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探究论文范文

2024-07-26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冲突理论观点下,现代审计动因的产生是源于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冲突,这种冲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审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利害冲突”。也正是由于企业财务报表提供者与企业内外部使用者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也就有了协调这种冲突关系的审计的产生。

关键词:现代审计动因;冲突理论

一、现代审计的基本内涵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一项新型的服务性产业。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活动的特征。审计的职能是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需求而衍生出来的。现代审计是一项由社会环境特别是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变迁而来的产物。经济环境的改变也一直推动着审计向多样态势发展。审计也总是力求不断地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专门针对单位部门及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而言,对内部的財务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以及效益性,而进行的一项独立监督及评定活动。而外部审计属于国家和社会的审计,它不属于企业内部专设的监督机构。从企业管理角度看,它是由于企业管理中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造成所有者对企业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才需要由第三方来确定经营成果,才有了外部审计的产生。而审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即现代审计动因,目前,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理论观点,但都脱离不了它作为一个独立监督者的作用而存在。众多的理论观点是通过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得出不同的现代审计动因。而本文主要是基于冲突理论对审计动因理论的进行探讨。

二、现代审计动因的主要理论观点

随着经济信息时代的发展,审计的出现,也带来了对审计的研究以及理论观点的归集,在现阶段,主要的现代审计动因理论有: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受托责任论、保险理论和冲突理论。其中,代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股东与债权人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代理成本,而高管为了减少这种代理关系下产生的代理成本,就监督委托代理双方签订一系列契约条款来实施的外部独立的第三方,即审计。信息理论认为,审计的作用可以使得财务信息更加可靠,减少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更具有透明性。受托责任理论认为,审计因企业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当受托责任关系确立以后,客观上就存在着授权委托人对受托人实行监督的需要。保险理论的观点则认为,审计可以降低风险,可以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到企业外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而冲突理论这种观点,它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由于人与人之间必定存在着利害冲突关系,而审计就是为了协调这一冲突而产生一项经济监督活动。

从上述几种主要的现代审计动因理论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受托责任理论还是保险理论,都带有人的主观因素在里面,也就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因为代理成本也是一种委托方与代理方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信息理论是由于存在着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潜在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不透明导致的,这也会导致冲突的产生。冲突从经济学上角度看,不是表面上的所谓的争执,而是一种个体或集体的利益矛盾。受托责任理论中,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如果没有委托人的监督和监管,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受托人就可能耗费更多的资源来完成任务,使得资源无法实现最优的配置,这种观点虽然称为受托责任理论,但这种理论也是因为一种潜在的利益冲突导致的。还有保险理论这种观点,都避免不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产生。

所以笔者认为冲突理论是现代审计动因产生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理论,正是因为利益冲突才产生了对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的需求。随着利益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冲突双方产生一种防范的需求;同时,企业与外部人员之间无法胜任独立于双方监督的工作,空间上的距离也使得经济业务与利益关系人之间产生分离,从而需要专业人士即审计师进行审计活动。所有的这些理论的源头,笔者认为都是基于冲突理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的。

三、基于冲突理论下的审计动因

利益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审计存在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利害冲突”。从冲突理论的角度看现代审计动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财务报表使用者相互间存在利害冲突;财务报表提供者与企业内部使用者间的利益冲突;财务报表提供者和企业外部使用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相互关系间存在实际或潜在的利害益冲突,导致报表提供者可能造假舞弊,报表的使用者对报表的可靠性也不确定。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利害冲突,才导致财务报表存在不可靠性,使人们不轻易相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在这种没有办法了解实情,就需要一个独立于他们之外的财务信息监督第三方即审计,以协调有关各方的利益损害。审计是用于协调社会关系的一项经济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通过独立的合理保证业务来维护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从冲突理论角度可以看出,协调冲突各方的利害关系是审计存在的关键,审计的本质就是协调财务报表相关利益方冲突的活动。它通过独立审查、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证,来协调财务报表有关各方的利害冲突。该种理论也较好地诠释了审计产生的动因,提示了独立审计的目的和作用。审计机构(人员)的产生也正是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在审计关系中,审计机构(人员)是主体,经营者则是客体。

四、结论

综上文所述,在冲突理论下,审计来自于解决各种利益冲突的需求。首先,财务报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他们之间存在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再次是由于公司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对公司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会持怀疑态度,因此也需要进行审查,证实其可靠性。最后是财务报告使用者间也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审计师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协调者”,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不管是哪种理论观点,都含有潜在的冲突因素在里面。

此外,冲突带来的影响也不一定会给组织带来不利的影响,它也可能成为有利于组织工作的积极动力,让管理者更多的鼓励有益的冲突,正由于冲突理论的不断深化,对审计的产生也带来了一定的动力。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利益对立是冲突的根源。处在不同地位、不同权力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在认知、沟通、行为、目的方面会产生差异,导致他们之间的冲突。而要解决这种利益冲突问题,也就有了起着监督与协调作用的独立于利益双方的第三者出现。(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崔孟修.审计动因论的修正[J].审计研究,2006,(5).

[2]周莉.经济掌视角下的现代审计动因探究[J].《财会月刊》,2009,(22).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对高质量会计信息需求的提高,2019年2月20日财政部发布修订审计准则的通知。本文在深入了解审计准则修订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审计准则的主要变化探究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进一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审计准则;修订背景;变化及影响

一、研究背景

为了进一步满足资本市场发展与改革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同时指导并规范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方面的新发展,并结合国情实现与国际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2019年2月20日财政部发出修订审计准则的通知,同年3月29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24项应用指南,该批审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已于2019年7月1日开始实行。

在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披露审计、应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和涉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1]。本文结合审计准则的修订背景,对审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进一步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文献综述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从CNKI(中国知网)上高级检索“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主题,可以发现41篇相关文章,具体见表1。从CNKI输入“新修订的18项审计准则”,发现至今只有两篇文章,分别是2019年4月20日《商业会计》发布的《动态》[2]和2019年4月15日由《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发表的《新修订的18项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发布》[1]。

现有文章多是基于2019年新修订的18项审计准则及24项应用指南之前发布的审计准则,如学者李小晴、陆曼华(2019)先对2016年财政部公布的审计准则修订前后的审计报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深入研究其可能带来的影响[3];赵勇军(2019)也是对审计报告准则以及审计报告工作进行分析,再去探究其影响[4];闫雯莹(2018)同样是重点比较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准则修订前后的变化,再去分析准则变化后对审计实务的影响[5]。

本文基于2019年7月1日起实行的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以及针对该批审计准则发布的应用指南,在深入了解其修订背景,明确准则修订必要性的情况下,探究其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工作带来的影响。

三、审计准则修订的必要性

(一)财务报告披露要求的增加

披露是指使用者提供的有关报告主体的有用的财务信息的程序,常用于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报表使用者沟通实体财务状况以及财务业绩见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随着财务报告披露的相关要求和实践的不断演变,通过披露提供更广泛且详细的决策有用信息,处理诸如模型、假设、估计不确定性和替代计量基础等事项,这对报表编制者和注册会计师等提出了挑战。同时,报表编制者、投资者和注册会计师往往会担心由此产生的大量披露某些情况下可能掩没相关的有用信息。鉴于披露对于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重要性,有必要改进准则对披露审计的指导。

(二)原审计准则的针对性不足

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识别出或怀疑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不包括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有关于履行保密义务的要求,但法律法规可能要求注册会计师就此向适当的外部机构报告,也可能规定注册会计师有权对外报告,注册会计师维护公众利益的宗旨也需要其对此作出恰当的考虑和应对。注册会计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往往存在困难和压力。为此,需要就注册会计师如何应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框架指导。

(三)内部审计重要性的提升

首先,内部审计活动和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地位等的变化使得内部审计已经成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内部审计人员与注册会计师双方有效的协调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效率。鉴于审计实践与内部审计环境的变化,需要注册会计师评价和利用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工作,以及评价和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直接提供的协助,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形成更扎实的框架,从而确定是否利用、在哪些领域利用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四、审计准则带来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一)财务报表披露审计准则

2019年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中,关于财务报表披露审计的相关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主要变化集中在对财务报表披露的范围进行界定,从而提高报表披露中的信息含量,为信息使用者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关于财务报表的沟通价值,进一步促进财务报表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指导注册会计师如何对财务报表披露进行专门的考虑,以提供更多与企业相关且更具决策有用性的信息。

(二)应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关于应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准则和应用指南,此次修订中主要增加的是在审计中如果发现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注册会计师根据法律法规或相关职业道德守则的规定,是否对外报告的要求。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常常面临发现有违法違规或疑似情形存在却受牵于保密义务,导致审计失败的案例。具体规定评价被审计单位应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恰当性、确定审计人员是否采取进一步措施等要求,可以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框架指导,进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三)涉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本次修订在旧准则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情形。随着内部审计环境的变化以及2013年由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直接提供协助的情形,可以有效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效率,进一步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二是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能否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利用的程度如何以及在哪些领域可以利用。这一变化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职业判断的框架,防止其过度利用或者不当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保障信息使用者权益的同时也降低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新修订的18项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发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4):39.

[2].动态[J].商业会计,2019(08):1.

[3]李小晴,陆曼华.审计报告准则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8):48+46.

[4]赵勇军.浅谈审计报告准则对审计报告工作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9(22):169+171.

[5]闫雯莹.CPA审计报告准则修订前后的比较及其对审计实务的影响[J].时代经贸,2018(13):46-49.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XSKY20109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员工满意度除了是衡量企业内部营销成效的重要指标,还是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寻找构建文化建设对策的主要指标,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员工满意度是重点研究问题,对这方面内容进行研究有利于优化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提升员工满意度,而员工满意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发展,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做好文化建设工作是关键。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满意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完善、对员工工作规划有所忽视等,因此基于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满意度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的相关概述

企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指基于公司内部产生的环境与传统文化,这里所提及的传统文化涉及企业情感、思想与意识等,是企业在进步发展过程中日益养成的做事规则及指导思想;从广义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指公司建立至目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广泛意义的概念除了涉及企业文化的内容,还涉及企业其他部分,如管理模式与有形资产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企业工作范围、企业内部员工榜样、和谐的文化传统与从上至下的文化网,这四个方面分别反映出企业的四大特征要素:企业外部沟通、企业重要人物、社会形象与信息传播途径,这些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发展,对员工工作起着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学者对企业文化定义的分析与探究,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中日益养成的做事规则,及树立的指导思想,反映企业内部活动及社会形象。

基于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满意度的相关策略

加大对员工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时较注重以人为本的方式,所以为了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员工满意度的有效提高,企业需要加大对员工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在日常工作中,企业需要做好指导工作,除了要鼓励员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引导员工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自身实况的基础上有效规划自身职业生涯,且在员工规划职业时,企业需要及时给予他们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发展得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企业员工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但同时也激发了员工自我意识,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投入到工作之中,主动进行职业规划。另外,企业在培养员工职业修养的同时还要帮助员工有效规划晋升途径,为员工提供自我提升、自我锻炼的机会。

健全企业文化建设。毋庸置疑,企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起着熏陶员工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行为建设的,同时对行为进行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是优化企业内部群体活动、改善员工人际关系、满足全体成员实际需求的有效途径,所以企业要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使创建的企业文化可以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进一步提升员工凝聚力,同时企业文化还可以增强员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创建愉悦宽松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凝聚力。而企业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创建高效、交流、协作工作团队,促使员工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绩效考评体系,主要是为了保障绩效评价的合理性与公平性,让员工有更好的体验。企业需要遵循相应规范对员工进行考核,有效结合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同时需要将绩效考评结果视作员工晋升、提薪等的主要依据,此些项目密切相连着员工利益,此些结果对员工切实感受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员工对合理、公平的感受。员工满意度对绩效评价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对企业岗位进行科学设置。企业岗位设置及组织结构的完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既可以增强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又可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优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自身发展实况的基础上有效制定人才培养策略,及时实施五项工作,即明确岗位名称及其工作内容;明确岗位编制数;为每个岗位分配合格的人员;明确岗位职能;明确岗位责任。同时,企业内部要对科学配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除了要防范资源过剩,避免出现工作中人多事少的现象,还要防范资源不足,而对企业工作开展起着制约作用。企业要为各部门构建交流桥梁,加强它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尽可能地加深员工对合理、公平的感受。

制定完善的员工薪资福利体系。从本质上来说,员工薪资福利体系完善的目的在于创建合理、平等的薪资福利体系,外部与内部的核心都是保障企业和谐运作,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所谓外部公平,指的是企业薪资福利体制基本达到了社会薪资福利体制的要求,可以说是二者之间相对公平;所谓内部公平,指的是企业各层次员工无论是收入还是福利都可以保持相对公平。马斯洛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即从层次较低的生理需求逐步上升至安全需求与社会需求,进而再至自尊需求,最终上升至层次较高的自我实现需求。薪资需求属于层次较低的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员工对高层次的实际需求,使他们既得到了丰厚的薪资,又得到了尊重,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总而言之,基于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满意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實意义,不仅可以完善企业管理,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之当前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满意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理解企业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制定提升员工满意度的策略至关重要,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背景下,随着全面改革的逐步深化,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将信息系统审计加强完善能够有效促进保险公司的健康长久发展。信息技术当前在各个行业发展中都有着渗透,企业的发展想要得到快速迅捷的目标实现,就要能够将信息技术得到熟练创新的应用。本文主要就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就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和审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就完善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的优化策略实施进行探究,希望对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保险公司 信息系统审计 内容

一、引言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是在信息社会环境下从传统的审计进行逐渐发展的新的审计,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对审计的效果的优化,能够将企业的财务方面的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对于信息系统审计主要还是来自于电子数据信息处理,通过财务数据电子数据的处理将财务管理高效的进行,在当前的企业竞争下,通过信息系统审计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加强这一层面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分析

(二)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分析

信息系统审计在保险公司运营中的应用有着其重要性,信息系统审计作为是法人治理重要手段,将其在保险公司中的有效应用就能够保证保险公司财务方面的科学发展。信息系统审计也是对信息系统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工具,信息系统可靠性也需要有信息系统审计进行保证,另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也需要信息系统审计的保障[1]。信息系统审计的应用是保险公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将会计处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得到有效加强。另外,将信息系统审计在保险公司中的应用能够鉴证电子化数据真实可靠性,对数据实时审计需要信息系统审计。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分析

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有管理流程审计以及技术平台审计,信息系统的项目审计以及生产系统审计等几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在管理流程审计层面,信息技术管理流程审计最为主要的就是评估和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信息技术规划,以及对信息系统取得制度及流程的评价等层面。另外在技术平台的审计内容层面,这是对信息技术基础平台运行和安全管理进行的评估,以及硬件运行和安全管理等各种内容的评估[2]。再者就是信息系统的项目审计层面,信息系统项目审计是对项目管理以及监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的。最后就是对生产系统的审计,是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吻合审计,以及评估数据的访问权限等等。

三、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和审计流程分析

(一)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分析

从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层面来看,审计前的调查阶段审计人员要能够对保险公司综合业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能有深入化的了解,并要能够对系统基本架构充分掌握。其中在业务授权以及审批控制审计层面有着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测试过程两个层面;而在数据输入控制审计内容以及数据处理逻辑审计和数据输出控制审计内容上也是由审计目标和审计测试两个内容相构成。

(二)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审计流程分析

从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审计流程层面来说,主要分为准备、实施、审计报告这几个流程。从准备阶段来看主要是基础,是对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进行的调查,从实际的内容上主要有对信息信息审计目标的明确以及对审计单位相关情况而定调查和初步风险的评价等。然后就是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以及调查和了解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固有的风险进一步评价,还要能够评估被审单位内部控制,最后就是进行编制审计的计划然后向管理层递交审计计划书[3]。

再者就是具体的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要能够有具体的审计目标没在对系统的输入权限以及数据格式等相关内容检查之后,对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得到有效明确保证。然后根据投保单确定保险的事故以及进行划分保险的责任,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能够通过观察法审计人员可到现场对输入数据操作的情况进行观察,对各个层面的问题要能查看是否是合理的。然后就是通过测试数据的方法可以通过审计人员对真实业务设计虚拟数据然后提交到系统实施处理,对所输入的数据查看是否是重复操作。最后就需要采用数据的验证方法在对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查看之后对数据的完整性要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对于信息系统的审计报告的阶段,就要通过整理评价搜集到的审计证据,以及对这些证据进行复核,还要能够对审计结果加强评价并形成审计的意见编制成审计报告形式。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通过审计深远对数据操作过程进行查看,并和现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展开座谈会等。也可以通过文档查阅的方法对输入的数据界面格式的简单清晰等问题进行查看[4]。

四、完善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审计的优化策略

针对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审计当前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这就需要信息系统的审计人员积极的参与到生产系统的建设中来,要能够让生产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专业化的审计指导。这样才能为之后的系统投产之后,在审计的工作上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保险公司要能够在外部的审计方面通过将专业审计机构实施引进并和外部的财务审计得到有效结合,对管理层的局部问题得到有效重视[5]。然后在具体的稽核业务过程中,审计范围能够确定为管理层所关注的风险控制点。

另外,对于我国的相关信息系统审计的准则体系要能得到完善的制定,并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加以完善,将系统性以及结构性的原则得到充分重视。并要能够加强和信息系统审计相配套的立法,在电子商务以及电子政务以及网络经济的相关立法层面要能得到充分重视。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再者就是要能在信息系统方面提供统一的审计接口,将会计软件进行规范化处理。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的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审计的完善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加强,随着信息化成都的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化以及体系化和程序化目标也逐渐得到了实现,在此过程中就要能够进一步促进保险公司的财务方面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以及应用的重要性等层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希望能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李国华,邵求明.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看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4(02) .

[2]邓春梅,李嘉明,马宁.信息系统审计及其相关问题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3]杨洋.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作用和意义[J]. 辽宁经济. 2014(10).

[4]万建国.信息系统审计——未来审计的重要内容[J]. 中国审计. 2013(11).

[5]余念祖,陈涛.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与实务[J]. 湖北审计. 2014(03).

作者简介:林伟璇(1980-),女,海南省海口市人,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职务:高级主管,研究方向:审计学。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医院应当积极完善与创新财务管理工作,这也是提高医院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医院要充分高度的注重财务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来临时实现财务管理任务迈向智能化的目标,对此要定期培训医院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员工,最大程度地建设优秀的财务管理团队,从根本上提高医院整个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将从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分析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医院财务管理;措施探究

在医院管理机制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醫院的财务管理职能逐步深化与演变,作为医院管理的关键领域,财务管理可以深远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其目标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资金管理。鉴于医院的财务数据资料日益激增,管理技术也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因此,财务管理应当高度注重资金分配与筹资等问题,提高资金管理与使用的效率,以更好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促进医院的正常有序运转,以最大化的实现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

一、大数据时代医院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内部财务监管体制

不同于其它事业单位,医院财务不光涉及到医疗费用、设备及医药管理,还离不开国家的财政支持。所以,医院财务管理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极其庞杂的管理体系,必须要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才能保障会计核算任务顺利有序完成。而鉴于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可能会影响医院相对落后的财务管理系统,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愈发明显与突出,无法真正达到现阶段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这种财务管控系统方面的疏漏,造成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普遍不高,且财务管理问题和状况频发,从而降低了医院整体的运营效率。

2.财务管理风险意识薄弱,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部分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意识匮乏,因此难以询查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更深层次的漏洞。尽管某些医院的人才结构有重大改变,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队伍状况尚未有明显改观,以至于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与财务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或较高的专业业务素质,财务事项繁忙而较少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财务知识无法及时更新,阻碍了财务工作的良好进展。有的机构只注重财务人才的引进与医疗人员的培养,却造成财务管理人员不熟悉现代的会计理论和系统,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的整体运行无法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3.数据信息整合能力欠缺

当前,我国医疗事业改革的顺利推行,增强了医院的社会性,如果要充分发挥医院的社会功能,应当大力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数据分析和专业化知识能力,逐渐加强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模式。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我国的大部分医院仍然采用以往比较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造成难以有效保障一定的医疗数据,最终导致某些医疗或临床实践的数据信息被搁浅,最后产生资源浪费的问题,此外也非常不利于患者自身的治疗。

二、医院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1.合理实施药品物资管理策略

医疗药品的质量关乎到就诊患者的身体健康,药品的储备量必须得到充分保障,进而满足病人日常的治疗需求。在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下,医院药品仓库的不同物资数量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传送给财务部门,财务人员能够根据各种药品的特性、需求量及市场供应现状等,针对药品物资的储备能力制定采购计划。按照各种药品的日需求量和采购时间制定一般的库存药品基础储备量,如果遇到由于采购不及时导致的突发性需求量,可以上浮一定的标准作为药品物资的最佳储存量。大数据的时代特征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以便熟悉不同药品物资的可储存性及市场供应状态信息,实时更新与维护,实现信息化背景中持续管控药品储备。

2.注重分析财务的运营风险,完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医院的运营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只有做好运营风险的分析与处理,才可以及时控制这些风险,降低医院财务的经济损失,继而确保医院能够健康顺利地发展。医院管理人员还需要注重完善管理系统与成本核算体系,有效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医疗工作人员还应当挖掘自身的潜能,改善本职工作的效能,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在合适的阶段购置恰当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并确保每一笔资金均能获得妥善利用。另外,医院还需要制定一系列财务、绩效与薪酬考核制度,强化管理医疗人员的体系。

3.优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财务预算应当按照医院的工作规划进行编制年度收支计划,并有效调控资金运营。医院的财务预算需要遵循积极稳妥与统筹兼顾两个原则,保障统一监管医院的收支状况。针对优先引进的重点项目需要预先设置资金,以保证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安排。医院应当制定出一整套预算流程章程,首先要合理有效地编制预算报表,制定时必须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避免预算赤字。其次要严格审核与执行预算,保证其完整和真实性。再次要严格分析预算并考核绩效,结果不但可以真实反映收支情况,还能体现出社会效益、成本控制情况以及业务项目的完成进度,这些信息对于医院的管理决策层都具有现实意义。

三、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完善与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渠道。因而,医院需要十分注重财务管理任务,在大数据时代下实现财务管理的智能化,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参考文献:

[1]袁伟锋. 大数据时代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探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7,(08):108-109.

[2]王丽. 大数据时代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探究[J]. 时代金融,2017,(20):229+232.

[3]袁俊. 浅议大数据时代下的医院财务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2015,(08):225-226. [2017-09-13]. DOI:10.16266/j.cnki.cn11-4098/f.2015.08.193.

[4]杨承志. 大数据时代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改革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6,(19):180. [2017-09-13].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供电公司的业务属性商品化越来越明显,对电力市场营销水平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积极发展电力市场营销,不仅可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市场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辅助电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本文将从企业本身和对外两个层面分析电力市场营销的作用,然后对电力市场营销应采取的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供电公司;市场营销;作用;策略

随着电力行业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供电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发生了重大变革,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不断改进,极大的促进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供电部门受传统管理水平的制约,其市场化改革还未渗透到各个环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本文将对供电公司电力市场营销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营销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1 供电公司的电力市场营销作用分析

1.1 电力市场营销对供电企业的作用

第一,企业塑造品牌形象需要电力市场营销。营销部门是供电企业对外服务的唯一窗口,承担着企业社会责任的重任。企业通过营销部门开展营销活动,可提高营销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对外窗口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国家电网这类大型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可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持续发展。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需要电力市场营销。电力企业的核心产品是电力产品,其经济效益是以电力产品的交换而实现的。企业要实现经营目标,争取市场主动权,必须扩大市场销售量,否则难以取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电力企业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客户,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状况做出合理调整,为客户提供质量合格的电力产品,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第三,是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需要。供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产品或服务,以获取基本盈利。供电企业要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必须开展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积极拓展市场,并可通过电力市场营销活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对市场需求进行层次划分,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供参考。

1.2 电力市场营销对外作用

第一,电力市场营销可促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电力部门体制改革之前,厂网一家,属于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两部门资源共享,共负盈亏;体制改革后,厂网逐渐分离成两个平等的主体企业,成立了供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各部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发电企业负责发电业务;而电网企业则负责输电、配电和售电业务,电力市场营销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内容,营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电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能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造成深远影响。

第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发展电力营销。电力工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对各部门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影响重大,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要为自身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可使企业更好的执行国家各项发展政策,这是电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典型代表。节能减排是当前生产和发展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而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能为节能减排的实现奠定基础。

2 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探究

2.1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电力营销策略

市场细分理论就是根据电力客户的特性将电力市场分为多个子市场的过程,不同的标准,划分类型也不同。

2.1.1 基于信用度等级的细分营销策略

用电客户故意拖欠电费的现象较为普遍,供电公司可以此为依据,对用电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划分,划分主要参考的指标有历史缴费记录、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企业用电秩序、用电设备安全状况等。一般可分为信用度等级优良、一般和较差三个级别,对优良用户可提供必要的服务项目外,还可提供相应的辅助技术服务,如消除用电故障、供电设施增容、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优先特权;对于等级一般的客户只提供法定服务项目;而对于等级较差的用户,可在供电紧张时段,将这部分企业排入让峰、限电、拉闸的第一序位。

2.1.2 基于市场份额等级细分的营销策略

不同用电客户对供电質量要求不同,电力负荷要求较高的用户有医院、政府;可靠性一般的为企业、公共组织;最差的为居民客户和农村客户。以大客户为例,对高压大客户而言,提供安全、可靠、持续的供电是基本服务,除这一基本服务外,还可实施的营销服务策略有:客户代表向大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差异性服务;缴付电费的便利设施、定期走访、“零延时”服务等,并且大客户还可享受免费的电力安全知识培训、定期检查配电设备等一系列附加服务。

2.2 电能产品和电价策略

供电企业要提高电力市场营销水平,可通过电能品牌战略和电价策略实现,品牌战略也成为形象战略,主要从提高供电质量、可靠性、服务满意度等多方面入手;电力市场营销是展示形象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逐渐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对外交流窗口;价格方面,可通过减少用电管理的中间层,加大不合理收费的整顿力度,规范电价管理,禁止多头收费,减轻用电客户的经济负担。

2.3 其他策略

除以上策略外,供电企业还可通过电力促销策略、供电服务策略、开拓用电新市场策略等多种方式提高市场营销水平,逐渐构建全范围、立体化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需要,促进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3 结语

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会继续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因此电力产品的商品属性比重会越加明显,电力交易将成为一种普通大宗商品交易,这就要求我国的电力部门应由原来的生产型向营销型逐渐过渡,电力市场营销也将由原来的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供电企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进市场营销模式,从制度、组织、资源配置方面不断创新,以提高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服务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丽娟.某电业局“十二五”时期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许登月.电力市场营销在电力企业中的定位与作用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03:78-80.

[3]付蕾蕾.三门峡供电公司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4]赖鑫.浅谈供电公司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2:186.

上一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