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转型图书馆学论文范文

2024-07-14

学术转型图书馆学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 内容专业性、科学性。专业性是指医学学术图书内容涉及医学学科的各个领域, 以介绍、传播医学专业知识为出版目的;科学性是指医学学术图书的理论内容一般是被医学界所公认的、正确的、能经得起时间和临床实践或基础实验检验的理论。

第二, 读者群面窄。与其他类图书相比, 医学学术图书的读者群相对较窄, 更具有针对性, 一般为临床医师、医学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和科研人员。

第三, 销售周期长。由于医学学术图书具有学科专业性和科学性, 内容一般是经过大量的临床或基础实验、理论推导、总结归纳等方式和手段获得的, 其内容体系具有相对稳定性, 销售的生命周期也较长。

第四, 准入门槛较高。医学学术图书相对大众图书而言,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策划编辑、高端权威的作者资源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医学学术图书出版的准入门槛较高, 但出版社若能找准方向并长期坚持, 形成品牌效应, 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一、医学学术图书营销的可行性

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国内图书销售从过去依靠行政力量或垄断性质转向以市场为主导、以读者为中心。医学学术图书是面向医学学科的专业出版, 尽管受众面窄, 却是一种刚需, 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 医院、医学院校和科研从业人员的数量激增, 这些都为医学学术图书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同时, 专业化也为医学学术图书的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各大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深入, 专业化成为出版业积极推行的战略。若想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它们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 产品精细化

出版社要根据国家战略或所在大学的优势资源, 重点选择某一个或几个优势专业领域集中开展图书策划工作, 做精做尖, 而不能四处出击, 贪多求全。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紧扣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深厚的医学资源, 重点在外科学、传染病学、器官移植等方向持续耕耘, 策划了一批如“乙型肝炎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移植医学———从基础到临床”等精品医学学术图书, 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 选题系列化

出版社要改变之前单品种选题策划的战略, 根据专业内不同分支所对应的不同读者群, 有重点地进行系列化的选题开发, 还可同时配套相应的数字资源, 通过系列化、立体化产品的规模效应来形成市场冲击, 达到营销的目的。

(三) 具备精品意识

学术图书具有专业性、科学性、权威性的特点, 且学术图书的读者对图书内容质量、装帧质量均有较高要求, 因此, 出版社要有精品意识, 且要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出版的全过程,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上脱颖而出。

二、医学学术图书营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 医学学术图书与一般社科、人文类图书有一定的差别, 其他类图书面对的人群较广泛, 而医学学术图书面对的读者群则相对集中, 因此推广营销的难度更大。另一方面, 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出版社既要面对数字出版转型, 又要应对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 其学术图书营销模式受到极大冲击, 传统的营销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

(一) 营销模式固化, 营销渠道单一

由于长期受到体制的羁绊, 多数出版社营销系统已经形成了模式固化、渠道单一的局面。出版社针对学术图书营销使用的渠道主要是借助图书发行商, 如新华书店、图书馆等。这也造成了信息闭塞、营销不力的现状。

(二) 营销观念陈旧

某些出版社领导或编辑缺乏学术图书营销意识, 故步自封, 营销观念陈旧。他们坚持认为:为保证学术环境的纯粹化, 学术图书不能市场化, 若进行市场化运营就会导致学术图书质量下降, 因此不愿意让学术图书参与到市场竞争。

(三) 品牌竞争力不足

很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图书无拳头产品, 主要以低水平的“职称书”为主, 真正的精品学术图书较少, 无法形成品牌影响力, 不利于固定的读者群形成, 也不利于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建立。

三、医学学术图书营销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避免自身不足, 解决医学学术图书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市场竞争力, 是拥有医学出版方向的出版社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医学学术图书市场营销为例, 探索适应新时期的医学专业学术图书营销。

(一) 重点项目营销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学科专业和资源优势, 在医学学术图书选题策划上, 坚持“精品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方向, 在高端医学学术出版方面下功夫, 坚持特色与质量, 着力打造专业化品牌, 通过运作重点项目, 在我们的优势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如《移植医学———从基础到临床》获得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乙型肝炎重症化基础与临床》获得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这对于树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医学专业出版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认可度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 利用专业学术会议营销

专业学术会议是专业学会或行业协会组织举办的, 是该专业领域从业人员集中交流、研讨、学习的聚会。以我社出版的《实用呼吸介入诊疗策略》为例, 我们在该专业学术年会上进行了新书发布会, 并进行现场售书, 由于此次参会的很多专家也是本书的编者, 他们的推荐带动了营销效果, 最终实现了当日现场销售了200余册的业绩。从本案例可以看到, 利用学术会议营销学术图书的优势主要有:一是图书与目标读者匹配度高;二是知名专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可带动营销效果;三是增加了潜在读者与客户群;四是树立品牌效应, 提升出版社的行业影响力;五是可以更加高效地拓展作者资源。因此, 利用学术会议营销医学学术图书的效果显著。

(三) 网络推广营销

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 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 对医学学术图书营销者而言, 如何在互联网上加强推广, 让读者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 是提升营销效率的关键。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极为重视网络推广营销, 目前已在三大电商 (当当、天猫以及京东) 平台上架了自己的产品, 进行网上直销, 网络销售额占比逐年递增。同时, 借助更加直观、便捷的如微博、微信、QQ群等微营销形式进行网络推广, 把网络宣传彻底带到了每个移动通信设备的终端用户, 大大扩展了受众面。以《实用呼吸介入诊疗策略》为例, 首先在我社微信公众号推送新书专栏, 介绍该书的基本情况, 同时附带二维码, 还带有关注、购买链接功能。其次, 联系“呼吸科好书推荐”等专业性的公众号发专题文章推荐, 获得行业关注。另主编在其微信朋友圈也进行了推荐, 他的好友加以转发, 这些好友大部分又是该领域从业人员, 以此实现了“病毒式营销”。通过以上网络推广, 该书在网上上线短短一周时间即销售了近300册, 取得了满意的营销效果。

综上, 作为从事医学学术出版的出版企业, 应积极面对挑战, 抓住网络技术更新发展的机遇, 通过整合资源、创新营销模式等积极有效的方法, 不断完善医学学术图书的营销方式和手段, 才能在快速发展的出版行业中立足。

摘要:医学学术图书具有专业性强, 读者面相对较窄的特点, 而现阶段出版社在营销医学学术图书过程中普遍存在营销模式固化、营销观念陈旧、品牌竞争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医学学术图书市场营销实践为例, 探讨医学学术图书的市场营销。

关键词:医学,学术图书,营销

参考文献

[1] 张耀金.我国学术图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 2008.

[2] 郑杰, 伍华进.新形势下大学出版社图书营销的问题与变革———以中南大学出版社为例[J].现代出版, 2018 (3) :13.

[3] 林强庆.医学类图书网络推广策略探讨[J].科技与出版, 2015 (2) :64.

学术转型图书馆学论文范文第2篇

当今时代我国正在实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强国战略, 高度信息化的学习型社会呼唤着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如何适应图书馆转型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 深入发掘校园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功能是本文深入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图书馆管理的弊端

校园图书馆管理上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两个方面。在管理体制方面, 一是条块分割。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 部门所有, 各自为政。二是布局不科学。重复性强, 重复购书、重复建设、重复劳动, 既增加财务负担, 又缺乏结构合理性。在管理机制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封闭, 守旧, “重藏轻用”, 影响图书馆功能和效用的发挥。二是管理模式僵化, 信息渠道不畅, 机制缺少活力。

特别是, 目前校园图书馆管理主要是为应对每年的检查评估, 文献资源水平, 同师生实际需求具有较大差别;图书采购人员多为从业管理人员, 对图书内容认知度低, 无法准确把握需求书籍数量和类型;信息资源缺乏, 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 都不能切实地满足师生的要求。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校园图书馆以及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图书馆管理体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在系统动力学的基础上, 融合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讨论与模拟演练等观念、程序和方法, 提出创建文化企业管理的五项实施要点, 即:个人掌控、心理模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一模式的基本追求是使组织减少重复、浪费、内耗, 避免组织及其成员力量的相互抵消和信息资源浪费, 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 这种体系实为一种不断地学习、提升与转化的组织结构功能的发挥, 其起始点在成员个人、工作团队、整体组织及其它与组织互动的社群中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的一种持续的过程。实施的结果能导致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 施以强化组织创新与成长的能力。

随着信息科技和生活方式的飞速发展, 面对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化文化集散和学习, 面对学习型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校园图书馆工作在读者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其管理体系和组织模式应该随之相应变化。

图书馆的管理必须打破原有的部门界限, 绕过不必要的中间管理层次, 发挥群体参与功能, 建立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增加管理幅度, 提高服务效益质量。具体来说, 就是建立以共同愿景为基础, 以掌控图书馆组织功能为核心, 以“学习;激励”的心理模型为动力, 以团队学习为特征, 以服务广大师生为效能的扁平化组织系统。

这种管理体系和结构模式是以组织功能促使图书馆员勤奋地学习和工作, 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和不断创新, 从而使图书馆工作从整体效能上得到发展, 为师生读者对象提供阅读需求、信息需求、文化需求、知识需求, 有效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三、具体措施

(一) 确立校园图书馆的共同愿景与发展目标

根据校园图书馆总体规划要求, 构建理念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服务质量现代化的新的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各部门、多层面人员、各类读者的专门会议, 收集吸纳图书馆发展的前沿成果, 在学习、交流中, 将图书馆员个人对组织的愿景整合起来, 并参考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和环境条件现状, 制定一个为大家所认同和接受的共同愿景和组织发展目标, 制定当年、三年、五年发展计划及其实施细则。

(二) 把校园图书馆营造成一个学习、管理、服务有效兼顾的新型团队

新型团队是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保障, 唯有建立这样的团队, 成员积极互动, 共同进步才能有效地发扬团队精神, 实现共同愿景。

首先建立起学习理念, 培养学习精神。在学习形式上, 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 馆员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选择参与学习, 使馆员人人有学习的需求, 养成学习的习惯。

其次, 注重团队全面建设, 发挥整体功能, 有效提高服务内容和质量。

第三, 影响带动读者, 取得读者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参与图书馆的各项活动, 接受服务, 形成环境氛围。

(三) 赋予图书馆员与读者应有的权利

图书馆的领导应创造条件让图书馆员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决策与管理, 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建议与意见。支持畅通他们建立合理有效的为读者服务的渠道, 能根据读者工作、学习、生活需求, 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地满足读者需求。

图书馆员只有感到领导的信赖与尊重, 认识到自身价值, 才能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展示自身智慧能力, 使自己成为校园图书馆的支撑力量。

(四)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规划馆员的发展生涯

图书馆的每位馆员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全方位的发展计划。我们建立了绩效评估体系, 量化考核管理, 学习资源积累、日常服务等各项业务评估指标和馆员的学习档案。对于长期致力于学习、发表科研成果和工作勤奋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较差者给予提醒、批评, 敦促鞭策其上进。

四、校园图书馆管理体系将从多方面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一) 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 是文化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在这个管理程式中包含了寻求信息技术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类发明创造能力有机结合的组织过程, 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的综合效能。

校园图书馆所具有组织扁平化的普遍特征, 如简化精干、管理层次少, 涵盖面增大;有利于成员个人、团队和领导接收新事物, 不断实现自我创造等, 恰好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 有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在图书馆由传递型向数字化转变的重要时期, 图书馆管理确有必要思考其管理水平能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首先, 校园图书馆是学校其他教育部门不可替代的。在引导和接纳广大师生读者对象的多元化、多层次性、多种需求上, 都具有独特性。

学习型、信息化社会要求在学习范围上更具有广泛性, 在学习方式上更具有灵活性, 在学习内容上更具有自主选择性。这些都必然要求图书馆的系统组织结构中创建新的与之相应的形式,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为学习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其次,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重要的资源之一。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水平与素养。

“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是图书馆员的基本的却是最重要责任, 图书馆员须利用各种机会与渠道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服务本领, 提高专业素养。

校园图书馆管理体系和组织模式以组织学习的方式推动了图书馆员的学习和专业素养, 将馆员紧密凝聚在一起, 努力不懈地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 为实现其自我超越提供了新的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文献信息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为人们所利用, 图书馆转型期所要求的服务形式愈加多样化、复杂化, 这就需要我们在图书馆建设上进一步探索加强。

摘要:本文针对校园图书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方法对策, 对信息时代下加强校园图书馆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首先, 分析了校园图书馆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条块分割, 结构失调, 重复建设, 资金浪费;管理人员观念滞后, 信息渠道不畅, 机制缺少活力等问题。其次, 在方法措施上, 以“个人掌控、心理模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为基本要素, 科学地确定校园图书馆管理的基础、核心、动力、特征、效能, 建立管理体系, 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管理水平。最后, 其效果意义体现, 在引导和接纳广大师生读者对象的多元化、多层次性、多种需求上, 发挥了重要效能。一是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管理;二是有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校园图书馆管理体系,组织模式,措施,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和平.谈图书馆与文化工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10.

[2] 盛小平, 肖碧云.建立21世纪的学习型图书馆.图书馆建设.2003.1.

学术转型图书馆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1、传统服务模式向新媒体服务模式转变

在新媒体应用和发展过程中, 使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发生了重大改变, 这使得图书馆在管理上必须与时俱进, 结合新媒体特点, 在传统运行模式中加入信息管理模式, 利用网络渠道, 为用户提供管内详细信息查询、图书借阅等服务。通过与新媒体相结合, 扩大了图书馆的营业范围, 既能提供管内图书的咨询服务, 也能为学生解答不理解的知识。这种服务模式的转变, 有效促进了图书馆转型和发展, 通过新媒体技术, 图书馆也能吸引更多读者前来, 促进知识转播。

2、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 读者大多数都是学校的学生和教师, 通过新媒体对这些人群的影响, 使得他们对图书馆的要求有所提升, 倘若高校图书馆不与新媒体相结合进行发展, 就会慢慢失去部分读者, 让图书馆失去原有意义,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查询, 根本不需要到图书馆中去。为此, 高校图书馆应该改变单一的图书借阅、书目检索功能, 实现个性化、舒适化发展, 来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针对读者心理不断变化, 图书馆需要在创新发展中加快步伐, 将图书馆打造成环境最适合学习、服务最贴心的校园学习空间[1]。

3、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改变

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创新发展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为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还要牢牢掌握住新媒体操作方式。在平时管理工作中, 管理人员要通过新媒体与读者进行交流, 掌握他们的需求, 从而完善管理, 让管理工作具有较强针对性, 从而为读者提供最好的帮助。对图书馆实施专业化、学科化管理, 是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仅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精细化, 也满足了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从而促进了图书馆和校园活动相融合。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的宗旨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过程中, 一定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在发展中将读者体验放到首位, 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在新媒体影响之下, 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中心, 更应该树立以读者为中心, 积极参与到学生成长和学习当中去, 把握好高校的发展趋势, 采取与读者主动接触的方式, 来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高校图书馆中, 还应该建立读者互动中心, 通过新媒体传播途径, 在网络上设置读者意见箱, 收集读者们对图书馆在管理和发展上的意见, 了解他们在图书馆使用过程中有哪些不满意之处等, 针对这些意见, 图书馆在管理上可以进行积极改正, 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中, 高校图书馆对用户需求分析变得更加困难。面对这种情况, 可以利用和大数据相结合方式, 来识别和的分析读者隐藏的需求, 根据这些需求可以实现管理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从而使图书馆达到发展目的[2]。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具体策略

1、移动图书馆的构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 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 人们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想要的信息是网络发展必然趋势。在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 应该将服务范围提升到网络层次, 创新校园新媒体最新方式, 成为高校中不可缺少的新媒体组成部分。读者可以通过下载专用软件客户端, 通过网络检索来获取全面的服务信息。通过移动信息服务, 不仅拉近了高校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满足所有读者需求, 而且成功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延伸, 实现了服务转型发展。

2、网络社交服务平台的搭建

在新媒体环境作用下, 高校图书馆也应该改变管内服务理念, 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 将校园中更多读者吸引到读书馆中, 保证知识有效传递。通过网络媒体的转播和交流, 可以让网络服务平台迅速建立起来, 实现与读者无缝沟通, 让读者疑难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大大提升了读者对图书馆使用兴趣。另外,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 如微博、微信等, 及时向读者提供图书更新情况, 确保读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与此同时, 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读者年龄以及专业不同, 来进行服务划分, 制定出针对性服务体系。图书馆也可以利用网络建立一个自己的网站, 并将网络虚拟内容进行合理完善, 并通过网站发布读书馆活动信息吸引更多读者前来参加。

3、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信息的集合体, 从而为用户提供自由交流和学习平台。在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过程中, 强调创新服务环境的构建, 特别是在空间优化和资源整合过程中。随着信息化深入发展, 我国在很多领域中实现了信息共享, 高校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类似发展来构建信息共享空间, 为学生学习提供巨大便利。在信息共享空间中, 学生可以找到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新方法,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视等工具进行知识拓展, 也可以为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电子设备, 为读者进行实验研究做好准备。随着高校图书馆使用人数越来越少, 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越来越重要, 同时也是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可见, 新媒体在图书馆发展转型中充当重要角色[3]。

4、真人图书馆的开设

真人图书馆的研究起源于丹麦, 随后在世界各个高校中开始流传。真人图书馆的主要模式就是利用网络技术, 通过真人讲述方式还原历史以及知识的真实来源, 给读者专递一种真实感觉。真人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阅读模式进行创新改变,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 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未普及真人阅读形式, 对于这样的图书馆来说可以尝试建立此模式, 运用此种形式为读书馆增添新的色彩, 实现让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之中, 让高校学习氛围得到较好提升, 这也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中学到知识, 开阔自身视野。另外, 真人图书馆的建立, 也能让高校图书馆实现服务转型发展, 使其更具有活力和新鲜感。同时, 在真人图书馆建立基础上, 再加入新媒体技术, 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与“真人阅读”相连接, 组成合作式的咨询阅读系统, 让读者们迅速找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同时, 并通过真人复述, 来提升读者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在新媒体环境中, 高校图书馆想要实现服务转型发展, 就必须将图书馆中的深层次信息资源挖掘出来, 通过建立交流咨询系统、机构知识库以及真人图书馆等方式, 将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拉近, 解开传统读书馆只能在馆中阅读的单一方式束缚, 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集知识搜集、资源共享、知识传播、知识挖掘为一体的学习平台, 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图书馆形象, 并利用好新媒体技术, 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提高图书馆自身特色和价值, 让高校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转型发展。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中, 高校图书馆应该把握好发展机遇, 在自身管理方面进行创新, 构建新的服务体系。在这其中, 首先要增加与读者交流互动渠道, 了解读者需求, 做到充分营销。其次, 还要创新机构数据库, 为知识学习提供全面保障, 方便读者在图书馆中获取新知识。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对图书馆影响总结,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转型上的具体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

参考文献

[1] 胡云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6, (13) :188.

[2] 李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互动服务研究——以南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5, (10) :106-109.

学术转型图书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全面小康正在中国不断的普及, 人民对于个人的教育水平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除了针对学生群体的图书馆之外, 还应当更加广泛地开设更多针对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阶级的阅读群体的图书馆建设。社会应当不断更新图书馆内的设施及图书管理方法, 来推进图书馆常态化转型与发展。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图书馆功能上的转变及其发展趋势

(一) 图书馆服务人群的转变

图书馆不仅面对于各种各样的学者群体, 也应当针对于社会其他需要获取非专业知识的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图书馆开放。除此之外, 也应当更加关注图书馆的功能转变, 从简单的图书借阅转化为多方面的探索及发展。

图书馆的管理也应当更加的完善, 在对于图书的借阅和管理方面, 除了常规的纸质图书, 还应当向电子书等各种形式的书籍进行转换, 从传统的纸制书籍转化为更加方便快捷的图书形式。这样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网络发展的需求以及当今社会各种群体的需求。

(二) 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转变

除此之外,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地, 也应该关注图书馆的多个方面, 比如功能的升级及发展。通过这样的转变不断的满足当今社会的各方面要求, 跟紧时代潮流, 发展图书馆的特色功能及效用, 帮助当代青年及阅读群体更加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满足求知者快速进行知识的获取需求, 帮助需要阅读的群体来进行实际知识技能的提高。

对图书馆书籍的收纳及管理方面, 也应当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操作水平。在此基础上, 应当对于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技能训练, 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水平及素质来满足阅读群体的多方位需求。

(三) 关注民生需求, 服务为民

另外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也应当更加关注民生需求, 对于人民所需要的知识应当予以更加广阔的普及。与此同时, 国家也应当对于专门的领域进行扶持, 使这些书本编纂者更加偏向于针对民生, 而非只关注那些探究艺术价值及哲理的深奥文章。政府应当提倡让书籍更加广泛地针对于民众, 符合民生之所需, 将知识化图书馆建设转转化为服务型图书馆, 这样能够更加满足中国目前人口结构的特色。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一) 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 当今社会的各种科技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作为知识的传播和收集角色的图书馆也应当更加跟随时代科技的潮流, 引进先进的图书管理及分配方法, 来进行更加科学的图书管理。

(二) 注重图书使用人员素质的提升

其次, 借阅图书的要求也应当设定详细的图书管理规则, 通过规范图书借阅人员的行为, 来提升图书馆图书的使用期限。除此之外, 也应当关注图书馆内的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宣传和标语等来有意识地提醒使用书籍的人员, 使其对书籍进行爱护。

(三) 进行书籍的科学精细分类

除此之外, 针对当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定发展, 应当创建更完备的图书资源使用体系及书籍项目, 满足社会各界人的需求。另外对于专业的书籍也应当进行更加科学的划分, 使用者能够快速准确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不仅在操作方面为图书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大的便捷, 也更加优化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四) 广泛接纳群众意见

再者, 应当更加关注图书管理设备的更新换代。主要可以通过进行调查访问等各种措施来深入了解阅读者的需求。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解决, 能够更加高效地建设图书馆。多媒体使用的推进与发展也更加彰显了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 同时推进社会发展进程。

社会对于图书馆的关注程度, 应当不断提高。因为图书馆是一个容量极大的储存地, 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也仰仗于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查阅。这些珍贵文献资料在查阅的过程中, 应当更加关注其保存和管理等问题。针对纸质图书的管理, 也应当把其中的内容进行细分, 这样能够进行知识的最大化利用, 从而实现图书管理的高效化进程。

(五) 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为民意识

最后针对于服务管理人员的改善措施是提高服务人员的为民意识。管理服务人员建立服务为民的理念, 更加关注于民生需求, 将图书管理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对待。图书馆可以选用更多的高知人才, 来满足自身图书馆的管理建设秩序。对于专业人才的选取也能使图书的管理及分配更加科学, 通过不断的探究和摸索, 建立更加完备的图书管理体系, 帮助使用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想要获取的信息。

四、通过提升图书使用人员的个人素质来推进图书使用的规范

在图书馆的使用过程中, 并不仅仅对于图书管理人员及组织工作人员有所要求, 也应当针对图书使用人员这个群体来进行大范围的教育宣传。因为最终图书的使用权是在借阅者的手中, 所以针对图书的管理及分类也应当更加关注图书借阅者的个人素质。这就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共同推进图书馆的常态化转型与发展。

(一) 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 国家应当重视对于知识教育层面的资金投入, 通过社会的公众宣传力量及公众人物的影响力, 来帮助图书馆进行更加大的大力度的宣传。在不断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 人们对于碎片化信息的偏向程度要多, 而对于成本书籍的阅读的耐心减少。阅读整本书籍的成本让人们都有所权衡, 所以应当更加关注知识的内化及分阶段的准确分界, 对书籍进行区分并进行标签化管理, 这样能够帮助需要资料的人群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 提升读者素质, 从小养成习惯

再者, 在针对使用人员的素质提高及推进方面, 不仅需要进行宣传, 也应当让宣传走进学校。青年一代在使用图书方面所占比例更大, 应该更加关注青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 帮助少年儿童提升图书使用时的规范意识, 这样能够快速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在推进使用图书者素质方面, 学校的教育和影响力量不可小觑。

另外, 在图书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当更加的规范和普及, 保证城乡的均衡发展。图书馆建设不应当只关注于大城市的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 而忽视了乡镇图书馆建设, 应当让图书馆的更加广泛的走进到民生当中, 帮助基层人民提升个人知识素养, 进行更加广泛的知识普及。

(三) 重视当地实际, 地区均衡发展

除此之外, 在进行乡镇普及的过程中也应当有所偏重, 而非忽视科学规律, 一味的进行多方面图书的补给。首先应该关注民生的问题, 在乡镇图书管理建设过程中, 应当在图书选配等方面更加关注民生所需, 对于民生问题的书籍应当选取更加高的比例。这样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管理办法能够使图书管理更加高效, 而且也保证了城乡的均衡发展。

在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方面应当不断的更新换代, 探究新型的图书管理方法及措施, 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关注民生问题及地区的均衡发展, 不断地提高阅读书籍人员的素质及品行。其次, 更加重要的是要关注中小学学生的图书使用素养, 建立科学的图书使用规范, 从青少年一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帮助学生更加重视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

最后, 在不同的方面应当针对当地的问题进行专门化的建设, 针对专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这样能够使问题更加高效快速的得到处理。最重要的是增进图书管理的效率及设置地点, 保证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能够得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 鼓励民众的求知积极性。

五、结束语

通过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图书借阅人员的意识, 来进行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面对当前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对于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也应当不断提高, 充分开展图书馆的特色功能, 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以此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提高民众的求知积极性, 均衡地区发展, 关注民众对于知识方面的需求, 这样能够进行知识的最大化利用, 从而又利用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财富, 这样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从而帮助国家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自身知识的程度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对于国家的成人文化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 所以针对全面小康状况下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的推进也应当逐步深入, 寻找适当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改革。除此之外, 图书馆的改革也应当不断的适合当今世界的发展, 使图书馆更具有实用性以及简便性。本篇文章将主要讨论全面小康社会之下, 针对图书馆管理的常态化转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全面小康社会,常态化发展,转型与发展,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 陈丽丽.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J].卷宗, 2017 (31) :1.

[2] 杨秀珍.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J].魅力中国, 2017 (9) :268.

[3] 倪新宁.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J].装饰装修天地, 2017 (21) :111.

学术转型图书馆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时代特征

(一) 采编职能复杂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方式和对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使得采编工作职能也愈加复杂。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的手工编目人员和图书采购员逐渐转型为信息导航员和数据分析员。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同时也包括信息数据库的维护、信息资源的管理等, 这就对采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要求。

(二) 采编业务社会化

近年来, 各大高校为了加强人才培养积极扩招生源, 增加了高校图书馆图书的阅读量, 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工作也不例外, 随着高校师生对知识阅读需求的提升, 编目工作量也随之增加,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融入了社会化的采编业务方式, 采编业务外包的形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 为高校图书馆创造了经济效益,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却也存在一定不足, 编目分类标引不规范、加工不标准操作等问题时有发生[1]。

(三) 编目方式自动化

在大数据时代, 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打破传统信息资源编辑工作模式的弊端, 更加高效的分类整理信息, 将信息整理结果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呈现给大家, 提升信息的使用率和利用价值。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储存, 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 编目方式的自动化大大节约了采编工作时间和信息储存空间。高校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技术及时整理和记录信息, 更新目录数据手段, 在信息共享中发挥了管藏资源的使用价值。

(四) 采访方式网络化

数字时代下,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多, 这给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信息收集带来了更多便利条件。陈旧的面对面信息获取方式和访谈记录方式与时代发展脱节, 采编工作的采访方式趋于网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将互联网和采访工作结合在一起, 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及时向用户收集有效信息。同时, 发挥信息技术整理、收集信息的特征优势, 更好的帮助读者解决了寻找必须图书的实际问题, 为读者提供了更优质的阅读服务。

(五) 采访对象载体多元化

纸张是以往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收集信息的主要载体, 在对纸张信息收集和整理后形成能够被使用的有效信息。这种单一陈旧的信息获取手段影响了信息的实用性和及时性。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速了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高校图书馆在保留纸张信息获取渠道同时, 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胶卷、光盘等形式更高效的传播和记录, 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 保证了信息的高质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兴起, 图书馆采访载体愈加多元化发展, 采编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不同信息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 使采编工作更加有序清晰。

二、目前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采编工作流程不合理

有些高校让图书馆采编工作虽然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引进了自动化集成技术,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实现多模态信息资源、大规模异质信息资源的完全自动化采编[2]。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采用自动化和人工两种形式结合进行, 这种形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编目水平, 保障编目质量, 却很容易引起工作流程的重复, 导致劳动资源浪费严重, 长此以往, 不合理的采编工作流程势必会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整体工作下利率和水平。

(二) 采编效果考核制度不完善

采编效果考核制度不完善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仍旧沿用“绩效考核”的采编效果考核制度, 虽然有助于提升采编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却由于其“量化”的考评方式导致很多采编工作人员更加重视工作数量, 往往不够重视质量。不完善的考核制度影响了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对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和发展十分不利。此外, 高校图书馆盲目追求编目图书的数量, 缺乏对编目外包项目有效的审查监督工作, 没有从根源上严格控制编目质量, 致使漏编、误编情况频繁发生,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综合效果。

(三) 采编内容与需求信息不对称

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 各大高校积极的开设较差学科和新兴科学, 人们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大, 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能够与时俱进的改革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很多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严重滞后于学校发展需求, 现有图书馆管藏资源无法满足读者学科发展阅读需求, 读者不能及时借阅到自己需求的图书资源, 同时大量图书馆管藏资源常年无人问津, 没有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 不对称的采编内容和需求信息局限了图书馆服务的实效性。

(四) 采编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人才是各个领域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是最关键的战略资源。现如今, 我国大部门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人员队伍都面临着缺少人才的紧要问题。采编工作人员学历教育水平较低, 年龄老龄化严重, 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操作理论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技术技能,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的工作发展需求, 有些信息化的采编工作方式无法得到顺利开展, 影响了采编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转型建议

(一) 改进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流程

高校图书馆要针对目前采编工作流程存在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加以整合改进, 将自动化编目工作和手工编目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 避免出现重复冗长的编目环节, 从而节约工作时间, 提升工作效率, 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图书馆不同类型文献信息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得文献在查阅、使用时更加清晰明了。立足于高校图书馆发展本身, 适当的新增、分离或合并采编工作传统功能, 提升采编工作有效性,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各个高校图书馆间资源的联合编目工作, 从而充分发挥出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优势, 实现我国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 完善采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想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完成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华丽转型, 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采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3]。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的完善采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有效的编目细则和管理制度, 将采编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日常工作表现等纳入到衡量工作绩效的指标内容中, 避免工作人员盲目追求“数量”而影响“质量”的问题出现。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 各大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工作转型进度也是决定高校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 这一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和落实。此外, 高校在对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的整个考核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遵循实事求是的考核原则, 提升考评结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并且科学合理的利用考评结果激发采编人员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才可以充分发挥出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的积极作用, 推进采编工作的转型程度。

(三) 加强对采编工作社会化的监督管理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采编外包业务的监督管理, 在全面了解多个适合的承包商综合实力后, 选择专业背景知识较强、有实力、有经验的承包商合作。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起与承包商之间有效可行的信息联动机制, 确保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外包业务中存在实际问题, 与承包商一起采取有效方案加以处理解决。明确采编外包业务的时间要求和质量要求, 严格按照要求控制承包商业务情况, 并且定期评估外包业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 进一步规范外包业务开展。

(四) 优化高校图书馆采编队伍结构

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通过引进专业的青年人才平衡现有的采编队伍老龄化、专业水平较差等结构不合理问题, 给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促进采编工作的创新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对现有采编人员的培养培训, 丰富其专业知识和必要的信息技术, 全面提升工作能力, 科学配置采编人员工作, 使采编人员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创造更多价值, 从而提升采编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推进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转型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分析目前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推进采编工作的创新转型, 从而更好的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发挥出采编工作的价值。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本文从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时代特征入手, 探讨了目前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型建议, 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进步发展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采编工作,转型

参考文献

[1] 梁钢.浅谈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策略优化[J].商情, 2018 (28) :156.

[2] 来存霞.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策略优化[J].中外企业家, 2017 (5) :236+238.

学术转型图书馆学论文范文第6篇

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目前自身发展不符合新时代方向要求, 需要通过转型和提高服务的方式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相契合, 而着重加强创新交流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可以使图书馆的服务跟得上学校发展的脚步, 满足师生对知识的需求, 得到全面改善进步。

2 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仍处于初级阶段, 而且存在诸多问题。在资源存储、硬件设备、服务质量上不能为学校提供有力保障。体现在馆藏资源不足, 馆舍空间布局不合理, 服务方式的落后这些方面。例如2013年某科技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应用科技大学战略研究试点单位”, 学校快速开展一系列转型发展工作, 学校图书馆对进驻学校企业全面开放, 但却只能提供少量种类书籍、报刊、杂志、创新创业案例、政策实施案例等资料供师生们阅读参考, 提供的资源种类偏少、内容陈旧, 无法与学校转型发展相匹配。在图书馆空间布局方面, 馆内空间主要分为书库和自习室, 而书库和自习室向师生提供的只是阅读和学习的空间, 没有给师生们提供实践、研究、讨论以及共享的条件空间, 这种区域规划布局不能满足学校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信息电子化、强化应用性技能、知识共享的需要。目前, 应用性大学图书馆主要的服务方式只是图书文献的借阅服务, 而深层次的服务还处在筹划阶段。图书馆服务设备落后, 只能实现借还系统的构建, 并且要由管内工作人员操作进行图书的借还相关事宜。由于是纸质文献资源, 所以借还时间只限制在图书馆开放时间。其他深层次的服务如自助借还、自助文印、网络预约借书还都在筹备建设当中。

3 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服务策略

3.1 优化馆藏资源合理规划馆内空间

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应根据本校教学专业特点优化馆藏资源, 以充分体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原则, 合理规划馆内空间。在采购图书文献时以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剔除陈旧文献资源, 结合本校专业特点进行图书的选购, 注重新增资源的实用性,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适当增加电子图书资源, 增加电子设备, 购买与学校专业特点相符的品牌数据库。加强实际应用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 满足师生对应用学科理论知识的需要, 辅助提高学生应用职业技能。在图书馆的布局方面, 可以突破传统布局, 减少图书文献阅读场所, 适量增加学生的学习交流空间、创作空间。在学习交流空间提供网络、电子信息设备、有关学校课程的题库和学生作业范本。在创作空间的布局上融入创客文化。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 提供创造所需要的设备。

3.2 改善服务方式, 提高知识服务能力

图书馆的转型需要提高知识服务方面的能力, 实现“借、阅、藏、管、咨、查”一站式服务, 提供能给出高级咨询参考意见的馆员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让馆员通过文献检索等渠道了解学院的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比如能够在学生的创业方面事宜上, 为学生分析行业发展前景, 做出行业评价, 提供创业路径参考。建立信息服务反馈机制可以为学校与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提供服务。例如某科技学院在实践教学中引进校外企业, 建立大学生科技园。图书馆为企业与学生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在企业方面收集整理相关企业资料, 在学生方面对学生所学知识所具备技能进行总结介绍, 并向企业开放图书馆资源, 为学生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产品研发信息, 融入企业, 帮助企业了解学生情况, 方便企业合理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

3.3 完善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体系

完善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体系可以通过工作流技术和构建图书馆RSS系统来实现。工作流技术能用计算机建模方式将图书馆服务流程表现出来, 将服务流程变得透明化, 采用工作流技术将图书馆情报人员进行详细明确的分工, 统一团队任务, 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提高知识信息收集分析梳理的效率。构建高校图书馆RSS系统, 是创建新型服务的方式, 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科研情报服务体系。RSS聚合内容搭建快速传播信息的平台, 可以使图书馆内信息快速共享, 馆内可以依照实践项目主题创建资源共享频道, 给师生企业传递最新的共享内容。

3.4 加强图书馆的定制化服务

加强图书馆定制化服务, 让用户感受到服务的人性化, 切合用户使用心理和使用习惯。详细了解用户使用行为和需求优化定制服务。例如一些网络平台通过大数据收集用户习惯, 并加以分析总结分类, 推出用户个人服务定制功能。图书馆可以此为参考, 为师生校企提供更为人性的定制化服务。在图书馆建立电子系统平台, 对前来获取知识服务的用户采用会员制, 分析用户个人阅读内容偏好、阅读方式、阅读时间控制, 进而为用户定制服务提供有力参考。定制化服务的建立渠道可通过互联网技术, 比如设计手机端APP, 用户可在APP内自行定制适合自己的服务。开通读书随手记录感悟、每天一读、读书定制背景音乐等全新的个性化设置, 使用户在枯燥的阅读中找到新事物, 耐心增加自身技能与修养。

4 结语

本文初步探究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服务, 分析存在的问题, 给出提高改善的措施, 应用性民办大学图书馆在学校发展与培养学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系到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感受、专业学习效果、自身技能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强弱, 其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 希望学校建设能够着重发展, 使图书馆发挥其效用。

摘要:在全民教育的潮流中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的转型是重要环节, 但是目前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分析这些问题, 并提出四个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服务的策略:优化馆藏图书资源, 合理规划图书馆内部空间;改善管内服务方式, 提高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加强建设图书馆的定制化服务。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图书馆建设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图书馆,创新服务,转型策略

参考文献

[1] 易玉琴.应用型民办大学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服务初探[J].办公室业务, 2018 (5) .

上一篇:市场营销风险控制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跨国投资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