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4

德育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新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德育教育已经渗透到了小学生的教育方案中。道德教育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事业,而是需要各个阶层的人共同参与进来进行学习的一个教育。这样做的话,可以完全发挥道德教育的机能。本文发表了一些相关意见。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重要性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和自身能力的飞跃为焦点,是完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好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展示他们丰富的特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在这个基础上完成飞跃,完成自己的生活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欲望的时代给小学生的生活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基于此,笔者深入思考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查明现有问题,分析问题点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小学德育教育目标

从实际教育体系和实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没有形成基本教育的综合概念。所制定的德育目标并没有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是为了符合应试教育的体制,并不利于小学生德育的发展。此外,一些无用的道德教育理论正在急速发展,在小学生的学习功能和道德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小学生在学习德育的过程中只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没有领会、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得到提升,德育目标也没有实现。

2.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上。学生必须使用这个概念来规划自己的发展。道德教育所需要的是对社会的理解和明确的态度,包括对教育的本质更全面、更详细的解读。道德教育的内容含糊不清,落后于时代,无法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些都需要道德教育工作者加以注意。若德育成了与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无法使其认同、内化。

3.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

现在的教育方法,道德教育法有单纯的教义和单一模式的特征,这是阻碍小学道德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方法的优缺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定位。道德教育不仅是理论的实际进步,也是理论向实践的转变过程。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难以提升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应对措施

小学生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在发展,这段时间是正确培养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是指引学生走上人生正路的领导人。所以关于道德教育的机制,我们必须改变。首先,关于道德教育的方向性和教育实践内容,教育部门和教师没有制定完整的教育计划,老师总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在第一位,同时也把他当作考评学生的唯一条件,这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慢慢开始变得自卑起来,对生活,对学习失去乐趣与信心,这完全违背了德育教育初衷。为了促进学生内部的发展,老师必须改变。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鼓励学生。但是,有必要在学习能力和道德教育之间形成和谐的体系,建立相互启发的机制。无论哪一个,都達到了平衡的状态,给小学学生一个自己发展的空间,慢慢地发现了自信,这样的话,身心的道德教育就会健康地发展。

1.改变观念,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小学教师必须首先改变道德教育的观念,创造有利于道德教育的环境。在这一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真正了解和理解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在道德教育中认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不同的方式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鼓励每个学生在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使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极大地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2.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道德教育是全部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和灵魂,不仅是课堂道德教育,所有课程都应当渗透到道德教育中去。不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活动,而且要将道德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工作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中,育才也要育人。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各学科的教师要掌握哲学和道德教育的要求,在各个学科学习,挖掘各学科道德教育的材料,将其纳入教学材料,无形地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只有纠正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小学德育才能达到新的水平。

道德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需要有效调整各个方面来进行。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面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克服困难、科学决策,真正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汪才明.论小学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133-134.

[2]郑富兴.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思考[J],教育研究,2018(12):56-57.

[3]谢贻祥.小学教育工作地困境和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2017(13):13-14.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中学)

德育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学教育担负着推进民族振兴、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客观条件影响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需要反思小学德育工作的不足,全面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学校、家庭、教师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教师素质;实效性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概述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1、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

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1]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文化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更加贴近农村小学生的具体实际。

2、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特點

滞后性。一般农民都忙于生计,很少关注当下最新信息,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不能及时掌握各类信息的时效性,因此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出现了滞后性特点。

单一性。城市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师资力量较好,因此城市小学德育教育可以实现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而农村小学德育各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德育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明确阐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小学阶段作为农村小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因此农村小学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不重视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根深蒂固,部分家长以及教师把重心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只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学生为了以后自己能上重点中学与重点大学而片面的追求文化课的成绩,对于德育教育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

2、教育从业者专业素养不达标

由于农村资金不足,客观条件的限制,师资严重缺乏,导致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对相关教师的门槛条件相对放低,导致部分德育教师缺少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粗暴,专横跋扈等。

3、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问题。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一个人出生以后,首先受到的就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农村孩子受父母影响从小就的梦想就是父母口中所谓的大企业家,潜移默化中忽略了道德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4、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

尽管国家大力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是把智育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三好学生”的评选,实际就是建立在成绩至上的基础上。这种教育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客观条件的制约

一方面,农村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学手段的单一,教学内容的刻板化,德育教育内容不能结合最新的实际案列,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颖性。另一方面,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艰苦的教学条件,制约德育活动的开展。学生不能够主动学习甚至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这就阻碍了德育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宣传,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教师自身素养的局限

教师自身素养不高的消极影响。在农村支教过程中笔者发现,农村小学中大部分老师专业不对口,并且只有专科学历,他们自身缺乏道德践行能力。而且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农村教师的教育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德育教育理论的灌输上,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怨德育课更像上阅读课,不能参与到课堂中。

3、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急于求成,过于浮躁。每一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以后有所作为,所以为子女未来的发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孩子升学、就业的社会压力,出现了大规模畸形的农村家长陪读潮。同时,家长自身德育观念有待提高。部分父母在对自己子女进行教育时,往往忽视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4、教育评价体系的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德育状况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在评估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到目前为止,学校实际评估过程中尽管德育工作有评估条目,但是评估过程中,学生的成绩、作业量占比重较大,德育工作评估占整个教师考核的比重微不足道。

三、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从各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思想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渠道的主导作用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深刻阐明新时代就要有新作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也要有创新,要与时俱进,在德育教育上要把握农村小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也是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沂蒙山区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他们用沂蒙当地红色文化给学生上德育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全面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4]我们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农村小学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渗透德育内容,给农村小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农村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要切合农村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断提高他们日常交往学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开展活动时要注重年龄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德育教育的活动,帮助学生们不断丰富自身。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

1、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柱,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与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

一方面农村小学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增加学习机会,不断完善交流平台,了解德育教育的前沿信息,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提升教师的学术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定期对德育教师进行考核,选取一部分优秀德育工作者以及先进德育工作典型去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带动其他德育教师进步。

2、改变教育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作为思想道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德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均衡发展,这样建立合理的德育理念体系,才能推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3、创新教育方法,促进品德内化

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其品德内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其主体性地位,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促进其自身的品德内化,积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习惯。

创新情感教学法。作为教育者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而不是依靠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灌输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促进家庭、学校德育教育认识相结合

1、加强学校同家庭的日常联系

教师定期进行家访。有些农村家长很少有时间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学校教师利用家访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学生在家里的基本表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还可以设置家校联系卡。现在农村家长都有智能手机,教师可以定期的把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发送到家长手中,让家长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学习以及生活情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之间交流,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2、形成家庭和学校一体的德育共识

教师可以指导和帮助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减少农村“传统”观念对德育的消极影响,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教育者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成长特点之后更好的因材施教。使家庭与学校形成统一的德育共识,推动德育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1、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

学校成立联合德育工作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主要有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德育教育的相关专家、德育工作的典型代表等,每年定期举办农村德育工作者的述职汇报,相关评价小组的部分人员可以去实地考察,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相关德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

2、完善教育评价的考核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指出,“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5]相关部门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德育工作指南不断推进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三全育人模式。

要注重农村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推动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化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德育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语

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相比较城市德育教育而言,农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而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对我国总体教育事业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就农村问题指出“大力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落实,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7]阐明了我国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实现学校、教师、家庭与学生自身的共同教育,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小学德育纲要[J].人民教育,1993,(4):1-12.

[2]習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新华网,2019-3-18.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6.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7]光明日报编辑部.聚焦全国“两会”感受教育脉动[J].教育家,2019,(10):6-7.

德育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管理 融入方法

引言

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枯燥,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通过互联网媒介获取大量的碎片化信息,由于学生年龄小,难以构建有效的文化理解与认知体系。在此背景下,为在德育管理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发展能力,实现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目标,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融入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对改进小学德育管理、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由于学生思想理念与理解思路的局限,对于德育知识的学习参与度不强,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与锻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管理中,能够改变这一教学形式,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随着德育教育改革的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中的运用空间越来越大,不仅能够丰富德育教材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借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增强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在小学德育管理实践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构建德育知识体系,进而满足学生的德育学习需要。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管理中,实现小学德育管理的根本性教育价值。

二、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重视度不足

德育教育重视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由于受到以往教育弊端的影响,部分教师较为重视学生智育,忽视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对德育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入,在教学中不能引领学生探究知识内涵,导致学生德育学习流于形式,并没有将这种道德教育理念植入学生思想与意识中。学生德育素养不高,导致小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

(二)德育内容创新性不强

时代在进步,思想应跟着进步。因此,德育教育应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化思想、理念,创新德育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德育教育与现代知识、思想、理念相融合,为学生营造熟悉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德育知识内涵,增强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规范与管理自己。然而,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大都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授课,所讲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导致小学德育管理质量不高。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较少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外来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勤俭节约”,外来文化倡导“享乐主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尚“集体观念”,外来文化提倡“个人主义”,这些文化与我国文化形成对立,学生由于年龄小,很容易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反观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这一方面较少,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不高。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融入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勤劳、汗水的结晶,蕴含较多的文化精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管理中,只有教师取其精华,提炼精华,将文化精髓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融入。善良、诚实、守信、勇敢、无畏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是我国民族几千年来的民族精神,这些文化精髓是值得后人传承与发扬的,也是我国人民的骄傲。这些文化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与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德育管理质量。

例如:勇敢,要求学生面对邪恶,挺身而出,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平,与人相处与谦和,不应与人发生口角;团结,要求我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应团结一致,一起走出困境;勤劳,要求学生自强不息。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管理中,增强学生不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自觉抵御外界不良信息对自身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今后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只有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运用文化教育引领学生,引领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资源

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德育教育资源,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根据教材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提高小学德育管理质量。在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将一些成语故事、诗词、名言警句等内容引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与教材知识。同时,借助一些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团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学习《弟子规》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知,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德育现象引入教学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让学生明晰其中的道理。例如:教师在教学前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将教学立足于教材,根据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德育形象制作成案例,在课堂教学中以生活知识引领学生,让学生分析、思考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创新教学方法。因以往小学德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德育知识学习兴趣不浓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育。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德育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小学德育教学方法带来了契机。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授课,实现传统文化知识、德育知识、信息技术相融合,将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融入。

教师有效运用微课资源,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融入。运用微课资源,丰富学生的德育知识,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知识相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微课,让学生每天学习微课,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更好地知晓传统文化精髓,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小学德育教学质量。

(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科教育体系中

小学德育管理要想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性,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育体系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价值。这就需要德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各科教师形成合作关系,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引领各科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入各科教育体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各科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中,能够全面引领学生,不仅提高学生德育教育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学生认可本土文化,进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质量。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爱国教育文章,教师将爱国文化融入其中,拓宽学生知识面;对于一些感恩教育课文,教师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引领学生,让学生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件事,提高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力,进而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文化为导向,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背景、内涵、传递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在小学校园中,教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课程知识。例如: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为学生开展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美术鉴赏活动等,营造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明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教师根据学生发展需要,为学生开展多元化艺术活动,是小学教育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在为学生开展艺术活动中可以融入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素养。

结语

在时代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管理中,提高学生的修养,是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小学德育管理中,教师应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传统文化,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琪.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8-9.

[2]朱立坚.小学德育管理中融入中华礼道文化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82-83.

[3]刘鉴文.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探究——基于广州市黄埔区15所重点小学的调研[J].科教导刊(下旬),2017(04):135-136,165.

[4]范锦飘.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以东莞市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7):37-38.

德育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德育;实施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为接受社会主义意识、理想、道德、知识、愿望教育的劳动者。成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为祖国和人类作出贡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程度,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是启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微妙教育的重要途径。其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和深远的。老师的人格魅力在于忠于教育。老师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影响学生,言传身教,运用自身的个性魅力发挥德育教育的示范作用。比方说,老师去上课的时候,他们衣着朴素大方,简单而不华贵。这就能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挥隐形教育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不穿花哨的衣服,教育学生不可相互攀比,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讲课时老师要讲普通话。口齿清晰,黑板板书要写得整齐,标准。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给与关怀。要耐心仔细、注意和鼓励,当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师可以说“你进步了,或者你很好”,要用一些肢体语言,比如摸摸学生的头[1]。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有爱,从而促进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假如老师总是不开心不讲话,教室里的气氛就会紧张,变得严肃起来。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隔离感,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可能性。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个性、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地对待学生。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能够成为真正的学习达人,形成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唯有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这种教育功能对人们来说是无形的,是微妙的,是巨大深远的,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二、德育在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渗透

数理实践活动是深化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一边教授“面积计算”的实践活动,一边让学生了解图形计算面积,进行教室、操场等活动的现场测定,整理测定数据,然后计算面积。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真实情况。学生不仅要自学,而且要对他人的学习负责,实现共同学习。要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团队成员能够成功完成任务。通过个体体验,加强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2]。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增强集体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三、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

因为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需要特别注意。为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学习习惯。对小学生而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反复的训练与繁殖来实现的。经过严格的训练同学们对待每件事都认真负责,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正视错误,勇于改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养成,必须严格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点滴做起,循环渐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听写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完整地回答问题,写作业时要清楚地清晰工整,运算符号不能写错,画图用尺子,正确计算。对低年级年级学生来说,除了要好好听讲,认真分析问题的意思,找出数量关系,使作业保持整洁,计算完成后还要进行验算。高年级学生不但要注意讲义,而且要用心记笔记。用辅助线来解决实际问题,要分析问题的含义,了解量的关系,在计算时选择简单的方法,有意识地检验。只有一个实际的步骤才能实现所有方面。要想不断提高所需的条件,掌握好学习习惯,为将来的事情打下基础。

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对道德教育的渗透

广泛应用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特性。强化数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加强应用,已逐渐成为共识。数学应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全等三角形》教学时,将读一读中的“巧测河宽”结合起来。早在1805年,拿破仑就在莱茵河两岸展开激战,拿破仑想用炸弹炸毁敌人的阵地,要想准确地落到敌人的位置,就必须知道河流的宽度。但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3]。于是拿破仑便巧妙地运用了“三角全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故事中。同学们不仅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能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升数学学习的热情。在未来教书育人时,我们将更加激励学生。将数学知识最终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应用于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安排了一些实习工作。比如,单独制作测力仪,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或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廠、建筑工地学习。了解应用数学知识的各个方面。

五、要有学生意向,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材料

中小学数学教材中有思想教育的内容,但不够明晰。对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材,广泛展开,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道德教育与知识分析与教育结合起来。①适当扩大阅读范围,渗透德育。在小学数学课本里,摆放着一些包括数学的历史材料,数学家的语言,实际的数学,有趣的数学问题,知识的背景等等。这种设置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了解数学。其兴趣也为学生进行爱国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基础。举例来说,教圆周率时,让学生先数星星,介绍祖冲之,讲述祖冲在追寻数学的路上的动人故事。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不畏艰险、勤勉、艰苦奋斗。这对多种用途都有帮助。②要合理使用实施德育的知识栏。还有许多“你知道吗?”就在小学数学课本的小知识栏里,可以合理使用。对学生来说,不但要扩大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是很好的教科书资源。例如,教小数的意思时,要懂得一点道理:“你知道吗?十进制是我国首先提出的。在西方,小数显示得很慢。到了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次使用了小数点来区分整型和十进制部分。通过对这些小知识的合理运用和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小数点相关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们培养我们伟大先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自信心[4]。

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教育随处可见。在数学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不能用机械的方法来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必须自然、恰当。如此,德育内容与主题性内容就相互协调、统一了。教师要让学生做思想的有心人,这是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要要求。

参考文献:

[1]娄莹.分析小学数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展开[J].中华少年,2020(05):45-46.

[2]滕倩倩.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家长,2020(01):69-70.

[3]于会泳.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20):161.

[4]夏万玉.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施探讨[J].读写算,2019(19):44.

德育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阵地建设;诱导感化;强化养成

实践证明,一个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体系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学校德育管理体系构想成因

学校德育工作在实际运作中有其特殊性,主要受到生源质量、教师队伍以及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制约。

1. 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制约着学校的教育质量

富裕起来的人民希望优质教育,优越的生活条件又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相对特殊的教育对象,学校德育工作开展难度陡增。

2. 学校教师的特殊性制约着德育的实效性

学校的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工作方法参差不齐,学校的德育效果难以保证长久。

3. 学校家长的特殊要求影响着德育的落实。特殊的家长群体,知识与财富的反差使他們对教育的要求有着不同寻常的渴望。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被动应付,德育工作难以深入学生的心灵。

学校怎样才能把德育工作真正做好呢?笔者构想出了一个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与同行商榷。

二、学校德育管理网络框架

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德育工作难度加大,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应构建“七线为主”的框架,如下图:

三、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构想

1. 优化育人环境,凸现育人文化

育人环境的建设,除了必备的学生课桌椅、黑板等设备以外,还可以布置广播音响,悬挂国旗、队旗、名人画像、名人教育警语,安装电视、电脑、投影等多媒体平台,张贴校训词、办学理念语、办学目标语,开辟功能黑板报、荣誉宣传橱窗、特色园地等班级文化版块,凸现育人文化。

2. 强化德育课,重视知、情、意、行的诱导感化作用

(1)班会、思品、心理、劳技课,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深挖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空,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讲清、讲透,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深化明理,深入学生心里,净化学生心灵。

(2)特长课,课任教师也要将德育渗透进学科知识。

3. 抓严抓实一日常规管理,强化训练养成教育

(1)制定和落实班主任责任制,构建以班主任为中心的德育网络。

(2)培训班干部,创设实践活动平台。

(3)以“五大行为习惯”(学习、生活、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为主线,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

(4)开学初开展主题为“稳定规范、养成习惯、礼貌落实月”活动,由学校德育处牵头,班主任具体指导落实学生学习《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和《学生礼仪规范》等规章制度,并且每周确定一个常规教育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5)每日大课间实行“晨集、晨导、晨跑”活动。

(6)每周一对学生抽屉的物品、储藏室的口杯、书包摆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7)每学期要求学生把在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带回家,并设置一个考核表由家长进行评价。

(8)始终开展“六好”行为习惯强化训练载体工程。“六好”即“说好话——说文明的话”“走好路——靠右行”“吃好饭——遵守就餐纪律”“睡好觉——遵守就寝纪律”“掌握好知识——学习是我的责任”“掌握好技能——特长是我的兴趣”。同时建立校纪检查制度,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设立文明监督岗。

4. 强化德育活动阵地的建设

(1)开辟黑板报、荣誉宣传橱窗、一日名人名言版块。班级要充分利用黑板报、荣誉宣传橱窗、一日名人名言的功能,定期更新板报、橱窗内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致辞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班、爱自己、尊师、团结友爱主题教育。

(3)开展献爱心和感恩教育。制定计划、方案,确定每周六、周日为“我为父母献爱心日”;开展“算算亲情账”的感恩反思教育;国旗下演唱《感恩的心》手语歌;感念师恩,举行庆祝教师节、献“谢师花”感恩活动;毕业班毕业典礼上最后一次聆听学校特色铃声、唱谢师歌、栽“感恩树”;开展十个“一”活动,即“一声问候、一封短信、一个电话、一次活动、一次感受、一首歌曲、一个闪光点、一声赞美、一生奉献、一生珍爱”的爱的互动活动。

(4)开展“读书节”活动,照亮学生的德育晴空。利用学校图书、学生自筹图书,在教学区的和生活区建立“图书角”,每月、每学期都有读书活动主题和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学科素养的培养。

(5)开展以“诵读古诗”为切入点的爱国、明理、守规教育。利用班会、队会、少年团校、课前两分钟、路队等阵地及重大节日主题活动诵读古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爱国、明理、守规教育;以班队为单位组织“行为、礼仪规范”知识小竞赛;举办国防、法制知识讲座。

(6)开展“艺术节”活动,激扬学生生命。每学年一次的运动会、每学年一次的儿童节、每学期一次的“英语节”和“语文课本剧”汇演、每周一次的“第二课堂”、每日一次的“阳光晨练”等,都是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竞争意识的阵地。

(7)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自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计划;自主参与班队“自主日”活动;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小结;自我反思,撰写《德育日记》,自办《德育手抄报》。

(8)每学期进行以“防火、防雷、防电、防震”求生演习等为主题的生活、生存、安全教育。

5. 强化“两区”、班科联系,构建合力教育

(1)每日班主任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接与沟通,密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2)每周班主任下生活区,了解学生在生活区的情况,与生活教师密切联系,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3)每两周开一次班、科联席会,总结经验,形成教育合力,构建“1+1>2”的德育模式。

6. 注重学校、家庭、社区的合力教育

学期初开展“迎新会”入学教育及军训;每周进行一次家校信访、电访联系,加强家校沟通;学期中开展“家长会”“迎亲会”等家校互动活动;在学期初开学典礼、学期末结业典礼上,法制副校长进行讲话,形成社区合力。

7. 以“六情”(国情、省情、市情、校情、班情、社区情)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在寒暑假对家乡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拿出相应对策的调查报告。

8. 做好“德困生”转化工作

(1)建立“德困生”档案及其转化制度。

(2)积极进行家校沟通,共商对策。

(3)召开班、科联系会,形成转化合力。

(4)定期举行“德困生”恳谈会。

(5)对“德困生”进行专人全天候跟踪帮教管理,实行违规撰写“违纪自我分析”以及“违纪学生全天候跟踪帮教管理”转化制度。

9.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竞争机制

(1)坚持每周召开晨会,小结一周教育教学情况,奖励先进,提出希望,部署下周工作。

(2)坚持每月评比“文明标兵”和“文明学生”。

(3)期中和期末评选、评比出“三好学生”“文明标兵”“形象大使”和各种新星等。

“何以势成燎原?皆因步步领先。”学校要走出一片晴空,关键是要切实构建一套适合学校实际、有效运作的德育管理体系,同时实行“严明、务实、高效、创新”的管理作风,以教育、教学、生活的“三优”服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效果,实现“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目标。

德育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了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首要位置,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足以证明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对于学生人格的养成有辅助作用,优美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迎接生活,因此在小学音乐中加入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会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构建策略做重点分析,阐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音乐;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外部世界的时期,音乐在学生人格的养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音乐受到了重视,音乐教师应当抓住这次机会,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积极响应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小学音乐和德育教育相融合,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与时代潮流相适应,能够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综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德育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能够反映人的情绪、情感,学生通过欣赏音乐,能够感受到歌曲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和歌曲作者产生共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共情能力。小学生属于初步探索世界的阶段,这时候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稚嫩,需要音乐的引导来完善学生的认知。不同的音乐中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在德育教育的融入下,学生能够不知不觉的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感受音乐中富含的情感。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产生强大的共情以外,在小学音乐中融入德育教育,还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让学生产生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能力。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刺激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音乐和德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学生的道德建立,让学生的人格在音乐的影响下不断完善,提升道德水准。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构建策略

(一)从学生出发激发兴趣

不管是立德树人还是德育教育,教师在实行教学中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情况、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当观察学生的情况,让学生提起学习音乐的兴趣,用兴趣来带动德育教育的实施。音乐相比起其他学科,能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享受音乐。

比如学习湘艺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时候,第一课的音乐游戏《欢迎你》。这是小学音乐的第一节课,为了能让学生提起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该先开个好头,可以让大家互相做介绍,彼此认识一下。教师利用《欢迎你》这首歌曲,让拘谨的学生们逐渐放开,为音乐第一课开个好头。教师在学生上课的时候,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学生演唱《好朋友来啦》《我爱我的家》等歌曲,让学生从歌曲中学会讲文明懂礼貌,以演唱歌曲的有趣形式,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

(二)从课堂出发创设情境

要想让学生从课堂中接受德育知识,教师应当从课堂出发,将音乐课设置的有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氛围的带动下,学生会在课堂中放松,不论是吸收音乐知识还是接受德育教育,都有利无害。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感受音乐带来的思想内涵,从音乐中感受德育教育。

比如学习湘艺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的时候,第四课《祖国印象》。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有关祖国壮丽河山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刺激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然后再让学生演唱《祖国印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学生对祖国的印象会更深刻,也能感受到这首歌的内涵。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祖国的雄浑壮美,对祖国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从活动出发陶冶情操

为了让学生的情操得到进一步陶冶,让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不断完善,教师可以开展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无形中践行德育教育。音乐具有律动感,所以它通常和舞蹈是配套的,根据音乐的律动来舞动肢体,能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让学生跳舞,通过肢体语言感受德育教育。

比如学习湘艺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的时候,第六课《吉祥三寶》,这是一首律动感比较强的歌曲,而且歌曲内容比较简单,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来进行一些肢体活动,让学生在肢体的舞动中感受家的美好,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自觉养成维护家庭、爱护家庭的意识,形成集体意识。通过舞蹈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德育教育进行更深的理解。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正确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对此,音乐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开展德育教育,让小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樊佳佳.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16):77-78.

[2]顾丽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21(10):57+59.

[3]陈春苗.融合德育  引导成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方法[J].考试周刊,2020(43):151-152.

上一篇:焦油化工企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油气实验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