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

2024-07-26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从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出发,阐明了语文教育是学生终身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并根据自身多年经历,对加强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语文教育;课时设置;教学能力;语文学习

一、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现状

语文教育是母语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教育教学的综合体,融合了德育润华、美育熏陶、知识运用、素质提升等诸多的教育教学环节,因此在教育界有这样的说法:语文是百科之母。但中职学校语文的实际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一)中职学校普遍缺乏符合学生实际的语文专业教材

目前在全民高考的压力下,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导致了中职教育在课程体系、教材编辑等方面先天不足。特别是最为基础性的语文通用教材,近十年来几乎没有新的出版,很多还是沿用十年前的中等专业学校教材,要么干脆采用普通高中的语文教材。即便如此,可供中职学校选用的教材版本和教辅材料,也只有寥寥数家。教材篇幅还是沿用中学语文的架构,文言文阅读、古诗词欣赏、现代文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的运用(写作),没有突出中职学校学习知识与学习技能相结合的实际。教材滞后,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先天性不足。

(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课时设置不尽合理

在目前中职学校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技能培训、强化实践操作课程的学制里,语文教学往往被边缘化,成为可有可无的学科,一般的一、二年级学生,周语文课时不足5节,到了三年级,语文课彻底消失了。在中职学校升学压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关键年龄段,最能够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文字沟通能力的语文教育教学体制性“阙如”了,不得不说是个悲剧。

(三)中職学校语文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相对滞后

同样的道理,由于没有符合实际的教材、缺乏足够的教学课时保障,必然使中职学校的基础性语文教学老师逐步边缘化,在被淡化和冷漠化的情况下,语文老师即便是满腔热忱,也只能是三号、四号演员,甚至是跑龙套的剧务人员。这导致中职学校语文老师的存在感不强、成就感缺乏,加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动力不足。长此以往,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与高级中学相比、与高等学校相比,知识陈旧化、教学能力弱化等现象凸显,导致中职学校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滞后。

(四)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教材陈旧、教育时间不保证、教师教学水平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必然会导致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考核评价功能弱化,就中国目前所有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缺乏全国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甚至连一个省级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学业水平测试也没有。中职学校学生语文教学有什么样的效果,只能依赖本校语文老师的结业考试,甚至是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判,迫于学生就业的压力、学生毕业的压力,哪个语文老师会给出语文不及格不予毕业的评判结果呢?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语文老师肯定是个奇葩了。一个缺乏科学统一考核评价体系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若能够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那也只是掩耳盗铃的故事重演而已。

(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不浓厚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必然依赖于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爱好。现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沿袭普通中学的教材体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客观来说,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中职学校的学生已被刻上学习成绩低下、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的标签。在如此重的心理负担下,语文这门需要花费精力和体力的课程,是很少有学生感兴趣的。兴趣寡然的学生、陈旧的教材、没有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如何能够实现教学相彰的目的?

从上述现象综合分析来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职学校对语文教育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教学体制设置不合理,语文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体系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核心作用。这就是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二、加强对中职学校语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语文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因此加强对中职学校语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变当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被淡化、被弱化的现状,乃是当务之急。

(一)语文教育是人终身教育的核心环节

熟练运用和掌握本民族的母语(语文),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总不能只通过外语、通过计算公式或者图表与本国人、本民族人进行交流。他总得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求,总要通过一定形式的本国文字来阐述自己的意愿。因此语文是人终身教育的核心环节,千万不能忽视。这个观点必须始终贯穿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理念中,而且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才对。

(二)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基础性工程

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通常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表露出来的。缺乏熟练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很容易感觉到不被认同和接纳,必然导致社会交往中的不自信、不合群。而受过良好语文教育的人恰恰相反,表现出语言简练、谈吐优雅、逻辑性强、感染力丰富等外在特征。因此说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自尊和自信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关键所在。

(三)语文教育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

语言和文字是提升社会交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中职学校的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去独立应对社会竞争和挑战,语文成绩就是他们融入社会的介绍信和敲门砖,也是他们被社会接纳、形成完整社会独立人格的标志杆。如果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语文教育是个短板,肯定会制约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语文教育水平如何,也必然影响到该学生今后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发展方向、发展层次和水平。

因此,弱化淡化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工作,既是拔苗助长,更是自毁长城,单纯性追求业务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成绩,必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加强中职学校语文教育的两点设想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一线的老教师,下面就目前如何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工作,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制度层面

1.国家加强中职学校语文教材编辑工作

切实整理出符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规律的语文教学教材,并适时更新,摆脱目前沿袭初中、抄袭高中、内容陈旧、体例繁杂的教材桎梏,既方便老师教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2.建立统一的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标准

在全国标准难以统一的情况下,各省应该出台统一标准,采用统一的中职学校语文教育学业水平测试,指导引领各学校扎实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层面

1.培養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让孩子时刻感到学习的兴趣,特别是语文教育的美感十分重要,是启发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环节,不能让背书和作文成为学生头疼的难事和烦心事,切实在语文教学中保护好中职学校学生仅剩的几许学习惯性。

2.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复制能力

语文教学除了课堂之内的兴趣和爱好,那就是课外阅读和朗读,特别是通过朗读和大声诵读,很容易打消文字材料与口头表达之间的障碍。电影《国王的演讲》就是一个历史的验证。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通过朗读和诵读习惯的培养,必然能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复制能力,就像乔治二世国王一样,通过不停地朗读之后,几十年的口吃毛病也会迎刃而解,可以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发布向德国宣战诏书,赢得了臣民的爱戴。一个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朗读文章,真正在句读之间、声调之间,发现美、审视美和提升自信。

3.提升中职学校语文老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良好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平,离不开老师素质的综合提升,加强中职学校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淑杰.浅谈中职语文课的现状与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2017(30).

[2]许亚萍.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7(19).

[3]唐义波.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2017(16).

[4]张丽.试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就业教育[J].时代教育,2017(9).

作者简介:刘毅,女,1970年生,安徽合肥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及中职语文教学教研。

(编辑:马梦杰)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中职学校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教育领域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投入逐步加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国中职学校项目预算普遍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项目选择缺乏科学论证、绩效目标和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在国家提出“促进改革、突出绩效”的发展原则背景下,要改变我国中职学校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学校财务部门与项目组需要密切合作,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际长远规划,细化效益评价指标;同时还要根据项目实际,充分发挥预算的决策与控制功能。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特色专业质量;信息化建设

2015年底,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财教﹝2015﹞448号,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使用财政资金提出了一个原则——“促进改革,突出绩效”。按照《意见》的解释,促进改革是指财政资金要发挥激励导向作用,推进中职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绩效是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即最大限度地促进改革。可见,这一原则的两个方面是紧密关联的,通俗地说就是:“用好钱,办好事。”而在实践中坚持这一原则,关键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与预算绩效评价这两大重点。

一、着力两大重点项目,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成为我国职教发展的重点,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投入逐步加大,支持中职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内涵”与“外延”相对,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大方向,具体可从特色专业质量提升与信息化建设入手,以促进中职学校的长期健康发展。

(一)提升特色专业质量,健全战略发展规划

中职学校的特色专业是指办学效益好、就业质量高、师资力量强、校企合作紧密、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专业。《意见》提出中职学校要“合理确定办学定位,调整和设置专业”以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两项要求可以通过提升中职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一并满足。

此外,从教育部在2017年底发布的《201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可以看出,建设特色专业是我国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报告》就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的中职教育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二是根据国家战略布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长远规划学校分布和专业布点;三是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把师资配置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约束指标;四是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在这四点建议中,前三点都和职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密切相关。而一所中职学校办好自己的“拳头”专业,也能直接满足第四点,因为职校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提升地区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发展中获益的地方财政也就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地方教育,地方教育与经济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互利双赢的局面。因此,我国中职学校有必要将特色专业质量提升纳入学校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提升特色专业质量需要从人力与物力两方面着手。人力指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物力指建设与理论配套的现代化与数字化实训中心,并根据技术发展与市场变化及时更新升级实训设备。

(二)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推动教管培创新发展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教育部等六部委把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列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为我国职教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发展方向[1]。2015年5月,我国还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制造”将转向“中国智造”,工业化发展将与数字化、信息化深度渗透、深度融合,我国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需求也都将受到数字化、信息化的巨大影响[2]。

职教机构作为我国培养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对这一大趋势,尤其需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不过,由于我国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刚刚起步,基础还很薄弱,因此需要循序渐进:首先应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設数字化校园;其次要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建设学校门户网站;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软件运用、电脑编程等数字化工作能力。

信息化建设是中职学校推进改革创新的重要工程,不仅可以实现现代化的教学与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为职教服务社会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二、中职学校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之症结

《意见》中特别提出中职学校要开展绩效评价:“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中职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制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科学合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载体。中职学校的项目预算是学校根据自己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而编制的年度项目计划,预算项目的选择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我国中职学校目前的项目预算普遍缺乏科学性,其主要表现在项目的选择与预算绩效评价机制这两个方面。

(一)项目选择随意性大,缺乏科学论证

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投入,“先要钱、再找项目”成了中职学校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项目选择随意性大,缺乏战略发展规划,尤其是盲目跟风热门项目,缺乏差异性思维,不仅导致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中职学校以适应当地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湖北省宜都市财政局从新《预算法》实施的第一年即2015年开始,就对项目支出预算三令五申,要求项目支出预算的申报应体现本部门单位工作职能的需要和事业发展规划目标,随后历年均明确要求科学制定发展性支出三年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前瞻性、规划性与有效性。

(二)绩效目标不明确,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尽管从2015年起,国家就对中职学校提出了开展绩效评价的要求,但由于我国中职学校自1999年大学扩招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一直处于“没落”状态。有的中职学校发展落后,少数教职员工思维守旧,导致部分中职学校一时难以跟上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存在着少数中职学校在使用国家财政拨款时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不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惯性思维。

在项目预算上,由于一般是专款专用、政府采购,中职学校预算执行过程中大多只关注项目资金的支出情况,而不关注绩效。只要预算支出结构合规,就认为预算执行良好。以湖北省某市职业教育中心“2017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价为例。此项目历时一年半,中央专项资金投入1000万元,总支出1000万元,主要任务是建设学校的两个特色专业——机加与电子电工的实训中心以及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学校对此项目提出了两个绩效目标:一是重点建成机加、电子电工、旅游实训基地,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实训中心,满足各专业及各种对外培训需要;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硬软件建设,满足信息化教学与管理的需要。这两个绩效目标分别针对特色专业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但制定思路相同,都包括产出(即工程建设)与效益(即学校与社会受益)两部分。由于产出指标与项目实施计划密切相关,而且仪器设备都是政府采购,再加上项目实施中有监理,项目完成后有调试和验收,因此产出指标有项目计划与行业规范可依,便于制定;但效益指标的弹性比较大,就绩效目标本身的作用而言,制定效益指标需要精准细化,可是在这一项目中,除了第一个绩效目标细化出一个具体的效益指标即“受惠人数目标”外,再无任何其他具体的效益指标。由于绩效目标过于笼统,此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价就难以执行到位。唯一可供评价的是“受惠人数”,项目组对机加、电子电工、旅游等三个实训中心提出的受惠人数目标分别是300、600、150人,项目完成后实际受惠人数分别是562、852、199人。但仅凭“受惠人数”评价该项目的预算绩效指标,就有点牵强了。

制定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与关键。若绩效目标不够明确,就会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具体表现为预算绩效评价意识不强、预算绩效评价难以落实、预算绩效考核落后等一系列问题[3]。依笔者体会,湖北省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湖北省示范中职学校、“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在开展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面有时难以尽善尽美,由此可见其他中职学校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一般状况。

三、结合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预算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要改变我国中职学校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需要对症下药,结合两大重点项目建设,科学制定效益评价指标,建立健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财务部门与项目组倾力合作,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部门与项目组首先要各尽其责。项目部门要着力建设以上两大重点项目,对年度项目计划进行充分论证,财务部门则要深刻领会并掌握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与制度。2013年4月,财政部印发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其中的“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可以被中职学校的财务部门用来作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模板。这一评价框架提出了“投入、过程、产出、效果”4个一级指标,其中,“投入”与“过程”两个评价指标下分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的通用性都很强,稍加变通即可供中职学校在具体实践中使用;“产出”指标虽与具体的项目建设密切相关,但“产出”评价指标是从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评估项目建设的完成情况,因此,这个评价框架里细化的4个三级指标——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成本节约率——也可供中职学校在对本文所讨论的两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使用。“效果”评价指标指“项目效益”,细分为5个三级指标,除“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外,其余4个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则需要结合项目实际并根据绩效目标设立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设置,并细化为具体的个性化指标。效益评价指标个性化,对中职学校做好预算绩效评价很重要。因为中职学校的一項基本职能是服务社会,所以中职学校的项目支出绩效中,效益指标尤其值得认真对待与科学评估。

那么,在将这3个指标细化为具体的个性化指标时,财务部门就需要与相应的项目组倾力合作,共同尽责。财务人员要向项目组成员仔细讲解各个指标的特点与意义,项目组成员则应向财务人员详细介绍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与目标,在不断沟通中共同拟定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可执行的、个性化的效益评价指标。在此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项目组成员在讲解项目的绩效目标时,既不能好大喜功,把目标设置得过高,也不能为了确保完成绩效,故意降低要求与质量,避免绩效评价有名无实。

(二)结合实际长远规划,细化效益评价指标

教育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潜在性、连锁性等特点,学校的一切项目都是为教育服务,项目的所有效益也都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细化项目的效益评价指标时,既要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以大视野大格局成就一所中职学校的大发展大未来。笔者以“特色专业质量提升”与“信息化建设”这两个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影响指标的细化来说明。

社会效益是指项目的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细化指标时需要结合实际来考量。就所讨论的这两个项目来说,“特色专业质量提升”的社会效益侧重于服务社会,个性化指标可设为:中初级技能人才的提供、技术的推广运用与创新、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实训中心设备对外服务等;“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则主要在于与企业和社会共享资源,个性化指标可设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本校门户网站、打造本校特色专业教师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库、与企业和社区合建共享资源库、建立校际合作数字化图书馆等。

可持续影响是指项目后续运行及其成效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细化指标时就需要考虑长远规划。就这两个项目而言,“特色专业质量提升”的可持续影响主要是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与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个性化指标可设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个现代化数字化的实训中心、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而“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影响是为学校和社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这一项目极其重要,个性化指标可设为:多媒体教学、线上教学、远程教育、慕课等等。

以上是笔者参考了《报告》中的一些评价指标,同时借鉴了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成熟经验,并結合自己在编制项目预算、尤其是参与湖北省宜都市职业教育中心“2017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的实际经验,而对上述两个项目的效益评价指标所做的一些有针对性的分析与细化。需要说明的是,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的特点以及在建设这两类项目时的不同侧重与需求,给予各个个性化指标以合适的权重比分,能够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以增加绩效评价的透明度与可执行性、可监控性。

(三)根据项目实际,充分发挥预算的决策与控制功能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齐默尔曼认为预算有决策与控制两种功能,如果不加区别或者不恰当地使用预算,会导致两种预算功能相冲突,从而使得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4]。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我国学者佟成生等人根据权变理论,从外部环境(如行业的竞争程度、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组织生命周期)与内部环境(如组织结构、公司战略、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不同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环境来决定企业预算应发挥何种功能,如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面临相对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其预算应发挥决策功能,而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由于具有较为稳定的内部环境,对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可控力,其预算则应发挥控制功能[5]。从实际的工作经验来看,这一观点也适合我国中职学校的项目预算,比如上述两个项目的效益评价指标在这两个项目的预算中就应该发挥不同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在我国中职学校中尚属新兴项目,再加上现在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技术、IT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来看,这类项目都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其预算应发挥决策功能,效益评价指标可以用来指导此类项目的发展方向。对此,效益评价指标的设定应保持一定的弹性与灵活性,以便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根据项目的进展、资金的支出以及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等,适时、合理、科学地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比分与量化度,以提升预算的决策功能,同时优化资源配置。

相比而言,特色专业质量提升项目建设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要让学校的专业发展“更上一层楼”。由于此项目目标明确且具备可操控性,其预算应发挥控制功能,效益评价指标应起到监控的作用。对此,在制定和量化年度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可以参考本项目在往年的预算情况,针对往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结合本项目在当年的实施计划,科学调整和设置效益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除了项目控制外,预算的控制功能还包括业绩评价功能与激励功能,所以,还要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对本项目每年度的完成情况出具绩效评价报告,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建立反馈机制[6]。建立反馈机制有利于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资源分配的依据,从而有助于本项目的可持续建设与发展。

目前,国家提出“促进改革、突出绩效”的发展原则,我国中职学校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双重原则的指导下,笔者探讨了中职学校的改革发展所亟需建设的两大重点项目以及这两大重点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效益评价指标,希望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切实将绩效理念与方法融入到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与监督各个环节,不断提高项目经费的使用绩效,实现我国中职学校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正,修春民.德国“职业教育4.0”的特点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7,(17).

[2]石伟平,郝天聪.走向工业4.0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吗[N].光明日报,2017-04-06.

[3]毛成银,任蓝青.从绩效视角论我国事业单位预算评价[J].财会月刊,2017,(1).

[4]齐默尔曼.决策与控制会计(第6版)[M].陈晖丽,刘峰,译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佟成生,潘飞,吴俊. 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J].会计研究,2011,(5).

[6]任晓辉.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与应用——基于上海A区案例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责任编辑:胡  梁]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2、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3、中职校长领导力的阅读框架、现实图景与提升路径

4、浅析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中职课堂教学的提升效果

5、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6、我国中职教育从输出到融入的发展类型研究

7、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8、革命老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与对策

9、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的“痛点”思考与策略选择

10、京津冀中职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11、政、企、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

12、以专业集团建设促进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

13、海南民族地区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4、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15、中职学校目标市场选择的战略研究

16、中职学校文化建构的多重叙事

17、关于新疆博州地区中职学校信息化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分析

18、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19、论中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0、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1、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运行机制研究

22、县级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23、《互联网+背景下边远地区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4、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5、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26、浅议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7、论我国中职专业教师培训模式的类型及价值取向

28、发展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有利条件与策略

29、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拖驳式”结构模式研究

30、民国职业学校教师的管理及待遇述论

31、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的法治化管理探讨

32、温州民办学校师资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探索

33、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

34、教师发展学校的角色定位与改进建议

35、高校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分析

36、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37、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阻碍因素与推进机制

38、基于就业角度谈优化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结构

39、中职教师队伍素质发展刍议

40、新形势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初探

41、中职学校教学诊改要树立“六种意识”

42、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43、中等职业教育校本教研的意义和基本实施路径

44、试论中职学校招生现状与思考

45、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46、百色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对策

47、滁州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48、浅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9、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姓名:刘雪宏

电话:13895947962 固定电话:0467—2329375 电子邮箱:lxhlxh8888@163.com 单位: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课堂教学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班级“齐步走”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注重个性发展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教学发展的趋势,更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分层教学 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针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来说,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地域、生源的差异,学习计算机的起点不同,接触电脑的机会多与少,以及学生个体水平的参层不齐,造成了一个班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悬殊,这些差异使学生的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使得教师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以“齐步走”的方式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人根据任务驱动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初步了解分层对象,对学生暗中实施分层

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刚入学的现状是有的学生是“电脑迷”“小专家”,有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的学生则是一无所知,连Windows基础操作都不会,一切从零开始。基于此种现状,我特地为他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的表格,目的是对班内的学生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表格内容包括:你有哪方面特长?你喜欢计算机吗?为什么?你学过计算机吗?你在计算机哪一方面有特长?参加过计算机兴趣班或校外辅导班吗?家里有电脑吗?会在电脑上进行上网并进行一些基本的网上操作吗?„„然后归类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第一节课我并没有急于讲授课本内容,而让每位学生连用两节课的时间,利用计算机软件自由完成一个作品。作品形式不限,可以用Windows画笔画一幅画、可以用Word制作的一篇文档或用Excel制作一份表格等等。再经过两周的新课讲授,对上传的作业情况作以分析,分析结果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然后教师根据这两个分层依据在心目中将学生分为基础好的、一般的和基础差的,最后根据计算机室微机分组情况,将分好层的学生分别对应在A组、B组、C组,这样教师一进教室看见学生便能清楚地了解学生计算机的基础层次。

二、教学的分层

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分层。要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符合他们自身情况的教学目标。

(一)授课上的分层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示,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C层学生努力完成基础目标;B层学生完成提 3

高目标;A层学生完成拓展目标。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稳扎稳打,促使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操作,多给他们训练的机会,耐心辅导,使他们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 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不应该满足基础知识的掌握,这部分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幅动性的,最有可开发性,教师应该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认为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开发他们的自觉学习的能力;对A层的学生来说,在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当巧妙设计,在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涉及课程目标体系外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并让他们这部分人去带动B层学生的学生,这样就会一举两得,既开发了A层学生也提升了B层学生。例如,在讲解Photoshop图形设计课程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在利用“Photoshop合成图像”单元教学时,面向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提出“模仿教材例子制作一个简单图片效果”的基础目标,面向B层学生提出“能够利用Photoshop自由创意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图片效果”的提高目标,而面向学习较有余力的A层次的学生,则提出让他们“制作出一幅有针对性的产品广告的宣传图片”的拓展目标。

(二)备课上的分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从而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在依据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我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 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设计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如在“文字编

辑与排版”教学单元中,先进行任务驱动,再让A层的学生去自学,自主探究,第B、C层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再进行练习。然后,要重点指导第C层的学生如何在文章的设置中,设计出美观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插入漂亮的图片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的兴趣。而对第A、B层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以上方法的基础上,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文字排版的作品来。

(三)操作练习上的分层

计算机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大部分比重。可见,操作练习在我们计算机课堂上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老师在课前设计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学生刚刚入校,对电脑基础知识还掌握不深的情况下,我在讲解Windows基础知识操作时,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右击)后,我把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分为两层,基础层和提高层,并结合学生最感兴趣的电脑自带小游戏来让学生进行练习。如基础层让学生练习 “纸牌”游戏;在完成基础层的要求后再让学生玩“空当接龙”游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右击)的不同层面。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高只,而且学得又快又好,更可以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四)学习小组分层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更应该开展大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机房虽然不像其他的一些学校是几人圆桌电脑,可机子还是按组分排摆放的,每六个人一排,每一排或者两排安排同一个层次的学生。比如,我在讲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时,按照课前已分好的层次小组,在进行项目实践操作中,先让A、B、C三层的小组各自的成员合作讨论项目如何完成,然后小组成员再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上机的实施,最后把完成的作品,上传到教师机上展示给全班的同学,每一小组成员再选派一名代表讲解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构思,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协调,能够在相似的水平层面上进一步提高,对一些基础操作的内容,可适当抽高层次的学生当“小老师”,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长补短。

三、教学评价的分层

依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便十分重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抓住一切时机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善于运用表扬式评价肯定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才能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当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作为评价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完成要求较高的操作,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向学生提出更高的案例拓展要求;对于B层学生要看到他们的成绩,如回答的不完整、不准确,操作完成得不够完善,还是应及时激励、鼓励,如他们一旦完成较难的问题或操作,要加倍鼓励,给他们以学习上的信心,也是为了激发他们更加努力的信心;

对于学习较困难的C层学生在评价上,我并不挖苦、也不讽刺,而是热情鼓励,耐心帮助,发现他们积极的因素,给予肯定,从而更加促进他们树立自信心。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它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的习惯、自觉的行为,用情感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和蔼的表情,幽默的话语,庄重的举止,文明的行为,意境幽美的诗歌吟咏,扣人心弦的文学典故,讲述激动人心的文化名人传说都可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情可以感化别人,外国有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皮马利翁的人,经常深情地充满爱意地注视一尊雕像,终于将女雕像复活了,教师亦是如此,教师与学生应是似兄弟姐妹关系,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所沟通,有所理解,促进教学。

民主平等的关系还体现在教师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展示学生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那样要因材施教。

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应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不再是一桶水,学生不再是一碗水。教师是泉,学生用水。教师必须左右逢源,上下求索,兼容并收,正如苏试的那样: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教和学的关系

古人云:教学相长。由此可见,教与学之间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不要“满堂灌”,不跳“独脚舞”,“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淘汰,重在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把“教”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组织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现在知识浩如烟海,理论层出不穷,教师的“教”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而应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教”重在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育学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成长起决定因素是非智力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和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先扶持学生走,后引导学生走,授人以渔,传点金术。促进学生摸石过河,探走迷宫。

学生的“学”是学知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动手,形成个性,具备特色。培养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学了为学好。把“学”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的生成,发展,提升,学生的“学”重在好乐,“知之者莫若好知者,好知者莫若乐知者”。贵在持续,水滴石穿,妙在创新,新则出奇。

师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三、阅读与说写的关系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就是看(或读)人家的文章。阅读能力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接触的只是文字,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等,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靠读者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去体会。只有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品味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趣味,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想开去,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阅读重在自学,光课本内容还不行,还应多读课外书籍(包括报刊杂志),以提高阅读能力,扩充视野。

阅读贵在积累。量变促质变,只有积累大量词汇和佳句,才会说写用词恰当,语句生动,幽默形象有趣。

阅读巧在运用。要“以读促说”,“以读带写”。阅读不是鹦鹉学舌,照本宣科。阅读是春蚕吃桑叶,沙沙有声,明蚀食,消化了叶面,吸取了养份,吐丝能织锦,裁剪成衣裳,破茧可化蝶,飞腾向天地。

古人是很重视阅读的,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些经验,我认为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仍是可取的。多阅读,便会善辞令,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立马可待。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1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促进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提升学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化素养,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再造管理流程, 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 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 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信息化支撑和保障。其具体目标通常包括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科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和一站式服务等。

2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路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应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思路, 根据学校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要求进行建设,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实现管理和教学现代化。

3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内容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和相应的组织结构与体系。具体建设通常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服务建设、数字资源建设、管理组织建设和技术组织建设等内容。

4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存在的风险

数字校园建设对风险的把握和控制非常重要, 只有充分估计到项目实施的各种风险才能在项目前期就考虑到完善的解决措施, 才能确保把项目建设的风险降到最低。

4.1 项目前期风险分析

项目实施前期的主要任务是拟订战略规划。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案是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结果, 是学校各方面对数字校园目标、内涵、功能和建设计划达成的共识, 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行动指南。如果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 就会出现如建设目标不清、思路不明, 调研不详尽、内容不确定、规划不科学、技术不先进等风险, 为中期的实施和后期的应用埋下隐患。

4.2 项目中期风险分析

项目实施中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实施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服务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等。建设过程中, 容易出现如决策不准确、技术不先进、过程不严谨、质量不过关、安全不达标、文档不规范、建设进度难于控制、建设内容随意变更、建设经费严重超支、验收标准人为控制等风险, 给项目建设造成损失。

4.3 项目后期风险分析

项目实施后期的主要任务一是保证建设成果的高效应用, 二是保证整个数字校园的安全运行。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后, 可能会出现如管理组织机构重组、教师学生难于适应、教职工不愿意使用、教职工不会使用等风险, 达不到建设的目的。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 又存在如硬件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数据资源安全等技术风险。

5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 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者风险发生的条件, 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 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 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二是采取事先控制或事后补救措施, 降低风险发生的损失程度。

5.1 科学规划、降低前期风险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是一项涉及全校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 在实施建设之前, 必须深入调研、周密规划、明确定位, 拟订科学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打破过去分散建设, 各自为阵的做法, 使数字校园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

一是明确建设目标。由于IT行业的飞速发展, 必须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 使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设备能及时的使用到项目建设之中。二是明确建设原则。根据学校具体情况, 通常采取统一规划、软硬并重、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持之以恒的建设原则。三是明确管理体制。数字校园的建设, 管理体制是关键因素, 必须理顺组织关系, 明确领导组、专家组、管理组、项目组、推广组的职责和任务,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5.2 加强监控、降低中期风险

项目实施过程中, 严格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准则、应用服务建设准则和资源建设准则进行实施, 规范建设过程。

一是认真筛选合作伙伴, 加强对参与对象的资格审查和前提制约, 优先考虑信誉度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IT企业进行合作。二是委托咨询机构对合作伙伴提供的设计成果进行咨询, 确保设计方案合理、结构安全、工程经济。三是制订规范合法的合同, 合同语言表达要做到绝对的清晰严谨, 确保合同的法律审核工作合理、有序、有据可依。四是建立或引进监理机制, 对项目的资金、招标、设计、管理、实施、质量、评价、验收等多个环节执行全方位严格监控。五是建立不可抗力风险对策, 通过投保、寻求政府资助和担保等手段降低不可抗力风险造成的损失。

5.3 规范管理、降低后期风险

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 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健全机制、建立制度、提高认识等措施, 积极倡导和鼓励师生广泛利用信息技术, 为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

一是要突破传统的习惯和观念,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 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观念的转变。二是要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认识, 让大家认识到数字校园建设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事, 而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共同事业。让大家从不解到理解到支持到参与。三是要争取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领导的重视下, 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把德才兼备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化管理人员充实到数字校园建设中去, 才能实现校园真正的数字化。

学校信息化的推进, 在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维护的基础上, 在全校整体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 在综合运用各种防护工具如防火墙、操作系统身份认证、用户入网论证、访问控制、管理控制、版本控制、数据关联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与恢复、日志和安全审计等手段的同时, 利用检测工具如漏洞评估、入侵检测、安全扫描、病毒预防等系统, 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 及时响应和调整, 加强技术防控, 降低风险。

总之,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风险防患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次性的设备投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需要从观念、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全面展开, 才能把建设风险降到最低。

摘要: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加强数字校园建设, 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该注重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实际, 充分分析建设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及管理措施, 规避风险, 把项目建设的风险降到最低。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字校园,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渝教科[2009]27号) .

[2] 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手册.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

上一篇:莱布尼茨数学思想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语文论文范文