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范文

2024-06-25

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范文第1篇

浅议小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摘要

我把教师指导学生习作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二部分是大量的阅读和生动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是作文的前提;第三部分是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入到题目设定的生活情境中去, 回归生活;第四部分是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参与修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第五部分是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指导 作文

前 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写作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一方面,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写作实际上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随意的点缀;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有的甚至违背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量进行“应试作文训练”,加上社会上一些劣质的作文辅导材料的错误导向,学生作文程式化、八股腔屡见不鲜,假话、空话、套话更是泛滥成灾,致使作文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作文能力弱化。

一 作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程标准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作文教学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作文教学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而写”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其次,在教学目标引导下,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样写、乐意写”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作文已异化为应试的工具。于是,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例如,为了表现“战胜脆弱”的主题,不惜编造自己伤残或父母双亡的

故事,为了反映“助人为乐”的中心,雨中送伞,车上让座,扶盲人过马路纷纷登台亮相;为了抒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随意杜撰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的感人场面。这样的作文,将会铸成学生人格的分裂。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认识偏差,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让学生先做健全的人,再写健康的文,使教作文与教做人得到文章是表达思想、表现感情的。思想和感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想作为人的认识活动及其结果,既构成文章的内容,又指导着写作的方向,没有好的思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是,光有好的思想而没有表达这种思想的兴趣与强烈感情,同样写不出好文章。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兴趣,没有领略到作文的乐趣,因被动写作而没有情感的投入。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时,要打破恐惧感。较好的办法是“寓教于乐”,而且要善于激起他们非说不可的感情。

二 大量的阅读和生动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是作文的前提

阅读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就有 “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从而道出了教会学生阅读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何等重要。

基于此种认识,我组织学生订阅了《小学生导读》、《少年博览》等,还组织学生从家中带来图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这样就有书可读,可以在读书中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内涵。我还组织学生定期把自己读到的优美文章介绍给全班同学。同学们在阅读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学生作文的前提。

同时,我还注意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留心周围的一切。因为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让学生学会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写作的源泉。

在课间,有时我与学生一同游戏,让学生注意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注意体会自己的心情:有时和学生一起,在学校的曲桥上走走,在湖心的亭子上坐坐,让学生感受那份自然、宁静、惬意。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操场边上大树的干、枝、叶的特点,让他们拍拍树干,说一说手上的感觉,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学生觉得十

分有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我力争让学生的认识语言化,这既是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整理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接着,我让学生把观察和描写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写一个片段,写的过程又促进了他们观察、思维的深入,培养学生一种“穿透”生活、“钻探”生活的本领,去发现生活的真谛、生活的美。如:一次我和同学们欣赏了学校的湖心亭之后,有位学生就写出了这样生动的文字:这亭子建在湖的中心,亭子的北边有曲桥与岸相连。夏天里,我时常看到有三三两两的同学漫步在曲桥上,有时兴奋地指点着水,有时兴奋地指点着岸边的垂柳,那份惬意就别提了。

三 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入到题目设定的生活情境中去,回归生活

学生的经历和生活情景对于学生更具有主导性作用。只有学生熟悉生活、跟踪生活、深入生活,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因此我设计的作文训练题目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会不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作文的激情有了,同时内容也有了。作起文来也就容易多了,甚至可能是一种需求。如:春节后开学,我让学生写一写《我家过除夕》、《元宵节的晚上》等,并且我提前指导:下午放学后,你是不是已经向往着元宵节,你的心是不是已经沉浸在元宵节之中了?你走在路上,在大街上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回到家,你的父母做的什么饭?还做了哪些准备,搞了哪些活动?再后来,天黑下来了,又发生了什么事?„„,这样通过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会。

有些时候,我放开手,让学生白拟题目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当然也写得更好。

做命题作文时,我时常让全班学生针对题目发表议论,回忆生活,谈论感受,把他们带入到题目设定的具体生活环境中去。如有一次写作文《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如果直接让学生写,许多学生的生活经验处于沉睡状态而难以被唤醒,这样学生的经验就是存在也并不能为他利用。甚至会有学生说,这个题目有什么写头,没有意思透了。我当然不责怪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让大家认识认识他(她)。”“你的爸爸是那么有趣的一个人,你却不愿意介绍给大家多么可惜。”教师这些具有启发性、鼓动性的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候一定会有学生勇敢地站出来,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位学生的介绍也一定会启发其他同学的回忆,唤起他们与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情景,慢慢地就会有许多学生愿意说。在大家的相互激励相互启发下,写起来也就有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但每当作文课时,不少学生觉得难。难,难在哪里?依我看,主要难在“为无米之炊”。“米”从哪里来?作文的材料仓库怎样才能充实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也就是说,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生活就像作海洋。的确,海洋宽广,内容丰富。生活亦如此。世间万物,诸人诸事,纷繁浩瀚。海洋中有取之不尽的宝藏,生活是写作的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你肯付出辛勤去取,它会毫无保留地做出贡献。

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不永是寻常,生活的节奏有时会是大起大落的。如果我们不留心,对它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就大脑平平,什么也没留下。要细心地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时机。观察的过程是打开写作的材料仓库的大门,不断向生活索取材料,不断积累的过程。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地,主动地,有意识地去采撷生活中的浪花,让它们将自己的写作材料仓库充实起来。这样,写作文时,所需的材料就可以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四 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参与修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古谚日:“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我让学生在读书中形成认识的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学生抄写了作文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后再发给学生,学生能读一读,体会体会教师的用心就不错了,这样做学生所能收到的效益是微乎其微的。

我通常采取的做法是这样的:我把学生的作文批改完以后,挑选出优秀和问题突出的习作,让学生在班级里读,大家评议。学生听过以后都纷纷发表意见,谈自己的看法,指出作文何处可以作何修改。这是我们作文课最生动、活跃的时候,同学们都争执得面红耳赤。我一次又一次感到,学生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着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充满了天真的智慧,关键是教师如何放手点拨、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进行品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为什么?都清清楚楚了。我再让学牛重写,学生的这次重写决不是小的修修补补,而是大刀阔斧,甚至是另起炉灶。学生通过品评、修改和重写,不论是对所写内容的休会还是对作文形式方而的认识都深刻很多,作文

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让学生勤动手、勤动笔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开动脑筋,多思、多想、多悟。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轼说:“熟读深思子自知。”只有边读、边写、边思考、边琢磨,才能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进入写作领域中自然、娴熟和无技巧的最高境界。

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学生具有作文能力的标志。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地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作文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包括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以思维为主要成份。它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必须经过训练才可能逐渐形成。因此经常训练养成习惯就成了形成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下列几个方面的写作习惯:①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②认真构思,不列提纲不写作的习惯;③正确使用词句和标点符号的习惯;④认真书写的习惯;⑤一气呵成然后不断修改的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要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勤写。新生一入校,就要让他们每周写一篇课外练笔,要求写生活中的三个“最”——最熟悉的,最有兴趣的,最想说的人和事。在方法上,练笔完全写“放胆文”。所谓“放胆”,即在题材、体裁、表达形式、篇幅长短各方面都不限制,放手让学生随便写,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练笔内容包罗万象,小至身边琐事的微观世界,大至国家宇宙的宏观世界,皆可涉及笔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会“透视”生活,从头绪纷繁、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选取“镜头”,抓住生活的本质,用辩证的眼光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内在美,褒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从而帮助学生选取题材,提炼题材,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作文写得多了,原先作文时的那种心理紧张程度逐渐降低,焦虑感逐渐消失,疲劳感也相对减少了,这个时候写的习惯就初步形成了。

五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高作文水平。学生对作文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学生首先要玩得有趣。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健康发展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也不仅能增加

作文的素材,还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更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伙伴的场所,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学校。

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教师课要上得有趣,作文内容要有趣,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玩玩吹鸡毛,打气球,贴鼻子的游戏;做做烧不破的手帕,纸桥载重的实验等。唤起学生写作的“需要”。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巧设情境,创造条件,淡化“指令式”作文的痕迹,而将作文定位在“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上,以不断引发写作的冲动和表达的欲望。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一部分怕写作文的同学,一是怕写不出,二是怕写不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因素,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分类作文、分类指导、分类要求、分类批改的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要灵活运用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以找习作中的“闪光点”为主,及时反馈,使每一次讲评都成为激发写作热情,激励追求成功的“加油站”。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还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建立更大的读者群,读者可以是同学、父母、当地社团的朋友,甚至外地的学生。还可指导学生利用电脑交流写作心得。这样,学生自己的习作被老师、同学、父母、笔友等读者阅读、欣赏时,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写作在不断进步。最好能创办不同层次的习作校刊、班刊、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收集起来,编个人作品专集,记录下自己成长的脚印,使学生在自我价值的肯定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二、轻指导、重讲评

作文指导课的时间在十五到二十分钟以内为佳。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淡化学生的作文意识,不宜在写法上给学生过多的限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拓宽作文的思路。

1.淡化作文意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给他们太多限制,作文的中心意思怎样定,该选什么材,甚至于写几段,每一段写什么等,这样的圈圈一划,就像给学生穿上了“紧身衣”,到写的时候难以伸展拳脚。还有的教师,一到写作文就给学生制造紧张的空气,给作文批上神秘的外衣。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们说话时还对答如流,一到写作文时就不知道写什么,作文的畏难情绪严重。

2.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年龄小,观察事物少,了解社会少,生活体验少。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选材单一。他们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在作文指导课中,只要有一个同学说出一件事,其他同学也照葫芦画瓢,“随风跑”。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在作文指导之前,要精心备好课,熟悉学生的生活,心中装有方方面面的不同材料,这样在作文指导课中,才

能因势利导。如在指导《我熟悉的一个人》时,我引导学生,可以从家里、学校里、上学放学路上、外出游玩的地方等不同地点去考虑;可以从亲人、亲戚、朋友、邻居、小伙伴、同学、老师等不同的关系去考虑;可以从接触的时间长远去考虑;还可以从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等去考虑,是写一个爱国的人,还是写一个热心社区工作的人等。这样,在作文指导课中,这些提示如同“自助餐”摆在学生的面前,任其挑选,学生的写作思路自然就宽了,就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了。

回答者: 洪文兵- 二级2011-06-27 20:00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后面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范文第2篇

作文600字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身边生活,学生观察前,要提出观察要求,并进行相应指导,观察后要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分析事物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是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教师如果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离开社会生活,离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离开文章内容,大搞孤立的、繁琐的、机械的字、词、句的训练,将会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之中不能自拔。其结果,与主观愿望恰恰相反,语言能力难以提高,作文能力只能止步不前。

其次,指导阅读——积累语言。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我要求学生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报目录,激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名家名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浏览、精读相接合。要指导从阅读中积累材料、即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的词句,学习、吸收良好的写作方法,必要时要求强记下来。这样,学生作文有了取之不尽的材料这一坚实的材料基础,加上创作的欲望,何愁学生不写,没内容可写?

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范文第3篇

现在, 我们的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的, 一学期下来, 除了完成了教材规定的作文之外, 还让学生每周写周记练笔。但在作文批改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影响、制约着学生修改作文习惯的形成。

(1) 过分“包办”。教师的批改过于细致。教师在批改时严格按照审题、审句、审字、审标点, 逐句逐字修改, 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都由教师直接用红笔改在原文上, 学生作文在老师评改后变成了“红霞满天”。这样, 学生作文自己修改的机会自然也就不多了。形成了写作文是学生的事, 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

(2) 评而不教。对学生平时写的周记或小练笔, 教师更多使用的是批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语言平淡”、“层次不清晰”、“叙事没有重点”等笼统评语, 无血无肉无感情。学生看后不知所云, 不知如何修改, 无法激发学生修改兴趣, 更谈不上推敲了。

(3) “分”定“终身”。教师在批阅时就已打上了作文成绩, 使一些学生感到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久而久之, 学生就对作文的修改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 认为自己只管写, 修改则是老师的事。学生在作文本下发后, 感兴趣的是分数, 看完分数后本子一合, 一切了事。

(4) 改后失“查”。学生看不懂老师的批语, 加上平时有些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本复查不严, 因而有些学生对修改不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的存在, 反映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批改这一环节的研究, 没有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严格、适度的要求, 学生也没能得到更多的训练。

1对策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 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 在实际作文修改时, 我参照了《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 (漓江出版社) 中的魏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对作文修改流程实施再造, 原来作文流程只限单向双边, 即学生写好作文, 交给老师, 再由老师批改后发给学生, 我刚走上语文教学岗位时, 就开始注重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经过几年的探索, 对作文流程实施了再造, 推行多向多边修改作文, 即学生作文写成后, 上交给老师, 老师初步提出修改意见, 发给学生本人进行初步修改, 然后进行学生相互修改, 最后由学生本人精心修改, 并再次上交给老师, 由老师给出评语评分。具体流程示图如图1 (从左向右运行) 。

(1) 老师多留“空白”批。学生完成作文后, 教师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书面批阅, 将文中的主要错误或其他不妥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 并加上一定的眉批和总批。为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 教师一般不作具体的修改, 也不批成绩。

(2) 学生自己初步改。教师将作文本发下去, 对学生作文中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讲之后, 学生认真阅读老师批语, 仔细体会, 按照批语要求进行初步修改, 主要围绕选材、思路、修辞、语言等方面按照老师要求在原作文上进行修改。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 或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教师就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

(3) 学生互评互改。待学生自己修改后, 将作文和另组同学调换相互修改, 让学生对照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有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文章的中心或论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恰当;语言是否简洁流畅深刻等10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相互修改, 并按要求写出修改原因, 修改内容和原因另用纸写上统一交换, 等学生再次修改后交老师。

(4) 学生自己精心修改。在面批面改之后, 让学生动脑动手, 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步骤, 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认真细致地“删、补、调、换”修改。如对内容不合题意, 或随意编造而不合情理的, 要求重写;对因文句不通、条理不清无法下笔修改的, 逐段改好;对基本功较好, 文句通顺, 结构合理, 但不够具体生动的, 要求丰富内容, 再提高一步。学生对自己再次修改的作文重新写在上次作文之后。

(5) 二次进“宫”再评批。教师一边对照查看他们的修改情况, 一边对誊清后的作文再次进行批阅, 然后批上成绩, 同时查看其他同学互评互改情况。教师进行第二次集中评讲, 着重表扬能对作文进行认真修改的学生, 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断, 对作文修改进步较大和互评互改成效好的学生文章进行朗读, 读出原句和修改后的词句, 这对学生认真修改作文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使其得到同学的羡慕, 激发学生修改作文兴趣。

经过师生多方这样反复多次的修改, 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 差在何处, 懂得了该怎样写, 不该怎样写, 自己再修改时, 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实践证明, 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 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 “成文”之后反复推敲, 长此以往, 写作水平必有提高。

摘要:《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力求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 还是要下些功夫的。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作文修改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范文第4篇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我们都知道“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识字教学追求趣味,又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追求趣味,追求趣味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并记住更有生命活力的生字。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激发兴趣中进行识字。

1、生字早餐。把每天所学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早上学生进教室时,让学生认一认这些生字,美其名曰“生字早餐”,每个学生“吃”完早餐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当识字以“生字早餐”的形式呈现时,学生们觉得新颖有趣,特别乐意去认读,去识记,同时,这种方法检查面广,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

2、儿歌识字。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大妈,白大妈,同坐一块大石头”; “坐”字,编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告”字,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等。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辨字、记字的能力。

3、开火车游戏。 开火车(分小组进行)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我出示生字,问:“火车火车从哪里开!”生:火车火车从我这里开!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再读两遍)。

4、大转盘。 大转盘 转盘周围生字字卡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也是学生轮流读,读错的同学站起来,读对再坐下。

5、摘苹果。 我准备一个苹果树教具,挂上生字词,读对的就摘走,快速的读,谁读得多,读得对,谁的苹果就多,换得红花就多。

6、生字加减法。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的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生字,灵活识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如:学习“咬”,学生有的说“口”加“交”是“咬”;有的说把饺子的“饺”的“饣”旁变成“口”字旁就是“咬”,这样既能很快记住了“咬”字,又在这个过程中复习了“饺”字。再如学习“抢”,学生会说把“枪”的“木”字旁去掉,加上“扌”旁就是“抢”等。这种方法既学习了新的生字又复习了学过的生字,真是一举两得。

7、故事联想识字。识记有一些字,我通过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仙”字时,有学生会想到仙人是住在山上的。学习“凶”字时,有学生说凶的人是不好的,要打个“ ×”,然后为了提醒人们,就用个“ ㄩ ”把它框起来。......通过语言描述及学生的想象,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8、形象识字。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眼里流出水“泪”,竹毛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识字,更直观,学生识字的兴趣更浓,记忆更深刻。

9、猜字谜识字。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教 “虽”字,教师可说出谜面:一口吃下一条虫。这些识字教学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比较好。

二、教给识字方法 在长期的教学中,老师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如:读笔画书空法、比较标色法、字形分析法、减件法、加件法、换件法、形声字识字法、会意归类法等等。在教学中,我把这些识字方法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组织教学,根据识字内容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多认字,从而让孩子们掌握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主动识字,学会独立识字。

三、课堂上开展学习竞赛 儿童好胜心强,乐于表现自己,课堂上适当组织一些竞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进多种学习竞赛,增强竞争意识,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增添学习语文的乐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如男女生比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

四、归类识字 在教材中,一课少则有七八个汉字的识记任务,多则有十五六个汉字的识记任务,如果只是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记忆,说完这个字说下一个字,确实不便于学生进行记忆。但是如果能把要认的这些字归归类、分分组的话,就会好得多了!比如,这一课的生字中有几个字可以用同样的识字方法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在说出其中一个字的识字方法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说出同种方法记忆的另几个字;再比如,在要认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字的结构、偏旁是一样的,也可以把他们归为一类指导学生记忆;另外像一课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同音字或形近字,也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比较进行记忆,在《称象》一课中就要求认识“称”和“秤”,这两个字就容易混淆,教学的时候就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让学生从读音、从字形分别进行比较,说说哪儿同哪儿不同,再通过组词、语境中选字训练进行区分……其实,随便翻看教材每一课后面的生字,都可以找出有几个字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都可以把它们按归类的方法进行指导。

五、语境识字 进行归类、重点指导,这些都只是帮助学生来记忆生字的形、生字的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所以,对认识的这些字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用它多来组组词、说说话,通过组词说话加强对字的认识和使用。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有意地出示一些含有这些字的语句(不仅是课文中的,还要有其他一些内容),指名学生通过读语句,在语境中辨析、巩固记忆这些字,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途径。 在写字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的:

一、 认真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 写字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和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基本笔画 基本笔画笔笔过硬,才能组配成好字。因此,低年段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尤其注重基本笔画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笔画的名称,观察笔画的外形,掌握每一个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和书写技巧。而对于一些相似的基本笔画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区别外形和书写要领的差异。例如:“竖折”和“竖弯”,从外形上看,“竖折”左下部拐角是尖锐的,而“竖弯”的左下部是圆滑的;从书写运笔上看,“竖弯”行笔至左下要顿笔,而“竖弯”则不需要。另外,像“竖弯钩”、“卧钩”和“斜钩”、“横”和“提”、“竖钩”和“竖提”、“横钩”和“横撇”等等笔画,都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2、 基本笔顺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而基本笔顺的指导既要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又要在写字时加以提醒。笔顺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田、由”中先里头,后封口;“申、甲”则是最后写竖。

3、间架结构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课标中提出“低年级学生要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要突出“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范文第5篇

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学生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目前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主要是: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重指导,轻

思考。并且,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三难”的拦路虎:开头难、结尾难、过渡难。针对这些情况,我粗浅地谈一谈如何让学生写好一篇作文。

我们都知道写作的一般程序是:积累写作材料----构思文章情节---下笔。

一、积累写作材料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积累来自生活。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理可论,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会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

那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积累作文材料呢?

、背诵积累。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读而不背,写作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词语匮乏。因此,我们应加强背诵训练,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的材料。一般说来,我们可选择

课文中的某些片断进行背诵,并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消化。此外,我们还要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我们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写作时也就如囊中取物了。

、阅读积累。要多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通过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善于把摘录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生活积累。积累来自生活,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我们要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以扩大见闻,丰富知识。此外,要

勤于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

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胸中有材料,日积月累,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二、总体把握文章

、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

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实施五项训练。

要扎扎实实地进行五项训练:字词训练,句子训练,段的训练,篇章训练,生活现场训练。

三、开头、中间、结尾

、开头——吸引眼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亦如此。其实,作文的开头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决定的,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一点作文开头的基本知识,拓展一下作文开头的思路,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作文开头有这样几种模式:、

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式。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提出问题,引导思路式。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提问: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欺骗?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式。如《我心归去》的开头: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栋雅井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回忆联想,倒叙开头式。如《爷爷永远活在我心中》的开头:每当我拿起那张已经焦黄的照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十年**中惨遭迫害致死的爸爸来。、布下疑团,引人入胜式。如《大力士=小蚂蚁》的开头:小蚂蚁,只有线头那么大,多不起眼儿呀。大力士和小蚂蚁划等号,你

说不是怪事吗?、揭示矛盾,引出故事式。如《十八岁和其他――两代人的矛盾》的开头:“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

、中间——形象生动

如何把段落写具体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具体地写出事物的大小。

2、用比喻来状物。

3、用形容写出事物怎么样。

4、写出事物的外形牲特征。

5、写出事物的色彩怎么样。

6、写出事物怎样变化。

7、写出周围环境怎么样。

8、写出不同的声音。

9、写出怎样进行活动。

10、写出人物的外貌。

11、写出人物是怎样对话的。

12、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结尾 ——点睛之笔

结尾,一般来说就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画龙点睛。只要能能形式新颖,有点精之笔就行了。

虽然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建议,还有

如何教学生修改作文范文第6篇

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紧张心理会影响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大脑对机体的控制, 它会使人脑活动的灵活性和心智的思辨性受到阻碍, 干扰钢琴演奏者的技术发挥和音乐表现。心理学对心理紧张的解释是作为紧张性刺激作用于人的结果, 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紧张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在生理上表现出心率加快、出虚汗、四肢无力或僵硬。在心理上表现出记忆与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思考能力与控制力降低。对钢琴演奏者来讲, 用自然平淡的心态演奏时缺乏激情和感染力的。如果心情过于激动而到达不可自控的地步, 就会出现极度兴奋和紧张, 结果是音乐表演苍白无力或出现演奏不完整的现象, 使演奏技能技巧不能完全发挥。只有适度的紧张和兴奋并能够合理控制演奏情绪的人, 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获得演奏成功。

1 演奏心理紧张的发生方式

1.1 无法控制演奏能动性

钢琴演奏是动作与智力的综合技能。心理紧张会制约动作和智力, 发出错误的运动信号, 使演奏的能动性大大减低, 演奏能动性的意识控制水平降低会使大脑对手的运动失控, 从而使音乐思维滞后跟不上手指运动, 也阻碍思维的行进速度, 由于打破了演奏能动性导致音乐演奏中断。

1.2 无法发挥音乐想象力

钢琴演奏的想象力是通过包括音色、情绪、感受、联想、形象对作品分析、音乐的理解、艺术修养和对演奏效果进行预期想象等获得的。轻视自身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对音乐的表现之中, 这样的演奏必然会导致失败。

1.3 无法承受技术难度

钢琴技能的形成分为动作的认知与定向、初步掌握自控动作、动作完善联合一体。高超的演奏技术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是通过长时间、持之以恒的练习, 由于演奏曲目技术复杂、难度大, 通过长时间磨练演奏技术还是难以掌握, 必然会加重技术上的心理负担, 造成演奏上的心理障碍。

1.4 无法适应演奏环境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演奏作品是受时间的制约, 它具有不可重复、无法随意延长或缩短的特征。这给演奏者的演奏成功与否带来心理压力。由于学生缺乏舞台演出经验, 一时很难适应演奏的新环境和众多的听众, 而促成精神紧张。

2 如何处理学生演奏中出现的心里紧张

2.1 排除干扰合理分配注意力

注意力分散将会导致演奏失误, 在演奏中由于心理紧张会使演奏者的心理出现各种微妙的变化, 很多与演奏本身不相干的想法会突然涌现并影响正常的心理思维, 这时注意力就会顾左右而其它, 不能完全集中到演奏上来, 即便是演奏者本身注意到问题并努力调整, 但是大脑仿佛不受身体控制一样不能集中注意力。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注意越集中, 就会对其他对象的观察相对模糊, 如果演奏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对乐曲的演奏上, 就会忽略其他非表演事物的干扰, 这样既保证了演奏者的正常技术发挥, 又控制了由于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心理, 如果演奏者的注意力控制失调, 就会影响手指的运动和音乐的表达, 从而影响钢琴演奏的连贯性和准确性。在弹奏乐曲时, 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演奏时要集中自己的全部注意力, 自始至终地保持丰富的情感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中去, 这才是钢琴演奏的最佳心理状态。

2.2 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精神状态

良好的心境和精神状态助于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现, 可以使演奏者展示充满激情的表演, 当高涨的情绪处于大脑中枢神经的优势时, 它会兴奋表演活动的神经, 这将有助于钢琴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和技术发挥。演奏者在表演中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每一次表演, 要认识到音乐表演是一种崇高的艺术, 把自己的精力都集中到乐曲的音乐表现和演奏之中, 摒弃一切思想杂念。演奏者要使大脑对感知觉的各个部分都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 必须用坚强的自制力排除紧张心理, 调整心态和稳定情绪, 依靠自己的毅力和意志排除不良情绪对心境的困扰, 以此达到钢琴演奏的最佳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演奏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2.3 自我心理训练

无论是怎样排除干扰、合理分配注意力还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精神状态都可以通过自我的心理训练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做一些模拟的训练, 例如熟悉舞台表演的各个环节, 走台和预演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通过台上下台、钢琴摆放的位置、键盘弹奏位置、速度和情绪, 进行不中断连奏练习, 全方位了解演奏用琴如琴键反应、触感、踏板灵敏度、声音效果等可以使演奏的紧张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控制和排除。增强自身抗干扰能力, 在演奏中要克服听众议论、观众走动和发出其它响动等方面的影响,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做到不受任何干扰, 通过自己心理暗示来建立演奏的自信心, 控制自己的心态专心致志地演奏。

总之, 心理紧张是在演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要正确认识和面对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更好的利用紧张心理来调动演奏的激情, 会使演奏更加的投入, 使自身能够有效地调节、控制及克服在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 以求得音乐丰满的表现力和完美的钢琴演奏。同时, 在钢琴演奏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寻找调节、克服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更有效的方法, 也使我们能够真正地感受和体会到钢琴演奏本身带来的个人的自信、表演的乐趣与音乐的享受。

摘要:钢琴表演艺术是一种涉及人类多种感知觉活动的复合系统的综合的表演艺术, 这种表演形式决定演奏者会有很大的精神压力, 它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以从演奏心理紧张的发生方式及如何处理学生演奏中出现的心里紧张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希望拙文能得到批评与指正。

关键词:钢琴演奏,教学,紧张心理,注意力,心境,精神状态,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智.排除成人钢琴演奏心理紧张的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上一篇: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范文下一篇:如何发现客户的需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