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范文

2024-07-21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一、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 由重结果先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中一个突出的教学弊端, 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 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而是让学生去重点背读“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 放在揭示知识形式的规律上, 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 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

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感受与鉴赏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地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给学生, 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 经过自己亲身体验,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 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 记得上学期我上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课时, 欣赏前我提问:“欣赏这首音乐时, 你们的脑海中产生了画面吗?音乐让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当让人心旷神怡, 优美的音乐欣赏完后, 学生说:“在一望无际的、美丽的大草原上,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 远远走来一群人、随风飘来一阵阵轻柔、悦耳的驼铃声、马蹄声。”我又对学生说:“听得非常好!请你们根据所听到的音乐、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很快, 学生描绘出了几十幅风格各异的美丽的图画。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的脑和手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而在教学中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逐步积累了鉴赏音乐的知识。在教学中, 还应多多鼓励学生们对所听音乐, 具有自己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 由空洞说教向生动形象转变

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音乐实践的兴趣, 产生学习的动力, 让听觉和视觉有机的结合。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 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给学生欣赏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智斗》时, 就把《智斗》的录像片段先播放给学生们欣赏, 一下子就把现代京剧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 在了解了剧情、以及观察了现代京剧在唱腔、脸谱、服饰上具有什么特点后, 再让学生们思考现代京剧的故事情节表现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等等, 把这一系列的特点抓住。上第二节课时, 我们即将要欣赏的是传统京剧曲目, 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认识了解传统京剧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及他们的脸谱、角色、服饰等等特点, 再给学生们讲诉将要欣赏的传统京剧的故事发生的年代、剧情……然后再播放传统京剧, 包公演唱的《斩美案》、穆桂英演唱的《我不挂帅谁挂帅》, 欣赏完两首曲目后, 让学生们思考: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有没有区别?有哪些区别?学生们很快就找出了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区别是:唱腔、脸谱、服饰不相同, 故事发生的年代也不相同, 宋代——现代。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比较教学活动, 使学生们在欣赏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的同时, 又很快找出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共同点是什么。所以说,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 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它的作用是过去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它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 忽略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以人为本, 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因此教学的重点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习发展方向转变。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只为了追求一张文凭, 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 而是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 回顾20世纪学校教育所走过的历程, 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发展轨迹;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充分相信学习的能力, 学习自身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就是将教师从传统、单一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把机会交给学生, 当学生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 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感受、碰撞。尤其是当这个挑战来自同学, 而不是来自老师, 碰撞就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如我在上初一的音乐时, 有一堂课题是《阳春三月》要求用人声模仿自然界、生活中很多的声音来表现美丽、万物复苏的春天。学生共分三大组, 前二组有的学生模仿:鸟鸣、春雨、小鸡、小鸭、以及牛的声音;轮到第三组学生时, 他们所想到的很多种声音, 都已经被前二组的同学模仿了, 这是, 一男生“呜、呜、呜”的叫了几声, 同学们问他这是什么声音?男生答:“猩猩”, 又说:“春天来了, 猩猩很高兴, 它也在用“呜”的叫声迎接着春天的来临!”。当时这样的回答让我和在场的其他学生们感到非常诧异, 但一想, 这样回答得也正确又很富有新意, 于是我和其他同学们都报以他热烈的掌声。所以说:创造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必要手段, 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鼓励学生“动起来”, 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学习围绕老师转。这是以教定学, 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 学生习惯被动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的消失。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又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里,我凡事都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为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觉得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进步、提高了许多。工作中,能不断学习,努力进取,用自己的爱心和敬业精神,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突出艺术学科的特色,把美的享受带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熏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达到了领导的要求,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现对自己的一学期工作述职如下:

一、师德——用良心铸就思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本人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专研业务,勤奋刻苦;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为指导,更好的进行音乐教育教学。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则,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工作——用细心对待事业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音乐教学水平和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好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1、教法新颖活泼,课堂充满活力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力求以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创造音乐。在我的课堂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之中,与教师打成一片,用自己的亲和力来带领学生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学中审美、美中提高。

2、爱心融入音乐,尽力辅导学生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它凝聚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立与目的,然而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我能充分将自己的爱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将自己有限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我的学生。课中全神贯注。处处体现音乐课特色,用旋律代替老师的指令,琴声就是他们出发的号角,让学生始终处于音乐的欢快氛围中。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谜语、音乐故事等,导入新课、故事贯穿课堂始终、音乐游戏中解决枯燥的乐理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及时反馈。

3、依托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我开设了葫芦丝器乐校本课程,学生是自愿报名参加的。周三下午第六节上课。学习器乐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实践。对于音乐课少、学习紧张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演奏一些乐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无类似笛箫的超吹技巧,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葫芦丝的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整体技巧难度小于竖笛等乐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现在学生愉快地掌握了这一门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能吹出几首难度不等的乐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中互相比较、互相交流,构成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学习氛围。合奏训练学习时学生能全身心的融进音乐中,使整个身心都受到熏陶,是一种难得的美感享受,也是一种凝聚力的完美体现。学习过程培养了队员们的自信、自律、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葫芦丝班的同学在不同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在全县举行的艺术节中,通过学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同学们的不懈努力,李宁静同学演奏的乐曲《欢乐的泼水节》取得了全县前三名的优异成绩。没有辜负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

三、方向——用虚心成就人生

因为学校的教学安排,这个学期我共有十课时,(包括了去小学上课的课数),上课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像素质比较好的老师学习,时刻练习自己的音乐专业,提高自身素质。

本学期,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学方面还不够精益求精,对于学生课堂常规教学抓的不够紧,特别是对学生如何使他们对音乐教科书中的内容产生兴趣还有待提高和加强,自身水平也有待提高。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多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特别是校本课程葫芦丝,在这方面要多学习,多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的去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把它完成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教育事业。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中学音乐教师述职报告

一学年的工作即将结束了,在这一学年里,我觉得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进步、提高了许多。在本,我能不断学习,努力进取,用自己的爱心和敬业精神,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突出艺术学科的特色,把美的享受带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熏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达到了领导的要求,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现对自己的一学年工作述职如下:

一、教师职业道德方面

本人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专研业务,勤奋刻苦;努力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为指导,更好的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教学技能方面: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音乐教学水平和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好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1、寻求最新咨询,认真备课。

我虽然是个老教师但是我从不服老。努力备好每一课教案。

2、教法新颖活泼,课堂充分活力: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井然有序、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力求以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主动的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创造音乐。在我的课堂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之中,与教师打成一片,用自己的亲和力来带领学生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学中审美、美中提高。

3、爱心融入音乐,尽力辅导学生: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它凝聚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立与目的,然而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我能充分将自己的爱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将自己有限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我的学生。课中全神贯注。处处体现音乐课特色,用旋律代替老师的指令,琴声就是他们出发的号角,让学生始终处于音乐的欢快氛围中。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谜语、音乐故事等,导入新课、故事贯穿课堂始终、音乐游戏中解决枯燥的乐理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的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老师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兴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后及时反馈。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积极进取、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力量。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多少汗水、多少付出。我也坚信我的付出会有收获。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3、中学音乐骨干教师20xx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师德方面:

始终自觉以一个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从各个方面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邻舍;工作中,精心备课,课堂精致,与同事愉快相处,对学校真心维护。把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准则,自我奋斗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统一,以关注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为核心,做“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放心的教师”。并做到时时刻刻,事事处处。

二、育人方面:

坚持爱心育人,身正为范。曾经做过一学年的班主任,后因身体原因脱离了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愿意蹲下身来聆听学生的心声,甘做学生的朋友、师长。关注教育中的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反思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心全意的教育好学生。

三、教学方面:

1、潜心教学研究,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与行为。能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实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教后能够进行理性反思,将教学方法、技能看成是一种艺术,时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能把握所教教材内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教学个性,把构建高效音乐课堂作为自己每天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2、奋斗目标明确,教学改革愿望强烈。

不循常规,敢想敢做,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心事业的创新。对自己,抓课前钻研教材,学情分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抓课堂教学效果,抓课后反思,问题研究。对学生,抓良好习惯培养;抓基本能力训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努力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素质提高、班级管理等方面有所创新。

3、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好教后札记,研究教学案例评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体现教学个性和教艺美感。静心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及其成长经历、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每学期提供2节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研讨课或公开课,上学年已经在校内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即初一年级的唱歌课《doremi》和初二年级的欣赏课《广东民歌欣赏》。为传承京剧文化魅力,构建校园文化特色,让京剧艺术走进孩子们心中,两年来我在我的初

一、初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开展了传统知识普及《京剧基础知识欣赏》,激起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曾在课外活动时间排练了男生、女生的现代京剧联唱、表演节目。

四、教科研方面:

(一)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和趋向,学习教育理论专著。

立足自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内涵,指导教学创新。做到了平时多读书,读好书,多一些知识的积淀,形成比较强烈的教科研意识。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引领、推进新课程的带头人。

1、勤——时时处处皆学习。

俗话说:夜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力争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xx年10月学习《音乐新课程改革理论》并写成心得。xx年12月学习《中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并写成心得。xx年3月与全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一起赴青岛学习“高效课堂”,写成了《在探索中前行,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一文,后又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成了《音乐课有效教学行为》的反思。xx年5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合唱指挥研修班”,回来后写了学习心得。xx年2月正值寒假期间,我静心拜读了《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书,从这项山东省中小学人文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中学习了成为名师的6大职业素养和49个细节,阅读中一次次被书中多位名师的肺腑之言所打动,同时被书中多位名师所阐述的教育哲理深深折服,写成《做优秀的音乐教师》读后感。xx年7月,参加全县教师暑期培训,写了总结《音乐鉴赏与作品分析之感想》。xx年9月观摩第二轮立标课后写了心得体会。xx年12月写了学习《中国教育报》的总结。

2、广——博采众长。

读书使我心灵充盈,眼界开阔,为汲取营养,提升自己,我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自主学习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中学音乐教师人文素质培养》、《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入门》、《中小学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每月有计划的撰写业务理论笔记及教学随笔多篇,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尤其是在我今年生病养病的几个月时间里,忍着病痛,我把《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进行了细致的研读,为自己“充电”,或做批注书写自己的灵感,或做摘抄记录自己的感想,感觉受益匪浅。

3、深——读原著,明精髓。

学无止境,“学,然后知不足”。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把书籍作为我进步的阶梯。认真研读、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你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与优秀教师同行》、《与名师同行》、《骨干教师成长的秘诀》等专业书籍,从专家学者身上吸取理论精华,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4、用——学以致用。

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善于积累,勤于动笔。将自己的随思随想化为文字,积极投稿报刊杂志。xx年撰写论文《论音乐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xx年撰写论文《以音乐为本实施初中音乐新理念》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刊物,xx年撰写论文《改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音乐课堂》发表于国家教育部主管的《教育学》刊物。 xx年撰写论文《谈谈音乐欣赏课教学》在“感动中国——xx年全国第三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xx年创作歌曲《我把祖国爱心窝》在“感动中国——xx年全国第三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中获二等奖并发表收录于《感动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优秀原创音乐作品精选》一书。

(二)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领本学科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课堂听本学科的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全力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出本学科教育教学的改进方案,向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出关于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设性意见,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每学期精心制作多个教学课件,并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站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技能方面:

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忘不了与学校部分老师参加的xx年春节文艺汇演文化广场展演健身操,展示了锦秋中学老师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忘不了与全校老师一起拼搏xx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博兴教育系统合唱比赛,喜获二等奖,展现了锦秋人的积极豪迈。更忘不了与锦秋办事处的全体职工一起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及我县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大型广场歌咏比赛,荣获二等奖。并且珍惜和积极投身于全县教育艺术团的每次排练和演出。

六、取得的点滴成绩:

xx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首批“骨干教师”,xx年10月被评为“滨州市艺术教育优秀辅导教师”,xx年3月入选全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xx年9月被评为“博兴县第七批初中音乐学科教学能手”,xx年12月被评为“滨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

七、不足和改进:

1、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科研课题,出经验,出成果。

几年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长优势,通过开展学生问卷调查,我选定开展的校本教研课题是《京剧推广进校园》。计划三年内完成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完成1—2篇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左右),力争每年有1—2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推广先进经验,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

至今还未完成研制校本教材,正在末期整理之中。未严格按教学科研的规定深化过程研究,整理出相关的数据、资料,提供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研究报告,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用心积累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用爱打造精彩独特的艺术作品。

学校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艺术成果的积累需要课外活动时间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和坚持不懈,课外活动开展需要常态化,才能保证两年一届的全市、全县中小学艺术节节目精彩纷呈。

3、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达到资源共享。

利用网站资源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感和反思,与其他教师进行网上教研课改交流,刊载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至今已经积累了近百篇教育教学日志,但用于写博客的时间太少。

回顾任职骨干教师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当过班主任,做过全县中小学音乐抽测的评委,当过全县音乐优质课评选及名师评选课堂教学的评委,参加过全市、全县、全校和社区的艺术实践活动,我感觉每一次都是在学习在反思,每一次都有教训和收获。我所追求的是淡泊名利,不受干扰,心态平稳,理智思考,追求和谐,主动发展。当然我深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音乐教师,我的路还很漫长,我的各方面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但我坚信在我们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有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有伙伴之间的相互激励与感染,再加上我对每一名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对教育事业那份由衷的热爱,对音乐教育那份永远不变的热情,都会推动着着我走向成熟。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我正在成长,由衷的感谢教育局、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工作平台,感谢大家的帮助!

xx年12月

4、中学音乐教师20xx年个人述职报告

时光匆匆,在紧张忙碌中又结束了一学期的工作,静下心来回首,有辛劳的付出,也有收获的喜悦。这个学期将会在我的教师职业生涯留下浓重的一笔,因为我较好的处理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更因为工作需要,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迈出了走向语文讲台的一步。

一、师德——用良心铸就思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本人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恪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则,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

二、工作——用细心对待事业

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听课32节,虚心向老师们请教。按时主持音乐教研活动,带领学科老师开展“走出去”战略活动,去9中、13中学习合唱指挥和节目排练。顺利完成了校级课题《济宁市非物质遗产之传统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开题任务和编写校本课程《运河音韵》初稿,27000余字。

在本学期,我依然承担了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书写新闻通讯稿43条,顺利实现了两年内由区级到市级,由市级到省级媒体的发表目标,在《山东青年报》、《中学生》报、《济宁广播电视报》、《济宁晚报》、济宁教育网、任城教育网等省市区级媒体发表。编辑出版校报《腾飞》3期,并顺利完成从两色向四色印刷的过渡,使校报提升了质量和档次。编辑我校第二期《家教理论材料》。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成立“灵动青年团”并组织参加市青少年大自然操交流会,获得“最佳美感奖”,辅导初

二、六班经典吟诵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参加教师诗歌朗诵比赛和“爱心妈妈”招募活动,为孤寡儿童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每天按时两次打扫卫生,周五执勤,在没课的时候,帮助图书室输书、在教务处整理档案材料。

三、学习——用真心追求梦想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始终都抱着求实的工作态度,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提高自己。平时,我注重从书本、报刊、网络中汲取营养,每天我来到学校能够坚持阅读《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齐鲁晚报》,浏览较为重要的网站,了解国家大事,认真练习教师基本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精读《教研的学问》和《此生未完成》两本书籍,书写理论笔记8000余字,在省级刊物《中学生》发表论文一篇。每周坚持在自己的教育博客“旋转乐台”写教育随笔,顺利通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鲁西南鼓吹乐》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开题工作。

四、方向——用虚心成就人生

因为学校的教学安排,这个学期我的空间比较多,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在书海徜徉,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深深感受到读书使我的教育人生更加丰满,它使我对教育、对学科教学不断产生新的理解,读书和学习使我的教育教学思想日渐深邃。我的职业规划就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但是教育理论的匮乏、教学实践的不足和课堂掌控的水平欠佳,目前这都还是我教育成长的“绊脚石”。为了这个理想,我会把心态放平,把信心加足,虚心请教他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奋斗。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中学音乐创新性教学的现状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和音乐技能的最有效办法, 它不仅仅能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增强其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音乐感知力,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和音乐创造力以及音乐想象力和音乐思维能力, 这对促进学生的艺术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的情况并不好, 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 同时也阻碍了中学音乐教育本身的发展。

1、音乐教学模式传统, 主客地位颠倒

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被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形式所取代, “重结论, 轻过程”是教育的通病, 而这在音乐课堂上也不例外, “教师讲, 学生听”成了上课的主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完全是老师说了算,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

2、教学主要目的出现偏差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 老师往往把掌握音乐教材上的知识技能看做是其教育的目的, 认为中小学教育就是为了给高一级的音乐学院输送专业后备人才, 因此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成了教学的主要目的!由于目前中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存在,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顶着升学的压力, 分数在很多时候成了教学的唯一衡量标准。所以在学生眼中, 中学音乐教育变成了升学的垫脚石。

3、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

我国的教育制度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 但是应试教育却一直还是现行的教育制度, 并且在教育道路上愈演愈烈。目前中学校园中, 大多数追求的是文化课成绩, 中学音乐教育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程面前依旧显得很渺小, 无论何时, 只要二者相遇, 音乐课都会给文化课程让步。因此, 中学音乐教育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是陌生的, 只有那些需要通过音乐高考的音乐特长生能够享受更多的音乐教育。

二、中学音乐创新性教学的意义

1、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具有形象性, 情感性以及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 所以通过对大量的不同的形式, 不同内容, 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欣赏, 学生可以体验到音乐的各种不同的美;通过对不同形式, 不同格调的音乐的体会与学习, 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中学音乐教育中, 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 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理解, 鉴赏能力, 从而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2、提高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力

通过对音调, 音色等的学习让学生去感知声音;通过对旋律, 和声等的体验提高学生听觉的敏感性;在视唱练习中, “一目数行”的学习要求在无形之中达到了视觉能力的提高。

3、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品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节奏, 旋律等来表达情意, 因而而能更轻易、更直接触动学生的心灵, 将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道德观念等渗透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规范学生的行为, 净化学生的都心灵, 完善人格, 提高品德的目的。

4、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音乐教育通过演唱, 演奏, 以及音乐作品的欣赏,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方面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学习中, 要求学生有创新精神, 和合作意识, 因此对学生的思维有着引导性, 而这也奠定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思维技巧, 正因为如此, 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着其他学科无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5、发展创新性思维, 提高音乐水平

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以传授乐理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 学生在课堂上通常都是机械地记忆老师讲授的内容, 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不会去独立思考, 也不善于去独立理解, 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考能力被阻碍, 其思维也得不到开发, 于是导致了音乐能力的原地踏步!因此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意义便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 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 综上所述, 创新性教学, 既是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 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同时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音乐水准。

三、创新性教学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打造开放式教学课堂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改变“教室认真讲, 学生专心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把课堂主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同时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放到课堂实践上, 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音乐知识, 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

2、轻结论, 重过程, 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发挥他对音乐的感知, 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 同时要通过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情景, 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增加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与体验, 同时给予学生有效的鼓励与引导, 使学生们对音乐有着更深层次的体验, 形成对音乐更持久的兴趣。

3、走出“专业”教育, 提倡兴趣教育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尤其是在音乐这种非主课上, 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需要打造的是兴趣教学的开放式课堂。随着艺术高考的兴起, 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 把专业测评成绩作为唯一的预估标准,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我们要培养音乐人才, 我们就更应该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使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与学习之中感受音乐的美, 体会生活的美妙, 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从而形成一个完美健全的人格, 而在此同时, 又能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间接地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

4、提倡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间的讨论

课上将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 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这可以很大程度地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 交换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体会思考的乐趣, 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想“说”的愿望, 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们对音乐的热情, 增加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弄懂的东西, 要比老师教的印象深刻很多。音乐教学中, 主动权应该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这对促进学生专业水准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5、通过形体动作和乐曲比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以美育人, 以情感人, 是音乐教育人的特殊方式。课上教学应该在学生自身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学生欣赏艺术的时候, 可以通过动作, 将音乐与内心体验最大限度地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认识感知音乐, 同时适量地插入学生们能够理解的几首音乐形象有差别的音乐, 让他们比较不同之处, 这个过程, 老师们应该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这两种方法, 在兼顾了学生自己的音乐感受的同时, 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结束语

教学是门精湛的艺术, 在新课程理念下, 中学音乐教学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发展创新性教学,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体验,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与喜爱。创造更好的课堂环境, 把音乐学习与学生的创造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打造创新型教学。同时, 要立足于中学音乐教育基础, 充分利用中学音乐学科特点优势, 创新中学音乐教育, 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 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水平。

摘要:音乐课程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 对改变音乐教学方式和音乐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理解和表现能力以及其创造力和发散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作用, 因此创新性教学成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音乐教学,创新性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明铭.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教育[J]新课程研究, 2013.

[2] 王泽恩.新课程理念下中学音乐创新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 2013.

[3] 桑潇.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 2007.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1 提倡学科综合性

音乐课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 其一, 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如: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知识, 基本技能相联系;感受、体验、表现、鉴赏与相关音乐文化相联系等;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 拓展音乐视野, 提高音乐能力;其二, 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能够互相联系, 以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其三,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相联系。如: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哲学等。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以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

2 重视学生的感受性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并以此感染听众, 教育听众。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强调感性的参与, 强调感受体验。在一般的文理科教学中, 尽管也是从感性阶段开始进入理性阶段, 但感性活动的参与只不过是一种准备, 是为了更快、更顺利地进入理性阶段, 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而音乐教学不然, 它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 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 体验到音乐作品抒发的情感, 体验到美。

因此, 一定要重视, 感性活动, 学生感受得越全面、越深刻, 体验得越多、越准确, 教学就越成功。音乐教学的每次活动, 都应有学生的感受参与, 并贯穿始终。如歌唱教学, 从教师的范唱开始, 学生通过听觉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曲调风格, 获得直接感受的“第一印象”, 随后通过视唱、听唱、学习、识谱, 了解旋律和节奏特点, 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 用拍手或敲击等动作感受某种特殊的节奏, 在曲谱和歌词基本掌握之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投入对歌曲艺术形象和感情表达的分析和体会, 最后以齐唱、合唱至载歌载舞的形式把切身感受抒发出来。可以说, 教学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感受性参与, 只有在感受性参与的基础上, 才能保证音乐感受的产生与巩固。学生是参与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是听众, 不是观众, 而是表演者、欣赏者、创作者、评论者。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动口、动耳、动手、动眼、动脑、动身等。教师是学生参与的指导者, 不是代替学生的参与者, 而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 吸引学生参与者, 帮助学生实现感受, 让学生通过。听觉的感受、视觉的感受和发声及其他器官感受音乐。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断积累, 逐步深化的, 这个过程正是音乐认识的辅佐。使感受得到不断的修正和补充, 从而更加深刻和全面。如歌曲的艺术处理, 在学习曲谱、歌词的过程中, 学生对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何种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最佳, 仍要有学生的亲身感受。这时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手法探讨, 认识旋律的风格, 节奏的特点、结构的形式及情绪的变化, 然后学生提出对歌曲演唱速度、音量、音色等方面的设想。这样, 通过细化的艺术处理, 学生就会对音乐的体验程度不断深入, 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也就更加细致。

总之, 注重感受性有助于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观察、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 有助于音乐形象的经验材料的积累, 有助于鉴赏水平的提高, 也符合中学阶段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

3 培养学生的情趣性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的情趣性就体现于这一点。通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趣, 完成美感的实现, 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特点。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日益丰富的时期, 出色的教学, 可以展示音乐的极大魅力, 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 使他们的性情受到陶冶, 从而培育和增进学生读音乐的感情。

提高情趣性, 重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中、小学生来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学习兴趣又需要引导和培养。中学生与小学生的年龄不同, 在培养兴趣的手段上也应有所区别。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游戏的形式,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学习。兴趣也在欢乐中高涨。中学阶段虽然也可以适当地采用游戏、竞争等形式。但更主要的是靠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因为中学生比小学生的兴趣发展更为深刻。小学生大多由于教学活动外在形式的变化, 如唱歌结合了图画、故事、游戏等不同的形式, 而引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中学生则不然, 他们除了对生动多样的教学形式感兴趣外, 更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结果:即通过学习得到了什么。如果学习的内容和成果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学生就会产生兴趣。因此, 教学内容应该选择融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总之, 激发学生的情趣, 一定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 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来实现的。

4 注重课内外互补性

所谓“互补性”, 是说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互相补充的。学校的音乐教学应当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只有将课内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 才是完整的音乐教学。目前, 不少学校从本身条件出发, 开展了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的课外活动, 这对全面落实学校的音乐教育, 教学任务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和学习压力越来越重的这一期间, 他们需要有多彩的生活, 需要有感情交流, 需要解脱精神的重负, 而不能反陷于读书、学习之中。因此, 课外音乐活动绝不是额外的音乐负担, 更不是可有可无的;相反, 恰恰适应了他们发展的需要。对学生来说课外音乐活动使他们的音乐才能得了发挥, 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也是他们享受快乐, 享受美感的极好时机。因此, 为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课外音乐活动是不可忽视的。

在课外音乐活动中, 学生运用并巩固了课堂上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各种训练使他们的音乐技能、技巧趋于熟练和完善。由于置身于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之中, 他们的审美能力也随之增长。此外, 课外音乐活动置于学生思想品质的成长和锤炼有着深刻的意义。它有助于学生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课外音乐活动开展得好, 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凡是课外音乐普及的学校, 课堂教学往往也比较顺利, 水平较高。而课外音乐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往往也是课堂上与教师密切配合的骨干。一些学生由于长期的训练和熏陶, 在音乐的技能、技巧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具有极其深厚的潜力, 以后可能会走上专业学习的道路。

总之, 课内音乐教学为课外活动奠定了基础, 课外音乐活动又推动了课内教学, 两者相互配合, 相得益彰。

摘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重视以综合性、感受性、情趣性和课内外互补性这四大基本特性进行教学。以教学的任务、规律、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及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进行探究。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传统的观点认为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随着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材实质的认识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

因此在认识新教材时要把握它与传统教材的几个特点:

①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变“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性;②适当降低了知识难度 ,大量引进现代信息;③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④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新教材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出发,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说法、事例,以及丰富多彩的探索性活动,这些活动往往以“讨论”、“观察”、“调查”、“练习”、“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制作”等形式出现,着力加强探究的力度,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⑤尊重师生个性, 给师生广阔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教师能够将其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经验、知识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也可以多角度地学习教材,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看法。过去的教与学都是以掌握知识为主, 教师很难创造性的理解和开发教材,现在教师可以“改”教材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 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及不同的思维取向。总之,新教材让不同的教师、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极大的拓宽师生的发展空间。

2改变课堂教学效果

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课题教学效果首先要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反映,是活动中的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教学交往观告诉我们: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是互构互生、良性互动的,是二者间的双向讨论、交流与沟通,这是一个“提问应答”、互为因果的负反馈活动系统。认识与把握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是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龙眼”,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2.1“互动”是教学中师生“交往”的互动

“交往”当然不是形式上热热闹闹的你来我往 ,而是人类社会生命本性的存在状态, 是主体间相互理解与交往的“主体间性”的打造。这种“状态”与“打造”是在无内外压力与制约情况下的真诚敞开、交互共生,在强调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这一点显得成为重要。相对于这一认识的观念和行为分别是:教育活动交往的本体论意义与有效辩解往的理据。前者,是说教育实践的本质是交往活动,是师与生及师生与材料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以及应答讨论,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从这一理念出发,教师绝不能再独霸课堂,“消化”学生,应当特别强调课堂教学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对于有效交往的理据,有的学者提出了三个“有效宣称”,即尊重客观事实的真实性,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正当性以及“捧得一颗心来”的真诚性。教学中的有效交往,当然也必须服从于这一规律,师生间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2.2 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

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互动体。比如情境,不只是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思的问题背景;内容也不只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道德规范的认同, 情感情操的陶冶;互动的角色也不只是师生间,还有学生间、小组间、个体与群体间,师生与教材间的沟通、对话与意义创生。特别应当强调的是这种人际关系在教学情景中的教育性原则:其一是互动基本因素的把握,即个体明确的自我意识,对对方的知觉与期待以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 其二是良好互动方式的运作,即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亲密合作的人际关系为前提,师与生的角色是可变的,师与生的作用是互补的。相对于现实的班级集体授课制而言,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应是教学互动的首选。其次要加强学习活动的体验性。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说的。强调 体验性的理由十分明确,因为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 是个性化的知识,它是自得自悟的生命活动状态。因为体验性知识多为内陷性和程序性知识, 体验性教育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决定了其教学的最佳方式应当采取参与式、探究式和主体活动式,促进学生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上与教材同步进行改革并创新,实践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师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般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 比如专业的历史发展、专业组织、社会地位等。第二类是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 比如专业精神、知识、技能等。本文的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后者的概念, 即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过程, 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持续发展、达到专业成熟的一个动态的过程。

2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 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令人目不暇接, 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线工作者, 除非教师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如何去做, 否则很难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所以, 中学英语教师需要有一套系统发展的计划去帮助他们开展教学活动、进行专业化发展。

3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 专业自主权。所谓专业自主权是指教师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知识范畴和相关法规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决策和判断, 不受任何非专业人士的影响。

在新课程中, 教师从单纯的执行者改变为参与决策者;由被动的实施者改变为主动的建构者。“决策者”和“建构者”都意味着专业自主权的大大增加, 这就给了中学英语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以听说课为例, 教师可以在课程资源的挖掘上大做文章, 充分准备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内容, 如此一来, 即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使知识的建构更加有效、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又可以使新旧经验及情境相互作用, 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所学的内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并解决问题, 以此作为突破口, 使学生想学、会学并能学以致用。因此, 对那些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师而言, 抓住自主权, 不让它流于形式, 真真正正地运用自主权, 才是专业发展的首要出路。

(2) 师德。人们经常用“人类灵魂工程师”、“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的蜡烛”、“辛勤的园丁”等来比喻教师的形象,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教师这一特殊行业的道德要求或者说道德水准的期望值是很高的。虽然说每一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 但对于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而言, 教师道德水平不仅和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关, 更有不可逆转地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素质高低的可能性。因此, 师德可以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路灯, 应该是也必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学生, 所以对于常和外国文化打交道的英语教师而言, 在工作中应该大力发扬“取其精髓, 去其糟粕”精神, 在虚心向先进的外国理念学习的同时, 又要有辨别是非的觉悟和能力。中学恰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 中学英语教师可以在介绍西方文化时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特点, 通过对比, 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又可以引导学生用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化, 同时也避免出现盲目追随外国文化的现象。

(3) 提高科研能力。科研不仅可以反映一位专业人士是否了解他所处的领域, 更可以帮助他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以, 对于中学英语教师而言, 提高科研能力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所在。这里所说的提高科研能力并非是鼓励中学英语教师抛开手中的教学内容, 大干特干几个大的项目。而是着眼于细微之处, 将课堂上讲的某个知识难点, 比如说“现在完成时”, 想办法在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以全新的形式给学生讲清楚, 而不是让学生死记几条抽象的法则。

要想提高科研能力, “反思”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法宝。想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要知道存在什么问题, 想知道存在什么问题, 就要学会反思。只有善于反思自己日常教学活动的教师, 才会知道哪里需要改进, 进而思考如何改进这个问题。

解决问题光靠反思还不够, 还要求教师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到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用原来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来工作了, 要勇于尝试、创新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合的教法。

(4) 终身学习。正如我们所知, 语言中的词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事物的出现而新旧接替, 所以对于英语教师而言, 想使自己词汇“保鲜”的唯一方法就是终身学习。况且我们还生活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 想不被社会淘汰也需要终身学习。

对于新课程所强调的合作式教学, 许多中学英语教师对它也很陌生, 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教师们要学会打破以往各学科间的隔阂, 做到各科间相互渗透, 使学生有能力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按关联性或规律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复习所学的内容, 还能帮助他们学会触类旁通, 并逐渐找到学习的规律, 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全科知识地图, 从而最终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辅导, 而终身学习则是教师有效地帮助学生的重要法宝。

中学英语教师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 只要学习的主体——教师, 能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注意点滴的积累, 终身学习将成为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4 结语

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学英语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但这些挑战同时也成为了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抓住这次契机, 全方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自身修养, 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同时也为提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尽职尽责。

摘要:在本世纪初, 教师专业发展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成为了热门话题。然而, 迄今为止, 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学科针对性, 影响和妨碍了具体学科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本文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及相关理论, 将其与英语学科挂钩, 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旨在提升中学英语教师素养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进程,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师,反思,专业自主权

参考文献

[1] 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 陈琳, 王蔷, 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工学结合模式政治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流动摊贩管理策略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