,替他洗净汗渍斑斑的衬衣;利用节假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 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这样不但锻炼了其自立能力,而且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描绘生活感受丰富多彩生活

生活如此丰富,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学生怎样去描绘她?教师就要授之以渔。

1、广泛阅读 学习写作技巧

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1).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谭》,叶圣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的《童年》等等,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影视节目,如《西游记》、《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贝塔》、《动物世界》、《东方儿童》、以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3).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已经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主编,成立办报小组,定期发行手抄报,展示风采,激发兴趣。(4).在正常的教学程序中,定时抽出部分时间,开展轻松愉快的读书活动,并利用班会、晨会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重要的一则新闻、最感动的一件事、最佩眼的一个人。

2、从点切入,扎实写作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 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因 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我们具体地抓了这几种素描:物件素描、植物素描、动物素描、景物素描、场面素描、外貌素描、动作素描、语言素描、心理素描。通过素描练习,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勇础。

3、因“体”施教掌握不同写法。

小学生写作文,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个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写事呢,若写一件事则要注意:记叙要完整,“六要素”缺一不可;内容要具体而有条理,事情的经过要详写;用准人称,写出真情实感。若写几件事,则要注意:中心明确,先后有序,有详有略,注意几件事情之间的联系,让几件事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写游记要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和所看到的景物有选择、有重点地写下来。写参观记最重要的是按时间的顺序、地点的转移,将参观时所见所闻有选择、有详有略地具体地写出来;既要写人物的活动,又要进行景物的描写,把参观过程(动态)和看到的景物(静态)写清楚„„ 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感受生活乐趣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三、 创造生活展示生活新天地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 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1、拓宽思维 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进行续写作文、想像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想像,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像能力,而且提高了作文兴趣。面对作文训练《十年后的我》,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自己成了大风车栏目的节 目主持人,有的说自己发明了一种摘椒机,正准备申请专利,有的说自己刚刚著完第一部长篇小说„„每一句稚嫩的话语都是纯真心灵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在生活中鼓励学生为班级编写班歌歌词,为老师谱写美丽的赞歌等等,针对班级或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表扬稿,针对同学们往校园里带进塑料袋影响校园环境卫生,可写一则倡议书,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保护校园环境卫生,针对学校里的不良现象,向主管老师和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作文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把生活中存在,但远离身边的人、事、景、物通过录像得以直观再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行习作。

2.以物为本,发挥联想。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地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例如出示“一张照片”、“一本荣誉证书”、“一封表扬信”,再启发他们提出问题,找出它们的横向联系,接着根据问题组织讨论,想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最后独立成文。

3.动手创作,诱发想象

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 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小制作如笔筒、装饰画、手工纺织物脱颖而出,一项项构思独特的小发明,如“橡筋动力航模飞机”、“摇控电动快艇”、“自动驱蝇 器”、“吸尘黑板擦”等也在省市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并为此举办“创造杯”小论文竞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求新求异思维,而且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设计生活,激发想象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设计人物角色。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农民„„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一细节,都是未来社会的格局,他们的敢想敢做,令人惊叹!(2)设计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怎样搞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艺术性,我们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新颖别致,让人看了拍案叫绝。 (3)设计美化校园。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怎样使校园香化、绿化、美化,我们发动学生仔细察看校园环境,针对地形位置,构画创建方案。画廊的安排、雕塑的造型、花坛的装点、喷泉的分布、假山的式样„„学生的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俨然以学校主人的身份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在构思着学校的宏伟蓝图。

另外,我们还让学生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成了全面发展的“小能人”。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范文第3篇

摘要:阐述了温州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认为其体现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理想信念教育价值、思想品质教育价值、区域文化教育价值;分析了当前温州地区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提出了温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即政府积极引导加快融合速度和融合面,高职院校多方面保障融合取得实效。

关键词:温州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

温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城市,也是浙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与温州社会经济发展交相辉映的红色文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教育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研究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地域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温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温州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现存革命遗迹众多,重要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80余处,全部对外开放,另有红歌、诗词著作、影视作品不计其数。这些历史遗迹所承载的革命故事、红色创作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国实现中国梦最根本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温州地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温州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绝不屈服、英勇抗争的光辉历史记录,也是他们热爱祖国、团结人民、胸怀大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的表现。在温州红色文化景观的每一个景点、每一个故事,都可以重现中国革命战争中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新时代赋予红色文化更重要的时代意义,应当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成为鼓励和鞭策大学生的动力支持。

(二)理想信念教育价值

我们党和人民在进行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建設繁荣富强国家的征途上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坚贞不屈、勇往直前和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以及忠诚无比的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种理想和信念的支持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彻底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以更加伟岸的身躯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值此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引导,运用红色文化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接力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思想品质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以其独有的形式展现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道德品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如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等。构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红色文化的道德引导功能、感召功能、教化功能,可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在价值多元化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前,及时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能使青年大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道德约束之下,荡涤繁杂的心灵,提升社会整体道德品质水平。

(四)区域文化教育价值

拥有“商贾之都”的温州,集吃苦精神、自主精神、冒险精神、开拓精神、创造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等为一体的温州精神享誉世界,迄今影响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研究和效仿。新中国建设时期和改革发展初期,温州精神带动温州地区及周围辐射区域经济社会长足发展。温州话被评为最难懂的方言,在抗战时期的战时联通、情报传送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此极具特色的城市形成它特色的地域文化,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温州人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绘就温州美丽的蓝图。

二、当前温州地区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现状

温州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温高职院校也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采取工学结合和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着一系列有关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取得的实效

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培育红色文化沃土。各地区、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加大力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资源“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高校也认识到红色文化之于价值观教育的价值,纷纷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温州市5所高职院校学生关于红色文化知识了解情况、该校红色文化课程开设情况、学校有关红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情况等,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温州高职院校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可以参考。

目前,温州地区高职院校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通过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将红色文化融入至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经典的红色事件、典型案例等红色资源与课堂内容对接,发挥其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各分院(系)、党团组织和其他学生团体会在特定的节点,如节日、纪念日等举行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视剧、重走红军路等活动,把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各种手段变成“可玩”“可见”“可参与”的事件或活动,让学生能多途径、多角度了解和学习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红色文化资源可传承的内容受限。温州地区红色资源数量较多,80余处的革命遗迹和纪念设施多为旅游景点形式存在,需要购买门票。高职院校若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无疑也是一笔不小的经费支出。同时这些红色资源开发的形式比较单一,如文物陈列、著作展示等,其本身价值是隐形的、抽象的。互联网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承载着传播更快速度、更大信息量和更新变化的任务。但目前学校官网、官微、公众微信平台等宣传的红色文化内容较少,还有网络上传播负能量,不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二是没有形成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目前在温高职院校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渠道还是在课堂和少数校园红色活动,比较“官方化”,且没有形成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经访谈发现,温州几所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组织或科研部门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教学、科研管理。没有规章制度和标准的规范,没有高素养的红色文化教育团队,就无法建设完整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温州5所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红色文化教育类等思想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思想政治课必开科目,也是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途径。在科研方面,未成立红色文化类专项课题研究,仅在思想政治专项课题中略有所见。

三是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水平有待提高。无论是红色文化传播抑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心理需求之上,与学生的个性特点、主体意识相契合,才能被主动吸收。谈到红色文化给学生的感觉就是“高大上”,离学生很远,所接触到的红色题材如革命人物、革命事迹等较为生硬,学生对其蕴含的精神内涵、价值信仰等的思想认同处于浅表层。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富足,身心未受过多少挫折,红色环境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有许多差距。用单纯的知识传授方法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很难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所以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水平不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原因分析

因何存在这么多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和访谈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职院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流于表面。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是温州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否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在学校。学校在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不足,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对红色文化融入存在认识误区。一些高校的部分领导和老师认为,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时期奋斗的历史,现在时代变迁,这部分历史经验不值得再推崇、再引进、再教育,应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资源集中在接轨新时代。教师在开展价值观教育时被动的、片面的处理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学生则是将红色历史“被”记忆、红色文化“被”传播、红色精神“被”传承。

其次,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中关于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效果无衡量标尺。思政课程开展红色知识讲授和红色文化宣传,是高职院校推进红色文化入校园最普遍也是最基础的方式。但红色文化教育效果的衡量存在空缺。据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立类似于红色教育指标、没有建立全面合理的红色教学评价制度和体系,也没有相关的教育保障制度或机制。

再次,学校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离不开经费的支持。而学校范围内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组织实践活动,只能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种概念性的、抽象的了解,想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开展一些实践服务或体验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参观遗址纪念馆,深入老区参与社会服务,或根据专业特点到红色基地工学或实习,等等。经调查,温州各高职院校就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并未设立专项经费,这部分的经费仅体现在教学和学生活动经费上,且并没有明确的支出预算和比例分配。

二是对高职院校學生学习能力和心理诉求把握不准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具有自主性差、学习难度大、学习动力不足等特点。对于纯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根本不感兴趣,人际交往、自我展现、自我情感宣泄等心理往往是更加渴望得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红色文化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或者编排比较陈旧和固化,政治色彩浓厚,高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再加上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新鲜感,与学生的期望心理不符,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红色教育不仅无法传承红色精神,对学生个人价值观建立同样毫无益处。只有真正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情感诉求,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温州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将红色文化引进校园并作用于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前文所提到的温州地区在红色文化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政府和高职院校本身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将二者更好的融合服务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抓好顶层设计,政府积极引导加快融合速度和融合面

红色文化进校园,政府的角色不可替代。政府首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推行者,担负着开发、整合、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为红色文化进校园提供政策支持、环境支持。具体做法是打造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民族精神教育基地等红色基地并免费对外开放;与区域高校对接达成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注重营造红色氛围,主动搭建红色教育网络平台,掌握宣传红色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重要阵地等。

(二)推进任务落实,高职院校多方面保障融合取得实效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要坚持理论教育先行。理论教育是高职院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包括课堂教学、讲座、研讨会、线上线下交流会等。开展理论教育需要一套严谨的教学范式,根据教育规律,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改变红色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述,让政治话语向科学话语转变,让理论话语向现实话语转变,让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变。

开展生活教育。如果说理论教育提供的是实实在在的干货,那么生活教育则需要尽可能地将这些干货消化掉、消灭掉,变有痕的教学为“无痕”的渗透。刘建明等提出人类的传播方式大约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四种。互联网技术的风靡式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第五种”传播方式——新媒体网络传播。高职院校应当着力推进红色文化进公寓、进校园、进网络,利用多样化传播方式,巧用社交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发挥好价值导向作用,尤其是善用“微传播”方式,打造“微学习”平台。

实践教育必不可少。学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中,一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如此,校园活动同样也不例外。可以通过组建红色社团或者指导其他社团定期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搭建平台。另外还可主动搭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依托区域红色资源,引进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如开展“青春红色筑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理想教育是高职院校最经常的一项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根据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红色遗址踪迹、建筑、文物等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宜采用参观体验法、实践锻炼法、环境熏陶法,结合现场施教。在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发挥价值观导向作用,利用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实现学生内心的价值认同。

四、结语

红色文化已经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红色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通过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时代价值,开展“四个教育”,提升学生红色文化素养,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其成长,而后方可委以重任。

参考文献:

[1]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2]黄三生,刘慧,卢丽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红色文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刘建明,王泰玄等.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范文第4篇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体化的进程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这种情况下, 普通话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所以学习推广普通话是大势所趋。

但事实却不尽然。进行高考第一轮复习, 在和学生共同分析汉语拼音知识时, 发现许多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很低, 不尽如人意。在武威本地, 往往将ɑn音读成ɑng音, 如“安全”成了“昂全”, “甘肃省”读成了“刚肃省”“方便面”读成“fānɡbiànɡmiànɡ”等等。这让笔者感到非常吃惊, 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和推广普通话已经进行了多年, 期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 在全国许多地方, 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并不明显。另外也说明在农村偏远地区方言根深蒂固, 影响力强大。要改变这种现状, 非一朝一夕之功, 必须长久地坚持下去, 全力以赴, 才能有所收获。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要学习普通话,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活中努力学习和提高。经过认真研究, 笔者认为要提高中学生普通话水平,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充分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

学习一种知识, 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才会一往直前坚持学习, 而不会瞻前顾后, 一曝十寒。普通话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与我们的前途息息相关。当今社会, 考试, 找工作、应聘, 交流, 双方交流的语言几乎全是普通话, 你的普通话水平越高, 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反之亦然。所以要学习普通话, 必须先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2 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苏轼有云:古之成大事者, 非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而学习普通话必须要持之以恒, 坚持到底, 才有可能成功。反之, 要学好普通话, 只会是一句空谈。比如汉字拼音各种形式的记诵、发音的调整、自己方言习惯的改变等, 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 认真了解学习普通话的相关知识, 夯实理论基础

要学习普通话, 就必须要了解普通话的相关知识, 做到理论知识扎实, 才能为后面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声母和韵母的内容, 各种发音的区分, 口型的变化, 儿化音的认知, 前后鼻音的比对等等, 都要认真了解, 做到牢记心头, 永不遗忘。这样, 学习起普通话来, 才会得心应手, 事半功倍。

4 多看新闻联播, 并倾听主持人的发音

现在电视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 几乎家家都有。这就为大家学习普通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 尤其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 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均在一级甲等 (97分) 以上, 是名副其实的普通话权威专家, 其普通话发音也是最标准发音, 所以要以新闻联播为平台, 坚持不懈, 多模仿、多联系、多思考, 多训练, 普通话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的。具体方法很多, 可以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在观看的时候注意播音员的发音, 尤其是一些典型的难读字音, 还有他们的口型等。

5 可多向身边普通话水平比较高的朋友、同事请教、交流

子曰: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焉。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件事例为我们证实了这个道理。而我们学习普通话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在我们身边, 一定会有一些人的普通话说得很精彩, 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所以, 要虔心诚意的去请教, 不要觉得没面子、丢人。我们可以和这些人进行交流互动, 这比向播音员学习更亲切, 更灵活, 更实用, 更迅捷。在笔者所带的班级, 笔者就经常鼓励农村学生就普通话方面的问题向铁路学生请教, 同时对他们安排任务, 一名铁路学生带一到两名农村学生, 进行一帮一, 促进普通话活动, 成效显著。在他们毕业时, 农村学生的普通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有的甚至快赶上铁路子弟了。

6 自己找一些小窍门, 进行自主练习

要提高普通话, 还应在平时多总结, 并进行自主训练, 训练自己的舌头的柔韧度和发音系统的完整标准。如说一些绕口令, 顺口溜等或者是口含石子, 每天坚持半小时快速发言训练等。

7 勇于实践, 敢于说普通话

敢于用普通话交流是学好普通话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生活中, 要学习提高相关知识和能力, 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实践, 因为所学的知识与能力都是要运用于实践的。大家要将自己所学的普通话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在日常生活中, 要积极地用普通话和同学、同事、亲戚等进行交流, 不要怕说错, 也不要怕人嘲笑, 坚持下去, 必有所成。否则, 提高普通话水平只会成为空中楼阁, 将永远停留在理论层面。

以上七个方面, 是笔者在普通话教学方面的一点浅见, 从理论到实践,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不过大家要在普通话方面有所收获, 还得本人亲自去实践, 在生活中感知、品味、练习、顿悟普通话及其相关知识, 从而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措施。要知道生活是我们一切的根源, 要敬畏生活、热爱生活, 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普通话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但要学好普通话却并非易事。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学习主体只有在生活中多观察, 多努力, 自主学习, 普通话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范文第6篇

1 创建和谐气氛

新课标要求英语课堂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 是教和学双向作用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1.1 师生人际交往的和谐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要理解尊重每个学生, 要处处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选择的尊重、对学生劳动的尊重。教师的信任和肯定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的情感, 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相互成长的理想教学。

1.2 英语教学评价的和谐

课堂评价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现尊重与爱护, 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课堂评价, 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状态, 体验进步与成功, 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衡量课堂评价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是否喜欢评价。如果学生害怕评价, 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评价的教育功能也就难以真正发挥了。因此, 进行课堂评价时, 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 应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设计开放的、有个性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堂评价方式, 让学生乐中求知, 动中求知, 为学生多种智能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 贴近真实生活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卫 (John Dewey) , 曾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瑞.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的口号。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主张, 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 大量脱离社会生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依然存在, 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有益于生活, 依然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 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因此教学活动必然离不开生活。因此,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这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真实生活教学:

2.1 课堂教学真实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最主要的途径当然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 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创设各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从而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如果不把教材语言生活化.一味地让学生读课文, 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一句也说不出。因此, 课堂教学中, 必须注重真实生活化的交际教学, 让学生通过交际.感悟句子结构.体会句子的运用环境。比如。学习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一课时, 学完句子后.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以“What is your favouite food?My favourite food is?.”的问答形式.了解彼此喜欢的食物, 并做好记录, 然后让各组代表用“MY favourite food is?.His/Her favourite food is?.”的语言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同学们所喜欢的食物。再由喜欢的食物延伸到喜欢的颜色、衣服。这样, 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也很好。

2.2 学会去发现生活化知识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 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 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 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 能使孩子适应学习, 获得经验, 得到发展。因而, 在日常教学中应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英语。比如, KFC代表Kentucky Fried Chichen (肯德基炸鸡) ;大写的字母M是知名快餐店Mcdonald’S的商标代码;Personal Computer简写为PC;我们通常说到的飞碟或不明飞行物UFO就是Unidentifie Flying Object的缩写等, 利用课堂上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介绍其他同学, 鼓励学生做生活、学习的有心人, 从身边的事物学起, 例如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 家庭内容, 学校生活内容等等, 使英语学习生活化。在教室黑板或板报的一角, 每周由两个学生轮流给大家写出自己发现的身边英语, 课堂上介绍给大家, 带领同学读一读。

2.3 用生活化英语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因此, 要利用一切机会, 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 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 走向生活, 用英语交流。

(1) 利用节日、生日, 开展英语主题活动。 (2) 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 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 它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 在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 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3 结语

总之, 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的特点。教师应从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入手, 努力消除现代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在实现生活化的英语学科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 将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当中, 努力做到让英语走进生活, 让生活再现英语, 让英语真正的体现其语言工具的作用。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在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与方式下进行, 包括人际交往的和谐、教学评价的和谐、合作学习的和谐;同时, 要努力创建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 寓教于乐, 学为所用。这种平等互动, 积极真实的教学模式将会形成一种师生互相成长的课堂氛围, 使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教学,和谐气氛,真实生活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3] 高文主.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4] 郑颖.小学英语课堂的任务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2.

[5] 李清艳.英语课外活动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西航教育, 1997.

上一篇:探究方法轻松识字范文下一篇:天津爆炸事件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