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2024-05-03

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人才素质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注重广大职工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当前不少企业虽然注重开展职工教育培训,但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停留在形式及任务绩效上。本文将分析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培训质量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职工教育培训 培训效率 培训质量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更多的是人员素质的竞争。作为企业中的一份子,职工的技术素养高,职工的综合能力强,便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便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基于此,企业必须注重职工教育培训,并着力提升培训效率及培训质量。

一、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职工教育培训已经成为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企业网罗人才的必要途径,更是企业应该给予职工的一种教育福利。当前企业虽然认识到了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却凸显着诸多的问题。首先,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上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企业将职工教育培训更多当成一种任务,并没有追踪职工在教育培训中所获得的提升,很多教育培训缺乏与岗位的适应性,更多停留在一种理论层面。职工教育培训应该有效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培训效率及质量。其次,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没有科学的培训机制予以约束和规范。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质量,需要将其定期化、规范化、体系化,注重职工的长远进步与个人发展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参与兴趣。最后,企业对于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相对比较少。无论是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还是教育培训的设施设备,都存在着明显的投入不足的情况。

二、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的措施分析

(一)精准分析职工的需求,开展合理的教育培训

一方面,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职工的岗位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比如职工的岗位是经营策划岗,那么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所对应的课程就应该是经营理念、策划思路等方面的课程。另一方面,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必须匹配职工的个人发展愿景。职工在企业中的成长方向或者职业规划,是职工结合自身能力及企业发展实际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特点。基于此,企业应该迎合职工的发展诉求或者职业规划来给予针对性的培训,這不仅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同时也能够更加凝聚职工的力量,让职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二)构建科学的检验机制,注重培训效果的抽检

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基于此,企业必须要做到职工教育培训的有效落地,而培训效果得以落实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科学的检验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抽检职工的学习效果。一方面,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成立科学的课堂检验机制,当堂解决职工的疑问,鼓励职工在课堂结束后,及时进行讨论分析,做到意见交换,及时总结课堂内容,及时向培训师或者其他职工请教或交流。在下一堂课开始前,培训师应该做好抽检,并鼓励职工积极发言,勤于总结与反思。另一方面,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还应该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来提醒职工认真对待难得的培训机会。

(三)提升培训内容的实践效果,注重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其培训的目的,就在于引导职工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理论,更好地运用在企业的实践生产中,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因此,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该提升职工对教育培训的重视,鼓励他们珍惜教育培训的机会,尽可能地从培训师那里获得最多的知识,然后全面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同时,在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全面科学地传递给周边的同事,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化地发挥教育培训的效益。实践证明,当职工在实践岗位上,利用教育培训的新知识、新方法,并真正取得进步,获得成效时,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动力会越强,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也同步能够提升。

总结:

职工教育培训是职工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虽然企业注重职工教育培训,但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提升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应该构建科学的培训机制、测试机制及实践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建英.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效率与质量措施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16).

[2]张瑾.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基层职工培训的效率[J],工程技术,2016(4).

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行业竞争力,就要着力于企业文化的提升。中共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要求注重软实力的开发。那么,企业就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地强化企业人员培训,并提出创新管理对策。

关键词:企业培训管理;人力资源;问题;对策;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培训管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被纳入到企业管理范畴中。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渐步入到世界经济轨道,企业软实力的开发成为了企业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知识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实施有效的培训管理工作,就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员工工作能力与现任的工作职能以及其工作相匹配。

一、企业培训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间竞争力的逐渐增强,企业培训上升到战略发展层面,并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那么,在企业培训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要建立在培训理念的基础之上,以此为主要指导思想将企业培训管理运作系统建立起来,制定企业管理体制,编制企业管理教材,从创新的角度对企业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实施必要的考核和评估等等,都要从整体的角度和联系的观点审视培训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对其相互之间关系深入思考。

二、目前企业培训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不够重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铁路企业不仅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而且还要接受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的挑战。在这种经济环境下,铁路企业的管理者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上,这样依赖,企业发展管理者的精力必然有所倾斜,对于企业职工的后续建设和企业人才培训、深造工作的重视程度难免不足,这也是造成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工作不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培训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健全。由于很多铁路企业培训工作中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的不健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存在“好的总在前面、差的总落在后面”的现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个培训项目,员工从中能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自己,好学的员工自觉自发地认真学习,自然受益匪浅,但不好学的敷衍了事自然一无所获,如此循环,就形成了优秀的职工越来越优秀,落后的员工越来越落后。

(三)企业培训管理体制存在着滞后性。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的培训管理体制要具有纲领性意义。但是从一些企业的培训工作条例上来看,其中的内容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经济的步伐,更不利于推动企业管理的有效展开。要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就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培训管理体制相关的配套制度。

三、现阶段企业培训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领导管理层对培训管理的重视。由于铁路企业的发展特点,在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管理时应坚持人本立业的经营理念,通过民主管理、人性解放、权力平等,建立一种轻松、宽容、相互协作、相互关爱的文化氛围,通过正面的沟通和激励方法使企业与员工之间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协助、相互进步。倡导员工“干中学、学中干”、在反思中学、在反馈中学、在共享中学,主动学习、相互学习和终身学习。

(二)根据企业职工岗位层级需要设立培训师梯队。针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需求不同和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水平不同,需要企业完善培训师制度,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师队伍。

(三)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完善培训激励机制的一般方法有:1、经济激励,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岗位技能工资、奖学金、培训补贴等系列的福利措施。2、目标激励,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升职发展空间、提供在职深造、提供科研活动经费等一系列与员工发展有直接关系的激励方式。3、职业发展激励,企业可以通过这种职业性激励和社会性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培训学习愿望和需求,使企业永葆青春,永葆活力。4、消极强化,强化的主要形式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自然消退,企业可以通过降职降级、转岗待岗、下岗等消极强化来促使员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机制。加强完善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还需要完善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完善相关的考评指标,将各单位的培训绩效和竞赛、调考等成绩和单位的业绩考核挂钩,着力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培训的积极性,解决人才培养动力不足,培训指标不硬化等问题。

四、企业培训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方法

(一)企业培训的创新化管理。企业培训管理关乎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在实施培训管理时,要注意整体谋划。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企业培训管理要逐渐向战略化转向。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持续性,而且还要对企业战略发展以清晰地描述,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企业培训的多样化管理。为了改进企业培训模式,将传统的理论培训转变为现代教育模式。采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实施投影教学,还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培训平台,实施远程教育。在企业培训中,投影教学是广为利用的,但是远程教育虽然建立起来,但是其功能性还没有完善。

(三)企业培训的实效化管理。企业培训并不止于职工的职业技能,还要实施企业文化的创新,创设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在实施企业培训创新管理时,要善于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特别强调企业文化上不仅要吸取先进的文化,还要体现为时效性。在企业打造多元文化的时候,其目的就是要对于企业员工按照企业未来发展要求定向培养。

五、加強企业培训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铁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数次重大变革,而每次变革都离不开企业的优秀人才,因此,加强企业的培训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加强企业培训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能力。其次,加强企业培训管理有利于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的完善。再次,加强企业培训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六、结论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发展,就要更为注重培训管理理念的培养。目前的企业培训管理很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新的企业管理模式,而且在培训考评上存在着单一性,因此而无法真实、客观、公正地接受这一事实。企业培训实施创新管理,不仅要对企业创新化工作开展研究,而且管理模式更具有时效性。

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文章从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流派入手,阐述了激励理论的含义,激励理论的普遍性,以及其发挥效用的前提。

【关键词】激励;需求;目标;双因激励;内容激励;过程激励

激励理论在现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绝大部分的企业,机关等组织都引进了激励机制。如果能很好的应用激励机制,既能提高社会工作效率,又能协调劳资双方的各自的需求。

什么是激励理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人类作为在社会中的一个相互连接的环节,激励理论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发挥着作用。这个理论实现的基础便在于人的需求的客观存在。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当然这种需求是随着客观现实不断发展的,对于儿童而言,用较小的奖励就能激励他去做事情。譬如,家长经常会对小孩说,如果这次的考试你考到90分爸爸便给你买一个变形金刚。这对于孩子而言便是有了一种激励作用。孩子会因为要去取得变形金刚而努力学习。而这位父亲此时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这种目的便是通过他的激励理论实现的。在这里面,变形金刚便是这个孩子的需求,孩子对于变形金刚的需求的客观存在便给父亲在这一点上有了可以使用激励理论的空间。

由此可见需求是激励理论的前提与基础,那么,这种需求是否是普遍存在的呢?如果是,那么激励理论的应用范围便是会很大程度上得以扩大。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不可否认,每个人都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世界里,无论是出于物质上的需求还是出于精神上的需求,需求对于所有人都是不可避免的。首先,对于一个人而言生存的需求是基本的,而满足生存需求之后人的便会有发展资料的需求,而在满足发展资料之后,人又会有了享受资料的需求,由此可见需求在人的一生中是不会休止的,由此可见需求具有普遍性。而需求的普遍性倘若成立,则激励机制的应用的广泛性便得到很大限度的扩大了。

激励机制可以普遍应用,但是这种应用也具有相应的条件。激励机制发挥作用是通过让被激励对象完成一个目标任务为目的的。针对此,目标的设置成为了关键。

首先是目标难度,目标应该具有较高难度,那种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目标缺乏挑战性,不能调动起人的奋发精神,因而激励作用不大。当然,高不可攀的目标也会使人望而生畏,从而失去激励作用。过高和过低的目标会使原本很好的激励机制变得一无所用。因此,应把目标控制在就有较大难度,又不超出人的承受能力这一水平上。

其次目标应明确,具体,诸如“尽量干好”、“努力工作”等笼统空泛、抽象性的目标,对人的激励作用不大。而能够观察和测量的具体目标,可以使人明确奋斗方向,并明确了自己的差距,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激励作用。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有空余的情况下预习课文,这种说法便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的效用就不能很好发挥出来。而如果教师明确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设置相应奖励,这样的目标设置,便能得到想要的效果,激励机制也能很好的发挥效用。

再次目标的可接受性,只有当员工接受了组织目标,并与个人目标协调起来时,目标才能发挥应有的激励功能。为此,应该让职工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这比由管理者将目标强加于职工更能提高目标的可接受性,可以使职工把实现目标看成自己的事情,从而提高目标的激励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管理者也需注重这点。例如,要求职工整天只工作不休息,这样的目标对于被激励人而言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激励机制被激励人的成本的比较中而被淘汰。

激励理论在现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绝大部分的企业,机关等组织都引进了激励机制。如果能很好的应用激励机制,既能提高社会工作效率,又能协调劳资双方的各自的需求。

而激励理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系统的科学,包括双因激励理论、内容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

双因激励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又叫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简单地讲,双因素激励理论是包括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个方面的。而激励因素指的是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而保健因素则指的是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双因激励理论中,有两点值得管理者们注意。第一,何种的奖励才能真正做到激励呢?在企业中,是否给予工资便可以算是激励呢?例如,在一个企业中,员工每月起薪为3000元,但这个工作要求每天工作12小时,不定期加班,并且没有加班费。当员工认为公司所付工资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的时候,这样的奖励显然是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效果。所以在保健因素这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到管理者给被激励者所提供的外界或者硬件激励措施是否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第二,管理者更多时候需要考虑到员工作为能思考的生命个体,应该重视员工对于工作所产生的成就感。一味地给员工提供硬件条件,而忽视员工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激励是不够的。在2010年发生的连续多起富士康跳楼事件就能够引起管理者们的重视。

内容激励理论,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内容性激励理论重点研究激发动机的诱因。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内容激励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为需求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所以如果把人类的需求量化,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激励理论。在内容激励理论中有一点是值得管理者们重视,它层次分明,并且具有内部的递进关系。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需求,如果管理者未满足生理需求,而仅仅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那是行不通的。例如,一个工作倘若能为社会做出伟大贡献,却不能满足员工的生存需要,那么这个工作无法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反之,只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而忽视了其他部分也不可取,所以令员工满足其爱与归属,自我尊重以致自我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

过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是指着重研究人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某些关键因素,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类理论表明,要使员工出现企业期望的行为,须在员工的行为与员工需要的满足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在过程激励理论体系中,期望理论值得管理者们注意,并要正确认识目标价值。目标在激励中实际起作用的价值不是管理者心目中的价值,也不是激励目标的客观价值,而是行为主体的主观感受价值,因此管理者們不能只从自身的角度认定或根据客观指标以及某种社会上的一般看法与标准来确定目标价值,而要从激励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企业管理上,而且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管理都至关重要。员工常常认为,公司是股东的,自己只是打工而已。如果一个企业让员工有这样的体会,那这样的企业是不会有前途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让员工享有公司股份,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二是让老板和员工的认识得到统一,而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我们在这一方面制定激励因素的时候,管理者要更多地站在被激励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会使激励理论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激励理论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激励理论的使用是复杂的。因此管理者需要重视激励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要正确地使用激励理论。

【参考文献】

[1]魏慧.激励理论的比较和创新,西部科教论坛,2009(9).

[2]俞宝明,曾晓芳.浅析激励机制在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卫生职业教育,2012(4).

[3]Jean-Jacques LAFFONT, Theoretical Incentive The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1版).

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以《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为依据,通过对新准则中职工教育经费的确认和计量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对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存在纳税核算复杂、不能反映其真实去向、企业对职工教育经费不合理利用等问题,并结合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维简费用的改革对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职工教育经费 安全费 维简费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事业的一项费用,是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面对当今社会知识的快速更新,对职工的后续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设立职工教育经费科目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但是目前关于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职工教育经费的规范使用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也造成纳税核算比较复杂。本文旨在讨论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及使用问题,发现其中的不足,并结合煤炭企业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的核算提出一些建议。

一、职工教育经费的含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规定,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和使用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中进行核算,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负债。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列支与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和税收制度的规定,专款专用,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职工教育经费属于应付职工薪酬中的货币性职工薪酬,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从成本费用中计提。单位职工不但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享有集体福利的权利,还有接受岗位培训、后续教育的权利,为此需要一定的教育经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二、职工教育经费核算中的问题

(一)职工教育经费的一般核算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其去向

职工教育经费是在应付职工薪酬下设的二级科目,其计提与工会经费相似,按工资总额规定的比例计提,计提时根据收益对象直接计入资本成本或当期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科目。

当使用职工教育经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职工教育经费是按照工资总额以一定比例从成本费用中计提的,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直接列示进入当期费用或资产成本账户,而当职工教育经费真正被使用时在借方冲减“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科目不能真实反映职工教育经费的去向,不符合会计信息要求的真实性原则。

(二)职工教育经费先计提后使用会给纳税核算造成麻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实际上职工教育经费能够全额税前扣除,这样就会涉及到纳税递延的问题。职工教育经费应该分三种情况进行会计与税务处理:

1.当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等于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提的教育经费时,不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必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2.当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小于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提的教育经费时,出现了应付职工薪酬的账面价值,但是不存在计税基础。所以,企业应当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增加该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无需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当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大于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2.5%计提的教育经费时,应付职工薪酬不存在账面价值,而按照税法规定存在计税基础。因此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增加该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在预计该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下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造成这种纳税核算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职工教育经费采用的是先计提后支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企业职工薪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税法则按照实际发生原则以实际发放、发生的薪酬作为基数,从而因纳税义务的确认时间不同形成暂时性差异或者永久性差异。

(三)职工教育经费在使用时会给会计核算带来矛盾

例:某企业为职工培训购买投影仪花费2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无净残值,且该投影仪符合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范围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一般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2 000

贷:累计折旧 2 000

固定资产还是全新的资产,而为了冲减职工教育经费足额计提折旧,导致购置的固定资产价值为零,账实不符。

(四)职工教育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不规范

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的列支范围包括:上岗和转岗培训;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术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培训管理费用;有关职工教育经费的其他开支等。有些企业在未使用完本期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的情况下,为了利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税盾作用,会将无法在税前扣减的开支列入职工教育经费范畴。

另外,由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为一项流动负债,所以从企业角度来看它是企业的一项负担,新准则改变了以往除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如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全部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规定除应付的辞退补偿计入当期费用外,其他职工薪酬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虽然扩大了资产成本的范围,但是并没有改变职工薪酬负债观,所以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在职工教育经费上做过多开支,最终导致一些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使用不足,这会阻碍公司职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对职工教育经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煤炭生产企业等一些高危行业中企业都要按照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和维简费用,旧会计准则对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为:在提取安全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在未来使用时,则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相关费用类科目。如果确定有关支出最终形成固定资产,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单列项目归集,完工后形成固定资产的,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全额计提折旧以冲减长期应付款,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零,但实际上固定资产还是全新的矛盾。旧准则下,安全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与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使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新会计准则对安全费和维简费的核算做出了修改和完善,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安全费和维简费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当企业按规定使用安全费、维简费购建设备、设施等资产时,按应计入相关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是属于费用性支出,则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最终企业应当按照实际使用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基于职工教育经费与安全费、维简费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安全费与维简费的核算方法对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进行完善。笔者认为,职工教育经费在计提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科目,贷记“盈余公积——职工教育经费”科目。当企业按规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企业是按规定将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费用支出,则借记相关费用类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最终企业按照实际使用的金额在所有者权益内部进行结转,借记“盈余公积——职工教育经费”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额以“盈余公积——职工教育经费”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相应的,在应付职工薪酬中先计提后支用的职工福利费和工会经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核算。

四、在盈余公积中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的优点分析

使用在盈余公积中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方法,有以下优点:

一是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是在盈余公积中反映的,在实际使用时再按其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相关费用,这样能够准确、清晰地反映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去向,便于对职工教育经费的管理。

二是该方法对职工教育经费虽然是先计提,但是实际上是据实列支。职工教育经费在真正使用时计入资产成本或相关费用,最终影响企业利润,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完全由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造成,不会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也不会存在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极大地简化了对纳税额的核算问题。

三是以职工教育经费购置的资产和用其他资金购置的资产使用的是相同的核算方法,不会再造成会计核算的矛盾,也便于对不同资金购置的资产的统一核算和管理。

四是将职工教育经费在盈余公积中计提,改变了以往对职工教育经费的负债观,这样有利于企业加大对职工教育的投入,提高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减小企业对税盾的不正当使用空间,使得企业从职工教育经费上对企业利润和纳税额的调节能力进一步弱化,有利于职工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促进职工教育经费发挥最大效益。X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张东.煤炭企业安全费用、维简费用新旧会计处理的比较及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162-163.

3.薛东成,李志华.职工教育经费结转扣除的纳税调整方法[J].财务与会计,2010,(12):36-38.

4.郝宇鹏.关于职工薪酬的核算及相关涉税处理[J].财税研究,2012,(6):114-115.

5.戴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核算与管理[J].冶金财会,2012,(9):45.

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议上获悉, 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研究制定的《2018年钢铁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要点》有望在近日公布。这一政策包含四个方面19条政策措施, 包括落实化解3000万吨钢铁过剩产能任务、处置僵尸企业、推动钢企兼并重组、引导工艺流程转变等重要举措。

在上述会议上,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冶金建材处副处长水恒勇表示, 2016年、2017年两年, 中国累计去除钢铁产能超过1.2亿吨, 占总计划上限目标 (1.5亿吨) 的80%。今年两会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今年要再退出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目前, 国家和地方积极鼓励下岗职工自主创业, 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孵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之形式多样的下岗职工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讲坛等活动地开展, 举国上下形成了较为浓厚的下岗职工创业氛围。以创业带动就业, 提高下岗职工创新创业能力是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举措, 也是未来就业工作的新亮点和新特色。

2 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 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创业教育在我国却相当薄弱。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在创业教育方面, 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 (GEM) 统计的平均水平。中国下岗职工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而发达国家有的高达20%~30%。

3 下岗职工创业教育的建议

3.1 下岗职工创业教育应主要立足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创业是一个人价值观、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运用。创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为了创业的教育, 培养的是创业者。广义是指关于创业的教育, 重在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下岗职工创业教育应是广义, 着眼于把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传授给每个学生, 为他们未来可能成为创业者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下岗职工创业报告》中, 下岗职工认为学校创业教育对自己帮助非常大的比例还不到20%, 说明现阶段我们的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反思, 如何进一步做到更好。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 紧随国家部署相关的“双创”政策, 各级各类高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我们认为,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更多地聚焦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业知识的教育完善, 而不应为了创业进行创业教育, 更不能为了追求在校下岗职工创业率而进行低层次的创业。

3.2 下岗职工创业教育主要立足于创新导向创业, 不鼓励脱离专业地为创业而创业

“双创”战略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支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 肩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 要站在国家战略对人才需求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下岗职工创业教育。从下岗职工教育人才培养的角度, 我们更期待以专业创新为导向的创业。下岗职工的创业教育要渗透在各学科教育中, 在教育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促进专业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3.3 下岗职工创业教育主要立足于实践教育培养创业能力, 而不是实践创业

对少数有创业意愿的下岗职工提供个性化创业能力培养。回归教育初心, 下岗职工创业教育要突出实践教育特征。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下岗职工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 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本质上仍是一种实践教育。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创业者有各方面的知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 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教育才能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探索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保障体系建设, 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 强化实践环节, 不让其存于真空, 要接地气。目前, 下岗职工创业教育应不断健全“创新兴趣组—创新团队—创业培育—创业初孵团队—创业深孵团队”的创业团队五级培育机制, 让创业教育真正落地。

4 结语

在当前我国去产能的大背景下, 创业教育是当前下岗职工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为下岗职工创业教育的工作者, 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创业教育的定义, 首先了解我国创业教育当前的现状, 其次为我国下岗职工创业教育提出建议, 以促进我国下岗职工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2016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 要求企业“三去一降”, 促进经济发展, 下岗职工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是值得关注的群体。创业是发现并捕获机会, 进而由此创造出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价值的行为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是切实改变下岗职工生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去产能,下岗职工,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孔洁.下岗职工创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7.

[2] 连莲, 李孟刚, 叶旭廷.新常态下钢铁产业“去产能”研究[J].经济纵横, 2016 (7) .

企业职工教育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中,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日渐被提上建设日程,在此过程中,职工书屋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并且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载体作用。

职工书屋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了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从2008年1月起,全国总工会就全面启动了惠及广大职工的文化建设工程——职工书屋建设工程。2010年,全国总工会又把职工书屋建设纳入了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大了职工书屋建设力度。截止2013年1月,全国总工会共扶持建设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5000家,带动全国各级工会建设职工书屋5万余家,逐步形成了阅读条件比较完备、广泛覆盖职工群众的工会读书设施网络。

2012年以来,辽宁省总工会借助开展“六个专项行动”的契机,建立了辽宁职工文化网,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电子书屋建设的推行工作,进而推动了传统书屋与电子书屋的有机结合,使我省的职工书屋建设步入了数字化时代。

与此同时,朝阳市总工会也在打破传统书屋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建出了“喀左”模式的多功能职工书屋,推广了朝阳县总工会以电子书屋建设促进职工文化发展的运行模式,推进了职工书屋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走进喀左供电分公司,你会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感受到走进职工书屋已成为喀左电力人的习惯,读书已成为喀左电力人的文化风尚,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已经在企业创新发展中逐步形成。喀左供电分公司的职工书屋建立在一个220多平方米的扇形平面上,分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是阅读、知识授课区,这里有数千种图书可以供职工自由选择,有电视、光碟、网络视频等多媒体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还有结合喀左地方文化特色设置的紫砂小型茶吧,在书香中又飘动着淡淡的茶香。第二个区域是凸显网络时代的电子信息交流区,这里汇集了6万余种的电子图书和杂志精品,职工可以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里用很短的时间进行快速浏览,汲取所需的知识精华。第三个区域是娱乐休闲区,这里设置了各种棋牌和体感健身游戏机,还有融合了喀左地方文化特色、精品纷呈的海内外楹联和充分展示职工创作灵感的十字绣工,不但能够缓解工作压力,也使职工时时处处都感受到书与家的味道,成为职工学习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扩大“喀左”模式的效应,市总工会于2012年9月在喀左供电分公司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议,省电力系统也将其作为职工书屋建设的标杆进行推广,从而助推了朝阳职工书屋的发展和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市自建职工书屋达到370余家,省级以上职工书屋示范点达到23家。从职工书屋建设的现状来看,其发展前景可观,将呈现遍地开花和实现多功能、步入数字化的趋势。

职工书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延伸和具体化,是企业在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等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也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它是凝聚员工精神的领袖,是员工行为的航向灯。它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企业,都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做支撑。而在每个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中,职工书屋都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阵地。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很多的载体,而职工书屋作为有型的刚性载体越来越受到企业及各级工会组织的重视。喀左供电分公司从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出发,致力于打造多层次、多方面地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2011年,他们投资约30余万元,将传统的图书室扩建成了目前使用面积达220平方米的多功能、现代化职工书屋,不仅为广大职工提供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休闲环境,而且创建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阵地。经过近两年的改进和完善,喀左供电分公司多功能职工书屋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电网系统省级优秀精品书屋,并以硬件的方式成为喀左供电分公司向外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体窗口。此例说明,职工书屋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刚性阵地,是营造浓厚企业文化氛围不可缺少的要件。

二、为企业文化传播搭建平台。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职工书屋已经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平台。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文化的认同,都会在职工书屋中寻到根源。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报刊、企业文化建设成果……都可以在职工书屋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丰富着职工书屋的内涵。凌源供电分公司在建设多功能职工书屋过程中,就将企业文化作为职工书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规划,使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朝阳县公路管理段沥青拌合站的职工书屋,将企业文化的标识、理念都融汇在其中,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职工书屋正在成为企业传播企业文化的有利平台

三、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职工书屋是知识的储备库,是职工的“加油站”,如何充分利用好职工书屋的智力仓库作用,是各级工会组织正在努力实践探讨的新的工作课题。东风朝柴动力有限公司,通过把职工书屋办到生产一线的实践探索,不仅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也使其成为职工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窗口。在参加市总举办的技能大赛活动中,工会为员工购买了《钳工》、《电焊工》、《焊工工艺学》、《企业叉车驾驶与维修》等书;在全国总工会举办的技能大赛活动中,工会为参加全国汽车调试工大赛参赛者购买了《汽车构造》、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等11套书籍,不但解决了职工书籍短缺的燃眉之急,使参赛的职工及时补习了所需的知识点,也使参赛的职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使他们分别取得了前一、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晋升技术等级的良机。近几年来,全市有200余名技术工人通过参加技能比赛晋升了技术等级,改善了工资结构。职工书屋在改变技术工人结构、提升幸福指数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和支撑。

总之,职工书屋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刚性阵地和展示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软实力不可或缺的展示窗口,它在推行企业文化、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职工书屋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反映,主要包括企业精神、职工道德风尚、职工文化素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等,它既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实践载体,与企业文化建设水乳交融。职工书屋是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发展繁荣职工文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为职工文化建设创建阵地。职工书屋是职工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刚性阵地和不可缺少的有效载体。在加强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过程中,朝阳发电厂工会本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宗旨,结合外出检修运行人员多、地点分散、工作条件艰苦、精神生活匮乏等实际情况,投入专项资金订购了书架、书箱,并在生产一线设立了流动书架、图书漂流箱、图书角等多种形式的流动书屋。另外,他们还通过开展赠书捐书活动,使一线职工时时有书读,处处有书看。他们还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座谈会、读书征文、红诗朗诵会等活动,将职工书屋搭建成了职工增长知识、提升品位、成就梦想的舞台。舞台虽小,却积累沉淀出了具有特色的朝电书香文化,为职工的自我成长、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智力保障。在全市各类企业的职工文化建设中,职工书屋都以其有形的阵地方式为企业和广大职工所熟知与喜爱。

二、为提升职工素质提供助力。职工书屋是广大职工增长知识、提升素质的“加油站”。在这里,职工可以任意选取自己知识的增长点,可以任意确定自己生产技术方面攻坚的主方向,并为此积淀知识的底蕴,蓄积知识的能量。几年来,凌钢公司数以千计的青工借助职工书屋的各类书籍,攻克了数百个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难题,为企业节省资金达数千万元。他们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的认同和嘉奖,每年都有数十名员工得到重奖,晋升技术等级。其它各类企业的工会和广大职工也借助职工书屋这个载体和平台,不断提升着广大职工的文化素质。

三、为展示职工才华搭建平台。职工书屋是知识的宝库,也是展示职工才华的平台。在喀左供电分公司、凌源供电分公司的职工书屋里,汇聚职工才华的各类文化作品被陈列在职工书屋这个大雅之堂的一角。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报、职工文化作品集、精选的楹联、栩栩如生的十字绣……都成为职工书屋最为灵动的一部分。还有读书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读书心得等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都使职工享有了展示才华的良机,增强了职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为“职工之家”注入新活力。建设“职工之家”,是工会一直坚持的初衷。新的职工书屋的建立,为“职工之家”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它不但密切了工会与广大职工的关系,使职工切身感受到了“职工之家”给予的精神文化上的关怀,也使工会在“职工之家”建设过程中找到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成为“职工之家”建设新的亮点,增强了“职工之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省总工会开展的“六个专项行动”中,职工书屋建设被列入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考核范围,也进一步证明了职工书屋建设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之,职工书屋是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职工文化建设中最具生命力和最具活力的因素。职工书屋的普遍建设,惠及了企业和广大职工,为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永久的助力。

实践证明,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还是职工文化建设,都离不开职工书屋这个刚性的载体。我们只有下力建设好职工书屋,才能使工会“职工之家”成为广大职工的精神乐园,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和社会主义大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职工书屋建设,未雨绸缪,任重道远。

上一篇:教学设计市场调研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共英语案例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