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激励机制更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活力,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样化、差异化的激励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企业特色文化,打造满足员工需求、符合企业实际的激励机制,从而走好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激励机制;风电企业管理;应用

由于风电企业工作环境的一般都是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工作比较平淡枯燥,工作人员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风电企业更应该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促进风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风电企业内部,通过激励机制的完善,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整体的管理体系健全,而且激励机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鼓励,帮助员工实现工作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于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有一定的帮助意义,也是整体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手段之一,使得风电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达到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让每一个员工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是他们获得一定的归属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

(二)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管理高效。激励机制是风电企业内部管理中作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整体的制度落实,而且通过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利用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应用能够更好的保障工作的细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色,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责任意识,使得风电企业能够进一步的推动发展。

(三)减少人才流失率,推动风电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主要是帮助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有效才能使得人才的潜力得以更全面的激发,很多企业因为不注重自身管理体系的完善,导致员工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而且缺乏足够透明的晋升机制,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性难以提高,而激励机制的健全主要是帮助员工更好的去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物质收入上的提高来肯定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且配合完善的晋升机制,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最为全面的提高,进而减少人才的流失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树立人本观念,认可员工能力,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以人为本是任何一个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本观念,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建议和想法,就要不断地去完善现阶段有疏漏的管理体系,激励机制也是认可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每一个人才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都是渴望得到企业管理层以及领导的重视与认可,而通过激励机制中的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奖励,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最为直接的表现企业对于员工的支持,而奖励和惩罚必须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激励机制固然重要,但是也要选择好合适的时间地点,同时规章制度的落实要被严格执行,以此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些工作态度难以在长时间内得到提升的员工要给到适当的惩罚,以此来促进整体的积极的工作氛围提升。

(二)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制度

薪酬激励制度应该是激励机制中最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风电企业来说,可以根据风电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强度的不同,建立动态薪酬制度。对于工作强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工种制定较高的薪酬,而对于工作强度教小、危险系数不高的工种给予相对较低的薪酬,同时定期实施轮岗制度,使较低薪酬的工作人员也有机会拿到较高的薪酬,并且可以切身体会到风电工作不同工种的难易程度和风险程度,使工作人员在拿较低薪酬的时候不会感到心理的不平衡现象。另外,建立严格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对工作和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是任何企业和单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风电企业的领导或管理人员要深入到各班组认真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难题,帮员工之所难,急员工之所需,使员工真正体会到风电企业家一样的温暖和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努力和付出。同时,建立公平激励制度,严格落实各班组计划目标的公平性和奖罚制度的公平性,一视同仁地去对待每一个员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风电企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四)注重晋升和权利激励

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当给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在塑造企业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的同时,可以有效挖掘比较有潜力的员工参与风电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技能考核,更好地凸显出员工的有效价值,企业要为员工创造有效的晋升机会和渠道,使员工感受到企业领导对自己的重视,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工作,主动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在风电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积极学习和努力工作的氛围。

(五)让员工参与到风电企业管理中

随着工作时间变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领域、对企业的情况都会越来越熟悉。这些员工有了很多的经验,他们在面对抉择时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和问题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对这些员工,应该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基层管理中来。不管是哪一个阶层的员工,当他们真诚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时,管理者都应该善待这些宝贵的意见,对那些积极为企业发展考虑的人进行鼓励和考察,等到时机成熟可以让他们等到合理的晋升。企业在面对一些选择或问题时,可以去了解基层有经验的员工的看法,咨询一下他们的意见。公司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对表现优异的人可以作为储备人才。在需要选拔管理层的人时可以优先考虑,这样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为管理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增加企业的实力。

综上所述,激励机制是风电企业能够长期实现经营目标和效益最大化的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的管理者加强重视,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楠.浅谈企业临时工的激励机制[J].陕西煤炭.2017(04)

[2]耿杰.激勵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4(22)

[3]张静.激励机制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6(33)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任重道远,要做好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应有全局观,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考量,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开展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基于此,本文对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现实意义;问题及对策

1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从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上看,一是有利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安全。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工作开展的安全保障工作,在此消防安全管理的氛围和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面对日趋复杂和先进的生产工作方式,从消防安全管理的大局出发,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有利于维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企业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防安全管理的保护下,其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得到了相应的保障,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企业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引导企业职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发展中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自身安全受到损害。三是有利于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隐患伴随着企业发展也会发生新的变化,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在企业发展中的投入使用,消防安全管理内容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将消防安全管理常做常新,发挥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可以有效预防企业发展中的安全隐患。

2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目前,很多企业都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生产经营方面,对消防安全管理的关注度不高,对存在的消防隐患重视程度不够,对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执行力不强,缺乏有效推动消防管理的动力。一方面,表现在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漠视消防安全管理,投入的保障能力有限,导致管理机构缺失、人员匮乏,消防设施损坏失效、故障运行等问题时有发生,发现问题不断忽视,消防隐患丛生,安全保障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欠缺,企业的消防培训和演练往往浮于表面,致使员工对消防安全工作的认知率较低,对预防措施执行力较低。同时,企业管理层对员工缺乏定向的消防技能培训,且大多新员工未能开展岗前消防培训,导致员工缺乏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的自防自救和应急处置能力有限。

2.2 消防管理队伍匮乏

消防安全管理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专业的消防安全管理队伍。当前,很多企业的消防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特别是由中小型企业更为明显,甚至个别企业不设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开展消防工作具有随意性、临时性的缺点。企业的大多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且身兼数职,与专业消防技术人员相比,没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基础,“任前没接触、任时没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方法不科学,行为不规范,遗漏、疏忽管理内容,火灾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未能发挥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

3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措施

3.1 开展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活动

火灾不仅有很强的突发性,而且其发展的速度也极快,同时破坏性也是很大的,非常容易导致爆炸问题,并且产生人员伤亡。因此面对火灾的特点,在火灾发生时,员工必须要保持冷静,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补救工作。为了能够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能力,企业必须要定期开展针对性的火灾事故应急演练,通过对实际的火灾场景进行科学的模拟来提高员工的火灾救援能力以及逃生的训练。通过应急演练,有效的提高员工面对火灾时的应力处理能力,提高员工安全性的保障措施,同时为了企业降低更多的经济损失。此外就是在演练完成以后,要及时的组织员工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彼此学习,增加员工的应急经验。

3.2 建立科学有效的消防监督制度

在企业日常运行中,生产现场可以说是消防安全的重点所在,所以企业必须要把消防的重点工作放在生产现场中,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监管制度来提高消防安全的预防水平,提高员工的消防意识,并且确保每项安全工作都要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将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在安全监督工作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以及规章制度进行,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可能会出现事故的隐患。

3.3 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对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仅凭口头要求还远远不够,以制度的形式将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下来,才是确保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做法上,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制,使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明确的制度要求下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对于不能够履行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的人员,还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的形式保障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有章可循,确保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安全。在具体做法上,企业可以成立以法人为组长的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实行岗位责任制,按照监察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基础责任,明确企业建设单位负责人、日常安全单位责任人,做到人人有责。

3.4 公司专业消防安全管理组织

公司专业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为公司常设消防安全安全管理机构,一般设置在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下,全面负责公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公司内消防系统的运行维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消防应急预案的编制、消防安全培训、消防应急演练、防火巡查、公司新、改、扩建项目消防三同时管理及其他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5 加强消防培训,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素养

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和消防安全密不可分,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消防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加强消防管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提高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水平。培训方式采取理论知识授课和实际技能操作相结合,培训内容以问题为导向,以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为基礎,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和消防安全管理重点和薄弱环节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分级、分类开展消防安全专题培训。企业领导层以消防安全知识及法律责任为主,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以掌握消防知识、管理技能及标准为主,操作岗位人员以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为主,结合企业实际,设置消防安全知识、现场管理、设施设备实际操作应用和消防应急演练等方面的课程,用有效的培训理念和方式树立正确的消防管理观念,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现场管理技能、业务管理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企业抵御火灾事故的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整体火灾防控能力。

4 结束语

建立完善的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对于解决新时期企业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推动新时代企业消防工作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企业要将消防安全管理的理念融入企业生存发展的理念中去,加大消防投入,优化管控措施,落实管理责任,提高消防意识,降低消防风险,排除火灾隐患,从而推动企业消防安全基础建设、消防安全保障能力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实现企业安全稳定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沈利宾.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及优化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1):22+29.

[2]刘德良.探析石化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0):47.

[3]胡忠良.试论电力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0):241-242.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工作,通过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对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的相关要求,针对航运企业在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动中的有效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分析有效性评价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指出当前中小型航运企业在实施有效性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切实有效性评价的办法。全面落实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中小型航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航运更安全、水域更清洁。

【关键词】 国际海事组织(IMO);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全面总结船舶交通事故原因后,认为人为因素是造成船舶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此,为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船舶交通事故,IMO从制度上严格规范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程序,保证航运安全、保护海洋环境,并制定《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以下简称《ISM规则》)要求缔约国实施执行。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缔约国和A类理事国于1998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ISM规则》是将人本管理、过程控制和系统管理理念运用于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活动,为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提供了一个国际性的管理标准。根据《ISM规则》的原则及其所取得的成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2001年7月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以下简称《NSM规则》)。《NSM规则》的实施,特别是对中小型航运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落实其安全生产责任制、改善安全状况和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事故预防和控制,以及减少事故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航运安全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据浙江海事局统计:2001年浙江籍船舶发生交通事故176起,死亡人数62人,沉船82艘,直接经济损失2 019万元;2016年浙江籍船舶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事故25起,死亡失踪33人,沉船17艘,直接经济损失3 167万元;2017年浙江籍船舶发生一般等级以上事故23起,死亡失踪11人,沉船9艘,直接经济损失3 850万元。《NSM规则》的实施,不仅促使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且也充分验证了安全管理理念的先进性。

1 《NSM规则》的主要内容

《NSM规则》共分前言、实施和审核发证等3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航运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该部分共有12章节,涉及的内容有:

(1)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方针。提供船舶营运的安全做法和安全工作环境。

(2)针对已认定的所有风险制订防范措施。企业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船、岸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及安全与环境保护应急反应能力,确保船、岸各级机构均能始终贯彻执行此方针。

(3)人员资源的责任和权利。针对管理、执行及审核监控安全和防污染工作的所有人員,企业应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责任、权力及相互关系,保证其充分理解有关规定、标准和相关指南。

(4)船上操作方案的制订。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关键性船上操作,企业应当建立如何制订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的程序。

(5)应急准备。企业应当建立程序,以标识或描述的形式说明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明确发生紧急情况如何作出反应,并应当制订应急行动的训练和演习计划。安全管理体系应提供措施,确保企业能在任何时候对其船舶所面临的危险、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反应。针对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的处置,企业应当建立程序,确保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及时得到报告,并确保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改进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同时应当建立实施纠正措施的程序。

(6)船舶的维护保养。企业应当建立程序,保证船舶及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及企业可能制定的任何附加要求进行维护。企业建立有关程序,以便标识因突发性运行故障而导致险情的设备和技术系统,并应当将其纳入船舶的日常操作性维护,提供具体措施,以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

(7)文件资料的控制。企业应当建立有关程序,对与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并以最有效的方式保存文件。每艘船舶均应配备与之有关的全部文件。

(8)内审、有效性评价等。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内部审核,以核查安全与防污染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除非由于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可能做到,实施内部审核的人员应当不从属于被审核的部门。企业应当定期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 有效性评价的开展

有效性评价就是对某项工作某段时间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全面总结该段时间该项工作情况,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对下一步该项工作的提高提出改进措施,并加以完善。因此,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评价工作是安全管理体系活动的集中体现和全面总结。企业应建立相关程序,对如何做好有效性评价工作作出规定,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2.1 有效性评价过程的主要环节

有效性评价过程的主要环节包括评价形式、时机、内容的确定,评价的筹备,评价的实施,评价的结果及后续处理等。企业应明确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应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参加人员主要为有效性评价会议的组织者和岸基部门负责人,还可以包括部分船长和轮机长。有效性评价的时机通常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一般安排在企业岸基安全管理体系内审结束后、外审前进行。

2.2 有效性评价的内容

2.2.1 企业组织机构的符合性和合理性

企业组织机构的符合性主要体现在企业所设置的部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强制性规定,如《国内水路运输管理规定》规定水路运输经营者应为专职海务和机务管理人员。企业组织机构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所设置的部门是否满足企业实际安全管理体系活动的需求。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设置的岗位有总经理(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置副总经理)、指定人员,设置的部门有体系办公室、人事部、海务部和机务部(有的企业还专门设置航运部)等。有的公司对部门的职责也有所调整,如公司的培训工作,有的归体系办管理,有的归人事部管理。

2.2.2 企业人员的适岗情况和资源配备的合理性

企业所配置人员的适岗情况主要体现在人员的资历是否满足强制性要求,如危险品货物运输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至少要配备一名有船长或轮机长证书的人员担任,海务和机务管理人员是否经过相应专业培训等。资源配备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各岗位和部门所配备人员的技能是否满足安全管理体系活动。

2.2.3 评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符合性、充分性和 可操作性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主要体现在满足《NSM规则》规定的各个要素要求,缺一不可,同时还要符合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主要体现在充分考虑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主管部门、船舶检验机构和行业组织所建议的规则、指南、标准和习惯等。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便于学习,能一目了然;便于开展培训,能做到入心入脑;便于记录,能做到有据可查;便于修正,及时更新修改文件,特别是在政府将“放管服”作为提高办事效率的背景下,原先不适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作出修改,要求相应的体系文件也需及时作出修改。

2.2.4 评价安全管理活动的符合性、有效性和 连续性

安全管理活动的符合性主要体现在活动情况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相关规定、要求记录的是否做好相关记录、要求填表的是否填表等。安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活动是否做到位、是否按岗位职责履职。安全管理活动的连续性主要体现在活动的连续性,不能因人员岗位的调整,而使某项活动停止或中断,要求每项活动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过程完成。

2.2.5 评价安全和环保目标的实现程序

一般企业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中已明确总体目标,但在具体实践中安全和环保的目标都需要通过数字指标来体现。因此,对年度目标的确定,最好的办法是在每年的有效性评价会议上确定。有效性评价会议是企业对一年来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全面评估,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能明确下一年度的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3 有效性评价工作面临的问题

(1)对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是为了应对海事机构每年的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未能从自身安全发展需求的高度来认识开展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参会人员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书面材料的准备,发言随意,不是针对本岗位及其部门职责汇报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2)针对不符合情况只是统计汇总。汇总的不符合规定情况未按《NSM规则》中所涉及体系要素进行归类;未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即使分析也是较多强调观客原因,未从主观原因分析,如程序是否制订合理、人员是否适任、培训是否到位、培训是否有效果、维护保养工作是否到位等。

(3)未按照企业已建立的有效性评价程序要求进行全面评价。如:程序要求从10方面进行评价,最后的评价报告未按所要求的进行评价;评价报告泛泛而谈,仅阐述过程,未分析原因;评价报告只涉及做得好的方面,不谈不足方面,未真正分析所產生的不符合情况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未提出纠正措施。

(4)对年度安全目标要求不高。如有的企业的安全目标是不发生较大事故。根据《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的,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或者船舶溢油100 t以上、500 t以下致水域污染的,或者1 000万元以上、5 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未对年度的安全目标进行全面评价。仅对船舶事故率进行评价,未对船舶违章率和滞留率的具体要求进行评价。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事故率较重视,但容易忽视滞留率和违章率,企业也不希望或不愿对此类情况进行评价,认为一旦进行评价,主管部门会进行严厉监管。实际上,主管部门只是通过监管方式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4 对策建议

参与有效性评价工作的人员根据本岗位及其部门职责,汇报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建议。不仅要对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方面进行说明,更要指出运行不足的方面,重点汇总分析日常不符合规定情况、事故和险情情况。不仅要对不符合规定情况进行汇总,还要对汇总的不符合规定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产生不符合规定情况的原因。相关职能部门要通报内审情况和相关信息、船长复查结果及其处理情况。具体建议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有效性评价。

(1)企业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各岗位责任和权力及相互关系。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岗位相关人员履行各自责任和义务;企业建立有关程序,以便保证涉及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聘和转岗人员熟悉其职责,凡需在开航前发出的重要指令均应当标明并以书面形式下达。

(2)建立有关程序,以标识为支持安全管理体系可能需要的任何培训,并保证向所有相关人员提供这种培训。同时,要特别关注培训效果和临时追加培训的相关情况。

(3)对涉及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的关键性船上操作,建立制订有关方案和须知(包括需要的检查清单)的程序。

(4)建立程序,以标识、描述船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明确发生这些紧急情况如何作出反应。重点评价紧急情况的训练和演习执行情况。

(5)建立程序,确保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事故和险情及时报告公司,并确保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改进安全和防污染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包括日常管理中发现的情况、外审发现的情况,以及现场监管、安全检查、内审、船长管理复查发现的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分析。

(6)制订程序,保证船舶及设备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及企业可能制订的任何附加要求进行维护,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7)建立有关程序,对与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分清文件与资料不同,注意文件的评审、修改、发放、收回等环节,外来文件总清单的清理、纳入和删除等。

(8)对年度目标进行评价,通报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存在问题,重点关注船舶的滞留率、违章率和事故率。全面分析滞留、违章和事故险情,从客观和主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明确提出下年度的目标。

(9)形成有效性评价报告,内容包括实施时间、参加人员、评价综述、主要结论和后续要求等。同时,对相关责任人根据评价报告要求,制订纠正措施,还应对有效性评价作好相关记录、材料的归档。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电企业安全管理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发电企业运营管理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建立健全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发电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时策略,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浅见,望对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急体系;构建

引言:

安全生产是发电企业日常管理的关键所在,只有构建高效稳定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发电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准问题存在症结与根源,多措并举,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是发电企业日常运行管理的永恒话题。长期以来,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职责细化分解、安全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在安全管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发电企业取得未来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广大发电企业积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应急管理、安全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成效显著,使得安全管理效果愈发突出,安全责任不断压实。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制约着安全管理总体成效的优化提升,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安全管理理念更新不及时,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等。当前形势下,深入探讨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极为深刻的的现实意义[1]。

2发电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岗位安全责任制不健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缺失

发电企业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要素多种多样,贯穿于生产运营的整个流程,存在显著的不可控性特征,必须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纵观当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实际,普遍存在着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领域存在严重的监督空白与盲区,安全管理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等角色之间的职责混淆,难以构建期稳定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流于形式,效果浮于表面。

2.2应急管理预案不科学,缺乏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是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构成要素,只有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预案,才能充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对应急状态下的人员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实践表明,部分发电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科学的应急管理预案,既有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保障应急状态下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等环节的有序实施。同时,对于应急预案缺乏演练,使应急预案形同虚设,无形之中放大了安全管理隐患,无法实现应急状态下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最小化[2]。

2.3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发电企业安全管理需要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可精准辨识潜在的安全管理隐患。从当前发电企业现状来看,安全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未能与时俱进,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无法充分挖掘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同时,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足,既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又不能熟练应用既有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安全管理实践中疲于应付,安全发展理念尚未牢固树立。

3发电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时策略探讨

3.1建立健全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

现代安全生产理念下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必须首先构建系统化、层次化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职责细化分解,贯穿于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要建立与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相匹配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化的方式将安全管理目标任务、职责要求、评价方法、保障措施、组织过程等要素固定下来,严格落实全员安全岗位责任制绩效评价与考核,以安全管理整体成效为依据,兑现奖惩,充分激发全员做好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发电企业中的不同部门、不同班组应实现高效沟通与互动,形成上下联动、互联互通的应急管理架构[3]。

3.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練

应急预案在发电企业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体系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必须依据《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标准规范,密切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可行性强、实用性突出的应急管理预案,为应急状态下的各项安全管理活动与行为提供方向性依据与支撑。要根据应急预案的相关方法与流程,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制定详细的应急演练计划,做到在演练中培训,在培训中演练,强化发电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应急疏散能力与救援能力,最大限度上降低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4]。

3.3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搭建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应急管理建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得安全管理在工具选择方面具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应急管理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因此,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搭建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与应对、安全隐患监测、安全事故应急除了、风险预警等方面等模块在内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设立安全应急信息指挥中心,提高应急信息传输效率,实现应急快速响应。同时,应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自动化安全监管,并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总结分析,研判潜在的次生或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

3.4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机构的重要作用,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培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发电企业必须建立专责安全管理部门,构建由安全管理部门、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共同构成的安全管理体系。应设立以发电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小组,围绕安全管理目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发电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氛围[5]。要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形势下发电企业所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引导其熟练掌握应急管理技能,强化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述,受安全理念、管理方法、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制约着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成效的优化提升。因此,有关人员应该从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创新思维方法,强化安全控制,为发电企业高效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为取得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优锋,贺春.一种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在线通信报文分析工程方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05):111-112.

[2]闵铁军,张芳菲,李忠.浅谈火电厂设备状态评估与数字化维修管理系统[J].机电信息和工业经济.2019(11):225-226.

[3]张鹏程,张瑞荣.我国发电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19(12):333-335.

[4]张军雷,杨素宇.发电企业基本建设与商业运行过渡期共享费用分摊探析[J].内江科技(下旬刊).2018(30):158-159.

[5]喻米弟,张一弛,周保中.纵向分拆与价格规制对中国发电企业效率的影响[J].电厂保护与控制,2019,13(11):108-110.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对电力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设备等一些重大场所实现动态监控。通过以下来说明该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安全管理,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张国芳(1972-),女,浙江宁波人,湖北省黄石供电公司调度信息通信中心,工程师。(湖北 黄石 435000)

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优质地运行取决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对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实现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一、系统设计的过程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是非常具有逻辑性的,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

1.基础状况

系统设计的基础状况主要是对企业安全基础状况的动态管理的维护,从而使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完整地形成。由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基础状况、安全委员会、安全管理子系统等这几部分构成。由于安全系统管理日趋复杂,但仅靠个人管理是不够的。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来集合大多数的意见,进而设计出性能卓越的安全系统。

2.系统总体框架

由B/S结构组成了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电力企业总部都是由服务器布置的,此系统都是由安装维修中心、供电管理中心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的。

3.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主要对组织的检查、对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以及对系统在验收阶段全面性的流程进行管理;从而使企业各类安全检查的实现。安全的隐患管理,如排查、分级、确认、跟踪、验收等,对企业都要实现流程化管理并经常性地进行动态监察。系统的障碍事故管理,如电力企业系统设备出现异常、障碍等,从而使企业的安全事故得以维护和管理。

4.系统预算方面的考虑

客户对安全系统的设计,都是事先预算好的,他们都是在自己所承受的资金范围内进行考虑,以便更好地控制一些不必要的花费,更多的用户觉得安全系统是一种奢侈的东西,可想而知,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对安全系统设计的费用问题会特别的考虑。他们对资金的消耗在预期内能够准确地估计好,才能使安全人员可以妥善地安排好,但是要在客户规定的资金数额内,不能超出他们所承受的数额,一般来说,这几方面的因素来决定资金数额的多少。如生产设备的损失、盗窃设备、故意以及恶意的破坏的损失、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一些商业间谍、不法犯罪分子对系统的破坏的损失、未达到预期目标造成的损失等等。客户一旦准确地估计好预算,安全人员以及工程人员都要严格遵守。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些地方疏忽,基本上不会偏离这个数目。

5.可行性设计

电力企业的领导可以要求安全人员提供一份可行性设计的计划。此计划应该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如实行安全系统地电力企业能否与安全公司、警察部门、消防部门友好沟通;提前预测好风险类型,并用合理的保护方法对每个风险区域进行保护。但对电力企业安全系统的安装、替换、维护以及安全操作所需的经费是否都列入预算中。

6.设计的进展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了如指掌,并对它的安全实现得以保证。但与当地有关重要部门要多加沟通,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实现,这样也能够使安全系统更好地设计出来。

二、系统实现

这些年,高危生产企业的涌入,如国内国有煤矿、化工等都需要应用安全管理系统。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软件系统都是独立的,各个系统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以及数据信息都得不到共享。电力安全管理都是由其他管理系统来支撑的。所以,造成多个系统重复的运行以及重复地建设,都达不到硬件资源和管理资源整合地高度效果,从而使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安全管理状况无法被掌控。目前,我国的工业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高危行业领域的基数非常大,发展不平衡的企业都存在一些安全生产的问题,都非常地薄弱。现代生产条件安全管理的建立,都是运用创新监督地管理方式来引导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用安全工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来体现,从而使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监督管理水平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这样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立是具有一定地必要性。电力企业以及下属一些分公司全面监督安全和安全动态管理全方位地实现都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重要目标,电力企业全面的安全管理和过程动态监控的实现都是由公司建设来覆盖的,它也是二级单位宽带网络承载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的目标。这样使安全管理的实效和电力企业的管理效能能够进一步地提高。

系统都是采用面向编程的思想方法进行的,这些都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这些都对安全管理系统程序的通用性、扩展性等造成直接的影响。如基础类、基础聚类、基础条目类、基础条目聚类都是系统的基类;这些都是系统中最基本的元素。基础聚集类是一组基础类,它都是由保存和读取组成的。数据读取、特定对象读取、备份库读取等等这些都是读取的三个方法。保存通常由单个对象保存和数据库保存等。基础条目类都是由一些序号、类型、数量、对象等三个属性组成。其中,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序号都是用来对系统进行排序的,数量都是由所属的对象含盖了一些对象的个数构成的。基础条目类都是由增加条目、删除条目、查找条目等三个方法组成的。如某电力公司2005年用这个单机版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使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能够极大地简化,又大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安全管理系统从网络版中逐步扩展起来了,这种安全信息系统从网络版逐步地改进为单机版,虽然一些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无法更好地完善,但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前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的流程化能够更好地体现。

三、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于生产,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很重要,所以首先要培训,再进行生产。生产要安全地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都要求具备,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有安全的意识却没有安全的知识,不能分清是非,即使有出色的技能却自以为是,这样同样有危险的。对系统进行安全地培训是长期工作首要具备的,正所谓孔子在《论语》中所说“温故而知新”。第一,对于培训,企业都要设定全面的计划,因为安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每位员工的考核都不能轻易的放松。电力企业要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第二,电力企业领导一方面要督促各小组组长巩固自身的安全技能水平外,还要进行一些不同地训练来展示自已的能力。工作人员不要只是单单地看看读读一些安全方面的简报,也不要只是抄一些安全的法规,应该培养安全小组的求知欲,从而使工作人员的兴趣能够提高。工作人员不要似懂非懂,不懂装懂,要把问题真正地解决好,要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模式去转变。安全是一个非常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像一座座筑起的长城一样伴随着企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发展。安全就像空气一样,时而在,时而不在,它与我们都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古代在论及防与救的关系和防的重要性时说过“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安全方面的知识,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预防工作,只有安全策划分析提前安排好,才能使安全工作成为企业单位一项自觉的行动,这样就把事故杜绝在外,这样地安全培训使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更好地认清安全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安全系统能够更好的实现。

四、结论

总之,随着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发展,安全管理信息的系统也进一步地实现,并深入到电力企业中,从而使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信赖性。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地建立,才能充分地保证了电力企业信息网络能够安全正常地运行,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安全信息能够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戴炜.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4).

[2]王小宇.浅谈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几点措施[J].城市建设,2010,(2).

[3]杨静.电力企业考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启明星辰电力信息安全专家,2009,7(1).

[4]尼尔·卡明,石瑾.安全系统设计思路[J].安防科技,2003,(9).

(责任编辑:刘丽娜)

企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一直以来,我国一直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的忽视,导致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安全事故;建筑施工

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建筑企业乘着东风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很多建筑企业不注重安全生产,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状况

建筑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但是由于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使得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全国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从我国建筑安全状况纵向发展看,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总体偏向好转,但近几年又有所反复。从横向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仍然偏高。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还包括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核爆炸等其他伤害,这一点与《中国建筑业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不谋而合。产生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的缺陷和失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从根本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外,从管理人员从事工作的年限看,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在实践中对自己本身固有的管理理论检验机会也较少,这对其本人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可见安全管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要降低目前我国较高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还必须从管理入手,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理念、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解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制约着安全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人的因素。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人的因素最重要。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大事抓。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素质差,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施工队伍素质低。

(2)物的不安全状态。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机械设备老化,该报废的不报废仍在继续使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特别是剪刀撑,扫地杆、脚手板经常不按照规范搭设。钢管壁厚度不够,钢管经过多年使用后,钢管产生变形和弯曲,扣件合格率低。安全网破损没有及时修复。违法违规行为是塔吊坍塌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每一个工程,在预算时都规定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4)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在高空线路或设备边不设围栏或防护网,电器设备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没有必需的漏电保护装置,电线、电缆破皮、老化、乱拉乱扯,管理混乱造成漏电等。

(5)施工现场没有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对消防设备不熟悉,发生火灾,就手足无措。

三、 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应采取的对策

(一) 提高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其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同时,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塑造和传播企业安全文化。使企业员工和家庭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理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的真正责任主体是企业本身,要想真正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企业内部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在施工现场,同样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并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由此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服务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人人负责,特种工作人员除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外,均需与施工项目部签订安全协议。

(三)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

第一,要建章立制,确保施工作业人员按规范操作; 第二,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第三,要管好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管好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资; 第四,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第五,要规范现场文明施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第六,要加强工人防护措施。

(四)提高安全管理投入

在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应保证工程款及时支付。同时,应对“安全生产管理费”合理核算,并单独列在工程量表中,并要求施工方在报价时列出用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细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这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再批准支付,以保证施工方安全生产管理的专款专用,不得截流挪用。

(五) 以科技进步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应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或 IT 技术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智能化的方法。第二,应针对建筑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管理难题,开展安全科技攻关。第三,应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增强安全防护设施的科技含量。

(六) 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

第一,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 第二,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 第三,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 第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并进行学习教育,写出检查,受到处罚后再上岗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徐桂芹.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浅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2] 陈坚斌,张正辉,张超.建筑安全系统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

[3] 鄢林昙,赵飞伟.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

[4] 张本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09,35

上一篇:平面设计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职数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