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招标机构工程建设论文范文

2024-07-21

项目招标机构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章 受理和初审

一、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申请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应填报《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申请书》(附件Ⅰ),并按《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第12号)(以下简称《办法》)第九条规定,向省级交通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省质监机构)提交申请材料1份。

二、省质监机构收到申请材料后,应按照《办法》第十一条要求进行认真核查,及时作出书面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所申请的等级属于部质监总站负责评定范围的,省质监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工作。对于受理的,退回申请材料中相关材料的原件,出具核查意见,并将申请材料转报部质监总站。

三、部质监总站或省质监机构(以下简称质监机构)对受理的申请材料应按照《办法》第十二条要求进行初审。初审发现问题需要澄清的,质监机构应当通知申请人予以澄清,并出具“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申请补正通知书” (附件Ⅱ-1);初审不合格的,质监机构应当及时书面说明理由;初审合格的进入现场评审阶段。

四、增项申请

(一)增项申请应填报《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申请书》中增项相关内容。

(二)增项申请必须以检测项目为单位,不得申请单个或多个参数的增项。

(三)增项原则上应是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范围内的检测项目,特殊情况下可对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范围外但在现行交通行业标准、规范内规定的检测项目申请增项。

(四)增项数量应不超过本等级检测项目数量的50%,增项检测项目对人员、环境等对应条件的要求应在申报材料中体现。

五、同一检测机构申请多项等级

(一)同一人所持的多个专业检测资格证书,可在不同的检测等级申报中使用,但不得超过2次。

(二)除行政、技术、质量负责人外,其他持单一专业检测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重复使用。

(三)不同等级的专业重叠部分检测用房可共用,不重叠部分检测用房必须独立分别满足要求,以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不同等级专业重叠部分的仪器设备可交叉使用,但对用量大的仪器设备应有数量规模要求,省质监机构初审时可视具体情况掌握。

第二章 现场评审

第一节 现场评审准备

一、现场评审时间一般为2天,现场评审专家组人数一般为3~5人。如申请人申请多个资质或申请1个资质另加增项检测项目,评审组人数可适当增加。现场评审专家组设组长1名,负责主持现场评审工作。现场评审过程中,质监机构可派员进行过程监督。

二、现场评审5个工作日前质监机构应向申请人发出“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现场评审通知书” (附件Ⅱ-2),属于部质监总站评定范围的增项申请,由部质监总站向申请单位所在的省质监机构发出“试验检测项目评审任务书” (附件Ⅱ-6)。

三、现场评审专家组由质监机构在其所建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被选专家与被评定的检测机构有利害关系的,在现场评审前应主动向部质监总站提出回避。

第二节 现场评审程序及内容

一、预备会议

在首次会议前,评审组长应组织预备会议,明确现场评审计划及专家分工,提请专家现场评审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参加人员:评审组、监督人员

二、首次会议

(一)介绍评审任务和依据。

任务:按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等级评定现场评审通知书》或《试验检测项目评审任务书》,对被评审检测机构做出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现场评审,提出现场评审意见。

依据:《办法》和《公路水运工程工程试验检测等级标准》。

(二)介绍评审组成员组成,宣布现场评审计划考核内容和人员分工。

(三)对检测机构提出评审工作要求。

(四)检测机构随机抽取现场操作项目,并随机指定操作人员。

(五)检测机构负责人介绍机构总体情况。

参加人员:评审组、监督人员、被评审检测机构主要人员。 评审组需填写完成《现场评审会议签到表》(附件Ⅲ-1)和《现场试验项目委托单》(由机构准备)。

三、现场总体考察

现场总体考察的目的是从宏观上评价检测机构总体状况,评审组可按试验检测工作流程,重点考察:

(一)试验室面积、总体布局、环境、设备管理状况等情况。

(二)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三)对环境、安全防护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

四、分组专项考核 按现场评审计划及分工,评审组成员分档案材料组、硬件环境组和技术考核组分别进行专项考核。3个小组在现场评审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应相互协调、配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确保现场评审客观、全面、准确。

(一)档案材料组。

通过对档案和内业资料的查阅考核申请人的业绩、检测能力、管理的规范性和人员资格等情况。内容包括:

1.查验试验检测人员的职称证书、检测资格证书是否真实有效,检查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资格以及试验检测人员的专业配置是否满足要求,试验检测报告的审核、签发人是否具备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

2.检测机构是否为所有持证试验检测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且办理三险。

3.所有强制性试验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和试验检测报告或模拟检测报告是否齐全,抽查不少于10%的强制性项目和5%的非强制性项目检测报告的正确性、科学性、规范性。对于有模拟报告而无业绩的项目,检测机构应提交比对试验报告,或由现场评审专家组织比对试验进行确认。

4.试验检测项目适用的标准、规范和规程是否齐全且现行有效。 5.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是否齐全、合理,运转有效。 6.收样、留样和盲样运转记录是否齐全、合理。 评审组需填写完成《检测机构试验检测人员审查表》(附件Ⅲ-3)、《检测机构检测报告核查缺陷表》。(附件Ⅲ-5)

(二)硬件环境组。

通过现场符合性检查,考核检测机构硬件实际状况是否与所申请材料的内容一致,是否满足等级标准的要求。检查的主要内容:

1.试验检测场地的面积是否满足要求,检查被评审检测机构用房的产权,若是租赁,租赁合同是否长期有效(租期≥5年为长期)。

2.逐项核查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运行使用状况,与申请材料是否符合。强制性设备不得缺少;非强制性设备配置率应不低于80%,低于此比例的按每缺1台(套)扣0.5分。

3.仪器设备管理状况,逐一核查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维修记录、检定/校准证书。重点核查有疑问仪器设备的购货凭证(购货发票和合同原件)。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具有所有权,不得租赁。

4.试验检测场所是否便于集中有效管理;试验环境是否满足要求。

5.样品的管理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评审组需填写完成《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查表》。(附件Ⅲ-4)

(三)技术考核组。

通过现场操作考核,检查试验检测人员能否完整、规范、熟练地完成试验检测项目,从而评定申请人所具有的实际试验检测能力。

现场操作考核工作要点: 1.提问考核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业务和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

2.检查操作人员的检测证书,确定是否为所申报的人员,避免替换。

3.观察检测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是否完整、规范、熟练。 4.通过提问或问卷,随机抽查试验检测人员相关试验检测知识。 5.审查提交的现场操作项目报告的规范性、完整性。选2份作为《现场评审报告》附件。其余封存,留检测机构备查。

6.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检测项目,如基桩等应对所有操作人员加强现场操作考核,并在证书上确认。

评审组需填写完成《现场考核技术人员评价记录表》(附件Ⅲ-6)、《现场考核试验情况记录表》(附件Ⅲ-7)。

五、评审组内部沟通会议

档案材料组、硬件环境组和技术考核组将评审情况进行汇总,确定总体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整理完善各评审工作表,并在沟通情况的基础上,各专家独立打分,填写《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现场评分表》(附件Ⅲ-2),由组长汇总计算平均分。

六、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是现场评审的最终会议,由评审组长主持,参加人员与首次会议相同,目的是通报评审总体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检测机构按《现场评审专家反馈意见表》内容落实整改。 评审组需填写完成《现场评审会议签到表》(附件Ⅲ-1),《现场评审专家反馈意见表》(附件Ⅲ-8)

七、提交现场评审材料

现场评审结束后,评审组组长负责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能力等级现场评审报告》(附件Ⅳ)及《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现场工作用表》(附件Ⅲ)等材料整理齐备,连同电子稿及选取的2份现场操作项目试验检测报告一并在现场评审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质监机构。

八、现场评审结果

(一)得分<80分,不予通过,评定结束满6个月后可重新申报。

(二)80分≤得分<85分,不予通过,评定结束后满3个月方可申请现场整改复核评定。

(三)得分≥85分,予以通过,需整改的方面,应报送书面整改。

第三章 等级评定

质监机构依据《办法》及《现场评审报告》召开专题会议,对申请人进行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并将评定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一)对于评定通过,且公示期间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试验检测机构,质监机构发出“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决定书” (附件Ⅱ-3),并核发《等级证书》及“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专用标识用章。

(二)对于公示期间有异议、且经核实异议成立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

(三)对于需要整改后复核的试验检测机构,质监机构发出“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整改通知书” (附件Ⅱ-4)。

(四)对于评定不通过的试验检测机构,质监机构发出“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不予通过决定书” (附件Ⅱ-5)。

(五)对于甲级或专项增项通过的试验检测机构,质监总站向省质监机构发出“试验检测项目评定决定书” (附件Ⅱ-7)。

项目招标机构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质量监督工作在多次改革中不断完善,并成为各级政府进行宏观控制,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现行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未能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一、新时期质量监督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地位和重要意义

质量监督是国家对企业的一种技术性的行政控制属于宏观经济控制的范畴,是根据政府的法令、法规、对产品过程和服务质量、企业保证质量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监督的活动。自1979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以来,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发展很快,成绩很大。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不仅是各级人民政府进行宏观控制的重要职能,而且是是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是提高产品质量竞争能力,发展对外贸易,保障我国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企业提高素质,减少生产中的浪费,改变生产检验工作的落后局面,提高企业质量保证的水平重要工具。

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进程不断加快,质量监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对所掌握的大量产品质量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出一段时间内质量的情况。同时,提供给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改进完善对工业生产的宏观指导;提供给有关企业,可以作为企业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完善质量保证条件的依据。由此可见,质量监督不仅有事后监督的作用,还具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因此,在质量监督工作中,需要各在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互相理解和支持,经常交流信息,共同发挥产品质量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质量监督工作并形成强大的监督力度,才能使监督工作在改革中得到稳步的发展。

二、当前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晰

质量监督部门职能转换不彻底,常常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形成科学决策,造成责任不清和决策失误,难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目前,很多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存在办事手续繁杂;管事过多;职权交叉、重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这不仅较大程度地干预了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引发效率不高,加重企业负担,造成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还难以有效地发挥,还承担了本身不该包揽的许多专业性、技术性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严重影响了自身职能的科学、有效的发挥。例如,当前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制约机制和行政手段,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地方垄断、政府保护主义比较突出等等。

(二)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安排不科学

职责分工随意性大,机构重叠庞大,片面强调增加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不仅增强了部门领导的官员定位和官员意识,滋生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也给财政造成了沉重负担。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编制和管理等原因,部分监督人员学历不高,监督管理理念与手段相对落后和陈旧,缺少创新性、多形式、多渠道、高质量的服务。另外,有部分监督人员是半路出家,导致监督队伍中专业人员奇缺,使得监督队伍整体政治思想观念不坚定,职业道德不高,工作纪律松散,使得质量监督检查面目前难以达到应有的范围,显得力不从心。

(三)监督管理程序不规范,管理制度落后

当前质量监督过程中透明度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地方保护普遍存在,监督者缺乏外在监督,被监督者的知情权、参与权不受重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犯罪现象常易发生。[1] 并且电子政务发展迟缓,现代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效率化、廉洁化、低成本的电子政府模式在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鲜有采用。我国各企业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仍然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严管厉察之下,而涉及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显得苍白无力。

三、新时期推进质量监督工作的途径

(一)整合监管资源,统一监督执行标准

政府可以授权认可机构,认可机构管理认证机构,相互支持、配合,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及监督管理实现其要求。如美国的认证认可机构是政府授权搞一个中心,统一形成综合能力,以适应合格评定内容的要求。同时,避免在一个国家,同一件事,权、政出多门。美国认证认可近似于强制行为。中国应当加快和完善相关部门职能的调整和转变。具体到我国情况,政府可以在省级监督机构下设数量适当的职能部门,便知合时人数,对全省各地市监督机构的人、财、物进行垂直管理,并对各地市监督机构的人员资格标准提出统一要求,其编制依据各地具体情况由省动态管理,与机构编制部门协调,拿出计划,逐步设立。[2]

(二)加快相关法制建设,支撑质量监督顺利实施

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和主体质量行为,提高质量监督水平,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因此,必须加快制定修改相关法律,强调规范化和统一性,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使每项工作无论大小,都有严谨性和科学性,自成体系。例如,现代的法制计量已包括以下领域:商业贸易、医疗卫生、人身安全、环境监控、服务、国库监督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对所有的法制计量领域实行全面监督,而是各有侧重。中国也不应当例外。政府除了对计量器具的型式批准和初次检定管理外,在计量方面不应当再对企业进行干预。只有依法进行质量监督,才能提高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应,更好地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含金量。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确保监督质量

新时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建立覆盖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是新时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和中国加入WTO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加强对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工作,正是基于加强诚信建设的需要。针对不符合质量规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况,将被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记录备案。对不合格的各方责任主体,除了通过信用建设进行约束外,还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把质量不良记录与其资质年检挂钩,将不合格的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商品市场,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规范,从而确保监督质量。

(四)提高质量监督队伍整体素养,保证高质量监督

时代的发展呼唤建立一系列新的制度,而制度贯彻的好坏最终通过高素质的队伍实现。首先,队伍建设不在于人多而在于精干。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监督无小事的观念,加强质量监督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建设,培养和树立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精神,确保质量监督人员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此,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充分考虑质量监督的工作特点,尽量把政策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强,严谨、诚信、可靠的优秀同志选拔到这一重要岗位。其次,在能力培养上,尽量多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业技术规范外,鼓励质量监督人员开拓创新,如精通监督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新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能够有条不紊的妥善处理。最后,为保证完成质量监督机构受委托的特有职能,就须经省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认定。因此,建立质量监督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是深化质监机构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如把考核认定工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编排,还要专门编制培训教材并公开出版发行,建立起能胜任质量监督工作的全面的高素质专业能手,以此来保证检测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

(五)搞好项目的监督检查、验收鉴定,总结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

有效、适时地进行质量项目的监督检查是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通过项目检查,可以发现问题,纠正违规,总结不足,监督整改。要特别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工序、重点试验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强质量监督通病的治理研究,适时推广质量通病控制示范项目。同时,监督检查本身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和检查效果,处理和纠正违规要注意实事求是,客观适当,既要敢说、敢管,又要说得正确,管得科学,管得有效果。[3]

參考文献:

[1]周东泉.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体制性缺失与对策性思考[J].工程质量,2005.

[2]陈文.简述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标准化报道,2001.

[3]宋新利.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而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交通科技,2009.

项目招标机构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中心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以便为各项工作做好记录和提供借鉴。文章从疫情防控期间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原则、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对其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疫情防控;档案管理;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作为政府主管的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其职责主要包括疾病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疾病防控体系当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其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对实现疾病预防控制闭环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全国上下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疾控机构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疾控部门疫情防控档案的管理工作更是一个新的挑战。疫情期间,如何根据疫情防控工作中文件材料的形成特点、范围和工作要求,切实地、有针对性地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做好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完整记录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对于今后疾控机构更好地履职履责,更多地积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经验,作用关键,意义深远。本文以南京市秦淮区疾控中心为例进行阐述。
一、疫情防控期间的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1.完善工作机制,夯实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疫情防控档案管理和疾控机构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不同,涉及的业务领域交叉重叠、业务种类复杂繁多、处理时效要求特殊、机构部门覆盖面广,明显加大了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当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时,疾控部门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之一,各部门及业务人员都处于高度紧张和高强度工作状态。在工作启动初期,建立一整套系统完善的档案工作机制,并使工作机制高效衔接、运转流畅,将使得疫情防控期间的档案工作事半功倍。秦淮区疾控中心将疫情防控档案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围绕市委市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市区两级防控指挥部、档案部门的工作要求,按照《关于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档案管理工作方案》及《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声像档案保管期限表》规定,组织本单位各工作组人员进行档案业务学习。同时,结合本区、本单位实际,制发相关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要求;与上级部门及兄弟单位共同交流研讨疫情防控时期的档案工作,探讨不同门类、不同来源、不同载体、不同格式档案的管理,力争早部署、早发动、早落实;建立联动机制,打造本单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专题数据库,并实现与其他来源档案资料的共建共享,确保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各种文件材料、声像资料的收集工作,确保真实、完整记录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全过程。

2.构建管理网络,推动档案工作措施和策略的规范落实

和所有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类似,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起势急、蔓延快、成因不明,使得疫情防控工作在应急反应、医疗物资准备、医护人员组织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因此,为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缓解人手不足、特别是具备档案专业知识的人员缺乏的情况,迅速构建一套由点及面的档案工作管理网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秦淮区疾控中心在本单位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同步组建档案工作专兼职工作团队,负责落实档案工作各项管理措施和细则。確定中心各部门档案工作联系人,建立档案工作微信、QQ群,定期开展疫情防控档案工作指导,及时解答、解决档案工作中出现的各类具体问题、难点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特殊时期档案工作的知识培训和业务提升,及时准确地向工作团队成员解读档案管理的收集范围、收集方法、整理规范、归档时间等内容,明确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在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用科学细致的管理手段和接地气的业务指导,确保档案工作应收尽收、应归尽归、应管尽管,丰富和完善疫情防控档案资源库。

3.加强利用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价值作用

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是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疾控机构的档案信息中留存着历年来及现阶段流行病的监测分析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疫情的监控和信息管理的记录。通过对大量档案资料信息进行查阅、梳理与总结,定向深层加工利用,挖掘档案中疫情防控信息资源的价值,整理汇编各类文件制度、工作机制、业务数据、防控措施及效果、典型案例等,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争取为疫情防控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支撑。在此次疫情发生初期,秦淮区疾控中心即认真分析,按照疫情防控档案资料利用服务时间紧、需求急、跨度大、整体性要求高的特点,尝试梳理2003年抗击“非典”形成的疫情防控有关文件、档案资料,编制疫情防控专题档案信息,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工作参考。
二、疫情防控期间的档案管理特点

1.紧抓疾控档案的形成源头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疾控工作涉及面甚广,各部门因职责不同,均独立承担本部门的工作,如果没有较强的档案意识,极易造成文件材料的散失。基于这种情况,文件材料的收集更侧重于抓重点、找源头。疫情防控文件材料主要形成于疾控部门党政、人事、传染病控制、财务、信息、总务等职能科室,针对这些部门,要深化对档案专业知识普及,提高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为文件材料的形成质量和收集完整提供较为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档案人员要抓住疾控档案的形成源头,积极争取中心领导支持和相关科室配合,加强对本区范围内区级医疗机构、社区等单位的文件材料形成和收集的指导,进一步密切与各职能科室兼职档案员的联系,注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疫情防控预案和指导方案、应急物资储备进出库数据等的收集。制定针对性的文件材料收集范围,明确收集要求,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文件材料的完整齐全。

2.档案管理与疾控工作部署同步推进

因疫情暴发起势猛,蔓延迅速,疾控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非同寻常,这其中每一步、每一刻的经验和教训都是珍贵的。作为疾控机构的档案人员,应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疾控档案完整齐全。在此次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采取全面铺开、重点关注的原则,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变化随时调整工作部署。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加深,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实践逐步趋于成熟,但同时也有更多不可预知的偶然事件,很多文件材料都是在突发和偶然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疫情防控期间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更加专业的素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在疫情防控的全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规范推进,充分抓住档案的留存时机。

3.坚持档案管理规范标准、流向安全

疾控档案具有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特点,疫情期间文件材料的收集始终按照前端控制、覆盖面广、结构丰富的要求,全面完整深入地推进和开展。按照内容不同,此次疾控档案可分为九类:(1)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决定、会议记录、纪要、大事记等材料;(2)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批示、指示和讲话;(3)本机构的疫情监测报告、预防救治方案、疫情调查研判、检测治疗标准、应急预案、数据报告等;(4)业务工作的重要报告、简报、信息、专报、总结等材料;(5)本单位有关新冠疫情发文材料;(6)接受捐赠物资、资金等材料;(7)先进事迹表彰和失职处分材料;(8)疫情病例档案;(9)与之相关的照片、声像、实物及其他。文件材料的载体是纸质为主,其他载体为辅。所有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完成后,根据档案管理要求及时归档保存,科学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

1.文件材料收集不够平衡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疾控中心职责涉及范围比较广。在各项职能中,与疫情防控相关度较高的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影响因素的监测和干预、实验室病例检测等。其他次级相关的职责包括:防疫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公众防疫与健康水平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等。其涉及的领域多、部门多、业务工作交叉范围大。因此,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来源复杂、交叉性高、覆盖面广。同时,疾控包括卫生监测和疾病控制两大部分,有些工作因其本身工作周期长、成果形成慢等特点,客观上也导致了疾控档案管理的复杂和不可控性。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事先明确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范围、移交管理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但上述情况依然给疫情防控时期疾控档案的管理带来不少困扰。

2.流程管理存在缺失

因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档案管理经验较少,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了解认识不足,此次疾控档案的管理也因疫情防控的紧迫和突发,不同程度地出现流程管理上的缺失。疫情防控期间,县区级疾控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信息登记与统计、检验人员采样和送样、消杀工作等。这期间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应该是全流程同步进行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法达到完全理想的效果。一方面,为了防止感染,作为疾控部门这类阻断疫情的第一线,始终必须按照非常严格的程序开展工作,每个人都处于高度忙碌和紧张的状态。另一方面,新冠肺炎作为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除医务人员外,其他人员一般难以进入基层一线。这期间对文件材料的收集程度更多地基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和工作强度。一些文件材料得不到及时归档保存,导致容易丢失和遗漏,无法进行后期弥补。

3.信息化手段不够同步

疫情防控的特殊性使得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而且,在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利用过程中,因疫情的危害性,档案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的工作模式同样受到挑战。同时,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疾控档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其他的流行病和传染病问题,这些问题受人的因素影响较多,不因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会涉及全球各地区。这些新的挑战为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供了契机。然而,近年来疾控机构在档案信息化上所作的努力,远不及疾控各项专业职能的信息化建设。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加之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使得疾控机构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的短板更加凸显,无法发挥出足夠的效用。
四、应对策略

1.强化机构职能,增强管理意识

疾控机构作为政府管理的公益单位,部门多,职能多。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的档案工作,需要更加牢固的档案意识作为基础,在机构管理中更加重视档案管理,引导全机构人员将档案工作融入专业技术工作中,确保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档案人员应树立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主动与部门工作人员对接,力求归档文件全面完整。同时要促使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形成共识,切实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疫情档案管理工作争取更多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以档案法律法规为基础,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让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既进行前端控制,也加强过程管理。档案人员及时下沉到机构各部门中,协助各职能科室对已形成的文件材料做好收集、整理和预立卷。设立科室兼职档案员,定期开展档案工作培训和交流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类业务问题。

3.严格进行疫情防控归档材料的审核工作

疫情期间文件材料的形成将随着疫情的控制而逐步减少减缓,并将随疫情结束而结束。进入这一阶段后,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将立足于归档,各职能科室将已收集整理并完成预立卷的文件材料移交档案室。根据文件材料收集及保管期限的要求,档案室对移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核,或根据不同类别文件材料的不同要求进行归档保存,或退回相关责任科室作进一步整改。

4.以档案信息报送和成果编研满足资政需求

档案的价值在于反映历史,其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储存保管,而在于为利用者提供服务。疫情防控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档案工作也不例外。一方面政府部门建立起疫情信息报送机制或信息系统,既能第一时间汇总疫情档案数据,快速满足现实工作需要,又能为日后建立疫情专题档案或编研积累素材,留存疫情防控工作的完整记忆。另一方面疾控机构的档案工作人员应靠前服务,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室藏,及时整理出疫情防控的档案材料,并送疾控部门领导班子及专家,为领导防疫决策和有关业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从SARS、H1N1、H7N9禽流感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控机构已形成一系列突发疫情疾控档案,这为今后科学地开发利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为今后做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提供丰富的参考经验,真正实现疾控档案价值的最大化。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尚建芳.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以及改进思想[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8):1573.

[2]王丹.医院档案文化建设思考[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325-327.

[3]楼俐.H7N9禽流感文件材料的前端控制和过程管理[J].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论文集.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179-181.

[4]赵进华.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83.

项目招标机构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将在充分、全面地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机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探究提高工程监理机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具体战略和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机构;问题;解决办法

1、引言

诚如我们所知,建筑工程监理机构是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它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设计、投资预算、建筑工期都起着重要的监管作用(如图1所示),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能够避免资金和资源浪费。然而,虽然建筑工程监理机构在工程建设当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够忽视建筑工程监理机构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机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地方性垄断政策限制发展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宁夏地区的市场经济发展并不成熟,市场秩序并不完善,完备的市场规则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得不少行业的开放性受到地方性保护或者是垄断政策的影响,无法得到公平的对待。在建筑工程监理行业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由于政策规定监理机构必须到当地注册,有关部门往往从政策环节开始就给外来监理机构设限,以尽可能保护当地的监理企业,实现垄断经营、封锁经营。

2.2监理承包、转包工作的随意性大

从现实情况看来,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不少监理企业会将承揽的项目承包给个人或者是转包给其他企业,在这个承包、转包的过程中,企业的随意性十分大。监理企业考虑的往往是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不是确保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2.3监理企业权力、运转资金缺乏

一方面,监理企业被赋予的权利范围十分狭隘,很多时候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只限于对工程建筑的质量控制,而对建筑过程中的资金调配、设计变更审查等则没有相应的监理权限。因此,建筑项目工程队往往不会接受监理部门的工作指令,监理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化。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市场环境的日益恶劣,监理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使得不少监理企业只能够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和競争力。然而,这也直接导致监理企业开展工作时出现运转资金不足的问题,监理工作的质量也由此大打折扣。

2.4专业监理人才的缺乏

毋庸置疑,当前不少监理企业的监理工程师是缺乏相应的监理经验和专业监理知识的,他们在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对监理工作存在很大的误解,而将监理工作简单地看成是工程管理。而由于宁夏地区现今的经济环境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难免处于劣势地位,监理企业在专业人才招募和留用上面临很大的挑战。

3、提高工程监理机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具体战略和对策探讨

正如上文所述,当前我国的监理机构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不仅是地方政策、运作经费,行业的工作机制的不健全和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内建筑行业总产值的不断提高(如图2所示),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或规划来提高工程监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3.1推动法律法规的健全,规范企业收费标准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推动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新近出台的《宁夏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南》、《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等),严厉打击地方性垄断行为,明确安全生产规范。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可以通过赋予监理工程师足够的监理权利,鼓励他们对建筑项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和管理。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明确规定监理项目承包和转包的限制条件和质量要求标准,避免监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胡乱转包工程的行为;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依据宁夏地区的工程造价标准和物价水平,明确规定不同类型、等级的监理工程的收费标准,严厉打击因为恶性竞争而导致的随意压低价格的行为,为监理工作的开展预留足够的运转资金。

3.2加强监理企业制度与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

具体来说,首先,监理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工作地点、主要的合作对象以及承接的项目类型,对企业经营所需的人力资源(如图3所示)、设备资源等做出具体的统计,再结合对企业现有资源和设备的考察,适当地加大对缺乏资源的投资力度。例如,企业应当考虑到宁夏地区专业人才招募困难的问题,加大人员招募预算和提高员工薪资待遇,提前为监理工作可能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做出充分的准备;同时,企业还应该对宁夏地区的工程造价和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有及时的了解和认识,确保建筑资金监控工作的正确性。

3.3加强监理企业人员培训,完善内部绩效激励机制

通过向员工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让他们了解贪污受贿行为承担的重大经济、法律责任,提升他们的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此外,在具体的监理工作中,企业必须要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企业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让他们明确每一道工序施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引导他们加强对相关工序的监控力度。

另一方面,除了要加大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外,完善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在员工关注的薪酬福利、津贴补助、职位晋升等制度安排上开展改革,将他们的工作表现和他们的绩效评定结合在一起,推行绩效工资。同时,通过对监理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提高监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并依据他们完成项目的质量,发放分级的奖金和津贴,尽可能地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总 结

总的来说,在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理机构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的基础上,探寻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对策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监理工作的改进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在资金、制度层面加大投资和建设,人力资源工作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仍需不断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措施,以促进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新发展、新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莉芳.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中国税务网,2011

[2]胡志勇.提升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工作质量的对策探究【J】. 集团经济研究.2012(6)

作者简介:马洪江(1963-),男,汉族,宁夏石嘴山人,工作单位:宁夏恒建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

项目招标机构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大的促进作用。鄞州区疾控中心隶属区卫计局,系公益性全民事业单位,有在编在岗职工53人,党员25人。多年来,中心与时俱进积极创建精神文明,科学发展疾控事业,1994年取得区级文明单位荣誉,并逐年被评为区三星级文明单位,2001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并保持至今。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多年来,疾控中心领导班子精心规划,统一部署,把创建工作列入中心绩效考核,使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工团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第一,他们加强自身学习,中心党支部通过每月一次支部大会,每季一次支委会,努力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修养。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原则,党支部支持中心主任依法行政。中心领导班子每逢重大问题、决策必定经集体讨论决定。第三,强化勤政廉政建设,1993年成立勤政廉政建设领导小组,1998年出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由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1986年起,中心党支部先后12次被评为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坚强有力,使得中心的工作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团队素质 构筑核心精神文化

在弘扬疾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意识到打造一支高素质疾控团队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精心培育疾控团队,树立团队成员的大局意识、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确立以人为本的宗旨,规范管理环节流程,才能调动个人积极性,启动个人自觉性,激发个人创造性,从而提升疾控能力,保障疾控和谐、持续发展,适应基层的工作需求、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区疾控中心自防疫站机构改革诞生近10年来,先后经受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登革热等冲击。面对日益繁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我们积极探索,精心打造立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时间上坚持经常性、连续性,以科学化的制度作保证,采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空间上坚持群众性、广泛性,纵向、横向铺开,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方式上坚持针对性、多样性,针对任务定内容、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预测组织教育、针对不同人员分别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事迹激励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用美好前景鼓舞人,结合真情的呵护、温情的关爱,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疾控文化建设事业进步提供了有效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疾控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外在形式等的总和。团队的形象需要以文化来塑造,团队的素质需要靠文化来提升,团队的发展需要以文化来拓展。中心以提升团队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利用各种途径,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培育富有特色的疾控团队文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单位网站,开设专栏,鼓励职工踊跃交流,利用中心内刊,定期交流团队工作心得;通过团队价值观大讨论,以“我的价值观表述语”、微博、征文等形式,让每个团队成员写出自己的价值观,感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感召力;通过团队成员演讲比赛,谱写团队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掘一批在基层工作的感人事迹;通过团队巾帼文明岗建设,宣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疾控精神;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激发青年职工对疾控事业的热爱;通过优秀团队评比,优秀指导案例分析,培养团队荣誉感;通过团队LOGO设计、媒体宣传等,提升团队形象。

树文明之风 疾控工作出彩

多年来,中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虚实结合,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历经“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的考验,鄞州区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先后消灭、基本消灭或消除了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碘缺乏病,“送走了瘟神”。计划免疫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保持全国先进水平,脊灰、白喉、破伤风20多年没有病例报告,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下降。

耗资180余万元的应急指挥中心的投入使用,使我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虎添翼;《疫苗全程智能化实时监管》项目全面应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冷链管理质量,加强了防盗监管力度,被宁波市信息产业局作为重要课题立项;借助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和冷链智能监管系统这两个平台,成为国家首家电子监管码项目试点单位;2014年8月1日国家级试点项目——传染病自动化报告系统正式运行;“浙江省慢性病防制研究基地”落户我中心;2016年3月份初被国家卫计委授予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是宁波市唯一一家荣获此项荣誉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省共有5家单位获此殊荣。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施科技科教战略

在疾控中心发展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三方面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了科技科教战略。硬件建设方面,于2008年10月启用建筑面积达一万余平方米的新大楼,同时投入500余万元,购置了离子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一批高精实验设备。人员建设方面,以文件形式,规定了人员准入标准,近几年,共11名大学生分配,确保了单位的新陈代谢。同时,注重现有人才的培训、培养,新近出台的《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管理方案》里明确列入重奖课题成果和论文作者的措施。一系列的规定和措施,有效提高了中心整体队伍的业务水平。档案管理方面,我们中心成立了中心档案管理领导小组、鉴定小组、工作小组,完善了各种相关制度,配备1名专职档案员和5名兼职档案员,1993年达省级,1998年达到国二级并一直保持至今。近年来,中心在各级专业杂志、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250多篇,研究课题近40项,其中多项获省、市、区成果奖。

强化民主法制教育

构建文明有序单位

疾控中心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律层面的落实,我中心积极强化民主法制教育。一抓教育提高。把“五五”普法、《公民道德教育纲要》等民主法制教育作为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中心定期会举行政治学习大会,会上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演讲。二抓制度落实。结合质量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等工作,中心已形成一整套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并严格执行,责任到人,同时有重点地配备了防盗、防火、防潮、防蛀等措施,节假日都有专人值班,中心办公室负责不定期的安保检查和消防演练。近年来,我中心从无重大差错事故、责任事故和刑事犯罪案件,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年年都达到100%。

以人为本关爱职工

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我们注重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坚持和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事务公开制度;尽力为职工排忧解难,帮助解决职工子女的入托、就学问题;逢年过节慰问离退休老同志,积极组织老党员活动;工会积极组织各种职工文体活动。所有这些,都使广大职工感到上班开心,回家舒心。同时,我们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新大楼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条件,配有物业公司管理,办公大楼窗明几净,车辆停放有序,室内外整洁、卫生,庭院内外绿化、美化,“三废排放”得到环保部门的认可。

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疾病防控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全力打造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廉洁、服务高效的和谐型疾控中心,竭诚回报社会和服务大众,从而为建设和谐鄞州、卫生强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项目招标机构工程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央行文化建设对基层人民银行树立良好外部形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人行澜沧县支行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拓展央行文化建设的领域和空间,积极探索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为有效履行基层央行职责、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改进职工面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凝聚基层央行文化建设共识

央行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把组织所倡导的文化逐步根植于每个员工的思想深处,在潜移默化中统一员工思想。为此,澜沧支行党组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于履行基层央行职责为中心,以培育基层央行精神、树立基层央行形象为重点,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突破口,以规范内部管理为保证,团结带领全行职工建设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基层央行文化。创建工作中,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在职工中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充分发挥班子示范作用,通过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央行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考核、责任追究等机制的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作用,将央行精神通过机制牵引内化于职工思想中;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核心,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央行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工作之余创新载体,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将文化理念传播覆盖到各个层面,使央行文化迅速内化为和谐央行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支行形成了一种鼓舞人、凝聚人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扎实采取多项措施,强力推进基层央行文化建设

(一)高度重视班子的引领作用

领导班子是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倡导者、推行者、实施者,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决定一个单位的发展。只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取得不令而行的效果。澜沧支行党组在具体工作中始终把班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促进工作开展。一是建设学习型班子,提高战斗力。每年初,支行党组都会制定学习计划,确保中心组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制度、有笔记、有心得体会。除了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交流外,有的班子成员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二是建设民主型班子,提高凝聚力。支行领导班子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充分发挥班子集体智慧,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每年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点查找思想、工作、作风和纪律上存在的问题。三是建设廉洁型班子,提高向心力。支行领导班子始终将廉洁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前提,努力达到“慎独”的境界。在工作中坚持与职工勤沟通、勤交流,对于重大事情和重要问题,都会向群众征求意见。

(二)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体作用

职工是建设基层央行文化的主体,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基层央行文化。澜沧支行高度重视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大宣教”格局优势,凝聚各部门的工作合力,在对文化建设的行动目标、推进计划以及保障机制等做出具体安排的同时,切实把阵地建设作为重要载体,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建设,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一是学习培训坚持不懈。坚持职工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并且还创新学习形式,落实主讲人制度,由业务骨干为职工讲解业务知识;采用“一带一”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特别是对部分转岗人员的岗位培训;先后派出多人到中支相关科室跟班学习;通过采取股内轮岗或跨股室兼岗加大对职工的培训;派出业务骨干参加上级行统一组织的业务检查,用以查代训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业务人员的素质;大力开展打字比赛、珠算比赛等岗位练兵,不断提高职工的履职能力。二是各种活动重在实效。认真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充分利用职工大会等时机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遵守党纪国法的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坚持人性管理,倾听职工呼声,尽支行之力,力所能及的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两年来,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妥善解决了院内机动车停放问题和职工宿舍的供水改造问题,赢得了职工的一致赞誉;以培养团队精神为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如组织职工家属及友邻单位在春节期间开展做年饭、吃年饭联谊活动,积极参与总工会举办的运动会、扑克比赛以及上级行举办的各种知识竞赛等,牵头组织并参加了澜沧县首届“财税金融杯”气排球比赛。三是用人机制大胆创新。在实施人本建设方面给予职工充分的信任和放权,本着用人所长的理念,大胆起用年轻业务骨干担任部门负责人,把他们放到最适合个人特长的岗位,给有志有才有能力的年轻人以快速上升的职业通道,并给予不断的扶持。2011年,支行新聘任了2名中层干部,调整了1名中层干部,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造力和责任感,基本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四是奖惩举措得力有效。为消除职工中普遍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当不上”的消极思想,支行建立了长效奖惩机制,制定了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多做贡献等激励措施,对于获得上级行表彰的职工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扬,对于有重大差错或严重违规的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切实提高了领导与职工的责任感,为造就一支业务过硬、朝气蓬勃、创新求实的职工队伍奠定了基础。

(三)统筹兼顾“六个结合”

支行党组不断提高对央行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支行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强力推进。一是与内部管理相结合。支行班子率先垂范、精心组织,成为央行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央行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二是与履行基层央行职责相结合。澜沧支行紧密结合央行职责特点,着重构建基层央行的核心价值观念,促进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三是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支行党组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作为基本出发点,尽量满足职工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澜沧支行坚持围绕制度建设开展央行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制度建设为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五是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相结合。澜沧支行始终把央行文化建设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其效果相得益彰。六是与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澜沧支行十分注意借鉴和吸收兄弟行的央行文化建设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步总结提高,努力实现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

(四)牢牢把握文化建设规律

澜沧支行坚信,央行文化建设是一项“软实力”建设工程,不是独立、短期及突击性的群众运动,需要通过长期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嬗变。一是区分对象,分层推进。支行党组不懈强调央行文化建设的目标,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理念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提高自律意识,加强文化修养,升华人格魅力。面向普通职工加大宣传,强化和拓宽精神、物质、制度、行为四种文化的教育深度与广度,努力营造央行文化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二是细处着眼,持之以恒。通过法制教育、案例警示教育、职业操守教育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严格按章办事,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查与纠、教与罚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把“制度大于领导、制度大于情面”的理念根植在每个职工的脑海中;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社会综合治理与安全保卫工作责任书》和《保密责任书》等,努力堵塞制度漏洞,防范制度缺失,力争使风险降到最低;坚持长远眼光,不断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致力营造团结亲和的“软环境”,让优美的办公环境和人性化的关怀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人的品格;建设了健身房、图书室和职工茶室等“硬件”设施,积极组织和引导职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仅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同时也使支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三是感恩教育,营造温情。支行班子经常带领全行职工深入扶贫挂钩村,直接面对贫困农户,让职工亲身感受到城乡差别和雪中送炭的意义,从而学会懂得感恩,并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把送温暖作为长年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职工家庭有困难,领导到场解决;职工家中出现纠纷,领导到场调解;职工家属有病住院或亲人去世,领导亲自探望。在重要节日之际,为退休职工送去慰问金或慰问品。每逢年末,对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进行慰问。这些举措符合央行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支行职工的精神面貌及凝聚力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

三、逐步深化工作内涵,彰显央行文化建设成效

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导向,凝聚理想信念,塑造精神动力,激励奋斗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央行的履职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近年来,澜沧支行持之以恒的基层央行文化建设逐步内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其工作成效不断彰显。

(一)履职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有效执行货币信贷政策。支行通过召开金融联席会、约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负责人谈话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积极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截止2011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32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增幅34.9%,位居全市9县之首,占全市各项存款余额的12.8%;各项贷款余额20.5亿元,比年初增加5.57亿元,增幅37.2%,位居全市9县第二,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7%,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二是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力度,逐步破解农户贷款抵押难题,截止2011年末,全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5,386万元,同比增加4,293万元,增幅达38.69%。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截止2011年末,全县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0,928万元,同比增加6,011万元,增幅122.2%,其中:下岗失业贴息贷款5,245万元,同比增3,252万元,增幅163.7%;小额创业贴息贷款4,483万元,同比增加1,558万元,增幅53.3%。首次对1003户移民发放移民安置贷款5,015万元,为1户企业发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1,200万元,有效发挥了金融维稳的作用。三是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开展固定、流动、约时服务等形式,切实解决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难题。逐步完善银行卡渠道建设,截止2011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设置自动柜员机(ATM)16台,当年新增6台;存取款一体机(CRS)7台,全为当年新增;安放POS机328台,当年新增153台,日臻完善的用卡渠道为城镇和农村居民创造了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条件。积极推广惠农支付业务,在10个乡镇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四是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针对农户的特点,引导涉农金融机构通过优化贷款流程,对信用户、信用村组实施“贷款优先,利率适当优惠”和扶贫到户贴息激励政策,改善了区域信用环境,培养了农户诚信意识,促进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二)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

支行在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三措并举加强廉政建设的同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想,经常用“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等道理教育干部职工强化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全新的荣辱观、权力观、利益观,增强恪守职业纪律的自觉性。通过人性化管理,倡导领导和职工、职工和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台,开展开诚布公的对话和谈心,营造了和谐共事、和谐工作、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了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快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步伐,将职工提案的征集、解答和落实作为职工大会的重要内容。积极鼓励职工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大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建言献策活动。深化行务公开,有效落实了职工群众的参与权、建议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实行行长接待日制度、职工代表座谈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了许多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不懈努力,领导与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干事、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

(三)职工面貌焕然一新

支行坚持通过政策、舆论、价值、生活方式等全方位导向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不断用先进思想占领文化阵地,保持了思想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注重思想工作和央行文化建设的融通,在灌输式教育的基础上,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通过多种形式搭建思想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思想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时刻关注职工的思想变化,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并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大力培养和挖掘先进典型,引导职工树立创先意识,进一步增强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掀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使得积极向上的央行精神深入人心。创新劳动竞赛的形式和方法,以“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活动为载体,将竞赛活动寓于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女职工文明示范岗、巾帼建功标兵、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之中,不仅提高了业务竞赛的效率,而且丰富了竞赛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事事创一流、人人争第一”的浓厚氛围。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针对职工的实际需求,开展了“一对一”帮扶等活动;鼓励职工进行多种层次的学历教育,不断改善职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学识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窗口行业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大力提高基层央行职工的社会形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管理,教育职工远离喝酒、赌博,代之以形式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努力形成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职工队伍素质的稳步提高和精神风貌的进一步改观,为基层央行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总之,澜沧支行在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没有将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孤立工作就事论事,而是将文化的“软”力量转化为高效履职的自觉行动,通过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全力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达到了基层央行在地方党政有地位、在金融机构有威信、在上级行考核中有成绩、在社会上有形象的目标。

上一篇: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选用育留管理人才流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