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与陶瓷装饰论文范文

2023-12-09

装饰艺术与陶瓷装饰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优良传统文化的国家, 它的陶瓷文化也是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的, 陶瓷在8000多年前就在祖国的一些区域内产生, 陶瓷文化是中国文明的一个象征, 它在古代世界十分的著名的, 以至于被其他的一些国家认为是生产陶瓷国家的。中国的英文的第二个意思就是陶瓷, 这足以说明陶瓷对于我国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外的著名程度。利用自己现有的条件, 创造发明了一些瓷器, 并且将中国的古代文化与实际相结合, 这种陶瓷所呈现出来的是内在和外在的一种融合的状态。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一些文化内涵。

二、装饰美的发展历程

装饰美, 是与陶瓷艺术密切相关的, 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 装饰是美术的一个成分, 它的本质也是美术。装饰的本质就是美术一种活动, 它是一种精神的产物, 是意识形态活跃的一种表现[1]。是有丰富的想象力, 加上自己对于美的感知所创造出来的, 它是表达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表达美好的情感与其他人产生共鸣的一种活动, 同时它能够借助这种活动来传达给其他人这种美的感受。它不仅仅是意识上的美, 同时它可以通过具体的物来表达出来, 它又是一种形式上的一种美。对于瓷器上的装饰有多种的表现形式, 可以在瓷器上的一些颜色上表现出来, 还有一些瓷器上存在着一些雕刻或者镂空等, 对瓷器进行一些彩绘, 都是对瓷器去进行一些装饰的手法。装饰的手法的不断创新开展为以后瓷器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几代瓷器的产生都会在原有装饰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在每一个朝代的瓷器, 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装饰的特征, 但是又结合着其上一个朝代或者以往朝代的一些本质的东西。在明清时代。还进行了大量的一些彩色绘制改良, 由此出现了一些五彩缤纷的一些瓷器, 他们大多数都是为宫廷所作, 这种装饰在各个朝代都会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一定的风格, 它不仅仅与人们的一些审美相关联, 它也表现着整个时代的大特征大背景。考古学家针对这些瓷器就能判断出是哪一个朝代, 瓷器与自己朝代的文化在也密切相连[2]。瓷器发展了7000多年, 他的手艺和装饰等方面都呈现出十分丰富的形式。

三、现代瓷器发展的一些特征

现代瓷器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创新, 不仅创新了瓷器的样式装饰, 同时还创新了它的一些生产的方法, 产生新的方法, 新的形式来促进的整体的发展。瓷器技术也在不断的学习国外的优秀的一些瓷器装饰方面的文化来增强自己的一些艺术感和一些表现力方面的内容。陶瓷不光学习制瓷方面的艺术, 还要从绘画和其他方面比如建筑雕塑等方面去寻找一些有利于艺术创造的东西, 紧随着时代的一些步伐。体现出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 虽然如今的一些生活方式已与古代有了很大的不同, 审美方面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人们更加追求的是一种简洁的美观[3]。陶瓷艺术逐渐向简约化的方向去进行发展, 不光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同时还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生活的一些需要, 让人们在瓷器中感受到生活的一些放松。现代陶瓷也延续了一些传统陶艺的一些手艺和技术性的东西, 但是在审美和装饰的方面, 与传统的一些陶瓷的艺术却表现出一定的差距。传统的陶艺是有许多人去制作完成, 大多数是为宫廷服务。而现代的陶艺却是作为一种艺术, 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专门去进行创造, 这些瓷器有很强的一些实用性。有一些只具有观赏性就可以进入市场, 人们也对这种形式十分的喜欢, 他们将陶瓷作为一种收藏品, 作为自己家居中的一部分, 而不仅仅是为了使用去买一个瓷器。但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都可以利用陶瓷的一些多元性去对原有的陶瓷进行一定的装饰, 这种装饰是对人文方面一个具体化的表现[4]。现在瓷器更注重的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结合陶瓷传统的基本文化, 还有它的古典的艺术风貌和技术方面进行改造。

四、陶瓷运输的发展历程

陶瓷艺术与其他的艺术一样, 都是来自于生活, 来自于一些社会功能等方面限制下所产生的陶瓷, 与绘画是密切相关的。东方的一些美术的特色, 随着一些因素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迁, 瓷器逐渐具有了时代性特征的一些鲜明的特征具有时代感。我国古代的一些陶瓷样式是十分淳朴的, 但是它的烧制工艺为其他时代的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们从生活中来用于生活创造出了一些比较符合人们需要的一些陶瓷, 这种陶瓷上都绘制了比较人文的一些图画, 都是生活中的物象, 并且尽力的去做得更加优美[5]。在我国陶瓷的制作史上, 从陶到瓷的一些制作方式上, 都是表现出了技艺更加的成熟。在陶瓷之后的发展的过程中, 它是不断的使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相结合, 在不同时代甚至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风格的特色。现如今的陶瓷更注重的是人文方面的一定的关怀, 表现出了对人类命运的一些关注, 一些陶瓷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对于其他人的一种深切的关怀, 它包含了一种境界, 一种意境, 同时能够让观看的人们去进行感同身受的去进行感悟, 不断的丰富着人们的文化内涵[6]。

五、结束语

中华文化是陶瓷文化不断的去创造的一个基础, 要牢牢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个关键点。在发展陶瓷的时候, 要立足于自己的文化根基,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的有利于瓷器装饰的发展, 要紧紧的去依靠中华文化, 也是他们进行独特的创造的一个有利的条件。用这些, 对他们比较有利的条件去促进自己的发展, 立足自己的文化的基础之上, 要结合现代性的技术对陶瓷进行一定的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瓷器的另一个辉煌。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它是我国一个优秀的文化的精髓, 它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殊的艺术的手法。它的制作是采用十分精巧的手艺, 本篇文章从一些装饰的程度去对陶瓷进行分析, 来分析陶瓷艺术的起源, 装饰形式是如何形成的。还分析一些关于发展创新, 中国的陶瓷与西洋陶瓷融合等方面去进行发展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艺术的装饰。

关键词:陶瓷,艺术,装饰美

参考文献

[1] 林梓波.中国陶瓷艺术装饰美探微[J].三明学院学报, 2004, 21 (3) :97-100.

[2] 王时蒙, 许倩晔.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装饰美[J].大众文艺, 2013 (14) :109-109.

[3] 装饰.浅析装饰与陶瓷艺术美[J].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 2012.

[4] 刘静.陶瓷艺术的装饰美[D].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1.

[5] 占美, 舒欣.浅谈中国陶瓷艺术中的朴素美学[J].现代装饰:理论, 2014 (3) :156-156.

装饰艺术与陶瓷装饰论文范文第2篇

中国陶瓷史举世闻名, 在整个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审美变化, 人们对于陶瓷的理解已经与曾经大为不同了。现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精神追求已经有了显著地提升。陶瓷也不仅仅再是一种普通的生活用品, 而是逐渐有了新的变化发展。使用, 实用, 美观, 装饰已经是现代生活的必然需求了。

陶瓷装饰的发展, 更是在原有的固有思维中跳跃出来, 运用新的材料和手法, 给传统陶瓷加以现代审美的创新, 这更加推动了综合性陶瓷装饰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是不停止的, 是无止境的。只要社会在发展, 创新就一直会存在。对比分析传统陶瓷装饰与现代陶瓷装饰, 看到创新点并去加以论证, 旨在发掘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在表现形式、材料运用、艺术角度等众多方面的创新, 并结合现代大众审美理念, 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处理, 最终产生对陶瓷综合性装饰的全新认识, 为陶瓷艺术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1、概况

按照装饰工艺归纳, 大体分为三类:胎装饰, 釉装饰和彩装饰。三者都可分别使用或者相结合。胎装饰即直接在胎表面进行装饰, 可对瓷胎本身加以镂空、刻花、剔花划花等, 也可在胎表是进行贴塑, 也有为了弥补材质的缺陷, 现在表面施一层化妆土, 使胎表光滑, 即可掩盖住瑕疵, 有利于在上面装饰。釉装饰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根据形态和工艺分为窑变釉, 结晶釉, 洒彩, 开片釉和绞釉。另一种是根据形成过程分为釉料装饰和釉层装饰。彩装饰则是在胎体、化妆体或釉面上以彩料通过点、染、洒、涂、绘等手段饰以彩色图案的装饰方法。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点彩装饰、彩斑或彩条和彩绘装饰。而陶瓷综合性装饰, 则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工艺手法综合运用到一件整体的作品中, 其中包括运用胎装饰中的雕刻、镂空、划花、剔花、印花等装饰手法以及釉装饰中的喷、洒、浸、淋等装饰手法, 使用彩装饰形式等等, 同时更可以把陶瓷材料与其他新工艺材料相结合运用到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中。这就是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的不同与创新。

陶瓷综合性装饰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没有固定的要求, 装饰形式、装饰工艺、材料选择即运用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随意安排。这就为每一个创作者提供了无限大的发挥空间, 创新更是可以无拘无束。但由于不同的装饰材料等都有自己固有的特性例如软硬度、可塑度、可承压程度以及不同的烧成温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使用组合时需要首先了解我们所使用的装饰材料的自身特性并且对其要有一定的肯定和使用把握能力。

2、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的传承及创新

在日益发展的现代审美艺术的带动下, 中国的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唯有创新发展才能在现代社会人民的审美中立足脚跟, 持续发展。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 陶瓷综合性装饰也逐渐走向多元化, 审美视角也在不断地拓宽, 锦衣挖掘陶瓷综合性装饰的现代手法特点, 是现代陶瓷艺术装饰给大家带来现代所不一样的独特装饰形式, 用新颖、多变的思维创造出具有欣赏性、实用性的陶艺作品。

二、对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材料分析

1、泥料的功能综合创新和运用

首先还是最基本的胎, 泥料的选择和运用, 这也是泥性体现的本身。它是自然的, 是最普通的, 也是最特别的、最不可缺少的。而不同的泥土则会因为产地、质地、天气、位置等差异, 产生不同的颜色、肌理、风格和感觉, 这也给赋予了各自泥土不同的表现语言, 如山土、天土、黄土、红土、紫砂泥等等, 从视觉, 嗅觉, 触觉上都可以区分, 因为这些泥料的粗细、色泽、手感、可塑程度、烧成温度甚至气味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所以这也像我们传达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从整体来看, 陶土给人的感觉是粗犷、厚实、质朴、凝重乃至沧桑;而瓷土的感觉却恰恰相反, 瓷土则显得细腻、单纯、温柔、单薄及轻透。不停的泥料再次进行艺术创造, 就会有全新的审美形象。

在最普通的泥料中, 人们为了打破常规, 也逐渐开发出了新的探索追求。为了使得泥料的色彩更加丰富, 便出现了色泥。可以在泥料中添加微量的颜色, 在揉泥的过程中充分接触, 使泥料本身具有一定色彩的本性。这样烧成后的瓷器如果揉泥均匀, 那么本身的颜色就更加自然质朴;如果揉泥不均匀, 那么就会有绞胎情况出现。, 整个瓷器就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此时再加以刻花或者彩装饰等, 整个作品就会有一种全新的现代独特的气息。

2、釉的创新运用

釉是一种神奇的存在, 烧成前后有着完全不同的颜色, 每一次烧窑, 即使同一种颜色也会有着细微的差别与变化。这也是它独特魅力的所在。在陶瓷装饰的发展过程中, 釉的出现最开始就是为了表现原材料的固有色, 打破泥料的呆板与统一。后来为了掩饰坯体瑕疵, 然后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去控制颜色, 陶瓷装饰的色彩也由单调逐渐丰富, 装饰手法也从单一到多样, 釉的装饰作用则更加重要。风格迥异的色釉装饰, 集含蓄、奔放于一身, 丰富多变的釉装饰给每件作品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也推动了陶瓷综合性装饰的进一步发展。也使人们对釉有了新的认识和运用。釉, 可喷、可洒、可浸、可淋、可点、可画, 可以形成流动与静止等多方面的视觉感受, 从防止液体外渗或掩饰坯体的瑕疵, 不同釉由于不同工艺、不同配置, 和烧制过程的窑变, 升华了作品表现的艺术境界。

3、彩装饰的创新运用

彩装饰多以手法为主, 它与釉装饰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当今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 醴陵釉下五彩, 就是传统的装饰。而加以新的手法形式, 例如与胎装饰中刻花、贴花等手法运用等。

4、新兴综合性装饰元素的创新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与开发, 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审美, 而是希望加入更多的新兴现代材料技术, 在传统中发展, 陶瓷综合性装饰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创造、变化和发展。胎体的泥料装饰、釉装饰、彩装饰以及新兴材料等装饰形式有意识的综合, 产生了质感对比、肌理对比、光泽对比等, 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综合性装饰的艺术语言和感染力。泥料中添加纤维, 固化材料, 给作品加以创新, 或是在烧成之后, 用绳子, 亚克力等材料对瓷器进行加工处理。有了新兴综合性装饰, 艺术创作才得以完成, 把现代艺术思想通过陶瓷综合性装饰融入到现代作品中, 人类的现实思想才得以保存。每一件作品都有它自身所想表达的艺术情感在里面。

三、结束语

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 这就要求陶瓷艺术家要不断的超越前人, 把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入其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 也给我们带来另一半球的全新思想。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已经变得越发重要, 将会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继承与发展才是我们全新的动力, 在立足于传统的同时, 也要开拓创新。形成全新的现代陶瓷发展路线, 与国际接轨, 与未来接轨, 是陶瓷能够更加长远的立足与发展。

摘要:历史上长久兴盛的陶瓷, 从生活必需品到艺术装饰品, 在如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中使得陶瓷装饰艺术这一层面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综合性装饰也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社会这一大群体, 探求传统陶瓷艺术已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分析研究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创新才是新发展, 在继承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传统的同时还有对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的发展, 它着重表现了创新是现代陶瓷综合性装饰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陶瓷装饰,综合装饰,创新

参考文献

[1] 韩美林.中国陶艺家.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

装饰艺术与陶瓷装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常常被冠以清高、坚韧、超然脱俗等优秀品质。竹元素的应用赋予紫砂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器物。本文以竹元素在紫砂器设计中的多样化应用为切入点,从竹元素题材与紫砂的关系,竹元素在紫砂造型和装饰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竹元素在紫砂器型设计中的表现手段与装饰方法,通过分析研究提高大家对竹题材紫砂器创作的认识,为今后的创新设计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竹元素;紫砂器;文化意蕴;造型;装饰

紫砂陶经过近千年的发展,逐渐从陶瓷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门类。人们根据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成型工艺,进而创作出众多造型精美、富有趣味性的紫砂器具。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表现了人们从赏竹、爱竹到赋予竹器型人文内涵的发展过程。虽然竹元素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但在紫砂创作中它与器型完美结合,产生集高度审美意义实用性与装饰性一体的工艺品,还是非常罕见的。竹元素题材在紫砂器型中的应用自古有之,并在各个时代都出现过数量可观的经典作品。对这些作品的了解和分析能够使我们理解作者当初的设计思维,掌握竹元素在紫砂器中的设计规律。

一、“竹”元素题材与紫砂器的关系

(一)“竹”元素的文化意蕴

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20世纪初出土的甲骨文中人们就已经发现竹子符号的存在。因此可以推测,中国的竹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就明确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1]。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竹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竹,作为自然环境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因其独特的内空心结构与翠绿拔直的外观深受大众喜爱。在五千多年的中国歷史发展中,竹已从一种单纯的植物形象脱胎换骨,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竹子因中空外直的造型,极易让人产生“豁达”“正直”等字面意义的联想,因此被古人们赋予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品德。又因其被雪覆盖也不断裂的良好韧性,给人以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艺术想象。从魏晋年间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到北宋的豪放派诗人苏东坡,再到“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古往今来,文人雅客,皆爱竹品性,自喻为竹。然而,竹的文化并不拘泥于小众墨客,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道出了一个大江南北的独特文化现象,即竹元素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已渗透到大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并积淀为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意蕴。

(二)“竹”元素在紫砂器中的体现

地处太湖之滨的宜兴山青水秀,遍地翠竹,誉名“竹海”,是吸引历代许多文人雅士的往来之地。宜兴紫砂器造型简洁大方,色彩朴实古雅,颇受好雅之人青睐。文人参与到宜兴紫砂艺术的创作中提升了紫砂器物的档次,由此,紫砂器高度的文化艺术性与竹子的内涵风格相映成趣,紫砂艺术与竹文化从此结下不解之缘。宜兴紫砂不断吸收并融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使自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雅趣。

一切事物从初始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都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磨合期,竹元素与紫砂器的结合也不例外,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初的紫砂壶竹元素出现在明代早期,当时的紫砂造型较为粗犷,是对竹子自然形态的单纯模仿(如图1),壶身整体造型朴实,偏重实用性但缺乏灵动性与审美性,不难看出最初竹文化与紫砂器相结合时的粗糙以及当时制作技艺的局限。随着制作者们对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对竹文化与紫砂器融合的探索,竹元素紫砂器的造型和文化属性发展到明代中期已渐趋完善(如图2)。壶钮、壶嘴、壶把以及壶身的造型设计已经不再止步于对竹子单一造型的模仿,而是运用抽象、简化等手法提炼元素,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加上壶身刻有以竹为主题的诗句,大大增强了紫砂器的审美性和文化特征。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如今竹元素紫砂器,无论是制作技艺还是文化内涵都已经发展得至臻至美,也从最初片面注重实用性,向更关注文化性与审美性的方向迈进。

二、“竹”元素在紫砂造型中的运用

(一)传统紫砂器中“竹”元素的运用

古往今来,在紫砂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造型优美的紫砂器型脱胎于世。而只有经过岁月沉淀,被艺人们一脉相承的那些造型精炼、气度非凡的作品才能被称为经典传统紫砂器。从竹元素在紫砂器型上的艺术表现形式看,可分为两种方式:抽象性竹元素的应用和写实性竹元素的应用。

1.抽象性“竹”元素的运用

大部分传统紫砂器型在应用不同的元素时,其造型整体上大同小异,没有因为元素的加入而变化太大。比如说方器紫砂壶,无论与何种元素结合,其整体造型仍旧是方形,只有面的多少和形的高低宽窄之别。这也要求作者设计时所加元素要尽量简练概括,在体现元素特性的同时要做到和器型浑然相成。因此我们就能发现在很多传统造型中竹元素都是以相对抽象的形态出现。例如图3中的这把茶壶,常规概念中的竹节是圆柱体,而此器型则是一把四方壶。该壶中的竹元素就采用了抽象的表现形式,摒弃了原有的设计思路。壶身处几抹线条虽是简洁,却归纳出竹节的形象神韵,使器型显得端庄且稳重。再例如这把《龙头捆竹壶》(如图4),壶身别具一格,巧妙地对单个竹的形态重复排列组合,勾勒出一捆竹子的艺术形象,但在真实自然环境中,是很少会有大小、粗细都如此一致的竹子形状。换句话说,这是作者通过对自然对象的观察后运用概括、提炼的手法进行的艺术处理,抽象性地创作出“一捆竹”的茶壶造型。假如在融合竹元素时一味地生搬硬套,而不加以改造和消化,那最后产生的造型是缺乏思想和神韵的。

而抽象形式元素的运用,不仅能设计出简洁大方的紫砂壶造型,同时也精妙地反映出了竹元素的艺术特性,使紫砂器创作按照一定审美的法则进行,达到气韵生动的目的。

2.写实性“竹”元素的运用

如果说抽象元素应用目的是为了保持器型的简洁与完整,那将竹元素以写实的表现形式应用于紫砂器中,则更偏重于体现紫砂的制作技艺高度与作品的趣味性、观赏性。竹元素写实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代制壶高手陈仲美所做的《束竹柴圆壶》(如图5),该壶造型由一束饱经风霜的干竹柴组成,刻划细致入微,将竹子表面的纵横纹路、沟壑破损都制作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真切地感受到一捆风化破败的竹柴形象。整体于平实中见优雅,器形逼真悦目。这是陈仲美的佳作之一,《阳羡茗壶系》将陈仲美的作品定为神品。

由于竹子代表着高洁、坚韧的品性,因而常常与文人墨客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也就使得文房紫砂器中竹元素的应用较为普遍。清代花器制作大家陈鸣远通过对“竹笋”造型的模仿制作而成的水盂(如图6)就是一件十分精巧写实并且实用的文房用品。根部印有篆书“陈鸣远”小方印,其胎质细腻,颜色呈土黄色。形若一横卧的竹笋,形态丰满,六片笋壳紧紧相叠,细密的筋脉根根清晰自如,根部笋痣刻划得惟妙惟肖,虫蛀痕迹表露自然,口注功能也合理,真可谓是巧夺天工的紫砂珍品。

虽然写实追求的是越真实越好,但也应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有所取舍、归纳和精炼,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并要充分运用紫砂五色土的特性,使制作出的器型不娇不艳,神态逼真而感人,这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工艺素养和长期的生活积累。

3.现代紫砂器中“竹”元素的运用

现代紫砂器造型设计更多的是“求新求变”。随着社会进步和大众整体艺术素养提高,从艺人员的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对竹元素产生了有别于传统的理解,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能够从不同视野入手,以竹抒情,寓情于器,产生了与时代高度契合,古朴雅致,灵动飘逸的陶艺作品。

现代紫砂器造型设计新颖,竹元素的应用脱离传统束缚,回归到艺术理性思考,在弱化使用性的同时,强调了器型的时代性和视觉的装饰效果,结合作者自身的创新设计理念,给人焕然一新的感受。例如(图7)天籁壶就是以竹元素为主题模拟手风琴形体设计的方壶造型,器型中竹节、竹叶在壶嘴、钮、体、把上的点缀运用恰到好处,充满韵味,整体比例和谐统一,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与思考。

创新为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作者自身智慧、文化底蕴与创意的展现[2]。改革开放40年来,宜兴现代紫砂陶艺创作形成了自身特点与风貌,可谓开一代之先河。以吴鸣大师创作的《竹林寻贤系列》为例,该套作品用写意手法非常贴切地反映出以竹为元素的现代紫砂器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图8)。“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赋诗、谱曲,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每把壶的造型设计均反映了特定的人文思想,作者把传统文化典故融入现代紫砂创作中,用纯美术的观念和手法进行处理,紧扣竹元素主题,造型优美,以现代人的器物语言表达形式与先贤对话,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整套作品中竹元素的应用形式多样,壶身设计以抽象的竹节形象体现,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曲或直,提炼出竹元素特征的竹节纹路为肌理玄线,装饰应用于器型上,在视觉上产生节奏与韵律之美,紫砂器型设计完全从审美角度考虑,忽略了实用功能。打破了传统茶壶嘴、把、钮对称布局的概念,妙心所用,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紫砂器型,反映出作者对现代紫砂器创作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三、“竹”元素在紫砂装饰中的运用

紫砂陶器大部分以素面素心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天然材质所蕴含的淳朴、典雅、含蓄的艺术特色,当然也有不少作品选择在表面进行装饰,增添作品观赏性和趣味性,丰富其文化内涵,以适应更多人群的欣赏。竹元素题材在紫砂装饰中应用广泛。紫砂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手法有紫砂陶刻、堆花、泥绘等。紫砂装饰是在造型艺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中竹元素题材的装饰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一)陶刻手法

紫砂陶刻是所有装饰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技艺手法,是诗文、书法、绘画以及篆刻等诸多艺术形式在紫砂器上的结合与应用。陶刻作为紫砂陶装饰的主流,数百年来一直深受大众的欣赏与喜爱。传统装饰中最常见的装饰元素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而这其中又以“竹”最受欢迎。

以陶刻的手法将竹元素应用在紫砂器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具体步骤。首先,在装饰前应先在纸上设计出大致的图案纹样,通过反复的比较和思考定出竹纹样草图,然后再用毛笔沾取墨汁在器型表面绘制草稿,调整图案与紫砂器形的位置关系并确定出纹样比较合适的尺寸大小和疏密关系,最后运用陶瓷刻刀并配以娴熟的陶刻技巧,准确地刻制出设计好的纹样。在壶身、花瓶、笔筒或者陶盘上以随意简洁的线条刻画出竹叶、竹笋、竹林等形象(如图9),使之充满文人的怡情雅趣以及高尚、刚毅的精神内涵。

紫砂陶刻中最主要的就是娴熟地掌握刀法的运用技巧。陶刻时,一般采用金石技艺中的双刀正入法、单刀侧入法等近10种刀法[3]。可深可浅,可粗可细,可刮可划,而不同的刀法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竹元素陶刻需做到竹叶片片有深浅,边缘线条干净,竹叶稍线条慢慢收尖并流畅自然不卡顿,整体的形态舒展优美,灵动自然,只有做到这些,才算是一件好的竹元素陶刻作品。

(二)捏塑手法

紫砂的捏塑装饰是一种用紫砂泥在器型体上做出立体或者半立体造型效果的艺术表现形式。常见的捏塑手法有圆雕和浮雕两种,它们在紫砂器型中的装饰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性。竹元素的圆雕手法在紫砂器中常用于壶嘴、壶把、壶钮的立体造型装饰,而浮雕的竹元素表现主要以贴塑的形式,装饰位置在壶身、壶盖表面(如图10),该壶壶身处就贴有若干片竹叶,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两种捏塑手法的装饰效果在茶壶上都有很具体的体现,在展现文化意蕴的同时丰富了紫砂壶的装饰效果。

(三)泥绘手法

以泥饰器的装饰手法称之为“泥绘”,是用紫砂泥浆在壶坯上堆绘花鸟、山水或图案纹样,并使装饰图案有一定厚度,类似浅浮雕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泥绘装饰是从旧时的漆器堆雕工艺方法发展而来,在已成型完工的具有一定湿度的坯体上使用毛笔将色泥在器型上进行堆画,局部、细部用专制工具精细雕琢,使之质感加强,有浅浮雕的效果,烧成后的泥绘茗壶,清新自然,历久弥新。

以竹为元素的泥绘装饰手法可分为本色壶泥装饰和异色壶泥装饰,两者只是在材料的运用上有所侧重,但其内在的装饰手法和文化内涵都是一致的。泥绘装饰手法须具有书法绘画、贴塑的深厚艺术功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本色泥料色彩统一,描绘图案不显突兀,有一定空间感。异色泥料是使用不同的紫砂泥料在器型表面进行绘制装饰,通过泥料色彩上的对比,更突显出装饰图案的优美灵巧。如邵春来制的八方宫灯壶(如图11),在紫泥壶身上堆绘浅异色石头、秀竹,层次分明,背面饰以品茶诗句,风格优雅。

四、结语

竹元素在紫砂器中的应用不仅起着传播竹文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丰富与拓展了紫砂器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化人爱竹、赏竹的心态助推了紫砂竹器型的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发生改变,竹元素在紫砂造型设计中由写实逐渐向写意过度,我们从明代陈仲美制作的《束竹柴圆壶》到现代吴鸣的《竹林寻贤系列》组壶的演变过程中发现,竹元素在紫砂造型上的表现手段已由具象走向抽象,形成了高度概括、提炼、充满现代感的紫砂竹题材的各式器型。竹元素题材借寓传统文学故事,开辟出了新的创作空间和造型审美样式,使紫砂器中的竹元素应用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给当代创作者探索更多造型的可能性带来启示,拓宽了紫砂艺术设计的创作领域。

参考文献:

[1]李世东,颜容.中国竹文化浅析[J].生态文化,2005(6):41-45.

[2]陈德芳.浅谈紫砂陶艺的创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8):124.

[3]张宝东.紫砂陶刻的技艺解读[J].江苏陶瓷,2010(5):18-19.

[4]蔣小虎.浅析竹与紫砂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2):43.

[5]张开荣.论紫砂壶的装饰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1(7):12.

作者简介:赵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陶艺设计。

装饰艺术与陶瓷装饰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进一步提高,要求也在显著增多,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体现,是色彩与建筑的完美融合,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承载,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全世界都注重装饰艺术的发展,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我国的装饰艺术来看,其与传统文化充分的结合,展示了具有中国独特媒体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思考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architectural art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Hou Shun-ji

(Hebei sen BaiY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Handan Hebei 056003)

【Key words】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Thinking

1. 引言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他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一个时代的建筑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的特征。只有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建筑,才能真正理解建筑,才能真正把握建筑的内涵和价值。在我国有很多现代装饰设计就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了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征,成为了一个时代辉煌的象征。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1)现代建筑装饰现代建筑装饰的功能首先表现为它的审美功能,它和建筑主体共同构成了建筑的主题。建筑装饰能够装饰产品、点缀建筑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同时,它更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现出人们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感,用现代人的思维去陶冶人们的心灵。其次,建筑装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很多建筑装饰往往会成为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从而使得建筑的主题得到升华。最后,现代建筑装饰还有一定的标志和符号的功能,很多建筑装饰往往体现了人们的信仰、道德、技术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

(2)现代建筑装饰的主要手段有以下三种,一是以图案和纹饰进行装饰,如浮雕绘画,文字,适形造型,或者建筑构造的外部构件。二是利用建筑构建的抽象组合来形成装饰。建筑构件往往成为建筑的语言,通过一定的建筑构件,如标准手段制作的柱式,标准手法处理的山墙端部等等。这些构建具有一定的符号功能,能够很好地表达建筑的主题。静电的作品如我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就是通过钢筋条柱来表现出一定的主题。三是通过不同的材料构的对比。比如,现在用人造石来代替花岗石,用玻璃钢表面饰色来代替金属材料,用壁纸来替代磁砖等,在视觉效果上让人们难以区分它们之间的真伪。因此,发挥材料的特殊性能及质地美,必然成为现代装饰艺术发展的趋势。

(3)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应用传统文化,应当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对现代装饰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寻找现代和传统“结合点”。笔者认为,应当从“形”、“意”和“神”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应用。从形的方面来看,应当着重于对中国汉字、龙纹、鱼纹、云纹等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形”的应用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制而应当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纹饰的提炼和改造。比如,北京故宫的隔扇夹纱上的臣工字画使得室内空间显得高贵而优雅,目前很现代装饰中对汉子装饰就有着创造性的应用。汉字装饰的材料不再是木和纸而变成了玻璃锈蚀、金属和陶瓷。在一些现代装饰中,玻璃锈蚀汉字的装饰与灯光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高雅的室内环境,同时也形成了空灵和飘渺的效果。

(4)传统文化中“形”的应用,从根本上讲应当是“意”的传承。比如,将传统的云纹样式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中,则是表现了现代人对于“吉祥”意蕴的追求。在现代建筑装饰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在现代装饰中应用古典装饰的例子。比如,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他在设计香山饭店时,没有设置玻璃瓦屋顶而是将传统的江南民居、传统的庭院等装饰元素和现代形式融合在一起,很好的将中国的传统和现代建筑融合在一起。

3.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设计要有所突破,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就必须在传统中汲取营养,进行发展,开拓创新。

现在人们都在呼吁要传承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而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亮点之一,因此现代的许多设计师都喜欢在其作品中运用传统建筑装饰元素,那么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对现代的设计到底有何意义和作用呢?

3.1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形象丰富,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素材。如传统的斗拱、雕梁、画栋、隔扇等等建筑装饰元素,不仅具有极强的文化延续性,也是人们所熟知的文化符号,是较好的设计素材,设计师们可以用这些传统的元素与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进行设计。

3.2 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贴近人们的传统生活,易于被人接受。现代人的生活紧张而节奏较快,冰冷的混凝土建筑也比较缺乏人情关怀。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渊源流传了数千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因此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一些传统的建筑元素,如一些传统的材料、装饰纹样,营造出一种平和、安静、易于交流的生活氛围,作为现代人繁忙、快节奏、激烈竞争的生活方式的补充,使人在在工作之余较好的放松心情。

3.3 传统建筑元素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可为现代设计提供借鉴。传统建筑元素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色彩,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会让我们了解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寓意,现在设计中如果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韵味则更受人欢迎。

4. 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4.1 传统装饰语言的直接选用。

中国传统装饰语言的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吉祥图形符号,它是中华文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典籍”。如:龙、凤、麒麟、朱雀、玄武等图案,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纹样,在现代设计中将其逐步挖掘、变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传统装饰艺术从装饰内容到装饰技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创作时可将其好的装饰形式和处理手法,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传统图形里有许多的极其高度况、艺术性强的图形,我们可以直接挪用,这种直接应用必然有个选择的过程,不是任何的传统装饰元素都可以直接照搬的,我们更多的是对其部分装饰图案、造型的吸取,装饰技艺上的采用,以及装饰内涵、装饰风格等进行采纳。直接使用传统装饰元素的做法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量要适度、手法要合理,讲究文脉,尽量不要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装饰元素同时堆砌、一拥而上。二要注意现代装饰对象和装饰题材上的吻合,要考虑其暗含的文化寓意,在造型装饰、色彩装饰中选用切合主题。

4.2 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和重构。

(1)对传统装饰元素中的造型、图案、色彩等进行装饰形象上的概括,设计者运用各种设计元素、造型规律、文化内涵和艺术设计法则,将传统图形元素加以提炼、组织、整合,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最终创作出现代设计作品。在设计时,需要按照现代设计法,将部分传统装饰图案进行现代形式感的抽象与变形,再按照传统图案设计手法进行组合。我们可以从传统装饰图案中,挑选出可以被现代设计所吸取的图案元素,再将其重构。这种方法在将传统装饰艺术进行现代创新性设计中是非常有用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运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它并不是简单机械的拼接与罗列,而是在理解对象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组合。

(2)因此,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分析原图案造型的形式特点、组合方式,保证提取的元素具有独立性和代表性,合理将传统装饰元素提炼出最符合现代审美倾向的装饰元素,在设计里体现一种传统性格。

5. 结语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除了能满足使用要求,更注重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建筑装饰从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无形折旧”更趋突出,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为此既要改造传统,也要改造现代,使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装饰艺术风格高度融合,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史亚丽.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 葛颂.浅谈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8).

[3] 汪田明《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再设计》,中州学刊,2002.

[4] 高阳《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8.

[5] 白然《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生活,2006.3.

装饰艺术与陶瓷装饰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大漆工艺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人类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亦是中华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漆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着中华文化柔和的特征和沉稳的气质。

关键词:艺术气象;表现形式;漆艺溯源;漆画;漆器图式

0 前言

21世纪以来,随着“非遗热”的不断推进,我国不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包含制作器型和髹漆技艺。漆器最早源于中国,却盛名于日本。提起漆器人们多是想起博物馆中精美绝伦的器皿,却忘了漆走进人类的生活是因为它耐磨抗腐的特点,后期的演变使它的装饰作用成为主要作用。也正因为这样,脱胎漆器及其技艺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

1 漆的渊源与延展

大漆又称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它防潮、防腐,有着“涂料之王”的美誉。应用天然漆的历史悠久,人们从新石器时代就发现了天然漆优越的性能并加以使用。据史料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漆器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漆器工艺中可以看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几千年的文化底蕴。

目前,福州作为我国漆艺发展的重要基地,虽仅两百多年,但在漆艺历史的洪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福州漆艺的盛时始于乾隆时期,而福州的兴盛离不开一关键人物—沈绍安。据传漆艺师沈绍安在一次修理寺庙铭牌时,发现铭牌上掉了几块漆,里面的木头虽然烂了,但麻布上沾满了漆,很坚硬,并且质地还很轻盈,使他想到了一种叫作“夹纻”的传统工艺。经过仔细研究和反复的实验与改良,福州脱胎漆艺技法诞生了,而后经其家族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又发明了薄料工艺,改变了传统漆艺的红黑两色,突破了漆艺的色彩局限,很快福州脱胎漆器就以色彩瑰丽、轻巧耐用闻名于世界。现如今,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陶瓷并驾齐驱,为中国工艺之“三大瑰宝”。一件漆器成品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甚至上百道工序,选料、成型、髹涂、打磨,抛光,每一步都是用传统方法完成的。另外大漆的干燥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天然大漆需在湿度80%左右、温度2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才能良好结膜,并形成平滑的表面。湿度大了,漆会“起皱”,湿度小了或者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导致漆的慢干,甚至不干。而且大漆的每一步都急不得,需要等待上一道漆完全干透了,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所以这一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一件成品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除了工艺复杂且漫长,还有一重要因素使从事大漆之人也相对较少:大部分人一开始接触大漆,都会对大漆原料中的漆酚过敏,奇痒难忍,需长时间与大漆不断磨合相处,才能逐渐脱敏,这第一道门槛就劝退了许多手艺人。所以,由于工艺烦琐、原材料选用、生产环境严苛等因素,大漆只限于特定地区和少数工匠。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漆器,很多还停留在旧时的审美,无法融入当今生活,加之价格昂贵,导致漆器市场逐渐萎缩。

2 漆艺术的艺术气象之漆画

随着中华工匠精神的崛起和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脱胎漆器艺术的发展并没有停留在漆器本身,漆艺的运用领域逐渐扩大。漆艺人不断探索漆艺工艺与当代艺术形式的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创作出漆画、漆首饰、漆器艺术品等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具有古典东方色彩的作品。科技的进步使漆艺的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大漆也由于其本身特质,很适合于进行综合材料创作,去丰富漆艺表达的媒介、途径。将漆器的装饰技法运用在平面上,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画种—漆画。漆画使用大漆这样的天然树脂汁液和其他一些特殊材料,表现出和其他油彩、水粉类绘画不同的艺术气质。在近现代艺术气象上的表现,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源地之一的福州,漆语言成为她独有的新气息。

漆画的历史亦是悠长久远,最早的漆画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的《乐舞狩猎纹瑟》。现代漆画的开始,则可以归功于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漆画首次以一个独立的门类展出,成了与国画、油画、版画等并列的独立画种,这正式拉开了现代漆畫的序幕。

“漆画的独特性,在于漆的独特性。”漆作为一种材料,在漆画中的功用是丰富的,可以归结为“黏合功能、调和功能、肌理成形功能、涂敷功能”。涂料、颜料功能只是漆的一种功能。笔者认为现当下的漆艺术作品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审美表达,亦可以是表达观念的载体,可以叙事,也可以是单纯的美,或者这些内容都可以包含在其中。在当下,各种新式的艺术形式,诸如影像艺术、大地艺术等都在反馈与追求原始的观念,塑造静、朴、禅等意境类气象,作品也逐渐变得更加普世。漆画以其独特的温馨、素雅之美,熠熠生辉,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它已经成为本土最受欢迎的原创画种之一。

中国现代漆画主要脱胎于漆器髹饰技艺。画师郑益坤师从著名漆艺家李芝卿,使他有着过硬的髹漆本领,这为他的漆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漆画作品《鱼水情》,在黑色的漆面板上,“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自有波涛”。给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表现出十足的东方意象,鱼儿活灵活现,有的隐在水下,有的浮出水面,有的若隐若现,这幅画能达到这样灵动逼真的效果也要归功于大漆的魅力。漆液的半透明特性也是这幅画的灵魂所在,所谓半透明性即在半透明不透明之间,在用朱色彩漆描绘的鱼纹上罩涂半透明漆再经研磨,因打磨轻重不一,漆层厚薄不同,便呈现若明若暗、若隐若现的效果。漆液如果像水一样透明或者漆液一片漆墨,何来隐约朦胧、若隐若现的美感。画面上有的鱼儿身上有银色的鳞片,而红色的漆液就无法达到这种效果,郑益坤大胆地运用了现代合成涂料—聚氨酯,事先涂在鱼银色的鳞片上,再通体罩上透明漆,保住了鱼的银色。郑益坤大胆地运用新的综合材料与漆艺手法相结合,突破了漆的局限,使漆的表达更加多样。

蒲美合在漆画中,尝试把中国《诗经》文化、水墨意境与漆材料结合,通过画面的营造来表达漆材料自身所具备的中国传统意境之美。思考如何把“漆的形态”“漆的语言”融入画面中,通过驾驭、渗透材料,进而运用自如。她的漆画作品《简兮》和《隰有荷华》系列作品就是从《诗经》、水墨中提取灵感,将抽象的语言、意境转变为具象的图案或符号,具有一定的隐喻意味。其中《隰有荷华》就是将水墨元素融入漆画中,通过漆彩的流动性和工艺、材料的综合运用表现出水墨灵动的意境。画面运用灰瓦、贝壳、蛋壳、苎麻、漆粉、螺钿等材料,通过生漆与稀释剂的不同比例,火烧、腐蚀等手法来表现层次,不局限于漆艺的传统技法,用最质朴的语言还原水墨意境,从而呈现漆墨分色的视觉效果。郑力为曾在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工作数年,后到福建工艺学校教授漆画。他一向以精湛的工艺著称,探索了艺术表达的新颖性,他的代表作《拉网》将画面的左右两侧划分为黑色和红色,黑色和红色形成对比之美,虽然它们是传统的漆色,但通过作者的布局,呈现出强烈的形式感与美感,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亦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再如,福建泉州陈立德的《皓月红烛》标志着衍生作品在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新发展,而吴嘉诠的写实肖像开辟了用漆来表达肖像的可能性,具体的抽象表达了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究精神。陈思纯的代表作《榕树》利用大漆在温度高的环境中起皱的特性,厚涂形成“漆皱”这一独具大漆特色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传统漆画中“平、光、亮”的常态。而郑修钤则将“平、光、亮”发挥到极致,他的《渔舟唱晚》充分利用黑漆深邃的特质,以漆黑来表达水面,再加上细碎的螺钿、蛋壳和金粉,呈现出夜晚波光粼粼的水面,整幅漆画平整、光亮,没有瑕疵,画面构图精致和谐,且富有趣味,可以说是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3 漆语时代——器型匠心与禅意

漆艺作为文化遗产,是当代漆艺丰富表达语言的宝库,是创作的工具,而非创作的目的。工艺越复杂,中国精神的“器皿”观就越容易被“瓷器”的工艺观所淹没。

哲学家和制作漆器的工匠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拥有的“碗”的类型。《道德经》中说到“碗”,有十几处,“蜒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道德经》第十一章),此器为器皿;“天下神器”(《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此器既象征权力,又可解为“天下这个神圣的大容器”(《道德经》注释),老子的“器”充满恢宏的想象力,天地之器盛万物;“朴散则为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此器不单是人制的所有器具,也指涉自在的物质世界,并且包括精神、社会、文化形态在内的万物,已进入道器关系的哲学观照;在《道德经》第41章中,此器狭义上指大才,老子的“工具”不仅指装备,更指生活中的大恩大德,直显人间大爱,充满理性和哲学的思考。

“隐喻装置”不同于“实用装置”,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种“器”的概念,即器宇、器任、器识、器度等主题。

4 漆语时代——架上绘画与图式

回首20世纪末,在1985年的美术新潮流的影响下,油画、版画、雕塑想在短短的时间内急切地借用西方现代主义近100年的艺术风格。从传统绘画风格对所有元素的包围的改变,是对单元素实验的方向冲击,是漆语新时代的一种变革。此时,漆画已经进入了传统绘画的围城,许多名家正在为建立成熟的绘画地位而不懈努力,这俨然成为当代漆艺的学术焦点。

现代性最大的挑战是艺术的自由让人难以从过多的信息中做出选择。世界主义和东方主义较量的艺术丛林,也是各个思想流派较量的研究领域,为了挑战这领域中的霸权,漆画进入书院,先是写实,后被虚幻。随着现实主义走向流行,形式和色彩是否达到了概念的对立面?现代主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训练模式。究竟传统漆画能否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福州国际漆器双年展的漆器选择,始于这样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文化背景。关注中国漆器语境的传承与发展,更能体现策展人建立中国漆器自身术语库和价值链的宗旨,本次展览向各时代杰出漆画家致敬,其中有1906年出生的沈福文,他是第一个将漆器艺术搬上高校讲坛的老一辈革命艺术家。到目前为止,已经选出了33名代表。20世纪80年代,每个漆画家都展现了各个时代漆画家的风格和特点。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漆画家有哪些特点,如沈福文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漆艺和中国画的巧妙辩证关系。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王和举、乔十光,40年代出生的陈立德,充分体现了现代中国漆器早期的语言追求。王和举从岩画、剪纸、古画以及诗词中吸取养分。乔十光则继承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装饰风格,他以敏感的艺术细胞,将装饰风格完美地与大漆工艺结合,并突破了传统漆艺的图示,虽然用同样的材料、技法,但他的漆画有一种中国风格。而詹栓、陈立德在短短的一年创作出东方林,遇见西方世界的光影,这是一幅立体表达的微妙画作。

文字、物质语言、公共形象语言……所有这些资源都可以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则进行视觉创作,可视为一种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视觉元语言。人们将笔迹应用于多种绘画是正常的,所以李希奇的后期笔迹有无限的空间,他借用的笔迹是中国多年积累的视觉元语言,他所表达的只是他的对象。元语言的使用顺序并不代表作品的成就和价值,但归根结底,他人的实践体现了个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综合素质。

相较于其他艺术媒体的大量实例,漆器元语言的研究和应用才刚刚起步,是漆器元语言兴起的重要方向,与语境密切相关。中国禅画的巅峰之一是用高耸、密实、流畅、长长的线条来描绘汉代漆饰。漆器的粘弹性与重力的博弈,使漆器的书写在元语言的实践中拥有无限可能。

5 结语

包括漆器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都是在特定时期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总是与特定时期的影响密不可分,同时又具有完美的形式和独特的文化视角。把握时代潮流,展现时代潮流,加速时代进步。大漆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审美观点,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比如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再现了原住民的生活和美丽。然而漆艺也充满了多彩、神秘、自由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怀念和对神秘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漆艺的艺术形式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2]高震.漆工艺艺术表现力的拓展[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3]蒲美合.探索传统意境在当代漆艺创作中的视觉呈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20(2):119-122.

[4]王祥宇.漆画艺术中的皴法表达[J].美术文献,2021(2):60-61.

[5]段淑娴.漆画制作中漆艺肌理的偶发性研究[J].大观,2020(12):163-164.

[6]樊俊涛,支林.高校漆画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以美展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3):124-125.

[7]朱迪.以塑线技艺构造当代漆画艺术新样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0.

[8]林涓.漆画创作教学的路径与方法—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生漆画作品为例[J].艺术大观,2020(27):105-110.

[9]陳勤群.漆语时代[J].中国生漆,2016(3):1-6,52.

[10]佚名.花鸟虫鱼总关情—郑益坤的漆画世界[EB/OL].(2015-02-02)[2021-10-22].http://blog.sina.com.cn/s/blog_e2630cd70102vnke.html.

[11]伊兜.欢乐中国年[J].新少年,2021(Z1):12-17.

[12]李经伟.试论大漆的文化价值[J].现代装饰:理论,2012(6):115,117.

装饰艺术与陶瓷装饰论文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在当代空间环境设计中,现代雕饰艺术注重对自然氛围、文化内涵、审美体验的传达和体现,创造出适宜的空间环境,为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借助于构成艺术的设计理念,以及现代科技手段与材料的运用,现代雕饰艺术重新塑造了空间环境的特性品质,增强了空间环境的装饰效果,展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今后空间环境装饰设计探求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空间环境:装饰设计;雕饰艺术

雕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装饰设计内容,与空间造型艺术的关系密切,在展示陈列、园林景观、建筑装饰、家居装修等环境装饰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雕饰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特质、丰富的雕饰造型方法以及优美的构成形式语言,成为当代空间环境设计中极富装饰美学和艺术生命力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段。

一、植入文化镶嵌艺术触摸美学

雕饰可以理解为装饰性雕刻,装饰是指“在身体、物体上加上能使美观的东西”。雕饰艺术更多地依附于某种空间建筑界面或是造型构件上,融建筑造型结构和建筑装饰设计于一体,与其它空间造型共同营造出相宜的空间环境。

雕饰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独具特色。公元前四至五世纪,雅典卫城巴底农神庙“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和装饰性、内容和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古代埃及壁画、雕塑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非洲雕刻的装饰特征延续至今。中世纪以来的欧洲镶嵌画、装饰画、壁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通常被用于宫殿、城堡和教堂的装饰。十七世纪以后,雕饰艺术逐渐进入欧洲宫廷贵族的居所,法国凡尔赛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凡尔赛宫“比比皆是、令人目不暇接的圆雕、浮雕使其更加精美丰富,成为欧洲艺术的一颗明珠”。装饰化造型同样是中国美术中的典型表达形式。从新石器彩陶到商周青铜器;从秦砖汉瓦、画像石到魏晋以后的墓室壁画和佛窟雕塑;从宋元瓷器到明清时期的大院建筑,无不折射着雕饰艺术之美。实际上,雕饰艺术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没有文化的设计是乏味的,文化代表着一种人文追求和生活方式。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民居所表达的建筑样式和精神风貌,蕴涵着深厚的东方文化思想和审美意蕴。中国传统民居在建筑上大量使川工艺荚术和雕划装饰手法,不但奖观典雅,而且富有吉祥如意、富贵安康的美好象征。山西灵石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所有门楼、照壁、房脊、檐口、墙壁、柱础几乎于处不雕”,平雕、圆雕、透雕、浮雕、线雕、镂雕的结合使用,他装饰于法多样,独局格。在这里,人们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艺术氛围,一切都是可以触摸的,人在其中,叹为观止。

人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小创造出众多的装饰图案和雕饰样式,它们都蕴藉着丰富的艺术营养和美学价值。因此,从各种传统文化艺术中挖掘出它们所包涵的创造于段与精神风貌,将有助于形成当代雕饰艺术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构成设计装饰符号多元语境

世界艺术发展到令天,就其形式语言而论,西方的现代艺术受20世纪初包豪斯主义的影响,雕饰、雕塑更具构成的形式法则,而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则具有雕刻或图案纹样的意味。现代雕饰艺术的任务在于不断探索如何把握时代的审美需求、吸收借鉴中西方优秀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构成艺术设计的方法理念,来获得新的审美创造。构成具有元素组合或重构的概念,构成追求造型设计的纯粹化、简洁化、抽象化。构成设计主张把形态、色彩、材质等因素作为构成主体,以点、线、面、体的形态方式和概念化的组织方法来表述传达构成意象。在雕饰设计中,点、线、面、体既是构成形态的造型元素,也是表述抽象的基本方法。雕饰设计与构成设计的结合,是一种符号化、抽象性的组合变化,是把所创造的形态依据一定条件重新排列整合或纳入某种空间构架中,也就是以点、线、面、体为元素符号,运用分解重构的方法来处理空间造型与形体关系,从而达到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的空间秩序感。康定斯基在论述点、线、面的特征和功能时说:“点、线、面是造型艺术表现的最为基本的语言和单位,它们具有符号和图形的特性,能表达不同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实质上,“人类所有精神文化都是符号活动的产物,人的本质即表现在他能利用符号去创造文化。”

构成设计是基于符号化语言和抽象思维的现代设计手段,现代雕饰艺术所表现的装饰效果将更多地运用构成设计和点、线、面等元素符号。点是一种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占有较小的面积或体积,点可以分为实点、虚点、规则点、不规则点等,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点与线、面、体的组合运用。如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实点可以设计为室内界面的各种凹凸体,虚点可以设计为镂空的隔断、玄关等,虚实相接,光色斑驳,体现出一种通透流动的韵律美。线是一种具有长度、方向及位置的视觉元素,有直线、曲线、斜线、折线等,线的排列组合可以分割和约束空间。横线的运用会使空间产生一种开阔平静的效果,竖线的运用会使空间产生挺拔上升的感觉,曲线的运用会使空间产生起伏感。现代装饰设计中最常见的是不同材质且雕饰生动的各类装饰线条的使用,可以说,“线状节奏”是现代雕饰设计中一种高度符号化的语境。面和体都占有一定的面积和体积,通过不同的形状、材质、色彩、肌理来把握空间造型,面和体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表现空间立体造型和丰富的层次关系,可以借鉴圆雕或浮雕的手法表现累积堆砌、旋转扭曲的复杂结构关系,塑造出层次多变的立体构成效果。

通过点、线、面的抽象、简化处理,提炼出某种审美特征和图形符号来塑造空间形态,以产生装饰的构成美,是现代雕饰艺术的突出特质。在这里,点、线、面作为一种装饰符号,结合构成设计理念,使现代雕饰艺术形成简约、时尚的风格特色,更符合时代化的审美诉求和理性实用主义的潮流。当然,在进行雕饰构成设计时需要发挥多元化的表现语境,才能创造出“有意味的图形符号”。因而,在雕饰设计中运用联想、发散、逆反、异化等思维模式不断创造出新的装饰图形,挖掘出新的装饰手段,将使现代雕饰艺术产生新的特质美感和艺术魅力。

三、现代雕饰人文环境宜居空间

现代雕饰艺术通过对装饰形式的特征规律及其工艺材质的把握来传达空间环境设计的内涵与深度、构造方法和设计关联,从工艺方法到材质内容都衍生出许多新的表述,特别是现代科技与材料的运用,创造出极富时代气息的装饰美感。现代雕饰艺术利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用数字化的程序语言把数字雕饰工艺精妙地呈现出来。数字雕刻机的应用使雕饰艺术更加精准迅速,变化更为丰富多彩,石材雕刻机的应用令石雕装饰艺术轻松别致,木材雕饰可以采用烙印、染色、镂刻等机械加工方式进行,各种玻璃饰材的加工花样繁多,包括磨砂、压花、彩釉、腐蚀、丝网印刷等。综观现代雕饰艺术的发展,从形式到内容的表现都呈现出新的空间道路。我们在各种空间环境中所感受到种种惊奇和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其实,都是借助一定的现代工艺手段和材料运用而获得的。各种工艺方法与材料的运用,如:玻璃、金属、塑料、纤维等相互作用,成为现代装饰的有机整体。现代雕饰艺术不断向多维空间特质的协调性、综合性表现延伸,实现了空间环境装饰设计的新突破。

当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文明富裕,人们对空间环境设计的要求倾向于自然舒适、环保健康。生活在现代社会高楼林立、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希望回归自然,追求自然轻松、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空间环境装饰中更注重对空间环境氛围、文化内涵、艺术品位的表达和体现,提出“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彰显环保与文化。现代雕饰艺术与当前的自然环境、人文生态、审美情感紧密关联,创造出适宜的人文环境。人们用雕饰设计的方式改善自身生活的环境,并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传递出种种美好的生活情趣与不同的生活格调。雕饰可以参与空间环境的改变与再创造,雕饰起着维系空间、美化空间的作用,雕饰依空间而成立,空间也依雕饰而聚焦。雕饰作为空间环境装饰设计的一部分和空间造型结构本身互为烘托、相得益彰。优秀成功的现代雕饰艺术是时代精神文化的产物,必将很好地为美化大众生活服务,创造出“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人文环境和宜居空间,让人们“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结语

现代雕饰艺术在空间环境装饰设计上形成了时代性多元化语境。了解当今雕饰艺术设计的策略方法和实用性,依靠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效果,使现代雕饰艺术在增强空间环境装饰效果方面,起到了其它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作用。现代雕饰艺术必将成为今后空间环境装饰设计发展的一个亮点和重要方向。适宜的雕饰艺术设计可以为创造优美舒适的空间环境添上华丽的一笔,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幸福生活而服务。

上一篇:饮食差异下中西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语境下现代纤维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