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力量有感范文

2023-09-23

观纪录片力量有感范文第1篇

数百年前,一个叫公司的组织出现了。从中国明清时期兴盛的商帮,到欧洲近代的各种的商业同盟。几千年来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公司在岁月中逐渐成形。合作和自利结合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公司。公司热闹过,也沉寂过。它生存下来,强壮起来,并且一点点的渗入到社会的血脉中,终于把自己变成无处不有的存在。

上帝的时间被改用人间的指针来度量,改变着一切不是宗教、不是政治,甚至不是科学半身,而是一个名叫公司的组织。自从有了公司。人类很多的新知识、新发明、新创意,都有了明确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据统计,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经济学家人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今天全世界70%的发明专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开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2006财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20亿美元,而美国公司的研发预算则达到了2000亿美元。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道,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是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因为在创新活动的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术。

人类天生就是生意人,交易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当我们享受产品或服务的时候,当我们找工作或是想创业的时候,抱怨老板或是与同事竞争的时候,公司就在我们身边。NBA是一种篮球比赛,也是一个公司,每一次完美的对决,都会转化成合约和钱。公司能将一个人、一只脚或是一个拳头,包装成明码标价的产品。公司能让形而上的艺术待价而沽,把最高贵的艺术享受换算成一个具体的数字。国事访问,站在总统身后的显赫人物,不是大将军而是大老板,影响现代世界格局的不再单单是政治的考量,还加上了公司的订单。现代战争看得见的是硝烟战火,看不见的是提供物流和信息保障的公司。军队的效率是外来的、强制性的。公司的效率确实内生的、主动的。终于军队这个最有效率的组织,也不得不向公司学习管理。

早在100多年前,有位中国人就写道:公司不举,则工商之业无一能振;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公司向往每一个市场,奔赴每一个市场,连接每一个市场。近几十年来,它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一如既往的力量,穿越民族国家的疆域边界,扫除建立世界市场的障碍。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公司早于政府建立起世界沟通的渠道。即使政治力量将世界一分为二时,公司也一直在无孔不入的寻找商机。

一个没有公司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一个没有企业的国家是贫弱的,一个不能诞生伟大企业家的时代是缺乏创造力的。运输业、制造业、百货业,越来越大的公司改变着国家和个人的面貌。公司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幸福都极为重要。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竞争的规则。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下公司之名。例如美国,公司创造出的庞大生产力,将美国的财富和权力托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力超过了英、法、德三国的总和。胡佛总统宣称,我们正处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1939年,美国的失

业率又一次超过17℅,刚刚抬头的经济又被推入谷底。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惹祸带来了社会的重建。

在人类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战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些公司用特别的方式赚取了知名度。公司贡献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物资,它还创造了一种称为管理的新产品。管理就是效率,管理就是利润。管理是公司创造并自我消费的产品,也是每一个成功组织的必修学问。在工业化初始的100多年中,福祸相依,人们一次次地走远,又一次次地回头。一个公司化的世界还在不断向前奔跑,带着喜悦和疼痛。

利益由利益的相关者共同决定,那是公司在鲁莽的青春期所得到的重要训示。在市场经济当中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这时候就需要有人能高瞻远瞩,看清未来,具有这样一种素质的人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这种社会制度、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20世纪末由公司带来的技术突破,正在改变它自己,也改变世界。今天,无数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创造着一些我们想象之外的新事物。对未知的探索永无止境,公司还将与梦想相伴远行。创新---公司生存的宿命,公司---人类创新的先锋。

今天,当我们从公司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时,全球的版图可以有另外的线条来勾勒。国与国的竞争、人与人的关系,都可以重新定义。全球逐鹿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在当代要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作出判断,作为一个经济的世界人必须利用本民族文化的优长才能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率和利润的新来源。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无论身处何种文化环境,唯有更好地调动起自身文化中激发个人潜能的优势,更好的解读人与组织的关系,才有可能赢得竞争。一个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每一个国民,决定了它在人类进步历程中的位置和高度,而这一点将深深镌刻进本国公司的文化中,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观纪录片力量有感范文第2篇

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榜样》节目,我一次次的被这些优秀共产党员所感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教师应该向优秀的党员学习,尤其是优秀的党员教师学习,学习其兢兢业业的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榜样》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忠诚担当的精神风采,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这些榜样中有以扎根五峰牛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原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官章;有 36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播撒希望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有以“技能报国”是为终生夙愿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大国工匠”、“工人院士”等荣誉称号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更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需要教师用良心、爱心去从事这份职业,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指导他(她)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快乐而幸福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学习其那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用实际行动去书写着信念、奉献、坚守、责任、作为、担当和创新。以榜样为标杆,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创建人民满意教育而奋斗! 观看之后,大家被深深地感动。水塘中学教育党支部书记李枝尚强调:要认真品味,认真撰写观后心得体会,学习他们的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全体党员要将学习活动与“两学一做”有机结合起来,联系教育实际,强抓师德师风建设,以党建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促进学校发展。希望党员教师们要以先进为镜,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同时党员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引领、传递正能量;明确党员身份,肩负使命;做党员听党话;讲团结古大局等。

总之,党员教师将抓紧抓实教育责任,以榜样为标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扛大梁、挑重担、当表率,为国家育才、替家长分忧、教育学生成人成才,以党建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促进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20

观纪录片力量有感范文第3篇

一、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此期从1949年10月 —1956年底,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或转变时期。包括新中国建立、巩固新政权、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为中心内容。此时期的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建立以来经历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两次历史性转变。此时期又分为两个历史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底):此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政治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以 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面临首要任务是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新民主主义秩序初步建立。具体而言:(1)新中国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及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

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经济上为了更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又在经济战线上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没受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精简机构、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年初—1957年底):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及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但三大改造后期及“一五”计划后期出现急躁冒进倾向,为以后“左”倾思想、急于求成的错误埋下了伏笔,因如此的高速度给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中共党人尤其是毛泽东以错觉,因为他们要急于摆脱落后,在中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超英赶美,一旦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良好的心愿有可能发展成盲目冒进的“左”倾思想。

二、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分为三大时期: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时期(1956年底—1966年5月):又称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题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呈现出曲折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性探索与实践阶段(1957年1月—1959年6月): 《论十大关系》标志我国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阶级变化及主要矛盾变化、任务,提出经济发展的正确方针,也作出党内民主生活决议;

②1957年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理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确政治方针,而整风运动本为反对党的不良作风,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政治生活主题,但由于反右扩大化,使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左”倾思想开始抬头,而且一开始就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性认识,在社会主义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社会主要矛盾,这就在认识上脱离了中国国情,成为党在以后的阶级斗争问题上屡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2)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阶段(1959年7月—1961年12月):庐山会议本为纠“左”,但由于以毛泽东为首部分中共党人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不懂经济规律,又由于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的迫切心情,不能从思想深处认识“大跃进”产生问题的严重性,又不能从现实失误中检讨思想深处的“左”倾认识,且由于中国历史的传统,每次取得重大斗争的胜利者往往把自己作为真理正义的化身,很少听进不同意见者;组织路线以个人专断代替党内民主,故错误地发动了反右倾斗争,践踏了党内民主,使“左”倾错误继续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的发展、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最终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3) 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阶段 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阶段

(1962—1966年)纠“左”、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全面贯彻,国民经济得到调整与恢复,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取得了新成就。但未从思想深处认识“左倾”错误,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进一步扩展,并逐步演变为全局性的“左倾”错误,终于导致新中国历史上最大悲剧十年内乱序幕的出现。

2、“文革”十年**时期

“文革”十年**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此时期主要有发动原因、及教训等。

①除了国内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即“左倾”思想的继续发展和错误理论形成及付诸实践; ②国际形势恶化及过于严重

的估计; ③还有深层原因:a、就制度而言: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很不健全,作为执政党的主席有着越过人大、以党代政,决定重大决策的无限权力。b、就毛泽东个人而言:他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一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在毛泽东的治国思想中占有主导地位,故产生家长制、党内生活不民主的现象,这是家长制作风产生的历史基础;二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但在几千年来唯心英雄史观的熏陶下的中国工农群众,容易将此功归于毛泽东个人,导致对毛泽东的崇拜到个人迷信,在当时中国人心理上认为毛泽东的言论就是真理,这是产生家长制作风的群众基础;三是自遵义会议以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未遇到过重大挫折,毛泽东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戴,随着革命胜利,新政权建立,毛泽东越来越认为自己的地位及思想、言论的权威性只能加强,不容质疑,对此也使一些党的领导人物形成一种错觉:首先混淆了毛泽东的个人思想与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形成一个毛泽东个人言论指示作为其真理与正义的化身;其次混淆了党的主席与党的概念,认为反毛泽东就是反党;再次混淆了党、国家、政府的概念与区别,认为既然中共是中国的执政党,故国家政府权力就是党可以随意支配的,就有以党代政、以党代法。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分析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形势;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待领导、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实行党内民主,集体领导,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正确认识教育、文化科技在建设国家中的作用,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善于处理邦交关系,为国内建设争取和平的有利环境,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新时期的基本内容及特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伟大的转折年、改革开放、继续探索三大内容:

(1)伟大转折是新时期到来的前提条件,而为转折奠定基础的为关于真理标准讨论,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折,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也开始形成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其证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进行改革开放,以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它初步具备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党的基本路线的雏形。

(2)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以解放社会生产力,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在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

则下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技术交流、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先进的科技及管理经验,其目的是为加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3)继续探索是新时期保持常新的保证,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①关于初级阶段:a、起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需要上百年时间;b、特点: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象征:生产力相对落后,生产关系、商品经济与国内市场很不发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需要不同性质规模的私有制经济作为补充;政权建设上旧势力、旧思想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阶级矛盾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表现在资产阶级思想自由化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不能满足需求间的矛盾;d、主要任务:要逐步摆脱贫穷落后,由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通过深化改革与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此阶段的主要矛盾、任务,总结苏联,尤其是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尤其是改革开放的经验。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四大而逐步形成此理论。

观纪录片力量有感范文第4篇

一说到南京大屠杀,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心生愤慨,而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面对那样一个事实,一个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同胞身上,自己的民族历史上,自己的祖国热土上的铁铮铮的事实,我们不可能麻木漠视。当然,我也不可能例外,而最近看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实证》,更是加深了我的这种愤慨,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那样一页让人悲愤,让人心痛的历史。而再联想到最近名古屋市长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可耻言论,联系起当年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耻行径,更是让我不由的心生痛恨,锥心刺骨的痛恨。

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悲痛的历史吧。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在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写到:“日本兵就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侮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或者二三人为一个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掠,放火”,终至大街小巷尸体横陈,“江河流水为之赤”。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起,19万人,零散屠杀858起,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我想,面对这样一段惨痛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感叹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现如今,无论日本有些人士怎样矢口否认,也无论我们中国人对这段历史有多么的咬牙切齿,我们都必须认识到这是我们中国历史最沉重的伤痛,也是我们整个人类历史最沉重的伤痛。无论多么的不想面对,但在铁证面前我们不能不用客观的眼观去正视它,去接受它,只有尊重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只有坦然的接受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而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特别的,对于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和接受这段历史更是至关重要的。我想,对于大家来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烧杀淫掠的诸多细节大家也不可能不清楚的。我们过多的强调细节往往让我们难以看到这段历史的真正面目而只是纠结在那些碎片化的片段里。在我看来,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出三个教训。

首先,这是对我们中国的教训。我们把中国近代史看成是中国的苦难史,这一点当然毫无疑问。旧中国作为这段惨痛历史的受害者,出于感情,我们自然会认为这是我们中国历史的苦难。然而,我们自认苦难并不应该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苦难。正如我们穷人可以认为自己弱势,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弱势,然后才能让自己有所改变。人如此,国亦然。

这段历史教训我们,国家强大才有国人的尊严。历史教科书曾经给我们总结过:落后就要挨打。是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要想让中华民族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要有实在强大的国力支撑,否则,“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只是一种对历史的怀念,而说中国怎么受人欺负也只是自怨自艾罢了。现如今,面对美国在亚太的咄咄气势以及诸多邻邦的蠢蠢欲动,我们更应该警醒自己,一定要让自己的国家更强大我们才能真正的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得到我们

应有的利益。想起当下有些网民说的,“面对中国这样的现实,如果日本人还来中国我就给太君们带路去”。这是多么的愚蠢和幼稚,可笑又可怕的言论啊。有些人只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无视整个国家的存在。没有了这个国家的完整,我们的一切梦想都无处寄托。而且,在现今,爱国主义竟然还受到嘲弄。北京日报批判的好:“要骂中国,怎么骂都没关系;要骂美国,骂西方,那一点都不行,这种逢中必反的谬种显然是对国家民族的背逆。有些人迷恋‘普世价值’,要当‘世界公民’,却忘了首先自己是个中国人,他们崇洋媚外,干一些数典忘祖的勾当。”或许批判的有些过,但并没有完全的背离事实和道理。对于这个国家,无论怎样,你都应该认识到,只有他的强大才有我们中国人在世界的尊严。试想,要是当年的中国上下团结,国富民强,日寇的铁蹄又岂敢在我神州大地肆意践踏,日寇的屠刀又岂敢操着屠刀对我炎黄子孙肆意砍杀。

这段历史也教训我们,我们要时刻警惕战争。战争总是可怕的,它颠覆人性,颠覆人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联系最近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利比亚战争,虽说是局部战争,但都是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可怕。它警示着我们,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霸权主义正在蠢蠢欲动。看当年,南京大屠杀只是当年法西斯战争中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据啊。在所有的战争中,侵略方都试图通过美化自己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正名。比如美国,从朝鲜战争到南斯拉夫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及利比亚战争,无不是打着正义的旗号而干着非人性的勾当。丘吉尔曾经说过,“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是的,在国与国的较量中,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只要有利益的冲突,就会有战争的可能。而有了战争,我们谁还能肯定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情景不会再现,即使不会再现,我们又该到哪里去获得应有的人道救助。古人警惕,忘战必危。我们中国人从来不喜欢战争,但我们要时刻警惕战争。只有时刻准备着,时刻警醒着,我们才能够防止再次遭受战争的蹂躏。

这段历史还教训我们,和平与发展应该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最求。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铁证如山,战争带给南京的伤痛实难弥合,带给中国的伤痛实难弥合。战争下生命贱于蝼蚁,死亡变成常态,战争践踏人性的本善,背弃文明世界的几乎所有道义,摧毁我们苦心经营的文明成果,一切的存在与灭亡都只在强权者的一声命令里。在所有经历过战争的国家里,只要他还相信历史,谁会看不到战争带来的恐怖呢。因此,在这样的共识下,和平与发展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我们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只有我们大家都去认识到战争的罪恶,我们才能更好地相信和平与发展的可贵。想起我们胡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包容性”理念,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理念。他表示,这个世界容得下中美共同发展。是的,在如今中国崛起的时候,我们两个大国都应该相信,也只能是相信这个世界有足够的空间来让中美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狭隘的零和博弈变成“1+1>2”的共赢。而且,我们还应该相信,这个世界还容得下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的共同发展,如果世界上能达成这样一个极富卓识远见的共识,那我们当今全球背景下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观纪录片力量有感范文第5篇

2016年11月16 日晚,在公安技术学院的安排下所有党员及其预备党员一同观看了影片《柴生芳》。影片记录了基层干部柴生芳的生平纪实,片中的点点滴滴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无法忘怀。

主人公柴生芳出身于陇东农家,求学在北大,留学日本取得博士学位,最终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工作。他在临洮工作的3年里,跑遍了全县近300个行政村,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他实打实干实破难题,开门办公;拒浊富守节操,生活俭朴。去年8月15日凌晨,忙碌了17个多小时的他因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年仅45岁。2014年8月29日,甘肃省委追授柴生芳“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个80年代的北大生,一个留洋博士,为什么拒绝了舒适而高薪的工作,偏偏回到贫瘠的家乡,来到这个贫困县甘当县长?“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他不正是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谋幸福,用自己的所学来回馈家乡吗?他曾说过:“看到贫困乡亲,就会想起自己早早去世的母亲,想起仍在农村受苦受累的父亲”,这种视乡亲如父母的情怀,不正是一方父母官最难得的精神品质吗?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讲,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柴生芳淡泊名利、心系群众、执着于事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生前模范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始终把群众冷暖、百姓疾苦放在心头,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党员领导干部忠实践行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优秀代表。在定西工作的8年时间里,他夙夜在公、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全身心扑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足迹踏遍了两县一区的山山水水。他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谋划发展,调研提出“五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为全县300多个村全部确定了主导产业,创建了“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他心系百姓、情系民生、勇于担当,在临洮县工作期间跑遍了全县绝大多数行政村,走访和接待群众近5000人次,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现实问题。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坦荡无私,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道德操守,坚持清正廉洁从政、两袖清风做人,高风亮节深受老百姓敬佩,广大群众称赞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学习他的勤奋好学。经常研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理论书籍、案头常有《求是》《中国经济周刊》等时事期刊、办公室的灯常常亮至深夜、8年间记录30本工作日志„„一个博士县长,在常人看来已经博学,但他依然坚持随时随地地学,并以自己的良好学风不断影响着身边的人。凡是他到过的村子,其地理位置、产业状况、民情风俗等,他都能过目不忘,想必不仅仅是记忆力强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用心,用心下基层,用心向基层学习。学无止境、学而不厌、活到老学到老,体现出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一个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30 多本工作日记,几乎每一本的扉页都写着“此木生芳流千古”。柴生芳的 30 本工作日记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再朴素不过的话,但却让我读懂了什么叫信念,什么叫奉献。工作日记不仅是柴生芳贴近群众的“民意书”“作战图”,更是他一遍遍书写的内心独白。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词藻,一本本工作日记用朴素的言语记录了柴生芳在临洮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这位人民公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一颗赤子之心。

总书记曾经这样说过: “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 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柴生芳精神是这样,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 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都是这样。 ” 通过“学习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使我充分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如此大的提高, 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 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对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 要实现伟大中国梦, 党员干部必须身先士卒,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挑起重担子,担起重责任。在实现中国梦的光荣 征程上,党员干部的表现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梦的实现效 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要让梦想照进现实, 党员干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领路人,应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 联系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柴生芳生前用实际行动承诺了自己“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留遗憾”的铮铮誓言,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要求。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充分认识学习弘扬柴生芳精神的强烈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从其崇高精神中,汲取人生营养、积聚前行动力,在时代大潮中奏响人生乐章。

柴生芳生前用实际行动承诺了自己“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留遗憾”的铮铮誓言,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要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的真谛,落实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展示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学习宣传柴生芳先进事迹,就要充分认识学习弘扬柴生芳精神的强烈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从其崇高精神中,汲取人生营养、积聚前行动力,在时代大潮中奏响人生乐章。

俗话说,“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柴生芳正是以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投身基层、躬身实践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敢闯敢干的工作魄力,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操,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同时为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前进方向。

他,的确无愧于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习的“时代楷模”!

2015级公安技术学院

观纪录片力量有感范文第6篇

书的包装很漂亮,是一本精装书,金色的封面。本书主要阐述了爱的力量,就像是魔法师的咒语书。我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看完它的。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其本身运行的规律。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钱是很难赚的,有钱人很多,但是没钱又是万万不能的。于是,我们从小就对于钱产生向往和恐惧,甚至有点焦虑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始终活在贫困感之中,那么再多的物质积累也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安。我在读《力量》时候突然就想到了这个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个故事,老马让小马驮着一袋麦子去磨坊,要过一条河,松鼠说:千万别过,水很深会淹死你的;老牛说,放心的过吧,水很浅没问题的。于是小马就迷惑了,回来问妈妈,妈妈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对于这个世界的判断,很多时候是来自于别人的意思,常常习惯于让他人的思想去取代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需要的决定人生方向的很多知识,很早以前就得到了,但是我们忘记世界是复杂的,工作生活的方式需要创新,新的模式新的尝试操作才能有新的发现。 《力量》让我清楚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没有什么是没有就活不下去的。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爱,爱的给予与需求。我们都是一个“磁铁”会吸引来和我们频率一致的东西,不论是幸福还是灾难。我们人生的路径其实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比如说我们喜欢什么专业、有什么样的爱好、喜欢什么样的人等等。 “如果你真的把自己调成与愿望相同的频率,愿望会马上实现”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必须得从心态上改变,虽然这种改变很难,并且通过学习和努力来实现做到。

上一篇:高举党的光辉旗帜范文下一篇:公交公司组织架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