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现代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字]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教学方法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到一定层次,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是涉及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现代文的教学工作,势在必行。

一、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初中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现代文阅读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而现代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载体。初中学生在现代文的阅读中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动态、欣赏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阅读扩充知识、了解社会、陶冶情操,从而使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2、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增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语文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而现代文阅读无疑是语文知识具体化呈现更学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任何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都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而据调查在近几年中考中,考生失分最多,败的最惨的一块领地,莫过于现代文阅读这一版块儿了。因此,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学生现代文的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点。同时,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毕竟在现代文阅读中获得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综合观察、判断、写作能力的提升。

3、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素质教育观下,学生的个人情操和情感表达,成了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个人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情操,就成了核心环节。而现代文阅读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毕竟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说教式的情感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增强学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建议

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困扰着学生和教师的难题。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现代阅读理解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拿高分,实现“高分高能”。

1、立足全局,细化局部

阅读文章首先必须要把握全文大意,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能了解文字的思想核心,才能把握作者的本意,才能真正进入文本语境。但是,整体的掌握,不代表细节的了解,古人讲求“微言大义”,现代人在文章写作时,也通常会借助细节,或者说局部表达个人情感。因此,要想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水平,首先就得了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揣摩。

而这样的原则,在实际考察中,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学生学会立足全局,细化局部,就可以在做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2007年镇江市的中考语文的现代阅读为例:

“①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 )与( )、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 )与( )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与 与 ”。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从《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这个中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在进一步阅读时,也可以掌握文章的基本思想核心。但是,此题是要求学生在局部内进行答题,因此,就需要对局部进行细化。从这小段文字中,学生应该发现“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等这些连接的词,都是反义词组成,则首先就确定了答案的方向。尔后,学生如果在细化就会发现“情感”是主题,围绕这个词进行作答,而且不重复,符合全文基调,那解题就易如反掌了。如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等。

2、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思想深度

初中语文不仅是汉语教学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文章是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是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吸取知识养料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构建个人文化观,增强个人思想深度的基础。毕竟,学生如果真的能在文章中,体会到各种文化精神,体验到作者的内在情感诉求,能够把握文章的文化意义,那个人的思想意识必然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分高能”并不是一句空话,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技巧是外在的,知识素养才是内在的,是必需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宗旨,在日常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点,强化文章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把文化这一代表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在《端午日》一文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作为阅读的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发散思维,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因子进行适当探讨,以此增加学生知识面,扩展学生思想宽度。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曾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现代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主讲人:黄先平

之所以叫做“漫谈”,一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有太多的专家学者谈过,我的观点、看法很肤浅,这里只是表达一下我的理解;二是我谈的是在生本理念下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而生本课堂我们都还处于摸索研究阶段,我的观点、做法仅为一家之言,说得不一定准确,甚至可能还有错误。但胡老师交给了我这个任务,不能不完成,我就姑妄谈谈,期望能对大家在现代文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有所帮助。

教研室在前期生本课堂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调研,再加上胡老师的提炼,总结出了语文生本课堂不同课型的“三环六步”模式。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任务导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引领——整理反馈、总结提升——整合训练、巩固提高”这六个环节。结合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觉得难以处理的是“自主学习”,“任务导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引领”三个环节,而且这也是生本课堂的核心,所以我今天重点谈谈这三个环节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也称为前臵性学习,不管怎样称呼,其性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在正式的课堂学习(或者说在合作探究)之前,学生对文本的自读、感知,完成一些基础的准备,为课堂学习(合作学习)做准备,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个问题,我谈两点:

(一)前臵性学习学些什么

1、读书。现代文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离开读书,就什么都不用谈。新课标“课程目标与内容”(7——9年级),关于阅读共列出了12条内容,其中前三条(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都是关于如何读的。我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生本课堂当然应将读书作为重要的内容。反复地朗读、默读应是前臵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应根据不同的文体,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悟,在悟中求知。

2、识字、正音。“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在现代文教学的前臵性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积累词汇,读准字音,形成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朗读的能力

3、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文学常识积累;搜集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帮助理解文章。

4、整体感知文意。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层次结构写作思路有初步的了解,对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思考。就文体而言:记叙文,写了那些事,通过这些事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文章的结构层次写作思路、方法是怎样的;议论文,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展开议论,观点是什么,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等等。

(二)前臵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因人而异,尊重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的差异,不同学生的能力与习惯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制订难易不同的自主学习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努力有所收获。

首先,从学生的年龄差异来看,七年级学生与

八、九年级学生不同。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肯定不如八九年级学生,所以在前臵性学习中应尽可能的布臵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而随着年级升高,阅读能力的不断培养,生活阅历的增加等,八九年级学生前臵性学习应增加相应的难度。

其次,就同一个班级而言,对于学困生、中等生、优生也应有所区分,分层布臵不同难度的自学任务。

2、因“材”而异,讲求多样性。

“材”就是教材,即阅读文本。除了读书、识字正音、整体感知等这些环节相同外,不同的文本前臵性学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奇妙的克隆》如果侧重于让学生提前收集有关克隆的知识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春》这样的语言优美的散文,应侧重于朗读,听录音、个人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应是前臵性学习的重点。

3、因“地位”而异,讲求灵活性。 这里所说的“地位”是指课文在教材编排体例中的位臵,前臵性学习要根据教材的地位,灵活的布臵前臵性学习任务。比如《中国石拱桥》、《生物入侵者》都是说明文,但它们在教材编排体例中的位臵、所承载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中国石拱桥》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学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还没有,所以前臵性学习中就不应该出现说明对象、顺序、方法这些带有明显文体特征的学习任务,而《生物入侵者》则是学习了两个单元说明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完全可以把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等内容都作为前臵性学习的内容。

二、关于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形式。《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上如何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作用?本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适可选材,内容相宜

有的教师有一种担心:如果不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就不是生本课堂,就不是合作探究学习,所以,即使独立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也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一番。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探究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具体来说,合作探究的任务设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内容可具体分解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的。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的,即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谈生命》一文,作者通过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喻示了生命的哪些不同状态与历程?这个问题就适合合作探究学习,因为在组内可以把同学分成两部分,分别讨论探究一江春水喻示的内容和一棵小树喻示的内容,然后汇总各自探究的结果。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每个同学都有任务,不会造成简单的重复,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奇妙的克隆》课文结尾:“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我设臵合作探究的问题:你支持克隆人还是反对克隆人?请谈谈你的理由。这样的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参加讨论有兴趣,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到一两点,中下生不至于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3、选择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比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我设臵了一个中心问题:“孔乙己为什么不肯脱掉他那又脏又破的长衫?比比哪个小组思考探究的最全面。”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合作探究,然后各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的结果。当他们把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的时候,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基本突破了。

(二)、营造氛围,乐于参与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情感或观点,有道理的,给予赞赏和肯定。不正确的,决不批评、嘲笑,常常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感受,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敢说、乐于学习,学生臵身于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创造性火花不时闪现,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很自然的事。

(三)、迎合需要,有效组合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互助性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延伸。一般来讲独立完成不了的问题,先要进行小范围的合作,比如同桌合作,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就应进入小组内的合作,有的问题还要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这是大合作。即遵循独学、互学、群学这样一个过程。采用哪种形式合作学习,要迎合需要,有效组合。

三、关于交流展示与教师点拨引领

在生本课堂中,交流展示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是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提升,它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课堂上的“交流展示”环节绝不能是预习的重复,而应是学生预习之后的延续和发展。

我曾赴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我发现他们的学生展示环节很有特色。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学习新课前教师编好导学案,把一篇文章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习题化,然后,学生课外或预习课上通过合作学习、查找资料等形式完善答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或者自由组合选择一定的展示形式,在正式的课上,学生汇报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你说我说他说,教师基本不讲什么。

学习回来后,我也曾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组织生本课堂。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对这种形式又有了一些反思:一是学生的阅历有限,有一些问题学生是无法自己独立解决的,即使他们说出了答案,那也不是他们思考的结果,而是从资料上得来的(比如他们的学生基本上是人手一册《教材完全解读》);二是没有教师引导,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会深入思考吗?学生的能力如何能培养起来?离开了网络、资料他们什么也没学到。“阅读过程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就成了一句空话。现在我们的生本课堂依然有这种形式,他们把一节课完全交给学生展示,而所谓的合作探究只是走走小组讨论的形式。

这当然是交流展示的一种形式,但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学生合作的指导者。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前要及时指点,提出一些合作要求,并给予学法上的指导。如指导一些合作学习的步骤,明确合作的游戏规则(诸如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等),有助于学生顺利开展合作,达到预期合作效果。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尽量多走动、观察和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比如教学生如何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等等),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适当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进一步深入。二是对文本重难点的解读还是应放在课堂上进行,应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不能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或在自习课上通过查资料的方式学习,那不利于培养阅读能力。其实,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至于什么样的问题应交给学生在前臵性学习中完成,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应放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可以适用前面我谈过的前臵性学习的原则。比如:《中国石拱桥》、《生物入侵者》都是说明文,但它们在教材编排体例中的位臵、所承载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中国石拱桥》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说明文学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还没有,所以关于此文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这些带有明显文体特征的学习任务就应放在课堂上师生一起合作探究;而《生物入侵者》则是学习了两个单元说明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完全可以把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等,由学生独立完成,或者生生合作完成。。

学生的展示与教师的点拨是一个相生相成的过程。下面我谈谈教师点拨引领应注意的一些方面:

(一)点拨的时机

教师点拨引领,时机很重要。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时机选择恰当,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我觉得点拨引领时机可以分为随时和延后两种情况。随时就是学生在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延后,就是等学生完整地表达他的见解之后,教师再指出他的问题,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点拨。这两种情况各有优劣,随时点拨能及时矫正学生的偏差,但容易打断学生的思维;延后点拨不会打断学生的思维,但对于错误的纠正又显得滞后。适用哪种情况要灵活处理。比如:学生读错了音,就适合随时点拨,而学生完整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中间有某些错误,就适合延后,即等学生表达完成后,再由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点拨或矫正。

(二)点拨的方式

1、肯定式的点拨。 就是学生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时候,如果理解正确,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与表扬,话不在多,比如“回答正确”、“好”、“见解独到”等等。这样的点拨或者说叫点评,不仅对交流展示的同学是一种肯定与激励,而且也让其他同学明白: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2、提示式的点拨。

当学生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或者在展示交流时明心不明口,这些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

3、突破式的点拨。

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一捅即破”的时候,教师往往可以“点睛式”的点拨,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三)点拨引领的原则

教师点拨要把握住“准”、“巧”、“精”三字原则。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习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后进生"有强烈求知欲望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想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巧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三是“精”,就是教师的语言要精练,要一语中的,不要啰嗦,生本课堂中教师要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这三字原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吕渭源教授认为:“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的共性、规范性,是教学程序的提炼与固化。”建构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整体上看,这个过程表现为:建构——超越——再建构——再超越。模式的构建过程就是对教育规律不断探索、总结、深化的过程。生本课堂的核心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切以学生为本,我们对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如果说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形式,那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是研究的内容、是研究的核心。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没有内容,再好的形式也是虚空的;没有形式,再好的内容也难以得到落实。我们提倡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现代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阅读是发现世界的一个过程,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若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行万里路也不过只是在不停的碰壁而已,想要成功,会非常的困难。假如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会为将来在社会中的探索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就是智慧,而获得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在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阅读理解中,现代文阅读占得比重较大,种类也比较复杂,现代文的表达方式一共有5种,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过去的中学语文教育严重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许多学生有时间并不会选择去看书,而是选择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手机等。这就导致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大城市中学毕业的学生会比乡村、城镇中学毕业的学生普遍思维广泛,思想更有深度,阅读和理解能力更强,交际能力更强。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更加充实,开阔学生的视野,对改变气质,改变言行举止、处事方式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本文就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现代文  阅读

一、学生阅读能力差的原因及现状

(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现如今许多农村和乡镇初中的教学主要仍是以传统的应试教育,对于新课改的普及力度不大,改善不到位,有些只是走一走形势,但从根本问题上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现如今在初中仍有许多语文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只是在有限的课文当中不断地重复标准答案,这无疑封锁了学生的思路,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许他们的成绩不错,但是他们的思维创作的能力明显不足,比较呆板。阅读并不是把几篇课文读通透,完全理解了就能足够的,没有大量书籍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将初中语文教师所讲的技巧和方法灵活运用的,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二)家长不重视语文的学习

许多家长认为语文并没有难度,随便学学就好了,而且也没什么很好补习的办法,总不至于让孩子单独去补习语文吧。家长对语文的忽略,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忽视。大多数家庭并不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的书籍,认为课外书和考试没有关系,不能提高考试的成绩。从生日礼物中也能看出来,送书做为礼物的真是少之又少,他们认为课外书对于孩子来说并不能算作是礼物,他们也没时间看,会耽误学习等等。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很庆幸我的家长从我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给我买书,现在有时间了我也会经常去逛书店,最深的感受就是,阅读的书多了,在需要表达时,能表达的东西也多了。阅读不仅能提升写作能力,还能在日常交流当中使人获得自信。

(三)学生自己不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

有的学生从心里上不喜欢跟文字有关的东西,长篇的现代文会让他们感到头疼,无法耐下性子去读完一篇文章,即使看完了也不走心。一方面觉得语文提分困难,另一方面认为相对于做理科题来说,语文阅读题更耗费时间而且也很难得到高分,久而久之会对语文阅读失去新鲜感,做题也没有挑战性,枯燥乏味,没有兴趣。现代初中生也很容易出现稍稍碰到困难就逃避的情况,因为沉不下心来,平时在家有时间了更不会选择去阅读书籍。没有平时的积累,会逐渐对现代文阅读缺乏兴趣和学习语文的动力,恶性循环。

二、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面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动力不足,对现代文阅读缺乏重视,没有兴趣的情况,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有对现代文阅读的足够重视,注重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课堂上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班级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情况,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现代文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以总结。语文老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要以学生的思考方式为参考,与自己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培养语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语文教师还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对阅读的重视,督促家长提升对学生平日里阅读量的积累,购买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课外读物,提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和学习条件。

三、学生要养成阅读习惯

初中生在面对语文学习时如果有无力感,觉得提分难,对学习语文没兴趣,没动力,那么课外阅读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在这里我说一个我的经历,我们从小都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做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当做自己未来最理想的工作。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从小喜欢画画,对画画有一些天赋,但是当我准备考艺术生的那段时间,我突然感觉我这辈子都不想从事与画画有关的工作了,因为那个时候,画画是为了考试。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爱好并不适合作为工作,爱好是用来丰富生活,为生活增添乐趣的。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启发,有些学生确实喜欢阅读,但是面对课文,不管是记叙文,还是抒情文,心理难免都有一种排斥感,因为他们都知道,阅读课文是为了做题,而不是读一读,欣赏一下就好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多多进行课外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始终保持对现代文阅读的新鲜感。

参考文献

[1] 李娜.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讀教学心得[J].学周刊.2013(06)

[2] 李振永.强化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J].文学教育(中).2014(01).

现代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阅读教学可谓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但在实际操作中, 难免捉襟见肘:课堂上追求个性张扬, 热热闹闹, 学生收益却颇浅。教师什么都教到, 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教师总感觉要传授的东西太多, 规定的课时不够用, 于是学生被教师催得很辛苦“快点”“快点”, 但是学生就是磨磨蹭蹭, 情绪懈怠。在合作交流中, 小组每个人都在说话, 老师叫“停”后, 全体肃静, 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

记得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上了一辈子课, 教了一辈子语文, 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吾生也有涯, 而教也无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也使我们有了更多钻研和改进的动力。面对上述教学困难, 笔者的应对策略是:

1 优化整合教学目标, 力求简约实在

一堂45分钟的课, 一个教学目标足矣。目标单一才能确保落实, 学生才能节节课都有所得, 目标求全往往导致实际收获寥寥无几。

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例如, 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 笔者在第一个班沿用老套路教学:车站送行, 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其中哪件事最让你感动?原因是什么?→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一节课下来, 感觉思路清晰, 框架平稳, 学生也很容易参与, 回答问题争先恐后, 探讨轻松。然而下课后, 有一个学生说:“老师, 这只不过是一篇简单的送别文章, 怎么可能成为经典呢?”这一问让笔者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切把握作者的情感呢?笔者发现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设计教学, 很难触动当前被爱包裹着的学生的情愫。于是在第二个教学班笔者只抓住父亲的背影, 让学生感受背影的艰难, 进而挖掘背后的辛酸与沉痛, 感悟那份父爱的深沉与厚重。之后再反观父亲之前的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等举动, 到此父亲每个细小繁琐的行为里所包涵的父爱, 便不再是单薄, 学生体会到浓烈与厚重。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才能体会作者那简约、朴实、平淡的文字背后蕴藏着奔涌难抑、一触即涌的情感[1]。

依据文体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例如说明类科普文的教学, 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怎样写”,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理性议论文则更多关注论证方法的教学等等。

2 立足文本, 扎扎实实进行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那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触摸、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立足文本才能体现学科的特点, 过于拓展反而使语文课华而不实。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 多归纳, 多揣摩。一字一句都不能轻轻放过, 务必发现它的特征, 唯有这样, 才能发掘文章的蕴含, 唯有这样, 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少几分花哨, 多几分咀嚼, 让课堂朴实却不平淡, 简单却不乏深度。例如, 有的教师讲读朱自清的《春》时, 品析文本之后, 让学生用五彩笔描画出春天并展示交流, 这岂不成了美术课?我们要在咬文嚼字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例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片段:

咀嚼品味: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这“生死谜、手足情”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

生1:可能是她的亲人遭到了不幸, 所以悲痛。

生2:“手足”比喻兄弟, 是她的兄弟遭到了不幸。

生3:“焦虑”是着急忧虑。如果“死了”就无需再“焦虑”, 大概是作者的弟弟得了重病。

生4:这病重到治不好, 所以悲痛。能治好就不用悲痛。

生5:不过还活着, 什么时候死去像谜一样, 所以很焦虑。

经过学生的一番颠来倒去的咀嚼, 文中的疑难点便迎刃而解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读精品课文, 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

3 善于提问, 牵一发而动全身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 教师所提问题应该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而不应该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提问要目的明确, 富有思考价值, 更要适度。学生踮脚可及、垂手难得。过易, 学生懒于动口;过难, 学生忘而却步。“跳一跳能摘到”的效果最好。提问要在关键处, 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例如, 《孔已己》一文中多处出现了一个字———“笑”, 这个“笑”字就是“文眼”。围绕这个“笑”字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孔已己一出场, 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 这个字是什么?课文表现了孔已己哪些可笑之处?如何看待周围人对孔已己的讥笑?孔已己最后在众人的笑声中悲惨死去, 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我们对孔已己, 非但笑不起来, 心中还有隐隐作痛, 这又是为什么?“笑”的问题研究透了,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于漪老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生涯曾谦逊地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 还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条学习的道路永无止境, 愿我们都能在学做教师的路上永不止步!

摘要: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阅读教学可谓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初中现代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困难, 从若干个方面提出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现代文教学,困难,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现代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议标题, 辨清文体

议标题, 也即从师生议论文章的标题入手, 通过标题的特征去推求文本的文体属性及与之相应的文本内容。如教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时, 我要求学生先初读全文, 然后全班查词典明确“主义”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主义”有三个义项: (1) “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说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如“马列主义”、“现实主义”; (2) “思想作风”如“自由主义”、“主观主义”; (3) “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 如“社会主义”。进而我要求全班学生讨论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 大家逐步明确为义项 (1) , 即“人们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所持有的主张”。如此, 文章标题其实就是一个论点的凝缩, 即作者提倡“拿来”。那么, 什么是“拿来主义”呢?怎么“拿来”呢?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作者提倡“拿来”为何又缀以“主义”一词呢?学生经过读读议议, 感觉到“主义”一词用语显得较庄重严肃, 表明这种“拿来主义”是有其针对性的, 即国民党政府在文艺和学术上的媚外卖国的行径。至此, 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辛辣的讽刺和反语的妙用等问题学生不言自明。

2 读标题, 领悟写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抓住了文章题目, 许多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通过读标题我们就能较好地领悟文章的写法, 进而走进作者、文本和编者的心灵深处。教学《祝福》时, 笔者首先从读题目入手向学生发问:“祝福, 祝福。这是鲁镇的年终大典, 致敬尽礼, 迎接神仙, 祈求来年好运, 鞭炮阵阵, 香气四溢, 好一派热闹祥和的氛围。那么, 鲁镇的人是怎样祝福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祝福、祈求到来年的好运呢?”有学生回答:“不, 祥林嫂不仅没能参加年终大典, 她就是在万家同庆, 普天吉祥的祝福之中结束她苦涩的生命的。”由此教者一步步启迪学生思考作者用“祝福”做标题的用意, 经过讨论和思考, 学生逐渐得出结论:作者以“祝福”做标题, 一方面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也形成了两者之间的极大反差, 加重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教者补充到:在祝福声中, 作者将“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形成强烈对比, 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再读标题, 课文对比、反衬的写法深入人心。这里, “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的教师的作用也一如小威廉姆·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所说:“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 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 权威也转入情境之中, ……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3 品标题, 深究文本

所谓品标题, 指的是教者在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中始终紧扣文章的题目设计问题、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对话, 教学中能以标题为切入口灵活处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局部切入分析的关系、统筹对课文的基本理解与多元解读的关系, 进而带动学生阐发课文的人文内涵、落实文本阅读以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如教学《现代散文选读》中的《看社戏》一文时, 笔者带动学生紧扣标题“在文本里”走了一个又一个的来回, 设计的问题是这样的:文章写的是谁看社戏?我和乡民们都看的是怎样的戏?作者虽然记叙的是“看”、“社戏”, 她看的仅仅是舞台上的戏么?文章结尾说:“虽然, 我不是每场全都看完并记下, 但我肯定看到并记住了一些什么……眼下, 已是寒凝血飘的深冬了, 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 都是戏。”如何理解这段话?为什么是“满满的”, 又是“怅怅的”?作者虽然记叙的是“看”、“社戏”, 她看的仅仅是舞台上的戏吗?这样的设问, 学生从标题走向文本, 逐步深入地把握了文本的内涵和作品的现实意义。再者, 教学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一文时, 笔者提出四个问题供学生去讨论, 面对扣题目的问题设计, 学生对金岳霖先生的的了解以及对作者语浅情深的行文风格就更加深入了, “是真名士自风流”, 金岳霖先生所代表的一代平民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品行、洒脱不羁的个性、丰富深刻的学识让人久久难忘, 而他们在非常时期被逼“改造”的“有趣”情景则更显出了知识分子处境的辛酸和悲凉, 文字的背后是作者对他们的深情追忆、敬仰爱戴和对他们政治处境的无奈和同情。岁月渐行渐远, 往事并不如烟。如此, 可见知, 紧扣文章题目的教学设计将极大地便利于学生的思维深度开掘。

以题目统领文章的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 对文章标题的“议”、“读”、“品”是其互为表内的三个层面, 也是互相交融、互为补充的有效手段, 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将会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文本材料从而“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三者的交叉并进定会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 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 同时也更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 使得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并进而推动现代文阅读教学走向深入和灵动。

摘要:新的课程, 新的理念, 学生的学习, 不再是为了机械地接受知识, 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并将发现转化为己有的知识, 以及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笔者对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 着力于巧抓文章“标题”, 激活优化教学。目前尝试了“议标题”、“读标题”、“品标题”等三种方式, 进一步倡导和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现代文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1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1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2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2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2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31,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3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3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4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4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4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4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4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4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5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5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5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5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55,有意栽花花不开,等闲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5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57,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59,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6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6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 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62,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4,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5,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6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6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68,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69,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70,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71,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7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7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红楼梦)) 7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7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7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77,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7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79,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80,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篇二:励志现代诗 篇一:励志诗

作者:彬之彬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也没有坐享其成的生活 所以

当我们独自航行在人生的大海上时 每时每刻都应做好准备

即使遭遇狂风,大浪,暴雨,烈日 也应毫无惧怕

因为只有不畏艰辛的人

才有机会享受到人生最简单的快乐 ﹎﹎﹎﹎﹎﹎﹎﹎﹎﹎﹎﹎﹎﹎﹎﹎﹎

篇二:成长励志

作者:六梦

《坚忍》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 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 在于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于执着顽强的忍耐 即使因为

屡次的失败而血肉模糊 屡次的打击而遍体伤痕 屡次的劫境而困苦难撑

而他们

仍然痴心不改 仍然坚持到底

心中有一股神圣的力量 激励自己不断向上 努力奋斗的人儿 大自然也会偏爱

最终赠你财富或地位作为嘉赏

《果断》

犹豫不决的坏习惯 不经意中耗掉你的精力

无察觉中毁掉你的机会击败这个成功道路上的敌人 不要等到明天 就在此刻

调动常识和敏锐的判断 做出果断的决定 强迫自己实行 不管面临多少困难 都不要再改变

做出了选择 就不要后悔

不要再拿出来讨论 让它成为最终的目标 要坚定要迅捷 要大声向人们宣布 一切都已经决定 果断 是自信的体现

是所有强者人格的特质 是人类优秀品质的核心

《自信》

不要马马虎虎 不要三心二意 追求绝对的准确 追求相对的完美 就算一个字也要写好 才会真正的收获快乐

无论在任何时候 都要对自己充满信 无论遇到任何羁绊 都要坚定向前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所有的困难都会被击垮

﹎﹎﹎﹎﹎﹎﹎﹎﹎﹎﹎﹎﹎﹎﹎﹎﹎

篇三:思想

作者:夏日秋风

我必须重新设置程序

才能把光打开水,为大海奔波 鸟,为天空飞翔

那些抗议的鱼,得到了选票 从此,大海变得安详

很久以来,我一直坚信 我只是临时来到这世上 我变换姿势,以适应世界 为了讨好上帝 我清洗自己的灵魂

可是,小心翼翼的影子 还是掉进了黑夜的陷阱 情侣们彼此托付了青春 得以建立家庭

请打开黑夜的门吧

里边住着一群盼望黎明的人 我挑选了一些闪亮的日子 摆在地摊上出售

掉进黑夜的灯,急切的等待电源

好了。现在你们可以盛开 融入万紫千红

记住,孩子,当太阳升起 要保持微笑,像一朵玫瑰

﹎﹎﹎﹎﹎﹎﹎﹎﹎﹎﹎﹎﹎﹎﹎﹎﹎

篇四:进发 作者:塞宾的左手

两个节气之间 隔着一座蜿蜒的迷宫 心灯亮起的时候 白鸽从月影中消失了

我抚摸身下的骏马 明天的路途 仍将是一招定式 青铜的酒樽 静坐在喧哗的王庭

寄予哀思时 请一炷香 让倦鸟安歇

在迷途中一路探问 陌生的轨迹上 堆满猝不及防的笑靥 东风一直在被召唤 露水从未停止凝结

春草疯长成呐喊的时候 我的泪水 必将决堤

离开一个城市的时候 我没有迟疑 脉脉 或是不舍 新鲜的泥土在岁月中苍老 由是怀念最开始的生疏或许重新选择后 你会远走天涯 留下我 徒自衣带渐宽 若是沧海终被冰封 请原谅我 将在雪原上筑巢

不再多想 我愿意相信每一次的神迹 都是恰逢其时 离圣城还有十二个昼夜的时间 我的快马却化成美人 谁拨快了一棵树的年轮 就像拨快一支离弦的箭

又是谁在前路上 吹响永无止尽的号角 仿佛我 儿时的歌 ﹎﹎﹎﹎﹎﹎﹎﹎﹎﹎﹎﹎﹎﹎﹎﹎﹎

篇五:追梦

作者:刘恒武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梦想的舞台, 眼前闪烁。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撕开了自我的狭隘。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冲破了那世俗的封闭。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希望的曙光, 正冉冉升起。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跳起了幸福的舞蹈。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唱起了喜庆的歌。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一幅绚丽的画卷, 在眼前绽放。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敞开了温暖的胸膛, 将大地紧紧地拥抱。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追梦中,

一群自由地大雁, 在蔚蓝的天空上, 幸福的吟唱。

追梦,

追逐失去的梦, 失去的梦!

﹎﹎﹎﹎﹎﹎﹎﹎﹎﹎﹎﹎﹎﹎﹎﹎﹎

篇六:海鸥之歌

作者:文古

啊!海 鸥!啊!英勇的叛徒, 他将在死者中蒙受荣光, 他的灵魂已经化为自由—— 万里晴空下到处是家乡! ----题记

噫!我说英勇的战士们,白色的铠甲儿 烈日收紧了拳头,红罂栗妖邪重重

是什么,还能让你独守着这,乘风破浪之勇 是什么,还能让你在激流中长歌千里 负苍天而小天下,小火炬,小悲苦丛生

我说可爱的战士们,在蓝色苦海中享受自由的战士们 屡屡的怒风刮不止,何苦仍要篇三:经典励志诗句

1. 能源危机: energy crisis 2. 民族自豪感: national pride 3. 经济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further advances in economy and technology 4. 设法对付压力: manage one’s stress 5. 非常流行: be very prevalent 6. 采取行动: take action 7. 保持积极的态度: keep a positive attitude 8. 实现诺言: keep one’s promise 11. 取得非凡的进步: make remarkable progress 12. 生物遗传: biological inheritance 13. 在„„方面起着重要 (积极的/消极的) 作用: play a significant (positive/negative) role in„ 14. 按时: be punctual 15. 保持乐观 (坚定/悲观) 的态度: maintain an optimistic ( a firm/ a pessimistic) attitude 16. 热爱和平: love peace 17. 因为: on account of 18. 缺乏生活经历: lack life experience 19.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 对他人有耐心: be patient with others 21. 忍受痛苦: be patient of pains 22. 适应新生活: adapt oneself to the new life 23. 抓住机会: grasp the chance 24. 对„„有很大好处(坏处): do great good (harm) to „ 26. 盗版书: pirated books 27. 从长远来看: in the long run 28. 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 30. 获得真正的快乐: attain real happiness 31. 在„„花费大量的时间: devote much time to„ 32. 相反: on the contrary 33. 迷信: be superstitious 34. 充分利用时间: make full use of one’s time 35. 不顾风险: regardless of risks 36. 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37. 发达国家: developed countries 38. 性别歧视: gender discrimination 39. 做一项试验: conduct an experiment 40. 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apply theories to practice41. 跨国公司的兴起: the ris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42. 在„„方面落后: lag behind in„ 43. 想做„„: feel like doing„ 44. 自食其力: earn one’s living 45. 核武器: nuclear weapons 46. 认为„„理所当然: take „for granted 47. 不遗余力: spare no efforts 48. 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上风: 49. 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50. 地球村: global village 51. 通才教育: a broad education 52. 明辨是非: 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53. 老实/坦白地/一般来说: honestly/frankly/generally speaking 54. 确立目标: set goals 56. 面临挑战: be confronted with challenges 57. 把„„因素考虑进去: take „ into account/ consideration 58. 重视: attach great significance to„ 59. 对„„不可或缺: be indispensable to„ 60. 缩小差别: narrow the gap 61. 加快发展: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62. 充分发挥潜力: bring one’s potential into full play 63. 繁荣昌盛: be prosperous 64. 消除饥饿和暴力: eliminate hunger and violence 65. 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enjoy a higher standard of living 66.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67. 展望更加光明的未来: look forward to a much brighter future

二、经典句型

(一)、起笔句型 2. there is a general debate over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doing a part-time job. those who advocate it claim that the experience does great good to these students. but people who object to it, on the other hand, hold the view that„

3. it’s widely held that the rise in teenage smoking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it’s not a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personally speaking, i think the primary cause is that„4.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dramatic/ steady increase/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cs in china, which has drawn/aroused public attention/concern.

(二)、用于承接转折句型

1.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 for my choice. for one thing/on one hand„; for another/ on the other hand„ 2. a good case in point is „

3. it is no easy task to find the reason for the deep-seated tendency which involves several factors. frankly speaking, however „ 4.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but when we weigh this measure’s advantages against its disadvantages, we can see easily that its advantages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s. so i’m for it. 5. take„ for example 6. thanks to/ owing to/ due to/ as a result of/ because of„

7. “knowledge is power.” such is the remark made by bacon. this remark has been shar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8. let me cite another example to prove my opinion. 9. it may seem reasonable for people to draw such a conclusion, but they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10. as a result, it may give rise to other problems. 11. for all/in spite of/despite its demerits, it still has striking merits. so, although some people are against it, i won’t change my mind. i am in favor of it. 12. etiquette is to society what apparel is to the individual. forest is to our earth what lungs are to our body.

(三)、用于文章结尾句型 1.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se factors, we may reasonab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2. in summary/ in brief/ in a word/ in conclusion/ all in all, we’d better„ 3. no doubt, it’s high time that we took immediate action. 4. it is necessary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remedies should be taken to bring the current phenomenon to an end.

三、智慧谚语

1. 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make you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2. never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 3. 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a rose without fragrance. 4.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5.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7.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8. we eat to live but not live to eat. 9. better late than never. 10. one man, no man.11.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12. waste not, want not. 13.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14. learn to crawl before you can walk. 15. look before you leap. 16. no news is good news. 17. what’s done can’t be undone. 18.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19. never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s trouble you. 20. call a spade a spade. 21. no pains, no gains. 22. as you sow you shall mow. 23.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24. like father, like son. 25. once bitten, twice shy. 26.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27.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28.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29. 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 30. opportunity seldom knocks twice. 31. 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 32. let bygones be bygones.

四、名人名言

上一篇:直销市场论文范文下一篇:广告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