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师德论文范文

2024-09-19

维度师德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城中村成为近年的学术热点,既有研究极为丰富。对城中村所做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类型,其一是直接把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从相对宏观和综合的角度进行探讨;另一种做法从相对微观和具化的视角出发,把城中村当作场域,研究以此为背景,发生在其中的各种议题。

关键词:城市化;城中村;改造;外来人口

一、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

一类文献是直接将城中村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关注的问题包括城中村为何产生,什么是城中村,以及城中村未来等。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这其中贯穿了一条时间线索。这类研究多数聚焦于城中村的产生,特点,改造等方面。

(一)城中村的形成。城中村,最早出现于80年代的珠三角地区,是城市不断扩张,蔓延到农村地区的直接结果。中国城中村的概念,区别于西方城市语境下“乡村类型”的城市社区;也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非正式居所”不同,这个概念通常指移民居住的非法占有。而中国这样的情况极少。

中国的城中村是在国家转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和社会形式,因而必须要放在中国语境中理解。由于城乡二元的土地和管理制度,城市土地国家所有,而农村土地归属集体,国家保留特殊征用的权力,因而造成了城中村这个模糊不清的过渡形式。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外围郊区农村的土地不断纳入城市范围。为避免补偿和重新安置村民,通常情况下,农地以一种比较低的价格转为国有,而农民的宅基地却被搁置不管。因此,中国的城中村被城市形态包围,居住区域却呈现典型的农村样态。城中村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和城乡结合部两块地方。

中国城市化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过程,形成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然而,城市并没有为这些人提供足够的住房和基础设施,恰恰是城中村,为农民工提供了基本的落脚点。

(二)城中村的状况。城中村现象自90年代就引起学界关注。早期学术研究把城中村视为一个由移民的地方意识社会网络所形成的社会空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项飙的“浙江村”。他试图在“地方”力量这个理论框架下追溯城市中国移民社区的形成,分析影响这类社区产生的制度、经济、社会和文化力量。研究证明北京移民是被“地方”这个纽带连接起来的,而“地方乡土”是血缘和地缘关系培育和发挥作用的地方。

近来的研究更多放在城中村扮演的角色、功能和特征上。如,吴缚龙将城中村的本质定义为过渡的社区。他的研究认为城中村是城中村本土居民共同利益的社区,是低房租的移民聚集区,以及城市中自我组织的草根单元。

Pu Hao等人,使用弗里德曼五维度,归纳了城中村的特点。管理上,城中村具有城乡二元性;物理特性,由不恰当的土地使用、低质量的房屋、匮乏的基础设施及恶化的环境构成;政治体系包含村委会或居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活动主体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本地村民、外来人口和其它。社会文化方面,城中村依然在传统社会文化规范和网络的延续之下。

(三)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是不完全城市化的体现与表达,同时也是需要思考城市发展方向和可持续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然而,政府部分更多把城中村看作城市问题而非社会经济现象。因此,改造城中村是早晚的任务,这其中主要牵涉的是当地政府、房地产发展商和本地村民三类主体的博弈。

对政府而言,城中村的改造是出于改变城中村容貌、解决城中村滋生的问题,获取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开发商来说,衡量的只是成本和收益。而本地的居民,则关注补偿金和改造后长期的生活安全保障问题。

广州,最近出台了“三旧改造”的计划,以重新利用空间,将之整合进城市发展系统中。尽管这个政策面临诸多挑战,但值得学习的是“一村一策”的逻辑。事实上,城中村的改造没有固定的模版,更新需要依据每一个村的实际情况进行。

二、城中村作为研究场域

除了直接把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另一类文献是将城中村作为各类事件发生的场域。这类研究涵盖范围更广,也更加具化,如本土村民的市民化,外来农民工的融入等。换句话说,城中村是研究这些问题的背景。

(一)外来流动人口的居住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转型、城乡差距的扩大,以及人口控制的松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城市并没有为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准备足够的住房、公共设施和服务,所以农村移民来到城市时,多数都面临着异乡人或局外人的境地。

当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时,绝大多数只能选择住在工厂提供的宿舍,或向本地居民租房居住。在有限的几种选择中,低廉的房租和临近工作地点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城中村,作为城市扩张的延伸,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和低廉住房集中的所在,因此是城中村是很多农村移民在城市中首选的落脚点。

(二)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城中村是重要的移民聚集区。广州的情况最为典型,超过一半的农民工都住在城中村。上海虽然城中村的数量相对少一些,但情况却并没有更好。

一个基于上海的个案研究描述了外来流动人口在城中村的生活状况。显然,城中村的主体人群是农民工。一般来说,城中村的居住条件比较糟糕。居住空间小,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具体来说,配置独立厨房、独立卫生间、空调和网络的比例比较低,独立浴室的比例就更低。更严重的是,这些房子大多都是在90年代以前建成的,比较老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也有学者的调查表明,与恶劣的居住环境比较,城中村农民工的居住满意度并不一定就会非常低。多数社会经济学的衡量指标并不是决定因素,真正重要的在于对社区的社会性依附和归属。

(三)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口的融入。

移民融入研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测量方式。但融入的主要关注点是在社会层面,比较少和空间联系起来。在吴缚龙的一项研究中,分析了流动人口在城中村这个空间层面的融入,指出城中村提供了一个描绘外来流动人口和本土居民动态联系的机会,揭示农民工融入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融入过程中,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正在减弱、而收入、财产权和消费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换句话说,市场的力量正逐渐取代制度性的力量。

总体来说,城中村不只农民工的居住所在。同时,城中村也是他们互动交往的社会环境。因此,从城中村入手研究融入问题可能是从空间层面出发的可行的方式。融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土的情况,也就需要更多的田野和个案来补充。

(四)城中村的未来和短暂的城市性。

城中村正在,或将要面临改造的命运。而城中村的租客,没有物业和产权的农民工群体,通常是这个进程中被忽视和遗忘的部分。一方面,农民工被视作需要的劳动力,城中村为他们解决容身问题;另一方面,农民工则被认为是破坏和干扰的因素。

城中村改造进程的加快,最终将会清除掉农民工赖以生存的居所。在拆除重建城中村的项目中,农民工处于边缘的地位。如果不能将它们纳入考虑,那么他们城市生活的体验,他们的城市性,只能是短暂而过渡的。

三、总结与思考

在简要回顾城中村的相关文献后,城中村的图景和脉络变得清晰起来,总结如下:城中村最为显著的是在北广深。上海,由于有其它形式居住选择的存在,对城中村的关注相对要少。这并不意味着城中村问题不再重要。相反,应该有更多对于上海城中村的经验个案研究,以便于开展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城中村与农民工息息相关。尤其是现在进行的改造重建,他们的声音是缺失的。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尽管城中村存在各种问题,但其作用却是关键而正向的。因此,思考经过一些升级之后,城中村成为可持续移民居住区的可能。

参考文献:

[1]Ma L J C, Xiang B. Native place, migr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peasant enclaves in Beijing [J]. The China Quarterly, 1998, 155: 546-581.

[2]Hao P, Geertman S, Hooimeijer P, et al. Spatial analyses of the urban villag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Shenzhe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2013, 37(6): 2177-2197.

[3]Wu F, Zhang F, Webster C. Rural migrants in urban China: enclaves and transient urbanism [M]. Routledge, 2013.

作者简介:张静(1991-10),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

维度师德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种类繁多,且各种风险相互联系,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多维度风险管理”在全面考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借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对我国某商业银行近些年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有利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多维度”风险度量

一、引言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类、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等,它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度量风险并有效地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在3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主要业务由传统的“存、放、汇”正逐渐转变为表外业务(oif-balance-sheet)和中间业务(fee-producing activities),其功能也由“资产的蓄水池”向金融服务功能转变,尤其是风险管理功能。

由于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而金融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源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的跨期配置,因此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基本属性。默顿(Merton)和博迪(Bodie)在其著作《金融学》中曾对金融功能做了个创新的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跨时空配置经济资源。从这一基本功能中我们可以看出控制风险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伴随着商业银行的诞生而出现并逐渐发展。1988年底,已经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深圳农业银行率先推出资产风险管理,揭开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序幕。

二、文献综述

关于银行风险的理论研究,大多学者通常把某种单个的风险作为研究对象,比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阎庆民(2004)将JP Morgan信用风险计量法引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通过样本分析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VaR进行测算,进而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状况和资本要求进行评估;邓黎阳(2005)总结分析了久期(duration)模型及其相关方法的理论沿革,着重指出了Fisher-Weil久期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适用性、应用角度、难点和相应管理理念的实现途径;新巴塞尔协议(2003)提出了三种由简到繁的测量操作风险的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以及高级计量法,其中高级计量法包括内部计量法和损失分布法。

然而商业银行风险种类繁多,在管理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多种风险类型同时出现的情形,而这些风险不是相互独立,毫无关联,而是彼此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商业银行在处理风险问题时总是出现“捉襟见肘,投鼠忌器”的现象。一种全面考虑多种风险的风险管理模式将会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高其竞争力。王占峰(2007)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多纬度”风险管理的概念。本文借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对我国某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

在引入“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前,先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商业银行种类繁多的风险中,风险与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是“风险关联度”,而这种相关性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呈正相关关系。从数学上定义,它就是风险向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设Xi是商业银行的n种类型风险的风险向量,Xi=[xi1,xi2…xit],其中i=1,2,…,n,则X=X12,…,xn],“风险关联度”就可以表示为Ω=COrr(X)。通过“风险关联度”我们可以检测出各种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在众多风险变量中,任何两个风险变量的相关系数为负的话,就说明单独对任何一种风险的度量来评价银行风险状况是不合理的,即,传统的“单维度”的风险度量体系存在缺陷。这样“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就该登上舞台。

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中,设:xi=[Xi1,Xi2,…xit],i=1,2…,n为n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向量,则X=[x1,x2,…,xn]。“多维度”风险度量其实质是分别测定各种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根据银行需要对整体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实质上需要对它相对于各种风险的效用函数进行测定。由于具体的函数形式是无法进行测量的,为此我们通常将复杂的非线性的函数形式进行二介泰勒展开:

U(Y)=U(YO)+△U(Y-YO)+(Y-YO)H(Y-YO)’

其中H为效用函数U(Y)的Hessian矩阵,Y=(x1t2t,…Xnt)为银行在时刻t所面临的各种风险,YO=(X1to,X2to,…Xnto)为tO时刻(基点)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将上式进行变形,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其中m=1,2,…n/2(n+1)

这样,我们只需要设定n/2(n+1)个参数就可以确定商业银行的效用函数形式,对整体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价。根据效用函数形式单调变换的小变性,可以将XO排除在效用函数形式之外,这样系数进一步减少为n/2(n+1)一1个,这就是“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

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风险的实际情况,为各种风险变量设定特定的系数,以准确反映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对其绩效的影响。在对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价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通过调整参数,让历史上成功的风险管理措施在该“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评价指标中得到较高的数值,相反,那些失败的措施得到较低值。此时,可以将这些调整后的参数值作为开始实行的参数标准。

四、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我国某商业银行1998-2006年的财务数据,采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对其近9年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用于分析的财务指标包括:

(1)不良贷款比率,用于衡量其信用风险。一般而言,银行的信用风险越小,其不良贷款比率越低,因此较高的不良贷款比率是商业银行存在严重信用风险的一个警示器;

(2)中长期贷款比,用于衡量利率风险。中长期贷款比越

低,在出现利率变动的时候,银行越容易进行调整,规避利率风险,而中长期贷款比率越高,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就越大;

(3)资本充足率,用于衡量其操作风险。对于操作风险的衡量,财务指标很难达到要求,一般而言,银行的操作风险越大,资本充足率越低,因此,可以用资本充足率来衡量一个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大小;

(4)资产流动性比例,用于衡量其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比例越高,银行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也越低。

数据来源为我国某商业银行年报,相关财务数据如下表:

1.首先我们来分析采用“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的必要性根据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种风险之间的“风险关联度”。

我们运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种类型风险的相关性,各种类型风险之间的“风险关联度”如下表:

从上面可以看出,该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相关关系,而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之间存在同向相关关系;利率风险与操作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相关关系,与流动性风险之间存在同向相关关系;操作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之间存在同向相关关系。传统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中,往往只对某一种风险状况做出了度量,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然而,在措施实施过程中很可能对其他类型风险产生影响。这就产生了“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的必要性。

与“风险关联度”相关的另一个更适用的概念是“风险变动关联度”,它是与一定时期的风险管理措施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用来对某一特定时期的风险管理措施或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更深入地研究不同类型的风险变动的相关程度。

设△X=[△x1,△x2,…,△xn],i=1,2,…,n为某特定时期内,各种类型风险的变化程度,则“风险变动关联度”可以定义为ε=OOIT(△X)。

在本例中,我们以1998年为基础,算出各个年份相对于1998年的指标变动程度,如下表: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1998-2006年之间,由于该商业银行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管理政策较好解决了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问题,但同时也使得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恶化,尤其是利率风险。

2.以1998年为基础,计算以后各年份“多维度”风险度量值

我们以1998年的风险程度为基础,来设定“多维度”风险度量体系。假设效用函数展开式中的xi均为-1,βm均为0.1,则很容易算出1999-2006年之间该商业银行的“多维度”风险度量值:

从上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效用函数值变化幅度比较大,但整体趋势还是上升的;即:1999-2006年间,该商业银行的综合风险呈下降趋势。如果在此期间,该商业银行有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或政策,我们也能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3.调整风险权重后的“多维度”风险度量值

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各种风险加以权重系数。在确定系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风险指标与风险的变动关系:如果风险指标与风险同向变动,那么这个风险的权重系数应该为负;如果风险指标与风险变动反向变动,则该风险的权重系数应该为正。在本例中,我们对各种风险的权重系数设定是:信用风险为0.7(鉴于信用风险为商业银行现一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为-0.1、操作风险为0.1、流动性风险为0.1。

调整后的“多维度”风险度量值与调整前相比变化要平稳一些,也更能准确反映该商业银行近10年来的风险变化状况,有利于管理层对其风险管理措施或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是一个成长中的模型,本文对其进行了扩展和改善,为各种类型风险设置相应的权重,从而更加准确反应商业银行风险变化情况。然而,“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仍然有不完美之处:例如,在模型中a和β的参数设定将直接影响模型的效果,而这些参数的设定有很强的主观性,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风险权重的比例也是根据各个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情况而定,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在纵向比较时容易失真。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20年的发展,在风险管理上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中量化管理明显不足,在风险管理中往往非常注重风险的定性分析,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以及贷款运行的安全性。当然,这些分析在风险管理决策中非常重要,但如果缺乏定量的分析,就难以在风险的识别和度量上精确掌握。其次,风险管理过程中片面地看重信用风险管理,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组织风险等不够重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差别化的管理思维,忽视不同业务、不同风险、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将进一步添加新的风险。再次,从金融监管方面的表现来看,金融监管的主体法律不完善、监管的信息系统不够科学、缺乏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评价体系缺乏足够的透明度。

与国外相比,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比较落后,风险管理仍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监管体制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都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和隐蔽,风险管理不仅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而且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迫切需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1.建立“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

“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很好地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整体把握,根据自身情况,正确地评估各种风险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并采用量化的手段,对各种风险管理措施或政策进行评价,从而及时发现该风险管理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防患于未然。建立以“多维度”风险度量模型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2.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银行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同客户打交道可能产生信用风险,在市场上运作可能产生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即使不同客户、资金打交道,只做内务和后勤管理工作也可能产生操作风险,用人不当可能产生道德风险、信誉风险等等,因此,银行不能回避风险,只能管理风险。

3.加强我国金融监管力度

我国的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实践的发展,需要立法机关和相关的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在立法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规划性,增强系统性,提高针对性,强化操作性,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对于银行监管机构来说,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要求银行建立有效的识别、度量、监督和控制风险的系统。监管者应对银行与风险相关的战略、政策、程序和做法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定期的独立评价,并保证银行具备一个有效的报告机制,使他们可以及时了解银行的进展。

(责任编辑:贾伟)

维度师德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推进美育工作的文件,有效推动了高职美育研究的悄然升温。细致梳理近20年高职美育研究的文章,归纳出四大研究方向:(1)关于高职美育意义、价值和功能的研究;(2)关于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3)关于高职美育培育体系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4)关于在具体课程中实施美育的研究。梳理的同时,简要勾画其变化趋势,旨在形成我国高职美育研究的概略图,供广大研究者参考。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美育;研究述评

美育,即审美教育,历来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为保证美育的地位,为切实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2014年1月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9月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9年3月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

从标题中的“推进意见”到“全面加强和改进”再到“切实加强”,可以清楚窥见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深切感受到国家教育领导层对改变当前落后美育现状的迫切心情和坚定决心。因此,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切实推进美育工作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的重点任务。鉴于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职业、轻素养的现状,美育工作更成为各类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

与国家层面政策导向相适应,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美育研究呈逐渐升温之势。根据中国知网统计,1999年~2019年20年间,我国各类期刊共发表以“高职美育”为主题的研究文章500余篇,其中2015年之后的占到近半数;而仅2019年,就发表研究文章近百篇,接近2000年~2009年十年研究文章的总数,这些文章以美育研究为主题,研究角度不一,选题或大或小,研究内容各有侧重,共同开创高职美育研究由萌芽到发展的新局面。现大致梳理如下。

一、关于高职美育的意义、价值、功能的研究

早在1996年,刘静在《美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一文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中美育培养的重要性,认为职业教育应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二者结合,而美育教学是一条最基本、最便捷的途径。李军生的《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加强美育》、赵树宏的《加强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意义》和胡练的《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相关思考》等文都强调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重要促进作用。岳文韬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进一步提出:美育不仅促进高职学生协调发展,进而培养完善人格;美育激发高职学生创造力,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体上看,专注于阐述美育意义功能的研究文章数量不多,多集中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前十年。这与当时职业教育迅速扩张、忽视美育有很大关系。随着国家层面不断出台推进美育工作的政策文件,研究者把目光大都转向高职院校的美育现状和问题探究上来。

二、关于高职美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摸清高职美育实施现状是美育研究的重要起点。申佳通过对北京8所非艺术类高职院校进行调查,梳理出当前诸多高职院校美育实施过程中的现状:美育工作无统筹,美育课程不系统,美育活动不扎实,美育资源不达标等(《北京非艺术类高职院校美育实施现状及路径研究》)。

而刘常青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状况及对策》一文中指出造成当前高职美育落后现状的五个问题:(1)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偏重学生职业技能培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2)职业院校的美育師资缺乏,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3)美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数量不足,课程内容陈旧;(4)高职学生对美育的认识有偏差,没有认识到美育对未来工作、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美育课程多持消极应付态度;(5)高职院校美育评价机制不合理,许多美育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死板的闭卷考试,落后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美育功能的发挥。

纵观这类文章,单纯研究现状或单纯研究对策的文章绝少,多为现状、问题、对策多管齐下,因此研究结论多为宏观表述,较少实践和操作层面地详细展开。

三、关于高职美育培育体系或课美育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这类主题的研究文章近5年显著增多,这与国家政策层面的导向息息相关。研究者紧跟国家政策,开始把视角投向高职院校美育实施上来,一批高质量、指导性较强的文章相继出现。

(一)学校层面美育培育体系的构建

切实推进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构建学校层面的美育培育体系是关键。

如何构建合理的美育培育体系?苏冰星在《高职院校美育体系的构建研究》中提出四条策略:(1)学院决策层需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应出台相应文件,以确保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美育工作的有关规定;(2)促进学科融合,形成美育教学科研合力;(3)推进教学改革,构建美育特色课程体系:以“大美育”为理念,明确美育课程新目标,完善课程建设,拓展实践途径,挖掘美育课程新资源;(4)加强艺术师资培养,打造美育实践育人基地。

美育培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整个学校从上而下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校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教学、科研、人事、教务的高度重视,需要任课教师、辅导员、学工部老师、团委老师的正确认识和鼎力工作,因而是个大工程。短期内很难有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出现。此类研究文章数量相对较少,但却为高职院校实施美育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非常有价值。

(二)课程层面的美育培育体系的构建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是课程。很多研究者都把关注点定位在“如何构建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上来。相比构建学校层面的美育培育体系,从课程出发,涉及面较少,主要集中在教学部门,操作上要容易得多,且收效快。因此此类研究文章较多,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

张宜霞在《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的高职美育课程体系构建》提出创新型高职美育课程体系:开设审美与美学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美,引导学生发现美;创建网络自主学习美育类课程,借助各类学习平台,规定学生修习一定学分的美育课程;设立审美实践课程,建立美育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和评价,引导学生认识美育的重要性,养成自觉提升审美能力的意识和习惯。张宜霞的研究对美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比之下,陈沛捷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美育课程改革思路探究》的研究成果对大多数普通高职院校有指导意义:首先,设置美育必修课程,将美育课程设为必修,对非艺术类高职院校这无疑是一个创举,然而意义重大。其次,构建学科交叉的美育体系。高职院校学生课时有限,课程门类众多,如果仅依靠专门的美育课程来是实施美育,收效甚微。挖掘各门课程中的美育因素实施美育,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才是切实推进美育工作的上策。再次,倡导学生社团的美育实践。社团活动从广义上来看,也是一门重要的美育课程。再次,鼓励教师开发美育教学资源。美育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品质高低直接影响美育的质量。最后,鼓励学校开设富有地方色彩校本的美育课程。校本课程是一个学校课程创新的体现,美育是丰富学生灵魂和精神的教育,校本课程和美育结合,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建立都大有裨益。

在诸多课程体系构建的文章中,邓果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精读》中的思考最为全面细致,从高度、广度、维度、基础四个角度出发,提出美育课程开设的详细方案,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详情见下图。

四、关于在具体课程中实施美育的研究

近五年的研究文章中,占比重最大的是专注一门或一类课程美育实施的研究。这类研究多为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操作性强,对广大一线教师的美育教学有较大指导作用。

李青在《信息化时代高职美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教学研究》中提出美育与大学语文教育融合的途径:(1)审美情感的唤醒;(2)审美想象的激发;(3)审美阅读的实现,并进一步提出美育也可以与文化素质教育中其他课程巧妙地融合,以文化内涵为根基,以审美熏陶为提升,这样的创新才有根基,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完满人性的新时代职业人才。

而钟真的《高职茶艺课程教学与審美教育的融合》、李玮《高职教育计算机学科中美育渗透研究》、周月英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美育元素渗透》、赵志英《影视艺术与高职学生审美教育问题》等诸多文章聚焦美育在某门具体课程中的实践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或策略,正呼应了李青研究成果中“美育应与其他课程巧妙融合”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类研究成果为“大美育”课程观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客观地讲,高职美育研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较前十年的确有很大进步。但跟以德育、智育为主题的研究比起来,只能说是仍处于起步期。随着高职院校领导层对美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加深,随着教师对美育工作重要性认识水平的提高,关于美育培育体系创建、美育课程体系创建和具体课程美育实践的研究文章将会大批涌现,相信未来5~10年可以迎来高职美育研究领域的繁荣期,届时定然有大量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极具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出现。

参考文献:

[1]鲁芬霞.构建公共艺术课教学平台 提升高职学生美育素养[J].学科探索,2018(6).

[2]岳文韬.高职院校美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编辑 赵瑞峰

维度师德论文范文第4篇

民生: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座位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当合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维度 应该是一种“属性、范围、系数、承受能力”意思的包涵。在不同的对象指代不同的意思。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新期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

公共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称扩大趋势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农民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力尚未得到切实保护,侵犯农民权益问题时有发生 以工促农以城带想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需进一步完善。

新目标;发展生产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绩观(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是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体现经济政治社会全民推进,不是将GDP作为唯一标准,是否做到协调发展五个统筹,是不是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

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观:认识的偏差,客观原因干部考核体系催在问题,过于偏重经济发展。 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搞笑便民城市守信权责统一(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受赔偿)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搞笑地位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特征:民主责任法制信用有限开放公正透明高效廉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质量,是将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建立搞笑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的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群体性实践:文化: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淡薄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对策: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必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从源头上加强减少群体性实践的发生。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努力掌握网络等媒体的主动权。完善处置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政治维度是利益、寻租、交易、谎言、欺诈,已经是五维度啦

维度是指一种视角,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

政治是围绕国家权力展开,表现为人们攫取、维护、建设、执行、制约国家权力的全部活动。

维度师德论文范文第5篇

民生: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座位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当合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维度 应该是一种“属性、范围、系数、承受能力”意思的包涵。在不同的对象指代不同的意思。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的新期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

公共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称扩大趋势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农村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农民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力尚未得到切实保护,侵犯农民权益问题时有发生 以工促农以城带想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需进一步完善。

新目标;发展生产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绩观(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是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体现经济政治社会全民推进,不是将GDP作为唯一标准,是否做到协调发展五个统筹,是不是浪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

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观:认识的偏差,客观原因干部考核体系催在问题,过于偏重经济发展。 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搞笑便民城市守信权责统一(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受赔偿)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搞笑地位群众和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特征:民主责任法制信用有限开放公正透明高效廉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质量,是将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建立搞笑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的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群体性实践:文化: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弱法制观念淡薄体制性因素: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不健全 对策: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必须把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从源头上加强减少群体性实践的发生。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努力掌握网络等媒体的主动权。完善处置机制。(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政治维度是利益、寻租、交易、谎言、欺诈,已经是五维度啦

维度是指一种视角,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

政治是围绕国家权力展开,表现为人们攫取、维护、建设、执行、制约国家权力的全部活动。

维度师德论文范文第6篇

第一条 为全面了解和评估我社员工工作绩效,建立以业绩为导向,以德、能、勤、识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和考核体系,发现优秀人才,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员工,是指我社所有在岗在编的事业编制员工和合同制员工(不含退休返聘的员工)。

第二章 考评目的

第三条 通过员工绩效考评,达到下列目的:

(一)考核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及其发挥情况,作为晋升或调配其岗位的依据;

(二)考核员工的工作业绩(绩效),作为确定其薪酬和奖金的依据;

(三)考核员工的工作和能力适应性,作为其潜能开发和培训教育的依据。

第三章 考评原则

第四条 通过绩效考评,使员工了解其工作表现与取得薪酬、享有待遇的关系,激发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动力。

第五条 使员工有机会参与出版社管理程序,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六条 考评目的、时间、指标体系和考评形式相匹配。

第七条 以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坚持民主、公开和群众评议原则,坚持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

第四章 考评时间

第八条 员工定期考评,可分为半年考评和考评。

1 第九条 出版社为特别事件可以对员工进行不定期专项考评。

第五章 考评内容

第十条 考评内容见附件“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员工绩效考评表”,按半年和考评员工的工作数量、质量和成本情况,为提高本社“双效益”、改善管理、塑造形象所作的贡献,员工工作态度、责任心和遵章守纪等。

第十一条 员工绩效考评表给出了各类考评指标的权重体系。对于不同的考评对象,其指标及权重各有侧重。

第六章 考评形式和办法

第十二条 考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社领导班子评议;

(二)部门领导评议;

(三)同事评议;

(四)部属评议;

(五)客户评议;

(六)自我鉴定。

第十三条 考评办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查询记录法——对员工的工作记录档案及出勤情况进行整理和统计;

(二)书面报告法——员工提供半年工作小结或工作总结;

(三)重大事件法。

第七章 考评程序

第十四条 根据本社工作计划适时发布员工考评通知,说明考评目的、对象、方式及考评进度安排。

2 第十五条 考评对象准备半年工作小结或工作总结,社领导班子、各部门负责人和其他员工根据考评对象的平时表现,并参考工作小结或总结,对考评表中各种考评指标进行评分。

第十六条 社务部将各类考评表汇总后交到出版社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出考评对象的各类加权评分。

第十七条 根据总评分(在1~100分之间),可以划分出“优秀”(85分及以上)、“良好”(70~84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分及以下)四个等级。

第十八条 考评结果(半年考评与考评结果分别占25%、75%的权重)存入本社员工工作档案中。

第十九条 考评之后,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征求考评对象的意见:

(一)个人工作表现与相似岗位人员比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未来6~12个月的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四)对出版社发展的建议。

第八章 特殊考评

第二十条 试用考评:

(一)对试用期届满的员工均需考评,以决定是否正式录用;

(二)对试用期内表现优秀者,可推荐提前转正;

(三)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评,并确定结果。

第二十一条 个案考评:

(一)对于员工日常工作中的重大事件即时提出考评意见,决定奖励或处罚;

(二)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评,并确定结果;

(三)该项考评可使用专案报告形式。

第九章 考评结果及效力

第二十二条 考评结果一般向员工本人公开,并留存于员工档案中。

第二十三条 考评结果具有如下效力:

(一)作为员工职位升降的重要依据;

(二)与员工工资和奖金(酬金)挂钩;

(三)与员工进修、培训、考察和职称评聘等待遇相关;

(四)作为对员工奖励或惩罚的依据;

(五)决定对员工的续聘或解聘。

第二十四条 对于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员工,可以在其考评加权得分的基础上适当加分:

(一)获得国家级图书奖(正式奖或提名奖)的;

(二)所组织的出版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

(三)获得省级优秀图书

一、二等奖(优秀教材奖、校对奖、装帧设计奖、畅销奖)或市级优秀图书一等奖的;

(四)参加省市出版系统编校业务等竞赛并获奖,或者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

(五)积极参加社内外各项活动,具有义务奉献精神且表现突出的;

(六)为本社作出其他特殊贡献的。

第十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社领导班子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经社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并征求全社中层干部意见,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东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一篇:成人职教论文范文下一篇:综合行政法论文范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