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范文

2024-07-15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电能计量水平的提升对节能降耗大有裨益,首先阐述了国内用电计量的现状,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电能计量技术。然后分析了智能电表的功能和优势,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用电计量对节能降耗的作用。

【关键词】节能降耗;电能计量;智能表;电能计量自动化

引言

如今生活生产中的用电需求量骤增,且对电能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加上配电不合理,导致高峰期电力不足、低峰期电力浪费,使得电力系统面临着巨大压力。为缓解用电紧张的状况,在加强电网事业建设外,节能降耗工作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节能降耗可节约更多电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用电量。电能计量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出现计量失误,则会影响到分配的精确度,极易引起供电不足或浪费电力资源。

因此,必须提高电能计量技术,以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1.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及国内电能计量现状

1.1 必要性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需要开发利用更多的资源,而由于利用率低,导致资源严重短缺。为缓解这一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降低消耗成了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也积极加强低碳环保经济的建设。电力行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更应将节能降耗政策落实。

1.2 现状

电能计量是对发电量、用电量和耗电量的统计,可反映出用户的用电情况。以计量数据为基础,电力企业可实时掌握用户的用电需求量,从而更好地规划电能分配,提高电力营销水平。而生产技术单位则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判断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若耗电过多,则可以更换或加以改进。如今,全国多数地区都出现有电力短缺的情况,阻碍了经济发展。节能降耗是国家近些年来开展的重要工作,即控制超额电量,省略不必要的电能,通过合理调整,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为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应使用科学高质的电能计量设备,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以及电压等进行高精度测量,方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计量数据分析是否科学对节能改造影响重大,因此要实时检测电网设备,提高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处理。

2.目前使用较多的电能计量方法

2.1 人工抄表

在以往的电能测量中,每一个用户都安装有各自的电表,且以人工抄表为主。由专业的抄表人员定期逐户进行抄表,收取费用。工作量较大,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且抄表效率较低,常出现失误。此外,有些用户的电表安装在室内,给其生活也带来不便。

2.2 远程抄表

与人工抄表方式相比,该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使得抄表速度和精准度都有了大幅提升。在当前有着广泛应用,通过网络可实现远程监控,不必再挨家逐户的查看抄表,只需利用計算机便可获取用户电能的使用状况。

2.3 智能抄表

该技术使用智能化设备,推动了电能计量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它比前两种技术更快更准,在监控用户电量方面,也能取得更好地效果,且具备自动备份功能,可自动备份保存用户数据。因其管理更加系统化、人性化,在当前倍受青睐,也必将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3.智能电表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3.1 电能计量自动化

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电能计量自动化,该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可实时掌握电网运行状况,并监控反馈客户端的详细用电信息,以发挥智能电网中的诸多应用。自动化系统具有在线监控及统计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各种数据,并能自行检查是否存在违规用电的情况,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该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后,筛选出有利于客户节能的有用数据,借助互联网显示出来。

因用户众多,系统在分析完所有用户的用电情况后,会自动生成报表,如每日的电量柱状图、用电诊断报告等。用户可登陆网站查询,通过简单操作获取诊断报告,在了解用电情况后,可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实现节能降耗。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具备查询、诊断等多项功能,且还能设计改造方案,在节能降耗服务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3.2 新增功能

①有些用户为节省电能,常会做出偷电、违规用电、修改电表等不法行为。而智能电表具备自动控制和记录功能,可定时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备份储存,并记录各种事件。从而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用电数据的安全性;

②参数检测及测量功能,如对电流电压及功率的测量,且检测效率和测量精度都较高,有效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智能电表还能够实现越限监控,可对用户进行全面检测;

③智能电表还具有电脉冲、光脉冲测试输出功能,误差检测信号、需量周期信号和时段投切信号接口也有所增加,应用起来更加方便;

④费率统计和计算较为复杂,传统电表在此方面显然很不适用。智能电表则增加了两套时段的费率表,能够在不同时段合理调整电能费率,使得电能计量更加灵活;

⑤此外,智能电表既可以发挥传统电表的作用,又具有独特的功能,如有功组合电量。

3.3 技术优势

①在发生断电等故障时,以往的电表并不能自主反馈信息,维修人员只有在巡视中发现或收到通知后才去维修,以至于停电时间过长;而根据以上功能可知,在出现异常时智能电表能够及时主动地将故障信息反馈给供电部门,工作人员可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维修,从而缩短停电时间;

②偷电、窃电现象在当前频频发生,造成了大量的电力资源浪费,而且威胁到社会的正常秩序,给企业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智能电表的使用,可及时发现电路中出现的异常,从而自动找到窃电源,能够保护电力系统安全,围维护人民利益;

③点击事故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事故之一,多由用户非法用电引起。智能电表的应用,可保证电能根据电气用电量的大小而自动分配,并对电能进行科学的控制,在用电高峰期,智能电表可以阻止高功率电器的运行。从而有效降低漏电情况的发生,防止电力系统隐患所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

4.实例分析用电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淮北供电供电2010年的线损率为8.2%,全区共有23台220KV主变,141台110KV主变,20947台10KV主变。根据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理论线损值应为7.03%,各类变压器损耗值为1.72%。在线损中,电变损的比重较大,按照当年110亿KW.h的供电量计算,每年将损失近2亿KW.h的电量。

根据计量信息管理系统,对其中部分主变的运行数据加以分析,发现造成损耗的原因主要有主变老化、功率因数较低、设计标准低、地区负荷分配不平衡、运行方式不当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可见,电能计量数据分析可为电能设备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改善设备性能,尤其是高损耗的设备,在改造后有效降低了电能损耗,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节能降耗是当前时代的呼吁,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电力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缓解用电紧张,实现正常供电,需做好电能计量工作,通过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立军.浅析电能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4,20(2):109-110.

[2]王辉.基于节能降耗的电力计量技术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25(1):187-189.

[3]塔玛热·吐尔洪.电能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

[4]顾娜.电力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8(5):121-123.

[5]王阿明.谈节能降=降耗中如何运用电能计量技术[J].中国科技,2012,23(5):190-192.

[6]徐辉.刍议电能计量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J].科技与生活,2012(18):147.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范文第2篇

上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以各种形式复制了这样的道路,这一路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创下一个民族复兴进行中的经济奇迹,也给将来进行时埋下或已显露令人担忧的伏笔。

现在,我们正作别这惯用了多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身的过程艰难但满怀坚定。回望与整理半个多世纪的里程,从“饭都吃不饱”的起点一路走来,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与包容因不同时代、不同景况、不同岔路而来的不同方式与选择,以梳理有关一个国家未来需要什么、正在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的前途大事。

1949-1978 不计成本的赶超战略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意在尽快摆脱旧中国带来的贫困和愚昧,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追赶世界发达国家,此后30年的经济发展,实行的赶超战略。

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提出,建国后的3年时问,恢复和整治处于瘫痪状态的国民经济,扫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当时的工业化发展依据前苏联模式,工业总产值比重要占工农业总产值70%,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时间,要求在3个五年计划内或更长时间内完成,在实际中特别是后期已暴露出工业发展过急过快

对“一五”后期暴露的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及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同年9月,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明确当前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该次会议通过了由周恩来主持编制的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957年夏,毛泽东重新分析政治经济形势,重提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党内整风转变为社会上的反右派斗争,这一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使经济建设受到极大负面影响。

1958年3月,再提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年下半年“多快好省”成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与资源环境带来灾难性损失。‘这场企图以大搞群众运动形式在短时期内达到极高经济发展指标的经济建设,其结果是全国的土地、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和野生动植物被严重破坏,环境恶化、资源退化、山岭光秃化、土地沙漠化。1961年国民收入下降29.7%,社会总产值下降33.5%,粮食、棉花产量分别比1958年下降26%和59%。

“大跃进”使中国经济发展至少延迟7年,造成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等重大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一直到1965年国民经济才恢复到1958年的水平。

1964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再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时间还是3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些时间。为此,4月国家计委提出“三五”计划(1966-1970年)初步设想。同年8月,由于美国扩大侵越战争,国际形势趋于紧张,中央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战略思想发生急剧转变,将原来按农轻重为序,以解决吃穿用为中心的“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转变为1965年9月提出的,以战备为中心的“三五”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

“三五”计划第一年的1966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长达10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崩溃的边缘,企业正常生产、经济计划和管理机构陷于停顿和瘫痪。

1975年1月,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四个现代化目标。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日常工作。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措施,努力整顿被“文化大革命”扰乱的经济秩序,并取得经济回升的明显成效。当年年底的“反击右倾翻案风”中断这一形势,并进一步发展到企业停工停产“闹革命”,整个国民经济逼近崩溃。

文革十年,我国经历了“三五”、“四五”两个五年计划。“三五”只有一个“汇报提纲”,没有完整的计划。“四五”计划只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备战”的“纲要”。在这种形势下,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和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均成为泡影。

1957年底到1978年底,按可比价格计算,社会总产值增长3.25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64倍,国民收入增长1.96倍,工业总产值增长5.99倍,农业总产值增长0.84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经济发展,建立了自力更生的自然资源供需体系,也是在当时独特的国内外形势下唯一选择,成为支撑经济几十年持续发展的完整资源供需体系,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农业生产体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后,走了一条片面追求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总产值高速增长的路子。尽管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慢,但带来了重工业超前,轻工业不振,农业落后,城乡差距拉大,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人口问题上的教训则更为深刻,1953年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已有6.02亿人。但到1973年才把人口增长指标正式列入国家计划。从1953-1973年,20年净增人口2.9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人口的快速增长又给资源环境的消耗带来巨大的压力。

30年的时间,我国一直未形成完善的可供实施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体系,经济的增加建立在投入和牺牲消费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探讨时常陷于停滞状态。

1979至今 不断探索与完善

(1)1979-1992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严肃认真地纠正了1957年下半年之后和“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指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落后的生产力不适应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党的工作中心重新回到了经济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从此开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党的十二大前夕,进一步完善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1987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全面表述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0年到本世纪

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至此得到了完善。

20多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土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保持了如此之快和如此之久的经济增长。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为10.1%,仅次于非洲资源型国家博茨瓦纳,上世纪9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为10.7%,名列榜首,经济规模增长了12倍。这一经济奇迹在世界经济史上只有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和二战之后的日本可堪媲美。

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然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的模式。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益差,产品质量不高,一直在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产出,追求数量(产值)增长而忽视质量提高的道路。在低技术组合基础上靠高物质投入支撑,动用大量的人、财、物等经济资源支持速度型经济扩张。

于是,增长的背后是沉重甚至无可挽回的代价。从世界银行本世纪初公布的数据显示,1952-1987年,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包括能源耗竭损失、二氧化碳污染损失、矿产耗竭损失、森林耗竭损失等)占GDP的比重惊人,1970年代初,占GDP的6%-7%,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这一损失达到峰值,高达GDP的30%。社会总产品物耗率,1952年仅为42%,1987年上升到56%,1990年达62.6%。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在40%以上。其他资源利用率也很低,如矿产资源利用率只有30%。这种拼资源的发展模式,埋下经济增长缺乏后劲,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不良后果。

其实,伴随经济规模日益增大,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质量的声音一直绕梁不绝。1981年底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建设的方针,提出要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一套老的做法,“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确定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时,特别强调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这个前提。

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时,要求“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首次提出了“又快又好”的发展问题。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降低增长成本,提高和保持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又将效益提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并且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循环经济”这一术语进入中国学术界,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环境保护的角度、技术范式的角度、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作了多种探讨与研究。

其后,在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好”字不断充实内容。从原来的“效益比较好”,相继增加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要求,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995年在提出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状况。由此,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开始从粗放到集约的第一个历史性转变。

然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实践中多多少少演变为“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掂量“又快又好”的排序,还是以“快”为主。

(2)1992年-2003年 可持续发展

经过40多年经济建设,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的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规划本国可持续发展,相继着手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或《21世纪议程》。国务院50多个部委、300多名专家,在会后的一年半,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书中指出,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制定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现代发展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基础的支撑,而随着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这种支撑已越来越薄弱和有限了。因此,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以获得长期持久的支撑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和拥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后代人也同样享有这些权利。这一代人不能滥用自己的环境权利,不能一味片面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消耗,而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这一代人要把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量地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必须纠正过去那种靠高消耗、高投人、高污染和高消费来带动和刺激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因为只有大量先进生产技术的研制、应用和普及,才能使单位产量的能源、物耗大幅度地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新的原材料,也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进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把自然界不再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俱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如果说,哥白尼发现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在文明史上具有伟大的变革意义;那么,我们现在也应该承认,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同样具有伟大的变革意义。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专门论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1997年,我国通过《节约能源法》,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现代化发展战略已与国际接轨。

2003年11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或一份能源发

展研究报告——《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为保障2020年国民经济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中国正加紧研究制定自己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此时,我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还在难以阻止地加大。工业所需的铁、铜等重要矿产大量需要进口,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的28%,人均耕地为世界的32%,森林为14%,草地为32%。部分地区因内外资企业之别,土地批价相差可达一倍,部分为外企让利的土地价格相当于这些企业50年贡献税收的总和。

不计成本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吞噬着大量紧缺自然资源,而这些紧缺资源当时在我国的利用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

(3)2004年 现实催促节约节能

2003年岁末2004年年初,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持续发生的“电荒”、“煤荒”和“油荒”,带来了强劲冲击。

全国20多个省份拉闸限电。“十多年了,都没停过电,一下子停电真适应不了。”我国能源大省之一陕西成为拉闸限电的省份之一。有的居民连吃水、做饭都成了问题。电力部门认为,与以往季节性、时段性电力短缺不同,中国很多地区进入“硬缺电”,即从盛夏到隆冬均出现全年性电力不足。

作为世界煤炭生产大国,接踵而至的是“煤荒”。当时,我国华北10座电厂、华东12座电厂、山东6座电厂的电煤库存先后降至安全警戒线以下,仅能满足电厂2至3天用煤量。连煤炭大省山西也出现“煤荒”。耗能大户山西海鑫集团,由于采购不到足够的原煤,不得不从海外进口精煤7万吨。在山西这样的产煤大省,这样的进口尚属首次。

一方面是能源紧缺,一方面是能源浪费。中国经济的高速运行是在能源紧缺下的高能耗过程中实现的,这种高能耗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煤炭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说,我国能源消费强度为美国的3倍、欧盟国家平均值的3.8倍、日本的7.2倍。以工业锅炉为例,我国平均能耗效率为6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中国绝大多数钢铁公司每吨钢的耗电量远高于美国、日本同行。即使是水电厂、火电厂等电力供应单位,自身浪费的电能也很多,其中水力发电厂有10%的电力是被电厂内部消耗掉的。此外,“长明灯、长流水、长滴油”等“节约无用,浪费无罪”的现象无论在居家或办公场所屡见不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的主笔人冯飞对调整和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提出如下建议: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产业,依靠国内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20年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能源消费格局,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

此外,冯飞还指出,我国能源领域改革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比如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力部门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还刚刚开始;石油部门分拆后的区域垄断性还比较强;能源领域的竞争主体、市场秩序、市场功能、定价机制等还未改革到位。他建议国家应“成立一个统一的政府能源管理机构”,推进能源改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4)2005年 创建节约型社会

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和四川省10个试点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建立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系。

2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规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对处于商业化初期、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不可能依靠市场自发形成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而政府推动的主要手段,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在支持、鼓励、限制什么,以期起到引导投资方向的作用。

6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强调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同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制定实施意见。

6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第一次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远期目标及其具体工作安排、政策体制建设及协调保障机制等为系统整体。

7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确定的发展目标为力争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我国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十五种重要资源所产出的GDP要比2003年提高25%左右,每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等。

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1月7日,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78个国家或地区、18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1200多人参会。大会通过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北京宣言》。国家主席胡锦涛书面致辞,强调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树立开放思维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演讲指出,中国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坚持开源与节流结合,并把节约放在首位,在节约能源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中国将依靠科技进步,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增强节约能源的能力,全面促进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12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3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这是对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一次成功的总结和展示,成为举国热议的话题,展期由原计划的5天延长到10天。21日在京中央政治

局常委集体到会参观。

(5)2006年 降低能耗

2006年,我国以占世界总量15%的能耗、30%的钢材消耗、54%的水泥消耗仅产出了占全球产值总量的5.5%国内生产总值,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好转。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纲要(草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措施,规划了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认真落实这些任务和措施,将会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3月23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节约能源法》修订起草组在北京正式成立,备受关注的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节约能源、降低能耗,需要相应的法制保障。但中国于1997年通过的现行《节约能源法》,已在许多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下节能管理的客观需求,亟待修改和完善。起草组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表示,本次修订要通过立法方式确立较为完善的节能制度,为全面推行能源节约、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降低能耗的约束性目标、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提供更加有效、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的法制保障。

4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国家统计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通知,决定从2006年开始,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据统计,千家企业2004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7%。通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十一五”期间将实现节能1亿吨标准煤左右。

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2005--2007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国家将修订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926项,包括围绕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商用和民用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的节能晕点项目330项;节水重点项目150项;节材重点项目101项;节地重点项目23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重点项目140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44项;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重点项目131项;清洁生产重点项目7项。

6月底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标准。此次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C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发布的数据作为计算“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这份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的公报规定,今后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4个指标品种: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节能工作会议,部署下一步节能工作,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是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四是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五是完善节能保障机制;六是加强节能法制建设;七是强化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八是推动政府机构带头节能;九是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十是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姜伟新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节能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有利于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目标责任落实体系,对实现“十一五”国家节能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8月1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显示:当年上半年,我国的单位CDP能耗同比上升了0.8%,从数字而言,我国上半年的单位CDP能耗未降反升,而且其增幅超过了同期的GDP水平。“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的节能降耗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8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明确,到“十一五”期末,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按2005年价格计算)能耗下降到0.98吨标准煤,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平均年节能率为4.4%。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并强调,要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杜绝能源的浪费。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已获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报请审批下达(“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请示》,这意味着“十一五”中国节能降耗指标已经分解到各个省份。根据这份计划,2010年吉林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下降30%,山西、内蒙古下降25%,山东下降22%,云南、青海下降17%,广东、福建下降16%,广西下降15%,海南和西藏下降12%,其它省份降幅均为20%。5年问全国单位GDP能耗降幅最高的省份应是吉林,需要下降30%,最低的是海南和西藏,需要下降12%。国家发改委强调,单位GDP能耗指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各省份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地、县及有关行业和重点企业。

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重要内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务求取得实效。各类企业都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充分发挥节约能源资源的主力军作用。

(6)2007年 节约资源成为国策

年初,国务院成立以总理温家宝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上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发改委国家宏观研究院等多个智囊机构开始着手规划未来专门能源管理机构的框架及职能。中央编制委员会对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机构事宜展开了多次范围甚广的调研。

早在1980年,中国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1988年成立了能源

部。虽然该部门运行不到4年的时间,但将石油、煤炭以及电力管理集于一身的架构,已在形式上预演了现代综合性主管机构的雏形。中国能源行业长期处于电监会、发改委、商务部多头监管的状态,2003年,在国家发改委之下成立了能源局,分管能源工作的能源局仅是一个隶属于国家发改委的司局级单位,编制只有30人。2005年成立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之下的国家能源办。

我国还取消了553项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对钢坯、焦炭等142项“两高一资”产品暂定关税。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其中就提到“积极开展《能源法》起草工作”。当时,《能源法》正由国务院能源办牵头起草。起草工作目前已经到了“工作稿第四稿”阶段,按照计划,10月将形成“草案初稿”。

始于2006年1月24日、跨部门的《能源法》起草组成立,中国正式启动《能源法》立法起草工作。同年5月1日起,能源办和国家发改委开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向社会征集《能源法》草案的制订意见和建议。此后,《能源法》先后进入大纲草拟和法律文本起草阶段。

2007年3月,“工作稿一稿”成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6月底形成工作稿三稿。其间还征求了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领域的能源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并召开了多次高规格的研讨会。

草案的大体框架逐渐显露:将近十三章、九十多条的草案涵盖了总则、能源管理与监督、能源战略与规划、能源开发与生产、能源供应与服务、能源节约利用、能源储备、农村能源、财税激励与约束、能源国际合作、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这部能源领域的基本法中将会涉及能源开发、流通等领域的监管问题,而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有望确立。

7月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上调铅锌矿、铜矿及钨矿的资源税,新的税额标准将自今年8月1日起执行。与调整前的税额相比,矿石资源税最高调整幅度达到1500%,最低幅度也超过300%。这是1994年开征资源税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11月之间,我国考虑将资源税的征收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拟改革后的从价计征,以产品金额为单位乘以一定的税率来计算税额,此举可以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税法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国家通过调高资源税,既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又增加财政收入,可谓一举双得。资源税提高后,企业的成本压力将增大,这将‘逼迫’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来节能降耗。”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10月28日表决通过了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新的节能法在法律层面将节约资源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新的节能法由原来的6章50条增加为7章87条。与199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节能法相比,新的节能法进一步明确了节能执法主体,强化了节能法律责任。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修改之后专设《激励措施》章节,对节能产品和技术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国家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税收政策,健全能源矿产资源的税收政策,运用税收等政策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的进口,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出口,明确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和产业升级,并明确了一系列强制性措施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包括制定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实行淘汰制度。

11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制造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限制或禁止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外资项目进入。对我国稀缺或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不再允许外商投资勘查开采。在鼓励目录中,2004年版本中的低品位、难选冶金矿开采、选矿;铜、铅、锌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不再允许外商勘查开采,铝矿勘探、开采以及硫、磷、钾等化学矿的开采、洗矿都被予以删除。同时,单位GDP能耗考核、统计、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出台。《节能法》、《循环经济法》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化学工业生产的发展也呈增长趋势,并在所有行业发展中拔得头筹。而化工工艺中的节能降耗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国对现有资源、能源的消耗。文章将结合化工工艺中的节能降耗技术进行分析,并对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化工工艺;节能降耗;节能技术

在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门类十分复杂繁多,且工艺流程繁琐、操作难度较大,从而过度消耗现有资源。若没有相应的节能降耗技术,会加大化工企业的经济成本,进而阻碍化工科技发展的进程。从环保角度来看,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料若不加以处理,也会对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循环系统不可逆的损坏。

1化工工艺中的节能降耗技术要点分析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对化工产品种类的需求也相继增加,同时带给社会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在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下,一些消耗能源较高的企业需进行调整,以及对生产工艺形式进行改善。在保证对物资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实现我国化工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化工工艺中的各个环节都应本着节能降耗的原理开展,例如在原材料的筛选上,要尽量选择无污染、能够降解处理的节能材料,避免因废料无法处理而造成二次污染;在化工新技术的研究方面,应大力开展针对节能降耗问题的新化工技术,许多化工企业为了追求效益,没有考虑能源的持续性问题,造成大面积的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浪费;还有生产工艺的创新方面,传统的化工生产工艺需要进行一些方面的改良,并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制定生产工艺的新方案,保证产量的同时也将环保工作彻底落实[1]。

2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探析

2.1设备的更新

化工生产离不开设备的优良运转,化工设备是一切化工工艺技术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若将节能降耗原理应用到化工设备中,可以有效降低对能源的消耗率。化工生产设备的选择要根据该化工企业的生产要求具体来定,适配度一定要高,切勿盲目追求当前最流行的设备,可以结合具体的型号和该设备的使用条件进行参考。如今,化工企业内部的每个生产环节的联系都十分紧密,且具有一定的连锁效应,若其中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的生产进度和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化工设备非常重要,对其工艺流程的匹配度有一定要求,若是整个工艺流程内的化学反应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的设备中进行,则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质量隐患。在满足生产工艺的硬性条件下,相关的管理人员需对该设备进行定期的调试和各零部件及内部机械的检查;化工设备的后期维护和保养也尤为重要,要保证其设备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运行,对延长化工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积极作用,进而减少经济成本的投入;对该设备匹配的化学反应条件和化学材料进行严格筛查,不要出现设备与材料不匹配的情况,有效避免设备的损耗和对能源的浪费。运作状态良好的化工设备可以相互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并且通过专门处理固体废料或废水的设备进行降解排放,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2.2阻垢剂的用量

阻垢剂作为一种化工流程中常用的药剂,适用于各种膜管材料,能够效果显著地除去水垢,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水垢的形成,并且它也能对金属设施进行除垢功能,以此提高金属的热传导进而提升热交换效率,对减少电能的消耗或燃料的燃烧都有明显作用;阻垢剂的投入使用还可以对污水进行处理,符合节能降耗的原则,节约对水资源的利用率高达60%以上,推进我国节能减排的新政策落实,所以阻垢剂经常被用于管道系统的打磨工作中。一般化工企业内部都会通过很多管道设施来将其他设备进行连接,所以管道系统要保持一定的通畅率和腐蚀度。相关技术人员或管道管理人员需及时对管道系统进行定期的打压工作以及使用前的预磨工作,严格按照打磨规定要求来执行。在开启该企业内化工管道系统的使用时,需对管路中的介质进行电导率以及酸碱度测试,符合标准后才可以使用,若不符合将会造成因管道腐蚀问题而产生的故障,进而阻碍化工企业的正常进度,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在管道系统通过监测后,施工人员需做到对阻垢剂用量的有效把控,严格依据设计方案执行。基于此,管道系统对阻垢剂的用量数据应计入计算机,此后在阻垢剂用量不够时,系统则可以自动识别添加。阻垢剂的开发原则是节能降耗,在此基础可以广泛使用,同时在化工企业内做到对环保理念的贯彻[2]。

2.3废气转化利用

化工企业内的大部分工艺制作流程都会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随着化学反应进行而持续释放出热量,若将这些热量转化成其他能量并加以合理使用,则增强了化工企业对能源的利用率与转化完成率,但大部分的化工企业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我国应加强化工企业对该部分热量的转化进行研究,根据热量循环原理制定相应的设备,对多余的化学热量进行吸收和转化,并投入该化学流程内循环使用,实现对有限资源的节约和废气最大化利用,形成有效的热量循环系统,符合化工企业对节能降耗的标准,有利于推进化工新科技的产生与新节能理念的催生,为我国化工工艺技术对资源、能源的可持续使用与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2.4变频调速

化工企业运作通常离不开电气配备的大规模使用,其中工艺动力设备的耗电量占全厂耗电量的80%左右,对电力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常见设备如图2所示。对于该情况的发生,化工工艺技术应通过变频器对高耗电率的工业设备进行调节,实现用电设备对电能的变频调节,实现节能降耗。例如,冬季的需水量较低,则应将水泵功率调低,符合水泵的基本运行条件即可。但是,断电并不能使功率减低,所以简单的切断电源并不能达到节能的标准[4]。

2.5技术管理

化工企业的工艺技术应全面实现现代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各流程进行严格把控,通过对各生产环节中的用料、能源使用情况,再进行精确的用量投放,首先做到节能。然后通过对废气、固体肥料、废水等通过安全的化学反应进行处理,降低对原有能源的消耗,提高循环利用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环保贡献力量,则为降耗。相关管理部门需将传统的化工工艺的优势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更新和完善,摒弃该工艺内的高耗能流程和高污染排放的流程,研制新的解决方案,小规模试验后再投入使用;同时结合现代的化工新工艺理念,能够在保证节能降耗的基础上,完成传统化工工艺向现代化工工艺的有效转变[3]。

2.6专业人员培养

现如今化工企业发展的越来越机械化和现代化,对各类化工机器设备及各系统的操作使用显得极为重要,技术人员的科学管理能力能在极大程度上推进化工工艺进程的完成,并通过事先制定的方案计划,在化工工艺技术和流程的各个细节做到实时监测;还需时刻关注我国化工工艺技术发展趋势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判,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巩固基础,同时,专业技术人员不应停止对化工新技术的探索,以及对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措施的持续研究[4]。

3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工艺中的节能降耗技术能够有效地对能源与资源进行一定的节省,并促进了节能降耗技术的研发,从而减少废弃物质的排放,达到环保标准,使化工企业在根本上对环境保护作出改变,进而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节能降耗原则的落实,为化工行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松.关于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技术应用研究[J].环保与节能,2020(01):44-45.

[2]苏林.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技术应用[J].工艺与设备,2020(46):98-101.

[3]张文杰.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9(6):65-67.

[4]吳风耀.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J].石化技术,2020,27(11):207-208.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对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电厂生产,尤其是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发电厂的生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对电厂生产过程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锅炉设备的应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为了基于整个电厂生产过程优化节能降耗,应重点控制锅炉设备的运行人员,采用有效的节能降耗技术手段应用于电厂锅炉运行,提高其节能性。

关键词:电厂;锅炉;节能降耗;

电厂是为社会提供稳定供电的企业,在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锅炉,以便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在锅炉运行过程中,要使用到大量的能源,并产生更大的消耗,只有全面提高节能技术水平,做到节能降耗,才能保证电厂的利益,有效提升企业利润。节能技术应用尤为关键。

一、电厂锅炉运行中节能降耗的意义

1.提升电厂的运行效率。通过节能降耗技术,能够提高电厂效率,使有效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应用。电厂建设时,需要从设计环节做好节能设计,严格使用节能设备,选购节能型专用锅炉,才能有效达到降低能耗的目标,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2.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使用节能技术,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在原有传统锅炉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强化技术整合与应用,做到节能降耗,为企业良好的运行奠定基础。对于电力企业现有的锅炉,要通过节能改造提高性能,从而有效提升煤炭的使用效率,通过节能降耗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推动技术革新。

3.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通过节能改良,有效提高了锅炉的安全性能,使锅炉运行更加稳定,实现更高的运行效率。

二、电厂锅炉节能过程中出现的几点问题

1.电厂锅炉内的水质影响了锅炉的节能效应。在电厂内,锅炉内使用的水必需经过专门的处理才可以进行发电,但是大部分的电厂中根本没有设置处理净化水的装置,由此导致未被净化的水在电厂的锅炉内进行加热,水内还有的杂质较多,在受到锅炉加热之后水内的杂质就会附着在锅炉内壁内,时间长了,锅炉内壁形成了足够厚的水垢,在加热的时候消耗掉过多的热量,有数据统计显示,每增加1mm的水垢,就会多消耗4%左右的能源,对锅炉内水质的放纵只会导致电厂锅炉发电技术浪费许多较多的能源,造成电厂成本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流失。

2.电厂锅炉在机器运行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电厂发电承担的是一片地区内所用用户的电能消耗,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因此电厂内的锅炉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机器,并且有数量很多,由此不可避免的就是,在电厂锅炉运行的时候,一定会存在的机器运行所消耗的能源,机器运转时消耗巨大的电能,并且根据用电时间的不同以及电价的不同,对电厂的成本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电厂锅炉的操作人员专业素质比较差。电厂内负责锅炉操作的人员在入职培训或者是他们的工作要求中都提到对于锅炉燃烧安全性保障的问题,然而在锅炉燃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方面进行规范的就比较少,因此导致了电厂内锅炉的操作人员对于电厂锅炉的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的态度不积极、不端正,缺乏在锅炉节能技术方面的专业修养。目前,电厂内的锅炉操作人员依旧是使用人力对锅炉进行日常的保养,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对于锅炉节能技术的不重视,使得锅炉并没有得到最佳的保养,在燃烧发电的过程中依旧是不能保证锅炉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

三、节能降耗技术在电厂锅炉运行中的应用

1.通过辅机节能技术实现锅炉节能降耗。相关研究表明,电厂锅炉中辅机的效率对动力设备的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节能降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对电厂锅炉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設计人员往往只考虑主体系统的能源使用问题,而忽略辅助系统的节能问题,而实际上电厂锅炉的辅助系统在运行中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因此,同样要重视电厂锅炉辅机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而促进锅炉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例如,在风机的改造过程中,通常都是通过对叶轮进行技术改造而实现风机效率的提高与系统能耗的降低,此外,还可以依据风机的负荷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实现节能降耗。辅机系统是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辅机系统的研究发现,辅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电厂锅炉的动力设备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因此,利用辅机节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锅炉运行的节能降耗。

2.通过变频调速技术实现锅炉节能降耗。电厂需要很多的辅机来配合其工作,从而确保锅炉能够正常运行,因此其辅机系统对于电厂锅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主体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辅机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部分,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来对其相关部分进行调整。在辅机系统中,主要通过风机、水泵等来实现锅炉的定速运行。随着电厂规模的不断扩大,机组的负荷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改变风机出入口挡板或水泵出口阀门的方式虽然能够降低负荷,适应新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是这样风机与水泵的工作将会受到影响,工作效率将会进一步下降,不仅不能降低损耗,反而还可能产生副作用。实现变频调速技术在电厂锅炉中的应用,将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对辅机部件进行合理调整。

3.通过照明设备设计技术实现锅炉节能降耗。依据电厂的具体情况进行的设计才是最为合理的设计,才能够使其进入到合理交付使用的流程中。在电厂运行过程中,照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电厂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与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效果对电厂的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电厂照明都是采用直接灯光照明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解决电厂在晚间工作的需求,但是却忽视了环保节能的理念。

4. 通过燃料管理技术实现锅炉节能降耗。在电厂发电的过程中,燃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燃料进行管理涉及采购、运输、进库、使用等多个方面。只有确保燃料的正常供应,才能为用户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电力能源。在电厂发电成本中,燃料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在电厂燃料采购、运输、存储等过程中都应该考虑成本问题。同等的成本选择质量较高的燃料,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与存储方式,确保燃料损耗最小化。

5.提升电厂锅炉维护水平。要不断强化维护水平,提高锅炉运行的整体效率。当前,我国的电厂运行标准主要是依据国家节能减排要求设计的,通过传统锅炉的改造,不断优化锅炉运行结构,保证了锅炉的整体运行质量,日常要不断强化管理,提升锅炉运行水平,保证稳定与安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一是充分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使锅炉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进一步提升问题的快速处置能力。二是制度上要不断进行完善,使锅炉运行的流程更加优化,不断提高锅炉管理水平,让制度发挥作用,对维护责任人做好奖惩。三是做好日常运行监管。对于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出现大问题,增加运行的消耗。锅炉系统承压件密封检验、锅炉生产规范操作及相应的水质监管工作。

总之,在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应用节能降耗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节能降耗技术值得在电厂锅炉运行中进行推广。但是,节能降耗技术的复杂性与繁琐程度较高,在节能降耗技术应用过程中,电厂锅炉的主体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并且对其他的辅助设备系统也有一定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电厂锅炉运行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2019.

[2]陈晓丽.浅谈节能降耗技术在电厂锅炉运行中的应用.2020.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石油行业是我国能源战略管理的核心,它给我国很多重要工程的建造提供了一定的能源保障。而目前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石油企业的管理工作,尽量减少资源与能源的使用量以及电力的消耗量,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石油企业节省了成本,还提高了石油行业在石油市场的竞争优势。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很多电力节能降耗管理的相关意见,从而达到提高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油田电力;策略;节能降耗;管理质量

在我国现代能源中,石油能源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给每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重大的能源支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消耗部分电力,才能保障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营。而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油田企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所以为了保障该企业的综合实力,就必须加强对石油企业的管理。此外,油田在运行的过程中还会浪费很多的电力资源,所以企业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才能优化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减少该企业的成本。但有很多的因素影响了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的质量,不仅增加了开资,还导致了电力资源的大量消耗。所以管理人员要对种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给予极高的关注。

一、在提高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质量中所存在的不足

油田企业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如果不能保障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那么所有的工作都将无法进行运作,而如果过度使用电力资源的话,那么这将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所以本文主要针对这种情况来对我国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的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可以根据加强管理的方式来达到使油田企业获取最大环境与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在供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一环节主要的问题就是抽闲配电变压器的能源源损耗问题,不管是抽闲配电变压器的状态、型号,还是使用的时间,都会对供配电网的使用效率和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国对配电变压器的型号有着明确的规定,能源消耗比较高的配电变压器不能要。然而通过检测发现,我国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能源消耗比较高的配电变压器没有被淘汰,还发现很多老旧的、有损坏的变压器,这些问题不仅不能使能源得到高效的利用,还阻碍了我国油田企业的发展。并且这和电压的波动、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供电环节中线路的损耗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供电的过程中,一定要检查配电网络的供电范围安排的是否合理。

二是用电的问题,在油田生产的过程当中注水与机采这两个系统消耗的能源最大,对能源消耗影响最大的就属机采系统中抽油机的状态,因为有很多抽油机的参数设置的不合理,其平衡性也比较差,就很容易浪费资源。而注水系统的泵机组容易老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节能的效率;而且如果数量不一样的水泵同时运作的话,都会消耗大量的電力能源。

三是发电过程中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燃烧的效率不太高,这会使单位燃料在燃烧的时候所放出的实际热量比理想的热量要低。此外,油田发电厂自身所使用锅炉燃烧的稳定性的好坏都会影响油田企业的成本;总而言之,不管是燃烧效率不高,还是设备损失能源过高,都会影响发电厂的生产。

二、提高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质量的相关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油田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油田企业中的节能降耗的管理工作,提高油田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格外的重视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的质量和管理的理念,下面就是针对油田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来提出相关的建议。

1、加强对油田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和资金管理。我们首先要掌握该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然后参考国内外先进油田企业的管理方式来加强对油田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而对于能源消耗的情况,我们可以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然后利用各种方法来保证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比如说:制定能源消耗的定量表、合理安排用电的各个环节;而且还要注意责任的分配。在油田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很多大型的机械设备,这种设备所消耗的能源一般都十分的大,所以要注重对该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才能保障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正常运行和油田生产的效率,才能降低电力资源的消耗。除此之外,还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油田企业的生产工作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同时在油田生产的过程当中所要买的新型设备、线路与设备的维护和保修、开展其他的项目以及电网工程改造的深度都与资金息息相关。

2、制定能源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在油田企业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稳定性与供电能力满足不了油田建设的实际需求,还有就是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以及供电用电的安全问题,这些都是损耗用电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觉得油田企业应该要制定一种适合企业生产需求的能源精细化的管理方案,并且要确保在不影响油田企业生产效率的情况下来实施节能降耗精细化的管理方案。油田企业可以通过了解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然后引入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在油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除此之外,还需要找到利用率较低以及能源消耗较大的环节,并想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油田生产的各个环节,一定要制定十分精细且具体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的质量,才能推动油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油田企业的生产和开发都离不开电力能源,在其生产的过程当中需要足够多的电力支撑,以便于油田的挖掘和开采。所以一定要做好对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的管理工作,对电力系统实施能源精细化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油田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效率,才能促进我国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 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5):204.

[2] 杨阳,卢辉. 对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的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4,(17):113.

[3] 孙西宁. 油田电力节能降耗管理研究[J]. 装备制造,2015,(8):91-92.

开发区节能降耗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影响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源供应的短缺,所以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国必须在节能技术领域加大科研开发技术来增加能源供应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保障,油田转油站是可以将油田产品实现油气水的分离产生油气的重要环节和必要的中间步骤,但是其运行会产生极大的的电能和热能的浪费导致能源的供应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

关键词:油田转油站;节能降耗;技术方法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的后期可能会出现含水率上升的问题导致产能逐渐下降,给油井开采带来了极大的开采难度和较多的阻碍降低了油井开采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消耗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提高油田转油站实现油水气分离的技术水平,将生产过程中能耗极大的环节用节能降耗技术进行处理和改善,以此来降低生产中的能量消耗提高生产的效率并促进经济发展,采用节能降耗技术不仅可以满足油田开发提高效率的需要,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开发转油站的节能潜力,降低能源的消耗来优化生产的各个环节争取以耗费最少的资源达到预期最优的生产目标。

1.油田转油站的能耗分析

油田转油站可以将油井产出物实现油汽水分离并将三者运输和分离处理的一个重要场所,而泵机组的运输也是油田转油站实现油气水分离处理的一个必要环节,但是泵机组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能源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费,所以对泵机组的运行必须要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节能降耗的想法和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研究来提高泵机组运行的技术水平来节约电能,除此之外,加热炉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会耗气并且会降低热能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效率,所以,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加热炉等加热设备进行严谨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提出有效的策略,使得这些加热设备得以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这些能源的消耗可以降低油田生产的成本和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来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2.油田转油站的能量消耗种类

2.1 电力能源的消耗

油田转油站在实现油气水的分离是主要通过使用泵机组的作用效果,所以泵机组的能耗是油田转油站的主要能耗种类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田的成本,而泵机组则是通过电力来维持基本的操作致使它的能耗主要是对于电力能源的消耗。多个设备的能耗在这一运作过程中主要体现为能量转化率低和设备不够节能环保等特点致使不能实现智能供电,这可能会导致油田开发的成本较高且开发效率较低还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2.2 热能的消耗

油田转油站的运行过程中通常是使用锅炉焚烧的方式提供热源导致极大程度上的热量损失,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燃料燃烧不充分的能量损失,油田转油站热能消耗的主要的能源损失来源导致油田转油站运作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并且在这种落后的设备仪器中经常会损失加热锅炉消耗的热量和空气中消耗的热量等问题,加总起来就会发现油田转油站热能的消耗占了所有能源消耗的极大比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田转油站的成本并减少了油田开发应有的效益。

除了设备运作中损失的热能之外还有从供暖通道上运输过程中的热能损失,因为油田中转站的热能传输系统中的多种设备并不完善也是导致热能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热量主要是从供热管道中直接运输到油田中转站的,所以在这一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消耗是较为严重的能量浪费,但是供热管道是热能运输必不可少的运输环节和油田中转站运作的必要环节,所以相关技术人员要重视这一问题并优化供热运输设备以争取减少热能的浪费,在进行分析和提出策略时,要充分考虑管道的材料和管道的长度等直接决定运输过程中热能损失等因素。

在热量获取方法方面来看供暖效率决定了供暖运作过程中热能损失的程度,当供暖效率较低时会导致油田转油站的热能消耗的更高致使油田开采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反之则损失的能量越少,所以,为了在供暖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减少热量能源的能源必须要提高供暖的效率。

从传统的油田转油站的运作形式上看,这一过程的能量损失是不可避免和不可控制的并且传统的锅炉等设备的工作效率是恒定的,当有关技术人员采取较为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也不能明显的提高这些设备工作的效率,所以,相关管理部门要设计好科学有效的油田转油站运作的系统并采用高效先进的设备,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嫩亮的损失和促进油田中转站的高效运作。

3.油田转油站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3.1 降低热能消耗的技术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对供热系统能源消耗的全面分析来找准需要解决的油田转油站的热能损耗问题,逐步分析出在供热系统运行中能量消耗的原因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可以对供热系统的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和建造来对这些设备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且,在改造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改造的成本来优化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使这些设备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起效用,其次可以对分析出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设计并完善这一工程体系来提高设备的运作效率,还要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提供理论知识经验的积累,让设计人员熟悉地掌握专业的技能来确保系统的运作在较低的成本下能够发挥最高的效用,并且要满足供热系统能够最大程度的节能减耗已符合现代社会对供热系统的要求,在供热系统的优化改造过程中可以根据相关的数据依据等进行设计和施工,施工人员在掌握设计图纸的基本情况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施工而不能擅自改动内容,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来确保施工得以严格的执行。最后,在改造完成之后要进行尝试运行来寻找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和完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救以保证工程能够合理的实施运行,对改造的工程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以确保供热系统改造后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控制工人系统的能量损失和促进供热系统的良好运行。

3.2 降低电能消耗的技术措施

在改造过程中要对设备进行重新的设计并将改造好的设备运用到运作程序之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满足现在社会对于供热系统的较高要求,可以通过选用节能型电动机等方式来从根源上减少泵机组的电力能源的损失消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将各种设备相互匹配使用以防止型号不匹配等情况的出现,然后还要加强对设备的护理和保养来使设备能够更长时间的应用,从而达到降低油田中转站运作的成本和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

4.结语

在油田中转站的运作过程中提高节能降耗技术可以提高油气水分离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对油田开发和能源开采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对油田中转站能源消耗的种类分析可以让技术人员明确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科学性来对重要部位进行重新设计和创新节能技术,提高油田中转站运作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提升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延军.转油站机泵节能技术与方法应用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2017(09):14-16.

[2]陈国娟.浅谈转油站节能降耗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8(10):208-209.

[3]吴长庆.降低转油站能耗浅析[J].石油石化节能,2018(01):37-38.

上一篇:第五代移动通信论文范文下一篇:心理学舞蹈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