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服务移动网络论文范文

2024-07-13

聚合服务移动网络论文范文第1篇

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领域,并不谋求从硬件中获取利润,甚至不惜以各种方式补贴消费者在硬件上的投入。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布局移动终端,卡位移动互联网入口,为未来的发展抢占一份先机。

“小米手机今年销量有望突破500万台。”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这是一个奇迹。”

根据小米公司最近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小米手机每月发货量在50万台以上,月营收逾10亿元。截至5月10日,小米手机共出货200万台以上。

500万台,如何解读这一数字?王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移动终端白皮书》显示,2011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18亿。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2011年中国品牌厂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华为1900万台、中兴1300万台、酷派700万台、联想400万台。

成立于2010年4月的小米公司。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圈外人进入到了手机行业的第一方阵。

小米奇迹般的成长,让很多观望者如梦初醒。随后,手机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淘金潮”。

互联网企业混战手机市场

雷军在博客中写道,“创业就是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于别人干过了但没有干成的事情。”

目前来看,雷军和小米手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然而,小米手机相比后来者并不拥有多少先发优势,不断加入竞争的互联网企业让手机市场的未来看上去并不那么美好。

紧跟小米的步伐,2011年12月,百度联合戴尔推出了搭载百度易平台的百度易手机。今年的5月,百度再度推出与长虹合作的搭载百度云服务的手机。

2012年4月,阿里巴巴与手机厂商天语合作推出的新一代阿里云智能手机大黄蜂正式预售。在谈到目前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终端制造时候,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阿里云计算总裁王坚表示,今天不是做手机人太多,而是做手机人太少了,只有进入这个市场人足够多了起来,我们这个行业才能发展壮大。

今年5月,随着一贯以“搅局者”示人的奇虎360和周鸿祎的加入,国产智能手机的战场变得更加混乱。就在5月18日小米手机青春版开卖的同一天,奇虎360也宣布推出了旗下首款360特供机“华为闪耀”。这样的“巧遇”并非偶然,“不管在互联网你如何呼风唤雨,但在手机这块儿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周鸿祎毫不避讳的表达对手机市场的企图。

此外,有消息称盛大也将在6月份推出自己的手机Bambook Phone,着力整合盛大旗下的游戏、文学等多个平台资源。一向比较谨慎、低调的网易也透露将涉足智能手机领域。网易CEO丁磊对此宣称,“网易非常重视这一波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所带来的机会,我们很希望把做得很好的工具软件、资讯类产品和效率软件放在移动终端上。”

喧嚣背后,腾讯、新浪、人人网等多家还在围观的互联网企业也都传出对手机市场的兴趣。一时间,互联网最流行的不是搞好主业,“造手机”似乎才是各家最为关心的焦点。

不过,在HTC的元老级人物,多普达公司的前创始人杨兴平看来,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多是在盲目地跟风做手机,“与互联网行业相比,手机这个行业是一个更大的红海,从一个红海跳到另一个红海,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也表示,“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做手机会失败。互联网与手机两个产业差别巨大、企业基因不同,更主要的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只是为了嵌入自己的服务,争夺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绝大多数互联网品牌做手机不但不加分,还要扣分,但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可能成功,如果它们能够突破上述问题。”

用互联网模式做手机

即便作为竞争对手,奇虎360的董事长周鸿祎也多次表示,“对小米手机这种模式持肯定态度,它是第一个做互联网手机的”。

在雷军眼中,小米最早开始利用整个互联网行业运作规律,运作手机行业。雷军认为,要用互联网思想来武装自己。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你用这种方法论就能把握住互联网的精髓了,小米的成功即源于此。

一般传统的商业模式中,手机作为硬件,就会有调研、研发、生产、品控、仓储、配送、推广、售后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让手机厂商面临商业风险。

小米手机采取的是“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模式。小米手机所搭载的米聊,MIUI为小米聚集了忠实的“米粉”,而按照摩尔定律来处理手机硬件的商业模式,保证了小米在硬件上的稳定利润。小米相比于传统手机厂商更加完善的互联网服务,不仅使小米能够及时处理用户回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订购控制产量,削减中间环节和广告成本。

小米将互联网商业模式引入手机行业的做法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不少灵感,随后涉足手机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们试图将手机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更加简洁化。

目前,阿里巴巴、百度、盛大、奇虎360等进入手机领域,均是以互联网平台和软件应用为主,采取“软件+互联网服务”模式,通过嵌入网络终端的方式,与手机厂商合作,而硬件制造、销售、手机质量和售后都由手机厂商负责,更有利于规避风险。周鸿祎认为,纯粹靠手机硬件销售获益的时代已经不再,通过与互联网结合,将一次性卖硬件变为长期的服务收费,是未来的趋势。互联网产业和手机产业这两个产业最终会剧烈地碰撞,最终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互联网厂商的进入手机领域,会对传统手机行业形成重大冲击。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来势汹汹,传统手机行业的运作方式将会向互联网模式转变。互联网企业一定会以他们的思维改变手机的传统生产、制造、营销、销售、应用的方式。手机的互联网化还没有完全清晰的商化模式,但这已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不过,对互联网企业纷纷涌人手机行业,也有观点表示出一定的担忧。

部分观点认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目前无意也无力开发独立的手机系统。国内互联网手机起跑线是基于安卓系统的起跑线,这是开源开放的市场,也是丰富多彩但环境复杂的市场。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行业的根基就立足于安卓系统之上,安卓系统日后的变动对这些互联网企业来说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隐患,很容易成为无根之萍,无土之木,导致受制于人。

其次,目前其他互联网企业制造手机,主要通过与国际、国内厂商合作定制的方式完成。

再加上对硬件制造技术的外行,这使得互联网企业无法亲历一线对产品硬件进行把控。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日前也表示,互联网企业进入硬件领域不会轻易成功。而来自国产手机业界的质疑之声则更加尖锐,直指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的背后存在着“产品质量难把控、售后服务难保证和产品无长远规划”三大“硬伤”,一旦操作不慎就会惨淡收场,还将累及自身在互联网主业中的品牌形象。目前来看,即便是开创了互联网牌手机先河的小米手机,虽然销量惊人,但目前也在饱受售后服务缺失的困扰。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智能手机领域,智能手机同质化现象也开始显现。千元、大屏、双核、四核成为了智能手机领域的常见词汇。价格、屏幕尺寸、处理器主频、处理器核心数量、内存大小这些硬件指标成为了智能手机标榜和争吵的焦点。有观点担忧这会导致手机厂商忽视用户的产品体验感,过度追求单纯硬件上的更新换代。有网友在微薄感慨,“不解决频繁重启、死机、卡机这些问题,跑分再高又有什么用。”

互联网企业的“入口之争”

或是重金投入,或者联手合作,虽然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希望,但这并不影响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投身到这场手机行业的混战之中。

现在来看,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领域,并不像传统的手机厂商谋求从硬件中获取利润,互联网企业甚至不惜以各种方式补贴消费者在硬件上的投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布局移动终端,卡位移动互联网人口,为未来的发展抢占一份先机。

艾瑞研究的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93祎1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97祎5%。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4月,全国手机市场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811祎4万部,市场占有率过半。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在5月份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表明,中国占到了全球出货量的22%,超过美国的19%,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

作为构成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智能手机的地位和意义已经不亚于个人电脑对传统互联网发展的作用。面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大机遇,不管是传统互联网公司还是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智能手机在企业竞争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颖解释原因认为,互联网用户的增长速度以及增长潜力,已不及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布局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领域,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布局移动互联网战略,聚合用户到自己的平台上,后续通过应用和流量挣钱。

艾媒咨询CEO张毅也认为,很多互联网公司试水智能手机,可以理解为在抢占终端人口的一个棋子。“未来的终端竞争,很可能会变成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主体是应用和增值服务,而不是终端市场的手机本身。”张毅说。

无疑,数亿用户正在转变着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和消费方式,这对已经在个人电脑上各占山头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说是一次考验也是商业机遇。这正是互联网手机这轮圈地运动的深刻背景。对于互联网大佬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征战犹如二次创业,不抢就等着被淘汰。一旦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用户群体成型,对手就可以借此打造出其自有的游戏规则和产业生态,而落后者将处处被动,最终在移动互联网这一领域的竞争资格。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尚未成熟,虽然同属于互联网领域,移动互联网和传统定义上的互联网还是具有一定的区别,原来在互联网领域呼风唤雨的并不一定就能在移动互联网上复制成功。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行业,短期内以选择和传统手机厂商合作,但长期来看,各大手机厂商面临的冲击不可避免,手机厂商也不会甘于将这块蛋糕被外来者随意划分。近几年移动互联网领域,不可避免将会面临新一轮的重新洗牌。

聚合服务移动网络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介绍了如何利用Moodle推出的最新移动端应用Mobile Moodle搭建符合自带设备(BYOD)理念的移动学习空间。首先分析移动学习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Mobile Moodle以及BYOD的基本理念以及利用Mobile Moodle构建移动学习空间的优势;再次给出了构建移动学习空间的具体步骤和主要功能;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 键 词] Moodle;Mobile Moodle;BYOD;移动学习空间

一、利用Moodle进行移动学习研究的现状分析

移动学习空间(以下简称为空间)本文中是指运用Moodle软件在机房服务器或普通PC机的硬盘上搭建的数字化虚拟空间,该空间既可存放在线网络课程所需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如,文字、图片、文档、超链接、视频等,也可进行各种在线教学活动,如,讨论区、在线布置作业和在线出题测试等,同时也存放在线教学活动的各种日志。该空间通过客户端访问,同时支持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等智能终端的在线使用。

通过在中国知网中使用关键字Moodle和移动学习进行检索时,共计发现文献16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出目前的几个研究方向:

(一)Moodle移动学习客户端的设计

如,战大伟通过对国内外移动学习项目和移动学习系统开发实践进行了解后,结合移动学习技术对传统网络学习技术具有互补性及拓展性的特点,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Moodle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并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学习模式、学习过程进行了设计。[1]

(二)针对Moodle进行关键和扩展技术研究

如,白京针对Moodle在移动终端访问时出现显示效果不佳、教学资源无法展示等问题,提出通过对微信和Moodle的二次开发,力求将Moodle上完善的教学功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无处不在的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改善移动终端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和与移动用户的交互形式,在微信中创造出个性化的、交互式的移动学习环境。[2]

(三)基于Moodle的学习活动设计

如,张乐和杨艳将移动学习作为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延伸,基于开放源代码免费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移动版设计了移动学习活动,并据此进行了案例设计。[3]

上述文献研究主要针对Moodle在移动客户端设计和改进、与微信结合使用、移动学习的活动设计、具体课程中的应用等,随着Moodle版本的更新,现在已推出基于苹果和安卓智能设备的移动端APP,上述研究已经没有太大现实意义,而如何将最新版Moodle及其移动端APP运用到带有技能操作的课程中、构建移动学习空间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

二、Mobile Moodle的介绍

Moodle Mobile是Moodle的官方移动应用程序,通过Mobile Moodle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浏览课程内容,即使离线时也可以,接收消息和其他事件的即時通知,快速找到并联系你课程中的其他人,从移动设备上传图像、音频、视频和其他文件,跟踪你的进度,标记任务完成并浏览你的学习计划,尝试测试,在论坛上发布和编辑wiki页面以及查看课程成绩等。

三、BYOD理念的介绍

BYOD就是Bring Your Own Device的缩写,也就是把自己的设备带到企业环境中,这些自带设备运行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业务和应用。从广义上来看,只要不是企业配备,而是员工自带的设备,并且用于工作相关的事宜,都属于BYOD的范畴。[4]

由于其快捷性和情境整合性等特点,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也掀起了行动的“风暴”,即鼓励学生将私人移动设备如手机等带入课堂,当作学习工具,来获得广泛的学习资源。在行动基础上,笔者结合高等教育的特色,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BYOD教学理念,即将BYOD行动与学校教学结合,通过移动设备终端来获取知识,充分利用其可携带的特点来延展课堂,及其提供的网络宏观学习情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对知识进行加工创造。[5]

四、利用Mobile Moodle构建BYOD移动学习空间的实践

(一)服务器端Moodle的获取

完整的Moodle安装包可从Moodle.org的Windows下载页面获得。这些软件包专为独立计算机上的新安装而设计。所有这些都使用受欢迎的XAMPP Apache Friends包。完整的安装包可以在服务器上使用,但不建议将其用作生产站点。请注意Moodle.org的标准安装包只包含Moodle代码。简而言之,完整的安装软件包旨在以最小的努力在独立的计算机上创建匹配的Web服务器和Moodle站点。

(二)服务器系统要求

安装Moodle的服务器电脑系统的硬件要求如下:内存条:256 MB RAM(最小),1GB RAM(推荐);硬盘:500 MB免费固定磁盘(根据用户上传,需要更多的空间)。

(三)安装过程

安装完整的包。过程完整的安装包是一个zip文件,包含一个名为Apache的Web服务器,加上Moodle和Moodle所需的MySQL数据库和PHP程序。此安装过程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下载并解压完整的安装包。首先创建文件结构下载包,从Moodle下载Windows打包zip文件。打包包装将您下载到您选择的驱动器或分区的zip文件解压缩(通过点击提取文件)。提取过程将创建三个文件(“启动Moodle”“停止Moodle”和“README”)和一个名为“服务器”的子文件夹。注意:这个服务器子文件夹下还会有一个文件夹,名为\moodle,它保存了Moodle程序。

第二步:启动网络服务器。现在你已经准备好启动网络服务器了。使用您应该在顶层目录中找到的“启动Moodle.exe”文件。一旦“启动Moodle.exe”程序打开,不要关闭它,为此目的使用“停止Moodle.exe”。注意:这些程序控制操作Web服务器的Apache和MySQL程序。一些网站将使用“server”子文件夹中的Xampp bat文件单独启动和停止Apache和MySQL,现在你准备开始安装Moodle了。

第三步:使用网络浏览器安装Moodle。第三次启动Moodle安装启动Web浏览器并在地址栏中键入localhost,或http://127.0.0.1或http://localhost。您将首次启动Moodle安装,或者如果已安装,您将进入Moodle站点的Front Page或登录屏幕。

(四)Mobile Moodle的获取和安装

Mobile Moodle可以直接从Moodle.org网站下载,有基于安卓或苹果系统两个版本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安装包,下载完成后安装到智能手机或PAD上使用,图1是在安卓手机上的Mobile Moodle登录界面。

(五)利用Mobile Moodle构建BYOD移动学习空间

BYOD即利用教师自带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搭建服务器、构建移动学习空间,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进行访问,如图2所示。优點是系统容易搭建、不消耗学生手机流量、方便携带,特别适用于非传统教室,如,实训车间、实训中心等无WIFI热点覆盖或移动网络信号不太稳定的教学场合。

五、总结和展望

通过安装了Mobile Moodle移动端应用的智能手机终端,师生通过网络访问Moodle服务器上的移动学习空间,就能利用Moodle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互动,符合当今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邵敏,杨玉强,张法滨.利用Moodle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7(3):24,29-31.

[2]战大伟.基于Moodle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白京.基于微信与Moodle的移动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汪丽,潘建斌,冯虎元.基于BYOD的高校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39-45.

[5]朱庆友.基于BYOD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部署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6).

聚合服务移动网络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统一于金融服务商与电信运营商之下的金融实时信息推送系统,将信息分类管理与深度挖掘信息价值这一理念融入金融服务中并通过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将构想得以实现,通过将现有技术进行整合再应用,进一步发挥了已有技术的价值。

关键词:Java开发语言;B/S开发模式;蓝牙

1 项目建模与结构优化

1.1 系统整体目标分析

本项目旨在构建这样一个系统:以用户需求和银行相关业务为导向,将互联网、报纸、相关机构等信息源进行人工采集和整合,以用户的定制和兴趣分析为依据,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重组和匹配,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和推介,用户按照自身需要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该信息,系统通过支持手机移动上网和pc机上网的方式将及时精准信息推送给可能需要的用户。在手机移动上网服务和电脑b/s模式网络服务支撑下,用户可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滞后性,真正实现实时信息推送服务,发挥信息的时效性价值。

1.2 系统模型说明

通过分析和调整,我们将系统模型划分为以下主要模块(如图1):

(1)异构信息源整合部分。

该部分主要通过人工对互联网、报纸、相关可用系统内数据、相关机构信息、银行内部渠道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筛选,结合工作人员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将其中有用部分输入到系统的及时信息库中。

该部分为系统的基础部分,其核心是对异构信息进行人工整合。整合后数据质量取决于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信息分析、鉴别能力,是工作人员经验与知识价值的体现。同时整合后的及时信息数据库是系统提供及时精准信息推送服务的信息来源库,因此其质量又直接决定了用户推送服务的质量和后继信息应用及其价值的实现。

(2)信息组织、增值部分。

本部分是在上述异构信息源整合后获得的及时信息库基础上,结合银行已拥有的客户资料数据和用户提交的相关定制要求,以此为指导对及时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有价值的信息与需要该类信息的客户进行匹配。通过对信息的重新组织,使信息的潜在价值被激发,为满足用户需求作好准备工作。

(3)信息推送服务部分。

本部分是在上述已匹配好用户与信息的基础上,获取银行已有的客户联系方式,依托移动服务运营商,以手机短信推荐的形式向用户推送可能对其有用的信息。鉴于手机数据传递业务对数据量的局限性,此部分推送的仅仅是有用信息的概要情况,包括标题、时间、访问方式等。给定信息详细内容的访问方式,使对某条信息感兴趣的用户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手机上网访问或pc上网访问相应的内容。

(4)信息显示平台部分。

该部分旨在构建一个可通过手机和pc两种方式访问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显示平台,该平台在用户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进一步对相关用户提供详细的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采用当前流行的b/s网络服务模式,用户在pc上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通过网页浏览器即可访问系统平台,获取所需信息。

1.3 系统业务分析

我们采用uml中用例图来表示系统的业务,从工作人员的视角和客户的视角来分析系统的业务功能,其具体表示如图2所示。

2 PC机部分设计

2.1 系统采取的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真实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实际可用的系统,模拟现实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实时金融信息推送服务的过程和方式。经过试用和改进,最终将系统推广使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2.2 采取的技术

系统可采用Java开发语言和基于Jsp的B/s开发模式,构建一个综合的应用系统,系统的组成包括一个信息处理后台、一个配套信息显示网站、一个金融信息检索词典和一系列基于不同渠道的信息推送模块。它们相互协作,完成实时性的金融信息推送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

2.3 可行性说明

开发这样一个系统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难度不大,且开发风险较低,特别是Java语言的平台无关性和易维护性可以满足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系统兼顾到应用中多方的利益,因而商业风险也很小,其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2.4 操作部分

根据前期系系统分析、设计以及数据采集我们实现了数据库的设计,以MYSQL软件为工具创建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如图3所示。

代码部分采用Java开发语言和基于J印的B/S开发模式。在数据库设计中,将上述六个阶段不断循环反复,达到最优数据库体系。

(1)构建信息处理后台,将从银行获得的实时信息及时发布到后期建设的显示网站,供用户查询相关消息的详细信息。

(2)配套信息显示网站,建立ASP网站,并与数据库实现对接。

(3)金融信息检索词典,利用前期搜索的海量金融词汇和MySQL实现金融词汇查询功能,方便用户查询收到信息当中包含的金融词汇,以便做出正确、快速的投资决策。

(4)基于不同渠道的信息推送模块,主要是实现PC机与手机的对接,构建用户查询信息的双向渠道,完善体系。

3 手机部分设计

3.1 手机平台选择

金融服务商需要将即时信息个性化的传递给注册客户,采用通过3G手机终端向客户发送个性化短信息的方式,其短信息内容即是客户所注册账户相关发生的金融信息。因此需要用到PC端向手机群发短信的功能。由于还没有投入产业化,实验时不一定能得到电信运营商的支持,因此选择使用相当大的一部分手机都已支持的蓝牙无线网络替代。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通过蓝牙适配器可在试验阶段方便的同手机通信。因为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存在多样性,目前存在Symbian、Palm OS、win ce以及Linux等,考虑到今后软件的跨平台性、易移植性和易布署性,所以选择使用的开发语言为Java。

技术要求:(1)通过c语言或者c++语言,基于蓝牙域的套接字网络编程,开发服务器的无线通信接口。(2)通过J2ME,提供蓝牙API可供调用,开发手机上元线通信模块。

3.2 手机通讯方案

通过手机终端获得信息之后,不在PC机旁的客户可以立即通过手机专用网络进入本系统查看消息详情与分析师的最简单评价。利用现今已很成熟的手机浏览页面的功能。考虑两种功能比较简单的嵌入式浏览器实现方式:(1)利用手机已有的浏览器(需要使用程序调用)。(2)实现一个简单的嵌入式浏览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运行在后台。它负责处理http协议,包括向指定站点发送http请求(re-quest)和接收站点回复(response)的http内容并进行处理;一部分为GUI显示,将收到的http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技术要求:(1)tep/udp网络通信;(2)b,http协议。

3.3 操作部分

(1)c和c++语言的应用。

(2)J2ME的初步实验,试做初步的Java程序,并在3G手机上顺利运行。

(3)找到可参考学习的http协议实例并采取针对性研发。

(4)采用蓝牙网络,在pc端使用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BlueZ协议栈和相应的工具,可以基于该协议栈很方便的开发服务器的无线通信模块。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通过蓝牙适配器可以很方便的同蓝牙手机通信。

(5)实现实验时真正将信息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端。

3.4 实现部分

(1)将理论知识用技术来实现,完成PC端向手机客户端群发个性短信息功能。

(2)确定所要实现的方式,完成手机浏览系统页面的通道。

(3)手机部分完成后与PC数据库联系起来,相互激励与响应,成为可行的整体。

聚合服务移动网络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演进,单一语音业务承载向数据业务、实时多媒体业务等综合业务融合发展。国内三大运营商4G网络的接入传输网络基本以IPRAN和PTN为主,它们能满足网络渐进式演进的需求,在2G、3G、4G共址情况下,可以提供E1、IP等多种基站接口需求,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基站深度覆盖。进入5G时代,eMBB大带宽业务、mMTC(海量连接)和uRLLC(高可靠低时延)等新业务成为5G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现有的承载网设备不能满足大流量承载、SLA可承诺等的运营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5G时代承载网的建设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5G时代;承载网;建设策略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Carrying Network in 5G Era

Wu Shun

(Hainan Telecom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Hainan 570203)

隨着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5G在此阶段已逐渐深化和发展。当前的传输网络环境需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在建设5G移动通信传输网络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发展5G网络。优化结构设计,不断完善城域网的PTN网络,继续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和改变技术及其他建设策略和方法,促进5G通信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们对移动通信发展的应用和满意度,以稳定的方向推动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5G的网络架构主要包括5G核心网、5G承载网和5G接入网,组网方案有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5G时代的共建共享在NSA和SA阶段都要求实现承载网的互通,满足5G基站共享需求。NSA主要面向个人客户,业务需求主要是大带宽为主,主要的业务场景是VR/AR、4K直播、游戏加速等;SA主要面向垂直行业客户方面,业务需要除了大带宽、海量连接,更主要的是低时延和可控可管,业务场景主要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港口、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

1. 5G业务对承载网的需求

运营商省层面的承载网总体架构基本按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进行设置,在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业务越来越多,对承载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承载网也随着网络的不断演变而进行技术的更新迭代。

进入5G时代,带宽和时延是核心竞争力,5G在数据传输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数据的业务流向复杂、特定业务需要低时延、高可靠等。5G基站回传带宽需求大幅度提升,预计是4G基站的10倍以上,现有移动回传承载网络的容量难以满足,除此之外,5G网络的切片服务、虚拟化核心网的分布式部署架构、大容量传送、超低时延业务、高精度时间同步、快速开通、SLA可承诺、可保障能力和业务快速开通能力,对承载网提出诸多新型需求。

就目前现状来看,当前4G承载网技术体系不能满足5G网络的业务发展需求。需要结合现有成熟技术标准和5G新业务对承载网需求,在保护现有投资基础上对现有承载网进行有序优化,为开通5G业务做好网络层面的准备工作。

2. 4G/5G传输技术特点分析

2.1 中国电信

IPRAN是电信选择的4G移动回传业务承载技术,采用分组传送技术,基于IP/MPLS协议及关键技术为基础,主要面向移动业务承载并提供三层IP通道,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分发标签转发业务。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现有移动网络的有效承载,同时也能够为其他业务的开展提供平台,实现对网络资源的统一协调,大幅度提高移动网络的运行能力。IPRAN主要优势在于三层功能的完备和成熟,整个网络是一个路由器和交换机组成的基于IP报文的三层转发体系,包括支持全面的IPV4(IPV6)三层转发及路由功能(静态、动态);支持MPLS三层功能、MPLS VPN功能和三层组播功能,开发性和业务调度非常灵活,尤其是IPRAN统计复用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带宽,在4G时代通过扩容就满足比3G时代业务量10倍增长的承载需求。

从现有承载网的技术和容量来看,IPRAN技术需要从多维度进行进行升级,为了满足大带宽、低时延、高精度同步等要求,电信引入了STN(新型IPRAN)网络及设备,STN在设备容量、带宽能力、新功能(如SR、EVPN)支持能力等方面较IPRAN都有大幅提升。STN的关键技术是引入SR和EVPN;采用全新的SR(分段路由)功能,结合SDN控制器实现网络路径的可编程能力,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状态动态调整路径,根据业务SLA实现路径优化,简化了三层转发功能;为了实现了网络切片功能,即可按需灵活组网的方式,需要设备具备增强VPN(EVPN、软切片)和灵活的以太网技术(FlexE、硬切片),FlexE具备严格的TDM调度机制,确定时延,实现SLA可承诺,网络切片技术的核心的NFV(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从传统网络中分离出硬件和软件部分,硬件由统一的服务器部署,软件由不同的NF(网络功能)承担,从而实现灵活组装业务的需求。

2.2 中国移动

PTN是移动选择的4G回传业务承载技术,采用分组传送技术,基于以太网传输架构,PTN是二层传输通道,这个通道对用户来讲是透明的,PTN的路径规划、标签分配都是静态的。在PTN网络中,对MPLS-TP技术进行了实践应用,通过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明确了MPLS技术应用的实际价值,其实,它是,其应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传输性能强大;安全可靠性强;能够省略复杂、繁琐的IP功能和信用命令;能够从控制层和客户中分离出来,独立存在,对于多种业务的承载效果良好;4G业务在传送网核心层引入L3 VPN,实现分组业务的灵活转发。

5G网络为实现基站间无缝切换和支持海量连接等功能,满足低时延业务的特性,需要减少控制面和转发面传输路径,即全网端到端L3功能,同时支持FlexE、高精度的时间同步等关键新特性;PTN网络在性能和容量上都不能满足5G业务的承载需求。

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是中国移动在PTN基础上,提出的新一代切片分组网技术,基于以太网的传输架构,是以以太网内核为基础的新一代融合承载网络架构,具备前传、中传和回传的端到端组网能力。SPN的关键技术是引入了SR、FlexE接口和SCL层网络;SCL为网络业务和切片业务提供端到端硬隔离通道,可显著降低时延,支持网络拓扑重构和切片,满足5G业务超低时延、硬隔离切片的需求。SPN继承了PTN传输方案的功能特性,并进行增强和创新,满足5G各种新需求;采用FlexE技术,将5G大网络从逻辑上切分出独立子网和端口,同时也实现了业务速率和物理通道速率的解耦,通过端口捆绑和时隙交叉技术,轻松实现业务带宽的叠加,满足各类速率和应用的需求。

3. 5G时代承载网的建设思路

在5G 网络建设过程中,2G、3G、4G、5G 网络将会并存较长的一段时间,即使在 5G 网络的成熟期,4G 和 5G 网络仍将长期并存,协同发展。承载网以稳步推动5G建设为出发点,实际业务流量为测算依据,建设效益优先,初期以满足需求适度超前,中长期网络可平滑扩展的建设策略。

3.1 网络结构

5G承载网是为5G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提供网络连接的基础网络,不仅为这些网络连接提供灵活调度、组网保护和管理控制等功能,还要提供大带宽、时延、同步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保障。5G承载网需要支持差异化的网络切片服务能力,网络切片涉及到终端、无线、承载和核心网,需要实现端到端协同管控。通过转发平面的资源切片和管理控制平面的切片管控能力,可为5G三大类业务应用、政企专线等业务提供所需服务等级协议(SLA)保障的差异化网络切片服务能力。

承载网按省际骨干层、省内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进行设置,采用分层组网模式。省际骨干层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建设,省内承载网各省按需进行规划建设,一般核心层采用口字型组网模式,汇聚层和接入层采用环形网模式,接入层一般采用环形组网方式,除非在光缆资源极度受限的情况下,个别DRAN站点,可采用环带链的方式。

3.2 带宽规划

5G前传主要有分布式无线接入网(CRAN)和集中式无线接入网(DRAN)两种场景,其中CRAN又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部署模式,CRAN大集中一般需要CU云化和DU池化集中部署来支撑实现,DRAN一般极少数使用。

针对S111站型(64TRx),单基站峰值带宽一般为7Gbps,均值带宽为3Gbps;S222(64TRx),单基站峰值带宽一般为10Gbps,均值带宽为4Gbps。回传网络的建设需向基站负责,保证基站在达到峰值时仍能正常工作,根据地域和流量的不同,高业务流量区域一般采用50GE的接入环,每个接入环接入20-30个共享基站;偏远低业务流量区域一般采用10GE的接入环,每个接入环接入10个左右的共享基站;在接入传输环规划阶段,要与无线网紧密衔接,合理预测BBU流量,兼顾扩展性,在传输环节点BBU侧按需选用GE、10GE或25GE接口。

3.3 时间同步

当前4G时间服务器性能指标已无法满足5G承载的新要求,同时时钟同步精度主要受到外部时钟源准确性、不同网络设备时钟差异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超高精度时间同步是5G承载网关键技术之一,5G时间同步需求主要体现在基本业务时间同步需求、协同业务时间同步需求和新业务时间同步需求三个方面。在时间同步网的架构和部署层面,可根据业务需求采用时间源设备下沉方案,减少时钟跳数,将时间源设备部署在汇聚层的边缘,提高时钟的精度。

4. 结语

5G为“万物互联”而来,5G行业应用的探索是个分阶段的长期过程,5G融合应用是新生事物,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市场的应用场景、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机遇,随着三大应用场景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在5G网络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种层次的需求,因此在5G承载网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当前的传输网络架构和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采用标准技术,跨厂家进行混合组网试验,降低建网成本,从而为5G网络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獻:

[1]迟永生,王元杰,杨宏博,裴小燕.电信网分组传送技术IPRAN/PTN[M].2017年4月.人民邮电出版社.

[2]李佳美,魏佳奇,刘莹.5G无线网络架构对传输网的影响浅谈[J].计算机网络.2019.

[3]刘敏.新形势下基础通信网络架构的建设和优化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6):43-44.

[4]杨柳,李丹雪,王佳,等.5G时代传输网络建设策略探讨[J].中国信息化,2017,26(7).

[5]夏斌.5G时代传输网络建设策略探讨[J].智能城市,2018.4(11).

[6]张优训.5G承载网关键技术及建设策略研究[J];信息通信;2019,(08)

聚合服务移动网络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手机银行是将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无线通信网络和银行金融系统相连,使手机变成随时、随地、随身的个人移动金融服务终端。本文详细分析了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电子商务手机银行通信技术金融系统

一、手机银行概述

手机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只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系统都可称之为手机银行。它是继网上银行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银行服务方式,在具备网络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又突出了手机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与便携性,因此迅速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手机银行利用移动电话与计算机集成技术,为银行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務,以减轻银行柜面压力、方便客户,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伴随着中国3(;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产生丰富的增值业务。

二、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

1.国内外发展现状。由于蕴含的巨大的商机,手机银行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移动运营商和著名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从全球范围看,逐步形成了日韩领先、欧美跟进、中国追赶的局面。在日本,高度注重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非常高。同时,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在欧洲,研究移动银行业务的团体主要有(;SM协会、WAP论坛、UMTS论坛、Mohey论坛、Radicchio、PKI论坛等。早在WAP技术出现的时候,欧洲的运营商就U经考虑如何把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因此也被称为“WAP Banking Service”,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虽然有了GPRS网络,但由于终端、业务互操作、运营模式和价格等问题,移动银行业务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他与WAP相关的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由于公众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发展度不高、用户对移动网络操作不熟练,还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实际的用户比例更是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而银行也一方面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承受着手机银行的种种障碍静观其变。但总的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

2.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形式。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卡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经历了STK、SMS、USSD、BREW/KJava、WAP等不同的技术实现形式:

(l) STK手机银行。靠智能SIM卡提供的加密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一些转账和缴费业务,其前提需要用户将SIM卡更换成STK卡,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但各银行发行的STK卡彼此互不兼容,通用性大打折扣,而且STK卡的换卡成本较高,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2) SMS手机银行。普通短消息SMS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SMS是利用短消息方式办理银行业务,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是目前实现手机银行的方式中手机终端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客户进入门槛低。

(3) USSD手机银行。超级短消息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它是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USSD可以将现有的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运营商通过USSD自行制定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相应业务,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这样,USSD业务便可方便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而增加新的业务对原有的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保持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费用较低,每次访问仅需约0.1元。

其局限则是:一是对不同类型的手机,其界面显示有较大的差异;二是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三是目前该业务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尚未普及。

(4)WAP手机银行。WAP方式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或者其他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上。客户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相对于其他手机银行技术,WAP具有无需下载客户端、门槛较低、通用性好、实时交互强、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同手机银行的业界技术主流。

(5)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手机银行是指在GSM和cD-MA手机上下载客户端软件,通过Client方式访问实现手机银行功能。

客户端手机银行有KJAVA,BREW,IPHONE等不同平台的版本。

客户端软件需要针对指定的手机终端进行开发,对客户使用手机终端的要求较高,此外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限于手机主频、内存、屏幕等硬件资源因素,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增加了手机技术开发的难度,开发维护成本也较高。

三、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手其发展同样存在各种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1.推广成本高,用户资费较高。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虽然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相同,且彼此互不兼容。一张SIM卡只能使用同一个银行的账号,用户办理其他银行业务时须购买相应银行的SIM卡,无法实现银行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手机银行的收费标准是“信息服务费+流量费”,即用户每月必须支付信息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在手机账单中扣除,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则由银行收取服务费。与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相比资费仍然较高。

2.使用不够便捷,缺乏个性化。目前使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时操作相对复杂,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对手机和网络操作不熟练的客户感到困难。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多雷同,没有特色。而手机这一普遍的通讯工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那么针对手机银行的目标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应根据手机使用人群的个性特点设计才能更有效果。

3.手机支付功能不足。目前,在欧洲电信运营商与餐厅、电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手机网上订餐、订票、订座等多种服务。在日本使用DOCoM03G手机的用户用手机就可以轻松购买可口可乐,银行在其中提供无线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但在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由于受技术、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约还缺乏类似的个性化业务。

4.安全问题。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账、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

四、关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随着《电子银行管理办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手机银行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I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在当前的有利形势下,手机银行要突破制约,提高自身质量,赢得客户口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1.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跨行操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应与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同时简化操作流程,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2.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市场调研,挖掘不同用户群的特色需求,开发符合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的功能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出来,人机界面外观必须一目了然、赏心悦目,使用方式则要直观、简便、灵活,符合绝大部分客户的使用习惯。对客户操作的响应速度要足够迅速,对操作错误或返回错误信息应提供合适的后续操作,防止程序崩溃。

3.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虽然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一场支付领域的革命却已蓄势待发。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进一步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并不亚于网络银行。为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促进手机市场的繁荣,服务商和各银行也在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手机银行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存储及网络等多项技术,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给这项业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些技术都不是停步不前,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旧有的方法不断被更新,过时的技术不断被淘汰。这就要求手机银行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也要不断地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及平台安全运行的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可对网络进行仿黑客的模拟攻击以检验网络平台的健壮性,也可请专门性网络安全公司对网络平台进行安全评估。在日常维护操作方面,加强各种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顺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制衡体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银行方面,也通过在内部网设定SSL( SeCure Socket Layer)及安全插座层,将通信内容密码化以此保护网页安全。此外,银行还要求客户设定ID号码、密码和确认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本人确认的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数。银行通過对客户遭遇密码被盗事件还提供补偿保险服务,从而有效地减低了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

聚合服务移动网络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协同发展在信息化产业行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我国电子信息基础元件、基础产品的技术创新与研发,为通信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硬件、软件及集成电路技术的支持,使得越来越多地高新技术产品应用到信息化产业建设中,提升了通信工程的信息处理传输速率、安全性、稳定性,创建了更好地移动网络通信条件,全面推动我国信息化产业技术向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对推动我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协同发展

引言

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在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背景下,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光纤通信为基础的信息安全网是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光纤通信系统及信息安全网络的建设离不开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

1电子技术基本概念

电子技术是以电子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利用特定的电路设备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电子技术的应用涉及诸多领域,主要划分为两大类,即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电子技术,这两种技术主要依靠电子信号处理方式进行区分,通常多数信息的发生方式为信号处理,少部分为滤波处理,在信号优化及处理阶段,电子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促使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从传统电路向集成电路过度,并且随之诞生更加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大型计算机和集成电路逐渐兴起。从微观层面分析电子技术,实现了电子与光子的融合发展,推动电子技术进入到光子技术时代,越来越多的光纤设备投入使用,加快了通信工程的发展,使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于信息化网络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通信工程概述

通信工程又叫信息工程、电信工程。它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也是其最基础的学科。通信工程是现阶段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主要包含光纤通信、互联网通信、数字移动通信等几个部分。通信工程设计的技术包括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操。从现阶段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来看,通信工程在国内主要侧重于光纤通信、互联网通信两大部分的发展。它们都是现代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通信与互联网通信的发展都与电子技术紧密相关。随着现代通信网络需求的提升,光纤通信和互联网通信在向长距离、大容量、超高速、网络化转型,而这一转变对电子技术材料和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在推动电子技术材料及其性能向更加多元化发展。

3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作用

3.1电子技术进步对通信工程的推动作用

通信工程中,交换机是用于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重要設备。我国公用电话网络交换机采用了数字交换原理与数字交换网络,促使语音信号实现数字化的关键在于应用了时分多路通信技术。而时分多路通信技术的时间接线器由话音存储器、控制存储器及必要的接口电路组成。它所采用的存储器应用了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而成,即数字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也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由此可见,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为数字通信网络和通信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通信工程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换设备在不断地更新、升级完善。新一代的交换设备在能量转化率上都较上一代有所提升,而每一次提升都将推动着通信工程不断进步与发展。

3.2通信工程发展对电子技术的推动作用

电子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核心,它的发展都承担着计算机技术革新的使命。对于计算机技术而言,它的进步则承担着信息化产业建设的使命。想要完成这一使命,计算机技术必须服务于通信网络技术,以软件、硬件设计提升后重新应用到通信工程中,来服务于通信工程建设。从计算机技术服务视角来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在通信工程中的革新与应用都伴随着通信工程通信技术提升和网络发展的新需求。正是因为有了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在信息化产业建设领域通信水平和通信能力需求的提升,才不断的促进电子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来适应信息化产业建设与发展。

3.3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作用

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始终致力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3]。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软件技术、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与数字化3C产品、数字电视、移动通信、WCDMA、CDMA2000、TDSCDMA、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产品、电子信息基础产品、汽车电子等技术的支持。其中电子信息基础产品的研发及制造技术的进步,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数字化终端产品、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等产品的研发都为信息产业化取得新的突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在信息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合力作用下促进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与发展。如手机、程控交换机、微机、显示器、组合音响及配套元器件等。这些产品的发展又进一步服务于信息化产业网络系统的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与进步。我国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到第五代通信网络技术,在通信网络技术方面能够取得突破性创新,都离不开软件与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它们的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会相应地促进通信工程业务水平的提升。如大数据管理系统、云计算平台技术等,推动着通信工程从小规模向大规模化发展。因此,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始终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

4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协同应用

4.1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是现代综合业务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被誉为是现代三大新兴通信手段。移动通信最初表现为模拟技术,现阶段已发展至数字技术阶段。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关的技术,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其中适应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最为典型的是手机芯片。手机芯片应用了集成电路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落地需要配合最新的手机终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就是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协同应用的典型代表。

4.2多媒体通信

多媒体通信指能够提供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通信,传输信息主体包括文本、图像、数据、声音、语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现阶段对媒体通信典型代表媒体有语音、食品。多媒体技术融合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其中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代表着多媒体通信中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

4.3微电子系统

微电子机械系统指大小在毫米量级以下的微信机电装置。它集合了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机构、信号处理控制等功能为一体,应用了微电子技术及信息与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系统继承了多学科技术成果和集成电路系统技术,也是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协同发展的产物。

结束语

从微电子技术到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实现了集成电路向数字化的转型,而通信工程的电子技术也经历了从整流器到逆变器,再到变频器的发展阶段。纵观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发展,二者始终表现为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在相互作用下推动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共同进步,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突出了贡献。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对于我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安东.电子技术在通信发展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20,51(15):210+212.

[2]李萍.电子技术与通信工程的相关研究[J].河北农机,2020(08):52.

[3]姜夙.电子技术及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J].通讯世界,2020,27(06):42+44.

[4]王伟.电子技术及通信工程的协同发展分析[J].电子世界,2020(02):87-88.

上一篇:成长小说民族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法的理论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