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工程论文范文

2024-09-20

国际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国际工程承包作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并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竞争力。鉴于此,针对我国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具体情况,研究如何解决我国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发展困境,并通过鉴定、比较,找出实现企业由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到综合竞争力的转化途径,不断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分析

(一)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市场范围有限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中除少数原中央各部的专业性公司和部分发展教快的省市大公司外,大量的工程承包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经营范围狭窄。2005年进入国际225强的49家中国企业虽然占入选家数225的21%,但其营业额仅占225强的5.9%。从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的业绩来看,其业务重点主要分布于欧美和亚洲。他们在这三个地区市场的营业收入为789亿美元,占营业总收入的67.7%,有l68家承包商集中在欧美拓展业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欧美工程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市场,且北美市场将长期保持全球建筑市场排名第一的地位。而我国企业仍然局限在传统的亚非市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二)资金短缺,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新的承包方式要求承包商提供从设计、采购到建设、管理、运营等全程服务,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很强的融资能力已成为能否赢得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弱,已成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承揽大型国际工程项目的最大“瓶颈”。由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大多存在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向无抵押和担保的工程承包企业提供巨额贷款;我国政策性银行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较小,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截至2004年8月中国进出口银行累计提供信贷资金只有720多亿人民币。 据统计,大企业的融资成本一般在10%左右,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达到20—30%。现在我国银行对外工程贷款利率为3.8%,虽然低于其他国内企业贷款两个百分点左右,但远高于国际通行工程承包1%的贷款利率,较高的融资成本极大地削弱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三)恶性竞争严重,经营秩序混乱

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之间缺乏合作,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现象比较严重。有的企业仅以中标为目的,不计成本和利润,报价远低于合理的价格水平,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国际市场的低价竞争也引起了其他国家承包商的担心,大部分国际承包商表示担心新的竞争者出现,特别是中国这样低成本的国家进入国际市场,担心投标正在变得不公正和不适当。他们认为投标价过度低于建筑业平均水平虽能中标,但结果往往导致不完整的或低质量的产品。此外,低价竞标可能导致业主担心工程质量无法保证而拒绝授标,使承包商中标困难,并影响到今后的进一步合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国门,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和管理,低价竞标的现象将更加突出。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水平的竞争,最后也可能会受到国际多边贸易机制的制裁。

(四)面临市场准入障碍和技术壁垒

我国在技术和法律方面仍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国内的设计标准,设备材料标准自成一体,尚未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实施专业执照或企业许可、人员注册资格等制度,其他国家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管理法规往往制约了我企业进入市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想方设法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的制定,力求将自己的专利变为国际标准,并通过标准建立贸易技术壁垒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预期未来几年,国际服务贸易的标准化对工程承包商的资质要求和对服务的质量标准要求,将成为市场准入的新的技术壁垒。此外,少数国家还对国有公司参加国际工程投标进行限制,如一些拉美国家也对我国营企业参与项目投标进行人为限制等,有可能对我企业进入竞争性领域造成严重障碍。

(五)安全和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恐怖主义威胁各国安全,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局势非常紧张,导致国际形势不稳定因素增加。突发事件和地缘政治动荡不安带来的风险,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一些企业因海湾战争遭受巨大损失,至今仍未能解决。近年来一系列针对中国人的恐怖袭击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如去年2月15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总公司所属安徽合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6名工作人员在巴基斯坦遭不明身份歹徒突然袭击,今年4月24日,200名持枪歹徒袭击了我国中原油田驻埃塞俄比亚工地等。纵观国际市场,一方面石油价格飙升及地区安全形势不明朗等因素影响,许多业主取消或延缓了项目上马;另一方面工程承包项目的保险成本不断提高,从而影响了企业收益。

二、 国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经验

(一)承包商收购重组、并购活动

近几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大型项目明显增加,使大型的承包商集团不断诞生。为了整合资源,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承包工程企业的本地化运用能力,众多国际工程承包商相继实施业内资产重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在225家国际承包商中,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的GrupoACS公司,该公司收购了总部位于马德里的GrupoDragadosSA公司,此举使公司的规模扩大了1倍多,GrupoACS的排名也从第98位一跃而达第20位。荷兰承包商Royal BAM Groep在收购了 HBG后,排名也有大幅的提高。两家日本大型承包商Sumitomo 和 Mitsui合并成为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 Co. Ltd,美国土木工程承包商Jacobs宣布收购Glasgow在苏格兰的Babtie Group Ltd.等。今后,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大型化和对承包商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国际建筑市场的重组并购将更加活跃。

(二)变革承包和发包方式,转移利润重心

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国际建筑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重视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方式正在快速向总承包方式转变,EPC(设计-采购-施工)、PMC(项目管理总承包)等一揽子式的交钥匙工程模式以及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等带资承包方式成为国际大型工程项目中广为采用的模式。承包商不仅要承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运作,还要承担工程所需的融资。从美国的情况看,2006年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工程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方式,一些小公司及单一的设计、施工公司因此竞争压力加大,难以为继。国际承包方式的这种新变化,要求承包商必须实现设计和施工结合,设计和前期的研究结合,后期的设施管理和物业管理结合。单纯的工程施工业务利润逐渐降低,承包商的业务开始朝着项目的前期和上游发展,利润重心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

(三)带资承包,强化承包商融资能力

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投资作用的加强,带资承包成为时尚。目前,发达国家由以前政府主导的投资逐步演变为私有化投资;发展中国家一般资金比较短缺,吸引外资成为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分析,工程建筑业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最大的服务部门之一。因此,除少数国家的政府项目不需要承包商带资外,多数项目基本上需要承包商以不同形式带资承包。据专家初步估算,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

(四)加强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效率

传统的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利润下降,经营风险不断加大。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技术创新、电子化管理、技术质量规范(ISO900)、环保(ISO14000)以及安全标准都在走向规范化,并且成为进入市场的条件。为此,一些大型承包商集团都制定了一套集团特有的运营体系,规范整个集团的管理模式。通过资金控制,直接将管理延伸到各机构以及各执行项目上。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管理系统,对各分部、机构以及项目进行管理和成本控制,利用这个庞大而强有力的管理系统,不但可以方便掌握和控制整个集团的运营情况,还可以根据此系统的数据对集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盈利或亏损的原因,为集团的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一些国际大承包商十分重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美国柏克德公司每年投入1000万美元以上的费用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同时,承包商还注意通过扁平化项目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五)深化产业分工体系,更新市场定位

国际建筑业市场的产业分工体系深化,工程管理和工程设计大多是欧美公司,国际设备采购是日本和德国,其他国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土建领域,但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正在向附加值高的领域升级。欧美等国家大型跨国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 ,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优势明显,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上形成垄断。发展中国家建筑承包商因为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在国际工程市场中承建的工程项目多是相对简单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但近年来已开始向技术密集型项目和知识密集型项目渗透。随着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不断进入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对经营计划做出大幅度的调整,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如瑞典的Skanska 建筑集团采取一系列措施,卖掉了在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公司,放弃在南非的采矿业,撤离印度的民用建筑市场等,除了斯堪的纳维亚外,把业务主要集中在“能够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美国市场。而土耳其承包商由于国内市场萎缩,开始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成功。

三、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继续鼓励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进行联合、重组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总结、推广公司联合、重组的经验;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吸引外来资本,营造富有活力的新机制;研究制定鼓励、支持的政策措施,指导施工、设计单位积极寻求联合与重组的机遇和方式,加快对外承包工程行业联合、重组、改制的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国际竞争力强的对外工程承包的大企业、大集团。

面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除了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外,有必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以各种方式进行联营。这样可以使企业间资质互补,优势互补,增强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减少我国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互相压价、自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提高中标率,降低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此外,对于有效地聚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国家应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提供适合对外工程承包的新金融产品,对于符合国家支持条件的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项目国内外融资试点。对资信高的大型公司或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等,国家在政策上应允许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提供无抵押贷款。

部分国家对外工程贷款利率只有1%左右,我国也要考虑适当下浮对外承包工程的贷款利率和保险费率,或提高贷款的政策性贴息率和延长贴息期限,特别是对大项目给予利率和费率优惠。利用我国比较充足外汇储备,适当增加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本金,提高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能力,以适应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需要。除了对带动国内设备出口的工程承包项目给予政策性出口信贷外,应将政策性金融支持扩展到其他国际工程承包项目。

(三)建立对外工程承包风险保障制度

我们要鼓励保险机构向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提供多种类型的保险服务,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中,由战争、政局不稳、国有化等政治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由政策性保险机构通过与承包商签署的承保合同获取我国承包商的代位求偿权,在风险发生后承包商从保险公司获得经济赔偿,保险公司与外方交涉经济获得损失赔偿。利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国家应该支持设立对外工程承包风险基金,提高我国企业抗风险能力。基金可由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运作,资金来源从公司每年外汇净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韩国为2%),政府对提取的基金相应减免所得税,中央财政给予部分拨款支持。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商业保险范围之外的风险,如战争、暴乱、恐怖事件等政治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工程承包企业的自身能力建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国大型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向资金密集、管理密集、技术密集,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外一体化的跨国公司方向发展。

首先,要建立技术、管理密集型的工程总承包企业。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向国际化的经营模式转变,走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道路。

其次,熟悉国际建筑业技术标准、规范和市场运行规则,是开拓市场的前提。工程承包企业应加强职工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通用的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熟悉工程索赔的合同条件及法律条文,熟悉相关国家的政治文化的专门人才。

再次,为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提升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本地化运营的能力,我国企业应与欧美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借鉴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股权置换等方式加大“走出去”的力度。

(五)规范经营,大力整顿经营秩序

支持发展大型工程承包企业,促使大型工程承包企业逐步退出低端市场,向EPC、PMC 、BOT、BOOT等高端市场和高附加值的环保、通讯、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发展。通过大型建筑企业搞工程总承包,搞项目管理,再将中小建筑企业带出去。

通过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市场进行规划,制定对各种类型的企业在市场和项目上的指导意见。按照企业规模、专业等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守规企业给与政策倾斜和鼓励。

加强企业之间合作。在国际工程项目竞标中,同一项目有数家中国企业投标的,企业间要加强合作通过协调报价、联合报价等方式参与竞争。达到互利互惠,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支持行业商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加大项目协调力度,加速推进行业自律。

参考文献:

1、龚雯.商务部:我对外承包工程进账超1300亿美元[N].人民日报,2006-02-12(1).

2、江怀,杨茜.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现状及努力方向[J].中国工程咨询,2006,4(3):25-26.

3、彼得·雷娜.国际承包商经营动态[J].国际经济合作,2006,12(12) :14-16.

4、查京民.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5-55.

5、张林.从国际市场趋势看我企业发展空间[N].国际商报,2005-2-28(1).

6、彭和郴.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神话能演多久[J].施工企业管理,2006,5(8):10-11.

国际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风险;工程保险

1、国际工程的基本特点

1.1 复杂性

国际工程风险的复杂性表现在工程建设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方面,国际工程参与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合同一般采用工程所在地国家的法律,承包商由于对工程所在国的法律并不熟悉,同时对当地的局势状况也不甚了解,这使得工程建设的可控性成都降低,增加了工程的不确定性。

1.2 国别性

国际工程风险的国别性主要表现在该工程的实施要受工程所在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局势的制约,工程所在地国家的政局不稳、政策多变、经济落后、通货膨胀、治安混乱、内乱骚动等,都会阻碍甚至破坏整个工程的进展。如缅甸政府出于国内形势考虑,单方面叫停中国在建水电站项目,以及中国工人在埃及被绑架的例子,都说明了不同国家存在的不同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造成的巨大影响。

1.3 全球性

国际工程风险的全球性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国际工程项目实施所需的财力、物力是工程建设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而货币、利率、汇率等这些全球性金融指标以及能源价格的涨跌将直接影响承包商的收益。

2、国际工程的风险类型

由于上述国际工程的特点存在,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工程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类:

2.1 财产损失风险

由于风险事故的发生导致主体工程、附属工程、临时建筑和施工机具发生损毁、灭失和贬值的损失。风险因素如自然灾害—雷电、暴雨、洪水、地震、地陷、雪灾、泥石流等,或者如电器机械设备故障—电流短路造成火灾致使建设工程受损及施工机械故障致使工程进度受阻,造成停工损失等。

2.2 责任风险

在工程建设期间,业主作为工程的所有人和建设项目的行为人,承包商作为项目建设的行为人或者施工机具的所有人在从事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活动中,在工地及附近区域,由于疏忽或者过失造成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依法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风险因素例如:技术风险、设计缺陷或错误;施工工艺不当;工艺设计未达到相关指标或未考虑操作安全性等试车风险。

2.3 政治风险

(1)行政当局行为:如没收、征用

(2)罢工、暴动和民众骚乱

(3)战争、敌对行为

2.4 雇员风险

由于风险事故的发生导致与工程建设有关人员的人身伤亡。

2.5 运输风险

运输途中,原材料,设备的进出口损失和内陆运输损失等。

2.6 财务损失风险

汇率、材料市场变化引起的相关经济损失等。

在承包商使用自行评估各种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后,一般会使用风险排除、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五种对策。其中风险转移是指将某种风险的结果联通及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至项目的其他参与方或者其他组织。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一部分损失转嫁给有能力承担或控制风险的组织或个人。在工程项目中,风险转移的方式有很多,如担保、工程分包、技术转让和工程保险等。由于国际工程往往投资规模较大、涉及风险较多,因此不论是雇主还是承包商,都经常采取工程保险的方法,以支付较少的保险费换取损失的有效补偿。

3、承包商需选用的国际工程保险

在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制度后,结合中国国情,中国承包商在实施国际工程中,需要选择性购买以下几类保险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规避风险。

3.1 建筑工程一切险

建筑工程一切险是对工程项目提供全面保险的险种。它既对施工期间的工程本身、施工机械、建筑设备所遭受的损失予以保险,也对因施工给第三者造成的人身、財产伤害承担倍偿责任、被保险人包括业主、承包商、分包商、咨询工程师以及贷款的银行等。建筑工程一切险适用于所有的房屋工程和公共工程,其承保范围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人为过失,但被保险人因违章建造成故意破坏、设计错误、战争原因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保单中规定应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的免赔额等除外。保险期自工程开工或首批投保项目运至工程现场之日起生效,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或保单开列的终止日期结束。建筑工程一切险以工程合同额为暂定保额,工期费率在0.18~0.1%之间,或者合同总价的0.2~0.45%。

3.2 安装工程一切险

安装工程一切险适用于已安装工程为主体的工程项目(土建部分不足总价20%的,按安装工程一切险投保;超过50%的,按建筑工程一切险投保;在20%~50%之间的,按附带安装工程的建筑工程一切险投保),亦附第三者责任险,其保险期自工程开工或首批投保项目进入工程现场之日起生效,到安装完毕通过验收或保单开列的终止日期结束。安装工程一切险的费率也要根据工程性质、地质条件、风险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为合同总价的0.3~0.5%。建筑工程一切险和安装工程一切险,实质上都是对业主的财产进行保险,保险费均计入工程成本,最终由业主承担。

3.3 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

雇主责任险,是雇主为其雇员办理的保险,以保障雇员在受雇期间因工作而遭受意外,导致伤亡或患有职业病后,将获得医疗费用、伤亡赔偿、工期假期工资、康复费用以及必要的诉讼费用等。保险费用根据工程建设所在国风险的不同,由保险公司确定。

3.4 十年责任险和两年责任险

该险种一般在法语区国家有要求,承包商在工程临时验收前向业主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否则不予临时验收。该险种针对工程临时验收后10年内的主体工程质量责任保险。保险计价基础并不是合同价,而是根据不同区间合同价有对应的最高保险金额。

3.5 机动车辆险

机动车辆险的标的,除了机动车本身外,还包括第三者责任险。承包商必须为事故发生率高的运输车辆进行保险。

3.6 信用保险

是指权利人要求保险人担保对方信用的保险。投保人是权利人,也是受益人。保险标的是被担保人的信用风险。信用保险只是投保人和保险人两方当事人。例如,承包商担心业主不能如期支付工程款,可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保障业主的支付信用,一旦业主不能正常付款,承包商可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的赔偿。

3.7 施工机具和设备险

该险是一切险的附加险,对承包商施工用的工程机械承保。以设备重置价格作为保额,一般用CIF价计价。年度费率在0.4%左右,从设备到达工地之日起生效,一年到期后需要决定是否续保。

综上所述,国际工程公司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项目风险评估,研究类似工程及工程建设地所在国家综合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根据自身公司特点及实力,制定相应保险方案,以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合理规避工程建设风险,通过保险评估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志宏.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2] 冯芳.基于我国工程风险评价的工程保险费率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3] 刘玉杰.国际工程承包战略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

作者简介:杨锐思(1983-),男,湖北武汉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国际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税收筹划多停留在钻法律、法规空子的不正当避税阶段。税收征管执法不严、税务稽核水平低造成了违法成本降低,法律更迭频繁,也是税收筹划风险重要来源;筹划的不良法律社会环境及纳税义务人权利意识淡薄都是税收筹划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制定税收基本法,完善税法体系,界定税收筹划概念,加大税收筹划知识普及,提高纳税人权利意识,制定税务中介机构的业务规范和相关责任认定对于完善税收筹划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偷税、漏税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催生中国的企业快速、过于快速、甚至畸形的发展。企业原始积累在一片谩骂讨伐声中不断进行、成长,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力量。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泡沫戳破引发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全球,许多民众眼中“万恶”的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商人破产了,但民众并未从中得到些许好处,甚至连心理上的安慰也没有得到。因为,伴随房地产萧条而来的是整个建筑业的萧条,失业从华尔街蔓延到工厂、农场,激起人们对消费的恐慌,最终重创各国国民经济。而各种企业和股市的再度活跃成为大家翘首以盼的经济复苏信号、股市的强心针。

于是,引导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再也不是目光短浅者眼中的一项“杀贫济富”的活动。笔者认为研究和处理好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法律问题有助于推动税收筹划的普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最终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有序发展。

一、税收筹划的发展历史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或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的合法行为。由于税收筹划在客观上可以降低税收负担,因此,税收筹划又称为“节税”。[1]法律上第一次认可税收筹划是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在20世纪30年代“税务局长诉温斯大公”一案中作出的判例。由于纳税人有少缴税款内在需求,各种税收优惠的存在为税收筹划提供了,而每个人对税收筹划空间的认识和对筹划技术的掌握是有差异的,因此,人们对专业的税收筹划人才有需求,加上法律对税收筹划的认可,税收筹划在国内外都得到迅速发展。

二、税收筹划的内容与偷税、避税、节税的区别

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筹划的对象、税收筹划的方式方法。

税收筹划的对象主要是: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战略模式、经营活动、投资行为等理财涉税事项,具体到各个行业、企业、个人会有具体对象,不尽相同。

税收筹划的方式方法主要有:1.利用税收优惠节税;2.递延纳税期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3.转嫁税负。

税收筹划最基本的特征是合法性,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几个相关概念的特点。

偷税是指纳税义务人违反税法相关规定,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不缴纳税款或少缴纳税款的行为。我国这样界定偷税:“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①偷税具有欺诈性和违法性。

避税则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规定不明确之处,或税法上没有禁止的办法,作出适当的税务安排和税务策划,减少或者不承担其应承担的纳税义务、规避税收的行为”[2]。

节税在我国概念等同于税收筹划,在许多场合混用。

三、税收筹划的意义

税收筹划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主要从其对纳税义务人、征税机关、社会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说。

对纳税义务人而言,首先,税收筹划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意识,使得纳税人主动了解税法规定,提高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水平。其次,对企业纳税义务人而言,税收筹划是寓于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之中的,不仅涉及法律部门、还涉及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甚至生产部门,需要统筹协调;从而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直接节约企业生产管理成本,间接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基础,满足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冲动又将其限制在合法范围之内。

对征税机关而言,减少税务机关与纳税义务人博弈成本,节约了征税机关的人力、物力资源,减少了稽核成本。但同时也加大税务机关研究法律漏洞,反避税的难度。

对整个社会而言,虽然税收筹划的直接目的是少缴税,但在客观上提高了纳税义务人管理水平,提高了征税机关的效率。

四、我国税收筹划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其性质

1.税收筹划行为引起税法风险或者其他风险。税收筹划在现实中面临很多风险,主要是对违反税法强制规定可能引来税法上的惩罚,同时由于税收筹划也是一项管理活动,涉及企业决策,可能引起企业经营上的风险。

2.税收筹划在我国缺乏法律上的认可。税收筹划在国外发展迅速,但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认可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国内外学界也对其充满争议。

3.我国税收筹划多停留在钻法律、法规空子的不正当避税阶段。我国税收筹划起步较慢,从业人员多是懂税不懂法的会计人员或懂法不懂税的律师,缺少专业从业人员。税收筹划的技术手段也有限。

4.税收筹划、税务中介机构在我国发展比较缓慢。在我国从事税收筹划的机构比较少,而且其形式也大多是召开企业税收筹划培训班,几天的时间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根本达不到税收筹划需要的要求。

5.企业税收筹划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缺乏广泛、专业的慈善事业,传统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交了多少税,现在企业搞节税,大家的主观评价就是这个企业没有社会责任心。

五、我国税收筹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税收征管执法不严、税务稽核水平低造成违法成本低。税务部门以补带罚、以罚带刑非常普遍,很多时候只求完成任务,加上资源、人力物力有限,稽核常常不到位,导致税收筹划违法成本很低,助长纳税义务人在税收筹划时的违法冲动。而事后惩罚力度不大且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2.我国法律更迭频繁,也是税收筹划风险重要来源。我国的几部基本税法,都处于几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状态。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法律的频繁更迭不但影响筹划的实际效果,而且为纳税义务人带来违法风险,阻碍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发展。

3.我国税收筹划多停留在钻法律、法规空子的不正当避税阶段。我国现在的税收筹划从业人员多是会计人员、法律人员和从税务机关出来的工作人员,它们的筹划技术或者手段还大多停留在钻法律、法规空子的不正当避税阶段。而税务机关和立法人员不断对我国不成熟的法律法规进行防漏独缺(反避税——这也是我国税法频繁修订的原因),双方的博弈导致税收筹划不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达不到纳税义务人进行税收筹划的效果,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4.税收筹划的法律社会环境不好。很多人认为企业节税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一些觉得自己有“觉悟”、纳税光荣的纳税义务人不屑于税收筹划,一些想偷税的人觉得税收筹划达不到它们想要的效果。归根结底还是我国税法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家对税收缺乏正确的认识。

5.纳税义务人权利意识淡薄。税收筹划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项纳税义务人的权利,如同它诞生时,法律对没有人可以逼迫纳税人多缴税的认可。但很多纳税义务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行使权利。

六、建议与对策

1.制定税收基本法,完善税法体系,界定税收筹划概念。我国的税法体系相当不完善,既缺乏重要税种的单项立法,如增值税法,也缺乏一部税收基本法。建议制定一部《税收基本法》,对税法体系进行完善,同时在《税收基本法》中界定税收筹划的概念,以推进税收筹划在我国的普及发展。笔者认为新的《税收基本法》要跳脱现行《税收征管法》的既定框架,规范许多税法实务、前沿、理论问题,税收筹划是其不能回避的。同时,税收法律还应在税种、计税依据、税率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中为纳税人提供税收筹划的空间。

2.税务机关严格执法、税务稽查,依法行政。税务机关的执法、稽查力度直接决定纳税义务人在税收筹划中的违法成本。只有税务机关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才能加大税收筹划活动中相关各方的税法遵从意识,税收筹划才能在中国健康发展并得到认同。同时,进一步完善对税收执法的监督,完善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惩罚制度。

3.加大税收筹划知识普及,提高纳税人权利意识。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权利应有内容,税务机关、高校、科研机构都应加大其宣传力度,支持相关研究和相关出版物出版,普及税收筹划知识,让大家知道如何合法筹划缴纳税款。同时,应当在我国税收法律中明确赋予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权利。

4.制定税务中介机构的业务规范和相关责任认定。税务中介机构在税收筹划中发生违法行为,其不利结果如何在税务中介机构和纳税义务人之间分配问题应当既定清楚;相对于税法知识丰富的从业人员,委托人(纳税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所以还应当规定税务中介机构造成纳税人损失的赔偿责任,以进一步规范税务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

国家应当加快建立规范的税收中介机构职业标准和监督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税收筹划人才,如近年来北大等高校税法教授就提出了培养税法硕士等高等专业人才的想法,但其实施还有待成熟。

参考文献:

[1]刘剑文.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问题[EB/OL].http://www.cftl.cn/show.asp?c_id=183&a_id=163

[2]刘剑文.国际税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杜 娟

国际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国际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工程建设基础数据和项目现场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项目成本测算,对项目风险的量化有重要影响。从国际工程投标报价角度出发,围绕考察前准备和现场考察两个阶段,提出考察前准备的重点,包括收集项目背景信息以及与项目技术要求和报价相关的内容;现场考察重点包括深入了解项目所在国人工信息、主要材料供应能力、常见施工方法、交通条件、项目周边资源和现场情况、建设和运维标准、财税及资金信息等。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投标报价;成本测算;现场考察;国际工程

中图法分類号:TV72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5974/j.cnki.slsdkb.2020.10.004

国际工程项目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1],各国在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条件、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别较大,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资源保有(施工资源、建筑材料供应)、政府管控、行业习惯等环节也不相同,项目本身情况也多是普遍性(建设范围、建设标准)与特殊性(所在地、项目工期)的统一。从工程造价角度出发,无论对业主还是承包商而言,上述内容均与费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都将直接影响工程成败[2]。

1 研究背景

国际工程估价编制(含成本价格、间接费用计取)的准确性是进行投标报价决策的基础,涉及到各方因素,如自有资源条件、生产要素情况、市场竞争程度和项目潜在风险源等,需要进行周密、系统的分析与测算才能保质高效地完成报价成果。

在这种情况下,报价方案要更多体现出工程量大小、质量要求不同、HSE要求差异、现场自然条件制约(水文、潮汐等)、场内条件限制(二次转运、人工搬运等)、施工资源条件(当地常见施工设备及措施等)、商务条件(合同条款、保险保函等)、支付条件及预估风险等各方因素影响,只有进行深入的现场调研工作,落实现场考察要素,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报价成果。

现有研究成果多从理论的角度探讨现场收资工作,或提出报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2],或提出现场收集清单[3],对报价测算工作指导性不强,未能形成一套体系成果。本文从报价测算需求和关键点出发,着重围绕如何利用现场考察工作来满足投标报价要求。

2 考察前准备

考察前,考察团队需要根据项目信息、技术要求和报价需要来筛选现场考察要点,对于可以通过公司常驻人员或其他渠道解决的收资内容(历年来项目所在国货币汇率波动、CPI指数、人工价格指数)单独列出,提前提供给前方相关人员开展信息收集工作。重点关注需要现场考察后才能确定或解决的问题,明确考察工作方向,提高考察人员工作效率和考察成效。

2.1 项目背景信息

需要围绕项目背景(业主信誉、资金来源等)、项目关联信息(竞争对手、项目其他标段情况等)以及项目所在国行业情况(项目所在国企业是否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等,初步判断项目投标工作导向。例如,某中资企业参与罗马尼亚公路第三、四标段投标工作,通过公开新闻,投标团队得知由于征地问题第一标段迟迟未解决,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立即将考察重点调整为不涉及征地问题的第三标段;又得知罗马尼亚当地有大量成熟的施工分包单位,且由于其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实际执行价格要低于中资企业自营成本,因此选择当地公司作为分包单位成为主推方案。为此,考察团队在行程中专门增加了与当地公司面对面的交流环节。

2.2 与技术要求相关内容

考察团队要整理出招标文件中对技术方案的描述(是否接受备选方案)与要求(项目范围、设计标准等),技术人员尚未解决或需要了解的现场资料,还需要关注招标文件中是否有特殊要求,如投标人需要提供医疗设施或服务、业主营地设施(住宿与办公、体育休闲设施等)、特殊设施(学校、停机场、停车场等)及比选方案(集电线路采用地埋还是架空)等内容,还需要通过现场考察了解当地造价情况。

2.3 与报价相关内容

鉴于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建议报价人员在通用收资清单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现场收资内容,以提高现场收资效率。例如,造价人员可以通过《国别指南》《财税指南》等公开或专业资料梳理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可以提前向中资机构或兄弟企业了解当地情况,重点关注当地劳工工作效率、常见施工方法、当地主要建筑材料来源方式和来源地等。以波兰为例,其全国水泥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北部城市基本上只供应商品混凝土,如果现场拌制混凝土(含场地设施、设备摊销、施工期环保措施)方案比商品混凝土有较大成本优势,考察团队就需要考虑对南部水泥厂产品情况(水泥品质、供应能力等)和供应条件(运输费用、道路条件等)进行考察。

3 现场考察

本文所提出的现场考察工作是以报价需求为导向,并结合实例探讨考察工作中需要关注的要点和难点,以便提高现场考察成果对报价工作的指导作用。

3.1 人工方面信息

对于人工价格(政府指导价格、最低价格等)、社保费用构成(含缴纳比例)等信息,可以由前方商务人员提前收集,考察团队需要关注劳工政策、劳工遣散费用、劳工居住条件标准、劳务签证等关键内容,可以通过与当地中资企业、中方商会、合作伙伴座谈等方式了解。例如,智利政府要求项目部优先聘用周边社区劳动力,且外国人比例不能超过20 %,实际发生的劳工遣散费用较高;澳大利亚政府要求所有上岗工人必须通过全英文资格认证,中国工人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当地劳工薪资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劳工外派的一般薪资,住宿条件为单人单间且配置电视、空调等家电设施…。大部分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就业,只对本国人无法完成的工种或高精尖技术开放劳务签证名额。无论是遇到哪种情况,均会对人工成本测算产生直接影响。

3.2 项目所在国主要材料供应能力

了解项目所在国国内可以生产并供应的主要建筑材料的种类和能力。对进口的主要材料要明确来源国。要落实拟采用的主要材料在当地的可实施性。例如,尼泊尔境内只能生产42.5号水泥,前期商务人员传递的信息是“尼泊尔国只能使用52.5号水泥进行水电站建设”,经考察团队多次与当地中资企业沟通,了解到尼泊尔政府并未强制要求水电站项目必须采用52.5号水泥,只要水泥性能满足要求,42.5号水泥也可以用于水电工程建设,仅此一项信息,就节约了一大笔材料费用。

3.3 当地常见施工方法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工程建设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技术方案要“接地气”,考察团队在现场要落实主要施工方法是否可行。以孟加拉国为例,该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由于降雨集中,加之地势低下,雨季常造成大面积洪涝灾害。在当地进行工程建设,多采用河沙吹填方案来提高建筑物基础高度,或形成防洪堤保证堤内建筑物少受或不受洪水影响,且吹填技术十分成熟、价格低廉。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团队就要把国别信息传递给技术人员,主动调整整体方案。再如,该国常见的脚手架为木质或者竹制,与国内差异很大,在投标方案中避免出现“铁质脚手架”等字眼,以免影响技术评标成绩和成本价格测算。

3.4 项目所在国境内交通条件

根据主要建筑材料和大型永久設备来源方向,梳理项目所在国境内可能采用的运输路线,关注当地常用的运输方式,综合比较后,将拟采用的运输路线作为现场考察路线,例如,中国樟木口岸、印度蓝毗尼口岸分别为尼泊尔北部与南部主要通道,虽然樟木口岸比蓝毗尼口岸规模大,但考虑到北部交通线在雨季容易中断且尼泊尔境内绝大多数建筑材料均来源于印度,因此选择蓝毗尼口岸作为考察主推口岸。

在沿途考察中,需要记录道路拐弯处宽度和周边有无障碍物、隧洞限高限宽、桥梁限高限宽限重等,如果项目涉及到超大件、超重件运输(如风电发电机组叶片、水轮发电机组、变压器等),还需要了解上坡道路的坡角。如有可能,应与政府管理部门联系,获取确切交通参数。

项目所在国主要城镇之间交通设施条件相对成熟,保障率较高,但从项目现场到附近城镇间的交通状况却具有不确定性,如通行能力能否满足大件运输需要、是否会受雨季影响发生中断等。考察团队要对此高度警觉,尽量避免“最后一公里”的高额运输成本(含可能发生的二次转运、道路维护)。如某项目现场考察发现,15 t自卸汽车只能将物资运输到项目周边小镇上,但从小镇到项目现场需采用拖拉机二次转运(拖拉机为该小镇主要运输设备),或将进场道路扩宽并维护。由于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在成本测算中考虑了相关费用,避免了损失。

3.5 项目周边资源

考察团队需要关注项目所在地周边市场现有资源情况,即使该国其他地区资源丰富,但也需要进一步了解并确认该地区情况。以尼泊尔为例,该国各类建筑资源均集中在加德满都,但项目所在地距离加德满都200 km,因此考察团队从首都出发后,应沿途记录途径的主要材料供应点(沙场、水泥厂、砖厂等)距离、材料供应能力和品质等信息,将沿途考察信息与材料供应商报价进行比较,最终选择最优的主要供货方式和预算价格,提高投标报价竞争力。

3.6 项目现场情况

考察团队应尽可能收集现场特点信息,量化工程措施,提高成本测算的准确性。通过采用具体工程手段消除潜在风险源,由此进行风险费用测算,降低风险取值的不确定性,以贴近现场实际情况报价,提高项目获标性。可按照以下4个要点进行信息收集。

(1)沿线与场区内现状。除了关注地质地形条件外,对于线状工程(输变电工程),需要沿途考察工程区域是否会涉及到临时占地、青苗补偿等情况;对于面状工程(新能源、水电项目),需要落实业主提供的红线范围(如坐标区域)与现场情况是否一致,现有场地能否满足施工布置要求等。

(2)施工用电用水。需要落实施工用电用水来源,如周边有无可接人电源点和可接人容量,地下水源深度等,可通过向周边居民了解和向政府机构确认,并尽量收集到相应费用(含搭火费)。在实际项目考察中,可能遇到现场或周边有电源点,但无法被接人使用的情况。落实电源点和接人方式(含计价方式)有利于提高成本测算的准确性。

(3)拟开展的工程措施。详细记录现场及周边条件(如进场道路)需要采取工程措施的部位和内容,如雨季对场内外道路维护、主要桥梁加固与维护、滑坡山体加固或其他措施(含削坡)、山体自流水排除等;根据现场整体情况,考虑建筑物(含营地、仓库)在小区域内的建设条件,如场地平整现状、营地是否具备水电接人条件,也要关注施工便利性,如施工工作面与仓库间是否通行方便。

(4)渣场与料场位置的选择。对于大中型工程(水电、水利工程),由于现场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大,需要综合考虑临时渣场、料场的选择。对于设置多个渣场的情况,要尽量避免二次转运和占用主要交通空间,筹划开挖料作为回填料使用的可能性;对于涉及到采用跨河或单线方式(如每次只有单台车辆可以通行)运输渣料或工程料,考察团队要认真记录渣场条件和料源品质,向技术人员交底;对于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料源或渣场(如河水上涨被淹没、雨季降水造成运输通道受阻),要尽可能先使用。

3.7 项目建设和运维标准

建设标准和运行维护费一直是困扰中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难题。

对于项目建设标准(含设计、HSE等),除已经明确技术标准规格(EN欧洲标准、GB中国标准等)的项目外,大部分都会出现较为模糊的表述,如招标文件中常见“需要满足项目所在国验收标准”等内容,投标人各方查询资料可能会无功而返。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团队就要拜访项目所在地周边在建及完建项目,了解实际验收标准。以某水电站场内道路为例,考察团队现场参观下游完建项目后发现,其场内仅有长3 km道路采用了混凝土硬化路面,其余路段均为土质地面,设计人员及时调整了道路设计标准,提高了报价竞争力。以东欧光伏项目为例,当地对场内地面清理、场内道路设计要求没有国内严格,按照当地标准设计可大幅降低土建费用,有助于获取项目。

人工成本在运维费用中占比较大,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了解当地常见或通用的方式。以东欧光伏项目为例,当地光伏项目多为小规模(1-2 MW)光伏电站,如果按照国内标准配置运维人员,运维成本远超当地水平。经调研发现,当地多采用“由专业公司集中运维,现场不派驻人员,定期现场检查”的方式,由此可大幅降低运维费用。

3.8 财税及资金信息

尽可能拜访当地专业财税机构,了解项目所在国税收体系和制度(征收条件、环节、征收对象、适用范围等),主要税负和税率(免税条件及申请流程等),国外承包商和属地承包商在项目所在国报税相关手续、成本认定、税务审计及执法环境、双边协定、外汇管制等情况。

3.9 其他

了解项目所在国对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管理体系(HSE)的要求(含工程措施)和费用情况,对于专项工程(如爆破工程),建议由当地专业公司“一体化”服务,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如HSE措施)。了解项目所在国银行、保险等行业情况,尤其是中资企业是否在项目所在国设置分公司,了解保函直开与转开、保险费用(特别需要关注职业险和责任险)。了解清关流程及费用、境内进行专项运输(警察对特大件设备运输护送与安保)标准与费用等,尽可能多了解与工程建设相关信息。

4 结语

本文从报价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实例提出考察前准备和现场考察2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力求提高现场考察效率,尤其是与造价相关的现场考察成果,应尽量保证现场考察成果详实,从而提高成本测算工作的客观性,帮助投标报价决策。

参考文献:

[1]周月萍,江杰慧,梁莉颖.尽职调查对国际工程项目有多重要——结合TF公司西澳铁矿项目分析[J]施工企业管理,2016(8):114-116.

[2] 纪杨.浅谈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影响因素[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1):128-128.

[3]王芝福,梁恩妙.国际项目现场考察收资清单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2):201.

(编辑:李慧)

作者简介:吴仁达,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方面的工作。E-mail: 201403l@chidi.com.cn

国际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合同意识;合同管理;专业化团队;管理素养

0 引言

在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常多的企业在合同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防控措施不具备联动性,因此国际工程合同具有风险大的特点。要想真正解决国际工程出现的合同问题,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合同管理。

1 国际工程合同的特点

1.1 合同风险大

国际工程是一项被公认为“风险事业”的风险性工程,跟国内的工程相较量,承包国际工程的风险大很多,比如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等。相对于政治风险的区域性与不确定性,经济风险、经营风险则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在现代化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在合同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防控措施不具备联动性,因此国际工程合同具有风险大的特点。举一个具体案例,在很久之前发生的一次全面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许多国际承包商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很久都没有恢复到原先的金融水平。根据最新数据表明,世界上有名气的大型国际工程公司中,他们的经营历史越久远,其合同风控能力就越强。无论国际工程有多大的困难或是风险,只要发生在善于风险总结的公司身上,都不会遭受过多损失。

1.2 具有国际性

首先,工程合同的主体具有国际性特征。因为承包工程为国际工程,签约各方往往是属于不同国家,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具有差异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很可能会涉及许多国家相关的不同法律条文,比如各个国家在税法、劳动法、金融法、外贸法、公司法、投资法、合作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就各不相同。尤其是在法律尚未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许多没有形成法律条文但却拥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业习惯,往往签约时会被双方忽视一些小细节,以及不成文规定引起的一系列冲突,容易阻碍工程合同的顺利签订,需要引起双方对法律差异化足够的重视。对于规模较大、体系复杂的国际工程项目,工程的承包建设往往会涉及多个国家,比如国际工程注明的所在国、注册国、劳务、贷款机构、资源供应者等大多都属于不同的国家,而因为空间距离上的阻碍以及工程承包规定上的差异性,加上多方之间不够明确的法律关系,部分工程并不会适用于所有方代表所在国的法律。尤其是当工程合同出现了部分问题,采取正常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流程或许是存在一定的不可实施性,国际工程的国际化特征使得国际承包的法律关系成为难以处理的典型。

1.3 实施太过复杂

由于国际工程所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大,所使用时间长,空间跨度较大,参与国家较多,工程方数量多,在部分国际工程项目需较多国家工程项目的共同参与下,最终导致多年后才得以告终,这为项目的工程量增添了较多的負担。在国际工程实施的期间,承包商按照要求是需要和签订合同的多方共同协商参与建设,又因为一些地区的落后使许多国家并不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包括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尤其是一些非洲的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条件很不理想,生活物资大量缺乏,政局混乱,有着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况。因为,这些复杂的原因使得合作方在项目展开的初期产生考虑不周全,计划有误等问题,而承包工程合同里也没有以具体的条款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发生不可抗力的非人为因素而不可避免的承担所有责任,承受这些风险带来的未知。与此同时,这种不可抗力风险的一部分还来源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经济动荡,这些人为和非人为的风险都使得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实施得太过复杂化。

1.4 履约期较长

首先,没有事先合理商讨、安排好合同中对履约期的文字性规定,比如签订合同的另一方所提出的关于规划、确认、方案、风险评估、仲裁的时间限制,另一方的观察、给出回复、确定、结算的时间限制,这些不可控制的环节就会大大延长合同履行的时间,可能会使得合约各方陷入无限循环的相互催促中,甚至会出现纷争、结束合约的严重情况。其次,国际工程合同中的时间限制是提前给出的,是在多方明晰的前提下,可是对于限制时长没有科学化、专业化的依据,是否可实施、是否可操作等这些问题都不会去被过度关心。由于合约签订者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往往较低,很容易产生不去仔细、认真研究合同条款,并且不会对其部分问题展开商讨,直接性的就以惯性思维去按以往的通常做法展开各项工作,没有按照各方事先约定的程序工作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存在。还有一部分从战略性角度出发,合作方可能会故意将一些签证类型的要求赔偿款稍微压制,造成合同的履约期较长,大大降低了合同执行的效率。

2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意识淡薄

由于现代化分工的不断优化,部分国际工程的合同双方本身并没有认识到工程合同的效力重要性。由于工程的承包方一般缺乏法律上的常识,想当然的以为合同本身只是一张文字,一种形式,过度关注工程本身的质量与效益,反而忽视了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合约签订,缺乏一定的防范心理。或者在签订合同之前,承包方没有逐条审阅各项规定,尤其是在国外不熟悉当地经济状况、法律条文规定的前提下,被对方利用法律漏洞钻了空子,最后损失了利益。甚至有的承包商过度放松警惕,讲究交情,只是口头约定了部分细节,没有落实到字面上,导致日后由于缺乏可以充当证据的书面材料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际工程承包方的前身多为国内施工企业,容易套用国内施工的观念,既重视技术和规范,而轻视合同的不良观念。

2.2 法规问题

在整个国际工程中,合同的签订双方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在目前全球法律地域化的背景下,合约双方有各自不同的法律背景和适用条例,这就导致了对国际工程的合同规定难以存在统一的法律限制,这直接导致了对同一国际工程合同有着极为不同的法律背景和解释,致使在多方合同的实施过程中产生混乱的局面。为了缓解冲突,保证工程实施的高效性,需要在双方达成重新协商合同一致的前提下,统一协商确定好在工程合同中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条例。

2.3 人员问题

在国际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具备合同管理素养的专业性人才。因为在国际工程的合同签订过程中,大多是不同国家的承包商共同签订的,由于国家法律体系的差异性,国家相应的法律条文就容易涉及不同经济、法律环境下合约双方或合约多方的利益,这时候往往要求合同的双方要具备相对较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合同管理的基本素养,以对所签订国际工程合同公平正义进行一定程度的保障,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不侵犯对方的利益。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工程项目中的工作人员因为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性的合同管理知识,业务能力仍然需要加强,特别是灵活处理的能力。在面对国际工程合同中出现的漏洞,例如合同不规范、缺乏严谨性等问题时,不利于国际工程合作的开展,不利于对双方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障。

2.4 机构问题

毋庸置疑,在国际工程的机构问题上,解决企业管理、决策体制才是关键。目前我国建设行业以两类大型公司为主,一类是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同样也是我们国家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力量;另一類是规模相对较小的私人经济。随着国际工程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展,很大数量的企业在机构上的弊端有所暴露,经常性的会出现决策困难、决策偏差的严重问题。

与此同时,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逐步拓展,许多国家在国际工程的投资模式多元化、多样化、数字化发展,国际工程的招投标方式同样在发生变化,其招投标方式正朝着国际化迈进。由于国际各国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国家很多企业的国际工程的管理与决策机制和飞速发展的工程市场匹配度不高,没能跟随国际上发展的步伐。对于一些国际工程的管理上,从考察、调研、决策、实施、一直到结束都没能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可行性较强的方法。同样,对国际工程项目实施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无法有时效性的、针对性地进行员工之间以及高层与员工间的交流讨论,无法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只是一味地根据以往经验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因为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了国际分工受到阻碍。

3 国际工程商务合同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专业团队

企业首先要建立专业的合同管理团队,该团队可以是企业集团总部或二级公司的合同管理组织,也可以由集团和二级公司法律事务部门的形式存在,或由法律事务部门领导。合同管理组织或法律事务部门专门负责对合同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改进。专业团队的建立不仅应存在于集团或公司层面,也应在项目经理部设立合同管理子部门。尤其是资金技术密集,工艺复杂的特大型项目,应在项目经理部内建立合同管理部门,由合同管理经验的人员、律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进行组织运行。

3.2 优化合同拟定和谈判方式

要解决国际工程商务合同问题,就必须要优化合同拟定和谈判方式。从概念上来说,国际工程的施工合同具备多重特征,因此国际工程合同的拟定和谈判,总是会切实的影响一个企业的合作成果、工作效益以及最终收益,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的关键。因此为了促进一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谈判能力以及协商能力。企业负责谈判的员工组成方式必须要结合实际,从企业的发展情况出发,最终科学化决定谈判相关人员的组成方式。国际工程合同的谈判团队往往是根据国际标准由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法律人员等专业化、专门化人员负责,以最大程度上的防范风险,减少因国际性的差异产生的不必要的冲突及摩擦,并使国际合同的签订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减少因法律而形成的不必要的风险,准确掌握国际合同签订的正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谈判中的专业性,重视项目进行中相关的资料收集,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去进行国际工程合同的准备工作。

3.3 增强合同意识

需要明确的是在国际工程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现在许多企业都是在合同谈判、签订的过程在中,因为自身的风险意识不够强,因而对国际工程的合同条款方面的分析、审核不够严格化处理,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多走一些没有必要的弯路,甚至为企业带来了难以挽回的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企业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合同风险的防范意识。首先,企业必须建立起内部的较为完善、科学的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些企业内部干部职员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是一个企业在实施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过程中的障碍。加强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宣传,增强企业内部主力干部的有关国际劳动合同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尤其是一些企业领导人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这些措施是加强企业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管理企业的一些必要前提。企业领导人是企业的最高行政领导,如果他们不具备一定的合同法律知识,就不能有意识地主动把法律手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这样,提高企业员工的合同意识就是一句空话。与此同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员工是企业的主人,若企业员工没有足够的劳动合同法律意识,也就无法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也无法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企业项目的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注重项目实施阶段的合同交底,最大程度上的履行自身承担的义务,全面熟悉、了解合同规定的全部文字性内容,已达到对所有工程合作合同条款拥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3.4 运用仲裁手段

要解决国际工程商务合同问题,就需要采取一定程度上的仲裁手段。首先合约的负责人善于观察并及时抓住时机,尽最大努力在法律所明文规定的仲裁申请的有效时间内,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正确的行使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减小因为不善于观察而错过时机的错误几率,最终失去自身申请仲裁的一个权利。与此同时,在经仲裁机关调解后双方达成有效的协议,这份最终达成的协议一定是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的各方都需要认真地履行、遵守。

3.5 加强合同的审核力度

企业在对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重点管理严重威胁企业经济效益及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合同。应当明确相关负责人对国际工程合同的签订、履行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监督、检查、指导职责。在合同谈判、起草、签订及履行过程中充分允许相关部门及法律顾问参与其中,加大合同管理的力度,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这种规定应当落实在具体操作上,对国际工程合同进行科学、有效的划分,相关的业务部门及单位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基础上,认真负责自己部门应当完成的关于合同签订、履行的相关工作,并且按时按质的汇报相关合同的进展状况。在具体的合同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财务、审计、供应部门等要协调一致,入账、付款以及结算等必须以合同为依据,保证合约的履行,减少合同纠纷和合同风险,显著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及时修改和调整不满足市场需要的合同管理办法。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合同专用章,合同范文等。

4 结语

为进一步解决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不足,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相关管理,应当建立专业团队,优化合同拟定和谈判方式,增强合同意识,合理运用仲裁手段,加强合同的审核力度,以促进国际工程更好地开展与国际工程的进一步合作。

参考文献

[1]辛太列.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监理的合同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151-152.

[2]李显吾.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及存在问题[J].建材与装饰,2020,(17):153+156.

[3]李欣谕.浅谈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16):113+116.

[4]梁丽琴.现代项目管理在地铁合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265-266.

[5]汤杰柏.电力工程合同施工阶段合同管理要点研究[J].科技视界,2020,(14):218-219.

[6]王菲.国际工程项目EPC合同管理难点及针对性对策探讨[J].国际工程与劳务,2020,(05):75-77.

[7]袁晓雯.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监理的合同管理[J].居舍,2020,(11):146.

[8]常银强.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智库时代,2020,(14):235-236.

[9]薛琳婧,鹿鹏.浅谈我国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居舍,2020,(10):124.

[10]陳升荣.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216-217.

国际石油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合同是推动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目前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由于大量开展跨国贸易,国际项目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是,受语言、政策、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项目在开展过程中面临更多困难,具有机遇与风险共存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企业承包商的利益。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商务合同;管理策略

引言

根据合同约束,可以结合项目各方面的资源、技术和行为等多个方面,可以作为相互解决纠纷的依据和证据。国际工程项目的合同类型多种多样,而且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时间也与普通合同不同,因此需要将合同管理准确地贯彻到国际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以不影响承包人的根本利益。

1国际工程项目商务合同管理的特征

1.1覆盖范围广

国际工程发生在其他国家,跨越多个国家,中国的国际工程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南美等地区,业主通常由当地政府和企业负责,工程开展所需的设备和物资都是以国内采购方式获得的,但采购相关的工作范围非常广。

1.2合同实施风险大

工程项目原本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一点在国际工程中尤为明显,承包人在其他国家必然面临与国内环境不同的各种情况,除了环境不知名外,还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所在国家的市场发展情况。另外,非洲等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部分国家的政局也不稳定。因此,会影响国际工程的开展。

1.3合同管理难度高

国际工程通常涉及两个以上国家,选择的承包商有足够的资质。尽管这对于工程项目的开展是良好的条件,但由于受到法律、社会背景等差异化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都超过了合同规定的范畴,因此合同管理中变更索赔的工作不容易顺利开展。那个带来的工作量明显很大。

1.4合同实施过程的复杂性高

国家项目的开展需要一个很长的阶段,其中涉及到一千多件合同事件,这时稍不小心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承包商必须切实执行有关合同的事项,确保各阶段都能掌握正确的实时情况。

2国际工程项目商务合同管理面临的问题

2.1对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意识薄弱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参与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部分企业不十分重视合同的签订,所以發生纠纷时也找不到反驳的依据。这一点在承包方方面特别突出。一部分承包商认为,合同是文字级别的,仅形式上没有任何意义,只要自己能确保工程的最终完成质量良好即可。基于这种心态,他们在签订合同时通常不太了解合同中的有关规定,而且没有对国外环境的陌生和对所在国法律文件的了解,所以容易陷入对方的圈套引起利益问题。同时,一些承包商也只是口头约定过于重视交际,但实际履行过程缺乏字面说明,后续发生问题会导致双方矛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2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素养

根据国际工程合同的签订,由于参加的所有者和承包商来自不同国家,所以与通常的合同相比,国际工程合同往往复杂。因此,双方都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合同法律意识。要有助于建立公平和谐的合作环境,切实保障合作双方的各自利益。

但是,现实情况是,合同的最终签订主要是由双方的业务人员来审查的,很多业务人员都有充分的经验,但不是合同专业出身。另外,由于国际工程所面临的环境也很复杂,所以以普通合同的态度看国际工程合同的话,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漏洞,合同的规范性很低。不能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

2.3对现实情况的估计不足

国际工程往往涉及到广泛的覆盖范围,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沟通,工程项目能否顺利、有效地实施,还取决于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默契程度。但是,很多承包商不了解国外的市场环境,在合同中无法明确自己的权益,所以工程项目的展开过程中遇到自然灾害,整个工程的风险大幅上升,之后,工期延迟造成的损失也只能由工程的承包商承担。不仅如此,如果不针对承包人可能事先发生的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其他方面的风险。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双方事先在合同方面未能明确约定,承包方无法及时应对市场变动,损失也只能自己承担。

2.4合同双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大多数跨国国际工程的案例表面,如果涉及跨国工程,其合同中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公平条款,如工期延迟是由于承包商自身造成的,则会被罚款。但是,由于所有者的原因,承包人只能得到工期方面的补偿,不涉及任何费用资金。关于合同的不公平条款,很多承包商都在心里数着,但是在其他国家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环境的影响,所以很难用合理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承包人有强烈的权利保护意识,但由于缺乏充分的证据,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3提高国际工程项目商务合同管理的战略

3.1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

施工部门在前期招标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对于施工部门来说,必须确立可实行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与合同管理制度共同运行。对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国要求执行工程量清单的估算制度,在其作用下可以充分保障工程双方的利益。关于合同管理格式,施工单位应充分理解所在国家的法律情况,然后确定可执行的合同标准范本。

3.2建立合同实施的保障体系和合同管理机制

施工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合同实施保障系统,深化合同管理,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合同管理操作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应充分重视诚实与合作的基本原则,确保合同的规划、签订及后续的实时等各阶段有依据。施工部门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在全面管理合同的同时,切实执行合同各项细则,尽量减少合同中存在的纠纷问题,发生纠纷后,第一时间可以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合同管理需要贯彻公司的各项运行阶段,公司还需要引进高素质的法律顾问,以大力合作的方式开展管理。以施工项目合同为基准,开展合理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可以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同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合同期满后,合同管理人员仍需做好管理工作,并对其进行编号、注册和归档,从而提高合同文件管理规范化。分析合同的履行情况,寻找工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合同管理提供指导。

结束语:

目前,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加上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许多中国的承包企业纷纷将业务扩展到海外,在国际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合同管理是最关键的一环,它是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动力这也是施工方利益的基本保障。与此相对,承包企业应持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为国家市场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成.国际总承包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2]胡杰.海外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

[3]章海霞.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风险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0):103-104.

上一篇:水电企业资源论文范文下一篇:酒店年终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