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质量控制范文

2024-06-28

临床检验技质量控制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思路构建。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 2月期间收治的需进行生化检验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生化检验方法检验,实验组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生化检验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明显异常率为2.86%,参考组明显异常率为34.2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中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措施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生化检验的正确概率,为基层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思路构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在逐年升高,因此,对临床实验室生化检验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实验室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关乎重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诊断,因此,加强基层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本文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进行生化检验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思路构建。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进行生化检验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35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1.5±2.2)岁;实验组35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2±2.6)岁。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采取常规生化检验方法检验,实验组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生化检验,具体操作如下:

(1)样本采集前:进行生化检验前,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发放说明书,促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获取良好的样本,在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中需由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完成。

(2)样本采集时:进行样本采集时,首先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保证患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样本采集。采集样本过程中,避免患者剧烈运动,使得患者保持平静状态,指导患者坐位或者平卧位进行样本采集。血液采集中,为避免血液产生变化,穿刺成功后即刻松开止血带。此外,针对反复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应另选采血部位,避免止血带压力过大或者止血时间过长,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运送样本和样本处理中的质量控制措施:采集完成血液样本后,医护人员尽快送往实验室,检验人员即刻进行样本检验处理,样本放置时间不能>3h,避免发生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4)样本检测措施:采集样本后,技术人员需使用对应的生化分析仪器检验样本,检验中需要使用的标准品、试剂等均要符合质量的要求,避免对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2.0数据包开展数据分析,计量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即百分率(%)表示,并通过t检测;通过X2检验,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实验组明显异常率为2.86%,参考组明显异常率为34.2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伴随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实验室生化检验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生化检验质量,医院必须构建标准化、科学的生化检验流程。在生化检验的整个过程中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检验效果,降低生化检验过程中显著异常情况的发生概率,提升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病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支持【2】。

相对来说,基层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受到多方面条件限制。一直以来,基层医院对生化检验的重视程度较低,且由于资金问题忽略了实验室的建设,没有按照最新标准重置检验科室,同时,检验仪器、设备老化问题突出,导致无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许多基层医院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都未形成严格的质量控制思路,相应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完善,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影响了医院整体的生化检验水平和质量,导致生化检验存在较大误差,以至于影响了患者病症的及时诊断与治疗,对基层医院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对于以上情况,基层医院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予以改进,并构建对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健全质量控制制度,并予以落实,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检验技术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生化检验前,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饮食、用药方面的注意事项,促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生化检验过程中严格要求检验技术人员按照相关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同时加强医患沟通,促使生化检验结果与临床要求趋于一致。此外,还需规范生化检验临床操作,明确平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处理,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完善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检验的整体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异常率为2.86%,参考组明显异常率为34.29%,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表明,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提高了检验结果的有效率、准确率。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操作,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检验的准确率,从而提升了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以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獻:

【1】龚江.对基层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思路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7,7(9):34-35.

【2】罗慧.对基层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26-226.

临床检验技质量控制范文第2篇

【摘 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与正确的方法有关联,同时受科学思維的影响。正确的诊断方法是检验的质量保障,科学的思维是前提。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现在医疗行业正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要求[1]。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 质量控制需提前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检测前的质量更为重要。没有一份合格的病人标本,检验人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一份反映病人真实状况的检验报告,因此标本的规范化采集是结果准确性的保证·但有时对标本的采集质量是检验科无法控制的,由于标本采集因素引起的不正确检验结果要比检验操作中的变化、错误更多见,所以临床检验的全面质量,不只是局限于测定过程之中,更加重要的是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过程[2]。

1.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

医生要准确无誤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向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患者准备

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3]。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項

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⑨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⑥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仪器维护

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

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荊,要观察其稳定性: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4]。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舰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耍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 沟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5]。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或者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6]。

3.2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4 结果分析和解释

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李文波,李文华.浅谈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04):825-826.

[2] 鞠建国.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2):155 -156.

[3] 齐国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8):134-135.

[4] 张海妮.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98-299.

[5] 高宝玉.探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4):258-259.

[6] 王辉.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J].中外医学研究,2014, 12(29):163-164.

临床检验技质量控制范文第3篇

1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分析

按照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各部门内容的不同, 可以将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分为标本采集、标本稀释、标本检验等几个步骤。其对应的工作内容都会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 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检验项目其检验过程与操作要点也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也必须针对其内容的差异进行相关的调整。以科学的质量控制与监督保障血液细胞检验工作质量, 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

2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根据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特点与内容, 运用现代质量控制理念进行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质量控制应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着手, 通过对工作内容的分析设置科学的质量控制要点, 并通过完善的监督体制提高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效果。

2.1 以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开展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为了更好的提高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质量, 现代医院等医疗机构应以现代质量控制与管理理念为指导, 构建完善的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明确检验人员、检验科室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相关奖惩制度。同时还要针对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内容进行相关标准操作体系与制度的完善, 以此使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工作质量控制有据可依, 为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的指导。

2.2 优化血液细胞检验工作流程, 提高检验质量

血液细胞检验工作流程的优化能够极大的促进检验工作质量的提高, 为检验工作质量控制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在现代医院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开展中, 医院应认识到检验工作流程对质量控制、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以本院血液细胞检验设备仪器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 并通过分析结论进行检验工作流程的优化, 促进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3 针对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内容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设备仪器的不同使得其检验质量控制的要点也存在差异。医院应以设备情况为基础, 针对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内容进行相关控制点的控制。以对血液细胞检验中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 保障检验工作质量。

3.1 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高质量的标本室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 因此, 加强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是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中的重点。按照血液细胞检验中对标本制备的要求可以分为采集与抗凝2个步骤进行控制。由于手指血 (末梢毛细血管血样) 准确性与可重复性较差, 因此在进行血液分析仪分析血液时, 必须进行静脉采血, 以保障检验的准确性。而在进行手指血的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手指的消毒彻底, 注重挤血过程中不可碰触血液流出口附近皮肤, 以保障采血质量。检验用血样的质量受血液与抗凝剂的影响较大, 科学的进行标本抗凝是保障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重点。在进行稀释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以确保血样制备能够满足镜检或血液分析仪的要求, 保障检验质量。

3.2 标本稀释的质量控制

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进行标本稀释是保障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关键。检验人员应根据检验方式的不同科学的进行标本稀释。如:采用仪器检验时应按照要求RBC、PLT按照1:10000至1:3000的稀释倍数进行稀释。通过严格的标本稀释操作避免稀释倍数过低或过高造成的传感器重合缺损与测量容量内细胞过少, 从而减少其对检测精度的影响。

3.3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检验过程对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检验前, 应对仪器进行校验, 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以此使检验质量满足诊断需求, 保障检验精度。

4 以岗位绩效考评提高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

在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科学的开展岗位绩效考评能够有效的调动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 调动检验人员的质量责任心, 促进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提高。医院应针对检验工作的特殊性及其工作内容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 以此对检验人员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工作效率等进行监督与考核, 以此促进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以检验人员质量责任性及积极性的提高达到工作质量控制的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方面的、系统的、专业化的控制工作, 其不仅需要医院以科学的控制方式对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同时还要求检验科人员以较高的专业素质与技术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提高血液检验精准度,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精准的检验信息。

摘要:血细胞检验也成为血常规检验, 其是现代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方式。加强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促进医院综合诊疗水平的提高。本文就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潘淑艳.临床血常规检验质量控制的分析[J].民康医学信息, 2007, 12.

[2] 魏玉荣.血常规检验工作的心得体会[J].临床检验技术, 2009, 4.

[3] 陈艳芳.关于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注意事项分析[J].医学教育资讯, 2009, 11.

临床检验技质量控制范文第4篇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在实验医学中, 每组检验都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而且疾病发展到不同阶段, 应选择的项目也有所不同。检验人员应多与医护人员交流, 介绍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介绍其诊断性试验的特异性、灵敏度, 使临床医生根据病情正确地选择检验项目。一般来讲, 生化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这2个要领。室内质控是检测和控制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提高常规工作中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要搞好室内质控, 在实际工作中, 笔者体会到许多测定误差不是来自分析过程本身, 而是来自瞬息万变的分析过程之外, 应引起工作者重视。

2 病人的准备

标本的采集原则是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尽量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影响, 使不同患者间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之间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除特殊情况外, 一般应禁食12~14h。尽量安排在其他检查和治疗前。使患者处于平静状态, 减少患者由于运动带来的影响。急查项目应注明采血时间。同时还要求在检查前晚饭不宜吃高脂肪食品;为了准确测定血脂, 对高脂血症患者检查血脂时, 应做到连续2d素食后或保持1周的普通饮食后采集标本;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遵守餐后1.5h血糖检测, 2h整采集血等事宜, 要争取患者的配合, 使检验结果如实地反映患者体内实际情况。

3 标本的正确处理

目前生化标本采血多选用坐位或卧位, 正常人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5%左右。血管暴露明显者不宜使用止血带, 如果使用, 一般不应超过lmin。当穿刺成功应立刻松开止血带, 否则可使血氧含量p H值下降, 乳酸、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升高。当需要反复使用止血带时, 应选用另侧, 止血带压力过大或止血时间过长均能影响检验结果。在日常检测中, 溶血、脂血及黄疸是影响检验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溶血影响最大、最常见。当发现标本溶血时, 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了解是否患者发生体内溶血, 否则溶血标本应弃检, 重新采血, 如不能重新采血, 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标本溶血”字样

4 生化检验分析中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1) 生化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为满足生化检验质量的要求, 对所有生化检验项目必需要选用一个可靠的检测方法, 能够体现检验医学的技术水平, 能满足患者和医生的需要, 检验方法的可靠性要用实验来评估, 还要经过一段实际试用期复验。

(2) 生化实验室用水和试剂的选择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检测准确性和精密度, 应根据仪器实际要求提供实验用水或直接配套使用纯水设备。在试剂方面, 应选择符合法规条件厂家的产品, 同时还要检查其批准文号、生产文号等标志。购买回来后应进行科学实验以验证其与产品质量要求是否相符。一旦认可并使用勿轻易更换。试剂应按要求妥善保存, 专人保管, 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以保证试剂可靠性。

(3) 标本的保存与运送。标本采集或收集后, 原则上应立即处理及检测, 标本室温下放置过久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 还可造成溶血现象增多, 水分蒸发又可造成血液浓缩, 由于细胞壁的渗透作用, 使气体扩散 (p H, PO2下降、PCO2升高) 。因此, 实验室应设专人负责标本的采集与收集, 严格执行标本验收制度和查对制度, 检查标本数量和有无溶血、脂血、污染等, 不符合要求的, 应重新采集。按要求, 采取的血液标本应在30min内检测完毕。如果30min后不能检测, 应将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 使其温度在15min内降至0~4℃。不能超过2h。30min~2h内血PO2值是个可疑值, 仅供参考。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 室内质量控制系指一个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是检测和评价生化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和稳定性, 也可间接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生化质控品均值的确定, 标准差的确定都是重要基础环节, 所有检测项目都要有完整室内质控记录。

5 体会

总之,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往往涉及到诸多步骤与环节,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所以给临床诊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且阻碍了整个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种情况, 我们认为加强对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统计与分析才能减少人为不规范操作和控制造成生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 进而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摘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医疗质量。由于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因素十分复杂, 误差有时难免。应用科学管理方法-质量控制, 医护、患者、检验科三维一体, 密切配合, 严格把关,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完整、正确、有效、及时, 给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医学科学,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实验室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谭云昌.血清与血浆中常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9) :4522~4523.

临床检验技质量控制范文第5篇

摘 要: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文章在回顾了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模式,交流了临床路径信息化的一些经验,提出了“领导重视是保证,全员参与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平台,制度督导是手段,落实公益是目标”的主要做法。

关键词:临床路径 管理 信息化建设 医疗服务质量

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2009年底,卫生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笔者拟以河南省某首批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为例,对其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效果及其具体做法与经验作一下介绍。

该试点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会议和《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于2010年3月积极启动了心血管内科、眼科、皮肤科等科室17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同时,医院建立健全了相关组织机构,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及流程,明确工作目标与责任分工,加大培训宣传与沟通力度,逐步探索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临床路径信息化建设和试点工作同步展开,以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全面推进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一、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该院的计算机应用起步较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成立了河南省医院首家计算机室,实现了医院财务、门诊、结账处、人事、药品、物质管理等单机系统的应用,同时承担了全校医学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任务。到90年代,全院的计算机应用已基本普及。2000年实现了HIS(医院信息系统)上线。2008年,医院新领导班子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投资近5000万元,全面更新、升级了现有的信息化系统。2009年,该院对原有网络进行改造,实现了网络主干万兆,千兆到桌面的目标,同时在全院病区实现了无线覆盖。

目前,该院信息化应用已渐趋全面,实现了HIS、EMRS、LIS(实验检验系统)、PACS(医学影像传输和归档系统)和移动医护查房系统的全院级应用;开通了省、市、区、铁路等医保;开通了河南省新农合平台,实现了与省内160个县区参合病人、普通大病、参合儿童6种重大疾病的网络直补。还建立了连结70多家县市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包括对口援建的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实现了远程医疗技术支持;为满足医疗、科研和教学的需要,建立了中文数字图书馆系统和电子阅览室;通过卫星,连通了24小时医学教育频道,以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自主开发了OA和网站;实现了多种如特服电话、网站、短信、手机等预约挂号功能。

二、精心组织,搭建平台,积极探索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模式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试点科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畅通协调机制,研究并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障试点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卫生部临床路径标准流程和路径表单为基础,结合医院实际,反复讨论、细化、修订临床路径文本,并对抗菌药物使用、检查项目等作了相应规定,进一步增强了临床路径文本的可操作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室间协调,建立临床路径绿色通道。医院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在原有的如64排螺旋CT、3.0T核磁共振、SP-ECT、国内首台妙手机器人DSA、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全数字化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海扶刀等先进设备的基础上,新购进国际顶尖双源flash-CT、128层螺旋CT和双梯度极限成像3.0T核磁共振、PET/CT。目前,医院螺旋CT达到5台,核磁共振达到5台,DSA6台,全数字化彩超30台。扩大重症监护科床位;建立有效机制,加强手术室、麻醉科、中心供应室以及医技科室的协调;提高医技科室的工作效率,确保X光片2小时内出结果,CT、MRI当日出结果,便携式彩超随时待命,检验科在最短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扎实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要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患者的会诊要在当天完成,强化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病例术前讨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地为路径管理的顺利实施争取了时间。

三、临床路径信息化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建章立制。医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定时召开的临床路径信息化专题办公会,在政策上和实践上给予临床路径信息化全力支持。极大地激励和鞭策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明确临床路径信息化工作方向、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展开,起到了关键作用。

2.全院动员,共同参与。医院专门投资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自试点工作开始起,对全院职工进行了不间断的专项培训,培训对像包括正式职工、临时医护人员、研究生、实习学生、进修生等,并通过发放培训合格证的方式确定人员是否能上岗。

通过各种形式向全院通告,如医院周会、信息化专题会、“信息简报”等,向全院职工介绍信息化进展、实施注意事项、以及各部门在信息化过程中需配合的工作、具体进度和安排等,使全体职工都明白自己在实施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应该做什么工作和准备,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3.设备升级,科学管理。改造医院信息化平台基础。从2008年起,该院首先对原有网络进行了改造:主干由千兆升级为万兆,由星型拓扑改造为环形拓扑;桌面由百兆升级为千兆;采用了核心、汇聚到接入层的冗余架构,统一了交换设备品牌;全部病区均实现无线覆盖;各病区医生接入点由4个扩展为10个,护士接入点由2个扩展为4个;更新淘汰了部分老旧终端。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了信息网络的高效和畅通,为临床路径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优化路径,重在督导。在临床路径建设伊始,医院即要求信息中心积极介入,了解临床路径相关知识,派人参加国内和院内召开的各种相关会议,充分掌握临床需求,并协调软件公司研发,有力地保证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与相关信息化工作的同步开展。

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医院十分注重监管、评估和总结,建立了医院、医务处、科室三级监控网络,对纳入临床路径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进行环节监控。将临床路径列入院长查房内容,院领导多次带领职能部门的同志深入临床一线,督导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工作,对路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在路径管理层面,信息中心将详尽分析变异原因和追踪退出路径后未离院患者的全程信息,在第一时间将其列入了重点计划,并协调软件公司,全面开展了需求分析和研发工作。

医院和信息中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评估与分析路径信息化实施的效果,分析路径变异原因并制订相应处理措施,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路径管理模块更加科学化。医院以卫生部临床路径标准流程和路径表单为基础,反复讨论、细化、修订临床路径文本,并对抗菌素使用、检查项目、信息化操作等,作了相应规定,进一步增强了临床路径的可操作性。

5.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医院在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贪大求全,严防短期行为。先在部分科室进行试点,摸索经验,进行个性化的需求修改,等系统试点基本稳定后,再逐步铺开,这样既保证业务流程不受影响,又可保证修改后的系统更适合实际情况,不会造成混乱的局面。

如临床路径工作,对第一批试点的心血管科5个病区、眼科3个病区和皮肤性病科1个病区,在移动医护工作站配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待系统稳定并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选择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妇科)推广,然后向全院其他病区推广,2011年3月6日前全部到位。

据统计,实施路径信息化管理后的病种,该院平均住院日下降了2.6天,平均费用下降14.9%,下降幅度最大的超过30%。如根据系统基础数据统计,该院路径实施前,非ST段抬高型心梗介入治疗,平均费用为63873.90元,路径实施后,平均费用为43345.60元。

四、小结

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大家体会到:(1)由于拥有信息化的规范路径管理模块,随时可记录和监控路径的实施情况,从诊断、治疗、变异、退出等各环节,都体现出了流程的标准化。(2)随着作为路径管理载体的电子病历在全院的推广,随着路径管理模块的进一步深入研发,能有效减轻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3)路径管理软件使管理者获得更为精确可靠的数据,可随时为临床医护人员、医院管理者、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各项分析数据,便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优化路径,为决策层制定各项政策和制度提供了可靠详实的数据。因此,领导重视是保证,全员参与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平台,制度督导是手段,落实公益是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黎红.病案信息管理在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作用.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2.孙喜琢,林君,戴冰冰.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全面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现代医院管理,2011(6)

3.吴昊,郑万松,徐勇勇.基于决策支持系统的临床路径设计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0,4(4):9-11.

4.刘永.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设计.中国医疗设备,2009,24(7):81-83.

5.马谢民,舒婷,王锡宁.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中国临床路径[J].2011,1(1):45-49.

6.张国荣,钟初雷,阎晓勤.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强化医疗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2010,26(2):118-120.

7.陈晓阳,曹永福,曾波涛,等.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27(9):55-58.

8.陶红兵,梁婧,梁铭会,等.我国不同地区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12):804-808.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52)

(责编:若佳)

临床检验技质量控制范文第6篇

检验报告是质检机构依据技术资料、技术要求等技术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进行检验, 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取得产品的质量特征, 用以客观准确地对受检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并通过数据处理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以后, 得出科学、公正、权威的产品质量性能技术报告。因此一份检验报告不只是能反映产品的质量性能好坏, 也直接关系到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社会声誉。而当前质量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存在许多问题, 鉴于此对提高检验报告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1,2]。

1 检验报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份标准的检验报告应包含封面和检验报告内容两个部分。其中封面部分应包括:检验报告编号, 产品名称, 受检单位, 委托单位, 检验类别, 质检单位名称与盖章, 以及计量、标准认证标志与符号等。而检验报告内容部分又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检验报告信息页, 另一部分是检验报告数据页。检验报告信息页内容包括除封面内容外, 还有商标, 规格型号, 生产日期/批号, 抽样地点, 抽样基数, 样品数量, 送样日期, 检验依据, 检验项目, 注意事项等。检验报告数据页包括检验项目对应的检验数据, 还有检验结论, 签发时间, 批准人, 审核人, 主检人的签名等。而在录入检验报告的过程中, 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在所见各石油产品、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检验报告中经常出现错录、少录、少项等问题, 如缺少主检人员签字, 甚至个别检验报告没有审核人或批准人的签名, 导致出具的检验报告无效或者不符合规定[3]。

一份完整准确的检验报告还需要注意检验过程以及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检验过程中, 有的检验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计量认证和质量审查认可的要求进行检验, 有的检验人员错误地使用了仪器设备, 有的检验人员不能保证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检测, 以上种种原因都能使检验数据不够准确。例如在检验车用汽油硫含量项目时, 紫外荧光法测硫含量需要用到试样密度值, 如果检验人员测出的密度值不准确, 就会对硫含量的检验值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在审批的过程中, 审批人员要审核检验人员得到的检验结果是否符合检验方法标准的要求, 如果不能够仔细审阅检验报告, 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给出合理的结论评价, 最终会导致检验报告缺乏科学性、客观性、权威性[4]。

2 如何做好检验报告质量控制的分析

2.1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检验过程中需要检验人员按照质量审查和计量认证认可的要求, 使用正确地仪器设备, 并在保证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 保障检验过程合理顺利地进行, 这是做好检验报告质量控制的基础。例如:在检验车用柴油闪点 (闭口) 项目时, 要记录检验时的室温, 查看大气压仪表, 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如果检验时室温和大气压值不查看准确, 有可能就会造成检验数据的不准确, 对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就会有影响。

2.2 编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份高水平检验报告的外观应该是:书写或打印清晰明确, 字迹规整, 页面规范整洁, 填写全面完整, 符合规定;内质应该是:数据准确, 计量单位符合标准, 检验结果精确, 这是做好检验报告质量控制的保障。

2.3 检验结论的科学规范

检验报告的结论是完成检验工作以后对产品质量特性的整体评价, 它是产品质量是否达标的依据, 也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等执法部门审查和管理的依据, 同时也是质量检验机构信誉的保障, 更是消费者保护其权益的证明。因此, 要做到科学有效、精确无误、权威公正, 这是做好检验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5]。

3 优化检验报告质量控制的建议

3.1 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 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抽样、检验、填写检验报告等工作。检验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检验工作质量的好坏, 同时也会关系到检验报告的水平高低。因此加强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是质量检验机构的首要工作, 要确保其工作人员能够得到合格的培训, 应该以业务水平、检验技术、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方面为培训的重点内容, 确保一线检验人员充分理解检验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设备, 通过提高一线检验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来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3.2 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类检验仪器设备发展迅速, 而检验工作也离不开这些仪器。质量检验机构应制定一套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能够有效地控制仪器设备的采购、维护、维修、以及运行检查, 并编制详细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在检验过程中,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检验方法使用相应的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在进行检验之前, 应检查所有使用的仪器设备以保证其完好无损。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也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良好的使用性。

3.3 加强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现行有效性

产品检验过程中, 从头到尾都应该严格根据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来进行检验, 不能有任何的违规。近几年国家对标准化加强了管理, 标准的变动很大, 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应明确标准的变化, 保证使用新推出的现行有效标准。

3.4 加强环境条件的控制

产品检验过程中, 必须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具有规定精度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是能够正常进行检验工作的最基本条件, 若缺少这基本条件, 检验工作也就无法正常的进行, 也会导致检验报告无法完成。进行检验工作时, 应严格依据规定的标准对检验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行控制, 使其符合检验工作的环境需要, 并记录好相关的情况。例如在检验车用汽油辛烷值时, 检验人员必须要用标油, 先校准机子, 才能进行正常准确的检验工作, 如果不校准机子, 检验结果就可能产生误差。

3.5 正确、规范的检验和填写原始记录

在满足检验人员、仪器设备、标准、环境等工作条件下, 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和标准检验方法来进行检验工作, 才能得到正确的检验数据, 从而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3.6 加强检验报告的审查和审批

对审核人员和审批人员要加强培训其监控全部检验过程的能力和理解相应准则、标准文件的能力;同时加强培养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对《标准文件》、《质量手册》以及评审细则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以确保检验工作的正规化、法制化。除了提高工作人员有关的业务、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外, 还应对其进行道德和法制观念方面的教育, 提高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6,7]。

4 结语

综上所述, 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 它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企业、质检机构、消费者等多方权益, 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希望各检验人员、审查人员对其所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能够加以改正, 做到检验过程符合标准规定, 检验报告中数据精确合理, 得出的结论准确无误, 审批过程科学公正, 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提供最可靠的法律依据。

摘要:检验报告是由质量检验机构出具对产品质量性能做出的科学、公正、权威地评价, 也是质量监督部门依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检验报告结果的准确与否, 不仅直接关系到被检企业的成败, 也会直接影响质量监督部门的权威性。通过分析当前检验报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有效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检验报告,质量控制,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 潘玉珍, 董德光.谈谈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J].轻工标准与质量, 2000, (3) :41-42.

[2] 邱云森, 肖苓秋.谈谈检测报告质量管理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9) .

[3] 粟双军.对检验报告强化质量控制的建议[J].时代报告月刊, 2011, (7) :165-165.

[4] 姜有伟.浅议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J].中国技术监督, 2013, (3) :62-62.

[5] 韦公远.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J].福建质量, 2003, (3) :46-46.

[6] 张勇.浅谈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J].中国标准导报, 2012, (3) :24-24.

上一篇:劳动合同法最新版本范文下一篇:炼钢厂安全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