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到范文

2023-11-04

九九重阳到范文第1篇

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佳节到。农历九月九日,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古老 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为最大数,故有长久、长寿之意,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寓意深远。而自1989年起,重阳节又被赋予新的含义,被国家定为敬老节,成为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尽孝道表孝心、弘扬传统美德的节日。

2011年10月16日,九九重阳佳节即将到临,金家台社区居委会发动社区内的中学生、共青团员,为金家台社区老人创造一个温馨的节日,尽一份关爱,尽一份社会责任。

活动主题: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活动内容:

重阳节了,让我们共青团员,中学生陪老人,一起渡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活动时间:2010年10月16号

活动地点:金家台社区二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金家台社区

前期准备:

1.10月12日在辖区内宣传我们的活动计划,召募志愿者。;

2.10月15日做好相关准备;

3.通知大公桥和相关新闻单位,做好活动前期的宣传工作。 活动流程:

1.8:30——9:00给老年人代表献花并表达我们的敬意;

2.9:00——11:00 开展文艺活动,给老人表演文艺节目;

3.11:00以后走访慰问辖区内的老人。

活动细节:

参与老人人数:40位

参与义工人数:志愿者30人社区工5人

鲜花: 康乃馨一束(价格:35元)

注意事项:

1、活动中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应时刻保持共青团员、中学生应有的素质。

2、说话注意分寸,对老人要热情。

活动负责人:郭玉华、陈实、邹金兰

金家台社区居委会

九九重阳到范文第2篇

感恩于心》班会教案

一.目的

1. 简介重阳节及习俗 2. 展示社会上老人问题。

3. 讨论当下关于“老人扶不扶”问题,透视社会现象。

二、古诗导入

进入主题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节日吗? 生答:重阳节

师: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重阳节远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兄弟一起登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看来,古人对于重阳节这个节日是非常重视的。

师:那么,谁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吗?人们会在重阳节做些什么吗?

简要介绍:九九重阳,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全社会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习俗也非常丰富,有赏菊、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 引出主题:

在2015年又一个老人节——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八二班就来开展一次尊老敬老为主题的班会课——“九九重阳

感恩于心”(学生齐读课题)

一、 新授课过程

师: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尊敬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请欣赏《爸爸的谎言》 生(欣赏,有的同学落泪)

师:欣赏了这个广告你有什么感想?

该片讲述了年老的父亲为了不让 出门在外的女儿担心,在电话中隐瞒妈妈生病住院,自己独自照顾的真相,广告结尾深省的反问:“老爸的谎言,你听出来了吗?”呼吁儿女们关爱父母“别爱得太迟,多回家看看。

师:我们知道重阳节又叫老人节,他要求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但是当今社会上呈现出许多的老人问题,也不得不叫人发人深省。 请看这样一则材料

11月24日,下陆一位老人被发现死在家中。老人已经死在家中多年了,被发现时,只剩一堆骨头。(11月26日光明网、东楚晚报)

一位老人死了6年才因房子要收回才被发现,这是何等凄凉!是亲人疏于照顾导致?这是一位孤寡老人,唯一的远房亲戚在千里之外。是老人不合群?虽然不太爱和邻居交流,但社区演节目老人还帮忙写过小品。那是怨社区无人理会?几年前,因为发现老人失踪,社区、民警、老人单位退休办几经周折,联系到他远房侄儿,一起进入过老人的房间。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

过渡:老人的死亡是一个悲剧,也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更需要社会的合力关爱。 师:我们再看一则案例,这件事发生在我们身边,题目叫“寒冷的冬日,唐山上演爱心大救助”,图中的这位老人叫翟文起,今年82岁,一位热心网友发帖称:请救救这位82岁的老人,他可能活不过今年冬天了。这位大爷今年82岁,没有家人陪伴,也没有儿女绕膝,自己一个人在唐山市新街步行街的入口处,靠捡垃圾,收废品为生,就在这样的寒冬,老大爷就住在一处楼梯底下,西侧为墙,东侧和北面没有任何遮挡,简单的两层木板之间扑了一床褥子,上面两层棉被,盖着一件军大衣。这就是所谓的家,最后网友在风中苦劝大爷3个多小时,老大爷才最终妥协前往福利院。

过渡:这样一则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师:我只想劝说老人的家人,不管有任何的矛盾都应及时将老人接回家去,行孝在当时,别做后悔的事。 师:今天的老人就是未来的你我他,而今社会上或者去我们身边屡有虐待老人的事情发生,请看这则新闻:

2015年10月7日,微博网友发布了一则《令人发指!网曝:江苏连云港赣榆沙河一老人遭残忍虐待殴打,铁锹竟然都用上了》

网帖称:“一老人遭残忍虐待,并被脱掉裤子在地上拖行。该网友称从照片看,其行为令人发指,女子竟然连铁锹都用上了,看着令人心疼。

该网帖配图显示,一名中年女子双手拽住一名老人的双腿,在地上拖行,并用铁铲做出殴打和制止的动作。该网帖一经发出,便引发轰动,不少网友气愤地指责这名女子。

一老人遭受虐待,并将其脱裤子,看着令人心疼,其行为令人发指。其中一位网友这样评价:父母可以为了子女付出一切,当子女长大后也能为父母付出一切吗,当殴打老人时老人时你可否想起老人在你稚子少年时对你的付出呢。 过渡:综上三则不同情况下的老人,看后你有什么感想?没儿没女的应该怎样赡养老人,有儿有女的又该怎样呢?

师:一幕幕事件虽然让我们痛心疾首,但我们的社会仍需要正能量,12月1日【老人路边晕倒 中学生集体救助】据央视新闻,近日,昆明一老人突发心脏病和高血压晕倒在地,恰好几名中学生经过,他们立即查看老人脉搏、气息,并用学过的急救知识为老人做心肺复苏。老人慢慢苏醒,被送往医院救治,中学生们这才悄悄离开。转发,为好少年点赞!

师:然而,往往好心人也有蒙冤的事件发生,请看这则材料

近日,四川达州3名小学生扶起了一位老人,被老人拉住索赔。未果之后,老人的儿子干脆把老人送到了学生家里。之后证人站出来替孩子们说话,警方认定老人敲诈勒索。但是奇葩的事情发生了,最近老人接受采访下跪说自己是清白的,如果说谎就死全家!这件事情一波三折,到底孰是孰非,尚难以判断!然今天有一家长曝出,蒋老太太曾说这件事情你给20万,才能了结! 我们不禁要问:是做好事反被讹还是撞伤老人推卸责任?

最后这件事真相大白后,3名孩子获得由民间基金提供的“好人”奖励现金,正如负责人所说:“给好人发奖就是要让后,不再受到委屈,证明他们不‘傻’。 师:近年来,“扶不扶”倒老人已经成为了公众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伴随时间出现,2015年9月关于扶不扶老人”之外,谁来扶一扶我们的道德的新闻报道: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于子茹)22日,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经警方多方调查取证,认定其属于交通事故,骑车女大学生承担主要责任,老人承担次要责任。

这场“罗生门”终于画上了句号。但是,对于警方通报的结果,仍有不少质疑之声,因为自9月8日起,关于此次事件的社会舆论出现过多次一波三折的反转。舆论一边倒的支持女大学生,相信老人在讹诈。

不得不说,公众已累积产生了这样一个惯性认知:躺在地上的老人基本上都会讹人,而好心去扶的往往就会被讹诈。

师:近年来,“扶不扶”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每隔一段时间,该类话题总会伴随着相关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社会道德问题,也随着事件的发酵不断被质疑与批判;社会诚信问题,也在“帮”与“不帮”之间无限被放大。“扶跌倒的老人”已然成为人们心中的痛点。期中87.4℅受访者面对这件事情很纠结。

师:随着事件的越演越烈,小品《扶不扶》搬上了春晚荧屏,请同学们观看后思考讨论(观看视频)同学们开始展开辩论:面对跌倒的老人是扶还是不扶?(将全班同学分成两部分正方:坚持扶起老人,反方:拒绝扶起老人)

总结:你扶起老人,对得住自己的道德和良知,至于家属诬陷你,那是他们的道德良知需要受到谴责,我们希望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尽可能减少因扶摔倒老人而被讹的事件发生。 师:套用小品中郝建的一句台词:“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到了吗?这人心到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社会需要正能量,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还是应该扶,只是在方式方法上注意采取妥当的方法(介绍小品中老人知道真相后,抢着说有医保,社会向善的人毕竟是多数的)

师:每个人家中都有老人,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那么,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工作,那么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感恩这些老人,对我们身边的我们的爷爷奶奶我们又能说点什么呢?

生:公交车让座、过马路时搀扶老人、公共场所,帮助老人拿一些东西,指明道路等。

师:我们之所以上这样一节班会就是要告诉大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会变老,正如毕淑敏:“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当我们懂事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

可以弥补,但有些东西却永远无法补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感恩在平时,行孝需及时。希望我们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九九重阳到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重阳节;秋游赏景;老人节

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国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一、现代社会的几大民间节日

传统的民间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节等等。 现代的民间节日: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

二、民间节日的作用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它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传承传统文明的功用。 首先,传统节日是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与传递着传统。人们利用传统节日定期进行传统的表演与传统的教育,使传统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延续与加强。传统有时隐藏在生活的背后、隐藏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人们要选择具体特殊的时间将它表现出来,人们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的传递与继承。

其次,节日最大特点是周期性复现,传统节日周期性的复现就为我们强固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有力保证,传统节日保守与强化着传统。民俗节日的周期性出现,人们不断地脱离日常世俗时空,回到神圣的历史时空中,直接面对自己的祖先,反复重温传统,体味传统,从中汲取新的文化力量。

第三,传统节日给传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传统依赖家庭与社会传承,其中节日是重要的时间载体。对于传统的认识与理解各时代都有不同的侧重,人们在传承文化传统的时候,不断地赋予传统以新的解释,这种新解释往往构成新的传统内涵。比如我们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是和谐,它在古代偏重于人与神、人与家族的和谐。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节日活动中不断地创造出普通人与具有高尚情操的历史人物之间的精神联系,创造出人们与村落街区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三、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一)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

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二)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三)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四、现代人过洋节之我见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之文化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尤其是外交事业的发展。过洋节也随之流行起来。其中为大众所知晓的,就我比较熟悉的有:情人节、狂欢节、国际妇女节、国际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

(一)人们对待洋节日的不同态度

现代人过洋节,说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洋节日在“年轻之中国”越来越流行,中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情在递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势不可挡。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的交流融合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青年人之间人际交往特别是异性之间交往的需要亟待满足,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之间交融。

人们对待洋节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应该全盘抵制洋节日,因为这与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很大的差别,不适合中国人;还有的人认为外国的都是好的,追求时髦新鲜不管好坏统统接受。对于这两种偏激的想法,现阶段,经济、社会在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发展,外来文化、节日大量涌入国内,人们开始接受,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盲目的“接受”,为了追求时髦新鲜不管好坏统统接受,并且与我们传统的节日形成对立,感觉中国的节日没什么意思,过洋节才有意思。这两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洋节

1、“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就不

好对这些节日做出什么硬性规定。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2、要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

对外来节日不要排斥。而对于我们传统的节日我们更应该坚持、发扬和保留。随着我们国家在世界地位的提高,现在我们国家的节日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现在很多国家在春节这一段也放假和庆祝。

综上所述:在过洋节这个问题上,还要避免陷入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不管哪一种文明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都值得去关注,去学习,要充分了解和借鉴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提倡弘扬自豪的东西,不一定要把基础建立在否定人家的优点上。中国文化的进步,需要外来文化的注入和砥砺。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就是“兼容并包,有容乃大”。中国文化应该在保持自己的特征的前提下,积极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更加完善。正所谓:山不辞石,故其成为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参考文献】

九九重阳到范文第4篇

重阳与登高,向来有不解之缘。

相信很多人对王维的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不陌生,其中不乏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知,早在唐代,便有重阳登高的习惯。可为何又遍插茱萸呢?原来,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味的落叶乔木,据说可以用来避灾。于是,重阳盛行佩插茱萸登高避灾这一民间习俗就延续至今。

不仅如此,古人登高必赋。在星驰之涌的文人墨客中更是留下了众多千古不朽,传诵不衰的名篇佳句。最令称道的当数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调笔墨淋漓,其势气概豪纵,一泻千里,滔滔奔放。此外,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不平易晓畅,质朴自然,冲和平淡,却又浅中寓深,情韵隽永,叫人回味无穷。

古人登临怀古,凭吊旧迹,大多会指点江山,臧否人物,抑或凭拦远眺,以滚滚长江东逝水寄寓青春不再,节序如流的感伤,亦表述自己宏图难展,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今天,重阳登高又是为何?不言而喻,不仅仅为了消灾避邪,也不只是简单地登高望远,或许回睦岁月,有说不尽的人生感慨;品味年华,有道不完的聚散忧伤。但更多的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一种身心愉悦的情感流露,更是一种对人生无常沧桑变化的豁达,枯淡与悠然自得不然,又怎么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豁达的胸襟和高远的抱负。

九九重阳到范文第5篇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的老人节。

2.体会老人对自己的爱,萌发尊老、爱老的情感,培养学生尊老、爱老、助老的意识。 3.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尊敬、关爱老人。 活动重点:

体会怎样才能给老人带来快乐,并有尊敬老人,帮助老人的意愿。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知重阳。

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2、你们知道仙人传授给恒景的避邪秘诀是什么?

3、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被称为“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或“重九节”。

二、吟诵诗词晓习俗。

1、重阳节寓意深远 ,人们对这个节日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你知道哪些与重阳节有关的诗词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都门杂咏•论糕

唐 •

王维

清 • 杨静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 •

佚名

唐 • 卢照邻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2、吟诵诗词,你知道了重阳节的哪些习俗呢?

三、广告视频悟真情。

1、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 “九”与长久的“久”同音,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2、欣赏了优美的诗词,我们来猜个谜语放松放松: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

3、人刚出生时不会走路,要爬着走,就是四条腿走路;年轻的时候,用两条腿走就行了;到老了,走路费劲,就得拄着拐杖走,就像是三条腿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我们来看看这位老人:播放视频。

4、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四、尊老爱老伴我行。

1、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老人为社会为家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人呢?

2、尊老、爱老、助老是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我们有许多敬老爱老的故事:古有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今有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我们能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走出家门,我们怎样尊敬、关爱老人呢?

4、总结。

九九重阳到范文第6篇

九九重阳敬老人

金秋送爽,今又重阳。在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62周年之际,我们又迎来中国传统敬老日九九重阳节。在此,我们祝愿所有老年人平安幸福、健康快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助老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老龄机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老龄事业的经费投入逐步提高。全社会的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广大老年人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人口老龄化进程带来的严峻考验。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3%。“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将更加凸显。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

发展老龄事业的关键,是把老龄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安排,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提供全力保障,整体推动老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

发展老龄事业的方向,是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着力构筑中国特色的老龄战略对策体系、老龄服务

体系、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使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发展老龄事业的办法,是加大老龄工作的宣传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大老龄工作格局,共同关注、关心老龄事业,关爱、帮助广大老年人,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上一篇:警察公安用范文下一篇:军训跟学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