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积累范文

2023-09-21

名句积累范文第1篇

杨 帆

教学目标:

1.了解熟语的特点及类型。 2.了解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构成。 2.能正确使用熟语,特别是成语。 教学步骤:

一、引子讲解

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是汉语词汇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熟语是汉语词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灵活地运用、活用和化用熟语,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语言,为语言增添文采,而且还能取得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引子中张大千劝酒的故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二、活动讲解

1.漫画与成语:成语与漫画有相似之处,都言简意赅,能用很少的笔墨反映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如带“马”的成语大多与战争有关,因为马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装备”,古代战争中一般少不了它,因而流传下来的与战争有关的带“马”的成语就非常多,如“兵荒马乱”“人仰马翻”“千军万马”“鞍前马后”“马革裹尸”,等等。 (2)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马不仅在战争中担任主要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运用得非常普遍,因此,一些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成语也流传了下来,如“走马观花”“走马上任”“青

梅竹马”等。另外,马身上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据此还创造了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龙马精神”等。

(3)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这样的成语一般都包含着一个具体的内容,大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它的出处,也称为典故。如“指鹿为马”“倚马可待”“风马牛不相及”等。

要点讲解:熟语诠释: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成语”是重点,可见后面专门地阐述。这里只对其他的作一简单诠释。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三、知识链接

(一)成语知识

1.成语的概念: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2.成语的特点: (1)结构的相对定型性。 (2)意义的整体性。 (3)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性。 (4)形成的历史性。 (5)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3.成语的来源: (1)从历史故事中来的; (2)从寓言故事中来的; (3)从神话或其他传说中来的;(4)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来的 4.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 例如: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 例如:削足适履 守株待免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 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 例如: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 例如:不见经传 歧路亡羊 顿开茅塞 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 例如: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无动于衷 荒谬绝伦

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兼语关系 例如: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化险为夷

偏正关系 例如: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二)惯用语与成语、谚语的比较

惯用语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一般统称为熟语。熟语有一个共同点,即习用性和定型性。惯用语具有熟语共性的一面,但是也有自己的个性。为了进一步揭示惯用语的特点,下面把惯用语分别与成语、谚语作个比较。 1.惯用语与成语比较。

(1)定型性程度方面。 两者都具有定型性,不过成语结构紧密,定型性程度很高,不像惯用语大多可以插进成分,或者更换成分、改动词序。

(2)语言形式方面:两者的结构类型都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成语以四字格、联合型结构为主,惯用语以三字格、动宾型结构为主。

(3)意义整体性方面。两者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不过成语意义大多数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惯用语意义也全都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都是比喻引申义。

(4)来源方面。成语是历代人民群众集体智慧创造并流传下来的,具有深厚的全民性,是民族语言中的珍品,而惯用语里有一部分来源于方言,就具有地域性,带有方言意味。 (5)语言风格方面。两者都言简意赅。成语总的来说属书面语范畴,它还保留着文言书面语在词义或语法结构上的特点,如“飞沙走石”“令人发指”(词义),“唯利是图”“时不我待”(语法)。惯用语属于口语范畴,它的语言材料都是人民口头上常用的、通俗易懂的。成语与惯用语的“文”“白”差别可用下面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来比较:

成 语 惯用语 成 语 惯用语

置若罔闻 当耳边风 阿谀奉承 拍马屁

趋炎附势 抱粗腿 夸夸其谈 耍嘴皮儿 2.惯用语与谚语比较。

惯用语与谚语同属于口语范畴,都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在结构上都不如成语那么紧密固定,可以增减字数、更换词语、拆开插入其他成分等。如谚语“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可以说成“一个巴掌响不了”“一个巴掌不响”“一只手不响”“一只手拍不响”等。另

外,两者都有一些流传某一地区、带地方色彩的成分,如“小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只是南方的谚语。

不过,惯用语与谚语也有不少的区别,概括来看:

(1)内容上,谚语是人民群众在口头流传的、总结经验教训的现成话,主要表示判断或推理;而惯用语主要表达一般的概念,一个完整的比喻引申义。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谚语,而“抱佛脚”是惯用语。

(2)结构上,谚语一般是完整的句子,常作为语言的使用单位;惯用语是短语,常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充当句子成分。语言形式上,谚语多在五个音节以上;惯用语以三个音节的动宾型为主。

(3)意义整体性上,谚语只有一部分具有比喻引申义,而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春送千担粪,秋收万斤粮”并不具有比喻引申义;惯用语则全部具有比喻引申义。

四、成语使用技巧 1.理解成语意义

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意义,但要注意,成语的语义往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意义,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意义来解释。例如“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作“消除”讲。“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打击或承受压力,“冲”是“要冲”的意思。“刊”“冲”都不能用现代常用义来解释,这类“望文生义”,往往出错的成语正是我们积累的一个重点。有的成语由于出自古典诗文或历史故事,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去理解,也不能把成语各组成部分的意义加起来理解,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作家拉•封登寓言,猴子叫猫给它取出炉火中烤着的栗子,结果栗子被猴子吃了,猫不但没吃着,还烧掉了脚上的毛。比喻冒危险为别人出力,吃了苦头,但自己一无所得。有的成语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如“望其项背”,表面意义是指望得见人的脖子和脊背,实际意义是指“比得上”,且多用于否定句式。 2.辨析褒贬色彩

有些成语意义相同或相近,这类同义成语,有的是程度深浅不同,如“得陇望蜀”与“得寸进尺”,共同的意思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深。有的是适用对象不一样,如“遍体鳞伤”与“体无完肤”,都形容伤得很重,但前者只能用于人,后者却可以用于人或抽象的理论。有的是语法功能各异,如“前车可鉴”与“前车之鉴”两个成语,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但前者是主谓结构,在句中作分句或谓语,后者是偏正短语,一般作宾语、主语。有的是褒贬色彩有别,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表示细到极点,但后者带贬义。褒贬色彩看似简单易辨,其实情况有些复杂,有些成语尽管褒贬色彩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如“开门揖盗”与“引狼入室”都表示自己做了害自己的事情,都带贬义,但“开门揖盗”更带一些傻气。

有些成语可褒可贬,例如:a“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贵的是杜甫还坚持了这种苦心孤诣的写作态度。(明显含褒义) b徐世昌苦心孤诣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含有讽刺、挖苦义) 这类褒贬义都含有但容易误用的常见成语还有:安之若素、按部就班、标新立异、顶礼膜拜、放浪形骸、高视阔步、卷土重来、明哲保身、推波助澜,等等,应多加注意。

此外,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有临时性的新变化。比如,“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地斟酌词句,含贬义,但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里,贬词褒用,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把握多义现象

成语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出现新义,这就使一部分成语有不止一个的意义。多义成语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义被后起义代替,本义基本上弃置不用,如“闭门造车”,本义是按照同一方法做出的东西自然相同。《中庸》:“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现多指凭主观办事,不管合不合实际。一种是本义和后起义均可使用,如“陈陈相因”,原指“陈粮上不断加陈粮”,又比喻毫无创新地沿袭旧的一套。“他们有成千艘船只贩运各种货物,粮食万舱,陈陈相因,一直发霉腐烂。”用的就是片原义。又如“分道扬镳”可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走各的,也可比喻各有造诣、各有途径,不让一方独占地位,在“同样的题材,由于各自运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道扬镳,各显神通”句里,用的是“分道扬镳”的第二项比喻义。

五、布置作业

2.课后“小试身手”。

教案

(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熟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词和词语的区别,整体认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正确使用熟语阅读和写作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辨析熟语的方法,能正确辨析和使用熟语认识

2、理解熟语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看挂图,猜成语”,通过挂图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马”有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猜猜那个成语适合它。 师:在古代,人和马是息息相关的,古时候行军打仗离不开马,交通运输更离不马,人们不仅需要马,而且喜欢马,例如许多将军都以有一匹千里马、良驹而为荣,同学们是否还能够说出其它带“马”的成语呢?

(二)课堂活动

1.让学生讨论与“马”有关的成语。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出现那么多跟“马”有关的词语,正体现了人们对“马”情有独钟。其实,在这些有关“马”的成语中,隐藏着许多的典故和故事,谁能试着讲讲有关“马”成语的故事? 2.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并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成语的故事及寓意。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一个成语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生动,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

(三)知识拓展

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发生大地震,用成语来表达下列情景:(分组讨论)

1、形容地震强烈、巨大的成语:地动山摇 、山崩地裂 、天塌地陷 、天摧地塌 、天翻地覆 、震天动地

2、形容地震之后的景象的成语: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断壁残垣 、满目疮痍 、千疮百孔

3、汶川大地震,当时人们的心情可用成语:惊慌失措、黯然销魂、战战兢兢、百感交集、胆战心惊、毛骨悚

然 、惊慌失色、大惊失色

4、形容发生地震后形势的紧迫的成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间不容发 生死攸关 近在咫尺 刻不容缓 十万火急 险象环生 一触即发 急如星火 剑拔弩张

5、现场抢救的人们的表现:奋不顾身、勇往直前、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6、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表现:感人肺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戮力同心、齐心协力、

(四)阅读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特 点类型

结构 用法 语体或感情色彩 语义 成语 固定、四字 严格 书面语 双层

惯用语 固定、三字 灵活 口语、多贬义 双层 歇后语 固定、两部分 灵活 口语 双层 谚语 固定 灵活 口语 比喻义少、多表面义

2、总结概括熟语的特点(学生根据熟语不同类型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

1、结构上的稳固性

2、意义上的整体性

3、各自有特殊的形式

五、课堂巩固

1、判断下列熟语属于那一类型

(1)、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朝思暮想、世外桃源

(2)、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 )、穿小鞋(比喻使人暗中吃亏 )、刀子嘴,豆腐心、跳龙门

(3)、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现多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有各的办法或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4)、情人眼里出西施、瑞雪兆丰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06浙江卷)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3、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①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 ② 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

(五)总结

4、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1)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喝水不忘掘井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过去二十年卓有成效的合作深表感谢。

(六)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第

名句积累范文第2篇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觉得素材太少太肤浅。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一定能克服作文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案例一:苏洵《六国论》

(一)写作素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立意】

1.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

2.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

3.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

(二)写作素材: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立意】

1.善始还要善终;

2.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

案例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写作素材:

1.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昭王毫无惧色,进退有仪,不卑不亢,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2.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

【立意】

1.无畏者无惧;

2.把握机遇才能成就未来;

3.生活需要智慧。

(二)写作素材:

蔺相如接连升级,官位超越了大将廉颇,廉颇恼羞成怒,扬言欲羞辱蔺相如。蔺相如顾念国家利益,抛弃私人恩怨,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立意】

1.(宽容)宰相肚里能撑船;

2.国家利益至上;

3.小不忍则乱大谋;

4.凡事以大局为重;

5.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先归纳每一篇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再整合归纳教材中某些课文,然后进行求同存异的评价,让其同类化专题化,由此提炼话题与立意。我们对素材的异同进行思考与比较,能够有意识地将教材中某些有着相同或相似内容的课文进行整合归纳,对这些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进行素材的积累,这种过程是对阅读的归纳、整合和深化。可对高中教材中的写作素材进行专题分类:体味至爱亲情、洞察世道沧桑、建构精神家园、感受山水神韵、锤炼思想创新、抒写人性光辉、追寻文明踪迹、对话先贤圣哲、沉思历史得失和认识自我成长等。

例如:可归纳体味至爱亲情的课文有史铁生的 《合欢树》、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

“暗中摸索总非真,眼触心生法自神”。归纳整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自己的摸索实践。一是要随时注意进行归纳,二是要随时注意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养成随时归纳整合和运用的习惯,这对于我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益处的。

谈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

例5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

例6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像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阿房宫赋》)(可用于“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等话题)

例7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对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引起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陈情表》)

(可用于“情与理”“说话艺术”等话题)

二、世事洞明皆学问——关注社会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选材应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

虽然高三学生学业繁重,无暇更多时间关注社会。但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的高中生,手机、网络、电视、报刊、广告……每天的新闻资讯像潮水一样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无论你是宅在家里,还是在上学的路上、校园、课堂,还是商店、餐馆、地铁、汽车里……新闻、娱乐资讯无孔不入。其实家事、国事、天下事就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只需养成留心、观察、积累、思考的习惯。2008年笔者参加上海市高考作文(《他们》)阅卷工作,千人一面的作文内容,已经不是审“美”疲劳了!虽然有少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但80℅的同学作文视角关注的是汶川地震。还有就是无私奉献的“春蚕、红烛”——人民教师,城市美容师——清洁工,伟大的母爱,古今中外的名人等。

其实认真审视“他们”这一作文题目,视角关注的人群可以是方方面面的,材料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白骨精”、“银发族”、月老族、老三届”、退役运动员、伟大的失败者、非洲难民、勇敢的先驱者、艾滋病患者、吸毒者、明星们、明星的“粉丝们”、单亲家庭子女、下岗工人、卧底、海外小留学生们、“海归”和“海待”、在中国留学或工作的外国人、高考的学子和他们的父母、新上海人、“北漂”一族、城市里的乞丐和拾荒者、幕后的配音工作者、乡村教师、协管员、促进两岸关系的台商、贪污腐败分子、志愿者、房奴、卡族、炒股人、器官捐献者、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等等。

到2009年(郑板桥的材料作文)这一现象得到明显改观。虽然也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又不假思考地搬出李白、陶渊明、苏轼等。但较多同学的选材能够准确引经据典,更有同学能巧妙化用古今。这说明有很多中学生不仅观察多、积累多,而且思考也多。比如以下论述。

1.如今《潜伏》等谍战剧走俏。而同类题材相继撞车,有观众抱怨,如今的谍战剧陷入

了一个怪圈:“国产007和女间谍的爱情故事”,引起大家的审美疲劳。(创新)

2.复旦大学将三轮车夫蔡伟破格招收为博士,显示了一所大学博大的胸怀,更是整个社会对“异”接受的序曲。(大放“异”彩)

3.被西方主流媒体称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好的演出之一”的“时空之旅”,在保留传统杂技节目惊险刺激的同时,艺术创新丰富了整台节目的视觉效果,有力提升了杂技艺术的观赏价值。(继承与创新)

高中生更爱关注歌星、明星,所以用娱乐圈的新闻事件来为自己的作文当论据,也是一种思路,辟出一条柳暗花明的小道。

例12011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时间

论据:明星的时间很值钱

论据阐述:如果要问明星,你的时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也许会说,我的时间意味着我的价值。看看明星的时间有多值钱:周润发剪彩“时薪”500万,冯小刚拍广告每分钟30万,贝尔拍 《金陵十三钗》“日薪”200万。李冰冰走秀15分钟,进账500万人民币,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例22011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

论据:周润发的简朴

论据阐述:当已经是国际巨星的周润发,选择和普通百姓一样,坐最便宜的公共巴士和地铁出行,他已经回到了原点,但这个现实意义上的原点,其实是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回到原点,并非只有从头开始这一个解释,它也可以是心灵上的返璞归真。

例3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

论据:Lady Gaga

论据阐述:拒绝平庸,不走寻常路,Lady Gaga就用这句话实现了丑小鸭变天鹅的童话:“每个人都可以抵达他们最伟大的部分。说到底,我只是个有决心这样做的纽约姑娘。驾驭这个世界吧!如果你不驾驭世界,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就是秉持着这个理念,所到之处无不显示出她的独特之处,她被大家评选为当之无愧的雷人教母,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记住了她与众不同的着装,同时也记住了她的音乐。

听唱新翻杨柳枝——一例多用

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主要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

任何事例都包含多方面的意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事例,可以在不同的视角、表述、侧重点下,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意义或观点。只要用得好,同样能取得极佳的效果。这样能有效减少考场作文时用例雷同现象。问题是看你会不会用。“材不在多,会用则灵”。

比如,同样一则素材“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成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就可用于以下多种论述。

1.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含着“坚韧”的精神吗?(1998卷——以“坚韧”为话题)

2.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们就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吗?(1997卷——“假如记忆能移植”)

3.在他记忆中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吗?(2000卷——“答案是丰富多彩”)

4.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大诚”和“大信”呢?这里不也含有“心灵的选择”吗?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却默默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不正是“心灵选择”的结果吗?

(2002卷——“心灵选择”)

5.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呢?与他对杂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关。从特定的角度看,这不正是对杂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理解吗?(2003卷——“情感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6.他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呢?他放大了自己的痛苦了吗?(2004卷——“挫折”)

每个材料,事实论据牵涉到方方面面,可以同时证明各种不同的论点。同学们在引用的时候可针对不同的论点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他部分就可忽略不计。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例:伟大导师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在数十年的时间内写完了经济学的扛鼎之作——《资本论》。每天清晨马克思都早早地到大英博物馆图书馆门前等候开门。在近十年时间里几乎读遍了图书馆所有的经济学参考书。伦敦冬天阴冷,马克思一边读书,一边抖动身子来抵御寒冷,久而久之,水门汀下磨出了“马克思脚印”。为了节省时间,他有时连午饭都不吃。长期的坚持,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著。

这个例子从不同角度看至少可以用于证明以下几个论点。

1.拼搏、奋斗是成功的原因;

2.坚持不懈是胜利的保证;

3.珍惜时间是事业上前进的关键;

4.不断的积累是辉煌大厦的基石。

如果想用它证明上述某论点时,就可以在材料中有关这方面的叙述上多下些功夫,多扩张一点。

譬如文章要论述时间的重要,那么就可以在马克思一早就等图书馆开门,有时连午饭都不吃这方面多叙述一点。

名句积累范文第3篇

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1 / 8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2 / 8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任命/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

3 / 8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书·疏广传》)

致政、致事、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光明。

埂:(

)正直。

鲠:(

)直爽,正直。

佞:(

)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

)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

)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

)庄稼成熟。

刈:(

)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

)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4 / 8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

)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

)违反,抵触。

牾:(

)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劾:(

)揭发罪状。

讦:(

)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微、潜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

)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

)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

)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

)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5 / 8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

)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

)愤怒,怨恨。

恚:(

)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缧绁((léi xiè) 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

)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

)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w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6 / 8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13.子女:美女、 年轻女子 14.下士:虚心地对待士人

15.铨简:选择、选拔(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6.臧否:褒贬(口不臧否人物) 17.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18.无乃„„乎:恐怕„„吧 19.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办法 20.所以:用来„„的(方法方式)(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 „„的原因 21.庶几:差不多/或许 也许/希望 但愿

22.得无:莫非、莫不是(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去就:偏向去,辞官) 23.交通:交错/ 暗中勾结/ 交往

24.舅姑:公公和婆婆 25.县官:朝廷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寻、无何。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七、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7 / 8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17)白:告诉。

(18)与:赞扬。

(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案: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

(28)延:延请。

(29)省:减免。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43)典:主持。

严格来讲,在整个文言文系统中,这些字或许不能叫常用字,但对于试卷选用的文言传记文章,只要留心关注,它们的确是常用、常考的。可以这样说,以上这些词每次考试的选文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有时甚至是直接的设题对象。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应结合具体语境,比如搭配、词性等情况灵活应变,毕竟考查的是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如此方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能力。

名句积累范文第4篇

有人说,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 也有人说,你能走多远,天地就有多宽。 1 关键词,理清关系

看多远:眼界(宽广)目光(长远) 见识、视野开阔

舞台:人生成就(破开比喻) “只有…才”“因为…所以”

走多远:实践,脚踏实地

天地宽:人生境界开阔,功业伟大

2 准确表述关系

宽广眼界成就人生伟绩、登高方能望远、目光长远造就辉煌、脚踏实地方能成就璀璨人生

给你的作文拟一个贴切、观点明确的标题

3如何根据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1)有人说:“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的确,只有目光长远,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实现成功伟业。——《长远目光成就丰功伟业》(简单明了,开头破题、点题) (2)海子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的,“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人的眼界决定着生命的色彩与未来。 ——《眼界决定未来》(引用名言,印证材料,提出观点)

(3)流行歌曲唱“我要飞得更高,飞向广阔的未来”;而冰心也说“墙角的花儿,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由此可见,“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决定着人生的境界。 ——《眼界引领境界》(引用对比,综合到材料,提出观点) (4)当衣不蔽体汗如雨下的陈涉“辍耕之垄上”,谈起自己的远大志向而被庸人嘲笑时,陈涉放开眼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啊,“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决定人生的境界,只有像陈涉那样志存高远,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志当存高远》(运用举例,结合材料进行剖析,提出中心论点) (5)“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引领人的未来,指引我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你能走多远,天地就有多宽”,只有目标坚定,用脚步丈量人生,才能成就丰功伟业。所以我们常说,既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赶路。因此,只有学会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异彩!——《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二者结合,求同存异,综合提出观点) 你的开头怎么写?

4选择论据 标准:(1)真实(不要歪曲事实随意编造,不能写一看就不符合基本价值观的例子)

(2)准确(必须和论点相关,例子主要内涵不相似时要巧妙换角度剖析材料或舍弃) (3)典型(有说服力,有代表性,能够使人信服的,与观点高度密切相关的素材)

(4)新颖(在准确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新颖的,有时代气息和代表性地材料)

注意使用理论论据来开头或者评论,使用理论论据来引领材料之间的过渡。

(一)“目光长远”的正面、反面的理论论据积累

(1)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得宠思辱、登山小鲁、井底之蛙、坐井观天、鼠目寸光、夜郎自大、目光如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求近功不安小就、“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放长线,钓大鱼”、“高灯照远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风物长宜放眼量”

(二)素材积累 (1)莎士比亚:“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但自以为是天际空阔之至。” 来自教材的材料:一本《史记》给我们的材料宝库

(1)刘邦看到秦始皇的巡游仪仗,说:大丈夫当如此。(如何使用包装材料?)

开阔的眼界引领我们超越现实的狭隘,成就惊人的伟业。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帝王莫不具有开阔的眼界。面对秦始皇浩浩荡荡地仪仗,当时还不过是备受歧视的一介亭长,刘邦却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实则在心中早已立下鸿鹄之志,暗中奋发图强,最终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辅佐之下步步为营,登上君位,开创大汉帝国! 正是因为他在一介布衣时能放开眼界,立志高远,才能引导着他不畏艰难,一步步登上辉煌的人生巅峰!由此可见,“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开阔的眼界引领我们超越现实的狭隘,不断攀援人生的新高度!

《 眼界决定人生的高度》

(2)项羽看到秦始皇巡游仪仗,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3)苏轼写出《教战守策》,告诫君王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4)《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第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陈涉“辍耕之垄上”,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别人对他的理想嗤之以鼻时,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6)《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大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以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7)诸葛亮《隆中对》,身在草庐而知天下事,借助荆州弹丸之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8)《冯谖客孟尝君》“狡兔三窟”,到薛地烧掉债券,为孟尝君“买义”。

(9)《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目光长远,以大局为重,注重和廉颇关系的和谐,廉颇负荆请罪,最终实现“将相和”,保证了国家的安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无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赵世家》赵武灵王目光长远,极力主张“胡服骑射”,使国家更加强大。成王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最终也被赵武灵王说服,以国家未来为重,支持改革。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2)《留侯论》张良最初目光短浅,“逞匹夫之勇”,后目光长远,顾全大局,学会忍耐,辅佐刘邦称王天下。刘邦称赞张良“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13)刘邦得天下后居安思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建国之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生产,抚恤百姓,整顿吏治,建立秩序,富国强兵,使久经战乱的国家逐渐恢复元气,才为大汉地繁荣与昌盛打下了长远发展的基础。相比之下,秦始皇目光短浅,眼界狭隘,建立政权之后驱逐宾客,焚书坑儒,实行严酷地刑法,苛厉的政治,使得百姓怨声载道,人民叫苦连天,最终使偌大功业毁于一旦,使秦朝成为短命王朝。

由此可见,只有目光长远,才能居安思危,作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决策,促使一个朝代生生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绵几百年。

来自社会热点的材料 (1)马云 (2)王健林 (3)习近平 (4)朱镕基 (5)刘强东 (6)老干妈 (7)三鹿奶粉 (8)褚时健

(9)“精准扶贫”

名句积累范文第5篇

红艳艳

红彤彤

红通通

黄澄澄 绿油油

白蒙蒙

黑洞洞

金灿灿

亮晶晶 白茫茫

黑乎乎

美滋滋

喜盈盈

蓝莹莹

蓝汪汪

灰蒙蒙

紫微微

热腾腾

闹哄哄

明晃晃

空荡荡

硬梆梆

光秃秃

暖洋洋

娇滴滴

羞答答

兴冲冲

气乎乎

颤巍巍

乐悠悠 乐滋滋

笑眯眯

笑哈哈

笑呵呵

笑盈盈

假惺惺

美滋滋

毛茸茸

静悄悄

鲜嫩嫩 AABB:

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

热热闹闹 明明白白

端端正正

形形色色

堂堂正正

星星点点 朝朝暮暮

哆哆嗦嗦

稳稳当当 时时刻刻

纷纷扬扬

密密层层

歪歪扭扭

隐隐约约 AABC:

赫赫有名

默默无闻

依依不舍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滔滔不绝

津津有味

彬彬有礼

娓娓动听

面面俱到

井井有条 窃窃私语

亭亭玉立 ABCC:

白发苍苍

果实累累

生气勃勃

气势汹汹

杀气腾腾

小心翼翼

气喘吁吁 虎视眈眈

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炊烟袅袅

烟雨蒙蒙

千里迢迢 ABAC:

将信将疑

半信半疑

十全十美

古色古香

人山人海

无法无天

无影无踪 无忧无虑

无缘无故

无穷无尽

无边无际

百发百中

百依百顺

百战百胜 ABAB: 学习学习

考虑考虑

琢磨琢磨

调查调查

活动活动

了解了解

研究研究 四字连词:

风云雨雪 笔墨纸砚 亭台楼阁 琴棋书画 花鸟虫鱼 衣食住行 妖魔鬼怪

油盐酱醋 春夏秋冬 动、名(形)联合词组:

飞禽走兽

能工巧匠

顶天立地

走街穿巷

惊天动地 寒冬腊月 尽心竭力

提心吊胆

争分夺秒

翻山越岭

交头接耳

张牙舞爪

甜言蜜语

名、动(形)联合词组:

地动山摇

人仰马翻

目瞪口呆

风吹草动

手忙脚乱

面红耳赤

风平浪静

眉开眼笑

心平气和

鸟语花香

手舞足蹈 什么怎么样:

绿树成荫

百花争艳

大雪纷飞

灯火通明

河道纵横

阳光明媚

明月高照 古柏参天 近义词组成:

甘甜

坚固 美好 缠绕

安宁

省略 漫山遍野

朝思暮想

手舞足蹈

阴谋诡计

弄虚作假

风驰电闪

怪模怪样

狐朋狗友

深情厚意 反义词组成:

是否

生死

开关

动静

胜负

起伏

是非

真假

争先恐后

热胀冷缩

伸缩自如

承上启下

转败为胜

左邻右舍

前仆后继

大街小巷

神出鬼没

此起彼伏

带动物名:

1、鼠:胆小如鼠

鼠目寸光

投鼠忌器

抱头鼠窜

鼠窃狗盗

2、牛:牛鬼蛇神

对牛弹琴

九牛二虎之力

牛头马面

牛刀小试

3、虎:虎背熊腰

虎口逃生

虎头蛇尾

虎视眈眈

与虎谋皮

为虎作伥

如虎添翼

狐假虎威

4、龙:龙腾虎跃

龙吟虎啸

生龙活虎

龙争虎斗 龙飞凤舞

画龙点睛

藏龙卧虎

龙潭虎穴

5、蛇: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打草惊蛇

6、兔:兔死狐悲

守株待兔

狡兔三窟

7、马: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万马奔腾

车水马龙

千军万马

心猿意马

走马观花

人仰马翻

招兵买马

青梅竹马

指鹿为马

8、羊:亡羊补牢

顺手牵羊

羊肠小道

羊质虎皮

挂羊头买狗肉

9、猴:杀鸡儆猴

树倒猢狲散

猴年马月

10、鸡:鹤立鸡群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呆若木鸡

闻鸡起舞

鸡毛蒜皮

11、狗: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

12、狼:狼吞虎咽

声名狼藉

狼子野心 其他动物:

包罗万象

蜻蜓点水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鹦鹉学舌

杳如黄鹤

风声鹤唳 鸟尽弓藏

蛛丝马迹

沉鱼落雁

黔驴技穷

门可罗雀

螳臂当车

鹬蚌相争 带数字:

一帆风顺

一见钟情

两全其美

三长两短

三生有幸

四通八达

四海为家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十全十美

十万火急

千方百计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军万马

千丝万缕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山万水 天什么地什么: 天寒地冻

天昏地暗

天崩地裂 天长地久

天高地厚

天荒地老 天罗地网

天经地义

天造地设

天翻地覆 什么不什么:

连绵不断 川流不息 依依不舍 寸草不生 无微不至

临危不惧

坚持不懈

英勇不屈 什么如什么:

温暖如春

绿草如茵

风景如画

岁月如歌

一贫如洗

视死如归

栩栩如生

时光如流

什么不什么:

数不胜数

防不胜防

赞不绝口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爱不释手 没什么没什么:

没头没脑

没大没小

没皮没脸

没羞没臊

没完没了 连什么带什么:

连滚带爬

连说带笑

连本带利

连蹦带跳

连说带笑

一、天文气象

1、 天空:晴空万里

一碧如洗

天高云淡

碧海苍天

万里无云

2、 日:旭日东升

骄阳满天 红日西坠

烈日炎炎

艳阳高照

光芒四射

阳光普照

3、 月:风清月明

残月如钩

月明星稀

众星捧月

月白风清

月落乌啼

月光似水

4、 星: 星罗棋布

满天星斗

群星灿烂

星光闪闪 繁星满天 群星闪烁

众星拱月 星空万里

星光灿烂

繁星点点

星月交辉

斗转星移

星河灿烂

5、 霞:霞光万道

彩霞满天

6、 云:乌云密布

云消雾散

白云缭绕

彤云密布 乌云翻滚云雾茫茫

云海茫茫

云雾弥漫

云雾迷蒙

7、 雾:浓雾弥漫

烟雾缭绕

8、 风:风调雨顺

斜风细雨

春风满面

风平浪静

风和日丽

风:疾风

狂风 厉风 飓风

巨风

暴风

微风 清风

和风

阴风

金风 暖风

9、 雨: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凄风苦雨

倾盆大雨

阴雨绵绵

淅淅沥沥

春雨潇潇

小雨:毛毛雨

细雨

零星小雨

濛濛细雨

细雨如丝

斜风细雨 大雨: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

滂沱大雨 令人喜欢的雨:喜雨

及时雨 令人讨厌的雨:淫雨

苦雨

10、雷电:晴天霹雳

春雷滚滚

天打雷劈

五雷轰顶

电闪雷鸣

11、雪:风霜雨雪

雪上加霜

大雪纷飞

林海雪原

白雪皑皑

瑞雪兆丰年 银装素裹

漫天雪花

满天飞雪

玉树琼枝

冰天雪地

粉妆玉砌

二、季节时辰

1、春:春回大地

满园春色

桃红柳绿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生机勃勃

莺歌燕舞

2、夏:赤日炎炎

酷暑盛夏

夏山如碧

五黄六月

三伏暑天

3、秋:秋高气爽

一叶知秋

果实累累

春种秋收

遍地似金

4、冬:冰天雪地

数九寒天

银装素裹

万物萧条

天寒地冻

5、晨:东方欲晓

朝霞满天

雄鸡报晓

晨光熹微

黎明

清晨

早晨

拂晓

晨光

晨曦

曙光

凌晨

破晓

天刚亮

天边微明

晨鸡报晓

晨曦微明

晨曦微露

天边泛着鱼肚白

6、午:蝉声阵阵

阳光灿烂

烈日当空

7、傍晚:夕阳西下

暮色降临

炊烟四起

8、夜:夜深人静

万籁俱寂

通宵达旦

9、过去:过去

以往 已往

从前

往常

昔日

往日

以前 前

早先

三、山川原野

1、山川: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峰峦雄伟

千山一碧

悬崖峭壁

万丈深渊

高不可攀

巍然屹立

孤峰

险峰

奇峰

群峰

山梁

蜿蜒

连绵

峰峦起伏 奇峰怪石

崇山峻岭

2、原野:一望无际

无边无际

一马平川

沃野千里

3、江河:川流不息

水流湍急 奔腾咆哮

江水滔滔

4、湖海:水平如镜

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波澜壮阔

碧水蓝天

湖光山色

5、校园:书声琅琅

环境幽雅

清香四溢

生机盎然

茁壮成长

奋发向上

四、语言描写:南腔北调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有声有色

异口同声

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理直气壮

窃窃私语

开门见山

理屈词穷

哑口无言 苦口婆心

啧啧称赞

花言巧语

有言在先

千言万语

传为美谈

言辞恳切

谈吐文明

出言不逊

五、心理描写

1、 高兴愉快:喜出望外

喜气洋洋

乐此不疲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欢天喜地

惊喜若狂

眉开眼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心花怒放

2、 悲伤难过:心事重重

愁眉苦脸

唉声叹气

多愁善感

心如刀割

悲痛欲绝

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不堪回首

垂头丧气

痛心疾首

3、 愤怒:火冒三丈

满腔怒火

怒气冲天

气势汹汹

暴跳如雷

勃然大怒 愤世嫉俗

义愤填膺

令人发指

4、内疚:羞愧难言

自惭形愧

自愧不如

悔恨交加

悔不当初

如梦初醒

5、高兴:开心 兴奋

高兴 愉快

欢快

快活

快乐

欢喜

欢愉

欢腾

6、惊恐:提心吊胆

手足无措

惊恐万状

六神无主

心神不宁

心惊肉跳

惊慌失措

忐忑不安

心慌意乱

魂飞魄散

大惊失色

心惊胆颤

7、刻苦勤奋:

废寝忘食 刻苦钻研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如饥似渴

一心一意

孜孜不倦 手不释卷 一丝不苟

苦思冥想

持之以恒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六、动作描写

1、 说:叙说

劝说

议论 评论

讲解

谈论 辩论 演讲

说明

争论

争辩

辩护

宣传

解释

2、 问:发问

提问

查问

询问

反问

责问

讯问

盘问

细问

追问

3、看:从低处向高处看------仰望

从高处向远处看------眺望 从高处向下看---------俯视

心情崇敬地看---------瞻仰 仔仔细细地看---------端详

上上下下地看---------打量 前前后后地看---------环视

偷偷摸摸地看---------窥视 俯视

斜视

仰视

藐视

环视

正视

巡视

监视

4、 跑:慢跑

飞奔

跨越

跳跃

东奔西跑

抱头逃窜

横冲直撞

5、 哭:痛哭

哭泣

呜咽

抽噎

泪流满面

老泪纵横

痛哭流涕

失声痛哭

泣不成声

声泪俱下

嚎啕大哭

6、 思考:思索

思考

寻思

深思

苦思

猜度

谋算

盘算

苦思冥想

绞尽脑汁

三思而行

深思熟虑

费尽心机

胡思乱想

左思右想

7、 听:打听

细听 倾听

聆听 洗耳恭听

耳闻

8、 走:散步

漫步

闲逛

蹓跶

9、笑:呆呆的笑——傻笑

讨好的笑——谄笑 难堪的笑——干笑

傲慢的笑——狂笑 开怀的笑——大笑

讽刺的笑——讥笑 会心的笑——微笑

无可奈何的笑——苦笑

10、吃:尝——尝一尝

餐——早餐

啖——日啖荔枝三百颗

啃——啃骨头

嗑——嗑瓜子

茹——茹毛饮血

吞——狼吞虎咽

品——品尝

九、动物的叫声:

鹿——呦呦

公鸡——喔喔

马——咴咴

母鸡——咯咯

猪——哼哼

牛——哞哞

猫——喵喵

羊——咩咩

鸭——嘎嘎

狗——汪汪

十、描写四季的诗句: 春天: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 夏天: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

秋天:(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

牧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

冬天:(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

(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

名句积累范文第6篇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1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

《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梁启超

典故:盘根错节。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促织》作者:蒲松林

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 达生》作者:庄子

含义:形容神貌呆笨

《涉江》作者:屈原

成语:阴阳易位。出处:《楚辞集注》

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 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

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2 《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

典故:四面楚歌。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 出处:《史记

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荆轲刺秦王》作者:司马迁

成语:图穷匕现 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

《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

典故:毛遂自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 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作者:杜牧

典故:秋士:出处《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

含义:古时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琵琶行》作者:唐 白居易

成语:五陵年少。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典故:三国周郎赤壁。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

成语:风流人物。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风流: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呆气》作者:邹韬奋

成语:浩然之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含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3 成语:纸上谈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含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故:废寝忘食: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含义: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甘之如饴:出处: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含义: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过秦论》作者:贾谊

成语:瓮牖绳枢,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传说:陶朱猗顿: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

含义:富人的代称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

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无题.》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劝刘邦离开,说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含义: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成语:秋毫无犯: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欲使张良劝说项羽,对他说:自己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4 含义: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到鸿门去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

含义: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害人。

成语:劳苦功高: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奏明项王,说刘邦劳苦功高。

含义:比喻功劳十分卓著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

典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

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扬州慢》作者:姜夔

典故:春风十里。 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含义: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

典故:《黍离》之悲也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触景伤情,而作《黍离》之诗。

含义:哀伤亡国之辞。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出处《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含义:豆蔻: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美丽;青楼,妓院,杜牧在扬州常和名妓来往,

5 写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诗句

《梦吟天姥吟留别》作者:李白

成语:摧眉折腰 :出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含义:形容低头弯腰,在上官前讨好的样子。

典故:“脚著谢公屐”,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含义: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传说:“空中闻天鸡”出处: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桃都,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此树,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叫起来。

《孔雀东南飞》

典故:命如南山石。出处:《诗经﹒小雅﹒天保》

含义: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

《咏荆轲》

典故:雄发指危冠: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

含义:怒发冲掉了帽子

典故:图穷事自至:出处《战国策。燕策》上说,荆轲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献图时,地图展到最后露出了匕首。

含义:图穷匕首现

《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传说: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山海经 北山经》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唱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含义: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传说: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出处:《山海经 海外西经》

含义: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陈情表》作者:李密

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含义: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成语:气息奄奄。出处:《陈情表》:“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呼吸十分微弱。形容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的样子;比喻事物到了消亡阶段。

成语:朝不虑夕。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早晨不能考虑晚上该怎么办。形容形势危急或事情紧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也作“朝不谋夕”。

成语:乌鸟私情。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含义:鸟雏长大后,衔食哺其母。这里比喻子女奉养长辈的孝心。

6 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典故:死当结草。出处:《左传

含义:死后也要报恩。

成语:日薄西山。出处:《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

传说:寒食节:节令名。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他的臣属介子推事因为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一天进火冷食

《六国论》作者:苏洵

典故:抱薪救火。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窦娥冤》作者:关汉卿

典故:苌弘化碧,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望帝啼鹃。出处: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典故:飞霜六月: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战国时,皱衍对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雪”来比喻冤狱。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传说:东海孝妇:出处 :《窦娥冤》” 东海曾经孝妇冤”传说汉朝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后来婆婆自缢身死,寡妇被诬告杀死婆婆,官吏把她杀了她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

屈原列传 《史记》

成语:从容辞令 :含义: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赤壁之战》

成语:强弩之末:出处:《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含义: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成语:守义不辱:出处:《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刘邦统一天下,田横逃到海岛,后来刘邦召他入朝做官,他认为是一种耻辱,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

《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

成语: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含义:骄傲自满招来损失,谦逊虚心得到好处。

7 《谏逐客书》作者:李斯

成语:逐客令:出处:《谏逐客书》秦始皇曾经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

含义:后来泛称赶走客人为下逐客令。

成语:移风易俗 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含义:转移风气,改变习惯

成语:杜门却扫 出处:梁 江淹《恨赋》《北史•李谧传》:“遂绝迹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

含义: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成语:裹足不前,出处:《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上一篇:关于清明节的散文范文下一篇:座谈会发言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