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7

智能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电网在中国、欧洲以及美国的发展现状。其次对智能电网规划中遇到的: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规划、多目标输电网在智能条件下的规划、最大供电能力下智能电网的规划等技术问题做出论述。最后探讨了智能电网未来发展的技术侧重点,并对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智能电网规划;储能技术;三级电网;MAS系统

1 引言

电网的智能化是电网的发展趋势也是各国对能源采取的战略措施和对资源分配的规划处理。电网的智能化包括传统电网的各个环节。电网的智能化被纳入了国家五年专项规划,由此可见其对能源战略以及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智能电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欧洲以及美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都经过长期迅猛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深入对智能电网进行研究规划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对智能电网进行规划建设时,由于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是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分布与负荷分布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匹配[1]。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发展基于分布式电源的智能电网,以及加强智能电网的系统建设。

智能电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属于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国家电网致力于智能电网发展,将打造高度智能化的输配电网络。智能电网与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可以建立更加广泛的智能服务项目。首先就智能电网而言其与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结合使整个电网的构架更加稳定,其次云计算机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也可使服务更加智能化。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的结合运用可以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从而使其更加智能化。

电力网路是双向的其运行速度快并且高度集成化,这是智能电网规划建设的基础。智能电网的规划建立需要各种先进方法和技术的运用,比如传输技术、测控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和先进的设备技术。使电网满足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即高效、安全、可靠、经济。智能电网能够自己解决系统出现的问题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并且抵御外界对电力系统的攻击。各种不同形式的发电都可以接入到智能电网中,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设备资产的高效运行。

2 智能电网规划中的问题

2.1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规划

储能技术可以用在新能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主要场合,在智能电网规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规划和效益评估是很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分析其数学算法从而可得出传统的主要解决方法。

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储能技术被运用到电力系统中。通过运用储能技术,实现了对需求侧的有效管理,消除了昼夜间的波峰波谷差,起到了“削峰填谷”的动态调节作用,平滑了负荷,降低了输电的线路损耗,同时保障了供电质量,也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过运用储能技术的充放电特性根据负荷的波动实时进行补偿等,实现电压频率的调整,同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储能技术成为了智能电网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储能技术即电能的储存方法,现今可以分为四类[2]:1.以机械形式的能量储存。2.电磁储能,比如超导电磁储能。3.化学储能,其中包括各种化学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根据不同储能的特性以及现今技术的成熟度把各种储能技术运用于各种情况。4.势能储能,比如抽水蓄能。而运用较多的储能技术有各种以机械形式的能量储存和各种化学电池储能等方式。智能电网调整峰值时主要运用抽水蓄能以及压缩空气储能方式;而新能源发电由于风速、光照强度等资源存在不确定性,故主要运用电池储能。

2.2多目标输电网在智能电网条件下的规划

智能电网多目标输电网的规划问题是在衡量电网规划方案的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适应性等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余弦排序的多目标电网规划数学模型。在高维坐标系中利用待评价方案与理想方案对应的指标有向线段和理想指标有向线段之间的夹角值进行比较[3],从而得出效益最优的决策方案。为智能电网规划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智能电网能够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还能够实现系统的经济、可靠、高效运行。由于输电网络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根据智能电网的特性决定了其规划的多目标性,通过综合考虑各个量纲和各个目标,利用综合优化的方法优化结果,从而得到综合效益的最佳[4]。

对于多目标电网在智能电网条件下的规划我们首先应该熟悉余弦排序理论,然后建立基于余弦排序理论的多目标电网规划模型,对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3],可通过实验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优化结论。

2.3最大供电能力下的智能配电网规划

智能配电网的建设与规划是电网智能化的一项主要工作,电力部门必须对智能配电网系统进行改造和全面规划,同时加入和推广自动化技术从而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建立智能电网,使其能有效的运营。

与传统电网不同,智能电网能对用电情况、供电部门的情况,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营情况进行监控。从而提高对配电网的管理能力。现今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和发展还受到比如:电气配套设施的落后、电网运行的监控力度、科学技术在配电网中的运用不够、以及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智能电网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了实现智能配电网电力部门应该建立坚实的配电网结构,加强电网的保护措施(微机保护),把更多的自动化技术运用到智能配电网中,对智能配电网增加监控力度,健全智能配电网的管理体系[5]。

2.4三级电网体系结构的规划问题

近年来我国推进了大规模风电并网和特高压的应用以及微电网的接入。现今电网的发展必须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6]。为了解决好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分析智能电网体系结构下的三级电网。

我们需要重点研究以下问题:1.能否在输电网络中接入大量的风电的能力。2.配电网中用户部分的实际分配情况3.微电网的高渗透率配置。

3 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探讨

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加入一系列先进技术综合运用发展的。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具有更加智能更加自动化的优点,它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运用了最新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技术,在现在及未来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问题:1.分布式发电技术的运用。2.储能技术的应用。3.电力电子技术的运用以及高级的计量运算技术的运用。

通过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技术的结合,未来智能电网可能向这几方面发展:1.基于MAS系统的分布协调与自适应智能电网的控制,MAS系统也就是俗称的Agent系统,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它可以有效的互联系统并具有较强的收缩性。MAS系统能使电力用户的资源安全性最大化。2.快速仿真方式的决策智能电网技术在未来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3.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7]将会更多的运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及规划中,在未来会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4 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电网规划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各种新技术对智能电网规划所起到的作用。目前智能电网还处于发展阶段,充分运用好这些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智能电网的目标。为了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本文基于智能电网的技术现状以及研究趋势作出分析,并对智能电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范明天,曹其鹏,张祖平,张毅成,欧洲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系列讲座 讲座一欧洲配电网智能化发展的驱动力和需求分析[J].供用电,2015,32(1):50-55.

[2]骆妮,李建林.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2.28(2):71-79.

[3]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4]童钧.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电网规划研究[J].电气工程.2010

[5]Bhargava B,Dishaw G.Application of an energy source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on the 10MW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at Chino substation[J].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 1998, 13(1):145-151.

[6]本刊编辑部.智能电网技术标准框架研究[J].电器工业.2010,(7).P24-27.

[7]吴耀文,马溪原,方华亮,孙元章等,微网高渗透率接入后的综合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Vol.40 No.12 Jun.16,2012.

智能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先对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重点分析了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电子订货系统、商品条形码识别、仓库管理系统、GPS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等,旨在将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物联网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

在信息时代的强大推动下,极大地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在物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已经成为了相关行业领域普遍的思想共识。现阶段,由于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物联网可以满足人们对物品信息传递的需求。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内在需求,并且促进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一、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相关概述分析

(一)电子信息技术

在电子信息技术中,涵盖着较多的部分和环节,比如通信导航、传感器等,而且也紧密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应用的影响下,有效保障了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物联网

一般来说,对于物联网而言,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其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感应、信息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应用等。具体来说:首先,信息感应。将感应器和控制器融合在一起,可以将终端信息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其次,信息数据处理。基于相关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网络终端传输数据信息,并及时保存起来,在计算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效率。最后,信息应用。在录入信息过程中,要加强相应控制方式的应用,进而向终端传输【1】。在应用信息系统的同时,可以大大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在连接互联网的基础上,要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应提升上来,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有效控制。尤其在物联网环境下,存储着较多的私人物品,具有高度的隐私性特点。基于此,必须要提高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确保与特定标准、人们发展需求相一致。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分析

(一)电子订货系统

在物联网中,电子订货系统是重要的电子信息技术之一,客户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对订购的货物进行充分了解,供应商在提供订单以后,可以在网络中对喜欢的货物进行购买。在电子订货系统的运作之下,可以实现配货、订货等工作的良好开展。电子订货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经销商成本,保障货物配送效率,切实强化物联网的高效运行与流通。借助这种方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客户无需到厂区对自己的货物进行查看,仅仅在网络中观察即可,如果无问题就可以下订单。其次,销货方借助网络终端,就可以设置网络店铺,免去了繁琐的销售流程,从而大大节约成本费用。

以某钢筋制造企业为例,應用了“任我行快马批发系统”,该系统具有对接WMS智能仓库、客户来往授信体系以及B2B专业商城等功能,可以实现一体化全覆盖管理模式,重点涵盖管理、交易以及营销等内容,不断缓解钢筋制造企业的销售压力,并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简化订货流程,进而实现供需方的紧密联系和对接。

(二)商品条形码识别

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商品识别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子信息技术识别方法而言,就是条形码,借助该项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条形码中,加强商品信息的引入,并借助计算机识别,可以对相应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条形码技术手段扫描条形码,可以及时的获取商品信息,为商品入库、商品运输扫描、商品防伪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商品具有差异性,也会影响到相应的条形码,而且不同线条的特点也是不相同的,线条差异性比较显著。但是,结合具体类别进行划分,商品的条形码也有着专用的标识。这类条形码在商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借助条形码,可以准确识别物品,充分掌握商品信息和商品的价格。

(三)仓库管理系统

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仓库管理系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尤其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推动该系统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下,进一步完善了仓库管理系统内部硬件部分,而且也有效提高了软件信息的获取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现代化仓库服务系统和仓库流程管理系统的顺利构建【2】。常见的仓库管理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通过对相关系统的有效设计,可以将仓库管理的诸多数据资源整合在一起,合理分配不同的资源,并实现仓库内部的有限空间的合理利用,从而确保仓库运行效率的稳步提升。

(四)GPS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发展速度极其迅猛,可以通过两万米高空中的卫星系统,对地面上的基点进行掌握。在物联网中,加强GPS技术的应用,管理者可以对货物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也可以借助物联网,找到商品的相关信息。此外,加强该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商品进行实时追踪,明确商品的运输路线,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合理调查和分析,大大提高物联网的完善程度,满足货物接受者的需求。在物联网货物运输工作当中,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可以科学合理的通过对运输路线规划、运输系统导航等形式,制定出物联网运输的最佳路线,切实为物联网运输提供良好便捷的基础保障。然而在实际上,由于GPS的使用成本比较高,所以对其应用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五)智能运输系统

借助智能运输,可以将车辆和人员之间有机联系在一起,确保良好的交流力度,也可以确保物品运输与准时性要求相符【3】。结合智能运输系统的运行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合理收集车辆运行的相关数据,比如道路气象状况、实时交通情况等。其次,借助智能运输系统,可以为物品运输到指定地点创造有利条件。再次,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可以对车辆运行的路线进行合理规划,也可以对车辆物品进行充分掌控,人员也可以将物品的运行数据,上传到物联网的终端系统之中,确保高度的实时性。最后,智能运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物品的安全性,如果在运输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也可以及时予以解决和应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物联网中,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可以将物联网的发展空间拓展开来,对物品信息进行实时追踪,获得消费者的高度满意度,从而将物联网发展推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胜.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5):250.

[2] 刘逸凡.浅析电子信息核心技术以及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26(02):24-25.

(作者单位:安徽博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智能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智能化采油作业区建设目标

根据采油厂现有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应用情况,整合采油厂当前采油作业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一套面向采油作业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平台,消除采油作业生产问题协调解决壁垒,提高采油作业时效性,满足全生产过程高效率安全运作的要求。同时根据采油厂实际情况,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现有智能技术集成,同步提高全作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功能性、针对性,达成基础采油数据实时采集、更新目标,结合生产效果智能化考核、资源优化调度功能模块的配置,进一步提高采油作业区生产效益。

二、智能化采油作业区建设可用智能技术

(一)电泵智能气举管柱

电泵智能气举管柱工艺是智能化电泵气举实现的保障,包括液流换向阀、电潜泵、智能气举阀几个硬件设备。其中液流换向阀主要安装在电潜泵端,在管柱上方则进行了智能气举阀、检测设备的设置,通过这一管柱可以实时协调生产,平衡地层气、注入气,实现能量平衡模式的举升开采。与此同时,智能气举阀可以根据特定环境流量、压力、温度等因子,开展进气量的拟合式精准调控以及预先估测式标定,在无额外电力能源支持的情况下实时评测固定部件质量优劣。在这个基础上,匹配多重可估测物理量,并根据匹配情况进行调节,保证井下泵体工况、延伸性参数无误差,保证系统平稳化运转。

以气举耦合举升管柱为例,该管柱可以利用气举优势,动态调控电潜泵能量损耗,顺利采出井下液。同时利用生产滑套,进行油层、气层的控制。比如,在地层压力足够时,自动打开油层装置并闭合气层生产滑套,此时产出气可以经油套环空顶开智能气举阀,并局部进入油管内驱动产出液到地面;而在地层压力不足时,传感器可以收集、核算现有物理量,指挥电潜泵运作,补充不足压力,为井液举升开采提供支持。

(二)井下多参数监测

数据实时采集、传输是智能化采油作业区顺利运作的前提,此时,就需要利用井下多参数监测工艺,经井下多参数监测设备连接潜油电泵机械端、传输端,进行复杂环境下多重井下情况全时间段相应可检测物理量的持续采集、传输、处理。比如,机械振动、电机温度、电机功率、入口压力、出口压力等。地面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工作参数进行电潜泵采油工作频次调整,辅助生产决策。

以潜油电泵井下监测仪为例,其主要包括测试杯(放置功能电路)、电力资源供应装置、无线模块、滤波装置(变频消压器)、上下接头、外筒几个元件。其中测试杯主要运用了MCU微控制器以及配套软构件,可以拟合多阶段井下传输电流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化数据;电力资源供应装置可以直接与电潜泵动力端头相连,配合经地面引入的三相星点等势备用电源,可以在获取信号的第一时间经电信号转换运用电流环闭合回路,实现以三相铠装电缆金属铠皮为枢纽的数据交互,满足部件最少情况下的多参数监测以及计算机精准分析;无线模块则负责与潜液泵电机端三相绕组协同构成三相星点势位,保障电缆断裂后数据稳定传输;滤波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消除源于电潜泵电力资源供应端口三相异步电机变频运行阶段产生的高次谐波、共模电压;在井下电机底部安装了细节上接头,下接头则需要与扶正器等附属装置连接。

三、智能化采油作业区智能技术的集成应用

(一)应用环境

根据智能化采油作业区建设运营需求,利用C#语言、ASP.net、Dreamweaver,在HTTP请求文档时,进行后台数据处理程序以及动态网页编写。同时在Oracle 11g数据库上,进行数据库管理平台及相应数据表结构的构建。

(二)体系结构

智能化采油作业区选择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包括数据库、浏览器、服务器几个层级,生产者仅需登录计算机客户端浏览器就可以运行软件,并在各自权限内进行不同子模块数据的修改、访问、共享、维护。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采油厂各部门管理系统数据资源调度及共享不及时的问题,系统可以从提高生产过程时效性入手,以权限授予的形式,允许多部门系统之间开展信息共享。配合嵌入式智能优化算法,优化调度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报表的自动汇总。

(三)模块匹配

为了实现智能化采油作业区智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根据当前智能化采油作业区生产管理需求,进行若干个功能模块的匹配。比如,面对采油作业全过程信息采集与监控需求,可以贯彻各部门工作透明、事前监督与事后追溯统筹的目的,集成作业区部门信息模块,提高部门数据共享、资源调度效率。具体模块涉及了物料管理模块、作业准备与运行管理模块、资源点信息管理模块、车辆管理模块等。其中物料管理模块负责物料发放、物料汇总查询、物料入库、物料修复、物料回收、油管抽油杆设计单、单井施工用料单等信息管理。同时根据历史同期数据、现实应用情况,自动判断井场与物料库存,自动汇总新物料申请、库存数据、急用料计划,结合生产作业计划,预先锁定所需物料到对应部门,实现基于采油作业紧急程度的资源智能化安排;作业准备与运行管理模块则负责作业日报、作业井生命长度、作业调度、作业考核管理以及数据一次录入多部门共用;资源点信息管理模块主要负责污水点信息采集与查询、热水点信息采集与查询、卤水点信息采集与查询,以及一定时间内资源利用率自动统计、作业质量间接监督,避免车辆空跑导致的职工人身风险;车辆管理模块负责在车载录像机支持下,进行车辆位置确定、警报发布、监督控制、事后剖析,并集成厂区现有GIS系统,实现车辆信息到厂区服务器的实时传送,解决行驶阶段存在的管理盲区。在这个基础上,嵌入以智能遗传算法、聚类分析为基础的特车优化调度方法,进行作业车辆的最优调度。

再如,面对采油时效管理需求,可以从压缩各工序衔接时等待时间入手,依托现有部门间日常运作机制,进行作业流程跟踪体系规则的设置,将作业时效性评价、作业流程衔接、作业进度评价有机集成。其中作业流程衔接提醒主要面对部门之间,以类别划分的形式,进行不同部门完成工作时间、返工情况对比,及时提醒下一个环节部门完成作业;作业时效性评价则是针对已经完成的作业,从单井作业流程追溯、作业效果评价、水井作业效果管理等方面,开展时效性汇总。并结合既定时效管理方案,开展分作业队伍种类、分管理区作业量的效率评价,了解各作业队伍、管理区采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输入采油井日生产数据统计数据库内,为后续作业生产调度优化提供充足数据支持。在这个基础上,将潜油电泵井下监测等多参数监测装置与手持终端识别码设备有机整合,面向油管入库、使用、发放、回收、维修、报废整个生命流程,进行数据采集、管理,落实采油作业区分年限、等寿命精细化管理方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技术在智能化采油作业区的应用,可以推动生产诊断智能化、集输管理自动化,在有效降低生产劳作强度的同时,及时发现不正常井,提高生产时率。当前可用于智能化采油作业区建设的智能技术主要有电泵智能气举管柱工藝、井下多参数监测工艺、物联网以及其他相关工艺,厂区可以依托梦想云,持续推进智能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建设智能中心,全力奔向智能化,提高采油作业效率。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信息中心

智能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将其应用在电网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从另一個方面来讲,也就是所谓的智能电网,其不仅会满足大规模的电力输送需求,还会降低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本文就对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笔者首先对我国当前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相关电力电子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促使人们对智能电网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 电力电子技术 智能电网 应用

前言:近年来,我国电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的改革,形成一种新型的电网——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较更加的灵活、环保和安全,能够产生較为理想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我国在智能电网上的研究时间还较短,没有形成成熟的智能电网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力企业应当不断研究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并将其应用在智能电网中,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下面笔者就先对我国电网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

一、当前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

智能电网在研究过程中,每个国家所研究的内容不一样,造成其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根据其输电形式的改变,可以将智能电网称为是电网的智能化,是电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1]。

在智能电网中应用了很多现代先进的技术,有效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电能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全球科技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都对电网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美国所研制出的智能电网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和成熟的体系,但是也无法满足美国本土对于电能的需求。

相较于美国成熟的智能电网体系,我国在此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通过对当前我国在智能电网的实验能够发现,所产生了效果是较为理想,而且还研究出了能够引领我国电网发展的重要成果,如柔性交流、高压直流等方面的输电技术。

二、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2.1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用来转换交、直流电,使其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而能够起到转换作用的仪器则是逆变器或是整流器。在远距离输电过程中,该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即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故障,给电网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很低的,所以说该项技术十分适合用在远距离、大规模的输电工程。在智能电网当中应用此项技术,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其对于输电的需求,还能够使电网的输电变得更加稳定,从而为人们的用电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

2.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在此项技术中融入了很多其他领域的技术,如通信、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交流输电的控制,使电网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够使电网在反映速度与可靠性上有很大提高[2]。

在智能电网中,特高压输电是其基础,在对其进行输电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接入与隔离问题,而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便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不仅能够对电网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在输电过程中所产生内耗,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网输电的稳定性。

2.3智能开关技术与高压变频技术

智能开关技术能够对智能电网产生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其安全性。与此同时,该项技术还可以降低电网中各项仪器的损耗。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此项技术还同计算机、传感等技术进行了融合,以实现对智能电网的保护。虽然,智能开关技术所起到的节能效果是较为理想,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和污染。为了解决该技术所带来的污染,应当在电网当中引入高压变频技术,以实现环保作用。

另外,还可以将高压变频技术同其他相关技术结合使用,使得其能够更好的为智能电网提供服务,促使其得到快速发展[3]。

三、总结

总之,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是我国政府和电力企业需要重点研究和发展的内容。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智能电网中应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使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这些技术在对电网不断优化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对新能源的利用,改善智能电网电能传输的安全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因此,在智能电网中不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促使电力行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张文亮,汤广福,查鲲鹏等.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02(04):1-7.

[2]吴俊勇.“智能电网综述”技术讲座第四讲: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2010,01(04):67-70.

[3]张莉.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5(09):132-133.

智能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 自愈控制 自愈控制系统架构 自愈控制动作正确率

自愈控制不仅是智能配电网最主要的象征,同时也是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组成部分。而配电网中的自愈控制技术不仅可以使配电网对电网进行监控,同时也能使电网具备自我修复能力。而使得电网出现这种能力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智能配电网中含有主要的数据监测功能;第二个是智能配电网中具备有效的的控制战略。其中,电网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主要来源于电力系统中的两个方面进行实现的。第一个是智能配电网可以对自身的电力系统进行实时评价,第二个是智能配电网可以对自身的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在遇到电网故障和问题时,借助这两个功能可以实现电网的自我修复,进而实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 背景概述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基于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城市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已近离不开了电的帮助,用电量逐渐提升,安全用电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近几年,新闻里常常会出现居民因为过度用电,电力系统发生问题,导致火灾的发生,这不仅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损失,也危及着人们的自身安全。所以,为了阻止这种事情的出现,在智能电网系统中融入自愈控制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指电网中所有的数据可以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或者问题之前进行判断和预测,通过判断和预测的结果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维修手段,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个过程就叫做配电网自愈控制。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2 自愈控制的功能定位和技术需求

2.1 功能定位

配电网自愈控制的工作原则就是可以使电网能够持续性供电。配电网自愈控制为了防止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就要对电力系统着重从两方面着手去做,第一个是对电网系统进行优化;第二个是对电网系统进行预防校正控制。如果电力系统出现了故障,就要借助自愈控制技术对电网进行紧急修复控制,并对电力系统进行维修和实时监控,进而保证用户利益受损最小化。如果一旦出现整个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大面积的停电时,这就标志着配电网自愈控制彻底告竭,如图1所示。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一共包含3个功能,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自愈控制技术可以具备两种方式对智能配电网进行优化控制,第一个是选择性;第二个是目的性。在对智能配电网进行完善时,需要提升电网的两方面能力,第一方面是配电网的稳定裕度能力;第二方面是配电网的干扰抵抗能力。

(2)在对配电网的故障进行防预时,要秉持着早发现,早修复的原则。

(3)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为了不给电力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给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借助自愈控制技术中的自我修复功能对故障进行修复。

2.2 技术需求

2.2.1 电网在线监测技术

电网在线监测技术一共包括两种监测技术,第一种是电气量监测技术;第二种是非电气量监测技术。电气量监测技术主要是对电网中的多种参数实现监测,例如电流的大小、电压的强弱以及功率的高低等。非电气量监测技术主要是对电气设备中介质实现监测,例如电气设备中压力、流量的大小以及电气设备中的温度高低等。智能配电网愈控制技术中最主要的监测功能就是对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进行监测。当电网出现故障时,这些故障的出现因素大多数是由于电力设备存在问题,当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如果没有及时修复,长期以往,就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故障的扩大。

2.2.2 先进设备技术

先进设备技术主要包含3种先进的技术,第一种为电力电子技术;第二种为超导电力技术;第三种为新型储能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的出新,可以个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带来新的控制措施。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是指将新型的电力电子设备运用到配电系统中,进而给电网进行实时的监控和保护,进而提高电网的安全性能;超导电力技术主要是指可以有效地对配电网进行服务,可以有效地缓解对电能的消耗,改善电磁污染问题,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新型储能技术主要是指可以有效的处理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新型储能技术具备良好的使用前景。

3 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特点

3.1 技术创新性特点

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IEC61850进行改革,将新的制度进行颁布,这就给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现在的智能配电网控制技术提供了更加先进的设备的技术。

3.2 功能融合性特点

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也推动了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发展。由于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推陈出新,许多新型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例如COMS新产品。

3.3 管理整体性特点

虽然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在字面上好像和管理整体性特点根本不能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也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进行管理,借助改变装置设备得以实现。

4 结语

通过该文对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的进一步分析,使我们了解到电力系统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实际运行的过程当中,电力故障对于整个配电网有着极大的影响,只要发生电力事故便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而在配电网中融入自愈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处理电力系统中的问题。所以,在电网正常运行过程中,人们必须要考虑电力故障对于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将自愈控制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因此希望通过该文的阐述,能够给电力工程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提供些许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董旭柱,黄邵远,陈柔伊,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17-21.

[2] 秦红霞,谭志海,葛亮,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系统技术研究与设计[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22):134-139.

[3] 贾东梨,孟晓丽,宋晓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体系框架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14-18.

[4] 于士斌,徐兵,张玉侠,等.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3(5):65-70.

智能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就是指在城市完善的基础交通建设和通讯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融合达到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后所形成的的一个交通系统,从而使得交通系统能够实现实时交通情况查询、道路信息收集以及最优路段规划等一系列功能。智能交通系统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能够帮助城市交通管理局解决一系列有限道路资源和不断增加的交通道路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各个道路資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优化人的出行效率,因此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

二、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的应用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将它投入到城市交通当中,能够承担起解决道路拥堵、提升出行安全以及优化道路使用效率的任务。近年来,城市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举例来说,北京市在融合了数据特征分布技术、多系统技术技术以及基于GPS的指挥调度集成技术后,构建了一个“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八个系统”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框架,并在其中融入了视频监控、路况分析、路线规划、车辆定位、信号控制等数百个子系统。将这些系统投入到使用当中,能够对当前十分拥堵的道路交通情况起到十分明显的优化作用,显著提升道路使用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另外,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远程托管中心系统来辅助构建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远程托管中心系统是指在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机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来将远程中心和当地交通系统有效连接起来并协同进行工作,从而解决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时存在的资金不足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天津市河西区通过将友谊路上18个路口的交通信号控制设备和SCOOT系统进行结合,使得交通管理局能够借助SCOOT系统来对道路的交通信号控制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有效提升了城市道路的利用率,降低了道路使用高峰期的拥堵率。远程托管中心系统的建立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得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在一些资金较为匮乏的中小型城市也能够开展起来。

三、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3.1自动驾驶系统

上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着手于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使得无人驾驶技术快速的发展起来,有效推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用性。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现场模拟实验表明,无人驾驶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可行性。2012年,谷歌公司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得到了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部门的驾驶许可,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成为了现实。无人驾驶汽车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公司宣布在未来将会推出无人驾驶汽车。我国于2011年进行了较为成熟的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模拟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这也意味着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不断普及的前提下,自动驾驶技术将得到应用。

3.2生态智能交通系统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很多车辆都是采用传统能源来作为驱动力进行行驶的,大量的尾气排放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与我国政府提出的“绿色环保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是相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基于这一点开始分析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在节能减排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有效减少汽车行驶时的尾气排放,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汽车驾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也会越来越多,也必然会越来越成熟,这也意味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环境保护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3.3大数据和智能交通的交互

大数据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且成熟后的新技术,近年来,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大数据技术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交互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收集并存储大量来源广泛、种类多样的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气象信息、道路基本情况以及动态交通流量等。而倘若将大数据技术介入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当中,借助大数据技术便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算和分析,从而挖掘出更加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尽管这两种技术的有效结合仍然处于理论阶段,但是可以预料,未来大数据技术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交互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3.4智能交通和移动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在智能交通系统上有所渗透,一些借助移动互联网而能够开展的智能交通服务开始相继出现。现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借助这些设备的道路交通相关软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能够收集大量的道路交通状态信息,从而对公众的出行情况以及出行链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有效推动道路交通检测技术。另外,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还能够为人们提供导航、路线规划、停车位寻找等相关服务,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

四、结语

综合全文,智能交通系统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产生的产物,它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交通系统投入到日常使用当中,能够解决城市道路发展与人们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有效提升城市的交通水平和人们的出行效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针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跨越性的进步,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未来,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开展相应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和其他先进技术的交互,推动我国道路交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芳.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英译实践报告[D].山东科技大学,2018.

[2] 贾垂邦.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7):42.

[3] 段培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预备未来趋势分析[J].通讯世界,2017(24):352.

[4] 蒋应红. 大城市智能交通控制集成系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C].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16年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0年会论文集.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2016:897-901.

上一篇:商品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