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2023-09-20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在城市居住区建设中,需要根据人们的需求对其进行设计,满足人性化的景观设计。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调查,对居民的需求进行统计,以及对他们热爱的户外活动进行了解,从而建立小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在整个环境设计中,满足生态系统的发展原则,同时满足对用户的安全性保障。本文针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不断的优化城市居住区建设。

关键词:居住区 环境 景观设计 管理

分类号:TU985.125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现存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了小区基础建设,以便提高用户的体验感。目前小区建设中,出现大量的问题,基础设施的修缮不到位,以及在景观设计中违背原则,过多的注重视觉效果,实用性不强。在人性化景观设计中,需要不断的更新,满足人们对基础建设的需求。过多的建设单位一味的抄袭,没有自己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设施的功能性不强,缺乏了人性化建设原则。在居住小区进行景观设计,需要不断的提高小区内部建设,同时对空间设计进行了解,满足用户需求,遵守景观设计的原则。在建设中,满足个性化发展,禁止照搬,抄袭等现象。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逐渐重视对城市景观的设计。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园林设计艺术的传播。景观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现代化发展中文化缺失问题。

2.弥补传统景观设计的不足

在我国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由于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等因素导致生态园区的建设较为单一,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景观也较为普遍。在景观设计中,除了装饰城市基础建设吸引人们的观赏外,还可以对环境保护起到宣传作用。随着人们审美的变化,在景观设计中,可以改变单一的植物生态园区形式,通过以园林设计艺术传播的方式提高人们对园林的重视。另外,现代文化的变化,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还可以与传统文化结合,保证城市的建设符合人们的现代需求。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色彩的搭配,展现园林设计艺术,也表现城市绿色建设的目标。

3.促进景观设计丰富性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规划时,在引入绿化植物时应对城市原有珍稀植物进行保护和栽培,使原有植物获得良性发展,有利于物种多样性。与此同时,也应该结合城市观赏价值考虑,利用不同植物丰富的颜色和层次,配合城市的建筑特色和结构,塑造优质的园林景观,达到绿化目的,为人们提供舒适惬意、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安全性原则是最主要的设计要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保持安全性原则,保证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合理,对居民生活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景观材料进行评估,保证材料符合环保标准。在进行假山、石子路的设计时,都需要对景观进行安全性测试,保证景观设计是为居民提供便利,而不是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不仅仅需要对绿化进行关注,还需要关注座椅以及垃圾桶的设置,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保证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保证景观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共鸣,在不破坏城市原有生态设计的同时促进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融合。由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寻找符合生态性发展原则的物质,保证整个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满足自然环境的生长,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原则

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需要保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保证景观设计的初衷为是人们提供便利,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由此,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需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积极的向居民进行了解,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满足居住区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管理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致富能力

人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在进行环境优化与保护的背景下下,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加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部门的队伍建设。在建立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部门队伍时,需要建立适合城市发展的办公室团队,为城市办公室服务建设提供核心能力。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进行现代化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根据城市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另外,在办公室服务的建设中需要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建立数据库来进行城市经济发展的数据收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城市经济市场发展进行预估,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职员的办公室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信息化。另外,在建立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机构时,需要建立健全风险预估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与有效。

2.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满足景观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具体表现为,在整个景观设计中,保证景观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有效的融合。在进行景观设计前期,积极的征集城市居民的设计意愿,通过与城市居民不断的互动而进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城市景观与人物、环境的有效融合。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不断的进行细部处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结语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智能化的推进,进行景观设计显的尤为重要。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需要保证其各区域化、人性化、生态性的设计原则,保证景观设计的高度融合。另外,在整個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城市居民的参与度,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在设计时,积极的引进园林艺术理念,促进景观设计的生态性,通过不断的完善与更新,实现城市的生态性建设。

参考文献:

[1]段炳德.中国城镇化进程与产业间就业结构变迁:基本事实与总体判断[J].理论学刊,2018,(2).61-68.

[2]梁燕莺.基于创新与实践理念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4).108-109.

[3]江艳,孙凯,杜小芳,等.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建筑与文化,2017,(6).176-177.

[4]吴智萤.别墅室外景观设计艺术策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7):193-194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第2篇

摘   要:从近些年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来看,园林景观作为改善居住区生活环境的重点项目开始备受重视。随着园林景观建设面积的增大,建筑企業开始着重考虑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从设计、建筑、维修等环节合理减少成本,使得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严格控制建筑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利润。基于此,对居住小区景观在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方案设计;成本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化也愈加明显,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提高居住区的舒适程度和环境水平,各大开发商将目光投到园林建设上,其既可以满足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又符合当今国家倡导的绿色化口号。在居住区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要同时注重居民生活舒适度和园林景观绿化范围两个方面,这不仅增加了选址难度和投入成本,也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的困难。在园林景观环境建设中,成本是影响工程好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设计方案时,要在充分保证居民生活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建筑成本进行合理规划,并确保绿化面积符合国家统一的标准要求。由于园林景观的形式、内容、风格等会对建筑成本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设计出的方案必须科学合理,既能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高质量要求,又能符合开发商的投入预期。因此,控制成本、降低成本以及节约成本的问题已成为目前各大建筑公司关注的重中之重[1]。

1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

园林景观建设作为影响人们居住舒适性和环境好坏的主要环节,在居住区建设上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其直接决定了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好坏,同时也是企业能否提高利润的主要措施。在居住区园林建设中,首先要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小区绿化面积达到国家统一标准,其次要对建设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园林景观的整体工程中,成本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等,其发生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在内的全过程,两者相互联结又相互影响。

首先要在设计方案时,将每一环节、每一步骤计算出一个合理的预期资金,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成本控制,随时纠正超额资金,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实际工程中,园林景观建设所需费用占整个工程的35%~75%,由此说明,控制园林景观的施工成本至关重要。因此在正式投入建设之前,设计人员必须依据现实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2]。

2   园林景观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

设计阶段在园林景观成本控制中所占比重极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着重考虑成本控制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公司经济状况,在考虑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绿色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后续工程,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减少企业后续投入,并最终计算出项目每个阶段应耗费的最低成本,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

2.1   以丰富景观空间层次进行成本控制

建筑公司在选定工程地址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在合适的地方进行开发,充分利用该地原生的绿色资源,如草地、灌木、树林等,将其纳入设计版图中,通过人工设计,使其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这样既丰富了居住区的空间层次,又降低了成本。一般来说,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多选择采用景墙、地被等元素对居住区进行分割,但这样会提高成本,此时可以选择人造微地形进行替代。人造微地形可以通过空间层次上的变化以及不同植物的搭配,创造出优美的景观,达到景墙或地被分割居住空间的效果。人造微景观相对于景墙、地被来讲,具有更大的价格优势,因此可以选择它来代替景墙等设计,从而降低成本[3]。

2.2   科学选择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不仅科学合理,且能降低成本。在设计居住区园林景观时,可以尽量选择本地树种及各类绿植,因为相对于外地树种来说,它们更加适应本地的气温、环境、空气、湿度等生存条件,不仅成活率很高,而且更能抵御病虫害或恶劣天气。但如果选用外来树种,不仅在选种运输过程中耗费大量资金,还会面临成活率低下等问题,十分不利于成本控制。并且相对于外来树种来说,本地居民更熟悉本地树种,在培育方面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节省养护费用,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4]。

2.3   科学选择苗木,从根本上控制

苗木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市场以及苗木规格而变化的。所以在购买苗木时,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选择合适的时机,根据需求购买相应的规格。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选择购入幼青的苗木,因这一阶段的苗木价格十分低廉、成活率也很高、抗逆性强、便于养护,可以有效控制成本[5]。

2.4   选择渗透性铺装材料控制造价

生态透水性铺装相对于经过水泥硬化的地面来说更具优势,不仅可以节省硬化成本,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生态透水性铺装可以通过本身与铺装下垫层相连的渗水通道将雨水等地面水直接下渗,通过土壤过滤进入地下水循环系统,可以降低由于不透水的硬化地面给城市水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减少地面积水状况,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此外,生态透水性铺装可以及时调节地面温度,有效调节城市“热岛效应”,同时能降低城市内水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3   提升园林景观成本控制管理者水平的措施

3.1   前期准备工作

作为整项工程的开始阶段,建造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作为前期工作重点,必须由几名设计师同时商讨,对设计图进行反复修改和调整,确保最终的设计方案能够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使开发商获得最大利益。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最终版本的设计稿进行施工,拒绝反复调整,尽量避免后续施工中因为修改设计稿而引起的不必要问题,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方案敲定前到现场进行勘探,确定设计思路,因地制宜地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从而达到投入最少的资金却能实现最大效果的目的。

3.2   增强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作为设计方案的主要成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决定设计方案好坏程度的关键因素。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設计和成本控制,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作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最优方案。一旦设计人员水平不够,不仅会导致施工成本上升,还会极大地降低园林景观的美观程度。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真才实学的设计人员,同时加大设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及外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设计出最优方案,提高居住区建设美观度,并合理降低成本。

3.3   加强审查机制

在形成设计方案时,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评估,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方案进行招标,这一过程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避免个别评审人员因个人喜好不同,导致最终评审金额相差过大,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评审标准,并建立专门的审查机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1 ] 吴建坚.居住区景观在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 2 ] 陈卓君.珠江三角洲地区住区园林建设成本控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 3 ] 何海燕.碧桂园节约型景观模式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 4 ] 王峰云.房地产小区园林景观营建成本的控制[J].江西建材,2015(8):217-218.

[ 5 ] 沈小亚.房地产小区园林景观营建成本的控制[J].现代园艺,2014(18):193.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第3篇

摘 要:居住区水景能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交流,是居住区生态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我国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水景设计应用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居住区水景基本特征提出规划设计,依照对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实例分析,最后对居住区环境中的水景景观应用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水景设计 生态 居住小区

水可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心情愉悦。更好的放松身心解除压力。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设计出高品位、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居住区水景,不仅可以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据国家房产机构的近期调查结果表明:最理想的居住地为:江河湖山融为一体45%,水景22%,海景19%,山居14%。自古以来,中国人择居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依山傍水[1]。

1 应用的现状

水在我国早期庭园构成上就占据主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水体形式丰富,景致多变;水体在园林中所占面积较大,又称“巨浸”。隋唐时期,园林水景处理往往规模很大,例如洛阳西苑。

近年来,居住区水景设计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在新建居住区逐渐流行起来,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小区环境四季常绿,而且要求小区有调节空气质量的水系。另一方面,随着住宅产业化的推广,房地产企业竞争加剧,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水景更是成为各开发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的突破口,开发商竞相推出带有水景的楼盘项目,有的甚至以水景为主特色。

2 居住区水景应用的重要意义

宋代郭熙的对水的特性是这样描述的“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四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欲扶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生辉,此之谓活体也”。

水来自于大自然,她带来动的喧器,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并有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以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水景作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居住区的造园中的得到了充分运用,体现了水景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居住区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和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而且和人们几乎朝夕相处,对其感受的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水景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可谓无所不在,而水景与人们的生活更是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一般人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到水的亲切,水的气味,而且水雾、水温都能直接刺激到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往往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们,使人们感到水的另一种情趣。居住区水景最具有代表性,规划良好的水景应当把相应的风格及周围环境考虑进去。再配以音乐、灯光形成千姿百态的动态声光立体水流造型,不但能装饰、衬托和加强建筑物、构筑物、艺术雕塑和特定环境的艺术效果和气氛,而且有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3 水景应用存在的问题

水体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份。水又是一种优良的溶剂,从广义上说,几乎没有什么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为此使水体的颜色、水体的质量千变万化,常常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景观水体而言,要求清澈透明,给人以舒适感。而实际上往往难以达到。在景观水体的修复中,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3.1 忽视生态性

采用混凝土底质和驳岸,块石或混凝土这种单调而粗糙的材料与水的柔美和秀丽格格不入,还阻断了水的自然循环,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生态环境,消弱了人与水之间的亲和度。

3.2 未充分利用水资源

大多数景观用水依赖于城市供水,未积极应用节水和雨水、污水、中水回用技术,没有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

3.3 后期维护不善

由于未充分考虑限制水景可持续性的各种因素,导致水体逐渐被富营养化,水质恶化,造成负面作用,最终只能干涸停用或仅节日亮相。

4 居住区水环境的具体应用

4.1 自来水、污水系统。

设置自来水系统,由市政自来水统一供给;设置污水排放系统,接入市政污水系统。

4.2 中水应用

中水是通过将新建楼房的优质杂排水(淋浴、盟洗和洗衣废水)收集并经过适当处理后获得,中水的用水构成主要有:绿地浇灌、道路浇洒、景观水补充。

中水系统工艺与规模。根据中水用户的水质要求、优质杂排水的来水水质、以及水量平衡,对小区中水系统进行了设计。(1)其工艺为:优质杂排水收集系统—调节池—水泵—毛发收集器—微絮凝过滤—生物活性炭—二氧化氯消毒—中水池—水泵—中水供水系统。(2)设计规模150m3/d。调节池、中水池的容积各80m3。

中水系统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考虑中水处理站基建投资、设备折旧、运行费用等,该小区中水系统经营成本4.2万元/a,户均经营成本38元/家。户均节约水费100元/家。从年经营成本和年节约水费支出可以看出,中水系统的使用,经济效益明显。

4.3 水面蒸发量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置E-601型蒸发器测定水面的蒸发量,但其测得的数值比水体实际的蒸发量大,因此须采用折减系数,年平均蒸发折减系数一般取0.75~0.85。

也可用下面公式估算。

E=0.22(1+0.17W1.5200)(e0-e200)

式中E为水面蒸发量,mm;

e0为对应水面温度的空气饱和水汽压,mbar(1bar=105Pa);

e200为水面上空200cm处空气水汽压,mbar(1bar=105Pa);

W200为水面上空200cm处的风速,m/s。

4.4 雨水系统

将生态雨水利用方式与小区内景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节约自来水等水资源,减少暴雨径流,降低径流中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排入系统所造成的污染,削减洪峰流量,减轻防洪压力,还可以改善景观效果。在居住区内,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主要来源于屋面及路面,如能将住宅小区内的径流雨水采用植被浅沟、植被缓冲带等生态集水与净化方式进行雨水补水利用,即使是在降雨量较少的北方城市(如北京的年降水量约500mm左右),当住宅小区的总面积为10万m2时,综合径流系数按0.65计算,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则年可利用雨水量约3万m3,补入的雨水量不仅补偿了蒸发损失,而且还有余量可供回用。如果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弃流,再利用植被的净化作用处理后,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水质将可以满足水体的水质要求,再通过对水体结构、水循环方式及生态系统的合理设计则可实现景观水体稳定水质条件下的良好运行。

4.5 传统的结合与创新

在中国,水景最多运用于住宅区园林化室外空间设计,在创作手法上多是相对汲取东西方造园手法与要素,基本上是对古典园林的模仿与微缩;而在西方国家,除了私人拥有的花园水景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在形式和艺术方面有很大发展之外,公共场所的水景设计更受重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融入更多现代设计手法及理念,注重创意与构思,蕴涵了更多人性的、自然的思索。

现代水景的设计是对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的继承以及现代环境景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庭园水景和公共空间的小品水景两类。现代水景设计既有对传统理论及方法的继承,也突破了传统理水的形式及内涵,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的成就,体现了现代人的哲理思考、精神状态、生态及人文关注,运用了许多现代技术、材料,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水景形态。在现代水景设计中,技术的重要性在增加,某种程度上水景是以各种设计及技术手段去体现水的特性,是液态的立体艺术、雕塑艺术,每种水的营造都和建造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例如太阳能喷泉、音控喷泉水景中现代材料不锈钢、玻璃的应用等。

5 结语

水环境虽然只是住区外环境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整体环境的提升也是一条重要的、有效的途径。水,在人们心目中是灵气的象征,它流动,赋予生命力,因而,我们应尽量发挥其自然的特性,还其以本来面目,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对于现代居住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而言,不仅要注重水景与建筑环境的协调关系,做到景观美,更要注重对人的关怀与体贴,实现人性化水景景观。只有体现了人性化的水体景观设计才能成为居住空间景观中的亮点,营造宜人的居住區水景需我们不断深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车伍,张燕,李俊奇,等.城市雨洪多功能调蓄技术[J].给水排水,2005,31(9):25~29.

[3] 徐叶.水与景观的关系[J].城乡建设,2004(11):38~39.

[4] 潘建良,李道棠,李堃宝,等.住宅小区人工湿地-水景观及其应用[J].住宅科技,2003(10):41~43.

[5] 王敏骅.水景住宅的规划策略[J].园林,2005(5):22~23.

[6] 马涛.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①作者简介:丁锴(1981-),男,陕西韩城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研究。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第4篇

1 应用的现状

水在我国早期庭园构成上就占据主要地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水体形式丰富, 景致多变;水体在园林中所占面积较大, 又称“巨浸”。隋唐时期, 园林水景处理往往规模很大, 例如洛阳西苑。

近年来, 居住区水景设计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并在新建居住区逐渐流行起来, 一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仅要求小区环境四季常绿, 而且要求小区有调节空气质量的水系。另一方面, 随着住宅产业化的推广, 房地产企业竞争加剧, 为了树立企业品牌, 增强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 水景更是成为各开发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的突破口, 开发商竞相推出带有水景的楼盘项目, 有的甚至以水景为主特色。

2 居住区水景应用的重要意义

宋代郭熙的对水的特性是这样描述的“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 欲柔滑, 欲汪洋, 欲四环, 欲肥腻, 欲喷薄, 欲激射, 欲多泉, 欲远流, 欲瀑布插天, 欲溅, 欲扶烟云而秀媚, 欲照溪谷而生辉, 此之谓活体也”。

水来自于大自然, 她带来动的喧器, 静的和平, 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风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为植物、鱼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水可能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 它极具可塑性, 并有可静止, 可活动, 可发出声音, 可以映射周围景物等特性, 所以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 也可以与建筑物, 雕塑, 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 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因此水景在公共艺术的范畴里, 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水景作为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在居住区的造园中的得到了充分运用, 体现了水景在生活中, 特别是在居住区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和人们生活联系最紧密, 而且和人们几乎朝夕相处, 对其感受的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水景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可谓无所不在, 而水景与人们的生活更是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一般人们都喜欢水, 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可以接触到水, 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到水的亲切, 水的气味, 而且水雾、水温都能直接刺激到人, 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 被吸引到水边, 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 往往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们, 使人们感到水的另一种情趣。居住区水景最具有代表性, 规划良好的水景应当把相应的风格及周围环境考虑进去。再配以音乐、灯光形成千姿百态的动态声光立体水流造型, 不但能装饰、衬托和加强建筑物、构筑物、艺术雕塑和特定环境的艺术效果和气氛, 而且有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3 水景应用存在的问题

水体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份。水又是一种优良的溶剂, 从广义上说, 几乎没有什么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为此使水体的颜色、水体的质量千变万化, 常常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景观水体而言, 要求清澈透明, 给人以舒适感。而实际上往往难以达到。在景观水体的修复中, 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3.1 忽视生态性

采用混凝土底质和驳岸, 块石或混凝土这种单调而粗糙的材料与水的柔美和秀丽格格不入, 还阻断了水的自然循环, 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生态环境, 消弱了人与水之间的亲和度。

3.2 未充分利用水资源

大多数景观用水依赖于城市供水, 未积极应用节水和雨水、污水、中水回用技术, 没有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

3.3 后期维护不善

由于未充分考虑限制水景可持续性的各种因素, 导致水体逐渐被富营养化, 水质恶化, 造成负面作用, 最终只能干涸停用或仅节日亮相。

4 居住区水环境的具体应用

4.1 自来水、污水系统。

设置自来水系统, 由市政自来水统一供给;设置污水排放系统, 接入市政污水系统。

4.2 中水应用

中水是通过将新建楼房的优质杂排水 (淋浴、盟洗和洗衣废水) 收集并经过适当处理后获得, 中水的用水构成主要有:绿地浇灌、道路浇洒、景观水补充。

中水系统工艺与规模。根据中水用户的水质要求、优质杂排水的来水水质、以及水量平衡, 对小区中水系统进行了设计。 (1) 其工艺为:优质杂排水收集系统—调节池—水泵—毛发收集器—微絮凝过滤—生物活性炭—二氧化氯消毒—中水池—水泵—中水供水系统。 (2) 设计规模150m3/d。调节池、中水池的容积各80m3。

中水系统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考虑中水处理站基建投资、设备折旧、运行费用等, 该小区中水系统经营成本4.2万元/a, 户均经营成本38元/家。户均节约水费100元/家。从年经营成本和年节约水费支出可以看出, 中水系统的使用, 经济效益明显。

4.3 水面蒸发量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置E-601型蒸发器测定水面的蒸发量, 但其测得的数值比水体实际的蒸发量大, 因此须采用折减系数, 年平均蒸发折减系数一般取0.75~0.85。

也可用下面公式估算。

式中E为水面蒸发量, mm;

e0为对应水面温度的空气饱和水汽压, mbar (1bar=105Pa) ;

e200为水面上空200cm处空气水汽压, mbar (1bar=105Pa) ;

W200为水面上空200cm处的风速, m/s。

4.4 雨水系统

将生态雨水利用方式与小区内景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仅可节约自来水等水资源, 减少暴雨径流, 降低径流中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排入系统所造成的污染, 削减洪峰流量, 减轻防洪压力, 还可以改善景观效果。在居住区内, 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主要来源于屋面及路面, 如能将住宅小区内的径流雨水采用植被浅沟、植被缓冲带等生态集水与净化方式进行雨水补水利用, 即使是在降雨量较少的北方城市 (如北京的年降水量约500mm左右) , 当住宅小区的总面积为10万m2时, 综合径流系数按0.65计算, 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则年可利用雨水量约3万m3, 补入的雨水量不仅补偿了蒸发损失, 而且还有余量可供回用。如果对初期雨水进行有效弃流, 再利用植被的净化作用处理后, 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水质将可以满足水体的水质要求, 再通过对水体结构、水循环方式及生态系统的合理设计则可实现景观水体稳定水质条件下的良好运行。

4.5 传统的结合与创新

在中国, 水景最多运用于住宅区园林化室外空间设计, 在创作手法上多是相对汲取东西方造园手法与要素, 基本上是对古典园林的模仿与微缩;而在西方国家, 除了私人拥有的花园水景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在形式和艺术方面有很大发展之外, 公共场所的水景设计更受重视, 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 融入更多现代设计手法及理念, 注重创意与构思, 蕴涵了更多人性的、自然的思索。

现代水景的设计是对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的继承以及现代环境景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分为庭园水景和公共空间的小品水景两类。现代水景设计既有对传统理论及方法的继承, 也突破了传统理水的形式及内涵, 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的成就, 体现了现代人的哲理思考、精神状态、生态及人文关注, 运用了许多现代技术、材料, 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水景形态。在现代水景设计中, 技术的重要性在增加, 某种程度上水景是以各种设计及技术手段去体现水的特性, 是液态的立体艺术、雕塑艺术每种水的营造都和建造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例如太阳能喷泉、音控喷泉水景中现代材料不锈钢、玻璃的应用等。

5 结语

水环境虽然只是住区外环境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对整体环境的提升也是一条重要的、有效的途径。水, 在人们心目中是灵气的象征, 它流动, 赋予生命力, 因而我们应尽量发挥其自然的特性, 还其以本来面目, 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对于现代居住环境中的水体景观而言, 不仅要注重水景与建筑环境的协调关系, 做到景观美, 更要注重对人的关怀与体贴, 实现人性化水景景观。只有体现了人性化的水体景观设计才能成为居住空间景观中的亮点, 营造宜人的居住区水景需我们不断深入的研究、探讨。

摘要:居住区水景能有效地改善人居环境, 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对话交流, 是居住区生态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我国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水景设计应用中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针对居住区水景基本特征提出规划设计, 依照对居住区水景设计的实例分析, 最后对居住区环境中的水景景观应用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水景设计,生态,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1] 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2] 车伍, 张燕, 李俊奇, 等.城市雨洪多功能调蓄技术[J].给水排水, 2005, 31 (9) :25~29.

[3] 徐叶.水与景观的关系[J].城乡建设, 2004 (11) :38~39.

[4] 潘建良, 李道棠, 李堃宝, 等.住宅小区人工湿地-水景观及其应用[J].住宅科技, 2003 (10) :41~43.

[5] 王敏骅.水景住宅的规划策略[J].园林, 2005 (5) :22~23.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第5篇

摘 要:居住区景观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及规划领域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具有现代意义的景观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居住区的品质。不仅如此,具有不同象征意义以及不同文化表征的景观设计,能够对居住区住户的文化修养及审美观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本文主要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并着重分析传统文化元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景观设计;传统哲学观;形式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意识也随之不断发展完善。现代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布局、居住区设计等领域所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不可忽略的是,随着我国物质建设的不断提升,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景观设计作为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不断受到重视。此外,随着国家地位的不断提升,国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开始前所未有高涨。因此,具有本土倾向以及符合本土建筑的景观设计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由此带动了整体景观设计的生态链建构。

广泛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及园林设计中,空间布置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以传统的园林设计为例,其整体气质必须和园林主人相匹配,同时还必须和当地的文化气候和自然气候相协调。例如,北方的皇家园林气势恢宏、金碧辉煌之状,恰与皇家气派相符;江南园林温婉灵动、质朴高雅之貌,正与文人气质相符;如寺观园林超脱宁静、祥和慈悲之韵,与出世之境相符。从宏观意义上来理解,传统景观设计具有主客统一性、也具有物我相融性。即景观和建筑的融合性,具体体现为物质功能以文化功能来彰显,文化功能以物质功能为载体。这和中国传统思维中“中和”观念向符合。鉴于此,讨论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不可或缺。

文化的定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从结构上来看,可以将其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正如梁漱溟对文化的定义:“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如吾人生活,必依靠于农工生产。农工如何生产,凡其所有器具技术及相关之社会制度等等,便都是文化之一大重要部分……如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宗教信仰,道德习惯,法庭警察军队等,亦莫不为文化重要部分……若文字、图书、学术、学校,及相类相关之事,更是文化了。”[1]从这里的论述可以看出,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范围极其广泛,但就设计范围来讲,设计中的文化具有极其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出文化性,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掌握显得极其重要。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从各个方面入手,如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传统纹样的理解、传统色彩观、传统形式美法则等等。本文主要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哲学观念、传统形式美法则入手,探求传统文化元素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 传统哲学观念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双向建构

居住区的建筑和景观是构成居住区环境的主要部分,二者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体现为实体和空间。建筑和景观的关系应该相辅相成,共生互融的关系。二者关系的建构具有文化意义上的必然性,景观体现出居住区的整体气质,建筑为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点。在居住区的整体架构上,如果缺乏整体性和宏观性,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事实上,很多居住区在整体架构上缺乏整体性与宏观性,其中的景观设计更是缺乏有机统一性。因此,寻求能有效协调二者关系且能从宏观层面统摄二者的条件显得非常有必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血液,而哲学观念则是承载传统血液流向管道。传统哲学观念对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到景观设计中来,就是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塑造景观的过程中,要凸显出自然的重要性,同时要体现出在自然中(社会活动中)人所必须要遵从的自然规律和法则。以水景为例,水景作为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最灵动的设计部分,展现的是自然的运行法则,其顺势而为,因地制宜,与万物相融共生的特性,体现的是人在自然活动中应有的性格。因此,水景的设计应该体现出“人”的这一特性。而事实上,很多居住区的水景设计缺乏文化支撑,水景设计成为了单独的景观,无法和道路、水体、绿地、景墙、照明等有机融合。也就无法体现出真正的传统哲学观念,传统的哲学观念在这里就缺乏统摄性和建构性。而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出双向建构性,即景观设计以传统哲学观念为基础,应运而生;同时在传统哲学观念指引下的景观设计又反过来促进哲学观念的再建构,这种双向建构性是现代景观设计中最为核心的要素。

2 传统形式美法则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虚实、黑白、阴阳、疏密等传统形式美法则在现代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丰富,尤其是在西方美学思想传入我国后,产生出了大量的现代意义的形式美法则。但是从宏观来看,中国传统形式美法则更具有诗性美,更具有统摄性。在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更能够契合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例如,虚实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极具代表性的一对形式法则,它不仅反映着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同时也提出出了人所具有的特性;传统艺术中的书法和绘画,极其讲究虚实相生,虚和实同为主体,互为支撑。在艺术中,书法和绘画最能体现出虚实之间互动共生的关系,如南宋马远的《梅石溪凫图》,将花鸟和山水结合,三面实,一面虚,右下角留出空白,远处不着笔墨,却勾勒出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在景观设计中,有效地运用传统形式美法则,将会让景观设计成为盘活整个居住区的核心要素。

(1)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虚实相生。景观设计在整个居住区中处于文化承载体,其形态和功能类似于艺术品。如何才能让住户体验到美的存在是景观设计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在审美活动中,“观”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即要首先呈现在观者眼前。虚实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将景观作品引人观者眼中,如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增加虚实关系,在虚实关系中引申出其他景观设计;在园路的設计中,可以采用转换、替代、隐藏、融合等手段进行设计,突出设计的个性,表达作品的内涵。

(2)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疏密对比。疏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的形式美法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疏和密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疏和密一起构成了视觉上的对比,以引起观者的高度重视,从心理层面影响观者,从而进入“品”的阶段。例如,在植物的配置上,应该严格遵循疏密关系。竹木的培植应该以簇为单位,分点布置;而观花类和观果类植物则应密集配置,以形成疏密关系。

(3)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对称与随机。对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秩序及等级的遵循的体现,而随机是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的体现。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让观者在和谐的状态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 总结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构建和谐居住区的有效手段,在物质和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应该从文化角度思考如何构建和谐居住区。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居住区景观,是当下设计界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二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7.

[2] 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林振德.公共空间设计[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第6篇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快速增长,在城市居住时间的增加,市民化意愿的增强,农民工住房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26名农民工党员进入代表行列,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上。而农民工问题,更是每年两会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

利用这三周时间,我们走访了中天建设,德嘉建设等多个建筑工地。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杭州下沙建筑业集团都是较大规模的公司。其规章流程都比较严谨,工地的工人的住宿条件较好。

通过问卷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下沙的大型公司的工人住宿以简易房居多达到了87%之多,剩余13%则选择了工棚。并且都是由建筑单位免费提供。同时,我们对农民工住宿的人均面积做了调查,发下其选项大部分否集中在5平方米左右。我们将其与全国范围的农民工人均住宿面积做了比较,根据资料显示,2007 年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平均只有2.5 平方米, 其中最小的只有 2.15 平方米, 最大的也才 3.45平方米。90%的农民工没有自己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从住房质量来看,农民工租借的住房大多是城市闲置老房和违章搭建房屋,因此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通风采光条件不理想、户型设计落后。 在居住环境方面,配套设施少,绿化面积小,公共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脏、乱、差”现象突出,并存在消防隐患,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积。

虽然政府对农民工购买电器在政策上做了补贴。但是,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而且,农民工手中的资金较少,简易房中的电器拥有率还是较低。这也在我们的问卷中体现了出来。其中电视机的拥有率达到了62.7%,电视也是农民工茶余饭后非常必要的精神娱乐和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媒介。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一点是,空调和洗衣机拥有率分别达到了37.5%与29.3%,事实证明,随着近来农民工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下沙农民工选择租赁房屋居住和寄居亲友、宿舍、工棚的比例分别占 52%和 46%。在租赁房屋居住中,又以租赁私有房屋为主,占 37%;其次为租赁公有房屋,其比例也占 15%,选择其他居住类型的农民工很少, 仅有 2%的务工人员购买了自己的住房。 因此,目前下沙农民工基本没有自己的住房,租赁房屋居住和寄居亲友、宿舍、工棚的比例高达 98%,城市农民工居住上的临时性特征显著。

由于下沙农民工的简易房都是自行搭建,所以房屋采光情况较好。在我们的问卷中,选择主要集中在一般和较好选项。但是居住区的公共卫生却不令人满意。在我们的考察中发现,由于农民工普遍缺乏卫生意识,乱扔垃圾的情况较为明显,而且公共垃圾箱并不是每天都有专人清理。所以,尤其是在夏季,对卫生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隐患。

农民工住房问题日渐成为一个焦点,如何改善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更是成为各地政府的难题。不少地方的政府都提出给农民工给予政策倾斜。更有专家特别指出,以为农民工发放住房补贴,农民工群体中有巨大的房地产市场,提高对农民工的补贴,尤其是住房补贴,既可以满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也有利于房地产市

场规范化运作。据国际统计局统计,我国目前有2.3亿农民工,如果每位农民工每年可以领取一万元的住房补贴,那么GDP就可增长2.3%。 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受访者对当地政府是否有一定的住房补贴选择了没有或者不清楚。

对于改善农民工住房问题,政府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因素。我们研究了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后,也得出了一定的结论。涉及农民工住房的政策规定 ,一方面是一些地方陆续出台的针对农民工住房的有关政策 ,这类政策目前并不多;另一方面是关于农民工问题、 和关于住房规定涉及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从整体情况来看 ,关于农民工住房的相关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不足:

1、地方政府规定多 ,中央政府规定少 ,总体重视不够

至今为止 ,中央政府只是在经济政策中强调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但尚未出台关于农民工住房的专门政策规定。相反 ,由于农民工问题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如 ,2005年 《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 年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城务工农民住房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等。尽管政府 ,特别是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住房解决办法 ,但是与实际对政策需求相比 ,还相差甚远。

2、以往出台的政策少 ,新近出台的政策多 ,尚不形成体系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 ,除了国家一般性住房保障政策出台于1990年代中后期以外 ,有关农民工住房的专门规定基本是近几年颁布的 ,包括 2007 年出台的国务院 《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分析其原因 ,一是政府对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认识不够 ,还没有将其纳入城市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二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和生活问题日渐突出 ,逐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相继纷纷出台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办法。进城农民工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是涉及城市居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探讨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实现 “以居管人” 、“以居定人” 将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经验或许能够给我们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有很大启迪。住房保障制度问题是政府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法国的住房法律都明确规定,居住权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是国家、政府职能的基本体现。在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和地区,没有政府的管理、开发设计,解决住房问题是不现实的。 特别是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人才配置和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工作才可能持续、健康开展下去。当然,合理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也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为解决类似于我国农民工这样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城市住房问题,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融资保障机制。例如:美国政府直接出资成立了联邦住房局,为中低收入居民购房提供百分百的信用担保;它陆续建立了二级住房抵押金融机构, 为确保住房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条件;它还相继推出了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等,以适应不同层次购房者的信贷需求,并且多渠道提供融资优惠政策。在我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中低收入者住房保障的金融支持明显不足,如税收上的优惠、抵押贷款等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住房保障制度没有纳入政府的公共财政体系,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等等。

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其直接表现出的是住房问题 ,但反映出的是农民工与城市、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利益协调等深

层次问题。所以 ,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是社会和谐,国家进步,人民富裕的必要基础。

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目前尚不成熟的补贴制度等原因,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一直得不到平等对待。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2亿多农民工的国度中,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意义深远,关系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三农问题”,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应高度重视,争取早日解决问题。再则,由于我们此次针对的是下沙有系统化管理的工地,得到的结果还是差强人意。

上一篇:销售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工作导师制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