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审美性质论文范文

2024-07-15

农业的审美性质论文范文第1篇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以下特征:

虚拟性。网络虚拟财产不同于金钱货币或其他有价物, 它只是存储于计算机硬件或服务器的电子数据, 是一种无形的财产。

依附性。即网络虚拟财产是以运营商提供的虚拟环境为依托的, 不能脱离特定网络空间而存在。

价值性。对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 其存在着与传统财产所一致的基本性质, 即有价。网络虚拟财产通过网络平台以各式各样的方式获取, 通常能够用于网络交易或与传统货币进行兑换。而某些网络产品如邮箱、网络云盘等, 则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合法性。虚拟财产的须通过合法的网络途径或线下取得, 通常需要通过网签协议订立交易合同, 更不能采取非法的手段获得。由这些特征, 我们可以清晰看出, 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物权的特性, 是一种有待物权法保护的新型事物。

二、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种类

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纠纷。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网络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盲区。由于运营商的服务器不一定随时处于稳定状态, 可能会导致用户资料的丢失。运营商单方面改变服务规则, 或单方决定终止运营, 也可能引发纠纷。当前网络游戏运营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 用户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运营商单方的决定很可能对网络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用户与第三人的纠纷。与第三人的纠纷主要涉及到被盗或第三人诈骗等问题。网络是一个新兴产物, 而其中相关的软件、服务等更不是人人精通, 难免存在有人利用漏洞、病毒等手段窃取用户的网络信息, 或利用诈骗的手段, 给用户的利益造成损失。

用户与交易平台的纠纷。随着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交易市场发展日渐成熟, 各种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良好发展, 出现用户与该类交易平台的纠纷也在所难免。

三、各国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方式

美国与韩国分别是东西方网络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其对网络财产的保护立法同样走在世界的前列, 通过分析这两个国家的虚拟财产保护措施, 能为我国网络立法提供借鉴。

(一) 美国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保护的现状

众所周知, 美国是以判例法为指导的英美法系国家, 因而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更是通过司法解释、不断扩展法律适用范围并结合法官的实际司法判例来进行的。在缺乏完整规范的法律法规约束网络行为时, 美国法官常常将网络虚拟财产认为为公民的“私有物”, 认为公民对自己的物品具有绝对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这实际上就是美国法官通过扩大对财产的定义来形成判例来解决网络纠纷的方式。相对于西方英美法系国家来说, 我国若通过解决法官的权限来解决这一问题无疑使远水救不了近火, 难度极大。但可借鉴与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秀做法, 在无完整规范的法律约束时, 通过法官的裁判判例或法院内部的会议纪要, 为今后的裁判提供借鉴。

(二) 韩国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保护的现状

韩国是网络技术发展较快的国家, 国际网络市场份额较高, 正因如此, 在网络发展初期便遇到了很多问题。韩国起初通过一刀切的方式, 禁止虚拟财产的交易, 不认可网络虚拟财产属于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试图杜绝网络纠纷。然而时代在变化, 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公民生活的一部分, 由网络引发的民事纠纷也越来越多, 很多网络使用者因立法不完善遭受损失。韩国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立即开展针对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工作。目前, 韩国已建立来明确的完整的网络保护法律规范, 规定了网络虚拟财产属于一种电子货币, 与银行账户或其他动产一样, 虚拟物品的财产价值并不依存与服务商而具有其独立的价值, 服务商为网民提供的网络环境应当合法干净, 并无权私自修改有价值的财产数据。韩国的这一立法切实改善来网络环境, 使得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又法可以, 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四、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措施

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无外乎两条途径:现有法律救济与完善立法。

(一) 现有法律救济

笔者认为, 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新兴的物品, 虽未立法明确, 但明显具有物权属性。根据我国现行的物权法规定, 物权保护方式主要是各类物权请求权的行使, 包括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各类请求权。合法的使用这些物权请求权保护自己网络权利, 是现有法律救济的重要途径。

1. 返还原物请求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 无权占有不动产或动产的, 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因为网络虚拟财产不同的传统财产, 返还网络虚拟财产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 这就需要网络运营商的高度配合。因此, 在民事审判实践中, 此类案件通常需要纳入网络运营商为第三人或在特定情况下直接列为被告, 让法院能够查明事实, 并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2. 恢复原状请求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 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损毁的, 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做、更换或恢复原状。网络技术现正在我国飞速发展, 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性存在严重的不确定, 浮动很大, 以我们常见的比特币为例就可以看出。因此, 《物权法》中所规定的恢复原状是重要的保护措施, 能够有效的还原网络虚拟物品本来的状态和价值。

(二) 立法建议

第一, 对网络虚拟财产下定义, 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属性。当今对虚拟财产的争议主要是没有法律认可其合法的私有财产地位。现行法律中, 笔者认为《民法总则》规定中的“其它合法财产”应该包含网络虚拟财产, 新的立法有待于将其独立明确。由于《物权法》的物权保护法定原则, 所以应当新立法确认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或者将其纳入物权法定的物权法保护范畴。

第二, 规范网络供应商与用户之间权利义务。在现行的网络环境下, 网络用户和运营商之前的权利义务规范大多靠运营商的单方条约维持, 有网络游戏经验的人们都清楚, 在人们选择一项网络服务的时候, 对其条约大多数人是选择跳过不看的, 直接选择“同意并遵守条约”一项。由于网络的特殊性, 法院的适用法律时模棱两可, 所以有必要出台一部规范规范网络供应商与用户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法规, 使法院审理案件有法可循。

第三, 规范虚拟财产纠纷的举证责任义务。由于网络数据通常由网络供应商掌握与提供, 如一旦私自修改网络数据, 用户将存在举证不利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当参考《劳动合同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 借鉴其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责任模式, 以达到司法公正与公平

第四, 建立完善的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制度。在当前网络环境下, 网络虚拟财产交易通常是自发自主的, 缺乏有效规范的网络交易平台与手段, 造成来大量的网络纠纷出现。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虚拟财产交易制度和环境, 让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在一个规范干净的网络环境中进行, 是当下之要务。

以上解决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立法, 完善网络市场的法律规制,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财产的纠纷。

摘要:网络虚拟财产不同于传统的财产概念, 它具有无形性、依附性、价值性、合法性等特征。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也存在纠纷, 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措施可以借鉴其它国家先进地方, 但也要立足本国现实, 通过现有法律救济与完善立法, 完善网络市场的法制建设, 试图寻求解决网络虚拟财产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保护

参考文献

[1] 胡冰心.浅析网络虚拟财产的虚拟属性[J].法制博览, 2018 (29) :203.

农业的审美性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高尚审美情趣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

【关键词】小学音乐 审美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来的唱歌型和知识型转向审美型。我们每个小学音乐教师都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每一个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在愉快地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陶冶心灵与塑造人格。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创设优美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美妙音乐的情境是使学生审美感受的基础, 根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按照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地创设优美的音乐审美情境,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获得成功的保证。音乐的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美妙的音乐情境中触景生情,可以获得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小学音乐教学时美妙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 能够唤起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心境的需要, 学生在进入优美的音乐环境,面对音乐优美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都优美的音乐氛围,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澎湃的激情,也就会集中全部的注意力。美妙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创设美妙的教学情境,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优美的情境用于一堂音乐课的开始和结尾,可以创设愉悦美妙的审美环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在教学过程中用于连接各个教学环节,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自然过度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优美的情境,就会使得课程中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好的审美效应。

二、巧设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去

精巧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出色音乐的前提保障,巧妙的构思、诱人的导入、精彩的辅垫、游戏性的变化,精心设计的组织教学可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音乐游戏教在学小学音乐课中非常迎合孩子们的口味,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思想单纯,他们相互之间团结友爱、愿意合作、 齐心协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游戏中实行音乐的审美教育。在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精心组织、积极引导,巩固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起来的审美体验,并且使得这种审美体验逐渐发展成为他们自身的性情和高尚的情操。愉悦的音乐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这样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改变那种“要他唱”为“他要唱”,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对儿童来说任何有趣的事物都极大的吸引着他们的意向,这也是由儿童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创设适应他们年龄特点的欢快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各样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吸引儿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和音乐审美活动中去。

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一课时,笔者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太阳、大树、美丽的小鸟及各种动物,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 教师赋予情感地吟诵着导言:“同学们,从我们学校开往森林王国的开心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在他们眼前马上展现出美丽、神奇的大森林,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迎接他们,漂亮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在优美的音乐,栩栩如生的画面,教师富有情趣的表情和语言,使得学生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学生很快情不自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和音乐审美活动中去。

三、优化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审美

审美要素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安排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方面, 要把学生的审美探索的活动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使学生始终处于音乐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的状态中。小学的音乐课的识谱教学与音乐审美教育往往产生一些矛盾。部分小学生喜欢音乐,但对上音乐课不感兴趣,喜欢唱流行歌曲和影视歌曲,而不喜欢唱教材中的歌曲,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在识谱教学中。我们有的教师往往把识谱课安排一整堂课,干巴巴地讲解,机械重复的训练,不去挖掘曲谱的艺术性,把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课、技能训练课。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无, 厌倦心理顿生,更谈不上音乐审美的感受。假如把《歌声与微笑》这首歌先进行识谱视唱练习和机械呆板的节奏练习,再一句一句地学唱歌词,恐怕就没有几个孩子喜欢了。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识谱与唱歌进行优化整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先唱歌后识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先唱歌后识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开始不练习节奏和进行视唱,而是先学唱歌曲,通过听老师的示唱和名家演唱的录音,学生边听边模唱,在学生体验到了歌曲情绪、节拍、力度,达到“似曾相识”但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时,再引导学生识谱。这时视唱唱出的就是富于美感的音乐,而不是干巴巴的音符了。这样就充分利用了音乐本身丰富的音响、色彩和深邃的意境进行识谱教学。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海城小学)

编辑/张俊英

农业的审美性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期望。时代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民族文艺展示新时代我国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推进是务实之举。书籍《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从细节之处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领域的发展,内容包含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领域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  键  词】民族;舞蹈;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作者单位】刘庄,北方民族大学。

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期望。时代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民族文艺展示新时代我国民族的团结进步事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推进是务实之举。“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传承民族血脉体现在文艺工作的职责和担当上,如何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成为文艺界的新课题。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会演展示了少数民族文艺的魅力,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学习与交流,繁荣和发展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事业,推动了民族团结和进步。2014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由舞蹈评论家江东先生论述的《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是唯一从细节之处研究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领域发展的书籍,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该书内容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特辑,并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述评等内容;下篇是《民族民间舞蹈文集》,集中展示了作者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所作的文章及会议发言等内容。书中收录的文章在写作体裁上不尽相同,但都代表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领域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一、记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特点及独特性

《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向读者全面展示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品牌价值,呈现了不同时代我国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的特点。作者在《看,那片广袤的田野》一文中提到,“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不但是呈现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重要文化品牌,还是一个检阅该领域发展现状和成就的最佳舞台。从文中可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41台各类艺术晚会,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最新风采和最高成就。 江东先生认为,各族艺术家们坚持不懈、辛勤付出,用他们的智慧与执着开垦出艺术绿洲,一个有利于中国文艺事业、有利于中国民族政策的民族文艺生态正发挥着它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作者在书中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艺术具有独特性的原因。一是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积淀着丰厚的人文信息和气质,记录着少数民族的成长过程,升华着少数民族的族群感情;二是少数民族艺术在形式上独到别致。艺术本身就追求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從这个角度来说,少数民族艺术的差异化也是其最可贵的价值,而差异化使少数民族文艺具有独立优势且形式丰富多彩,可谓美美与共。通过江东先生对民族民间舞的评述,读者可以确切地了解不同时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情况及其所彰显的独特性。

二、细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节目特点及艺术造诣

从细节上品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节目是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上篇《“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评论特辑》中共有27篇文章,其中,有两篇关于会演的综述,其余25篇是对各个节目、晚会的评述,以一篇文章品评一部作品的方式分析会演期间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创作手法、艺术内涵等,系统呈现了会演节目的内容,分析了节目的艺术造诣。如《草原母亲的礼赞——看舞剧〈草原回忆〉》一文,记录了来自内蒙古草原锡林郭勒民族歌舞剧《草原回忆》的故事梗概及结构特点。作者指出,舞剧《草原记忆》的结构是一种较为写实、按照逻辑推进的舞剧结构方式,在这个结构的贯穿下,舞剧内容通俗易懂,情真意切,富有正面积极的感人意义。一部舞剧在结构呈现上的水平,可以显示导演的思维高度和艺术把控功力。又如《舟曲神话——观〈民族之舟 大爱之曲〉歌舞晚会》一文,可让读者了解到《民族之舟 大爱之曲》是来自甘肃的主题民族歌舞,作品再现了发生在甘肃舟曲的地质灾害,书写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脆弱以及劫后舟曲焕发的全新活力,体现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顽强乐观的精神。

本书中,作者提到“系着土风的升华”本是已故舞蹈大师吴晓邦在看完杨丽萍的表演之后送给杨丽萍的一句话,这句话凝练出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理想。作者认为,会演中的大量作品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将这句话落到了实处。在艺术情感表达上,宁夏的《月上贺兰》、贵州的《天蝉地傩》、内蒙古的《草原记忆》、辽宁的《珍珠湖畔》等,都写出了人与人情,具有令人震撼的张力。在艺术氛围的营造上,各节目匠心独运的精彩创意、形态出众的设计意图、扎实的艺术功底让会演折射出斑斓多姿的艺术光芒,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三、体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领域研究的积累

江东先生在学术研究上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曾出版多部专著,如《印度舞蹈通论》《尼日利亚文化》《舞蹈·感受中国》(英文版)等,包括译著《舞蹈创作艺术》等。江东先生的博士生导师王克芬教授在序中说道:“江东先生在专业上不断进取、不懈努力,对业界中的各项工作都有着浓厚兴趣,关注面很宏阔。他能时刻关注中国乃至世界舞坛的发展动向,并及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论述独特深入,从不人云亦云或闪烁其词,这种学术精神值得鼓励。”

关于《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的出版渊源,作者也在书中一并交代。江东先生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评委之一,曾观摩大量的音乐舞蹈类晚会,每天一场的演出让他在短时期内形成了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当时,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民族报》在会演期间出版会刊,并以“江东观剧”为名开设了一个艺术评论栏目。于是,江东先生每天看完演出便回家挑灯夜战,撰写当天晚会的评论,以赶上在第二天的会刊发表。如此集中思考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艺发展的机缘确属难得,25篇评论(音乐舞蹈组共有27台晚会,其中有两台是交响乐)体现了江东先生在中国民族民间舞领域高深的学术造诣,将这些文章与评论结集出版,一是积累,二是纪念。

该书的下篇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文集,集中展示了作者的学术视野。例如,《品舞小札》一组短文就是作者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开设的一个名为“品舞小札”栏目里的系列文章,共10篇。从《雪域欢歌》《性格如石 性情似水》《机智诙谐 情趣盎然》《情伴一生路》《民舞的芳香》《欢腾的西藏》《蒙古舞的崭新风貌》《飘香的草原》《顶出风光无限》《雍容华彩盛装舞蹈》等文章中,读者不但可以感受江东的真性情,还可以体察其研究舞蹈的细节。因此,该书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的积累,具有时代特色,凝聚了作者的思考,富有研究价值。

四、具有前瞻性,拓宽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间

在《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中,江东的观点具有前瞻性,提出的问题也拓宽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空间。一是坚定地指出1949年后,是党的文艺政策为中国民舞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党中央号召艺术家深入民间、深入生活,为中国民舞铺平了一条光明大道,激发了民舞的活力。二是倡导文艺作品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传播正能量。在江东的论评中,多有他对节目创作主题导向及作品传播了哪些正能量的分析,从该角度对作品的肯定体现了江东的价值观。三是坚持作品要深刻反映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江东认为,传统是我们的根,各族艺术工作者们应珍视传统、爱护传统,善于在传统艺术中采撷优质基因,让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延续,这些做法体现了少数民族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心。四是探讨舞台民舞创作的根本。作者认为,尽管民舞的独特风格正在消失,不同地区的民舞形态正在从观念向语言等范畴上靠拢,但保持自身的独特风格仍是少数民族艺术的立足根本。五是客观指出当届文艺会演所存在的不足。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某些导演受到浮华之风的影响,对生活和艺术的咀嚼不深入,使作品的艺术精神有所丧失,浮于表面;而一些创作者一味模仿他人,模糊了作品的民族属性……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创作者没有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没有苦练思想和艺术这两个基本功。

《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出版时,作者江东在舞界已有40年的研究,该书凝聚了作者常年不懈的努力和心血,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了作者对民族民间舞的执着和热爱。江东全面、客观评价分析民族民间舞领域的发展,促进了该领域研究及发展,所提出的问题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和研究空间。

文艺出版记录了时代发展,我们可从文艺图书中了解文化艺术知识积累的脉络,探索文化艺术积累的底蕴,摸清文化艺术选择的方向,在促进文学艺术领域发展的工作中,发挥文艺图书的作用。《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一书对研究会演、民族民间舞领域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一是记录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特点及独特性;二是细评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节目特点及艺术造诣;三是展示了作者水到渠成的学术出版及相关研究积累;四是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间。通过研读该书,读者可以查找繁荣少数民族文艺的关键所在,探索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江东. 看,这片广袤的田野[N]. 中国民族报,2012-06-05.

[2]江东. 《系着土风的升华(民族民间舞卷)》[M].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3]邓崎凡. 从全国民族文艺会演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N]. 贵州民族报,2012-06-20.

[4]本报记者. 让会演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N]. 中国民族报,2016-09-16.

[5]罗婧劼. 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探讨[J]. 参花,2020(11):121-122.

[6]杜晓杰.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曲艺资源出版论略[J]. 出版广角,2020(13):45-47.

农业的审美性质论文范文第4篇

探讨1:若存在, 则f在0x处可导?

[分析]此探讨源于导数定义, 即定义中h能否减弱为n-1?甚至能否减弱为h∈Q?答案是否定的, 如Dirichlet函数D (x) 处处不可导, 但是上述极限存在。

探讨2:若存在, 则f在0x处可导?

[分析]此探讨源于命题:若f在0x处可导, 则极限存在。

其逆命题是否成立?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应注意到该式中并未涉及到f (x0) , 即使上述极限存在, f在0x处可能不连续甚至可能没有定义。如:|x|或者x-2 (x≠0) 在x=0处。

探讨3:若f在0x处左右可导, 则f在0x处连续。

[分析]此探讨源于我们熟知的定理:若f在0x处可导, 则f在0x处连续。也就是其条件能否减弱为左右可导一般同学可能认为该命题是错误的。因为f在0x处可导当且仅当f在0x处左右可导并且左右导数相等, 而此时左右导数未必相等。事实上, 上面的定理可以叙述为:若f在0x处左 (右) 可导, 则f在0x。处左 (右) 连续, 而f在0x处连续等价于f在0x处左右连续。故该探讨是正确的。

探讨4:若f在0x处可导, 则存在0x的邻域U (x0) , 使得f在U (x0) 上连续。

[分析]此探讨源于上述定理, 即结论可否加强为存在邻域U (x0) , 使得f在U (x0) 上连续?答案是否定的, 如f (x) =x2 D (x) 仅在x=0处连续可导, 而在x≠0处均不连续。

探讨5:是否存在整个R上定义但仅在一点可导的函数?

[分析]此探讨源于函数|x|, 我们知道它仅在一点x=0处不可导。由探讨4知答案是肯定的。进一步, 是否存在整个上定义但仅在有限个点可导的函数?如何构造这样的函数?我们有结论:若可导函数f, g仅有有限个交点,

仅在这些交点处连续, 又若f, g在这些点处导数值相等, 则仅在这些点处可导。

探讨6: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上可导。

[分析]此探讨源于定理: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上连续。答案是否定的, 如初等函数|x|, 在x=0处就不可导。

探讨7设函数f, g一个可导而另一个不可导f±g, f⋅g, f/g (g≠0) , 那么以及复合 (假设能复合) 是否一定不可导

[分析]此探讨源于定理:可导函数的和差积商以及复合仍可导。我们说f±g一定不可导, 而其余的未必不可导。证明和举例留给读者。

探讨8:设函数f在0x处可导, 试讨论|f|在0x处的可导性。

[分析]此探讨源于函数|x|在x=0处不可导。由连续函数局部保号性可以证明:若函数f在0x处可导, f (x0) ≠0, 则|f|在0x处可导。而当f (x0) =0时, |f|在0x处可能可导也可能不可导, 如x3在处x=0。事实上, 我们有结论:若f在x0处可导, 且f (x0) =0, 则当f' (x0) =0时, |f|在0x处可导;而当f' (x0) ≠0时, |f|在0x处不可导。

探讨9:如何讨论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可导性。

[分析]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可导性历来是数学分析考试考核的重点。一般可用左右导数定义来考察可导性, 但用定义来讨论可导性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 是否有较简便的方法我们可先讨论函数在分段点处的连续性, 若不连续, 则函数必不可导;若连续, 则可求分段点两侧函数的导函数, 再对导函数取极限求得左右导数, 最后判定分段点处的可导性。具体地, 设

f, g分别为xx0上的可导函数, 且在x=x0连续, f (x0) =g (x0) (若f (x0) ≠g (x0) , 则h在x=x0不连续, 进而h在x=x0不可导) 。若有一个不存在或存在但不相等, 则h在x=x0不可导;若都存在且则h在x=x0可导, 且h' (x0) =A。该结论证明需用到导函数极限定理, 而这在微分中值定理一节中会详细讲述。

摘要:本文给出了导数概念性质习题课教学中应深入探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导数,可导性,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 (上册,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庄亚栋, 王慕三.数学分析 (上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农业的审美性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 而且也是与审美密切相关的课程。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的审美标准会随着社会的影响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艺术审美方面,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审美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不断加强,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人格的塑造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审美教育;数学教学

引言

初中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日常的美术教学活动, 使得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提升。提高审美素养是初中美術教学的重要目标,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从初中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 首先, 在教学理念上, 要将审美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教学中不能对这方面的目标加以忽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修养、心理品质等都会受到影响和熏陶, 而这些本身也是属于美育的一部分。美育不仅包括去欣赏一些美术作品, 能够从美术专业的角度去进行一些点评, 同时, 也包括思想道德之美、心理健康之美、文化修养之美等。美术教师要结合好美术教学的课堂资源, 将美育有效地落实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问题, 笔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1.打造美术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情境的打造, 尤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一定的美术学习氛围中, 在其中参与, 在其中受到感染。这对于初中美术教师来说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手段, 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情形, 使教室内布满协调、轻松和欢愉的空气, 并运用说话、教态和各类形象教学手段, 诸如投影、录像、实物展示、范画和故事等等, 使学生处于浓密乐趣的强烈求知欲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陶冶,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实际上综合了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包含着教师的智慧, 如果能够在情境创设的时候恰到好处, 就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美术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让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的审美素养也不知不觉得到了提升。

2.充分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活动必然需要各种各样的素材, 这些素材一方面包括一些名家的作品赏析, 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小练习。美术教学活动需要依托一些具体的形式, 在这些形式中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些具体的形式主要分为线条、色彩以及图案三种。首先提到的要数线条, 因为世间万物都以一定的形式状态存在, 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轮廓表现出来, 线条囊括了了种种形状, 不同的粗细、疏密以及干湿程度的搭配组合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世界, 也抽象出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所以教师教授学生通过掌握线条这一形式来感受美, 是一种独特的方式。

其次是颜色的运用。颜色会让人们的视觉感到受到明显的冲击, 不同色彩的搭配体现了事物之间不同的关系和层次, 美术就是一种极为看重色彩运用的学科。学生在不同的色彩中, 去感受艺术本身的特点, 让他们的心灵也会受到冲击。

最后是关于图案的引用。在美术教学中, 会有很多的图案需要学生学习, 这些图案或为经典, 或为创新, 只要被教师选到课堂教学中, 就能从审美方面对其进行一定的评价, 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引导学生去感受图案的美, 从而让学生懂得欣赏这种美。

3.初中美术教学中注重创作的激发和引导过程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对每一幅作品进行点评, 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造的意识, 通过亲自创作, 将自己的审美观点呈现在作品之中, 将抽象的审美意识用现实的作品表现出来。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活动, 不仅要传承, 要发展, 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创造, 这才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传承方面, 教师要特别重视中国历史当中对于美术方面的灿烂成果。这些美术作品中, 都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 教师在讲授美术课程时, 可以结合历史和文学常识, 帮助学生欣赏中国篆刻艺术, 感受篆刻艺术中的力度、布局等美感, 了解一些常见的篆刻知识。例如篆刻中的阳刻和阴刻、朱文与白文等。为了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可以教他们自己动手去篆刻, 亲身去感受一下古代篆刻艺术的美, 去体会古代篆刻艺术的雄浑和大气等魅力。

4.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情趣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由内而外的倾向性。学生在这种情趣的促动下, 主动去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和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 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美的情操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 转化为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摹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教学的内容要广泛,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自然环境天文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等, 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和创作的空间和时间。

总之,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要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培养, 就需要从初中美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 将其优势发挥出来。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作品, 要让学生用创新务实的态度去进行美术的创作活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 教师一定要做好科学的计划, 逐渐地推进。

参考文献

[1]陆春.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6.

[2]龚园.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 2016.

[3]周玲.“审美通感”在初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孙兵.刍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11) .

上一篇:信息化绩效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态生产力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