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论文范文

2024-07-22

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论文范文第1篇

下面, 笔者就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以供同行商榷。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 计算机及网络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 还可以随时检索和显示, 利用信息平台, 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像“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 提取量大, 显示质量高, 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 这样, 就可把学生直接带进训练的语境中, 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习整合的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 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 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 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2.1 课文精读

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 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 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 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 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 可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 并进行即时评价。

2.2 主题性研读

主题式研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 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 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 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 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 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 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还可进行由“面”及“点”的选择性阅读。

2.3 情境写作

多媒体电脑为作文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情境呈现讨论交流写作评价”是常用的教学流程。

2.4 互动性写作

将“故事接龙”的样式放到网络上之后, 其趣味性、发展的无限性以及作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5 论辨性写作

将辩论赛搬到网上以文字形式来进行, 这种短小然而针锋相对的写作使思维不断碰撞, 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2.6 一体化写作

即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自主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 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 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2.7 听力训练

汉语亦应与外语一样进行听力训练。 学生听取教师或同学或播放的有声资料, 现场检测并由电脑作出即时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 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 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

在学校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组全体同仁的共同研究下,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 我们作了大量的尝试和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直观激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一种渴求知识, 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由被动学习为转化主动学习, 甚至达到乐此不疲, 废寝忘食的地步。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死海不死》教学时, 将搜集的死海图片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声音文件结合制作Flash朗读影片, 随着课文朗读, 适时展示死海的位置图、人浮在死海上不下沉的图片、奴隶们屡淹不死的图片、死海开发图。 学生仿佛真的到了死海岸边, 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们不仅能够积极地读课文, 而且能主动探求死海的成因。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制作死海形成过程动画, 按步骤演示处于大裂谷中段的死海由于海水不断蒸发, 矿物质沉淀下来, 经年累月, 越积越多, 形成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 抽象的事理在几十秒的动画演示中变得直观可感, 学生情绪高涨, 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直观激趣主要适用于说明文教学, 有时也可用于记叙文、文言文教学。

3.2 情境渲染

语文教学中, 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 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 是最好的办法。 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 为使学生能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读出诗歌的意蕴, 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幻灯片, 并配有贝多芬的 《月光曲》, 通过悠扬的旋律, 美妙的画面, 学生很快进入到了一个美好、有趣的“天上世界”, 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气氛活跃, 从而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境界。 小说教学、散文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渲染情景进行辅助。

实践证明,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 因此,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论文范文第2篇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关系密切

整合不是相加关系,更不是混合,而是有机的结合。 这种结合是有主有次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要为语文教学服务,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得以更好地落实,让语文教学资源变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成绩提高的催化剂。 例如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 它侧重的是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这一点,我们就要把有一定实践性强的语文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处理,然后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消化。 在职业学校中,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我们在教学时经常运用教学挂图,报刊剪辑让学生进行演讲。 同时应用更多的是电脑、电视。 利用这些多媒体展示动态的教学画面。 例如:了解文学家鲁迅等人的生活时代,为进一步理解他的作品奠定基础。 还经常观看一些“战争影片”为理解战争年代的文章化解难点。 同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从网上采集资料,开演讲会、故事等。 这些都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可以完成。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有了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得更快。 学生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能力更强了。 因此,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关系密切。

2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优质化

我们知道,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十分强大。 它不仅能让我们的学生从视觉角度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 更主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远隔千里身处异地也能沟通。 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根据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都处在青春期,语文课堂发言没有了孩童时期的热烈、激昂、洒脱、奔放,取而代之的是沉默。 为了打破这种课堂氛围, 我们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网络上,把自己不敢、不愿与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文章, 拿到网络里去随机组合, 找到与其交流的对象进行互通有无,这是一个解决语文学习中合作交流难题的有效途径。 在职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比普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 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语文教学资源与其优化结合,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得以高效带进。

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信息技术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整体内容分解化理解,效果变得最佳。 它能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我们提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要优质化。

3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变为学生学习的乐趣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过程中, 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会逐步掌握其技能和技巧。 那么我们职高的高一、高二学生可以自己建立网站,有自己的博客。 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网上, 与人交流。 早浩瀚的网海中,提高他们的网游本领。 高三的学生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学习,同时帮助老师采集语文知识,在网络的文山汇海中允吸甘露,丰富自己,弥补课堂上“吃不饱”的遗憾。 一旦学生有了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技能之后, 他们就会把学习语看做一件快乐的事,自觉去做。 到那时,乐学就不在是一句空话了。 他们会像老师一样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做成TTP相互传阅 。 把自己的成长学习经历写成有趣的文字 ,相互欣赏。 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师所乐于看到的结果。

总之,职业学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着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整合。 因为它是我们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的落实好,把我们的职业教育搞得更好。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关系密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优质化。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变为学生学习的乐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的落实好。

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论文范文第3篇

1 视听辅助美文文本阅读课

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 辅之以影视作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生活积累, 扩充想象空间,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的一种整合形式。这种形式既可以用于课内教材的阅读教学, 又可以用于课外选文的阅读教学。在进行课内教材的阅读教学时, 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 在充分感知教材的情况下, 播放影视作品。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避免影视作品直观感性的媒体形象阻塞学生想象创造的通道, 充分发挥文学意象的丰富性、开放性、复杂性、深邃性乃至超象性等特点。另一方面, 影视作品所展示的审美意象, 裹挟和传达着制作者的理解和诊释, 而这些人的情感和生命体验, 比我们的学生要丰富和深刻得多, 能够补充学生生活阅历和经验的不足, 引领学生更加理性地把握并阐释作品的底蕴, 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与交融。

这样, 教师通过合理地搭配使用传统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手段, 既能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联想思维, 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同时也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创设清晰、直观、生动的情境,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网络读书讨论课

信息传媒这种集影、音、图、文于一身的整合传播, 为开展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自主阅读带来了可能。学生的阅读目的更加倾向于欣赏, 而不是写作, 数字化阅读资源更加全面,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还可以及时求助, 网络平台对阅读和交流过程的全面记录更有利于自我反思。与使用传统的文字阅读资源相比, 数字化阅读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特性。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不同, 学习者的阅读不依赖于课本与教师的讲授, 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 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 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 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阅读。这个标准不仅扩大了阅读教学内容的外延, 还提出了阅读教学过程的新方法, 并使个别化语文教学活动以及个人自主探究式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成为可能。网络读书讨论课的具体教学形态有以下两种。

2.1 泛读

泛读 (即博览)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借助于网络丰富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阅读, 并及时发表自己感受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和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的能力。

利用网络的特点,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色来教学, 就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网络信息既丰富又散乱, 对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说, 无用信息乃至垃圾信息占到了绝对大的比例, 有用信息往往淹没在大海般无用信息之中, 小学生从其中获得完整的教益而不需要任何指导的可能性非常之小。”另外, 网络信息呈现的迅速性也有可能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使学生来不及咀嚼、揣摩文本, 导致认知与情感的缺失, 所以, 在引导学生接受和吸收信息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促进者、指导者的角色, 及时引导, 以便培养学生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2 精读

如果说博览是一种“面”的信息输入方式, 那么精读则是一种“点”的信息输入方式。精读更适用于语文课程。它可以分为选择性阅读和取样阅读两种。

2.2.1 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指认知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在“博览”的基础上, 有目的地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 并将自己的感受发表在网上。具有相同阅读兴趣的同学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点评并适当引导, 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 其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的知觉选择性原理。认知心理学认为, 认知主体对对象的感知常常是以主体的需要、爱好、理解为原则进行感知取舍的, 通过选择性阅读刺激学生的阅读兴奋点, 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博览的基础上形成倾向性鲜明的个性化阅读特征, 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吸取信息、选择信息的能力。

2.2.2 取样阅读

选择性阅读一样, 取样阅读采用的也是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 针对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 取其精华部分, 指导学生精读、熟读, 并组织大家在网上进行讨论。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熟读、熟背精彩片断, 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语文素材;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的、最精华的信息。

3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文学知识扩展阅读课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文学知识扩展阅读课是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大量的影、音、文字等方面的资料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之前, 老师先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威尼斯风光的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通过搜索网站进行查找, 结果, 学生不仅搜集到有关威尼斯所有的相关资料, 还搜集到中国江南水乡和其它国家水城的资料。通过组织学生整理交流, 再结合课后练习。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呈现了威尼斯的异国风光, 还了解到中国苏州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情韵。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从课堂走向生活。这样, 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使语文教材更加完善, 更富于多元化, 更富于时代性与实效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程综合中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 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节和有效的学习工具, 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成为知识的有效载体, 能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情感, 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 需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培养学生选择、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网络化、教学结果创新化等方式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 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

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把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教师要充分学习和掌握这门技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从而提高生物学课堂的效率。但生物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一定要在生物学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指导下,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自身教学条件实际,进行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科学的安排和组织,达到优势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生物学教学;整合;优秀人才

随着计算机技术向各应用学科的普及渗透,计算机作为新型教育媒体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把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因此,生物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一定要在生物学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指导下,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自身教学条件实际,进行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科学的安排和组织,达到优势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优秀人才。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优势

(1)给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课时,教师利用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上课时首先播放一段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视频:在非洲草原上,几头狮子正在悄悄地潜近斑马群;斑马似乎感觉到什么,突然停止了取食,昂头屏息,凝神谛听,一发现敌害便迅速奔逃。还有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画面。这样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都在思考动物的行为有什么作用。这时,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会急切地想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样,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的视频,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而把他们很自然地引入本课的学习。

(2)摆脱时空的限制,把学生带入生物学世界。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正在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纵深研究,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尤其是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却显得无能为力。比如病毒十分微小,要看清病毒的结构,往往难以做到。在这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课的教学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都是用肉眼无法直接看不到的,把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全过程做成Flash动画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放大的、连续的、动态变化的微观细胞世界,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既有宏观世界的又有微观世界的,其时空跨度很大,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摆脱这种时空的限制。

(3)虚拟现实,再现过去。在生物学中,有些知识不能看到或再现其全过程。例如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课的教学中,原始地球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很难用语言描述,而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宇宙与人》等与地球上生命起源有关的科教专题片,就能让学生在感官上了解原始地球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讲解,再结合挂图进行教学,学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不仅少而且是不完整的、片面的,进行科学推测很难。这时,教师利用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生物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模拟“原始地球”的状态,非常形象直观,学生既加深了理解,又增强了记忆。

(4)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上只靠文字和语言来传授知识。而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知识不仅抽象、难懂,而且又看不见摸不到,如病毒的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抗原和抗体等,如果还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会难理解消化。这些重点、难点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将图片拆分、组合、缩放,将视频文件重新剪辑,把抽象、难懂的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多媒体课件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误区

(1)“虚”与“实”的关系。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将动植物标本、实物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和深入地分析;同时还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显微镜的操作、标本的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培养基的制作、制作米酒技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达到《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是用多媒体课件取代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一定会影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放弃使用多媒体课件,解放学生的双手。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十分重要。

(2)“人”与“机”的关系。目前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有些多媒体课件纯属一般性的讲稿,只是把教材中整段的文字和插图搬上电子白板,课件从内容到习题,与教材相差无几。教师利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是一页页把教案投放到电子白板上,讲课时用激光笔指着电子白板“读”,这样,一页一页很快过去了,时间不到一半,就把教学内容“读”完了,由于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节奏快,这就形成了新的“满堂灌”现象。此外,有的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过分追求画面的修饰、音乐和动画的播放,这样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教学优劣并存,只要在正确的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全体师生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完全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整合到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这样培养的学生,能在未来信息化的社会中完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进而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辽宁省庄河市第三十一初级中学)

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课程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现代教育向前发展。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口头表达创设了情境。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之前,让学生在上网查阅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去了解桂林,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丰富了感性认识,积累了感性经验。学习课文时,很快能体会到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不虚传。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介查找我国其它的名胜古迹,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当学生沉浸在网上再现的情景中,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乘势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进行口语交际,分别介绍自己在网上欣赏到的美景,抒发自己网上游历的不同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尽情倾吐心中的愉悦之后,又让他们说写结合,把游览过程及内心感受整理成文章,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

(二)创设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在教育网络化的今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合作解决问题,互为师生、互相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可便捷地搜索相关网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可“登陆论坛”,将不懂的问题与老师同学交流;还可借助于电子邮件、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网络中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非本校、非本地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获得多元化的语文知识„„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敢于质疑,使每个孩子都有对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语文课堂则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三)开发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如何在广泛的信息海洋中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迅速地判断资源的价值并进行取舍,如何将资源重组并合理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制定的知识目标,组成研究小组,分工合作,自行通过网络或从资源库搜索、收集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交流,并获得新信息;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及相关事物等。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之前,先让学生分组去收集有关索溪峪的资料、图片,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索溪峪的美丽风光”,这时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查找、收集、整理、创造等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一旦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努力获取更多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查找与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把处理的视频、图像、文本资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之中,整合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始终在积极作用之中。如学习《墨梅》这首诗,在聆听教师配乐朗诵、观看了“梅花”的视频及图片后,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综合作用,进而兴致勃勃地结合梅花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去朗读古诗、体味诗情,理解、领悟到梅花不畏严寒、无私奉献、高洁自重的道德情操。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多年来教育一直寻求的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目标。

三、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是学生探索问题的桥梁,利用直观的效果,解决课文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甚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信息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让学生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习气氛,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真正地体会到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

(二)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来看,对课文词句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然而学生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出现障碍。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

一。如《狱中联欢》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是巧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再现课文情景,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唤起情感体验。如《开国大典》、《飞夺泸定桥》这类课文,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大渡河的水流湍急,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过江的惊险场面。使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进行描写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呢?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新途径。

1.拓展学习的内容,促进语文教学的优化。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你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网络与语文学习的整合使得语文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进、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的可作为学习前的准备,有的可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有的可作为学习的拓展„„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旧、窄、死,使之变得新、宽、活,使语文学习的内容更开放,成为一泓永远流淌的活水。例如2004年暑假里的奥运会让每一个人都振奋不已,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更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无比自豪。这学期有《向往奥运》一文,课前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对奥运会的了解时,许多学生对奥运会一无所知,显得茫然。怎么办?课堂教学怎么进行?于是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了解到奥运历史、人物故事、申奥历程等相关知识后,再来上这一课,大家的兴致空前高涨,学习状态非常好,一起沉浸在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热烈向往中。课后还有个拓展性练习:你打算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因为课堂上对奥运会有了较丰富的了解,所以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

2.丰富作业形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式、层次性、个性化的作业,其练习效果比传统的要好,是传统的作业方式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通过带有娱乐性的、不断给以肯定的作业形式,能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到一种成功,感受到一种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开拓解题思路,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如进行写作训练,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作为命题要素;。然后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写作,给了学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

3.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学习语文,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关注学生课外语文学习,让学生尽早、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开展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内容有限、时间有限、所得有限,而电子教材可以作为完成语文学科目标的有效途径,或者说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的电子图书库,提供很多与时代脉搏紧扣的阅读材料,而且篇幅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既可以为语文课的学习提供服务,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用电脑统一呈现阅读材料,能让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大大提高了独立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老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语文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论文范文第6篇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有效性

2.1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创设情境 ,激 发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的导入是一门学问,导入环节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节课的积极性和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各种情景,用缤纷绚丽的色彩,美丽迷人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例如教学《欢庆》一课,笔者以祖国成立60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视频来导入新课,伴随着《歌唱祖国》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一同观看整齐的阅兵式视频,学生们瞬间被感染了,这种激动兴奋地心情一直贯穿着课堂始终。再如《可贵的沉默》是对亲情的赞美,笔者用《祝你生日快乐》歌曲导入新课,学生看着屏幕上的大蛋糕和哼唱着生日快乐歌,仿佛看到了自己过生日的场景,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诱发了学习动机,才使得学生产生多元化的感受。

2.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突出重点 ,突 破难点

每篇文章都有其重难点。在传统教学中,单凭教师用语言去讲解课文可能无法解决重难点。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了解和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果传统老师只是单纯的说教,学生被动的接受,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时,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詹天佑的生活背景和资料,通过抓课文中关键字词和朗读课文体会詹天佑的壮举和爱国热情。而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方法开凿隧道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 但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不能理解。于是笔者用课件这种直观的演示,不用教师多讲,学生通过观察自然会了解到人字线路的巧妙设计,自然会深深佩服詹天佑的聪明才智, 从而顺利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课外拓展

语文学习重点是感悟和积累,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工信息,能极大地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延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教学《寓言两则》时,学生对寓言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发展,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课下上网查阅寓言故事,然后班会课进行寓言故事讲述比赛,或自由编剧本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又如,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课上通过向学生提供有关更多小动物能预知环境变化的, 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文章所形成的资源环境,能够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 开阔学生的思路, 增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此外,信息技术还起着交流工具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实现异地非实时的情感与信息交流,增加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或交作业。教师还可以与家长通过网络工具进行实时沟通和交流。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出现的误区

首先,关注课件,过多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老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 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所用色彩比较艳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还有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万能的,授课时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成为了“课件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大量多媒体课件就是把传统教学中该说的、该板书的信息材料变成电声光教育媒体,到必要时放出来给学生看、听。我们的课堂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热闹纷呈,这样只追求形式,不追求实质的整合使得教师仍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4反思

信息化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加强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要积极热心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究如何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对于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技术,教师要热心钻研和自我探索,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此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有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的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地选择、探索和建构。这就要求学生由更高的学习自觉性, 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