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艺术论文范文

2024-05-04

趣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今日浙江》杂志图片专栏《长镜头》推出的图片专题报道有效地赢得读者,获得好评。实践证明,图片立新闻要做到“三优先”: 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优先和新闻照片的视觉趣味优先。

【关键词】《长镜头》 图片新闻 图片专题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阅读已从传统的精读方式向速读方式转变,阅读先读图已成为“时尚”。多年来,《今日浙江》杂志图片专栏《长镜头》以“记录新闻事件、反映社会生活、讲述动人故事”为宗旨,以“大气、精致、清新”为风格,推出的图片专题报道有效地赢得读者,获得好评,达到了用视觉方式向读者传播核心价值、营造主流舆论、传递正能量、凝聚强大力量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党刊的覆盖率、接触度、满意度,成为全国党刊中的品牌栏目。

《长镜头》栏目的实践证明,图片立新闻要做到“三优先”: 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优先和新闻照片的视觉趣味优先。

一、思想深度优先

思想深度从根本上决定着新闻照片的思想穿透力和影响力,决定着作品的品格和境界,决定着作品的受众面、生命力和感染力。汶川大地震中,新华社采用的一张照片让人难忘。特写形式下突出显示一遇难小学生握着笔的手,将灾难细节震撼性地呈现出来。照片只有贯注了思想、蕴涵了精神,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优秀的照片总能以美学的力量艺术地揭示深刻的真理,给人有益的启迪和鼓舞。摄影记者一定要坚守价值追求,提升思想深度,把握思想深度优先的理念。

坚持思想深度优先,就要注重着眼于用思想来策划。对党报党刊而言,把握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优先就是要在新闻照片中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刊的《今日浙江》的“长镜头”栏目照片,不仅有新闻、有观点、有情感、有感染力,更注重有思想。在《抗震救灾中的浙江力量》专辑中,同样是反映汶川大地震,我们的镜头就是聚焦浙江儿女,表现浙江人民和灾区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就是要挖掘新闻图片中的浙江元素,这就是专题的思想深度。为此,编辑过程中我们努力寻找抗震救灾第一线反映新闻事件本质内涵的最佳瞬间,抓住了现场稍纵即逝的、气氛浓烈、表情生动,给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做到图片与文字的默契和谐,体现出高度的视觉传达功能,传达了特定的内容,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的精神。作品获得全国党刊优秀美术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

坚持思想深度优先,就要注重反映用思想来拍摄。多年来,我们秉承“把镜头再推近一些”的理念,把反映主题当做保证新闻照片思想深度的首要条件,努力拍摄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新闻摄影佳作。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拍摄技巧之外,还必须要在外部新闻现场对人的内心产生的摄动与自身对新闻事件的洞察和驾驭之间找到巧妙的结合点,用心体会无声的镜头语言中那流淌着的深刻思想,这样的形象才越看越想看,这样的感染力才能让读者发自内心、长久共鸣并产生震撼。如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专题摄影,浙江作为党的诞生地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制作专题的重要性,我们拟定了几十个题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主题,拍摄顾及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在拍摄和编辑中我们突出思想深度,搜尽重大活动,还特别留意抓取人们情感交流的瞬间。专题出版以后,深受专家、读者的好评,专题摄影因为有了思想深度、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既反映了时代特点,又完成了编读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二、形象价值优先

新闻摄影是用形象手段来传播新闻的。如果说新闻价值是衡量新闻信息量大小的标准,形象价值则是衡量新闻照片所含信息量能否用形象来表现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新闻摄影生动、感人、共鸣的形象价值,增加新闻摄影形象的可视性和典型瞬间意识,达到用形象说话、用形象传播信息、用形象引发读者情感,达到了传递正能量的效果。

生动是形象价值优先的基础。一图胜千言。什么样的新闻照片才算好图片,我们常用 “神态感人、表情动人”来评价一幅新闻照片的优劣,图片生动才能感染读者。在拍摄时,我们务必抓住主体的神态表情。我曾经拍摄过送温暖活动,抓拍过受资助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画面,记得当时自己也为情所动而热泪欲滴。这些不起眼的瞬间,因为注重新闻照片的“神、情”表现,注重镜头推近后的细节,注重抓住主体丰富的瞬间神情表现,刊登后,那么感人、那么传神、那么倍受读者欢迎和赞赏。

感人是形象价值优先的关键。形象感人,是新闻摄影获得肯定的重要标准。我们在拍摄和编辑时,都十分重视被拍摄对象的情感因素。特别是在设计版面时,会毫不犹豫地将最具形象价值的照片,放在主打位置,不惜版面,以实现形象价值优先的目标,以激起读者的视觉震撼。如获全国党刊2008年度优秀摄影作品评选二等奖的《雪压千枝沉,情暖万人心》专题,反映浙江军民抗击历史上罕见大雪灾,专题中主打照片,没有选用大雪给城市交通、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的远景照片,不用电力工人抢修风雪破坏设备、解放军帮助抵御大雪灾的中景照片,而是选用踏上归途外来务工人员的近景照片,他们倍受大雪灾煎熬,在候车室苦苦等待,现在开通后的列车可以圆了他们回家的梦,这种欣喜、这种情感让我感染。我聚焦了在妈妈怀抱里孩子含泪道别的小手,将大灾中回乡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一种“一步一远足难移”的感觉,让所有曾经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们,备感震憾。

共鸣是形象价值优先的途径。照片情感冲击力离不开主体形象,主体形象不能凭空捏造臆想,但可以经过外因的掺入,让内因发生变化,较好表现题材真实情感。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有好题材,因为主体形象在镜头前真情不能自然流露,一种是真情难以再现,一种是表演得以展现,结果都是不成功的。因此,获得一个好题材后,要积极去发现拍摄主体的可塑性,要学会交朋友,使拍摄主体在你和你的镜头面前没有紧张感,真情表现,抓取得当,情感就会跃上画面。我拍摄《温暖浙江我的家》专题,通过外来务工人员在浙江工作生活的细节拍摄,反映新浙江人融入第二故乡,建设浙江的感人事迹。因为我与这一群体有着年龄、职业、性别的距离,一开始沟通非常不畅,拍摄非常困难。要想去她们的寝室拍摄,更是难上加难。拍的照片很不理想,没有出彩的。后来我发觉她们来自江苏,我会那里的方言,语言的交流一下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彼此的生疏少了,话题多了,把我当老乡了,这时镜头下的她们没有太多的羞涩,有了更多的配合和默契。

三、视觉趣味优先

新闻摄影的视觉趣味能使照片更多地阐释创意、表现主题,使读者在接触照片的瞬间就心领神会、记忆深刻,更具冲击力。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认为:“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应该把人作为新闻的主体,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拍出第二个人再也拍不到的画面,那才是好照片。”一张神情感人的新闻照片,一张现场气氛热烈的新闻照片,一张肢体语言丰富的新闻照片,会被优选。毋需多言,新闻照片除了保证真实性原则外,首选画面美、有趣味的。我们必须下功夫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会人的情趣和智慧。新闻照片应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的表现、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构图来营造新视觉,制造新趣味。

趣味的新闻照片在基层。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谆谆告诫我们:“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作者在基层、在现场、在群众中深入采访之后的成果。我们应该满腔热情的投入“走转改”,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互动、心贴心交流,从而切实了解黎民百姓衣食住行的生存状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喜他们之喜,忧他们之忧,帮他们之需,为他们鼓与呼。近几年荣获全国党刊摄影大奖的佳作,从《小剧团“复活记”》,到《古镇新韵》,从《那山,那水,那些人——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到《公推直选第一镇》,无不是记者沉在基层一线抓到的“活鱼”。

新闻照片的趣味性在于发现。新闻现场大都存在着形神兼备的亮点,而缺少的就是发现。

一是要身临现场,脚踏实地去发现。要脚勤眼勤手勤、用心用力用情、不辞辛劳地去发掘一刹那间的“新闻亮点”,做到全身心投入观察和拍摄之中,善于在细微和深沉之处出“精”、出“神”。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杂志要反映这个主题,我找到了一个三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典型。我设计了跟踪主体形象一天的拍摄,从早晨6点边吃早点边上班开始一直追拍到晚上22点回宿舍书写《民情日记》,但画面平平。第二天11点左右机会来了,村养老院有件事情需要他去解决,他三步并两步火速进了养老院,老人们看到他,像见到亲人一样,他热情和老人们打着招呼,不经意中接过老人递过来的香烟,他很自然的给老人点上了烟。这一自然的动作,细微的表情成了我抓拍的对象,我不失时机地按下了快门,他蹲着身子给老人点燃香烟,火苗映照着老人幸福的脸宠,一幅农村工作指导员和农民融为一体的画面定格在我的镜头里。这组照片后来达到好评,获得奖项。

二要倾心感悟,用真情去发现。要使画面动起来、充满情感,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拍摄中要全身心参与进去。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拍出来的照片才能感动读者。《党的恩情比海深——温台台风灾区重建家园掠影》专题中,我拍摄了刚刚搬进新房小女孩欣喜的表情,采用头部大特写、自然光,照片刊发后,得到同仁和读者的好评。这幅照片为何会达到这般效果:一、画面视觉冲击力强,两只噙满眼泪的大眼睛占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紧闭的小嘴唇和脸颊上的泪水,让人读后产生共鸣;二、这幅照片同时具备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高浓度的情感表现。

责编:姚少宝

趣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针对广西高职美育现状,分析广西高职教育中加强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广西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摆正美育的位置,同时积极改善实施美育的软硬条件,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高职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

【关键词】广西 高职 美育 现状 对策

美育,指通过各种审美活动,利用一切美的事物或现象使人受到感染和陶冶,进而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高校美育的任务,同其他类教育活动一样,根本目的在于育人。通过美育,可以使大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思想获得升华、品格获得提升、身心获得和谐发展,从而成为一个人格完整、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美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广西高职美育存在诸多缺位,表现为认识上存在偏差、实施美育的软硬条件不足以及高职学生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的低下等。为此,本文试针对广西高职美育现状,分析广西高职教育中加强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广西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摆正美育的位置,同时积极改善实施美育的软硬条件,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高职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

一、广西高职美育现状

笔者通过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广西若干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广西高职院校的美育状况堪忧,存在诸多缺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上存在偏差。高职教育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生命线。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美育的实施状况不是国家和社会评价高校的重要指标,加上美育的效果显现往往比较慢,这些原因导致很多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工作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招生和就业上。为了扩大学校的利益,他们注重招进大批量的学生,为了学生的顺利就业,他们非常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美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工作者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还有一种现象,一些领导和工作者把美育与德育混同了或是把美育简单地当成艺术教育,这些都是认识上的偏误。

(二)实施美育的软硬条件不足。具体如下:

1.政策及制度的缺乏。高职美育的良好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具体制度的指导,但是经过调查,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针对美育而专门制定有政策或制度的学校寥寥无几。

2.接受过系统训练的美育教师的缺乏。美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合格的美育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素质和实践功底,然而,这样的教师也是学校普遍缺乏的。

3.课程建设的不足。一些高职院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美育课程,一些学校即便开设有美育课程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恰当、不完整,开设的美育课程脱离高职学生的成长实际,或是开设的美育课程没有规范的课程大纲,没有相应的美育教材,没有标准的美育考核评估机制等,这些都是课程建设方面显示出的不足。

4.经费投入的不足。很多高职院校都是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学楼、校舍、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的建设上,用于购买设备设施,而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校园环境、引进高雅艺术、引进美育教师的投入很少。实际上,良好的环境、高雅的艺术对于育人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小觑的。

(三)部分高职学生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低下。高职美育实施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些学校的学生的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方面反映出来。美育实施得好,其效果必然相对好,那么培育出来的高职学生的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必然也是良好的,他们拥有正确的审美观,拥有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以及良好的感知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但从现实来看,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表现出审美趣味庸俗化、感性化、功利化以及审美能力低下的一面。这些学生感情冷漠,对美的东西反应麻木和迟钝,而对一些怪异的、庸俗的甚至低俗的东西却情有独钟。他们热衷于追求感官享受,过于注重物欲、情欲的宣泄,而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却很少涉足。其次,在这些学生中还出现一些“畸趣”现象。所谓“畸趣”,是指一种病态的趣味,其主要特征是美丑倒置,以丑为美。这些年,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盲目追求时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里“畸趣”现象比比皆是。此外,还有一些学生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甚至人格分裂,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广西高职教育中的美育还做得不够到位。

二、广西高职教育中加强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10年,中央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美育,促进美育的良好发展,这首先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另外,对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结果诸多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在审美趣味及人文修养方面则相应失重,这对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加强美育对高职教育来说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这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如果实施得当,美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学生的影响将尤为明显。

(一)净化心灵。通过美育可有效净化高职学生的心灵。美和善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康德曾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别林斯基也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美的东西不仅使人们在感官上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对人的精神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经验证明,以美趋善,使人在美的感染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心灵净化,这是非常有效的,因为美的事物、美的现象或美的理想所激起的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常常是一致的。审美活动会使人的心灵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自觉地去厌恶趋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生硬的理性说教或强制规定往往见效甚微,而通过美育,寓教于乐,通过生动鲜明的美的形象来打动他们,使他们在美的享受和愉悦中受到感染和感动,在这感动中洗涤自己的心灵,接受道德的教化,作用相对要明显得多。

(二)健全情感。情感是一种对外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愿望和观念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它时刻伴随着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美育的方式,通过各种审美活动,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还可以帮助人们宣泄、抑制和克服消极、邪恶的情感,使人们的情感高尚化。美可以激发人的情感。一些高职学生冷漠无比,感觉生活、人生都没有意义,通过美育,可以引导他们建立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让他们把没有萌发的情感激发出来,把冷淡的情感复燃起来,从而使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其次,可以宣泄人的情感。高职学生的受挫力和自制力往往也比较差,产生了痛苦和消极情绪经常不知道怎么宣泄。通过美育,在审美活动特别是在高级趣味的审美活动中,则会使痛苦的情感得到引导、疏通,使之无害地释放。再次,可以净化升华人的情感。前文提到一些高职学生的审美趣味表现出庸俗化、感性化和功利化特点,而通过美育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美育可以引导他们建立健康高雅的趣味,能够升华那些低下的、带有生物性的情欲,使其充满理性和社会性,把个体本能的冲动引导到高尚的轨道上来。

(三)激发志向。一些高职学生缺乏理想和目标,成天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通过美育,能够帮助他们改变这种状态,促使他们树立相应的理想目标。理想和目标是人类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柱,人不能没有理想和目标。在审美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常常让人从中受到无穷的启迪,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可以使人在审美超越中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丰富意义,体悟到做人的高贵,进而促使人们在心灵自由里面设想到理想的生活状态,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因此,通过美育,通过崇高的体验与观照,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树立理想目标。另外,美的生活、美的理想和美的人生是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情感能促使一个人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乐于迎战任何艰难困苦,坚毅不拔地去攻关破隘,满怀信心地去夺取胜利。

(四)提高境界。人生境界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每个人的境界不尽相同,层次有高有低。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的高低与人的境界有着紧密联系,对提高个体的人生境界有着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他们的社会价值判断。通过美育,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可以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修养,提高其生命境界。针对高职学生审美趣味低下以及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情况,广西高职教育应大力加强美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审美超越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努力去追求一种具有高尚的情趣、宏阔的视野、崇高和自由的精神境界。

三、广西高职教育中加强美育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观念,摆正美育的位置。具体如下:

1.转变不重视美育的观念。美育的实施情况虽然不是国家和社会评价高校的重要指标,并且美育的效果显现不是那么快速明显,但是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广西高职教育的领导和工作者必须改变不重视美育的观念,在培育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和改进美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纠正对于美育的偏误理解。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工作者比较重视美育,但由于对美育的理解存在偏误,结果也影响了美育的具体实施,影响了美育的效果。美育不是简单的美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德育和艺术教育,虽然这些都和美育有着很大的联系。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起到完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美育离不开对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的情感体念,那美感就不会存在,美育也不会有效果了。因此,广西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工作者对于美育的概念、性质以及功能要认识到位,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位了,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开展美育,促进美育的良好发展。

(二)积极改善美育的软硬条件。具体如下:

1.制定相关的美育政策及制度。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具体制度的指导,任何活动都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美育也一样。广西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及工作者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从政策上支持美育的开展;同时应该制定完善的美育制度指导具体的实践,具体包括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度、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制度、美育效果的考核评估制度以及美育经费的投入预算制度等。

2.加强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广西高职院校美育教师的缺乏,与整个广西的美育环境乃至全国的美育大环境有关,从整个广西乃至全国的高校来看,专业的美育教师都非常缺乏。广西高职院校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可以从其他的学校或教育部门引进美育教师,二是通过美育专家的引领指导,高职院校自己培养专职的美育教师。

3.加强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广西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工作者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性,设定恰当的美育目标,制定出标准的课程大纲,并以此选择或组织专家编写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美育教材。高职院校选择的美育教材不能脱离高职学生的成长实际,要突出其职业性质,应加强专业与美的融合,普通的美育教材不一定就是适合高职教育的。在美育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应该制定一套较为规范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考核与评价学生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应该切实可行,并且考核与评价应该以审美趣味以及审美能力的高低为主而不是以美学知识为主。

当然,以上的这些工作,无论是制定相关的美育政策及制度还是加强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或是加强美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必要的资金投入是不可少的。广西高职教育应该适当增加美育的经费投入比率。高职院校的建设不能只注重教学楼、校舍、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校园环境、引进高雅艺术、引进名师专家这些方面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注重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具体如下:

1.拥抱艺术,引导高职学生从艺术鉴赏过程中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训练培养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引导高职学生从艺术鉴赏过程中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艺术是一个范围很大的组成,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诸多门类。在众多的高职学生中,他们的审美偏好和审美能力常常不尽相同,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于各种艺术美的感受常常也是不同的。人都有寻求新颖与多元化发展的倾向,对于不同形式与内容的艺术都有可能接受,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在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时,应该全方位、多渠道地拓展审美范围,尽可能地让他们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艺术作品,让他们从鉴赏、对比过程中来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

2.走进自然,引导高职学生从自然美的体味中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自然界是美的世界,它蕴藏了自然的法则和宇宙的奥妙,它充满玄机又显示迷人魅力,常常让人心动不止而又心叹不已。游览风景名胜,体味自然之美,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进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境界乃至人生境界,当然这里边就包括了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对于愉悦身心,自然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因为自然美的魅力在于它处处充满生机,为人们的审美心理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当人在顺境中,观赏这些景色,就更能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发生交流,产生共鸣,感觉力将更加敏锐,也更能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乐趣,陶冶出欢快乐观的性格气质。就是处于逆境中,大自然也能成为排遣忧思、消除烦恼的绝好桃源,心里的忧愁也将逐渐远离而去。自然界中无限多样的美使得人的情感得到极大丰富,使人在观赏这些景物的同时,情感性情也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因此,在高职的美育过程中,美育者应该引领学生走进自然,引导他们从自然美的体味中培养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坚贞的节操、豁达的心胸、舒美的情怀。通过自然美的陶冶,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境界得到超越和提高,而在这过程中,人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境界也常常会相应地随着变化和提高,因此从自然美的体味中也是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3.体味生活,引导高职学生从社会美的感悟中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引导高职学生从社会美的感悟中提高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也是一条重要途径。社会生活中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而人按照美的规律对社会的改造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美。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世世代代的劳动者以其巨大的智慧和能力,构造了一幅幅生动的美的画卷,留下了一个个优美壮丽的传说。在社会生活中,进步与落后之间的斗争、真挚的情谊、纯洁的爱情、全心地为人们服务、刻苦钻研以及各种文化设施,诸如戏剧院、文化宫、博物馆等,各种景观诸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风景名胜等等,无不体现着人的情感和智慧,给人巨大的美感。事实上,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具有美育的功能,问题在于能否从审美方面加以挖掘和体念。生活中许多美的东西,光用眼去看是不够的,还要用心去体会,这样才会迸发更多的灵感,散发出美妙的光辉来。在对高职学生实施美育的过程中,美育者要帮助他们培养更加敏锐的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一些超脱的精神,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更多的美感,受到更多的感染、陶冶和教育。通过美育,通过感受各种社会美,推动高职学生最终会分清什么是真善美的东西,哪些是虚假丑恶的东西,并且对于真善美的东西,他们能积极去称颂弘扬,对于虚假丑恶的东西,他们能勇于去揭露批判。在这弘扬和批判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美的认识将更加的丰富和完善,而他们的情感也会得到充分的陶冶,他们的人格和节操会锻炼得更加高尚,他们的审美趣味及审美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总之,广西高职教育中应该切实加强美育,引导高职学生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感知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最终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杨柳.论美育对高职教育的现实意义[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2]邓福田.广西高等职业教育的贡献、问题与改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1)

[3]朱立元.美育与人生[J].美育学刊,2012(1)

【作者简介】姚敦泽(1985— ),男,广西百色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老师。

(责编 何田田)

趣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备受关注,是综合性较强的“智能式素质教育”。美术课程性质具有的审美、德育、认知、渗透四大功能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及突破口。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功能;美术课堂教学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然而,当前小学教育虽做了一定的改革,开始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已成为学校、家长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仍比较薄弱,学生的美术素质仍普遍较低。怎样把美术教育的作用与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呢?笔者认为,从美术课程性质所具有的审美、德育、认知、渗透四大功能着手,是进行美术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及突破口。

一、美术教育的功能

1.审美功能: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功能。面对同一审美对象,由于审美能力不同,人们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欣赏水平上是不够的,还应重视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审美创造不仅是指专业的美术创造和画的多么有想象力等,还指有着广泛的内涵,像个人的穿着、寝室的布置、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而审美创造活动能使学生主动追求真善美。

2.德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思想道德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动之以情、以美引善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动之以情是晓之以理的前提,只有“情通”,才能“理达”。

3.认识功能:美术教育手段能不断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水平和数量,这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识记、形象思维能力的前提。我们在美术教育中提倡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维空间的表达。美术教育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强的课程,学生在绘画、版画、泥塑等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认识和体验各种材料的特性和作用。

4.渗透功能: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直接的渗透、相互作用的功能。例如,教师们发现有些孩子图形画不好,在做数学、几何时就比较吃力;由于形象思维能力的欠缺,语文的作文表现不佳;在生物、化学等课程中都发现类似问题。这充分说明,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相互渗透。

二、充分发挥美术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

新时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与学习者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感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靠眼睛来提高观察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鉴别,然后完成自己独特的创造结果。小学生学画时只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就能画出更有情趣的画。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感知力是一切领域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官形式,进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要使小学生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小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例如,到了秋天,带领小学生观察花园里的花草植物、马路上人的服装的变化;户外活动时,观察蓝天、白云、晴空、雨雪;体验班级农作物收获所带来的喜悦……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观察,在他们进行选择之后,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来,才能使作品的内容丰富、生动感人。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他们的作品多姿多样。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示范,他们也能画出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那是小学生心灵真实的体现。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要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形状的材料,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在其上增加一些东西,叫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等,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

美术课教学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理想的翅膀。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的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4.正确认识儿童画

仅凭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儿童画的好坏标准,会对孩子学习美术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儿童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小学生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关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

5.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情感是对外界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因此,要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老师做到情感真挚、丰富,并把这种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渗入学生的心田,感染他们,使他们与自己一起参与到和谐美好的教学之中去。比如,在学生动手做作业之前,我都会像讲小故事一样给他们讲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的过程,引导他们在做作业时学会注入自己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作业透出情感的灵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创新思维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在眼前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

三、美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美术教育改革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人文环境,唤起更多的人关心美术教育。实践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有了肥沃的实践沃土,美术教育之树才会常绿。一是加强校内学生书画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是进行艺术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它的美育职能。二是与校外社区联合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这种让学生直接进入社会的艺术活动是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美好的艺术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服务社会。三是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美术大赛等,使心中怀有艺术之梦的学生通过比赛这个平台充分展现他们潜在的才艺。

英国经验主意哲学家休谟认为,“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因此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具有一定艺术天赋、受过一定训练的专业人才所独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需要与审美经验。进步的美术教育与政治、道德的关系及美术自身的愉悦性等等,都彰显了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所蕴藏的重要的功能与影响。

[责任编辑 杜 娟]

趣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什么是趣味性课堂?在我看来,利用一些风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加以创新和突破,便是趣味性教学。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当中,传统的讲学课堂以书本为主,教师们通过课本和练习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书本上的学习内容,但就宏观历史来说,学生们掌握得却不够透彻。换句话说,学生们在对历史事件上的应用以及相互练习尚未成熟,容易导致学生们在学习历史时造成历史事件或者时间、人物相混淆的结果。随着教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结合身边现有的资源,以别出心裁的新式课堂进行讲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趣味性;应用教学

古语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的学生们需要知历史、懂历史。这是对中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我国是个泱泱历史大国,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对我国的一些历史脉络有着一定的了解。高中的历史课堂上则作为传播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地点,因此我们教师们需要利用好课堂上的每分每秒,在有效的课堂上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并对历史有所知晓。有趣的历史课堂能让学生自动“代入”,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当中,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本文,我就针对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如何进行趣味性的应用教学,展开几点我的教学探究。

一、故事讲堂,学生身临其境

在历史教学当中,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们在听课时专注力更高,更能吸收进新知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串讲,先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将所有历史事件串在一起,让学生有个整体的历史背景。高中的历史分成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时难免觉得吃力。以故事教学法教学,将史料和课程内容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们在听历史故事时感受到历史事件中的情感,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我在教学高一年级必修一《商鞅变法》这一课内容时,当我在介绍商鞅变法这一课的改革之前,我给学生们讲述了“商鞅在逃亡的过程中被拒绝住宿”的小故事,以这个故事作为导引引入,故事中简介概括为商鞅为秦立法时,被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们排斥,当商鞅晚年经历逃亡时,由于自己之前所颁布的法令,导致自己在住宿时遭拒。这个故事再结合商鞅在进行变法改革时的法令结合讲解。在我的课堂上,当讲完故事,讲解完商鞅变法的条例时,我会对学生提出问题:1.人们常说“商鞅虽死,秦法犹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这样的说法所蕴含的含义是什么?2.商鞅变法的影响深远,首先影响着秦统一六国,请试着说出商鞅变法给秦带来的影响。3.从商鞅变法这一改革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以上是我在对商鞅变法这一课程讲解结束后给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学生们在学习时思维是跟随着教师的上课思维,给学生们适当的问题思考,有利于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并小组探讨寻求问题的答案。

以故事法进行教学,首先以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方便学生们在学习时主动代入时代背景。故事化教学可以让书本上的文字通过故事情节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在课堂上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当教师们经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讲解时,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于新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对新知识具有新鲜感,增加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划分历史线,疏导历史事件

学生们在学习历史时,发现自己在对历史事件的时间进行疏导时,经常混淆历史事件的时间或者是人物。为了方便学生们轻松记忆,我在进行教学历史时,采用的是划分历史的时间线。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高中历史总结课,学生们在累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记忆历史。

例如,我在教学高二年级必修专题《中国古代史的发展》时,我在讲课时先给学生们一个历史事件时间轴,和学生们一起将所学习过的历史事件一一填写到时间轴上。在复习之前我会强调教给学生们的“时代口诀”:夏商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随后到。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让学生们熟悉中国古代史中的朝代演变发展,在根据每个朝代进行讲解。比方说,同学们说,当我们在讲到“夏”这个朝代时,首先想到的是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夏朝的鼻祖“禹”,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当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之后,证明改变了传统的禅让制,以世袭制开始,因此夏朝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夏朝之后就是商朝的出现,对于商朝这个王朝,我们所需要记住的是著名的“汤武革命”······隋唐朝代在历史上经历了盛衰,是隋朝和唐朝的合并,同时也是当时最强盛的两个朝代,隋唐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是历史上相对强盛的两个王朝,在这个时期的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朝代讲解,我们的学生们可以根据时间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时间进行历史的梳理,学生们在学习历史时不容易混淆时间,反而能够轻松地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

三、历史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在教学高中历史的过程中,以历史视频作为导入,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在视频中代入时代背景,在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代入历史背景,学生们脑海中有画面感,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历史事件,还能引起学生们的历史情感投入。

例如,当我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近代历史》当中的《五四运动》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观看了《百家讲坛》对“五四运动”的讲解,这个视频是我经过截取之后的视频,视频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视频当中主要是对五四运动背景的一个介绍。当学生们观看完视频之后,我进行适当地解释后直接导入正文讲课内容,我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关于山东问题的一些材料,并给学生们介绍了巴黎和会上怎样无理地拒绝了我们中国所提出的的正义要求。当在介绍到“五四运动”的发生的导火线以及“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时,我给学生们播放了关于当时的历史资料视频,用于还原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时的场景,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学生们在学习“五四运动”时会将所学知识和视频当中的知识相结合,从而更清楚地理解到“五四運动”当中所体现出的历史意义。

以视频导入教学高中历史,可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比起纯文字的教学方式,我认为视频教学,可以让学生们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学生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还能将视频与课本内容进行结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在学习时能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我关于如何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当中加入趣味性的应用教学。针对高中历史这一学科,其学科属性自带“客观”的同时又需要有合适的感情色彩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更加地明理智慧,对于国耻铭记于心,但与此同时,我们学生的眼光需要是发展的,客观地看待历史。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时不再深感困惑,而是以轻松的、喜欢的心态学习历史。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江苏 泰州 225700)

趣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初中生心理的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如果对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超乎寻常地研究物理问题,教学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互动;实验;趣味性

各种心理现象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深远的。而趣味物理实验则是开启兴趣大门的钥匙。

一、引入互动

设计趣味性物理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例如:在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几个小实验:

1. 开水中的活鱼

先找一支试管装进冷水,再在试管水中放一条小的活鱼苗,再用酒精灯给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发现上面的水开了,而下面的鱼还是活的,如果对试管下面的水加热,上面的鱼苗很快就死了,学生对这种现象大惑不解。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 小针为什么浮在水面

把一根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就可以改变学生的看法。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力。

3. 布条为什么烧不着

找一块棉布条,然后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把布条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火焰穿过了布条。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这些实验的结果都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会很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物理的殿堂。

二、讲解互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一部物理學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实验的历史,是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在新课的讲解时做几个小实验可以起到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过目不忘。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课时可以做一下下面的实验:

1. 试管上升

首先演示大小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问学生是什么使试管缓缓上升的呢?学生就会积极地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蜡烛抽水机

在左边的玻璃杯内放少量的水和一只燃烧的蜡烛。杯口上涂一些凡士林,再用一张穿有橡皮管的硬纸片盖上。把橡皮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水杯的水中。不一会右边水杯里的水让蜡烛抽过来了!这样的现象学生觉得很惊奇,而且记忆深刻,在这样的氛围下讲解知识,可立即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三、巩固互动

在巩固知识时做个实验的效果往往比考一张试卷的效果还要好,大多数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般不能保持得很久,他们的普遍现象是对物理概念规律一知半解,从而产生困惑,感到莫大的压抑,导致听课无心,思想开小差,作业头痛草草了事,甚至抄作业。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下去,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因而,设计针对性实验,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瓶颈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的重要一环。例如:在学习完流体压强后做下面的实验:

1. 乒乓球漂浮在空中

教师可以将一个电吹风机向上吹风,再在上面放一个乒乓球,我們发现乒乓球没有被吹掉反而随着电吹风的移动而跟着漂移。

2. 隔物灭火

桌上放一只玻璃杯,杯子后面20cm处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用力对着玻璃杯吹气,烛焰被吹灭了。如果要你通过一只大漏斗吹气,却不能把蜡烛吹灭。

学生通过上面的实验就很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因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先要求学生自己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所看到的物理现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进行总结。这样的实验不但巩固了流体压强的知识,而且将知识加以延伸。

四、延伸互动

为了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十分有必要把物理实验引伸至课外,课外实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特别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阔的大课堂,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可见,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在操作实验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促使他们寻求答案,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手段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 215237)

趣味性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兴趣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保护学生长久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保障。所以,为了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了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时,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构建出具有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以真正展现出语文课程的魅力。

【关键词】趣味性 小学语文 活动

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决定了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导致课堂沉闷无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越来越差,严重不利于语文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组织恰当的教学活动来给课堂增加趣味性,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趣味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自主、高效的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1.接龙活动的组织

所谓的接龙就是我们这个人所说的第一个字是上一个人所说的最后一个字。而且,我们通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更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活动,尤其是在复习环节,这种活动的应用效果会更好。

具体的游戏规则如下:

所接龙的词语不一定都是成语,组词也行,但是,说出来必须要写出来。可以求助其他学生进行写,求助的机会只有两次。

具体操作如下:

以“成语接龙”这四个字开头为例,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可以是“龙的传人”,接着“人民”“民族”“族人”“人声鼎沸”“沸沸扬扬”“扬帆”“帆船”“船到桥头自然直”……组织学生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入手,进行词语的接龙,并将相关的汉字写下来。

综上可以看出,这种活动的组织不仅能够改变课堂的沉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组织多种活动来为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2.表演活动的开展

表演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心思想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总认为表演活动的组织是会打乱课堂的秩序的,学生的思绪会一直停留在刚才的表演活动中,这样是非常不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有效的表演活动,并通过其他活动来将学生顺利的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出具有趣味性的语文课堂,而且,对学生长久学习兴趣的保护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以及其他角色进行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对话转变为自己平时用的语言来进行表演。比如:

蔺相如:大王,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好吧。

蔺相如:秦王,你好,这是我们赵王让我带来的和氏璧。(双手奉上)

秦王:(接过和氏璧,左看看,右看看)不错,是块绝世好玉,晶莹剔透……

蔺相如:(腹语:秦王怎么决口不提十五座城池的事情呢?不行,我得想个办法把和氏璧拿回来。)秦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接着,在学生表演结束后,顺势引导学生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廉颇会负荆请罪?这样的问题讨论能够顺势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不仅发挥了表演活动的价值,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对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直观视频的播放

播放直观视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找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能让学生在视频的展示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视频来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从中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田忌赛马》《守株待兔》等文本时,为了构建出趣味性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在观看中思考故事中所表达的道理以及传递的思想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相关的动画片、影视作品带入课堂,以打破课堂的沉闷,给课堂注入生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多种恰当的活动来构建出趣味性的课堂,进而,在保护学生长久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交流、求知中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蕊.对构建小学语文活跃课堂气氛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年 第10月

上一篇:如何自学议论文范文下一篇:现象学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