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生感悟范文

2024-07-09

谈人生感悟范文第1篇

年少的春节在微笑中如昨天似的浮现眼前。澄澈的如一汪碧水,如一面明镜。我的故乡在豫西新安的黄河岸边,偏僻的山乡,远离县城,那时过年的日子,虽说没有一丝奢华,却氤氲着一种快乐和幸福。那里有洁白而静谧的云天和望不到源头的黄河,有淳朴的乡亲和天真可爱的小伙伴们。每到过年,这山这水这里的乡亲都会给我无边的快乐。那是我的记忆,它并不遥远,却伴着那颗自由纯朴的心,融入我紫色的记忆。眷眷的思恋深处,我怀念的是春节时在父母的膝前,展现自己粉红的新衣,背诵刚刚学会的唐诗,等着他们的夸奖,收获如过年一样的欢乐。喜欢外婆和母亲春节前忙碌的身影,一道道美食的浓香流溢在小屋的各个角落,让这平凡的农家小屋洒满温馨。小小的我围在她们的左右,尽管做不了什么家务,帮不了大人多大的忙,但也喜欢听命于大人们的呼来唤去,替他们拿个小东小西什么的。忙累的时候,母亲柔柔的手会摩挲着我红红的脸蛋,说着赞美的话语,我会以骄傲的殷勤加倍回报母亲。

也喜欢自己小巧的手卧在父亲宽大的手掌里,像只快乐的鸟儿任意飞翔。春节快要到来的日子,父亲会带我畅游在琳琅满目的商场,让我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父亲的疲惫会因我们的欢欣而消融。我喜欢春节穿上新衣,尾随姐弟在大街小巷疯跑,至真至纯的游戏,快乐的想笑就笑,想跳就跳。年夜的欢聚,欢声笑语和着饺子的热气,沐浴在父母的笑容里,我们贪婪地吞吃着可口的饭菜,常常忽略父母因连日劳累的倦容。这些丝带般的牵挂,缠绕着过往的岁月,丝丝缕缕的柔情浸润着我烂漫的初心。

谈人生感悟范文第2篇

体育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师们对“合作学习”一词耳熟能详,它受到大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老师们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勿庸置疑,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一种优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手段,它不但促使学生达成了教学目标,更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前不久我的一堂课中,在运用合作学习的过程前后出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案例过程】

一、观察学生们在活动中出现的状况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进行过迎面接力的游戏,对这个游戏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要想获得游戏的胜利,就要求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有快速的奔跑速度或者跑出自己最快的速度。今天,我们还进行迎面接力的游戏,只是老师在游戏中多加了一个道具:小足球。我们利用小足球,进行一回传球迎面接力。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动动脑,认真想一想,多了这个道具之后,要想在游戏中取得胜利,除了跑的快这个因素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取胜。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游戏好不好?

生:好…(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了起来)。 师:好。大家迅速按照老师的要求站好队。

学生们迅速按照老师的要求站好队,排尾每人手持一个小足球。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希望游戏快点开始。

当我的哨音想起之后,同学们开始了游戏,我就观察他们出现的各种情况。有的组在传球的时候,小足球滚落到别的组;有的组两个相邻的同学之间没有顺利的进行传接球:后一个同学把小足球放到前一个同学的两小腿之后,但是前一个同学因为和后一个同学站的比较远,不能立刻把球拿到,浪费了时间;有的同学在拿到球之后马上喊出前面的同学名字,说:“***,快准备好”。

很快,一轮游戏结束了。

师:大家在游戏中都出现了什么状况? 生:“老师,我们有…,有…”(学生通过一轮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自主的参加了锻炼,但是也出现了各种情况)。

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入合作

师:老师听到大家说出了自己出现的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也发现了大家的这些问题。在老师告诉你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请大家先看一看这个组是怎么做的。

我请获胜组进行了展示。展示完后,我问其他组的同学:“你们从他们组的展示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这个组里面有同学先说了一句话:“大家的距离不要太远,靠近点,好传接球。” 生:在传接球的时候,每个人都很专注的看着来球方向。

生:有的同学在传接球的时候喊着下一个接球同学的名字,让他早作准备。(学生们的话语,逐渐的靠到了我的课堂主旨上——合作出成效)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也看到了不少,那么,谁能告诉我,他们的展示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合作的好,就不会出现问题,就能取得胜利。

师:说的真好,一个“合作的好”说出了他们获胜的法宝。那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做到呢:眼睛全神贯注的盯着来球方向;传接过程中相互提醒;相互之间的距离适中。此外,在跑动时身体千万不要后仰,保持正直或稍前倾。能不能做到啊?

生:能…(学生们满脸收获至宝的喜悦,只待把它运用到新一轮的比赛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那我们再来一轮比赛,看看哪个组能把这个法宝用到实处,好不好。 生:好…(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一个个兴奋的摩拳擦掌)。 …… 【案例评析】

新课标要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个案例中,体现出来这一点。本案例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让学生去发现,去说,去总结——原来,要想获得胜利,合作是我们制胜的法宝。我运用比赛的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利用每一轮比赛后的优胜组展示,让学生自主的发现合作的优势,使他们在后面的比赛中自觉的把多种形式的合作运用到本组中去,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合作能最大化地发挥个人潜能,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在合作小组共同愿景的指引下,小组成员之间增强沟通,互信合作,从而赢得最大化的团队绩效。小学生们对于“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报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的道理耳熟能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十分薄弱,在学练过程中我们通过互相合作,可以使学练过程顺利进行。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之后,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能比较容易的把合作学习这种体育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逐步的引入到学生的学练活动中去。

谈人生感悟范文第3篇

一、引导学生从自然中体悟人生的不同状态

我国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说:“生活的不安定是一个原因;喧嚣扰攘的生活使大家的心情变得浮躁, 很疲劳, 活得很累, 他们需要休息, 需要安慰, 需要一点清凉, 一点宁静。”[3]因此, 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远离喧嚣、浮躁的人生, 去追寻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

我们在教授《荷塘月色》的时候, 需要引导学生体悟生命的状态—宁静, 需要引导学生跟随作者一起走进静美的荷塘世界, 走进作者在江南采莲典故中寄托的“荡着小舟, 唱着艳歌”的安宁、祥和的理想生活方式。又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 作者在文字的骨髓里融入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那种多愁善感的抑郁气质, 以个体体验的方式, 通过对孤独北平那些最不起眼的秋之物的触觉化的描写, 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深深的怀念, 而其中出现的喝茶和“秋雨话凉”的两个场面则更是透露出了对故都北平底层人民的那种传统的悠闲的生活方式的眷恋之情, 是作者的精神的依托。因此, 故都的秋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作者的精神故土的象征, 对故都之秋的种种的怀念其实是对这种精神故土的向往。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生命里的过程, 探讨这种精神寄托的现实意义。

二、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正确面对人生的困境

根据“课标”的理念, 语文教学固然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但更需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 而“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 具有复杂的心理特点, 一旦面对挫折便束手无策或消极应对”。面对高中生承受挫折能力差的状况, 语文教学更需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面对人生困境这一任务。比如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词人,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词中开创了独特的写作典范, 更因为他们在词中描写了处于困境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复杂心境, 开出了走出人生困境的不同良方, 使词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是高中生学习如何面对和走出困境的典范。因此, 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时, 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词人面对人生困境乐观旷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

现在语文教育又出现了一类主张, 比如要“确立知识在语文教育中的应有地位, 语文教学的问题可能与人文性的关系不大, 或者说本来就无关乎人文宏旨”, 主张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教学上。不可否认, “课标”也认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具有工具性特点。但课标更明确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经过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高中生处于向成人过度的阶段, 教育传递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高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作品的人文内涵, 贯彻人生教育理念, 需要引导学生发掘作品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做人的品味。

三、引导学生贴近社会生活, 关怀生命, 讴歌人性美

《论语·述而》篇说:“子以四教:文, 行, 忠、信。”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 其中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行”就排在第二位[6], 而他的七十二弟子很多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努力实现孔子以仁治国的理想。孔子在談論詩時說:“詩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由此可见, 孔子的教学把“文”放在第一位, 进而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联系。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 “文学作为交往的特殊话语, 有助于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可以看出, 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悟。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 个体的人生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现代高中生普遍缺乏社会生活体验、责任感及对他人的关怀, 诸如“小月月事件”、“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坐公交”等反映人性冷漠、人文关怀缺失的不良思想正扩散到了青少年群体中。高中语文教学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文学教学, 教师面对的却是一篇篇最能反映作家思想的文学作品, 而很多作品正反映了作家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怎样成为合格的社会人的思考。因此,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贴近社会生活, 关怀生命, 讴歌最美的人性, 培养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阅读鉴赏”部分65篇作品中, 其中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包身工》《我有一个梦想》《祝福》《热爱生命》《边城》等作品涉及到了从社会中关注生命和人性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部分有近18%的篇幅或从正面, 或从反面涉及到了社会、人生问题, 基本贯穿了一条探索完善人生和人性形式的主题。这不仅体现了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 而且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理念。

因此,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工具性”的特点之上, 进一步强化作品的“人文性”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怀生命, 培养一种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新课改理念下, 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贯穿人生教育的理念, 强化对作品中人文精神的解读,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关键词:阅读教学,引导,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2011)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名教育出版社, 1994:11-12。

谈人生感悟范文第4篇

同学们: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学规范,守则,见行动》。2015年,教育部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做了最新修订。最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20条,《守则》有9条。学校规定,从本周开始,各班都要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规定,深入领会其精髓要领。把纸上文牢牢根植入我们的大脑,规范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行为规范,守则,是我们每个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又是促进我们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运用“守则”“规范”来指导、评价我们的行为。做到:技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又能对同学的行为进行评价。正确区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些行为值得模仿,那些行为需要制止改正。

比如小学生守则第二条规定: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习惯。这一条既阐明了对待学习的态度,要好学多问肯钻研。还交给了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索,养成阅读的习惯。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终身大事。

“好学”就是自觉主动的去学习,不需要家长,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费尽心思的想办法督促。它应是一种内在主动的行为。凡是让老师逼得,家长打的都是被动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更谈不上是好学。古有“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闻鸡起舞”好学的美谈,今有好多穷困学子立志求学的故事。都说明“好学”才是对待学业正确的态度,同时也是可贵的品质。因为这世上根本没有不劳而获。所以,请大家也不要试图妄想“不听讲,不读书,不思考,不做作业”就能学业有成,一举得名。

不光要好学,还要多问,肯钻研。学贵有疑,学贵有思。在学习中有疑问,更是可贵,说明你在思考,你在探索。遇到疑难问题,不要害怕,要善于请教,主动询问求解,肯钻研。带着这样的精神态度去学习,会使你越学越轻松,越学越聪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多人,总是在奇怪,为什么同样的起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智慧,有的人学习那么优秀,每次考试总能拿前几名,而表扬离自己却像梦一样遥远?我想,这就要问问你自己对待困难的态度了?你是刻苦钻研,主动克服困难呢?还是在等待,抄袭,只求一知半解,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说道“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表见解”你都做到了吗?如果没有,那你就要对自己说:从现在起开始改正,不断提醒自己,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成功也会属于你。失败都是有原因的,你要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负责。凡是威慑与老师的威严,假装听讲的样子,都是无效的听讲学习。

谈人生感悟范文第5篇

一、深刻体会“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会议精神,全面深刻领会内涵和意义。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就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坚持以“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线,以“转作风、促发展”为核心,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深钻细研真领会。制定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开展“有内容、有特点、有特色”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满足于文件文章读过了,基本观点了解了,掌握得也差不多了,而不愿深钻细研,导致学得不深,学得不透,难以致用。必须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时时放在心上,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心得体会,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二是坚持全面掌握学完整。必须坚持全面学、系统学,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满足于浅尝辄止,片面掌握,一知半解。要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指导实践。

三是坚持追根溯源悟深透。学习相关理论,不能满足于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寻理论之根,溯实践之源,在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中体悟其真谛,从而深刻认识活动开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四是坚持联系实际求实效。要以求真的精神,深入钻研;要以务实的态度,深入社会生活。不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必须从生动的实践中领悟其科学性和真理性。

谈人生感悟范文第6篇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 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快乐中学习, 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抓住教学的“动点”是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动起来的基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 我首先在教室表演了抛接沙包, 一个、两个、三个, 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 同学们为我鼓掌, 失败为我叹息。此时, 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 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 当我刚停下, 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 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 全班一下提出了3 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放飞学生心灵,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 设计实验方案, 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2 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动点”发挥

2.1 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挖掘“动点”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 所以, 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 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 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 但要折得好, 飞得远也不容易, 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 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 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 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水到渠成。此外, 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 学习相关的知识, 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

2.2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 来激发“动点”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动脑筋, 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 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 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 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现教学目标, 提供了条件。

3 巧妙设计“动法”, 提高生物教学水平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 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方法。

3.1 激趣法

进行目的教育, 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但更重要的兴趣培养还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教学内容, 对于一些易使学生感到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单调枯燥的知识, 可在讲授课程之前, 恰当地灵活运用直观教具;例如, 在讲授种子结构之前, 先组织学生观看双子叶, 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幻灯片和实物, 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总结结构特点的区别, 可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 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若能恰当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寓教于趣, 寓教于乐, 便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 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2 实验活动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生物教学只有重视与实际的联系, 加强教学中的实验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在安排实验方面, 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讲课与实验同步。如叶片的结构, 心脏的结构等实验, 当堂讲, 当堂做。二是将部分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外实验。

如:在校内外种花, 种草, 植树, 饲养小动物等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想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中差生的转化不容忽视。而要提高中差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除在课堂上利用直观教具、生动语言、启发谈话等方法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外, 更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多参与课外科技活动。

总之, 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 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 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 才能养成探索, 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 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作为非中考科目, 学生学得轻松, 乐学、爱学。事事有度, 适度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 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 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而“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大都冠以“课外”前提。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在教学中尝试这种做法:通过教学设计抓住动中的“动点”, 设计好“动法”,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动点,动法

参考文献

[1] 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惠青.我国活动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代序) [Z].

[2] 愉快教育[J].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上一篇:体育课计划范文下一篇:体积与容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