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运用范文

2024-08-03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运用范文第1篇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现状与不足

与多媒体教学相比,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诸多的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堂信息量比较少。

对于一节传统的音乐课来说, 通常都是40分钟。教师讲解的过程也是相应的劳累, 学生听起来也相对吃力, 同时课堂的信息量相对较少, 学生所获得的音乐知识也较少, 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

(二) 传统的音乐教学较枯燥, 缺乏乐趣。

音乐课是小学生最期待的课程, 他们期望老师能够让他们进入到音乐的海洋里遨游, 同时能够让音乐来触动心灵。如果教师的教学过程太枯燥, 就无法让学生引起共鸣。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课堂, 同时也没有合适的途径去领略和欣赏美妙的音乐旋律。这种简单而单调的课堂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对音乐鉴赏的需要, 更不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三) 传统音乐教学的方式太单一。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 一个音乐教师只能熟练的掌握一两件乐器, 不可能做到样样精通。特别是在上音乐欣赏课时, 有些乐器学生连见都没有见过, 根本不认识, 同时每一件乐器的音色的特点不能更加直观的给学生们进行展示。如果能应用多媒体手段, 就可以更加直观的给同学们展示每一件乐器的样子以及音色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乐器的知识, 如果没有这样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些都将成为遗憾。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一)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运用了幻灯、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媒体手段, 使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变化, 传递信息的符号不仅有数字和语言形式, 还有模拟形式和图像形式等等, 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形象具体、形成新异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 如在上音乐课的时候, 对《彼得与狼》这首作品, 就可以利用媒体, 搜集很多动画资料, 让学生通过观看媒体, 提高学习的兴趣, 帮助后面的欣赏教学。还有在学唱《苗岭的早晨》时, 让学生们一边聆听老师对曲子的曲式结构、调式和主题的分析, 一边观赏苗岭的美丽风光。这样, 知识、想象、音乐的完美结合, 便犹如身临其境, 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生了喜欢音乐的兴趣。

(二) 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由于自身的抽象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以及所学知识有限, 他们不可能完整的理解一部作品。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例如,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唱《摆手舞》这首歌曲时, 音乐教师不能对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以及土家族民俗风情进行有效的讲解, 这样对于学生的欣赏音乐的注意力是一种破坏, 然而利用了多媒体后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

(三) 改善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可以给同学们提供视觉上以及听觉上不一样的感受, 可以应用这种感受去获取知识, 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利于多媒体进行录音、录像等技术来记录音乐教学过程, 有利于老师课后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 从而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教学水平。同时运用多媒体还可以解决音乐教学中的难题, 如《小黄鹂鸟》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 此前, 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 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 在教学中, 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 并且用录音软件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

三、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优势及重要性

(一) 多媒体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优势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多媒体引入教学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解决了音乐教学中动态演示难、过程长、操作繁锁等问题, 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 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解决了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等问题, 同时也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给他们以充分感受美、创造美的机会。互联网的出现, 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 同时形式更加生动, 方法更加简便, 范围更加广泛。

2. 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可以运用多种资源其中包括:视频、音频、动画等这些资源都可以为音乐教学服务。如何能正确运用这些资源是音乐教师所要考虑的内容, 视频、音频、动画等这些资源需要根据教学情景来选择。不能让课堂成为电影院与音乐厅, 更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目前多媒体教学不自觉就会走入过分追求视觉形象的误区, 这样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降低教学效果, 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缺点。教师必须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 掌握好资源的合理配置, 多媒体教学不能在教学中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能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多媒体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辅助小学音乐教学, 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

1. 使新歌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和直观化。

一节音乐课是否能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歌曲的导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一些陈旧的引入手法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生的兴趣, 也不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充分的应用多媒体手段, 将新的歌曲进行导入, 这样的导入手法将变得更新颖、生动、活泼、形象和更具感染力。教师在进行试唱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事先编入软件中的MIDI音乐, 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 教师可以领着学生视唱, 同时还可以进行指导、辅导和纠正学生的演唱。此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随时改变伴奏音乐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音色, 以增加新鲜元素, 提高学生学唱的兴趣;在进行节奏教学时, 可以启用电脑音乐系统中的打击乐器, 挑出学生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演示和伴奏, 以激发学生自己参与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进行乐理教学时, 运用电脑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学, 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感性的教学。

2. 让教学节奏加快,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小学生的音乐课上, 大多数的教师主要是教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节奏的把握、变化音、装饰音以及比较难以唱好的旋律等等。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从视觉与听觉上得到不一样的体验。特别是学校的音乐欣赏课也就更加的方便了, 多媒体可以将所要欣赏的曲目的曲式结构分段落、分乐句让学生反复听, 配合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能更加详细的了解作品的含义,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小学新课标的深入实施, 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教育也成为大势所趋。多媒体的介入, 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改善了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做为音乐教师, 要想更好的使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完美的融合, 就要努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音乐课的新型教学模式、扩充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全面发展。

摘要: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随着信息多媒体的渐渐普及,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生动, 引起小学生的浓厚兴趣。孩子们在欣赏多媒体视听资料的过程中, 足不出户就可以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 不需要教师用复杂的语言去描述。本文介绍运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优势, 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让我们更好的将其转化成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学习工具,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静, 张继福.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J].计算机教育2010年11期。

[2] 仇宝华.浅谈音乐多媒体教学[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年。

[3] 夏立生.数字化多媒体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教育的比较和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1期。

[4] 王丽娜.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运用范文第2篇

摘要:美术课程多被作为“副课”被忽略,新课改的推进,使得社会、学校、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美术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教学需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下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

引言

美术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十分受关注的一门学科,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美术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趣导入,乐趣无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们可以截取相关的影视剧视频资料,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教学氛围充分活跃起来。在美术课堂的导入部分,一段巧妙合理的微课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外星人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的情绪围绕本课内容进行,不能失控,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选取了《E.T.外星人》中外星人从飞船中走出来的50秒视频画面,在播放微视频片段前,向学生进行提问: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来自哪里?他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教学阶段。儿童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精准地截取一段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创新视野

美术学科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知识储备少,在美术作品创作时就容易出现无从下手、无从做起的现象。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同时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通常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利用信息技术来搜集各类教学资源,从而在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同时,促使学生的知识面、视野得到有效拓宽,为学生思维创新奠定知识基石,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得更多知信息资源,从而为学生美术创作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与空间,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力及创作欲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添画时,受限于小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看到该课程内容时通常会觉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来引出课堂内容,如教师可以先拿一张废弃的纸张,然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来为学生示范纸张变成“小兔子”的方法,以这样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后,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多“撕纸添画”的视频,如纸张变成花、纸张变成草、纸张变成荷叶等等,在进行视频播放时可以适当放缓播放速度,重要步骤还可以通过暂停方式让学生观看,以帮助学生了解“变身”的过程,从而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并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作品创作中来。在多媒体资源的影响下,有的学生利用各种彩色纸张创作了小鸟,也有同学利用撕纸方式创作了树木,还有同学创作了蘑菇、飞鸟等等。在此氛围的熏陶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表象素材,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对于学生创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思想及教学方式,使得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及内容也有了极大变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地融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提升美术课堂的丰富性,并可通过图像、音乐、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来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对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术创作能力均有重要价值。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更贴切、更形象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中,促使学生在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学氛围中更好地感知美、体验美,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通过口头方式来为学生描述“鸟语花香”的场景,学生往往会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自然也就很难进行美术作品创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鸟语花香”的美景,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集、展现关于“鸟语花香”的视频、图画,在播放相关图画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清脆的鸟叫声,让学生在视频、音乐、图画的辅助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更深入地感知“鸟语花香”的美,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同时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的方式呈现相关画面,还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的、具体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高效示范,乐不可言

美术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示范。通过教师清晰地示范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掌握所要学习的技能,由此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产生创作的自信心。而与网上下载的视频相比,教师亲自示范与讲解更受学生欢迎。在课堂的示范部分,一段条理清晰的微课视频,就能将教学的重难点突破化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通过剪、折、卷、贴、拼等技巧,制作一个有趣味的纸卷造型。在课堂上,教师要示范这五种技法,大概需要7分钟左右,再加上之前的导入和新授部分大概需要15分钟,这样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制作的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作品,而且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有限,等自己开始制作时,已经很难想起到底有哪些制作方法了,这样大大地限制了作品的创意。使用微课视频,在5分钟左右就能全面展示卷纸的技巧,而且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循环播放,作为参考素材,启发学生思维。以我校四(1)班为例,全班45人,分为7组,每个小组都能完成作品,其中5个组作品效果很好。这样微课视频就科学有效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节省了课堂时间,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

结论

总之,美术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弥补、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美术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仍需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不断优化美术课堂、推动美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曹琳.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5):122-123.

[2]孙黎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3):244.

[3]黄艳.信息技术带动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3+33.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运用范文第3篇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运用课件动画的演示性, 科学交互性, 直观形象性等功能优势, 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在星空中》,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调查后, 教师为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 运用Authorware、Power Point和Flash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学习氛围, 把九大行星的特点, 位置的变化等用形象生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上, 伴着舒缓的音乐, 学生好似在星空旅游一般, 一会儿与金星相见, 听它“自言自语”, 一会儿又与美丽的土星“相遇”, 听它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没多久, 学生们又被流星雨的美丽与神奇震撼, 忍不住地惊叹……直观地感受, 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不但解决了教学难点,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星空奥秘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

二、运用信息技术,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起决定作用和一般作用之分, 难易之分,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 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 方法有多种, 如通过语言叙述, 挂图展示, 板书解析等途径。然而, 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整合, 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过去靠教师口若悬河的解说, 手舞足蹈的比划, 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相形见绌, 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中, 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有自身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等, 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当把利用3DMAX制作的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后, 一切都一目了然了。所以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繁锁为简易, 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它对消除因“抽象思维的障碍, 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形成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顺利。又如《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这课中岩石的风化既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课堂上学生难以观察到的现象, 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或教学专题片, 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达到实地考察的效果。如对于卵石的形成, 首先呈现在河道上游岩石受风化的画面, 使学生知道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碎石、沙粒;然后重点表现在水的搬运过程中, 河道中游的碎石与沙粒相互摩擦, 逐渐失去棱角, 变得越来越圆, 最后到河道下游, 形成了又圆又光滑的卵石。

三、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是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从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 它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 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着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 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 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 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 教师在课件中的大量超链接的运用, 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接所带来的便捷, 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此外, 研究事实说明:创造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 但一定要通过科学试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例如, 在学习《面包发霉了》这课教学内容时, 就是让学生明白: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长得快?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 而且学生对这些不太了解, 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 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教师可把这一课制成课件, 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块发霉的面包, 然后再显示两组试验的详细过程, 最后在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文字性小结。使学生在观察试验过程中, 直观地感觉到当时的情景,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平面走向立体, 使其思维性、创造性和严密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运用范文第4篇

摘 要: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不仅需要引入大量的资源供学生审视、赏析和描摹,还需要开放的师生互动环境,更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文章结合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优势,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美术 教育整合

美术是通过色彩、线条等元素构造直观的物像表现美的艺术,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用双眼发现美,用双手创造美,用人文的审美观鉴赏美的能力。传统课堂显然对美术教学形成了较大的局限:一方面,材料的展示不能够放大集中,资源不够丰富,限制了学生所能够接受的信息量,影响了学生的视野开阔度,进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展;另一方面,传统的美术创作技能的传授,方法展示渠道单一,学生掌握的技能较为片面,不能够从较高的层次理解美学原理,影响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信息教育技术的迅速普及,让传统课堂的弊端展现得更加鲜明,简洁的信息展示方式将图像、视频、音乐等引入课堂,多元化的信息采集渠道和呈现方式全面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观感,使得学生对于美的感悟更加深刻,同时也大大扩充了课堂中的信息容量,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培育了丰富而肥沃的土壤。信息技术也革新了师生课堂对话的方式,使得互动更加快捷有效。全新的计算机绘画技术,使得美术创作的程序和过程更加简易,也大大刺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 信息技术对于生活,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方便了资源的共享和调用采集

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并且还可以借助相机、录影机、手机等现代信息采集设备,采集身边的优质资源然后经过计算机加工将其应用于课堂。这种便利条件的生成,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施之间的保真度,使得教师能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学生角度来说,来源于经典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渐次步入美学的殿堂,来源于生活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打开发现美的眼睛,学会从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进而创造生活的美,装点美的生活。

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看花灯》的教学,教师课前采集了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图片、文字介绍、范作等几种资料整合在教学课件当中。在上课之初就利用其中的视频、图片和学生一起回忆生活中看到的花灯,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感受到的花灯特色,将学生已然发散开去的思维凝聚在美术课堂当中。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花灯制作中所用到的美学元素。学生根据自己眼前展示的丰富材料,开始了发现和总结概括的学习探究。最终总结道“花灯形态丰富多样,但基本上都是生活物像的衍生和变体;花灯的色彩艳丽,以暖色调为主;其装饰可以是剪纸、挂坠等具有民俗特色的元素”。没有丰富的资源,就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拥有审美情趣,更不能引导学生感悟美学创造的基本原理。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资源展示平台,也不失为学生不断跃升的跳板。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也能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能够将形、色、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我们需要的气氛,结合教师的语言引导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有趣的“服饰”》的教学,教师设置了时装设计大赛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先采用多媒体展示了时装表演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时装设计艺术的特点,并将学生带入了“设计师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时装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素。随着学生津津有味地探讨,他们基本形成了时装设计的理念——“采用色彩、质料、突出的形态等元素设计出有鲜明特征的服饰,夸张一点也无所谓”。随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些时装展览的情境图,引领学生“穿越”于世界各地的大型时装盛会,“取经”、“深造”、“寻找灵感”。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创造。

整个情境创设以一贯之,大量依靠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展示功能和信息采集功能,将学生需要的信息整合到课堂当中,使学生情绪高涨的同时也树立了自主设计的信心。

3 运用计算机绘画,培养创新精神

计算机绘画,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全新的美术创作形式,这也是将来美术创作行业发展的新的生力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绘画活动,方便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意,当然也方便了学生创新精神的生成和成长。一方面,计算机绘画软件操作简易,所见即所得;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图拥有更加灵活的处理过程,便于学生修改画作。一些电脑制图软件还具备图片合成的巨大功能,如果将学生不同时段的画作或者照片等资源灵活组合,可以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渐变的形》的教学,教师采用Flash软件教育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先通过教师机演示了一个圆形渐变为金鱼的绘画过程,以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巧。随后,便让学生开始自己的创作活动。学生经过自己的摸索,绘制了非常丰富的渐变动画,比如“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哪吒出生”等,而且绘画所用的时间也不多。接着,教师又将学生能力拓向场景制作方面,还是借助教师机演示了使用图层功能的技巧,学生马上明白了自己可以在渐变绘画的背面绘制一幅场景,于是他们的绘画又活了起来。一堂课结束,学生不仅感悟了渐变的形一步步渐变的过程,而且过了一把动画制作的瘾。计算机绘图,可以创生无限的创造机缘,大大开阔了学生创造美的视野和能力,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生产力,在不同的领域里,信息技术都展现着传统生产力所不具备的辅助优势,将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有力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成为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途径。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231)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运用范文第5篇

在我国,化学从初中开始学习,高中达到难度的巅峰,在大学还要作为学科基础课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板书及幻灯片为教学媒介,虽然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互动,但是学生只注意听讲做笔记,而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文字无法将化学的过程展示出来,学生会感到枯燥,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教学的继续开展。化学能做到时刻实验,有些实验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因此,国内院校对于化学教学模式的整改势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学习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由于经费、安全性等限制,不可在必行。

2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1软件模拟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涉及到很对原子移动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只是由教师通过板书绘画出来,缺乏生动性,若采用一些实体设计软件如3dmax将其模拟出来,通过多媒体演示,则会在多维度上展示其具体过程,增强学生对反应的印象。

2.2电脑模拟化学实验过程

化学中经常会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比如有一项实验是制备氯气,总所周知,氯气是一种剧毒气体,稍有泄露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此,若是我们能将危险的、复杂的、周期长的实验放至电脑上进行仿真模拟实验,不仅可以加快效率,还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电脑模拟实验具有高效率、安全环保等优点,虽不如真正实验动手操作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绝对优于板书图片教授的结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模拟实验不是万能的,一些必要的基础实验还是要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最有意义。

2.3电脑模拟事故现场

教育安全一直是教学问题中的重点,每年都会有师生因操作不当而受伤,教师可通过仿真模拟,向学生展示由于错误操作而引起的不良后果,例如浓硫酸遇水飞溅引起灼伤等,强化学生们安全实验的意识,避免出现以上错误。

2.4模拟化工生产

化工厂出于其机密性和安全性考虑,一般不会同意教师带领学生们参观工厂,见识生产工艺工程,教师可通过相关软件自行设计模拟生产过程,增强学生对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三废”等现象的产生机理。

2.5网络自主学习

教师在学校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后,学生当堂不可能完全理解,需要其在课后进行琢磨自学,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在上面上传相关学习文件,学生可以自己查阅或是线上与老师交流,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内容。 2.6网络教育资源

现代化教育倡导多元化,学生不仅要学习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还要自己搜索资料,补充学习。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浏览相关专业网站、网络数据库,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与他人交流,强化学习效果。

3结语

小学美术信息技术运用范文第6篇

兴趣是求知欲的向导,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基础与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早就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为幼儿提供多种刺激,引起幼儿注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中班诗歌教学《小雨点》,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富于生动的屏幕画面中——花儿在雨中开放,鱼儿在水中嬉戏,苗儿在雨中长大,再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渲染活动气氛,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色彩鲜艳的动画效果,让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的情境与教师互动,产生学习诗歌的内驱力。运用传统的图片进行教学,幼儿只能保持短暂的注意力。因为图片虽然色彩也鲜艳,动态也形象,但毕竟是静止的,教师呈现不出丰富的事物形象,幼儿注意的集中性不强,这种方式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而在教学活动中的最初阶段幼儿还感兴趣,但10分钟以后,幼儿就开始分散注意力了。有的自己玩东西,有的表情漠然,有的开始动手动脚了,发言、朗读诗歌的幼儿总是极少数几个活跃分子。教师边管纪律边教幼儿念儿歌,其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幼儿学得烦。由此可见,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情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助于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加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使幼儿视、听、脑得到充分调动,幼儿爱听、想说、乐思,有效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思维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教学资源的单调性,教学形式的封闭性,教学过程的呆滞性,教师只能带幼儿逐字逐句朗读诗歌,看图片提问总是会自己急得说出答案,提出一个发散性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多个答案,幼儿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说,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幼儿的想象如奔驰的骏马,在思维的天地里往来驰聘,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故事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开始部分,出示小蝌蚪课件引入教学后,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将幼儿带入一个童话的情境中。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鲨鱼。”有的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鲤鱼。”有的说“小鸭子会带它们去找妈妈的。”幼儿思维活跃,能想出多种答案,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诗歌教学活动《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有关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动感课件——小鸟喜欢在树林中飞来飞去,小羊喜欢在草地上吃青草,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以此来扩充教材内容,加大幼儿信息量的获取,开拓了幼儿学习的视野,为幼儿学习诗歌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定格,设置疑问,如:月亮、太阳、星星的家在哪里?蜻蛙的家在哪里?小马的家在哪里?幼儿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情境资源中发散想象,激活了创造性思维,扩大了幼儿创造的空间,幼儿创作仿编的诗歌非常有趣。诗歌《家》只有六句,讲述了白云、小朋友和四个动物的家,而幼儿仿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如“金色的沙滩是贝壳的家,黑黑的泥土是蚯蚓的家,长长的火车是旅客的家,美丽的樟树是我们的家”等。。

上一篇:学校年度亮点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下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